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期间是对什么的补充
⑴ 什么是会计期间会计期间有什么决定因素
楼上说的时间对的。系统这样提示不正常,建议:1、检查你系统的时间是否正确、2、检查是否进入了正确的帐套、3、固定资产卡片上写的时间是否正确。
2014年3月在2014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的期间里的。如果以上都没有问题建议咨询使用的会计软件客服。
⑵ 会计期间可以分为什么
会计期间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会计期间又称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川流不息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区间,在连续反映的基础上,分期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活动和成果。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
一个会计个体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其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为了及时提供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在会计工作中,人为地在时间上把连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用起止日期加以划分,形成会计期间,这就是会计分期的假设。
⑶ 什么叫会计期间
1.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也可以不采用历年制,如采用7月制,从每年7月1日起至下年6月30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还有采用4月制的,从每年4月1日起至下年3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
2.会计期间称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川流不息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区间,在连续反映的基础上,分期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活动和成果。
3.会计期间也是指在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期间。会计期间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会计年度也是财政年度、预算年度。
(3)会计期间是对什么的补充扩展阅读:
影响作用
由于设定了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必然要解决企业收入和费用属于哪一个会计期间确认的问题。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家企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与现金的实际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因固定资产耗用等原因引起折旧费用的发生,却没有导致现金的流出,处理此类业务,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把会计期间看作一个企业连续两次编制并提供财务报表之间的时间段,常常对我们很有用。
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把连续经营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以便定期进行结算、汇总、报告和评价。会计期间假设是正确计算损益的前提,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会计概念都是以“时期”为前提的。
⑷ 会计期间是什么意思
会计期间(Accounting Period/Fiscal Period)又称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川流不息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区间,在连续反映的基础上,分期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活动和成果.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
除了会计年度以外,我国的会计期间还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⑸ 会计期间的目的是什么
A应该是定义,C才是目的.
⑹ 会计期间是什么意思
我们知道,企业的经营是连续的,但是在会计上有一个期间计量的原则,就是将连续的经营分成期间,这个可以分阶段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在ERP系统(也不只是ERP系统,会计上也是这样的)中,将一年分成12个(或13个)期间,每个月即是一个期间。如果是13个,则是年终调整用的。
回答完毕
⑺ 关于会计期间的问题
一般说来,通常都是以1号至月底的,但是也有采用25号对应次月25号的。但是这种方法,在年末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必须把26号到31号发生的经济业务以暂估的方式归集进去,次月再冲回,因此在全年核算期间上还是1月1号到12月31号。
至于你说的随意划分,这个好像不能,基本上划分期间,企业都有自己的道理的,也是以财务会计制度上的规定作为依据的。不是随意可以划分的!
⑻ 会计期间是什么意思
会计期间(Accounting Period/Fiscal Period)又称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川流不息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区间,在连续反映的基础上,分期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活动和成果.
什么是会计期间?
一个会计个体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其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为了及时提供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在会计工作中,人为地在时间上把连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用起止日期加以划分,形成会计期间,这就是会计分期的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⑼ 一个会计期间是什么,怎样划分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则半年度、季度、月度等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均属于中期。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迄日期确定。会计期间是以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划分的并按照公历日期确定的。
⑽ 会计期间的假设是
1、会计主体
(1)定义: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与其他经济实体相区别,从而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2)要求。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1)定义: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2)要求。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3、会计分期
(1)定义: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间隔相同的期间。
(2)目的。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间隔相同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3)要求。在会计期间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等。
4、货币计量
(1)定义: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2)要求。由于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竞争力、研发能力等,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而言也很重要,为此,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