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影响有哪些
由于信息化可以使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生产环节无缝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数据的集中共享,可以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全面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准确的成本核算
准确的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财务不但能了解销售、采购、库房、生产的全部过程,而且伴随着它们的每一个作业,财务都有相应的反映,同时都有监控。
有效的风险防范
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当出现危机时能够快速反应给决策者,避免因信息不流畅而出现的决策失误。把企业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
准确的预算管理
信息化可以促使财务应该对公司的业务起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的作用。由于信息化提供的手段,使得企业能够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准确地去做好各业务、各地区、各产品、各部门、各费用科目的预算工作。并且能够做到按月分解和及时调整,让每一科目的费用都能够实时报告到他应该承担责任的部门负责人,并且可以和它的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提出预警或禁止信息。同时业务部门负责人可以在月中任何一天获得截至当时的收入、毛利、净利的粗报表,便于他及时了解经营情况,作出判断和决策。
严格的资金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对财务的管理,说到底是对资金流量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加强财务资金管理,不只是事后算帐、做帐、统计、结算,而必须是把财务资金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使之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从企业洽谈合同、收取订单乃至再前面的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论证开始,就必须认真考虑企业的财务和赢利能力,以保证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流程进行重组,减少了采购与财务之间的穿梭往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采购和财务之间“墙”的推倒,使得财务能够掌握采购计划的全部信息,不仅能够做好资金和付款计划,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漏洞,同时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实时地知道每一个客户当前的帐目情况、历史信誉记录,进行是否发货的资金审核,减少了人为控制的难度和随意性。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了解他的帐务情况,并根据我们的信誉政策,选择他最适合的还款方式,加快资金流动。
快速的财务报表
传统的财务报告体系只能在年终提供年度财务报告,虽然改进的财务报告可以提供中期的财务报告,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债权人、债务人、股东等要求获得及时的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大量的信息存储在企业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在这种随机的存储方式下,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核算方式和报表计算,通过不同的报表处理模块,获得相应的基本财务报告外,还可以获得地区销售状况报告、某种产品的成本报告和客户信誉报告等。
企业信息化进程给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带来新的变革,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必须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使企业的财务同企业的产、供、销各环节完全集成,并能产生互动的,实现权力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化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㈡ 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有哪些
1、会计政策的存在是客观的
国家的会计法规具有概括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而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宏观的会计政策不可能具体地规范企业所有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实务中,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企业也存在规模、数量和环境上的差异,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对同一会计事项要求揭示信息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就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处理提出完全统一的要求。
2、会计政策是合法的
宏观会计政策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的,微观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对会计处理所做的选择,尽管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必须受国家宏观会计政策的约束。只要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去选择,就应该认为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而我们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是违法的。
3、会计政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企业制定的会计政策均与本单位的理财环境和生产经营特点相结合,如本单位的资本权益结构、资金的流动性、偿债能力与债务负担的对应性、行业的特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内部管理水平等,会计政策运用得好,有助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政策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有关理财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也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可见,会计政策所致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不属于会计信息失真的范畴,我们应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重新认识。
㈢ 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对会计管理活动的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系统当中,登记账簿、编制凭证等工作都由会计人员手工操作完成,受到的制约较大,会计从业人员对原始数据的错误较为敏感,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发现。但是在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活动之中,由计算机来管理与处理所有输入的数据。在计算机这个封闭进行操作的系统当中,内部的数据处理过程不会直接展示在会计从业人员面前,因此会计人员也无法直接参与到数据的处理过程当中。因此无法得知计算机在处理原始数据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错误。即使出现了错误,仍然会按照错误的算法来核算数据。所以要想提高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程度,就要确保输入的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完整准确的结果。
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对会计管理活动的影响
在以往的手工会计处理方式当中,主要用证据、表格为主要形式来储存会计数据,并且都记录在纸质文档上。处理数据之前,会计从业人员首先要仔细审核数据单。但是在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活动中由于有了计算机的参与,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在会计工作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的凭证、表格等资料越来越少的出现在工作人员面前,以往交易之后留下来的凭证与单据也不再出现,以往的核算工作被计算机所取代,各种单据变成了计算机当中所储存的数据,计算机也成为了会计工作的主角。会计人员只需要起到监督的职责就可以了。[2]
会计资料的安全风险加大对会计管理活动的影响
由于新的会计管理活动需要使用到计算机来收集与处理大量的会计数据,与手工处理数据的策略不同,这样的就会有许多有关数据安全的理由出现。例如计算机防火墙不够牢固被黑客入侵,或是被病毒感染,就会造成关键性数据的丢失。计算机病毒会隐藏在会计人员日常使用的便携式数据处理终端当中,例如U盘等设备。在不经意间,病毒也就会趁虚入侵计算机,损害计算机中的各种数据。当计算机接入到互联网当中之后,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展大量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难免会将会计信息泄漏到互联网当中,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
现代会计管理活动中的信息系统使用导致舞弊现象更加隐蔽
由于计算机在会计行业中的广泛使用,也出现了相关使用计算机为媒介开展的贪污等犯罪活动。犯罪分子修改计算机数据很难留下痕迹,也很难被会计从业人员与检察机关所察觉。并且要是计算机系统权限管理不严的话,没有访问权限的人也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手段访问打乱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关键性操作,甚至能够随意地篡改企业的重要数据。在数据被盗用之后,会计人员很难追查,相较于手工会计系统,现代的计算机管理更难开展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专业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团队。
㈣ 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发展的bouiiu
㈤ 会计信息交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会计信息交换是会计信息生产的延续,其交换效率与会计信息需求、交易成本和交换的技术因素相关。
一是会计信息交换的需求推动着会计信息交换的产生和发展。
二是会计信息交换的应用水平取决于信息交换技术的成熟度。
三是会计信息交换的成本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
㈥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从业人员有什么影响
1、会计工作方式的转变。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由桌面财务转为网络财务,从企业的各个角落收集实时高度集中的信息,从多种多样的分析中把它们提炼出来,发送到员工“桌面”上,将员工从数据堆里解脱出来。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完成,同时全部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可即时完成,呈现出集中化、实时化的特点,这样既节省了会计核算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精力转移到其它职能中去。
2、会计职能发生转变。会计信息化将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信息。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3、会计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会计采用的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回顾型时空观,通过对以往的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对业绩和行为作出评价,并以此指导现实事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采集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化为事中的动态核算。
4、内部控制亟需完善。首先,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构成由原来纯粹的会计专业人员转变为由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业务从原来单纯的核算转变为在完成基本会计业务的同时,还要完成财务分析、预测、管理等更为复杂的业务;原来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某些事项,现在由其他人员在终端机上直接完成。因此,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如果对计算机系统缺乏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为达到某些非法目的就可以通过网络对会计数据进行篡改,而这些篡改是不留痕迹的,后果不堪设想。其次,传统会计工作大都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成几个不同的职能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可以相互核查、相互制约,以防止发生误差,还可以根据账目、证件、报表间的钩稽关系检查错误;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所有的结果都是由最初录入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直接计算出来的,如果初始数据录入错误,得到的账面数据也随之错误,为防止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应的制度把关,加强内部控制。
㈦ 从哪些方面论述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
1、会计信息能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作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会计信息能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企业内外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帮助未来的经济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其中主要内容侧重于财务预测, 如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预测经济前景应以过去经营活动的信息为基础,即由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关于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作为预测依据。
3、会计信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企业将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将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传递给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7)会计信息影响有哪些扩展阅读
通过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控制和评价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
比如通过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等)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企业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
通过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可以分析出企业对债务偿还安全性的保障程度、财务结构的稳健度及自有资金对偿还债务风险的承受力。
而企业发展能力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累积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等)可以预示企业的市场前景、可持续发展潜力。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企业起到预测和预警作用。
㈧ 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有哪些
(一)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支配的,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如果会计人员的思想不正确,就很难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难以令人信赖。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尤其要在会计人员中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原则、讲正气等方面加强教育,让他们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二)道德素质
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既有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先进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还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以及西方社会渗透进来的一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就造成了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会计人员对于某些领导要求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有的投其所好,有的拒绝,有的表面上服从,但事后向有关部门反映,有的等领导出了事再作交代,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说明会计人员的主体道德素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而且这几年有大滑坡的趋势。这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大面积的会计信息虚假与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下降不无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凡是道德素质高的会计人员,都具有道德自律能力,总是传播和实践着先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并与那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先进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其他会计人员,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十分必要。
(三)文化素质
在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具体分析,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既有高层次的,也有中等层次的,还有一些低层次的,差异比较大,还不能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的主观原因之一。因为有些会计人员本来也想把本职工作做好,但由于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会计改革和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难以全面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制造出来的大量会计信息不符合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有的甚至出现大量的技术性和基本原理差错,以至于发生某些违法、违反科学的行为还不自知,这就难免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低劣。诚然,文化不等于文明,有了高层次的会计人员不等于有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是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如果上不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很难产生的,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的高低是会计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目前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四)专业素质
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还有一些共同的专业素质要求。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和选择,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有些会计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不过关,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甚至给经济管理带来了损失。这说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佳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异的主观原因之一。这需要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地提高专业素质,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专业保障。
㈨ 会计信息包括哪些内容哪些会计信息对财务报表分析有用
会计信息包括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其中附注中的内容表示无法在财务报表中用会计科目表示出来的一些经济信息,其内容有可能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分析。具体下来有:
1 财务报告本身的局限性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在我国资本市场十多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目前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的资产和负债,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发生的日益频繁,需要企业披露各方面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现行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1.1 财务报告中估计和判断的运用
由于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估计和判断: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的确定、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认定等项目。但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却掩盖了这个固有的特点,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仿佛是十分确定的数字,这大大影响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1.2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及时
企业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交易事项,只要经营状况正常,其会计信息的生产就必然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生产的连结性与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结果是:一方面当用户得到信息时,许多会计信息已失去了相关性;另一方面,那些占有信息优势的人可利用信息披露的时间差而进行内幕交易,导致了投资者之间的非公平竞争,使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1.3 财务报告分析的数据可比性较弱
由于企业使用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不同,将使有关指标失去可比性。如果两企业的规模也大致相当,由于折旧方法、存货发出成本、坏账准备的计提都是由企业自行决定,两企业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不同,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也不同,即使两企业在同一时期有相同的业务收入,利润也会相差很大,无法根据利润来评价两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使由此而产生的有关分析指标失去可比性。
2 会计政策的选择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会计政策具有一定弹性,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在政策范围内,“灵活”地选择会计政策,而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 。
2.1 会计政策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列入报表的仅仅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我们对报表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了那些报表中列示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方法的制约而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价值未能在报表得到反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第一资源,作为提供生产经营信息的信息系统会计由注重成本逐渐转向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与物质资本投入不同,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不是直截了当,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2.2 会计计量方法的局限性
会计计量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这就要求有一个能综合各类经济业务的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及其结果的共同尺度.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这个共同尺度只能是货币单位,因为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态,具有其他任何计量单位所不具备的综合能力。会计所提供的主要是企业经济活动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数据和信息。然而就用货币单位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实质上存在着货币是稳定的这一假设,因为如果货币不稳定就没法把它作为统一的标准尺度。然而这一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