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
❶ 会计计量基础有哪些
额~LZ是不是想问计量属性啊~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
B。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实际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可以正确地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正确计算各期间的经营成果。
(2)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扩展阅读:
在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经济业务的发生和货币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即存在着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由此而产生两个确认和记录会计要素的标准,一个标准是根据货币收支是否来作为收入确认和费用确认和记录的依据,称为收付实现制;另一个标准是以取得收款权利付款责任作为记录收入或费用的依据,称为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
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❸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有哪几种区别是什么
分别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区别权责发生制看权利和责任发生没有,不管有没有收款,收付实现制只看钱有没有收到和支付,不管责任和权利是哪个月的。
❹ 会计确定计量的基础是什么
选A。企业会计核算计量就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❺ 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什么为基础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❻ 财务会计的计量模式 传统财务会计就是财务会计吗
传统财务会计计量模式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的基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为主体且主要采用表内揭示的方式提供货币性指标的模式。
会计计量模式:是指针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进行衡量、 计算和确定,将其转化为以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也即完成了在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财务报表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❼ 会计计量基础有哪些
会计计量基础,指的是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
1、历史成本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2、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3、可变现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4、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5、公允价值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
(7)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扩展阅读:
会计计量属性的关系
1、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当然这种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
2、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有时就是根据交易时有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换入资产入账成本的确定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3、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交易中,合并成本也是以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等的公允价值确定的。
❽ 会计计量的基础是什么【请简要回答,谢谢!】
会计计量: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其特征是以数量(主要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将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其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单位的确定。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损益等,并以资产(负债往往可称为负资产,而所有者权益为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资产或净资产)计价与盈亏决定为核心。
❾ 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基础)主要有哪些
会计要素同样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例如,资产可以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进行计量。
具体如下:
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可变现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
(9)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扩展阅读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可靠性和相关性相互斗争、相互妥协、此消彼长的最终产物。而对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的重视程度会产生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相关性和可靠性博弈的结果使得在博弈中占有优势的一方会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方法及原则:
从上可知,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各有千秋,单纯地选择一种计量属性对于整个会计工作而言都不可能永远体现其连续。系统、全面计量特征,也不可能始终使会计信息正如原则要求的那样准确、真实、相关等。
尽管会计准则把历史成本视为基本计量属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创新,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成本计量下提供的可靠性较强而相关性较弱的信息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这时,选择其他属性十分必要,也是现实要求的体现。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
❿ 什么是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 会计假设的突破
会计假设是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当会计假设与会计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相符合的情况下,会计原则及会计处理方法能得到不断的应用和稳定的发展。但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突破会计假设的业务及事项不断出现,如跨国经营,企业集团化,通货膨胀或紧缩,企业破产或清算,虚拟企业及经营,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新的理论与方法与之相适应,并区别于传统财务会计,从而导致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及方法的出现。传统四项会计假设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及货币计量,隐含了核算空间的单一性、经营的持久性及币值的稳定性。对会计假设的突破或否定构成了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
(二) 会计原则
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原则有些是建立在原有会计假设基础上的,当会计假设被突破以后,必然引起相应会计原则的变动,如币值稳定假设动摇,历史成本原则就没有意义,随之而来稳健原则、配比原则也就难以成立;持续经营假设动摇,权责发生制不会比现金收付制合理,等等。因此,一些建立在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传统财务会计原则并不符合高级财务会计的要求。但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以会计目标为导向的很多会计原则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高级财务会计理应真正成为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支,为外部信息需求者提供优质服务而遵循更为强化的原则。
可靠性。可靠性也就是真实性,要求会计提供信息经得起考证,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忠诚表述,不偏不倚。可靠性是会计的根本原则。高级财务会计所要处理的业务及事项比较复杂,表内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是否准确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都必须足够揭示,表外披露的原因及影响也必须说明清楚。
相关性。高级财务会计应能够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同时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预测价值是指有助于利用过去和现在的信息来推测未来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反馈价值是指相关的信息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证实或纠正以前的推测。
可比性与一贯性。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对相同经济事项的处理应采取同样的会计政策,而一贯性要求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对相同经济事项的处理也必须采取同样的会计政策。如果采取了较为特殊的会计政策或者改变了会计政策,应该说明其原因及对报表的影响。
及时性与可理解性。及时性要求业务的会计处理必须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推迟,包括及时收集业务发生的资料、及时生成会计信息、及时传送或披露会计信息。可理解性强调会计信息表达清晰和内容完整,以使具有合理理解能力的信息使用者能够辨别会计信息及其质量。
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指的是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仅依照其法律形式来进行会计核算。因为有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如果仍然按照法律或人为形式进行核算,将不会有利于信息需求者的决策,甚至误导其决策。
重要性。重要性原则实际上是强调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要求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应该大于成本,因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不误导决策者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处理。特别对于高级财务会计的许多内容来说,其会计处理涉及面较广,如合并会计报表的抵消处理,因而不能事无巨细搞一刀切,而应有所侧重以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