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务会计 »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18号内容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18号内容

发布时间: 2021-08-14 04:40:30

Ⅰ 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前3号文件为什么废除了

的讨论备忘录出版于1974年,由美国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的“概念框架”的概念框架,财务会计和报告的研究小组报告的财务报表目录的思考。随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公布了七个概念的企业财务报告的公布(“财务会计概念的陈述,SFAC),美国财务会计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1978年SFAC第一: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 1980年SFAC 2:会计信息质量。 1980 SFAC 3号:企业财务报表要素。 1980年的SFAC四: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目标。 1984年SFAC 5号: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 SFAC 6:1985年的财务报表元素(而不是SFAC 3号,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元素的概念扩展到SFAC 7号)2000:使用信息和现金流量的现值会计计量。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解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它应该导致的生成一致的会计准则,规定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性质,功能和范围。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的目标,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定义的元素的财务报表,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解决的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一些主要的金融和会计问题的分析。

理论指导评估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会计准则和指导方针,系统的财务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方针和概念基础,构成了科学的评价现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会计准则的指引,同时也为新兴的经济和商业原则的指导,并提供一个机制,以确保财务会计理论紧密结合起来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实践财务会计。

如何评价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总体上来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是详细、充实和严谨的,基本上能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符合佩顿和利特尔顿提出的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的要求。本文肯定FASBCon-cepts具有许多独创性,值得借鉴学习。例如,第1号概念公告提出用财务报告代替财务报表,发展了财务会计;第5号概念公告提出四项确认的基本标准等等。但FASBConcepts仍有弱点和不足之处。因此,本文提出若干建议,试图说明它的不足和如何加以改进。
【关键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评估
一、综述
近二十年来,财务会计理论偏重于评价、分析与发展会计准则的理论。具体而言,就是直接为制定会计准则服务。人们将这种会计理论称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简称CF)。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美国FASB首创的。尽管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探讨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例如,AICPA所属的会计研究部(ARD)发表了ARSNO.1和NO.3,同时,APB发表了StatementNO.4;英国1976年也发表了一份《公司报告》(theCorporateReports),系统地阐述了财务会计一系列概念特征与理论问题,但是,正式提出CF是在1976年12月FASB发出的一份讨论备忘录/:中。这份备忘录不是讨论财务会计的目标,而是着重阐述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问题。该备忘录的率先出台有其特殊的经济背景。当时,美国的通胀率高达11%以上,引起了企业界与会计界的普遍关注,他们着重抨击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模式的财务报表,认为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盈利信息不可靠,甚至是/无用的信息0(见RobertSterling/《Forture》,Janu-ary14,1980)。因此,CF的第一份备忘录先讨论了会计要素及其计量和盈利的确认问题。
SFACNO.1/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0则继承了特鲁伯鲁特报告(TruebloodReport)的主要内容,即/财务报表的目标0。1978年开始,FASB又系统地研究以目标为起点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或称之为概念框架)。从1978年11月至1985年12月,共发表了六份公告,即SFACNOs.1-6,其中NO.6取代了NO.3。15年后,即2000年2月,FASB又发表了SFACNO.7,其目的在于推广应用公允价值(FairValue)。因此,当前美国名义上有七份概念公告,实际发挥作用的则是六份(SFACNOs.1、2、4、5、6、7)。
二、对FASB概念公告的评价
总体而言,美国FASB的概念公告(FASBConcepts)所叙述的内容比较详细、充实而且相当严谨。

Ⅲ 什么是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美国于1974 年发表的一份讨论备忘录《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概念框架:对财务报表目录研究小组报告的思考》中首次提出“概念框架”的概念。其后,FASB陆续发表了七个与企业财务报告相关的概念公告(Stat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SFAC),明确了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1978年SFAC No.1:企业财务报告目标。1980年SFAC No.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1980年SFAC No.3:企业财务报表要素。1980年SFAC No.4: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目标。1984年SFAC No.5:企业财务报表确认与计量。1985年SFAC No.6:财务报表要素(取代了SFAC No.3,报表要素的概念扩展到非营利组织财务。)。2000年SFAC No.7:会计计量中现金流信息和现值的使用。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的解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是一个具有相互联系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的首尾一贯的体系,它应导致相互一致的会计准则的产生,并规定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性质、功能及范围。其内容主要包括:确认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目标;对财务报表要素作出定义;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解决如何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分析某些重大财务会计问题。

作为评价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指引会计准则建设的理论指南,概念框架为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原则指引和概念依据,构成了科学评价现有会计准则的基础、有效运用会计准则的指南,也为新出现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原则指导,并且为财务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实务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机制保证。

Ⅳ 有谁知道美国财务概念第一号通告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开始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研究财务概念框架。从此,会计目标理论受到学者们的密切关注。会计目标理论作为会计起点理论为广大学者所接受,会计目标理论的研究也就具有理论意义了。理论是什麼?定义是:“一套紧密相连的假定性的、概念性的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它构成对所要探索领域的可供参考的一般框架”。所以,作为会计起点理论,会计目标理论也必须有一个逻辑一致的框架。会计目标理论也只有在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内研究才更具科学性和完整性,才能使会计理论大厦根基更为牢固。会计目标理论框架问题研究由此提出。
详情可到下列网址: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fasb.org/

Ⅳ 求文档: 对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1-7号概念公告

账务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始终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成绩有目共睹。我国自1992年底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至今已先后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最近,财政部会计司官员多次表示,将在2005年底前基本完成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从一开始制定时,就与IASC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还召开了多次有IASC高层官员参加的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国际会计准则。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较好,有学者甚至认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上已是大同小异(8)。

但是,如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或其他有关国家会计准则作进一步对比,仍然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别。概括起来,我国会计准则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有:

第一,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这与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不同的。在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美等英语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的形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的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形式转化的趋势(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德国与法国等近年来相继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第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结构由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人基本会计准则。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出入。在国际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中都不存在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之分,并且在IASC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及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都明确指出,概念框架不属于会计准则的内容,不具有会计准则的效力。我国将1992年底发布的基本准则类比为国外的概念框架,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性质和作用,而且削弱了对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研究,推迟了概念框架的出台。

第三,我国会计准则的涵盖面较小,规定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尚未涉及。由于我国制定会计准则起步较迟,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在90年代中期就已发布的30多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一直未能成为正式准则,至今只发布了16项会计准则,相对于美国FASB的约150项准则公告(还不包括FASB的前任会计程序委员会发布的51份“会计研究公报”以及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的31份“意见书”)和IASC的41项国际会计准则,数量要少得多;并且,我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雇员福利、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银行、保险业、农业等会计事项的处理均还未涉及;此外,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尤其是在2001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之后,会计准则似乎只是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对就变得较差。

第四,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这虽然有利于避免企业舞弊和利润操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但对公允价值一概否认的做法,与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趋势并不合拍。在经济全球化、企业购并愈演愈烈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公允价值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属性。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不仅广泛应用于金融工具,在投资性房地产、农业、企业合并、非货币交易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也被广泛应用。因此,我国不能“因噎废食”而一概否认公允价值的使用,从而加大与国际通用准则的差距。

第五,在具体会计处理以及披露要求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不少差异。仅就我国已发布的16项会计准则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至少存在下述差异:(1)在存货准则对采购成本的计量上,国际准则采用净价法,我国准则采用总价法;(2)在现金流量表准则中,国际准则同时允许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我国仅允许采用直接法,对收到或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国际准则允许在保持一贯处理的前提下可以归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我国准则要求将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列为筹资活动,将收到的利息列为投资活动;(3)在建造合同准则中,国际准则允许将因订立合同发生的、与合同直接相关的费用作为合同成本的组成部分,我国准则要求将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4)在固定资产(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准则中,国际准则对非同类固定资产交换产生的固定资产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利得或损失,我国准则要求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不允许确认利得或损失,对于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国际准则允许计入当期并包含在经营活动损益中,我国准则要求列为营业外收支;(5)在租赁准则中,国际准则对“公允价值”、“经济寿命”、“使用寿命”、“租赁投资总额”等术语作了定义,我国准则对它们未作定义,在对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区分的判断上,国际准则强调公允价值,我国准则强调账面价值;(6)在收入准则中,国际准则仅规定了收入计量的一般原则,即要求收入以已收或应收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我国准则却对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利息收入等确定了单独的计量原则;(7)在借款费用准则中,国际准则没有对“专门借款”作出定义,我国准则对此作了定义,国际准则允许资本化的对象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我国准则仅包括固定资产;(8)在关联方披露准则中,国际准则所指的关联方不涉及合营企业,我国准则将合营企业视为关联方,国际准则对某些情况下(如已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受国家控制的企业等)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作了一定的豁免,我国准则没有这样的豁免;(9)在投资准则中,国际准则要求将投资成本与投资者所享有的在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中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并按商誉的规定进行处理,我国准则将投资成本与投资者应享受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的期限摊销并计入损益;(10)在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中,国际准则要求提供权益变动表,我国准则没有这一要求,国际准则允许中期报告采用简化报表格式,我国准则却要求提供完整的会计报表,国际准则要求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提供分部数据的企业在中期报告中也必须提供相应数据,我国准则只是简单地要求披露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收入与分部利润或亏损;(11)在或有事项准则中,国际准则要求按资产负债表日履行现时义务所要求支出的最佳估计值的折现金额来确认一项准备的金额,我国准则规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其金额应是清偿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并采用了“预计负债”的概念;(12)在无形资产准则中,对于资产交换产生的无形资产,国际准则要求区分同类与非同类资产交换,并要求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我国准则要求根据非货币交易准则,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等等。
此外,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性质、准则制定程序、准则实施范围和准则执行机制等与其他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有较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2[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J].会计研究,2003,(2)。

[3]盖地。大同小异:中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J].会计研究,2001,(7)。

[4]曲晓辉,陈瑜。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J].会计研究,2003,(1)。

[5]汪样耀。会计准则的发展:透视、比较与展望[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6]IASB.国际会计准则2002[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参考资料: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是什么主要内容是

我国于1992年11月颁布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它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建国后不久,即从1951年下半年起,我国就实行了分部门、分行业、分所有制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它与当时的计划经济是适
应的,在维护财经纪律、保证财政收入、促进增产节约等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在改革开放后,它就逐渐暴露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缺陷。这种缺陷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对内,由于实行部门、行业和所有制三个分割,使不同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同时,由于会计制度一统到底,使企
业运用会计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没有灵活性。对外,我国统一会计制度从账户设置、会计处理,到会计报表,都同国际惯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产生的会计信
息,不可能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一部分,从而也就不可能在对外交流中起到应有的媒介作用。1992年开始的用会计准则取代统一会计制度的改革,把我国会
计改革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轨道。

近五年来,我国的会计改革,仍以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为中心而继续走向深入。五年中,共完成了约30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并反复进了修改。根据需要,财政部在1997年5月22日又出台了继1992年11月份以来的第二份企业会计准则,也是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同时还公布了这份准则的指南,要求上市公司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上述举措,消除了国内外可能产生的疑虑: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否由于遇到什么困难和阻力而停止制订了?其实,会计准则的制订,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深入的调查、细致的研究,需要反复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这当然需要时间甚至恰当的出台时机。每一个国家制订会计准则都走过这样的道路。我相信,不久,我国更多的具体会计准则将会陆续出台。

二、我国应建立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结构

从我国会计准则制订开始到现在,我国会计界有一点是没有分歧的,那就是:我们将建立一个在《会计法》的指导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以会计准则指南为补充(当然,在过渡时期还应同时采用相关的行业会计制度)的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我们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会计准则,它是用来指导方向的,内容包括会计准则所要运用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第二层是具体会计准则, 它是准则体系的主体,是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恰当规范 。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话来说,它才是“应当如何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具体种类的交易和其他事项的权威表述”。第三层是会计准则指南,它是用来说明具体会计准则的各个部分,加上必要的举例,以提高操作性。

三、基本会计准则的性质及财务会计与概念框架的关系

我国1992年11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都认为它是一份基本会计准则。确实,今天看来,它具备了基本会计准则的雏型,但需要修改与完善。

讲到基本会计准则,人们会想到西方的概念框架。这里需要研究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基本会计准则是什么性质的准则?第二,基本会计准则与概念结构有什么关系?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基本会计准则是准则的准则。如果说,《会计法》是整个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基本法。那么,基本会计准则就是整个准则体系中的基本法,它通过假设、目标、要素、确认、计量、披露等基本概念和一般原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评估已制订的会计准则,并可据以对在没有具体准则的领域中所发生的一些交易和事项,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所以,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既是理论,又是准则。在我国的准则体系中,处于第一个层次,而不是最后层次。

关于第二个问题,西方的概念结构,包括两种设想,一是60年代的设想,把基本假设一般原则作为规范,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会计研究部于1961和1962年分别发布的会计研究论文集(ARS)第一和第三号。另一种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78年开始提出、现在较为流行的概念结构,它以目标为导向,包括目标、信息质量、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1995年12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原则公告"征求意见稿中所讨论的财务报表的编报思路。西方关于概念结构的研究,大多数人认为,概念结构是理论而不是准则的一部分。比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所发布的概念公告前都作此申明;同样,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1989)的引言部分也有类似的阐述。其实,准则和评估与发展准则的理论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2年发布的第69号审计准则公告(SAS)中,把概念框架列为“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第四个层次(最后一个层次)也是有道理的。尽管如此,西方的概念结构主要是用来评估现有准则和发展新的准则的,而不是直接用来指导会计实务的,这是很
明确的。我认为,“理论”不存在什么新旧的问题,只要它科学地反映客观世界,代表真理,有创造性,就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就有生命力。美国会计研究论文集第
一和第三号等会计文献,今天看来,并不陈旧,甚至还有新意。因此,包括60年代所颁布的一些属于概念结构的文件和现今关于概念结构的一系列文件,都值得我
们借鉴和参考。

1992年所发布的基本会计准则,实际上已参考了上述两个方面,并以第一种设想为主。如总则、基本原则就是借鉴第一种设想,而要素部分才是借鉴第二种设想。

四、关于修订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设想

这里想就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关于基本会计准则的总体安排;关于基本会计准则如何突出财务报表的目标以及关于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5年SP中提出的关于报表的内容、披露等方面的要求应否也列入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

1.关于基本会计准则的总体安排。根据上面所说的,我们应该既借鉴西方概念结构中现在的框架,也应该借鉴过去已提出而被遗忘的部分,特别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60年代所发布的第一、三两号会计研究论文集中所讨论的一些会计基本假设和基本会计原则。下面我着重谈谈会计基本假设应否列入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问题

我是倾向于把会计基本假设作为基本会计准则的第一部分的,因为基本假设是财务会计的前提和基础。比如,不考虑主体假设,就无法核算每一个企业的盈亏,如此一来,我们就应当承认没有会计主体的国民经济会计、社会会计等等;如果不考虑持续经营,那么,现在建立在权责发生制之上的会计方法,就在彻底改变(即使改变了,也还是要
建立在其它某假设之上,如清算假设等);如果没有会计分期,就无法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如果不承认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我们就不可能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总
括反映它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变动。甚至可以说,美国会计研究论文集第一号提出的交换价格假设以及第三号提出的计量属性应考虑过去、现在和未
来的交换价格等设想,现在都可以加以考虑。过去大家不重视、甚至加以否定(会计原则委员会在Statement NO.1中就否决了它们),有那时的历史
原因。今天不同了,目前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如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和其他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很可能回过来要参考当年被APB所否决的美国第一
第三号会计研究论文集!

对会计这样一个人造经济信息系统来说,目标当然很重要。但目标实际上也是一个假设,并以基本假设为前提,是对信息使用者和使用者所需求的信息作出的推定或假定。不管人们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调查多么广泛、深入,最后形成的结论也不能说就是充分的、确定的,因为,使用者和使用者的需求是随动态的市场经济环境而不断变化着的。这样,目标的提出,始终是一个假设。 据上所述,我对今后基本会计准则的总体框架的构想是:第一部分,仍然是基本假设,名称最好不要回避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基本假设"的术语;第二部分是会计目标;第三部分是一般原则,因为"信息质量特征"一词不如"一般原则"通俗易懂、容纳面广;第四部分是会计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第五部分是财务报表的内容、表述和表外信息披露。

2. 关于财务会计的目标。1992年颁布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个重大缺点是没有提出、至少没有明确提出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它对假设是突出了,但对目标是忽略了。每个国家的会计目标都应该适合自己的国情。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大多数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所以,在财务会计目标的提法上只是大同小异,或基本相同:(1)评估管理当局对受托资源的责任的履约情况;(2)为外部使用者的投资、信贷等决策提供依据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完全等同于西方的市场经济,因此,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西方国家的目标既有相同之处,又应有相异之处。相同点在于上述的目标在我国基本上也可适用,不同点是我们要考虑我国还有更重要的信息使用者,他们对会计信息有着特殊的需求,那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至少在三个方面要求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第一,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宏观调控者),在制订与社会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企业改组及其它与企业有关的重大经济政策时,需要会计信息;第二,国家在收取各项税收时,要以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为依据;第三,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需要时刻注意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样离不开会计信息。我国企业的基本会计准则对此应有所规定。

3. 关于财务报表的内容、表述和表外披露。实际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1年11月16日就发布过一个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建议稿,内容主要涉及有关财务报告内容和表述的概念,但后来却没有形成一份概念公告。因此,严格地说,美国现有的概念结构是不完整的,因为它缺少了财务报告本身这一块内容。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原则公告征求意见稿,弥补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共同缺陷。我认为,这是概念结构研究方面的新发展,值得我们借鉴。况且,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作为准则的准则,涵盖面应当广一些,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最重要的部分,财务会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供财务报表,对它的内容、形式、项目分类、要求、表内表外的关系、确认与披露的关系,以及个别企业报表与合并报表的关系等问题,都应该在基本会计准则中进行原则性、概念性地规定。


总之,后来居上。我们应该尽量吸收各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博采众长,在一个较高起点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加以借鉴和发展,修改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
现在,我们尚未见到英国正式的原则公告,我建议,我国准则机构应密切注意其发展;此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也开始把"报表表述"列入它的议题了,已
在1995年3月通过"筹划小组"提出"原则公告"
(Draftstatement of Principles: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1995)。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这一动向,也十分值得我们关注。我希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修订基本会计准则的工作能尽快提到议事日
程上来。

Ⅶ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方面要与国际惯例相统一的问题。我国的公司要参与国际竞争,到国际市场上融资,都需要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进行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行会计准则国际化。

考虑到西方会计主要以美国为代表,作为一个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所颁布的会计准则很大程度反映了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最高水平,并对其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团体制定会计准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选择美国会计准则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存在差别的原因。

一、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1.会计准则制定机制

(1)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司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美国当今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FASB,是一个代表各利益团体的民间组织。我国会计准则目标是侧重“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双目标指向;而美国会计准则目标只侧重于“公众利益”的单目标指向。我国会计准则是法的范畴;而美国其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2)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两特点,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征求环节,依附性是指过多地依赖政府机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特点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遵循一套完整。充分、严密和稳定的程序,以保证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开性。

(3)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看,形式上我国同美国一样,采用“概念框架法”,但在实际准则制定过程中,倒更多地表现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

2.基本会计准则

(1)从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看,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动因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以“会计法”为依据制定该准则的;而美国是基于改进会计准则的拟定工作,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的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之初的用途是直接规范会计实务并指导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而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主要是用来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并指导未来准则的制定。

(2)从概念框架的结构体系看,中美两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都有所规定,但是我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这点上没有明确的提出,只在《企业会计准则》的第十一条中提及,而这条也通常被认为是一般准则中的相关性原则。此外还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第四、五、六和七条提到基本假定的问题,这是美国所没有涉及的。相反,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有关“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的内容却是我国所缺少的。

(3)从基本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看,在企业财务报表的目标上,我国服务对象定位过广;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上,美国会计准则强调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相比而言,我国的基本原则概念有些单薄且在有些原则的判断标准上与美国也不尽一致;在财务报表要素分类上我国只有六类会计要素,而美国有十类会计要素;关于财务报表的确认上,我国与美国的判断标准基本统一,但在具体的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上中美两国有所不同;在财务报表的计量上,我国比美国少了对现值计量性的描述。

3.具体会计准则

美国会计准则内容详尽却不注意全面性;而我国力求具体准则全面且要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另外我国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有些内容前后重复,对一些重要术语也缺乏必要的定义或解释。

会计差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的。的确,会计是在特定经济条件下为特定企业服务的,并向外界提供有用的信息。无论是提供信息,还是使用信息都离不开其特定的环境因素。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导致中美两国会计准则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中美会计准则差异的原因分析

1.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的经济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是影响中美会计准则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起着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说到底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反映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制定目标和具体内容。经济较为发达的美国,是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其会计准则的目标强调为投资者服务,提供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会计信息,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其会计准则也是由民间团体来组织制定,政府干预程度有限,所以其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是民间团体模式。此外,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决定了其经济业务的复杂性,所以它的具体会计准则内容也就比较完善。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强调会计信息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而且会计准则是由国家的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民间组织作用很小,其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相对来说,可以划归为政府管制模式。另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业务简单,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较少,并且内涵也不够丰富。

(2)企业的产权。如果一个国家的产权绝大部分是公有的,私有部分仅占小部分比例,那么这个国家的会计制度往往是高度统一的,政府的行政干预常常会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也首先是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就我国来说,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成分有多元化的趋势,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并没有改变,所以我国企业的国有化成份比重相对较大,这种产权形式决定了我国会计准则规范的会计信息首先在于满足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会计目标也侧重于“政府利益”:而美国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代表,私有制企业占绝对优势,这种产权形式决定了美国会计准则规范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所以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尤其注重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利益,其会计准则的目标也是偏向于“民众利益”。

(3)国际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水平。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通常会促进其对外贸易的关系的不断增长和跨国公司的不断壮大,而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则会计报表的合并。外币折算和国际转移价格的制定等一系列的问题,会越来越引起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最终导致这方面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比如美国在其FASB的第152号《外币折算》颁布于1981年,是规定了跨国投资而产生的外币折算的具体会计准则,而我国在国际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水平上都大不如美国。此外,一个国家若是参与国际或区域性经济组织较为活跃,则该国的会计准则往往就相对国际化。我国鉴于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一改过去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的规范模式,而改为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两种会计规范模式,但是相信,随着我国不断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的会计规范必然会走向会计准则单一会计规范的模式。

2.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的政治因素分析

政治因素在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倾向和所处的政治环境,都会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指导思想和具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产生影响。在某种政治因素的诱导下,甚至还会影响到会计制度的传播,比如现今的国际会计准则虽然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准则的制定中谋得一定的发言权,但还是基本以英、美国家的会计准则为蓝本而建立的。

3.中美会计准则差异的教育科技因素分析

教育的水平具体到会计准则的上讲,就是指会计教育水平和会计职业队伍的素质问题。这种教育水平的不同也影响了中美两国的会计准则内容和方式。就会计教育水平而言,在这方面美国是相当高的,几乎任何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会计知识,比如在纳税方面和公司的管理方面等,相应地其会计职业队伍的素质也是比较高的,同美国相比,我国现阶段无论在会计教育水平还是在会计职业队伍的素质上都不如美国,尽管我国已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各种会计财务知识的继续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美国相比,还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正是如此我国在现阶段仍旧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同时并行的两种会计规范形式。此外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难以完全借鉴美国的财务概念框架,取消其法律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表面上看,只是会影响会计核算工具的更新。比如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加快了会计信息的整理和传播速度。但是科技的发展水平同样也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内容。由于美国科技水平的发达,其在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上较之他国也总是先行一步。从美国FASB现有的137个《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看,其中有大多数内容是涉及到创新的金融工具的问题,比如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该准则的生效已在 SFAS137号中规定予以推迟),该准则的出现不能说与科技的发展不无关系。我国由于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美国,而会计准则的制定相对科技的发展来说总是滞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制定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点的原因。

美国或许并不是中国发展的偶像,比如在环境污染方面。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国家的发展、行业的发展都更多的类似长跑,跑在前面的人,有后起者更多学习的要素。我们可以从美国国去会计的发展进程中看到我们现在的影子。因此,对比中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可以使我们会计准则在国际化进程中少走弯路,尽快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尽早与国际接轨。

Ⅷ 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以什么作为逻辑起点进行研究的

二、国外(主要是美国)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逻辑起点的研究综述
1936年6月,AAA正式发表了由佩顿和利特尔顿执笔第一份重要报告——《试论公司财务报表编报的会计原则》,引起了大量的争议和批评。两位学者在仔细分析了各种批评意见后认为,应当提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作为该报告的理论依据。在1940年出版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一书中,佩顿和利特尔顿提出,通过构建一个框架,将会计的基本理念编织成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该书的观点构成了后来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以及FASB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基础。
在1961年和1962年,ASB发布了第一、三号会计研究论文集,分别讨论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原则,并力图强调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以“假设一原则”为核心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思路初步形成。但以会计假设作为起点存在假设数目的多少以及假设与原则逻辑关系不严密等缺陷,因此,探寻区别于“假设—原则”概念框架的新思路就成为必然。
1966年,AAA发布了《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报告,该报告提出的“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为以会计目标作为起点的新概念框架的建立,提供了最直接的有效的理论准备。20世纪70年代初,AICPA成立了“怀特委员会”和“特鲁伯罗德委员会”,其中“特鲁伯罗德委员会”的报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基于美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目标,这为后来FASB继续探讨财务报表目标,并将其作为概念框架的起点,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可能。从1978年到1985年7年间,FASB共发表了6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加上2002年2月发布的第七号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标志着美国以会计目标作为起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
此后,无论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曾试图构建一个类似的框架。虽然具体内容上有所创新,但总体思路大多还是借鉴于美国。
综上所述,国外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主要是美国的研究。美国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最终建立了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其他国家比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并形成了一定的自身特色,但由于都无法超越美国的成就,大多只是美国的再版或发展。

Ⅸ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总体上来看,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是详细、充实和严谨的, 基本上能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符合佩顿和利特尔顿提出的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的要求。本文肯定FASBCon cepts具有许多独创性, 值得借鉴学习。例如, 第 1号概念公告提出用财务报告代替财务报表, 发展了财务会计;第 5号概念公告提出四项确认的基本标准等等。但FASBConcepts仍有弱点和不足之处。因此, 本文提出若干建议, 试图说明它的不足和如何加以改进。

热点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养老保险 发布:2021-08-17 15:48:04 浏览:965
会计活页账本怎么装订 发布:2021-08-17 15:48:01 浏览:558
会计继续教育90分是多少学时 发布:2021-08-17 15:47:58 浏览:632
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会计分录 发布:2021-08-17 15:47:53 浏览:149
初级会计报名发票丢了怎么办 发布:2021-08-17 15:47:13 浏览:80
会计乐财务软件 发布:2021-08-17 15:47:10 浏览:277
内蒙古初级会计考试从哪里报名 发布:2021-08-17 15:46:03 浏览:370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运营怎么做 发布:2021-08-17 15:44:53 浏览:683
如何应对基础会计学考试 发布:2021-08-17 15:43:49 浏览:782
物流公司会计外账处理 发布:2021-08-17 15:43:47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