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考试 » 会计核算是什么意思

会计核算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1-05-16 22:21:56

A. 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复核、设置与登记账簿、编报会计报表和装订会计凭证。

1、审核原始凭证

外来的原始凭证必须是合法的内容齐全的发票或收据,并有经手人、有关负责人签字,购货有验收人签字;符合固定资产核算标准的要有固定资产验收单,维修工作要有工程决算单。自制原始凭证要批件齐备,单据和表格要清晰整法,内容齐全。

2、填制和复核

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由经办人或单位填制原始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原始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审核,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3、设置与登记账簿

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

4、编制会计报表

根据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

5、装订会计凭证

月末报完表后,要及时整理记账凭单和会计报表,并装订成册,入柜妥善管理。

(1)会计核算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一)可以使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会计记录正确、完整,会计信息相关、可靠;

(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环节和手续,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三)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分工协作、责任划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也有重要意义。

B. 各种会计核算方式的含义是什么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通用记账凭证是指各类经济业务共同使用的,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
2.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然后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会计核算形式
3.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多栏式日记账,并根据多栏式日记账汇总登记总分类账的会计核算形式。设置多栏式特种日记账,并定期根据多栏式特种日记账登记总分类账是其主要特点。
4.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即记账凭证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在记账凭证核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根据记账凭证逐日登记日记总账的会计核算形式。设置日记总账会计核算形式下的主要特点。
6、汇总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日记总账既有日记账的特点,又有总分类账的作用,是将日记账同总分类账相结合的账簿。通过日记总账将所有分类科目都集中在一张总分类账页上,对所有的经济业务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
7、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又称普通日记账核算组织形式。将所有经济业务按所涉及会计科目,以分录的形式记入日记账,并根据日记账中的会计分录登记总分类账的会计核算形工

C. 会计中分账核算是什么意思

会计中分账核算是什么意思?

刚刚步入会计行业的新人们,你们是否在为自己的工作头疼?你是否在为自己能否适应工作而苦闷?你是否在为能否度过试用期而着急?你是否在为能否得到领导肯定而忧虑?你是否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而茫然?你是否在为自己应该从什么做起而不知所措呢?你是否在焦急等待这些问题的完美答案?……

绝大部分会计抱有这种想法,在上学的时候就着重记忆会计分录,工作中一旦碰到书本上没有的业务就发懵,不敢做分录,于是不断查阅相关书籍,上网询问。他们试图找到一本能够涵盖世间所有类型交易与事项分录的大全,象查字典一样查出要找的分录。这样的会计网上发问时有一个特点,他总是首先会问“有做过某某行业某某业务的吗?”的确,会计准则的执行需要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由于表达准则所用语言需要“精准、与高度涵盖”因此对初学者有些“晦涩难懂”,并且绝大部分准则规范的事项一般企业实践中根本碰不到,例如“借款费用”“股份支付”等等,还有一些企业执行确有难度,例如“所得税”。但这并不代表会计准则不适用一般企业。许多,特别是大众化业务还是要尊重准则的。因为,准则是会计人员主观编制分录的基础与指导。只要理解了准则,可以说几乎所有行业的业务分录都不会难倒你。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先行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前者给出了处理业务的指导方向,后者给出了会计六大要素的基本定义。

D. 会计核算建全是什么意思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人们的认识迄今尚未取得共识,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

1、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组织核算工作首先应明确为谁核算的问题,这是因为会计的各种要素,例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都是同特定的经济实体,即会计主体相联系的,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立场上进行的。如果主体不明确,资产和负债就难以界定,收入和费用便无法衡量,以划清经济责任为准绳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便无从谈起。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将该主体所有者的财务活动、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活动与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严格区分开,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会计主体与经济上的法人不是一个概念。作为一个法人,其经济必然是独立的,因而法人一般应该是会计主体,但是构成会计主体的并不一定都是法人。比如,从法律上看,独资及合伙企业所有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应视为所有者个人财产延伸的一部分,独资及合伙企业在业务上的种种行为仍视其为个人行为,企业的利益与行为和个人的利益与行为是一致的,独资与合伙企业都因此而不具备法人资格。但是,独资、合伙企业都是经济实体、会计主体,在会计处理上都要把企业的财务活动与所有者个人的财务活动截然分开。例如,企业在经营中得到的收入不应记为其所有者的收入,发生的支出和损失,也不应记为其所有者的支出的损失,只有按照规定的账务处理程序转到所有者名下,才能算其收益或损失。
以会计主体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对会计核算范围从空间上进行了有效的界定,有利于正确地反映一个经济实体所拥有的财产及承担的债务,计算其经营收益或可能遭受的损失,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2、持续经营

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既然不会破产和清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产就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换,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经营成果就会不断形成,这样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从第一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就是说,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道德必须明确核算的主体,即解决为谁核算的问题;其次还必须明确时间范围,核算主体是持续不断地经营的。否则,组织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
持续经营对于会计十分重要,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条件,才能够以历史成本作为企业资产的计价基础,才能够认为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价值才能够按照使用年限的长短以折旧的方式分期转为费用。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不存在了,那么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也相应地会丧失其存在的基础,所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必须以持续经营作为前提条件。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第二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条件。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损益编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会计期间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分为年、季、月。会计期间的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可能与这个期间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在多个会计期间。但是,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或个人都需要在一个期间结束之后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可能等待全部经营过程完结之后再考察企业经营成果。所以,将划分会计期间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是由于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信息的要求决定的。
会计期间划分的长短会影响损益的确定,一般地说,会计期间划分得愈短,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质量就愈不可靠。当然,会计期间的划分也不可能太长,太长了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使用会计住处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因此必须恰当地划分会计期间。

4、货币计量

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以数量的形式反映会计实体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货币则是会计讲师的统一尺度。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
货币讲师实际上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货币估价,而货币估价的习惯做法是以历史成本计价。不言而喻,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就必须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或者变动的幅度不大,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货币计量前提实际上还包括另一个重要前提,即币值稳定前提。在以币值稳定为前提的条件下,对财产物资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价是目前通行的一种选择。我国的会计核算还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有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要将有关外币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核算的行为规范

会计核算要顺利运行,就需要有具体操作行为规范,这就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核算来说,如同交通规则对于公路交通一样重要。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它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践工作。会计准则是从会计实践中来,通过理论概括、抽象又用以规范、指导会计工作,所以会计准则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随着会计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总是不断产生一些新规则,淘汰一些旧规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会计准则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已经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共有12条,即谨慎性、有用性、权责发生制、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划分收益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财产物资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2001年颁布并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准则规定的12条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除了一般性会计原则之外,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还将陆续公布一些具体会计准则。)
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中的一般性原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总体性要求的原则
总体性要求是指企业组织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功要求,要贯穿于会计核算的所有方面,它包括谨慎性、有用性和权责发生制三条原则。
1、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它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办法是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应当考虑企业风险,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谨慎性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实行谨慎性原则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企业的财务决策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有用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的资料必须有用,必须能够满足有关各方面的需要。
3、权责发生制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亦即费用或收入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记账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地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地计算损益。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原则都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提出的,它包括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等原则。
1、真实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要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2、可比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所以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可比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3。一致性原则。它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也就是说,同一会计信息不仅要求在企业之间可以比较,而且在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也要保持一致性。一致性与可比性一样,都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
4、及时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5、清晰性原则。它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清晰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会计核算要尽量使会计信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三)、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确认、计量要求方面的原则是为了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能够协调进行而设置的,它包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财产物资按实际成本计价、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等。
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期间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作为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的经济收益不仅与本会计期间有关,而且与几个会计期间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资本性支出。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对于正确地确定某一会计期间的损益有着重要性的意义。
2、财产物资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亦称历史成本原则。它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一般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照此原则,企业的资产应以取得日期所费的成本作为入账和计价的基础,所以称为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不仅是一切资产取得据以入账的基础,而且是其以后分摊转为费用的基础。此原则在正常情况下,同样适用于负债、所有者权益。
3、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它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当确定某一个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正确确定该期间的损益。
除了上述会计的一般原则之外,会计还有一些例外原则。这是因为在正常的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原则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总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应用一般性原则而不能解决的。为了帮助会计人员处理好具体的、特殊的问题,有必要对上述原则进行合理的修订。例如重要性原则就属于此类。重要性原则是指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及会计报表内容的详略程度,进而决定核算的工作量。又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E. 会计中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在了解借、贷含义之前,应先了解会计六要素的含义、会计的记账规则、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恒等式等基础性知识;然后再弄清楚“借”、“贷”所反映的内容;根据复式记账原理,采用“借”和“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其实,“借”和“贷”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一种记账符号。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也可以用恒等式来记忆: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左边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右边的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F. 会计核算的含义

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其基本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和账簿、复式记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在我国,会计核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符合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力求会计资料真实、正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下列事项必须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
(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G. 会计核算形式是什么意思呢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财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组会计核算中,会计凭证组织、会计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会计报表需要经营管理要求的制约。会计报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用以进行管理和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的要求决定会计报表的种类、项目、格式及编报日期等。会计账簿是日常经济活动管理的详细档案资料,又是编制会计报表的直接依据;经营管理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决定了会计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其应记录的内容。会计凭证既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证据,又是登记账簿的根据;经营管理的记账的要求决定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和记录的内容。将这三者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了恰当的会计核算形式。

热点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养老保险 发布:2021-08-17 15:48:04 浏览:965
会计活页账本怎么装订 发布:2021-08-17 15:48:01 浏览:558
会计继续教育90分是多少学时 发布:2021-08-17 15:47:58 浏览:632
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会计分录 发布:2021-08-17 15:47:53 浏览:149
初级会计报名发票丢了怎么办 发布:2021-08-17 15:47:13 浏览:80
会计乐财务软件 发布:2021-08-17 15:47:10 浏览:277
内蒙古初级会计考试从哪里报名 发布:2021-08-17 15:46:03 浏览:370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运营怎么做 发布:2021-08-17 15:44:53 浏览:683
如何应对基础会计学考试 发布:2021-08-17 15:43:49 浏览:782
物流公司会计外账处理 发布:2021-08-17 15:43:47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