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的关系
1,财务是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去分析和预测公司的经营状况。会计是从货币计量去核算和分析公司的经营活动。
2,会计,就是指会计人员对公司财务数据的记录,核算,报告的过程,是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的。
财务,则更倾向于公司决策过程,就是用投资者的钱去投资来获得汇报。
如果说会计主要是记账,财务就是怎么用钱。
3,会计是做账的,财务是对这个账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决策的。
好比证券分析师中作公司分析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财务分析,当然你叫这些分析师去做会计,他们未必能把账做清楚。但他能从会计做出的账中看出问题,并能给投资者建议。
我认为有会计基础特别是从事过会计工作的人去做财务可能会更容易上手一些。
4,会计偏重于执行,财务偏重于决策。会计偏重于现在和过去,财务偏重于未来。会计工作要按会计准则来实施,而财务工作则完全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
5,财务与会计的主要区别:
一、岗位设置不同。一些大型公司实行的是财务总监负责制,财务部门分为两大部门,分别是司库和控制,前者包括出纳、会计核算等基础性岗位,后者则包括预算、成本控制等岗位。由此可见,会计主要负责核算,也就是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形成凭证、帐簿、报表等基础性核算资料;财务则主要负责统筹规划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规划过程中依据的信息包括报表,也包括其他外部的有效信息。
二、目标不同。会计人员的主要目标是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要求会计人员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如实反映,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要规范,个人发挥的余地不大。财务人员的主要目标是根据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结合外部环境,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指引下,为了控制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降低企业风险,向决策层提供有效信息。
三、方法不同。会计人员核算方法主要是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如实记录。财务人员的目标比较广泛,因此要提供有效信息,需要根据 不同的目标 和任务选择不同的信息处理方法,具体的方法财务管理课程中有诸多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其核心方法是NPV法,基本的原则是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
会计工作则需要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操作能力强、工作细致的专门人才来承担。
『贰』 财务人员与财会人员的区别
财务一般包括财务和会计,财务一般做的是管理型的工作,比如融资、报表分析、费用管控、奖金核算、统计报表、应对税务审计等,高级的财务一般都参与公司管理,像财务主管、经理、总监等,会计相对来说就简单些,一般有费用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应收应付会计、出纳等,主要是做账和出报表。做财务的必须是做会计出身的,本身对账务比较了解。
『叁』 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是什么关系
会计机构负责人是指在一个单位内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 在公司制企业中,它通常是由单位负责人提名并报董事会或其他权力机构批准作用的组织、领导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负责人。
会计机构负责人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研究具体工作问题;要制定对会计人员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要参与研究会计人员的任用和调配;要组织筹集资金,节约使用资金。会计机构负责人还要认真研究 税法,对于企业应该上缴的税金、费用等款项,要按照国家税法等规定进行严格审查,督促办理解缴手续,做到按期足额上缴,不挤占、不挪用、不拖欠、不截留。同时要为企业的增收节支精打细算,把关守口,出谋划策,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 j者利益关系,从而为 企业发展提供最有保障的服务。
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较一般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更加严格。
『肆』 财务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区别
简单的回答就是:财务主管是不用做账的,下面分几个会计人员,把不同的账分给不同的会计人员做,一般是大公司才会有财务主管的需要。
『伍』 企业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有什么区别
所有从事财务岗位的人员,都可以称为财务人员,财务部门也是一个管理部门,主要分为财务管理和会计2个分支,财务管理偏重于对企业经营活动分析,预测,制定财务预决算等相关工作,会计则侧重于做账,出具财务报表。
『陆』 会计机构与人员之间的逻辑关系
会计关系,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会计机构负责人是指企业的财务这一部门或功能的负责人,而会计主管则可能是这一部门的负责人,也可能是负责人下属的一个管理岗位。说白了,一个企业一般是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是会计机构负责人,而会计主管则是该机构负责人的下属,当然,如果该企业财务这一块,会计主管就是全权负责人,那会计主管也就成了会计机构负责人。
『柒』 在企业中,财务主管与财会人员之间的职权关系是什么
每天负责现金的收支,银行存款的管理等等;会计,日记账、月报表、年报表及相关的税务工作等等;财务主管嘛当然不用做这些具体的事情了,主要是统筹和监督财务工作,有效的向上级汇报财务状况!
财务主管(Finance manager)一般指一个单位负责财务工作的主管,一般为中层以上管理职位,如财务机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
财务主管一般指一个单位负责财务工作的主管。一般为中层以上管理职位,如财务机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与会计主管是对称,在中国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不再细分一样,习惯中有时代称。未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一般指主办会计,单位设有分管财务的领导又具有财会从业任职资格的有时为分管财务领导。
财务经理:
1.协助财务总监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部门的日常管理、财务预算、资金运作等各项工作进行总体控制,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根据企业中、长期经营计划,组织编制企业年度财务工作计划与控制标准
3.根据企业相关制度,组织各部门编制财务预算并汇总,上报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核,审批后组织执行,并监督检查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4.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工作,编制、汇总财务报告并及时上报
5.监控、预测现金流量,监测企业各项财务比率,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6.负责组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7.及时汇报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收支及各项财务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为企业决策层提供财务分析与预测报告,并提出支持性的建议
8.根据企业经营方针和财务工作需要,合理设置财务部组织结构,优化工作流程,开发和培养员工能力,对员工绩效进行管理,提升部门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捌』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如何协调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流程。
在建立财务制度的时候,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将一些大企业的制度直接照抄过来,如果不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制度,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执行不下去。
第二,要对业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进行专门的培训。
必要时,财务部门可以安排专门人员一对一,向业务部门提供执行财务制度操作流程的培训,让所有相关人员领会弄懂应执行的财务流程,能熟练地执行。
(8)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的关系扩展阅读
减少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矛盾的方法
1、加强自身沟通能力
而这里的沟通又强调三方面,分别是交流能力、倾听能力与换位思考能力。
交流能力:锻炼好自己的沟通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倾听能力:财务人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认真听取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对现有财务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反馈的问题要做科学的记录并认真反思,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倾听;
换位思考能力:就是站在业务部门员工的角度思考。
2、提升自己的业务处理能力与软件使用能力
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软件的能力尤为重要,除了EXCEL之外,更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或者财务管理软件来处理,能不手工操作的部分就尽量不手工操作。
『玖』 出纳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出纳与会计都属于财务人员,二者的工作既有区别,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必然的联系。
从人员关系上来讲,出纳人员与会计人员都属于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工作者,都处于要害工作岗位,他们的地位是等同的。精明的企业领导者存选择出纳人员时,除了看其是否忠诚可靠外,还要看其是否有现代经营意识,是否有社会活动能力,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关能力。
从业务关系上来说,出纳与会计都属于一个单位的财会岗位,工作中应相互协助、密切合作,共同打理好企业的日常财会业务,做好本职工作。但他们之间又有着明确分工,工作上各有侧重,即“出纳管钱,会计管账”。
1.出纳负责的工作
出纳人员专管货币资金的收付以及与之相关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同时,出纳人员还必须每日或者定期与会计人员对账,核对双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是否相符,以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从而避免多报、冒领等差错。因此,出纳人员不是单纯地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存款的存取,也要涉及部分会计业务,所以需要学习会计知识,以便在填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时,熟练地掌握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2.会计负责的工作
会计人员专管总账和除货币资金之外的其他明细账。会计岗位有许多细分,如记账会计、税务会计、材料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人员要负责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从平行登记总账、明细账到编制会计报表,以及完成纳税申报和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