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子公司会计处理
在财产责任上,子公司和母公司也各以自己所有财产为限承担各自的财产责任,互不连带。 所以子公司注销应该及时清算子公司各种债务但是跟母公司是基本没有牵扯的。作为母公司如果有投资子公司,则可以作为股东参与资产分配。再次强调,子公司和母公司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不是一个公司。弄不清楚可以把母公司当做A,把子公司当做B,子公司并不是A-或者A+,经济和法律责任上跟A完全没有关系。这样考虑的话,记账就简单多了。
Ⅱ 子公司注销时,与母公司的债务,母公司怎么做会计处理
1、计提了坏帐准备的:
借:坏帐准备 1,500,000
贷:其他应收款——子公司 1500,000
2、未提坏帐准备的: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00,000
贷:其他应收款——子公司 1,500,000
这150万是不能说不还就不还的,得履行一些必要的法律程序才行。总公司这边只有在取得该子公司的破产裁定、经批准的债务清偿方案、公司清算报告等法律文件,
确认无法收回此项债权后,才能将此项债权及对该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剩余帐面价值一并转销,确认为当期损失。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该损失方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在财产责任上,子公司和母公司也各以自己所有财产为限承担各自的财产责任,互不连带。 所以子公司注销应该及时清算子公司各种债务但是跟母公司是基本没有牵扯的。作为母公司如果有投资子公司,则可以作为股东参与资产分配。
(2)注销子公司会计处理扩展阅读:
企业应设置“坏账准备”会计科目,用以核算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办公会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Ⅲ 分公司注销后账务如何处理
分公司账务处理方法:
分公司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其所有对外的债权债务均应由总公司承担。但一般分公司都是相对独立开展业务,在注销时应由总公司对其进行清算,并接收其资产、债权和未了结的债务。通过清算形成清算报表,确认盈亏,并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认可,总公司据此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注销步骤
清算
公司到登记机关办理公司注销程序之前一定要依法进行公司清算,包括终止生产经营销售活动、了结公司事务、了结民事诉讼、清理债权和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等。
公司不论是何性质的清算,均应依下列步骤展开:
1、成立清算组。
2、展开清算工作。
清算组自成立之日起接管公司,开展以下业务: 接管公司财产、了结公司未了业务、收取债权、清理债务、分配剩馀财产、注销公司法人资格并吊销营业执照。
3、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
4、提出清算方案。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拟定提出清算方案,报股东会讨论通过或者主管机关确认。 清算方案的主要内容有:清算费用、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应缴纳的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分配剩馀财产、终结清算工作。
在清算进行完以后,才能进行注销。
登记
公司注销过程需要分别去以下7个部门或机构办理相应账户注销:
1、社保局:核查是否有未缴清社保费用,然后注销公司社保账号。
2、税务局:核查是否有未缴清税款或费用,然后注销公司的国、地税。
3、报纸媒体:公司需自行登报公示,宣告公司即将注销。
4、工商局:办理公司注销备案,注销营业执照。
5、开户行:注销公司开户许可证和银行基本户等其他账户。
6、质监局:到质监局注销公司的许可证例如生产许可证。
7、公安机关:注销公司印章的法律效应(印章本身可不上交)。
(3)注销子公司会计处理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第四十七条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分公司的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章程以及加盖公司印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营业场所使用证明;
(四)分公司负责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分公司必须报经批准,或者分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分公司的公司登记机关准予登记的,发给《营业执照》。公司应当自分公司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持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到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备案。
第四十八条分公司变更登记事项的,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申请变更登记,应当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变更名称、经营范围的,应当提交加盖公司印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分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
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变更营业场所的,应当提交新的营业场所使用证明。变更负责人的,应当提交公司的任免文件以及其身份证明。公司登记机关准予变更登记的,换发《营业执照》。
第四十九条分公司被公司撤销、依法责令关闭、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该分公司的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申请注销登记应当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和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登记机关准予注销登记后,应当收缴分公司的《营业执照》。
Ⅳ 全资子公司注销时,子公司及母公司应如何做会计分录
在财产责任上,子公司和母公司也各以自己所有财产为限承担各自的财产责任,互不连带。 所以子公司注销应该及时清算子公司各种债务但是跟母公司是基本没有牵扯的。
作为母公司如果有投资子公司,则可以作为股东参与资产分配。
再次强调,子公司和母公司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不是一个公司。弄不清楚可以把母公司当做A,把子公司当做B,子公司并不是A-或者A+,经济和法律责任上跟A完全没有关系。这样考虑的话,记账就简单多了。
(4)注销子公司会计处理扩展阅读:
集团(母子)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
资金管理是集团内部控制中确保资金运作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内容。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
1.集中性原则
从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若集团内部没能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不集中。
则集团总部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集中性原则就是要保证迅速而有效地控制集团全部的资金,为实现集团公司战略目标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
2.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包括以下含义:
一是对不同职能之间的资金投入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二是对不同产品之间的资金投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
三是战术资金与战略资金要有合理的比例关系。
四是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调剂、相互融通资金的关系。
五是与集团外部的企业或合作者共同协调和投放资金,达到共赢。
3.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集团应尽可能将资金投放到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项目上,使更多的资金参与周转。但从货币资金的特点看,求利性必须服从于及时性需要,只有在满足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基础上方能获取利润,否则企业可能出现支付困难。
4.权变性原则
权变性原则要求企业集团的资金投放与管理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及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化等做出相应调整。
Ⅳ 全资子公司注销,债权债务全部转入母公司,母公司如何账务处理
母公司系子公司的清算义务人,子公司注销前,应由公司清算组完成清算,清理公司债权,结清债务。实践中,母公司往往在子公司清算过程中作出承诺,债务结清,并继续履行可能存在的债务,如此方能完成注销程序。故可知两种情况下,母公司应当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1、未履行清算义务,子公司财产账册去向不明(适用案由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2、母公司作出了债务承担承诺(适用案由清算组责任纠纷)。针对您的问题主要是这两种情形(当然请他情况也可能引发,比如出资不实等)。母公司在公司注销时还是要善尽清算义务,毕竟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规范操作不会子债父偿的
Ⅵ 子公司注销,母公司的账务处理:
借:所承担的子公司各资产
投资收益(发生损失)
贷:所承担的子公司负债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
投资损益(收益)
投资收益在借方还是贷方得看发生的是收益还是损失。
Ⅶ 控股子公司清算注销了,剩余资产也分配完了,母公司的账务如何处理
1、已经办理了注销手续并已分配完毕,剩余的2000可不用交税;
2、母公司收到子公司分配的剩余资产(包括2000元)后,应冲减“长期投资-**公司”460万元。冲减后的余额,记入“投资损益-**公司”的借方或者贷方(大于460的部分,记贷方,小于460万的部分,是损失,记借方。
3、母公司收到清算资产款项后,首先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成本460万,不足冲减部分,应确认投资收益,未冲减完部分,应确认投资收益借方。
投资收益(发生损失)
贷:所承担的子公司负债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
投资损益(收益)
投资收益在借方还是贷方得看发生的是收益还是损失。
(7)注销子公司会计处理扩展阅读:
1、合并报表的目的和使用者。母公司理论认为,为了使母公司的所有者受益,合并报表应按母公司股东的观点来编制,合并报表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扩展。合并报表的主要使用者是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
2、合并净收益。合并净收益是母公司所有者的净收益,子公司中少数股权股东所获得的净收益应排除在外。
3、少数股权收益。少数股权的收益,从母公司股东观点看是一项费用,其计量是基于子公司的损益表帐面净收益乘以少数股权的比例而得出。把少数股权的收益看作一项费用不符合费用要素的定义,会计实务中,将少数股权的收益确定为合并净收益的一个扣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