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
擦拭福娃吊袜带哇哇
② 请问各位高手 特大会计(财务)舞弊案有那些啊最好是最近的
雷曼兄弟倒闭,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存在一定的舞弊的。
最近的大的,就是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事务所的舞弊。
③ 请大家介绍一下中外的财务造假大案,如世通、华源造假、环球电信造假等情况,要详细的说明
一、“安然事件”及“安达信事务所倒闭”
安然公司是一家美国大型能源公司,其排名曾居美国上市公司第七位。2001年12月,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同时它也拉开了美国大公司造假丑闻曝光的序幕。调查发现,该公司长期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掩盖巨额债务并虚报盈余。当年,安然已连续5年被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这个拥有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公司却在几周内破产。
安然破产还顺带“撂倒”了为其做假账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2006年10月23日,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作出判决,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因犯有欺诈、共谋、内部交易等一系列罪行被判处24年又4个月徒刑。
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案
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2002年7月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世通公司证实,该公司从2001年到2002年第一季度期间把总额达38亿美元的经营开支记账到资本开支上,从而使本来出现亏损的经营业绩表现为赢利。
到2002年3月底,世界通信公司公布的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是安然公司的两倍。世通公司造假,成为震惊美国的又一大财务欺诈案件。为消除美国股市的信任危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945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提交有本人签名的财务报告,如有不实之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个人负法律责任。
三、银广夏造假案
2001年中国股市上的银广夏公司造假问题在媒体披露后,股价连续15个跌停,从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6.59元,近68亿元的流通市值无形蒸发。
财政部、证监会调查表明,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同时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证监会认定银广夏公司存在连续4年虚报利润等违规事实。
财政部对该案所涉及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进行了处罚:吊销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资格;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
四、华源集团财务丑闻案
财政部2006年11月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称,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个别子公司甚至伪造文件骗取银行资金。
经财政部调查,该公司存有集团本部2003年未充分抵销内部交易、多计利润2.41亿元;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以空头支票冲减应收账款,虚增利润8782万元,其下属子公司2003年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1.77亿元;上海华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源长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2004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巨额无形资产,并用不实债权置换上述虚假资产,以避免计提坏账准备而发生亏损等事实。
④ 为什么外审机构对世通财务舞弊案件较难发现
外审人员应当与财务报表保持独立性,内审人员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⑤ 关于美国世通公司2002年所发生的事情,描述世通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如何犯下世界上最大的财务报表欺诈
伴随手中世通股票价格高企,首席执行官Bernard Ebbers成为商界富豪,他用这些股票向银行融资以从事个人投资(木材、游艇,等等)。然而,在公司收购MCI后不久,美国通信业步入低迷时期,2000年对SPRINT的收购失败更使公司发展战略严重受挫,从那时起,公司的股价开始走低,Ebbers不断经受来自贷款银行的压力,要他弥补股价下跌带来的头寸亏空。2001年中,Ebbers请求公司董事会向他的个人生意提供贷款以及担保,总金额超过4亿美金,未果,他本人亦于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职。
从1999年开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财务总监斯科特。苏利文(Scott Sullivan)、审计官David Myers和总会计师Buford “Buddy” Yates 的参与下,公司采用虚假记账手段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虚构盈利增长以操纵股价。 他们主要采用两种手段进行财务欺诈:
少记“线路成本”(与其他电信公司网络互连所产生的费用),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假造“企业未分配收入”科目虚增收入。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资本支出检查中,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38.52亿美金数额的财务造假,随即通知了外部审计毕马威(毕马威当时新近接替安达信成为公司的外部审计)。丑闻迅即被揭开,苏利文被解职,Myers 主动辞职,安达信收回了2001年的审计意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于2002年6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营收达到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
舞弊亏空手法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审阅了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后,苏利文认为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高,体现的利润达不到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也不符世通先前向投资大众提供的盈利预测。为此,首席财务官苏利文下令主计长迈耶斯和会计部主任耶特斯将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线路成本分别调减(贷记)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并按相同金额借记已计提的递延税款、坏账准备和预提费用等准备金科目,以保持借贷平衡。这类造假手法使世通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对外报告的税前利润分别虚增了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
2001年第三季度,为了使该季度对外报告的利润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期,苏利文勒令无线通信部门将已计提的4亿美元坏账准备与线路成本相互冲销。此举虚增了2001年第三季度的税前利润。
上述会计处理既无原始凭证和分析资料支持,也缺乏签字授权和正当理由。迈耶斯、耶特斯、贝蒂(管理报告部主任)和诺曼德(子公司会计主管)虽然知道这些账务处理缺乏正当理由,也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但最终还是屈从于苏利文的压力,参与造假。
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2001年4月,苏利文在审阅了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后,发现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居高不下。苏利文、迈耶斯和耶特斯商量对策时均意识到,继续沿用2000年度的造假花招,以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将难以掩盖利润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此,他们决定将已记入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以“预付容量”的名义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
为了将这类造假伎俩付诸实施,苏利文授意迈耶斯和耶特斯,要求总账会计部给各地分支机构分管固定资产记录的会计人员下达指令,在季度结账后,根据指令借记固定资产账户。例如,2001年4月,诺曼德致电世通固定资产会计部主任,要求他以“预付容量”的名义,对2001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补做一笔调整分录,借记固定资产7.71亿美元,贷记线路成本7.71亿美元。而当固定资产会计部主任索要原始凭证和做账依据时,诺曼德坦率地告诉他,这些指令来自高层,是苏利文和迈耶斯亲自指示的。
2001年的四个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由苏利文、迈耶斯和耶特斯策划,由诺曼德和贝蒂按照上述方法负责具体实施的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这对五个季度财务报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固定资产被虚增了38.52亿美元,线路成本被低估了38.52亿美元,税前利润也被相应虚增了38.52亿美元。挤去水分后,世通的盈利趋势与其竞争对手AT&T大致同向。
通过将经营费用调整为资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费用项目——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虚构了巨额的利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对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断。
与第一类造假手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法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任何原始凭证作支持,应有的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法在夸大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其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出,世通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在间接法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以净利润为基础,通过对不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进行调整得出的。其他条件保持相同,高估利润必然会夸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此外,按照美国现金流量表准则,世通在线路成本方面的支出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而资本支出则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将线路成本由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相当于对线路成本支出进行重分类。因而,本应在现金流量表反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结果却被反映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对世通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判断。
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等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曾多次采用这种手法粉饰其会计报表而受到SEC的谴责。SEC前主席阿瑟。利维特(Arthur Levitt)在其著名的“数字游戏”一文中指出:“最近几年,各行各业纷纷通过合并、收购和剥离(Spin-offs)进行再造。一些收购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为收购货币的公司,已经将这样的大环境作为从事另一种‘创造性’会计的机遇。我将之称为‘合并魔术’”。在利维特列举的五大粉饰手法(创造性并购会计、巨额冲销、饼干盒式准备、重要性、收入确认)中,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两种手法。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109.3亿美元和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亿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亿美元。可见商誉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
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专案”支出的相关证据,也无法说明拟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的金额为何从60~70亿美元锐减至31亿美元。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低估。
随意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经营业绩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增了34亿美元。按照MCI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约为4.36年,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使世通在收购MCI后的未来4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亿美元的折旧。
而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则分40年摊销,每年约为0.85亿美元。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约虚增了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进行巨额冲销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7月颁布了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改为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准则的出台,使世通如获至宝。
在2001年度财务报告中,世通发出了2002年度业绩将大幅下降的预警,拟在2002年第二季度计提150~200亿美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世通的高层直言不讳地表示,由于142号准则不再要求对商誉及其他没有明确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世通每年可减少13亿美元的摊销费用。
如何计提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的减值准备,是财务会计面临的一大难题。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请安永(Ernst&Young)根据142号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评估,拟在第二季度确认一次性商誉减值损失150~200亿美元,估值差异幅度高达50亿美元。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世通聘请美国评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对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账面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已一文不值,拟在查清所有会计造假问题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两个著名的评估机构,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对世通商誉所做的价值评估,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确实令人瞠目。
2003年3月,世通对外宣布,预计第一季度可恢复盈利1亿多美元。这一预计是建立在拟对无形资产(主要是商誉)和固定资产全额或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上的。可见,利用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洗大澡”,大幅降低折旧和摊销,是世通扭亏为盈的秘笈。世通财务舞弊手法透视
⑥ 关于会计舞弊案件
舞弊调查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舞弊发现
提纲
1.舞弊调查
2.舞弊环境
3.舞弊发现
4.舞弊防止
5.舞弊发现与数据分析
Can we do something?
一、舞弊调查
1.什么是舞弊
韦伯大词典定义舞弊为故意的欺骗,或造成某个人或群体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失。
2.舞弊原理
舞弊的五个组成部分:
(1)预谋-犯罪意图;
(2)执行-犯罪行动;
(4)由于不知情或不小心的受害者的积极参与;
(5)交易被隐藏以防止被发现。
3.合规检查、内审、风险管理与舞弊检查的关系
4.舞弊的特征
所有的犯罪计划都有四个共同点:
(1)秘密的;
(2)违反了舞弊者与受害机构的委托责任;
(3)舞弊者直接或间接得到物质上的好处;
(4)造成雇用机构在资产,收入或其他方面的损失。
5.舞弊类型
(1)不当占用资产;
(2)腐败;
(3)欺诈性的声明。
6.罪犯的特征
(1)职务犯罪的罪犯通常是通过非法利用机构的资源和资产来达到个人目的;
(2)投资人应该对员工有合适的信任,但过多的授权和信任就为舞弊提供了产生的环境.;
(3)任何有效的反舞弊方法都是监管过度和信任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7.罪犯串通的效果
(1)研究发现,三分之二的舞弊都是由单个的罪犯完成的,但若有多人参与,则造成的损失会大幅上升;
(2)在多人参与的情况下,反舞弊的控制体系较容易被跨过。
舞弊环境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1.两件事情在舞弊发生时经常出现
1、舞弊动机
2、舞弊机会
2.舞弊三角
3.舞弊者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借口进行舞弊的原因:
(1)酒
(2)赌博
(3)毒品
(4)性
(5)社保体系不到位(我国)
4.认清共谋从犯
(1)收受礼品
(2)完全负责
5.通用职务犯罪分析系统
不当占用资产:
通用职务犯罪分析系统
舞弊发现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舞弊检查计划
“内部舞弊如何被发现”
总的来说,舞弊检查仅次于舞弊预防,任何企业都希望能够检查正在进行的舞弊以尽量减少企业损失
1.内部舞弊检查
(1)Sarbanes-Oxley法案中301条款增加了1934年公布的股票市场法案,要求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建立一定的步骤为”内部员工保密的匿名的提交他们对公司财务或者审计事务的担忧”
(2)该数据完全支持举报,是发现舞弊的最有效的手段
(3)Sarbanes-Oxley法案中301条款增加了1934年公布的股票市场法案,要求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建立一定的步骤为”内部员工保密的匿名的提交他们对公司财务或者审计事务的担忧”
(4)该数据完全支持举报,是发现舞弊的最有效的手段
2.内部舞弊检查方法
3.职务舞弊初始发现
4.职务舞弊检查
(1)通常机构之外的第三者比较容易发现职务犯罪的特征。
(2)尽管SOX的301条款只要求审计委员会建立内部员工的保密报告通道.但研究表明任何有效的报告通道体系都应该能到达顾客,供应商以及任何第三方资源。
举报来源比例
5.职业道德
调查人员必须理解职业道德体系
职业道德是调查人员的一个关于原则价值和行为的公开规范
调查人员必须有平等的价值观,正直,宽容,尊重自己以及他人并有责任心
(1)职业道德应与企业规范一致
(2)职业道德规范三个组成部分
a.正义原则
b.尊重他人原则
c.责任心原则
6.调查人员必须将企业规范纳入行动
(1)调查人员的道德标准应与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一致
(2)指导员工确认和解决在企业雇佣中产生的问题(例如舞弊)
(3)调查人员道德标准指导调查人员处理个人之间、群体与企业的关系
舞弊防止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1.如何防止舞弊:
(1)启用无不良记录的人
(2)岗位分离
(3)公开、高效的举报系统
(4)定期审计
(5)严厉惩罚违犯者
2.用数据分析来查处舞弊的原因:
(1)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
(2)计算机辅助工具的性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3)在计算机辅助工具发展中的问题
(4)完整分析和增值审计
(5)认识计算机辅助工具的机遇
(6)制定一个舞弊调查计划
(7)舞弊调查计划范例
3.解决数据问题
(1)计算机辅助工具的目录
(2)设定审计目标
(3)决定所需信息
(4)获取数据
(5)数据路径
(6)数据文件属性及结构
(7)获取数据完整性
(8)应用系统概况
(9)数据概况
数据分析与舞弊检查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数据分析与舞弊检查
1.交易快照
2.特定交易提取
3.完整的故事特征(时间、地点、人物及情节)
4.多角度观察
5.Ben ford定律
6.连续监控
1.Benford定律及舞弊调查
(1)预测在一系列数字中特定数字的出现机率
(2)较小数字在第一位的数字出现机率大于较大数字在第一位出现的机率
F(DD)=log(1+1/DD)
Benford 定律图示
2.交易快照
3.特定交易提取
4.完整的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人物及情节)
案例分析
•一路飙升的差旅成本
•失踪的库存
•转走的现金
•发票上的错误
•铲除舞弊
•电话账单的难题
•长途优惠系统
•特惠房价
•丢失的库存
•重复序列号
•重复付款
•重复支票号
•重复购买的设备
•虚假账户
•供应商地址变更
•信用卡处理费用
•迟到的付款
•不尽不实
•不用的账户
•追逐利益的家伙
•最后的出价胜出
•货源单一的合同
•计算机日志
•多用户权限
•不应该的索赔
•照旧领工资
•过期应收账户
•未返还的早期付款折扣
•过早付款
•未取消的过期保单
•洗钱阴谋
•在匿名账户上做手脚
•失窃的付款
•被窃的银行存款
•虚假供应商
•已经发货
•缺斤少两的发货
•往错误地址发货
•停车场
•膨胀价格
•劣质货物
•失窃的信用卡
•狡猾的供热公司经理
•没有空缺
•重新计算搬家成本
•佣金的漏洞
•工资涨幅异常
•增长的加班时间
•把差旅报销进行到底
•医疗账单
•合同回扣
•匿名不等于遗忘
•标记权限
•离职员工照旧领工资
•编制重复工资账号
•消费卡
•信用卡
•应收账户
•管理要求准确高效
•样本库存
•文件夹复核
•免负债
•保单—美丽的谎言
•由数字买单
⑦ 2008~2012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例有哪些
奥林巴斯会计舞弊案例 2011年11月,日本医用设备及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发布公告承认13年间隐瞒投资亏损高达13亿美元,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公司财务丑闻案,甚至引发了这家有着92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能否存续下去的疑问 2011年10月,日本医用设备及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公司前CEO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对公司一笔14亿美元的收购成本提出质疑,导致奥林巴斯的财务造假被曝光。此后,奥林巴斯总裁高山修一(Shuichi Takayama)正式承认,该公司用了超过10亿美元,来掩盖20世纪90年代的
⑧ 世通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故意混淆了哪些费用界限
一、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二、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通过将经营费用调整为资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费用项目——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虚构了巨额的利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对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断。
三、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
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process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等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曾多次采用这种手法粉饰其会计报表而受到SEC的谴责。sEC前主席阿瑟。利维特(ArthurLevitt)在其著名的“数字游戏”一文中指出:“最近几年,各行各业纷纷通过合并、收购和剥离(Spin-offs)进行再造。一些收购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为收购货币的公司,已经将这样的大环境作为从事另一种‘创造性’会计的机遇。我将之称为‘合并魔术’”。在利维特列举的五大粉饰手法(创造性并购会计、巨额冲销、饼干盒式准备、重要性、收入确认)中,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两种手法。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109.3亿美元和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亿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亿美元。可见商誉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支出的相关证据,也无法说明拟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的金额为何从60~70亿美元锐减至31亿美元。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