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中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科目
『壹』 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时的对方科目是什么这两个科目在财务报表中的何处列示
对应科目一般是所得税费用,也有可能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也有可能是商誉。
在资产负债表有单独的科目列示。
『贰』 我是新手,刚接手一个公司的财务帐,马上要报这个月国税企业所得税和企业季度财务报表,请教!!
第一,如果你前期所有的报表在税务都是0申报的,那么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0申报时问题不是很大,如果没有业务,增值税正常就是0申报;企业所得税每个季度是申报预缴额,在次年的5月底前还要对上一年度的全年业务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所以季度预缴为0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这个季度预缴率在税务方面可能影响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升级,所以如果企业没有像成为一般纳税人的愿望,前期预缴为0,后期有了再申报累计数也可以。唯一有一点不太容易的就是财务报表也进行了0申报。但是如果这是在你接手之前的问题,那么从法律意义上说,这不是你的工作范围和责任,不必太过担心。只要从下次申报财务报表时,不要在0申报就可以了。至于你要累计一起报的行为是不可以的,季度财务报表的申报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是当时的时刻,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如果你累计了6张报表的数字,那么企业的资产不就被人为扩大了6倍,所以只要正常申报就可以了。而对于利润表,本身申报的时候就是要同时申报当期数据和本年累计数据的,所以并不需要你人为累计。
第二,申报国税所得税时,如果企业亏损,则不需要交税,如果盈利,则按照25%税率交税,申报就要同时划税,否则形成欠税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你的业务只是这样描述,并没有具体数据,是无法完整考量你本期的申报情况的。而且申报所得税和季度财报都是需要在你的账面已经结账,业务清晰的情况下才能编制报表。
第三,财务是用数据说话的,你的听说是做不得准的,财务的申报表和账面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后期如果你遇到税务稽查,那么账面与申报不一致会产生较大的涉水风险,而且,实事求是才是正道,已经发生的成本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处理没的。
最后,报表是根据科目余额表填写的,如果你有余额表,那么申报表照着填就可以了,大部分都是一一对应,个别特殊项目需要组合或者重分类法填写,可以查查基础会计的教材,填写的方法都有。
『叁』 会计季报所得税报表的“营业成本”都包括哪些科目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会计季报所得税报表的营业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营业成本又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不包括营业外支出和期间费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等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6号)附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第三条有关项目填报说明规定如下:
1、第2行“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截至本税款所属期末,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营业成本。
2、会计核算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其营业成本都不包含企业期间费用(即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根据上述规定,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报表营业成本不包含期间费用。
(3)财务报表中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科目扩展阅读:
“营业成本”账户在利润表里设置包括
1、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2、其他业务支出
“其他业务支出”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
其他业务支出”账户下,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肆』 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分别是怎么样计算的
销项,进项增值税的余额(差额)才是应缴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根据应交税金来计算的,
其中包括城建税、教育附加、地方维护等明细科目,属于地方税种,因地域不同各有差别,
一般在10%左右。详细税目和税率须咨询税务部门。
所得税是依据利润来的,税率为25%
(4)财务报表中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科目扩展阅读: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当前国际上常用的利润表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
单步式是将当期收入总额相加,然后将所有费用总额相加,一次计算出当期收益的方式,其特点是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原始数据,便于理解;多步式是将各种利润分多步计算求得净利润的方式,便于使用人对企业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被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组成
结构
利润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表的主体,反映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和计算过程,所以,曾经将这张表称为损益计算书。
格式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
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
多步式
在我国,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每个项目通常又分为“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分别用列。
“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
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
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多步式利润表主要分四步计算企业的利润(或亏损)。
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
『伍』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里没有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科目,那递延所得税资产填哪里呀
没有递延资产科目,你可以并入待摊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或者自己建立其他长期资产科目
『陆』 交纳上年所得税如何写会计分录
交纳上年所得税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缴税金-应缴所得税
借:应缴税金-应缴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有些国家以公司为课税的称作企业课税,这经常被称为公司税,或公司收入税,或营利事业综合所得税。
(6)财务报表中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科目扩展阅读: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也可以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减少以前年度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等科目;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费用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柒』 如何理解: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因为伴随子公司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股权备查簿中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因持续计算而形成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导致暂时性差异也会不断发生改变。
在计算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应予转回的数额后,就可以编制此类调整分录,通常所涉及的调整项目包括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
2、因为这笔分录是针对2012年的,现在是编制2013年度合并报表,可以这么理解2012年的费用类已经全部结转、本年利润也结转未分配利润,所以要对2012年报表的调整只能通过“年初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
因为2012年还没卖出(在财务报表上一直存在,就必须要抵消),所以在对存货的原价进行了抵消就会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有一个抵消分录与正式会计分录是不一样的,抵消分录不在正式报表中体现,仅仅是为了编制合并报表。
(7)财务报表中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科目扩展阅读
合并报表中存货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会计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第九条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税务方面,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现行税法要求母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形成的内部销售利润需要征税,不得合并纳税。而从集团公司角度看,存货内部交易是把存货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若未对外销售,集团公司整体不会出现增值,在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抵消内部未实现销售损益。
按照有关规定,合并报表中没有售出的存货形成的内部销售利润属于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需要对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捌』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与“所得税汇算清缴日”什么关系销售退回分别怎么做会计分录
1、关系:严格来说没啥关系,但一般实务中,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后进行汇算清缴,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由公司董事会决定,汇算清缴由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每年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
2、销售退回分录:
(1)、借: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应收账款(赊销)或银行存款(现款退款)。
(2)、结转商品,借:库存商品,贷:主营业务成本
(8)财务报表中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科目扩展阅读:
一、对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 在该段时间内 按照 履约进度确认收入,但是 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的除外。
1、企业应当考虑商品的性质 采用产出法或投入法确定恰当的履约进度 。其中产出法是根据已转移给客户的商品对于客户的价值确定履约进度投入法是根据企业为履行履约义务的投入确定履约度。
2、对于类似情况下的类似履约义务,企业应当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履约进度 。当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企业已经发生的 成本 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 应当 按照已经发生的本金额确认收入,直到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为止 。
二、对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在判断客户是否已取得商品控制权 时,企业应当考虑下列迹象
1、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现时付款义务。
2、企业已将企业已将该该商品的商品的法定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即客户已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
3、企业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客户,即即客户已客户已实物占有实物占有该商品该商品。
4、企业已将该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户,,即即客户客户已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5、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6、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控制权的迹象的迹象。。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网络——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日
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
『玖』 高级财务会计,关于所得税和外币折算报表的问题
一、外币报表折算的问题所在
外币报表折算的焦点问题集中在汇率的选择上面。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外币汇率是稳定的,那么外币折算的方法就无异于把千克折算成其他的重量计量单位。但是大多数国家在货币市场上是自由定价的,所以汇率的不稳定性以及外币折算时选择的汇率种类对折算的结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将外币折算成本国货币时有三个可供选择的汇率:第一个是历史汇率,这是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使用历史汇率可以在本国货币报表上保留外币项目的原始成本,可以保护财务报表免受折算损益的影响。第二个是现行汇率,指报表编制日当天的汇率,使用现行汇率会产生折算差异。第三个是平均汇率,是现行汇率与历史汇率的简单加权平均。
这三种汇率中,外币报表折算各个项目应该采用哪种最好?是按照编制报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还是按原入账的历史汇率折算,或者按照编制报表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折算损益应该怎样进行会计处理?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就是下文要讲到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了。
二、现行汇率法与时态法
总体来说,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共有四种:流动与非流动法、货币与非货币法、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当今世界各国对外币报表折算的最佳方法的选择只是在现行汇率法与时态法之间进行的,所以下文仅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介绍。
1.现行汇率法的基本特征
现行汇率法是将外币报表中所有资产、负债项目按统一的期末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只对子公司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历史汇率进行折算。若子公司收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交易发生频繁,也可以采用当期的平均汇率。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子公司外币报表原先表述的财务结果和关系,并且揭示汇率变动对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投资净额(母公司权益)的影响,所以折算过程中发生的折算损益将作为资产负债表中权益的独立项目递延处理。在母公司出售子公司或者认为折算损益已经永久性减少以前,累计的折算损益都不能转入留存收益。
2.时态法的基本特征
时态法是一种多汇率方法,它在对外币报表中项目进行折算时,分别采用其计量所属日期的汇率进行。具体做法是,现金、应收项目、应付项目用现行汇率换算;用历史成本记载的非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用历史汇率换算,用现行价值记载的非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用现行汇率换算;实收资本按投入时的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为折算数字;收入与费用项目按照交易发生日的汇率折算,若企业收入费用交易发生频繁,也可以采用当期的平均汇率来折算。
时态法认为外币折算是对外币计量的既定价值的重新表述,它不应该改变计量项目的属性,只是一种计量变换程序,即对外币改用本币计量,折算的结果好似子公司的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在交易时日就已经把发生额折算为本国货币等值。
时态法实质上认为汇率变动是一个客观事实,只有在汇率变动的当期确认其对会计造成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预测和决策的需要,所以,时态法通常将折算差额直接记入当期合并损益中。
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选择
外币报表折算的实务随着跨国公司经营的日益复杂而不断的发展,而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折算问题做出的反应,基本上可以代表其他国家的选择,所以本文仅介绍这两者的现行外币报表折算政策。
1.FASB的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折算》(SFASNO.52)的规定
SFASNO.52是以功能货币的择定为前提的,它反映被合并的子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所持的货币观念。一个特定国外主体的功能货币是此主体从事经营活动和产生现金流量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国外主体按其经营所处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母公司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自主经营的国外主体”。前者所指的国外子公司视为母公司在境外经营的延伸,其功能货币就是美元,它的外币财务报表要用时态法重新表述为美元表达的报表。后者是指在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并与国外经济环境融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其功能货币一般为非母公司的报告货币,此时采用现行汇率法对国外子公司的外币报表进行折算。
可以看出,52号准则同时接受以母公司观点和以地方公司观点作为报告的有效基础,因此它这样要求外币折算应达到的目标:①在合并报表中反映按照每一个被合并的主体从事经营的主要通货(它的“功能货币”)所计量的财务结果和财务关系;②提供通常认为与汇率变动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业主权益影响相一致的信息。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21号公告《汇率变动的影响》把国外经营分为“构成报告企业经营整体组成部分的国外经营”和“国外实体”两种,两种实体采用何种方法对国外营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换算,应根据其与报告企业相关的融资和经营方式而定。这样,对前者应当采用时态法,对后者则应当采用现行汇率法。
3.两个准则存在的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21号公告与SFASNO.52的见解十分相似,跟以往的众多准则相比它们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兼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孰优孰劣的争论,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对国外子公司进行分类依赖于管理当局的职业判断,而管理者可能因为知识的欠缺进行主观臆断,也可能出于粉饰其各项财务指标的目的选择折算方法。而且如果跨国公司有若干个国外子公司,对这些子公司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外币报表折算,会使得合并会计报表成为多种方法、观点的叠加,对财务报表所传达信息的可靠性造成影响。
四、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现实选择
我国目前尚未正式出台外币折算的会计准则,但随着国内涌现出大量的跨国公司,国家颁布有关的会计准则成为必然,所以曾两次印发外币折算的征求意见稿。其中1995年7月印发的具体会计准则《外币折算》(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外币报表的折算,是先根据其与报告企业相关的融资和经营方式,将“境外营业”划分为“报告企业经营组成部分的境外营业”和“境外实体”两种类型。前者采用时态法,后者采用现行汇率法。虽然没有引用“功能货币”这一概念,但采用的折算方法与折算差额的处理与前面论述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公告和SFASNO.52基本相同。最近一次的征求意见稿是财政部于2005年6月印发的具体会计准则《外币折算》(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使用现行汇率法。
上述两份意见稿表明我国对于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前后历经十几年,数有变化,变化的目的是使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更适于我国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的选择应该是若干影响因素权衡的结果,比如各种折算方法的特点、我国跨国公司现状、我国的会计环境等因素,结合上述因素与财政部2005年6月印发的具体会计准则《外币折算》(征求意见稿)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1.财政部2005年6月印发的征求意见稿比起1995年7月的征求意见稿明显的不同点是并没有将境外营业划分为“报告企业经营组成部分的境外营业”和“境外实体”两种类型,而是直接规定企业将境外经营的会计报表并入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照现行汇率法进行折算。这能避免兼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导致的问题,使得管理者不能通过精明的境外营业分类来操纵收益或者其他财务报表项目金额,可以一定程度上缓和兼用两种折算方法引起的争议,但是单一使用现行汇率法又会产生如下问题。
2.从现行汇率法与时态法的特点看,现行汇率法是对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乘上一个常数(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所以现行汇率法能保持原外币报表中各个项目的比例关系。但是现行汇率法假设所有的外币资产和负债都承受汇率变动的风险,由于存货和固定资产的价值基本上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这种假设很少成立。而且,用现行汇率折算历史成本产生的数字很难解释,因为它既非历史成本也非现行市价。在时态法下,汇率变动影响的是外币报表中的货币性项目,其他非货币性项目基本上不受影响,且要求在外币报表上用历史成本计量的项目要用历史汇率折算,比较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3.目前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是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相当比重,海外子公司规模偏小,与欧美的跨国公司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不能相提并论。而且我国的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多数属于母公司的国外有机组成部分,其业务基本是销售母公司出口产品,只不过是国内业务向海外的延伸。这种情况下母公司注重的是海外子公司的损益,时态法比现行汇率法更符合要求,因为时态法将折算结果计入各个年度的合并损益,就好像是母公司直接从事这类经营活动的结果一样。
4.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着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我国企业要遵照国际惯例开展经营活动,这将成为未来会计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我国加入WTO后,更多的跨国公司会选择海外融资,这些跨国公司将承受来自海外交易所的压力促使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取代国内准则以减少和消除我国会计同国际会计间的差异,提高其国际可比性。所以征求意见稿规定用现行汇率法虽然能避免兼用两种折算方法带来的问题,但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综上所述,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的争议还远没有结束,随着我国跨国公司在国外投资项目的不断扩大,外币报表折算业务会越来越多,对外币报表折算的理论研究也将日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