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公司 » 浅谈可靠性对公司会计工作的影响

浅谈可靠性对公司会计工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8-16 14:08:49

⑴ 相关性及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反作用

告诉我你的邮箱,我给你发两篇:
1.论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2.浅谈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

⑵ 浅谈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

会计信息是指按会计特有的处理方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的规定)对交易
和事项的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后产生的,为满足会计管理及经济管理需要的经济信息。由于企业与非营利企业所遵循的制度不一样,满足的需要也不一样,所以最终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会有不同的特点。
企业会计(即财务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特点有:
(1) 财务会计的空间范围是某一个特定企业,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属于个别企业。
(2) 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反映已经发生的业务所导致的经济结果。
(3) 财务会计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其中包括资金流转的影响,以及经营成果的信息。
非营利企业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特点则有:
(1)非营利组织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空间范围也实在某一个特定非营利组织,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属于往往属于非营利组织以外的人或组织。
(2)非营利组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不是已经发生的业务所导致的经济结果,而是组织里的资金流动、流向情况。
(3)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比较繁杂,不同类型的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不同,核算基础不同,信息披露的基础也不同,这就导致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⑶ 财务工作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

对内: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比如事前的投资决策、纳税筹划、融资方案等;事中的经营活动的记录;以及事后收益计算、盈利汇总及预测的资料等.简单说即监督、管理和控制。

对外:为企业财务信息外部使用者提供其所需的信息.比如政府部门、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等.他们需要相关信息来做出合理的决策。

(3)浅谈可靠性对公司会计工作的影响扩展阅读

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同有关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的资金筹集、使用和分配,一切涉及资金的业务活动都属于财务管理的范围。

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制约和检查。

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

⑷ 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

浅谈提高企业单位财会人员素质的途径 财务管理是企业单位管理的中心环节,财会人员是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者,财会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效果。而在我国企业单位财会从业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较少,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这就要求企业单位财会人员思想观念必须发生转变,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一、企业单位财会人员现状近年来,各企业单位不断组织各种学习和技能培训,使财会人员的文化水平、基本技能和业务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参与管理的程度和综合能力等方面仍然比较欠缺。1.财会人员思想僵化,知识面窄,法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各企业单位财会人员都很少实行岗位轮换,有的甚至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几十年,虽然对本岗位的专业技能运用得较好,但对其他岗位及本单位的业务知识了解较少,造成了思想僵化、知识面窄,无法提高综合能力,并且容易滋生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有的财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受到损害时视而不见;有的财会人员工作时丧失原则,完全听从领导的意图办事,在自己正常行使职权或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2.财会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单位中大部分年龄大的财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改行搞财会工作的,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学习,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和核算知识,特别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部分财会人员的工作还停留在以前记账、算账、报账模式下。而一些新上岗的大学生虽然有着不错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基本上按老会计的操作规程进行,对应该怎样做和如何做好财会工作缺乏思考,财会队伍综合业务水平难以提高。3.财会人员学习积极性差,服务意识不强虽然每年对财会人员都进行了继续教育,但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大多数财会人员没有真正用心去学,一部分财会人员参加了学历教育及职称考试,但真正学以致用的不多,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不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的财会人员认为自己管账管钱就高人一等,态度恶劣、自以为是,听不得别人提意见,缺乏职业道德;部分财会人员的工作局限于简单的事后核算,无法及时向领导提供准确的数据,更谈不上参与单位管理,不能为单位发展创效出谋划策。4.财会人员力量不足,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在现有的企业单位财会队伍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偏少,少数财会人员甚至没有技术职称,综合能力突出的财会人员不多,安置型、照顾型人员还占有一定比例,人才结构的合理性较差。各企业单位对财务基础工作不重视,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统一,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应用不够深入和广泛。 二、提高企业单位财会人员素质的途径1.转变观念必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时俱进,这是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前提。目前,大多数财会人员仍是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参与经营、预测、分析的并不多,他们对财会工作往往显得力所不及。为此,财会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以高昂的志气、积极的姿态对待工作。一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新形势和国内外财经动态,要了解国家会计、税收、金融、技术、产业等政策,掌握新的经济政策及法律。二是要学习现代财务理论,掌握财务管理手段,掌握新的分析预测方法。特别要掌握会计电算化手段,全面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三是要转变工作方法,主动参与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涉及面很广的工作。真正做好财务工作,需要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财务人员要主动与业务技术部门沟通,主动参与各单位经济管理的全过程。2.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而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诚信,这是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对照会计法规,知法守法、廉洁自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财务人员要从本质上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把工作视为自身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样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才能做到心无杂念,依法办事。3.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不难看出,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就势必要求企业单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4.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作为一名新时期优秀的财会人员,不但应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该学习和掌握金融、税务、审计以及经济法、计算机和其他方面的基础文化知识。同时,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要具有参与企业决策的意识,还应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会计业务能力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会计继续教育全面学习和掌握会计理论与操作技术。在充分利用各种培训的同时,还应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通过报刊、杂志、专业书籍等自学。另一条是通过会计岗位的轮换来解决综合业务能力的问题。事实证明,会计岗位的轮换不但是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手段之一,也是全面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措施。5.加强财会人员学历教育在搞好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财会人员的学历层次。高等会计教育的水平决定着财会队伍的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近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企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企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学历层次还普遍不高,企业单位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出发,鼓励财会人员参加相应专业的函授、自学考试。对于进修研究生的财会人员,除了在工作上提供便利、在时间上提供保证外,还应给予完成学业者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作为晋升和聘任会计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以激发他们不断学习和深造的热情,使财会人员通过各种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成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学术型和应用型财会人才。

⑸ 会计工作对企业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会计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财务状况和损益状况方面。

重要性的基本特征是:
1.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遗漏或错报重要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2.重要性概念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
3.重要性的判断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的企业或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能不完全相同;
4.重要性的判断不能忽视其本身的性质。有些信息,虽然从量的标准尚未达到重要性,但其性质严重,在本质上已经符合了重要性要求,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将其披露。

⑹ 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可依据五项指标:
1、真实反映
2、中立性
3、实质生于形式
4、谨慎性
5、完整性

⑺ 如果将来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意味着什么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⑻ 财务工作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是怎样的

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它是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帮助企业决策者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使企业在市场中把握正确的经营方向,稳步发展,立足于不败之地。企业中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是随着企业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

财务工作不仅是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同时财务数据统计的准确与否,不仅体现着一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同时也决定着企业财务成果的准确与否,往大的说更关系到企业对外的整体形象,和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

(8)浅谈可靠性对公司会计工作的影响扩展阅读

财务会计标准化建设实施的目的

1、业务流程化:将财务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形成一个财务管理总流程及配套子流程,确立行事的流程规范,将每项工作固定化,财务人员及时对照自身工作,对于偏离行为及时纠正。

2、流程表单化:将各项基本流程形成管理表格,对于日常会计数据及时记录,形成各项财务大数据,为未来经营活动预测及风险提示提供各项基础资料。

3、表单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平台,记录日常工作过程,形成各类基础表单,自动形成各项数据积累,提高管理效率。

4、制度科学化:建立完善的财务工作标准,并通过运行、反馈、改进循环,完善标准,简化流程,做到制度科学化,流程顺畅化。

5、工作主动化:通过人员培养方案,财务人员能力提高,工作主动性增强,软硬件设施的增强进一步带动工作积极性,归属感加深,更利于企业运营。

⑼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市场是资本(证券)市场。它的活力从何而来?主要依靠每一家上市公司按法律、法规等的规定向市场披露公司财务信息,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业绩)和现金流量。从2007年起我国将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准则,由于新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这将使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更加严格、透明和规范,给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加可信的投资环境。
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
1、可靠性。可靠性指确保财务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可靠性的主要标志包括反映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信息“当其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会计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因此,可靠性是保证财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重要质量特征。
2、相关性。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包括两方面:首先,其内容是相关的,即与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股价波动密切相关。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特别是影响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预测性信息或前瞻性信息,这将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其次,其形式是相关的,即必须重点突出、浅显易懂。
3、充分性。上市公司应该披露所有可能引起证券价格变动的全部信息资料,不得故意隐瞒或遗漏任何重大财务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入证券市场的公司必须毫无保留地披露任何信息。事实上,过度的信息披露也可能会使投资者淹没在大量琐碎而无价值的信息之中,反而减损了重要信息对于投资决策的价值。
4、 全面性。不论对企业有利的财务状况,还是对企业不利的财务状况,均应有所反映,不允许依照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任意取舍,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新会计准则以提高财务信息可靠性为宗旨
(一)财务信息可靠性涵义
可靠性应包括这样几层涵义:①信息必须忠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事项。②信息必须没有偏向。没有偏向亦即信息必须具有中立性。③信息必须没有重大错误。把如实反映、可证实性和中立性同时作为可靠性的标志。
首先,真实性是可靠性的一个内容,但并不等同于可靠性。真实性强调会计信息应与实际相符,应具有客观性。而可靠性不但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而且强调会计信息的主观可信性。具有可靠性的信息必然是真实的,但仅仅具有真实性的信息不一定具有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性。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前提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与会计核算前提不相符合的情况。最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币值不变前提。因此,会计信息只能是相对的真实,表现为账面数字与现实情况有一定的差异。②准则允许范围内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对于特定的业务,到底选择哪种会计处理方法,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会计信息只有首先保证真实,才能值得信息使用者信赖,才能具有可靠性。
其次,可靠的会计信息应是具有可证实的信息。所谓可证实性,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上对此概念的解释,指“能使不同计量者以其一致性的证明信息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东西,并且在选用的计量方法上不存在错误或偏向。” 即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处理,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具有可证实性的会计信息应是在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基础上生成的。
最后,会计信息即使具有了真实性和可证实性,如果不具有中立性,仍然不值得信息使用者信赖。所谓中立性,指“在信息中不存在企图取得预定结果或诱发特定行为的偏向。”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在生成过程中不受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指使或操纵,不允许任何人为了某种目的歪曲会计信息,即会计信息应公正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东西。
(二)谨慎适度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财务信息可靠性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许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最大的变化或最引人注目之处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会计准则,先后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随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和创新手段的出现,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了现实的“土壤”。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同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决策体系。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谨慎适度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记录由静态转化为动态,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资产还没有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采用估值技术和未来现金流折现计算以及公允价值的后续计量难度较大。如果不顾条件地运用公允价值,必然会带来公允价值的滥用,很可能会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又一新的工具。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有条件的、谨慎的运用表现在非主导性和苛刻的限制条件两方面。⑴ 公允价值的非主导性。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⑵ 条件要求较为苛刻。新准则对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设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新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即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公允性。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可以运用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性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三)严格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应密切关注其长期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同时应提出充分证据证明原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否则按前期差错更正的原则进行处理。
《资产减值》准则将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调节利润的情况。原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特别是面临被“特别处理”或“退市”的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有鉴于此,为杜绝这种现象,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将促使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经理改变会计核算思路,与国际惯例的趋同,促进了我国会计业更快的融入国际大环境,将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四)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和范围的扩大,更加如实反映资产的价值
新准则立足于更加真实反映企业长期资产的占用,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和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方面做出了重大修订,主要表现为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和范围的扩大,从而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 首先,新准则中明确“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这就减轻了利润表的波动性,增强了存货计价的客观性,据此进行定价的库存商品更能反映耗费的真实成本;其次,新准则规定“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明确了可以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不再限定于由专门借款产生的,一般借款如被用于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也应当资本化。
(五)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为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分部报告》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分别根据业务的性质披露业务分部报告和地区分部报告,并将其中的一种分部方式作为主要报告形式,另一种分部方式作为次要报告形式。对于主要报告形式,企业需要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损益、分部资产总额和分部负债总额等信息。企业在次要分部报告中,需要披露分部收入和资产等信息。并且上市公司各分部间的转移交易应当以实际交易价格为基础计量,转移价格的确定基础及其变更情况,应当予以披露。
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注重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使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的反映,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的信心。同时,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对高质量财务信息的需求。由于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会使上市公司业绩的可预测性增强。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更强调公司的会计政策需要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并赋予企业很大的调整会计政策的权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投资者分析的难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2.15
2.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10.30
3.陆 洲 新会计准则能防“造假”吗 《北京青年报》2006.7.2
4.夏冬林 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会计研究》 2004.

热点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养老保险 发布:2021-08-17 15:48:04 浏览:965
会计活页账本怎么装订 发布:2021-08-17 15:48:01 浏览:558
会计继续教育90分是多少学时 发布:2021-08-17 15:47:58 浏览:632
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会计分录 发布:2021-08-17 15:47:53 浏览:149
初级会计报名发票丢了怎么办 发布:2021-08-17 15:47:13 浏览:80
会计乐财务软件 发布:2021-08-17 15:47:10 浏览:277
内蒙古初级会计考试从哪里报名 发布:2021-08-17 15:46:03 浏览:370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运营怎么做 发布:2021-08-17 15:44:53 浏览:683
如何应对基础会计学考试 发布:2021-08-17 15:43:49 浏览:782
物流公司会计外账处理 发布:2021-08-17 15:43:47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