计算折旧是哪个会计假设
『壹』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什么为假设前提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2、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如果企业持续经营下去,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成本中。没有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如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恳请采纳为盼,不胜感谢!
『贰』 计提折旧是在哪个会计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的
分析一下会计核算的四个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就应该知道是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种假设了。
『叁』 折旧和摊销会计处理方法的出现是基于会计分期假设 为什么
会计分期是会计四个基本假设之一。
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会计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对其进行的期 间划分。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 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分期(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之一),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其目的是据此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最常见的会计分期是一年,即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年报。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肆』 累计折旧是什么意思属于哪个会计科目
1.累计折旧的定义:
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因素(磨损、陈旧)不断地减少,我们称之为折旧。
累计折旧实际上就是固定资产更新准备金的合计数。
每一个会计期间都应计算这一期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很多种,具体分为直线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2.“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
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各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该指标按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
(4)计算折旧是哪个会计假设扩展阅读:
1.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借:在建工程
贷:累计折旧
2.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3.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影响当期损益)
贷:累计折旧
4.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影响当期损益)
贷:累计折旧
『伍』 会计中计算计提折旧
设备入账价值=100000+5000,假设残值为0,则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为:105000/10/12*11=9625元
『陆』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是以什么假设为前提的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是以企业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
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
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
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柒』 计提折旧是由会计基础的哪个前提决定
计提折旧是由会计基础的持续经营假设前提决定的。
持续经营假设: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定义为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
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这里的"反证"指那些表明企业的经营将在可以预计的时刻结束,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满、企业资不抵债而濒临破产清算。之所以要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做出假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缺乏这项假设,会计核算的许多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将不能够应用。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和处于清算状态时所采纳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如对固定资产在持续经营下可以采纳实际成本法,而在清算状态下则只能够采取公允价值如市价、评估价值等;对于持续经营下在财务报表中存在的一些本期支出,但收益期间延伸至以后各期间的预付性费用,如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在清算状态的财务报表中将不复存在,主要是因为它们并不代表任何的支付能力。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捌』 固定资产折旧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取得价值构成= 价款(含增值税)+运杂费+包装费+安装成本+税金+(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合差价+分摊的工程人员工资++专业人员服务费+其他间接费用(契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等。
1、外购不需安装的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外购需安装的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买价、运杂费等)
(8)计算折旧是哪个会计假设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1、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以后的金额。由于在计算折旧时,对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和清理费用是人为估计的,所以净残值的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
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