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务会计 » 财务会计领域的理论都有哪些

财务会计领域的理论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8-15 14:36:43

㈠ 1.高级财务会计主要有哪些理论

每个学校教的不一样,以我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第一部分:企业合并的类型(吸收、控股、新设),合并的方式:资产收购、股权收购
然后介绍了权益结合法和购并法。
第二部分:企业合并的调整抵消分录(购买日,合并第一年,合并第二年)的合并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第三部分:介绍了三大理论(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四个合并方法(比例合并、母公司、修正实体、实体),这部分重点是讲述怎么处理非控制权益的
第四部分:内部交易的调整抵消分录
第五部分:外币交易和套期会计
第六部分:外币报表的折算。
其中第二三四部分有交叉,上课讲的时候也比较乱,哈哈哈。
望采纳,可追问

㈡ 财务会计中的目标管理理论是什么

财务会计中的目标管理理论是会计行为主体理论的基础,又是会计方法理论的指南。

㈢ 财务会计理论分类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财务与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汪兴元
湖北省财政厅
徐慧萍
武汉市农业洪山区支行关山口办事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务”与“会计”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那样密不可分,经常成对出现。过去,我们有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如“两则两制”包括《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财务与会计各司其职。财务定政策,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如固定资产的标准、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由财务制度规定;会计定方法,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记录、报告问题,规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设置,具体经济业务应借记(或贷记)什么会计科目以及会计报表项目的口径和列示。
现在,国家出台了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如《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即将出台《小企业会计制度》发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不仅包含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内容,还包括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内容,恢复了会计制度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新的会计核算制度涵盖了原来财务制度的内容。同时,近年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会计热,会计打假、不做假账的呼声很高,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似乎会计已经取代了财务,财务的概念已经淡漠甚至含糊不清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从事财务管理的同志理不直,气不壮了。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深入,进一步扩大企业理财自主权,财务管理有进一步弱化的倾向。那么,什么是财务,什么是会计,两者到底有无区别与联系呢?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惑和不解。
一、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笔者认为,财务与会计应有一个客观的界限,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概念不同。财务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职能作用不同。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3.依据不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具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用由企业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的。而财务管理的依据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单位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理财自主权。自主决策权。
4.面向的时间范围不同。会计是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是注重未来,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济业务或事项应不应该发生、应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
5.目的和结论不同。会计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账”,结论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应存在大的出入。而财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它没有极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于经验、取舍、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是一门科学,但不是一门硬科学,而是一门软科学。有理性一面,也由非理性的成分。因为它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都是假定的,是经验值(如平均资金成本)。财务难就难在要对不确定性的东西,要依据经验、判断、推理做出决策。
6.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不同。会计结论主要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企业选定的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既受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同时受到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制约。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到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7.分类不同。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财务分为出资人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这里的出资人是指独立于经营者之外的投资者、债权人,既包括现实的出资人,也包括潜在的出资人,如尚未出资但准备对某单位进行投资或借款的人。出资人往往关心被出资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而经营者在按要求对外提供财务会计资料的同时,更关心内部管理会计资料。
二、财务与会计的联系
财务与会计既有区别,但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联系主要体现在:
1,两者都是为特定对象服务的。即存在财务主体和会计主体,作用的对象都是单位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对价值形态进行管理。
2.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离不开会计。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必将缺乏坚实的基础,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将缺乏可靠的依据。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普遍采用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有利于为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减少财务决策风险。
3.财务与会计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有交叉现象,在内容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单位在机构、岗位的设置上,除不相容职务以外,财务与会计岗位可以重叠。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同时也可以是单位财务负责人。有的财务部门或计财部门包括会计机构,同时履行财务、会计的职能。单位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单位要求,独立或参与单位财务计划的编制、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以及财务管理和重大财务的决策。实务中,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可有机结合。
4.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有关财务知识,熟悉单位的内部财务规定,如差旅费,医药费等报销的规定等。,每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考试科目,都包括财务成本管理内容。同样,财务人员必须懂会计,能熟练分析和运用相关会计信息资料。
三、明确财务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对实际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便于区分财务责任和会计责任。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是不同的。在某些情况下,分清财务与会计的概念,明确财务、会计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如实行代理记账的单位,必须明确会计代理机构与被代理单位的责任,处理好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目前正在广泛推行的以代理记账为基础的政府会计集中核算,其基本前提就是单位理财自主权不变。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从单位独立出来,由核算中心代理会计核算工作,但财务管理职能仍属于单位,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的财务管理权没有变,单位债权、债务关系没有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单位的一切开支必须经单位同意,核算中心才能处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仍是单位。核算中心是代理记账,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责任,会计核算中心不能越权、越位,更不得平调单位资金。
2.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财务与会计的改革与实践工作。当前的会计改革抓住了会计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会计假账问题。全国人大、国务院、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制度,特别是《会计法》及其配套法规,包括一系列新准则、新制度,强化了会计核算和监督,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广泛应用了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从制度上消除假账产生的原因,成效显著。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完善准则和制度体系,关键是抓好《会计法》以及新制度新准则的贯彻落实。
通过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企业理财自主权,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了由过去国家大包大揽、代替企业理财到还权于企业的重大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管理不重要或轻松了。财务面临着如何重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问题。笔者认为,构建新的财务管理体系,涉及两个以下层面的财务管理:
第一,经营者财务管理。从经营者的角度讲,企业理财自主权扩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由国家转移到了企业,企业必须彻底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学会在市场中找财源,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今年财政部制定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就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出资人财务管理。出资人财务管理的特点明显不同于经营者。这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资人——国有投资者的财务管理,我国建国以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不断积累,形成了巨大的国有资产存量,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果一味强调放权,放任国有及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势必导致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甚至国有企业“家底”被掏空,管理失控,影响经济的发展。作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资者——财政部门,不是要不要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而是怎么管、管什么、如何转换角色的问题,这里“管”不是要管死,不是要干涉企业理财自主权,走回头路。 笔者认为,虽然还权于企业,但出资人必须重视和加强出资人的财务管理,以资本为纽带,加强资本与财务的统一管理,注重资本营运,从总体上搞活国有资本,包括做好对国有资本的布局、投向、变更、转让、收益、考核、评价等工作,理直气壮地担负起国有资产财务管理的应有职能。财政部出台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财务实行统一管理,是加强国有出资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益的探索。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以上两个层面的财务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3.有利于搞好教学与科研工作。学校在学科设置、课程安排上,应合理安排财务与会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偏废。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会算账,而且要善理财。在科研中,应加强我国财务与会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研究,在吸收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与同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同时,应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的概念和法律法规框架。在内容上既要注重会计标准和会计职业道德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有资产存量大的实际情况,将促进企业科学理财与加强出资人财务管理有机结合。

㈣ 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主要有哪些

会计理论的性质、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表中的要素等会计基本理论问题,并对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会计的国际协调与国际趋同、基于资本市场的会计理论问题等进行了研究。

望楼主采纳

沈阳金蝶财务为您解答

㈤ 请问1.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2.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3.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区别这三个研究方向有什么区别吗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研究方向的不同:

(1)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会计的账务处理,会计核算方法及相关理论等,比较偏重学术研究方面。

(2)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企业财务关系的处理,企业的筹资、融资、资本运营及利润分配等,侧重于实践方面。

(3)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企业的账,根据账单作出财务报表,起到监督的作用,侧重于防范企业金融风险方面的研究。

2、意思不同: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3、特点不同: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审计理论与实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

审计理论与实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特点是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方利益最大化。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特点是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

㈥ 会计理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一、会计应用理论的概念及其特征 什么是会计应用理论?目前会计界仅有少数学者作过说明或论述。 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于财务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的理论,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各项会计实务规范,作为会计实务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应用理论的全过程,是引导和制约会计工作的标准、评价会计工作的依据。”(陈国辉,1997)笔者认为,会计应用理论不局限于“方法性的理论”,还包括会计核算程序理论等。同时,会计应用理论也不局限于财务会计,还包括管理会计。并且,会计应用理论的主要内容不是制定和实施各项会计实务规范,会计理论是会计规范制定的依据,但是会计理论本身并不包括制定会计规范。 另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依据会计目标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而形成的,用于指导会计实务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技术的实用性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的问题,解决会计工作的运行规则的制定与完善的问题,对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贺茂清,1998)这种观点没有将会计目标纳入会计应用理论,而会计目标作为对会计实践活动质和量的要求,应该属于会计应用理论的范畴。同时,会计应用理论也不仅仅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还包括一些“质的规定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直接用来解释、评价、指导会计实务和会计报告行为,并对其变化和由此而产生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以预见的一套理论体系。”(高允斌,1993)该定义的特点体现了会计环境对会计应用理论的影响,但没有说明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上述观点的甄别和分析,笔者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会计应用理论来源于会计基础理论,是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基础理论是会计理论中最一般、最本质的理论概括。应用理论由基础理论延伸而来,其内容更为具体,更为广博。例如,在基础理论中,说明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但这一表述过于笼统、抽象,因而在应用理论中将其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会计科目。 2.会计应用理论可以直接指导会计实践。基础理论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会计,体现的是会计活动的一般规律,很难直接用于指导会计实践活动。应用理论运用基本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价值理性认识探索开辟应用的途径,这样就可以把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术,直接用于指导会计实践。 3.会计应用理论受会计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会计目标不同,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应用理论也必然存在差异。例如,在会计目标中,应以相关性优先,还是以可靠性优先,不同的国家和企业选择不一样,从而影响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一系列的理论选择。但是,只要这种选择是与特定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就是正确的。基础理论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内容较为稳定。虽然对同一基础理论存在不同观点,但“真理”(即正确认识)只有一个,这与应用理论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与特定会计环境相关的,由会计基础理论延伸而来,直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会计应用理论的内容体系 会计应用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准则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两个方面。“前者是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后者是对‘会计人’的规范。”“会计准则理论至少应该包括:什么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功能如何、会计准则由谁及如何制订、会计准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会计行为理论“可具体化为四个部分:会计行为是怎样形成的、会计行为的主体是谁、会计行为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会计行为如何优化。”(吴水澎,1998)这一观点提出了对“会计人”的研究,很有启发意义。但是,我们认为,用会计准则理论来概括所有会计技术规范理论,并不合适。对于会计实务中的某些具体操作理论,如会计管理理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 2.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一套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其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会计准则结构内容理论和会计准则实现理论。其中:(1)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制定的动因、模式、目标、方法与价值取向原则;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轨迹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2)会计准则结构是指“各条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准则内容是指会计准则具体“包括的条目”。(3)会计准则实现理论主要探究“会计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包括会计制度理论和注册会计师理论等内容。”会计制度理论是会计准则的具体化和制度化,主要研究如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制定出适合企业经营及业务特点的会计制度,以规范会计实务。另外,会计制度理论还包括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理论。其中,会计方法理论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的理论依据或基本原理。(陈汉文,1996)这种观点将会计应用理论界定为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虽然有利于强调会计准则在会计应用理论中的重要性,但显然很不全面。例如会计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管理方法,虽与会计准则无关,但仍属于会计应用理论。会计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 3.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分为会计规范理论和会计实务理论两部分。其中,会计规范理论包括会计法规理论、会计准则理论、会计制度理论、会计道德理论;会计实务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程序方法理论、具体会计应用理论。(劳秦汉,2000)但是,“会计规范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它几乎可以包括一切对会计运行具有影响的要求。”(刘峰,1996)会计规范既可以包括对技术的规范,也可以包括对人的规范,甚至包括其他规范。显然,会计规范理论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科学性欠缺。并且,从该观点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也不全面,没有包括会计教育、会计文化等“以人为本”的会计理论。 我们认为,会计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因而直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应用理论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技术(客体)的理论,一是研究人(主体)的理论。而在实际工作中,直接指导会计实务的技术可以是会计准则等,也可以是其他操作性的方法或理论(如会计制度设计理论、会计具体核算方法等),相应地,研究技术的理论又可以分成研究技术规范的理论和研究实务操作的理论。因此,我们将会计应用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和会计行为主体理论。三者的内容分别界定为: (1)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主要研究会计技术规范制定的有关理论问题,直接指导会计技术规范的制定。目前,世界通行的会计规范形式是会计准则。因此,会计准则理论是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制定原则、制定基础(导向)、制定模式等内容。 (2)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主要说明如何从事会计工作,直接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实务操作理论是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概念结构的具体化,内容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会计核算实务理论,还包括会计监督实务理论和会计管理实务理论;不仅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程序,也包括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计价的先进先出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等等。 (3)会计行为主体理论。以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如何优化会计行为主体,从而提高会计实践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内容包括:会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心理、会计公共关系、会计人才市场、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文化等问题。 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会计行为主体理论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应用理论体系。 三、关于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的思考 会计理论脱离会计实践,一直是我国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会计应用理论研究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部分应用理论研究滞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许多新的经济领域和经济问题不断出现,如衍生金融工具、股票期权、网络经济和各种复杂的资产重组业务等,都需要相应的会计理论为指导,而我国相应的应用理论研究却未能及时跟上,既导致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也导致了实务中的“混乱”。(2)部分应用理论过于超前。在介绍先进国家的应用理论(特别是在管理会计的应用理论)时,许多同志往往无视中国国情,将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不加分析地“全盘移入”。有些甚至在国外就被认为脱离了实践,更不说在我国的运用了。这必然造成许多研究成果只能是“理论探讨”,而不具备任何“应用价值”。 我们认为,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一是必须充分认识会计应用理论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二是要尽早构建会计应用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指导会计应用理论的研究;三是应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会计问题,从而避免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脱节。
麻烦采纳,谢谢!

㈦ 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哪些

本科会计学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国际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
会计学专业是以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基本理论应用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
主要学习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资本运营、资产重组、企业兼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际会计核算的惯例。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侧重于实务操作,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基本训练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强化学生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方面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哪些?
这样的提问感觉没有意义

㈧ 关于财务会计的论文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1.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

2.融资约束与会计欺诈

3. 论我国的融资租赁

4. 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

5. 上市公司并购融资问题研究

6.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7. 小微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8.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

9. 电子商务与中小企业融资

10.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

㈨ 会计的理论有哪些

关于对现实世界中会计现象的逻辑推论、概括和解释的系列。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会计理论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例如,会计理论应当解释,对于双倍余额递减法。(2)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未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例如,会计理论应减法折旧的公司的不同特征的种种假想,也就是说,它应能预测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直线法折旧,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这类预测可以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折旧方法的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供需关系及其影响会计理论也有其供应方与需求方,他们都对会计理论有重要影响。会计理论的需求方包括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他们都有其自身利益,因而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会计理论施加影响。会计理论的供应方包括学术机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他们也有其自身的利益,例如,大学教授可能希望通过会计理论的研究创立一个学派,独树一帜,也可能希望能够提职,或提高自己的声望,等等。供应方的自身关系导致不同会计理论的形成,避免了会计理论的单一化。各类会计理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目前比较觉的分类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或 ,将领土理论分为规范性理论与实证性理论。规范性理论着眼于应该是什么,即提供处方,它以目标为起点,推演出应采取的措施或行为;实征性理论着眼于是什么,即进行验证或说明,它从假说出发,对其进行测试或验证。
编辑本段会计理论的目的
会计理论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例如,会计理论应当解释,对于双倍余额递减法。 (2)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未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例如,会计理论应减法折旧的公司的不同特征的种种假想,也就是说,它应能预测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直线法折旧,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这类预测可以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折旧方法的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
编辑本段会计理论的供需关系及其影响
会计理论也有其供应方与需求方,他们都对会计理论有重要影响。会计理论的需求方包括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他们都有其自身利益,因而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会计理论施加影响。会计理论的供应方包括学术机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他们也有其自身的利益,例如,大学教授可能希望通过会计理论的研究创立一个学派,独树一帜,也可能希望能够提职,或提高自己的声望,等等。供应方的自身关系导致不同会计理论的形成,避免了会计理论的单一化。
编辑本段会计理论的分类
各类会计理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目前比较觉的分类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或 ,将领土理论分为规范性理论与实证性理论。规范性理论着眼于应该是什么,即提供处方,它以目标为起点,推演出应采取的措施或行为;实征性理论着眼于是什么,即进行验证或说明,它从假说出发,对其进行测试或验证。
会计应用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准则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两个方面。“前者是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后者是对‘会计人’的规范。”“会计准则理论至少应该包括:什么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功能如何、会计准则由谁及如何制订、会计准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会计行为理论“可具体化为四个部分:会计行为是怎样形成的、会计行为的主体是谁、会计行为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会计行为如何优化。”(吴水澎,1998)这一观点提出了对“会计人”的研究,很有启发意义。但是,我们认为,用会计准则理论来概括所有会计技术规范理论,并不合适。对于会计实务中的某些具体操作理论,如会计管理理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 2.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一套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其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会计准则结构内容理论和会计准则实现理论。其中: (1)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制定的动因、模式、目标、方法与价值取向原则;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轨迹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2)会计准则结构是指“各条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准则内容是指会计准则具体“包括的条目”。 (3)会计准则实现理论主要探究“会计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包括会计制度理论和注册会计师理论等内容。”会计制度理论是会计准则的具体化和制度化,主要研究如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制定出适合企业经营及业务特点的会计制度,以规范会计实务。另外,会计制度理论还包括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理论。其中,会计方法理论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的理论依据或基本原理。(陈汉文,1996)这种观点将会计应用理论界定为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虽然有利于强调会计准则在会计应用理论中的重要性,但显然很不全面。例如会计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管理方法,虽与会计准则无关,但仍属于会计应用理论。会计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 3.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分为会计规范理论和会计实务理论两部分。其中,会计规范理论包括会计法规理论、会计准则理论、会计制度理论、会计道德理论;会计实务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程序方法理论、具体会计应用理论。(劳秦汉,2000)但是,“会计规范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它几乎可以包括一切对会计运行具有影响的要求。”(刘峰,1996)会计规范既可以包括对技术的规范,也可以包括对人的规范,甚至包括其他规范。显然,会计规范理论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科学性欠缺。并且,从该观点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也不全面,没有包括会计教育、会计文化等“以人为本”的会计理论。 我们认为,会计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因而直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应用理论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技术(客体)的理论,一是研究人(主体)的理论。而在实际工作中,直接指导会计实务的技术可以是会计准则等,也可以是其他操作性的方法或理论(如会计制度设计理论、会计具体核算方法等),相应地,研究技术的理论又可以分成研究技术规范的理论和研究实务操作的理论。因此,我们将会计应用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和会计行为主体理论。 三者的内容分别界定为: (1)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主要研究会计技术规范制定的有关理论问题,直接指导会计技术规范的制定。目前,世界通行的会计规范形式是会计准则。因此,会计准则理论是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制定原则、制定基础(导向)、制定模式等内容。 (2)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主要说明如何从事会计工作,直接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实务操作理论是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概念结构的具体化,内容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会计核算实务理论,还包括会计监督实务理论和会计管理实务理论;不仅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程序,也包括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计价的先进先出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等等。 (3)会计行为主体理论。以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如何优化会计行为主体,从而提高会计实践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内容包括:会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心理、会计公共关系、会计人才市场、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文化等问题。 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会计行为主体理论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应用理论体系。三、关于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的思考 会计理论脱离会计实践,一直是我国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会计应用理论研究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部分应用理论研究滞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许多新的经济领域和经济问题不断出现,如衍生金融工具、股票期权、网络经济和各种复杂的资产重组业务等,都需要相应的会计理论为指导,而我国相应的应用理论研究却未能及时跟上,既导致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也导致了实务中的“混乱”。 (2)部分应用理论过于超前。在介绍先进国家的应用理论(特别是在管理会计的应用理论)时,许多同志往往无视中国国情,将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不加分析地“全盘移入”。有些甚至在国外就被认为脱离了实践,更不说在我国的运用了。这必然造成许多研究成果只能是“理论探讨”,而不具备任何“应用价值”。 我们认为,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一是必须充分认识会计应用理论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二是要尽早构建会计应用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指导会计应用理论的研究;三是应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会计问题,从而避免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脱节。

㈩ 会计理论知识方面有哪些

会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容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无此专业知识,就不可能成为会计人员。但是,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这一特征又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专业是分工的结果,分工越细,专业越精;专精是需要的,但专精不能孤立,专业越精,发生关系的方面也越多。如同建宝塔,塔越高,则塔的基础应越宽,专精需要广博的知识,专精的结果也扩大了知识,也提高了专精的水平。因此,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宝塔,塔尖部分是专业学科知识,塔的中间部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塔的下半部是应用专业性知识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如数学、外语、逻辑学、心理学等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素质和修养。

会计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应是以博促专,以专取博,专与博相结合。但要直接构造出会计人员的具体专业知识结构将是非常困难的。根据结构—功能的方法论,事物内部的结构与外在的功能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作为一个职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本身是一个“黑箱”,我们无法直接通过直观感知找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到底有哪些,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在从事会计业务的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即专业知识结构在从事会计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来把握专业知识的内容与结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结构—功能方法中的“黑箱方法”,即通过会计人员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应具备的功能来间接反推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

会计人员在企事业单位中主要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专业知识结构主要是满足其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内存需要。
会计理论知识方面有哪些?
这样的提问感觉没有意义

热点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养老保险 发布:2021-08-17 15:48:04 浏览:965
会计活页账本怎么装订 发布:2021-08-17 15:48:01 浏览:558
会计继续教育90分是多少学时 发布:2021-08-17 15:47:58 浏览:632
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会计分录 发布:2021-08-17 15:47:53 浏览:149
初级会计报名发票丢了怎么办 发布:2021-08-17 15:47:13 浏览:80
会计乐财务软件 发布:2021-08-17 15:47:10 浏览:277
内蒙古初级会计考试从哪里报名 发布:2021-08-17 15:46:03 浏览:370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运营怎么做 发布:2021-08-17 15:44:53 浏览:683
如何应对基础会计学考试 发布:2021-08-17 15:43:49 浏览:782
物流公司会计外账处理 发布:2021-08-17 15:43:47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