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培训 » 哪些原因导致会计人员不诚信

哪些原因导致会计人员不诚信

发布时间: 2021-08-14 04:02:40

① 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

1 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
(1)无视法律法规存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调查中发 现,不少企业对国家财经法规置之不理,财务制度形同虚 设,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重大问题的会计核 算完全由单位领导操纵,有的还存在无证上岗,会计、出纳 混岗等现象。
(2)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截留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使用虚假发票,编造和 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私设小金库等,严重造成会计核算不真 实、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普遍严重。
(3)利用会计法规不完善,偷漏国家税收现象严重。主 要表现为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关 联交易价格等规定,对不同耐期会计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偷 漏税款,人为操纵利润,制造虚假业绩。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较低,人为操纵会计信息。主要 表现为有些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 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中存在较强主观随意性,不 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
(5)会计监管机关表现软弱,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对会 计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大,有的甚至免于处罚,使得违反会 计法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额利益。
2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会计政策法规不完善。会计政策法规为单位提供 比较宽广的选择余地,需要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根 据自身职业判断能力、经验来处理,带有较大随意性,单位 总是在规定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会计政 策法规,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2)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地位。会计是单位的员工,靠工 资维持生计,他们的工作行为受单位领导的绝对控制,有时 作假提供虚假信息也是出于无奈。
(3)额外利益助推会计造假。会计造假之所以屡禁不 止,愈演愈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人在为造假埋单,造 假背后有着诱人的经济利益。单位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取得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和社会的信任,从而获得荣誉、政 策倾斜、契金、减免税等经济利益,少数人还会因此得到额外的 收入和升职提薪等等优厚待遇;会计师事务所违背职业道德, 出具虚假报告,也能从中拉拢客户以获得更多收益。
(4)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诸城市为例,持证会计人员有一万余名,其中学历在中专及以下的占69%,没有会计技 术职称的占56%,具备高、中级会计师职称的会计人员只占 15%,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作用的发挥。
(5)监督部门监管不力。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 完善,监督体系还不健全,国家赋予执法机关的权力相对较 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裁手段,造成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外部监督软弱乏力,处罚较轻,造假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造假 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非法所得,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② 造成会计人员失信多方面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会计人员失信多方面的原因:
1、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系在于单位负责人的从属关系。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而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的做假帐,否则会使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甚至丢了饭碗,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而会计工作人员是处于被动的位置。
2、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3、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不强
因为会计人员整天跟“钱”打交道‚首先必须清正廉洁‚不为金钱所动,然而少数会计人员因为道德素质比较低,对法的意识比较淡薄,为了谋取个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做出了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比如挪用公款等等。
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一)、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二)、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
多情
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而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造假的气焰。由于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员常使得会计人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然而我们应该怎样使会计人员脱离这两难的境地和尴尬的局面呢,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③ 会计诚信的概况及缺失原因有哪些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诚信的缺失的现状,在我国三资和民办企业中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民办企业发达的浙江义乌、福建石狮等局部地区流行着一种“流动会计”,顾名思义,这种会计是专做假账的会计,在每一企业都不会工作满一年,这样就可以逃避因会计造假问题而承担法律责任,这是在同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打擦边球,是对我国会计诚信的肆意践踏。也是对我国法律和会计法规权威的挑衅,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明确的反映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通过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大环境缺少诚信氛围,使会计诚信缺少正确引导
诚信是社会的灵魂,公民的诚信、企业的诚信、政府的诚信,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的诚信平台。但我国目前社会整体恰恰缺乏这一诚信平台,政府可以向公民打白条,而这种白条可以被用来买卖和典当,试问这样的政府又怎么能够树立起诚信。我国的河南曾经被称为“造假之乡”,河南人也因此而名噪中华大地,不过这个“名”是无诚信之名。我国企业无诚信更加的触目惊心,假药、假化肥、假名牌在我国可以用“一地鸡毛”来形容。这样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又怎么能够担当的了会计诚信领路者的角色。一个诚信社会的到来是我们不断呼唤的。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落后于会计行业发展要求,引起会计诚信缺失
我国的会计行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会计行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如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如何能快速的培育会计从业人员,一切的工作重点似乎都围绕着“快”来进行。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缺乏”的状态下,磕磕绊绊的走入了21世纪,也走入了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穷途。基于上述原因,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阶段。
3.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可能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速度之快,超过了会计制度的调整速度。现有的会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了许多漏洞。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许多公司便利用这些空隙,或打擦边球。例如:一个企业的成本结转,今年采用加权平均法,明年采用其他方法,甚至允许一年以内采用两种以上的成本结转方法(只要在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就行),这种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2条所规定的“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则是自相违背的。会计制度的完善是我国会计诚信重塑的当务之急。
4.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引起会计诚信的缺失
会计信息对于相关投资者和所有者来说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经营信息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缓慢,信息质量相对低下,造成经营者相对处于会计信息获得的优势地位,投资者和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的产权机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执行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外部审计监督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三点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因素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企业经理人素质低,法律观念淡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重塑会计诚信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5.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违规成本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动力
我国的证券市场已比较成熟,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上市公司因违规而进行民事赔偿的先例。司法界在此类案件的受理、判决等方面也缺乏可供借鉴的判例,暴露出我国民事赔偿机制的缺失。正因为违规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所付出的成本,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经济利益上的诱惑因素。
6.我国公司制度本身的缺陷,成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我国证券公司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织设置及相应关系的界定上有很大随意性。董事长的身份界定模糊,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往往分工不明,有的干脆一肩挑,目前有二成券商的一把手身兼两职。同时,作为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控股的证券公司,由于国有资产代表缺位等原因,“三会”的设置形同虚设,致使董事会大多流于形式。监事会往往只是形式地设立一个办公室,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职能部门对财务状况、董事及经营层进行监督,却承担起党务、行政等“份外工作”。这种公司制度的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1.会计诚信缺失,危及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几年来,造假账,造假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一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行为。从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夏,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己经成为一颗“毒瘤”,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2.会计诚信缺失,危害投资者利益
会计诚信缺失直接使投资者利益受到危害。就安然事件来说,安然在申请破产保护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偿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价值已经趋近于零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普通投资者肯定血本无归。安然公司的破产也冲击了各有关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3.会计诚信缺失,危害会计行业相关人员自身
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缺失,不仅仅是不道德的行为,轻者将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少数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准则,甚至共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有的追求利益,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律观念,会计职业道德伦丧,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这严重不利于我国会计队伍的建设。
4.会计诚信的缺失,危害“反腐”工程和在校学生教育
从我国目前公布的信息看,一大批被查处的特大案例,无一不与会计人员做假账相关。大量腐败现象最终被曝光,往往也是从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中找到凭据。因此,普遍的会计信用丧失现象已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阻碍了反腐败“政治工程”的进程。特别是其直接毒害在校学习的财会专业学生,使一些学生在未踏入社会的情况下,就受到会计行业无诚信的毒害。
5.不利于树立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在我国大力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道德建设的同时,过多的会计诚信缺失,会起到反面作用,使人们错误的看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对整个社会道德产生较大的冲击,不利于国家倡导的正确荣辱观的确立。
四、结束语
会计诚信的缺失必然性的同企业、集体、个人的利益相联系,利益的驱使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动力,在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时,我们必须抓住这一主要原因,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切断发生问题的动力,才能最终的实现会计诚信的重塑。

④ 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原因有哪些

基层会计人员收入不高

国家的会计培训机制也不完善,会计人员从业利益受所在单位领导限制。
会计入门不难,从业证只要高中学历就可以报考了。
但是会计要做精很难,
不然就不会说是老会计吃香了。一个老会计一二十年的经验不是那么简单的,碰上什么事情应急处理什么的。这个根本不是会计培训课程速成能出来的。就算是老会计很用心的带,一个会计稍有小成也要三五年的时间,并且这个工作有点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样子。除非是亲戚什么的,一般不会用心教你,自己要不自己努力,学出来就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⑤ 你认为导致社会中不讲诚信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的不讲诚信都源于”自私“,也就是自己的利益。比方说,我答应你一件事情,然后发现这件事情和我的利益相违背,那就会出现不诚信的现象。还有就像买东西,当我用假货代替真货,这样我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也同样处于自私。

⑥ 会计行业诚信危机原因及对策

【摘要】会计行业诚信应包括会计诚信和审计诚信,会计失信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负责人,而审计失信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发生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原困主要有:企业制度因素、政府因素、社会因素、法律因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因素等。挽救诚信危机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应包括:加强企业责任人和财务主管的诚信教育;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对不守信者的惩罚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净化社会环境,培养公民的信任意识等。
【关键词】会计行业诚信 诚信危机 监督机制 会计失信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已是不争之实。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大面积的会计失真,也必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会计失信于社会,当人们不再相信会计时,恐怕就是会计消亡之时了。

目前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会计严重的失信于公众。企业会计造假可谓司空见惯,或以盈利报亏损套取补贴,或偷税漏税,或以亏损报盈利骗取上市。而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并不是严格把关,反而成为造假的帮凶。尤其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去年发生的“银广夏”和“三九医药”事件,以及以前发生的“琼民源”、“东方锅炉”、“红光实业”、“张家界”、“黎明股份”、“大庆联谊”、“郑百文”、“麦科特”等多起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和审计串通事件,导致投资者对会计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会计师事务所公信力受质疑,会计体系面临崩溃。但这种责任是否都归属欲会计明?造成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呢?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思考

一、会计行业诚信

一般来说,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诚信的核心问题是在谋求个人利益时如何对待他人利益。

会计行业诚信应包括会计诚信和审计诚信。会计诚信是指企业单位不做假帐、客观、真实、公允地反映和报告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会计诚信是企业诚信的一部分,不是会计人员个人的诚信问题,是会计行为的诚信问题。提供会计信息是企业与报表使用人之间的一种契约,或者是法律制度的安排,会计人员与报表使用人之间没有任何契约或法律关系。主导企业会计行为的是单位负责任人。基于这种认识,会计诚信的主体应是单位负责人,而非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职业诚信,是指他在企业内部与他人关系中是否诚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技能胜任、保密、廉洁、客观性等,以便出色地完成其专业工作。

我们过去曾经企图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地位,让他们监督企业,改善企业管理,事实证明收效甚微。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必然导致徒劳无功,并使会计人员陷入困境,把企业会计缺乏诚信归咎于会计人员的道德问题,反映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会计观。

审计诚信要求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在审计时,应站在客观、公正、公允的立场,出具真实、可靠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注册会计师对其负有直接责任。按现行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以事务所的名义执业。因此,事务所对审计报告也负有直接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诚信的主体应是注册会计师和其所在的事务所。诚信是审计师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对于审计师来说,诚信是他们得以存在的基础,失去了诚信,审计师就失去了一切。

二、会计行业诚信危机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目标不同,真实的会计信息未必为所有人接受,使虚假会计信息有了生存的土壤。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需要企业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会计信息。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由于会计信息不仅是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分配的依据,同时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考核经营者管理业绩的依据,基于经营者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必然存在违背已有的会计规则而披露虚假会计信息,以使自己受益而使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受损的动机,这种动机将导致经营者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

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从理论上说,政府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信息使用者,因为它们肩负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它们能直接感受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和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但是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它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例如: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改组成功,获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格,就在资产评估和财务报表上大作手脚,以求通过证券委的审批。不仅企业本身乐于这样作假,当地政府也往往支持这样做。因为成立股份公司既能筹集到数量可观的资金,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又能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业绩。

对于债权人,他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部门及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财务状况不好时)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

对于股东,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中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例如,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共同动机,经营者可能与某些以短期炒作、获取差价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走到一起,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借以操纵股价、牟取暴利,最终贻害社会和坑害广大中小散户股民。

(二)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对代理人而言,利益决定其信用。

企业中存在的基本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资产的使用者,即代理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代理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活动,代理人成为企业的“内部人”;而股东则已没有任何权利与那些已成为公司资产的东西发生联系,成为“外部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对外信息的提供与使用也是分离的,企业外部集团并不能随时查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于是,在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便出现了信息的不对称。代理人是否守信用,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取决于守信用时获得的收益是否大于不守信用时获得的收益。在某些情况下,代理人违背诺言可以获利。不过,对代理人而言,这是一种短期行为,从长远看,代理人的利益会因委托人永远丧失对他的信任而蒙受损失。

另外,代理人更注意时间因素,如果委托人能给他带来长期利益,代理人便恪守信用,否则他们就背弃诺言。

在企业审计中,也存在着委托人、被审计人与审计机构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被审计人(企业管理层)替委托人(资产所有者)管理和经营企业资产,而审计机构替委托人鉴证企业管理层业绩。按照这种关系,社会审计理应成为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有效手段,但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尚处于完善阶段,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管理结构不完善,审计业务委托人与企业管理者合二为一,审计中存在的三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实质已简化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即由企业管理者委托审计机构对自己进行审计,这使社会审计失去了存在的前提,违背了其存在的初衷。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企业管理者拥有对会计师事务所聘用、续聘、支付审计费用等的权力,通常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现代资本市场和作为公司治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其以独立的第三者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信的审计意见;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涉及面有限,又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审计收费标准偏低,并易受企业左右。

(三)从审计的特征分析:审计人员也有无奈之处。

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应比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业务技能,查出会计中的虚假信息。由于企业业务繁多,审计人员往往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只能找出重大事情,不一定面面具到。另外,审计最终审查到原始凭证,如果原始凭证都是假的,注册会计师也无奈。在社会和市场中到处弥漫着“假”和“骗”的环境下,会计的造假,也令人发指。如“银广夏”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等。又如“麦科特”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伪造材料及产品购销合同、伪造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这些都是会计失信,不能归咎于注册会计师,即使信誉很好、业务技术很精的审计师,也难以查出这些造假事件。

(四)政府管制过度和政府行为多变,导致人们对长期利益的预期信心不足。

政府管制越多,其政策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就越可能去干一锤子买卖,只考虑短期利益。如,对游戏、娱乐和音像市场时开放时管制:对企业进行重复和不必要的检查与评比;执行政策可以因人而异;随意增加或提高市场进入门槛;近几年会计法规和政策频频发生变化;以及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变化等。这一切,都是政府随意干涉的表现,正是政府自己创造了太多的不确定,导致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

(五)审计市场上,政府过度介入的行为导致注册会计师缺乏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外在压力与动力。

一是政府利用行政权力人为分割审计市场。从以前指定企业委托与其挂钩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展到现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其实际情况并无发生根本性转变。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不公平的竞争,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难以保证。二是政府的干预表现为对审计对象的特殊照顾。如,在企业包装上市的过程中、国企改制的上市过程中、在为了避免ST、PT、摘牌而进行的资产重组中,往往是有关政府部门直接指挥参与。又如,对一些国有企业资不抵债,按现代企业制度理应破产,但政府部门出于社会稳定等目的,向其提供贷款,批准挂帐,这就为真实审计提出了难题。由此引发了只能提供符合客户要求和政府部门认可的审计意见的不良现象。

(六)承担法律风险低,违规成本低廉。

在我国,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现行制度的规范性要求,但当社会中的行动者违法获利大于守法得利时,行动者便不会选择守法。所以,我们不能指望人们会自觉自愿地守法守信。这时,必须运用法律和行业自律规范提供足够有效的惩罚,并加以严格执行,使得违法不守信者得不偿失。但我国违规成本低廉,具体表现有两点。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

从近几年来查出的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来看,造假涉及到很多单位和人员,有些本来是执法者,但不认真执法,反而与公司串通一气,合伙作弊,使造假信息更具隐蔽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可以说虚假会计信息占相当比例,但被揭露出来的概率很小。

另外,即使公司被查出来,其所受处罚力度也不够大,使公司的违法机会成本相当低廉。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乎为零。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为罚款和要求撤换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宣布其为资本市场禁入者,但这些并未使他们受到实质性的惩罚。对于中介机构来说,主要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或刑事处罚。但由于现在还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中介机构继续参与造假的冒险性。

(七)注册会计师丧失职业道德,执业水平低。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审计业务时,必须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其中最主要的职业道德精神就是独立性,它是最根本的要求,也是执业客观及公正的前提。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争取客户,追求商业利益,背弃职业道德的现象不断累加,最终直接导致了诚信危机的产生。同时,业务水平不高是造成诚信危机的又一个原因。注册会计师作为专业人员,社会地位高,广受关注,不仅在于其公正独立,更在于其精深的专业知识,及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在现代企业中,使用金融工具和信托基金等复杂方式进行表外融资,在资产负债表中看不出负债的增加,要将其发现,是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最大考验。企业收益和损失与未来市场变化息息相关,给注册会计师的评价带来更多的困难,也带来巨大潜在风险。关联交易错综复杂,要在其中发现利润转移和债务隐瞒的问题也决非易事。在千变万化的市场发展中,注册会计师应注意利用后续教育,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水平。

三、维护会计行业诚信的建议及对策探讨

会计行业诚信危机表面上是会计本身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问题。会计失信的责任表面是归属于会计系统和会计行业,但实质上主要责任在于企业经营者和注册会计师。根据上面对会计失信原因的分析,我们相应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企业责任人和财务主管的诚信教育

虚假会计信息从生成到社会公告,要涉及多个市场主体,仿佛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接,而企业是产生虚假信息的源头,应该是治理的重点。在治理中,要从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这两个源点抓起。要对他们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对单位会计责任负责的风险意识,建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建立起诚信为本、依法经营的理念,以便能从根本上治理虚假会计信息。

(二)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减少由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会计失信问题

首先,应当尽早建立专业经营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行列。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如使经营者部分持股或给予其股票购买选择权等),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从而改善双方的“激励相容性”。其次,应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应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可以考虑将会计按其职能和作用的不同分成内部管理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前者仍属企业内部委托——代理网络的一环,受托于经营者,起参谋和决策支持作用,后者则直接受托于董事会,起反映和监督作用。同时,要明确界定对外报告会计部门的责权,即拥有据实核算反映权和监督权,但以不损害经营者的经营决策权为限,不得擅自干涉经营者的决策甚至替代其作出决策。对于经营者的一些明显不合理、不合法以及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应拒绝进行业务处理,并及时向董事会报告。同时为抑制对外报告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串谋”欺骗所有者、出现“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洞题,还需在机构设置上强化内部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加强基础工作,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同时,建立一套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的机制,使其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目标函数一致,最终使所有者、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三方达到经济利益上的“激励相容性”。

(三)在会计市场上,明确界定政府的权力,规范政府行为

应明确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力。比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审批权;禁止政府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等等。只有政府首先讲信任了,政府的政策才能真正有意义,管制才能恰到好处,产权才能得到保护,整个社会才会养成讲信誉的习惯。

(四)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大对不守信者的惩罚力度。

法律和信任既有分工,又有互补性,法律可以促进信任的建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制度,如《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证券法》等。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方面,一是尽快制定《会计法》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认定会计信息失真的界限和承担责任的主次问题,二是建立民事赔偿责任,提高造假成本,这样既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对造假者形成实在的经济压力,从而抑制其违法造假的行为。

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法规制度再完善也是枉然。目前,我们对蓄意造假者的惩罚力度太弱,只伤其皮毛,不动其筋骨,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仍然敢铤而走险。因此,对于藐视法律,蓄意造假而产生严重后果春,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警示后来者不敢再重蹈覆辙。

(五)建立和完善相关监督机制

首先,终止上市公司聘任注册会计师的制度,改由证监会或交易所聘任。对未上市的国有企业审计,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聘任。这可使中介机构摆脱由被审计对象给予聘任并给予报酬的压力,真正做到中介机构在审计过程中享有的独立性,防止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为争取审计业务而不求审计质量的恶性竞争。

其次,建立行业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第一,中介机构自身本着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业水平;第二,作为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如证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要真正担负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责任,做好执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订立奖诚罚假制度,监督整个审计市场,对客观公正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公开表扬与奖励,对缺乏诚信的事务所毫不留情地进行揭露和批评,从根本上提高行业质量,做好行业内部的自律监管工作,制止低价不正之风,树立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六)净化社会环境,培养公民的信任意识

诚信是市场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目前,信任危机已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泛滥,要解决会计失信问题,不能只教育会计从业者,而必须全面开展公民的信任意识教育,让每一位公民都能体会到,只有讲信任,才能获利,否则损失是极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当信任成为人们的处世资本和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及这个社会不能容忍任何失信行为时,失信者就没有生存空间了,会计行业诚信问题也就会随之而解决。

总之,会计行业诚信危机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也不单是会计行业和会计系统的问题。除了对会计本身采取一定的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动手解决根本问题。

主要参考资料:

1.刘峰 《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1、7

2.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的调查研究》《会计研究》99、4

3.王开田《现代会计角色论一从企业的性质看会计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会计研究》98年第2期

4.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北京三联书店2001

5.石联运《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综合治理》《财务与会计》2002、5

6.张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上海会计》2001、8

作者:李武立 来源:WTO与中国会计财务问题学术研究会

⑦ 中国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

诚信已成为时下热门话题之一,会计业的诚信也被广泛关注。 1会计诚信的含义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会计诚信是什么呢?朱镕基总理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作了最好的诠释,即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原则记帐、编制会计报表及审计等。 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2.1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进而直接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2.2危害投资者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国家,比较而言,损失更为惨重,极易造成国有资产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 2.3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薄。而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会计丧失诚信原则的原因 3.1各种利益的驱使是会计失信的动力 关于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早在1720年的英国南海事件就已发生,为什么在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甚至在美国一个拥有成熟市场经济体系、法制健全的国家,都有公司进行会计造假。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关键时刻就出现了诚信问题。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3.2政府监管制度不健全是会计失信的基本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前大,且瞬息万变。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经营者与管理者获取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温床”。会计信息失真与否,实际上是管理者与经营者控制与反控制、约束与反约束的结果。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如此严重,政府部门监督机制不完善,执法不严,监督不到位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3.3处罚不力是造成会计失信的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因为经济处罚是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即用本应属于股东的利益来偿还股东的损失,由投资者来为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转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 4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4.1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的观念深入人心。会计诚信的关键是企业的负责人以及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因为他们掌握着会计诚信的支配权,因此他们是诚信教育的重点。 4.2健全公司内部制约机制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制约机制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信的有效途径。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二要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三要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四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五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六要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 4.3加大处罚力度,增加造假成本 (1)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2)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虽然我国出现了许多公司会计造假事件,但到目前为此,还没有一起针对公司造假真正实施的民事赔偿案例,股民还没得到违规公司的一分钱赔偿。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3)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在“安然”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纽约证交所正式取消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并拟取消其上市资格。同时导致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信誉和审计市场迅速下滑,不得不面临着被兼并的命运。这种退出机制的惩罚力度对相关行业内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警示。因此,我国要尽快要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会计造假的单位责任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只有这样,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才是真正可置信的。

⑧ 关于会计诚信

会计业是诚信行业,近年来发生的许多会计造假事件,使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严峻的挑战,对会计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不利的影响。因此,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共筑“诚信”长城,已成为当务之急。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商界自古以来就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传统。所谓“信”即“人”从“言”也。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所言成真即是“诚”,“真实不欺”即为“诚”。在集孔子思想精华的《论语》一书中,“诚信”占着基础的地位。孔子说的“一日三省”中有“两省”即“诚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唐代魏征把诚信说成是“国之大纲”,足见“诚信”一词的使用,已经不再基于“诚”超越层面的本体论意义,而是从规范层面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但是,细细推敲,“诚”与“信”的规范意义仍然有着不同的含义。“诚”更多地是指“内心”,而“信”则更多地指“外信”;“诚”更多地是对行为主体的单向要求,而“信”则更多地是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诚”是对经济主体的道德描述,而“信”则是对经济主体的行为描述。“信”字,又是由“人”与“言”部组成,暗含言与行分离的可能性。会计诚信,则具有信任和真实的双重涵义,前者是指一种特定的诚实,强调守约重诺;后者即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的财务状况。由于诚信是基于主观的倾向和愿望之上的,没有足够的客观根据,授信者与受信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对称性。因此,诚信是一个主体主动、积极的行为倾向,而不是被动、消极的行为。
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会计做到诚信,才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诚信是一切信用形式的共同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成为有秩序的共同体的基础。经济学家阿罗认为,诚信是经济交换的有效润滑剂,世界上很多落后的经济可以通过缺少相互信任来解释;赫希则认为,诚信是许多经济交易所必须的公共品德;社会学家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诚信,社会学家科曼认为,诚信是致力于在风险中追求最大化功利的有目的的行为;对诚信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齐美尔说:“诚信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几乎没有一种关系是完全建立在对人的确切了解之上的。”企业的诚信是建立在对具体的企业和企业所提供的种种信息的基础之上的,被别的企业信任是企业声誉的表现,代表了其他企业对本企业过去行为与人格的肯定。诚信不只是一种心理现象,也不只是一种商业活动,它的本质是“制度”的反映和体现,良好的诚信是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的,同时,诚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二、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出现了一些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如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本文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市场体系不健全
目前,诚信不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第一原因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透明度低导致诚信激励机制不足。我国目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很不健全,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导致信息缺乏、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缓慢,市场主体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好的商誉难以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失信者不能及时地被曝光和发现,并得到应有的惩罚。现阶段我国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市场本身不具备诚信保证机制,没有能力对违规交易者给予足够的惩罚,并使市场主体自发形成诚信约束机制和道德规范。社会化诚信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例如,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与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诚信系统和覆盖全国、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登记法人信用信息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社会化的信用机构还很不发达,缺乏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无法根据信用记录来评判个人与企业履约能力,难以实施对信用活动的有效监管。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奖惩机制的不完备,直接造成诚信保证机制的缺乏,实际是对守信者积极性的打击和对失信者失信行为的放纵,从而使市场主体缺乏遵守和履行诚信的内在激励。
2.信用制度不健全
诚信不单是一种契约,更是制度的反映和体现,诚信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信用关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个有序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一个有效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确立起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投融资制度还很不完善,使信用活动缺乏制度约束,其中最根本的是有效的产权制度。有效产权制度主要是指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和有力保护并可以自主转让。产权明晰是达成一切交易的必要条件,也是形成正常信用关系不可或缺的条件。产权界定不清,将使行为主体无法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准确的预见,增加交易费用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社会福利大幅度下降;财产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就会造成行为主体缺乏遵守信用的内在动力,产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从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未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几乎还是空白,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遍地、偷税漏税现象严重。导致这种整个社会信用状况不良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制度规范不成熟,对失信者的处罚不重,使失信者难以悬崖勒马和自律;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信用好的企业或个人与信用差的企业或个人在社会中得不到区分,因而守信者也未必能获得守信的好处。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失信成本仍小于失信的收益,即失信有利可图,这使得作为“经济人”的企业或个人自然会有一种失信倾向。
3.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
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行业也不例外,每名会计人员在接受专业知识训练的同时,也都接受过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从总体上说,会计人员本身都是愿意遵守职业道德,不愿意做假账或做出不诚信行为的。但从现实中一些事件分析,会计人员却往往都不是自主地处理各项业务,也就是说,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依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人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又要代表国家、投资者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是完成不了其双重职能的。因为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他们自己能否在一个企业工作下去,除自身因素外,主要取决于这个企业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及在职消费等,都要由公司经理等负责人决定,会计人员的任用、调动、撤职或免职等重大人事问题也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在这种情形下,会计人员的工作只能是对企业负责,对经理负责,按企业负责人的旨意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所以,只要公司负责人想做假账,对会计人员来说,除非不怕受到处分乃至被开除等的威胁,否则,他们是难以抵制和违抗领导的意志的。
4.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大,缺乏威慑力,导致会计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
首先,目前我国经济立法滞后。现有法律虽然对部分不诚信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不诚信或者道德失范的行为,使信用活动缺乏法律支撑,道德失范者逃之夭夭。其次,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监督组织不完善,监督内容不完备,致使法律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制监督,行政权利干预执法,致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导致了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非对称信用关系的存在,其恶果是违约者未必受损,履约者未必受益。
三、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市场经济要求以诚信为宗旨构建职业道德秩序,使职业道德能为增进社会整体利益服务,能有利于理性、自律的利益主体的求利活动,而不是简单地限制,更不是禁锢。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必须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诚信理念和契约机制,建立保证企业良性运行的道德约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自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加强诚信观念的培育,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观,认识诚信和职业道德是生存与发展之本的观念,并使其转化为工作实践上的自觉行动。
2.完善行业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行机制,构建行业发展的微观基础
会计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行机制,才能构建企业发展的微观基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只有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会计诚信的建立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立,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培育行业诚信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
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以全社会的诚信作保障。因此,大力培育会计的诚信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是当前会计业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这一工作中,会计学会应该开展一些有利于培育会计行业诚信的活动,表彰先进分子,组织进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的考核检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评分,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检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职业道德的好风气,也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⑨ 会计自身的哪些特征导致诚信危机的出现

会计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您好,会计诚信问题主要存在的原因有:
1.市场经济制度
2.经济利益驱
3.制度不健全
4.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后续教育未跟上。

热点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养老保险 发布:2021-08-17 15:48:04 浏览:965
会计活页账本怎么装订 发布:2021-08-17 15:48:01 浏览:558
会计继续教育90分是多少学时 发布:2021-08-17 15:47:58 浏览:632
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会计分录 发布:2021-08-17 15:47:53 浏览:149
初级会计报名发票丢了怎么办 发布:2021-08-17 15:47:13 浏览:80
会计乐财务软件 发布:2021-08-17 15:47:10 浏览:277
内蒙古初级会计考试从哪里报名 发布:2021-08-17 15:46:03 浏览:370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运营怎么做 发布:2021-08-17 15:44:53 浏览:683
如何应对基础会计学考试 发布:2021-08-17 15:43:49 浏览:782
物流公司会计外账处理 发布:2021-08-17 15:43:47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