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调整事项包括什么
A. 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
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有: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简称为调整负债)。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简称为调整减值)。
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根据当时资料判断某项资产可能发生损失或永久性减值,但没有最后确定是否会发生,因而按照当时最好的估计金额反映在会计报表中。但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所取得的新的证据证明该事实成立,即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永久性减值,应对资产负债表日所作的估计予以修正。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简称为调整收入)。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差错更正)
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的属于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存在的财务舞弊和差错,应当作为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数字。一般说来,财务舞弊均是重要事项;但发生的差错,可能是重要差错和非重要差错。
B. 有关会计的调整事项的题,有谁会做谢谢了
(1)调整事项有:(1)、(3)、(4)、(6)。
(2)事项①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贷:应收账款 234
借:库存商品 18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85
借:坏账准备 1.17(234×0.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7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56〔(200-185-1.17)×3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56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27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27(200-185-1.17-4.56)
借:盈余公积 0.93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0.93(9.27×10%)
事项③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5
贷:坏账准备 125(250×5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1.25(125×33%)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3.7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3.75
借:盈余公积 8.3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38
事项④借:库存商品 200
贷:累计折旧 200
事项⑥借:应付股利 2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10
(3)
资产负债表项目 调整金额(万元)
应收账款 -357.83(-234+1.17-125)
存货 +385(185+200)
固定资产 -200(折旧)
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
应交税费 -38.56(-34-4.56)
应付股利 -210
盈余公积 -9.31(-0.93-8.38)
未分配利润 +126.29(-9.27+0.93-83.75+8.38+210)
C. 会计调整和会计调整事项有什么区别
会计调整指对已经做出会计处理的事项按规定进行调整。包括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调整、会计差错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会计调整事项是指因会计调整而需处理的具体事项。
D. 会计调整事项含义与内容!急!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以下简称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以下简称非调整事项)。 (一)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及所属会计期间已经存在某种情况,但当时并不知道其存在或者不能知道确切结果,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能够证实该情况的存在或者确切结果,则该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对资产负债表日的情况提供了进一步证据,证据表明的情况与原来的估计和判断不完全一致,则需要对原来的会计处理进行调整。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某一事项究竟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是否已经存在。若该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对于年度财务报告而言,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的次年,报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余额。因此,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具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涉及损益的调整事项,如果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所属年度(即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的,应调整报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税额;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应调整本年度(即报告年度的次年)应纳所得税税额。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同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等科目;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费用,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同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等科目。调整完成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2.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3.不涉及损益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作出相应调整。
E. 什么是账项调整,账项调整事项有哪些
企业账簿中的日常经济业务的记录还不能确切反映本期的全部收入和费用。因为有一些经济业务不只影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确定,而是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相联系,为了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就必须在编制财务和结账前,对这些有跨期影响的经济业务进行账页调整,以后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从而正确计量本期的经营成果。由于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同时,也要确认资产和负债,使期末账项的调整也关系到企业当期财务状况的正确性,因此,账项调整成为会计循环中起着重要意义的必要环节。
账项调整的内容:
期末账页调整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本期已实现但尚未收到款项的收入
本期已实现但尚未收到款项的收入,也称应计收入,是指企业在本期已经发生且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但尚未收到款项而未登记入账的产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如应收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利息等。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属于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期末,应将那些本期已实现但尚未收到款项是否收到,款项的收入编制调整分录,记入“应收账款”“应收利息”等账户的借方,同时,将确认为本期的收入,记入有关收入账户或相关账户的贷方。
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
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也称应计费用是指本期已发生,但因款项尚未支付因而未登记入账的费用,如应付银行借款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交各种税费等。凡属于本期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支付都应计为本期费用处理。期末应将那些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编制调整分录,记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的借方,同时,将尚未支付的款项记入“”应付利息
、“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账户的贷方
F.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包括哪些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包括哪些?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这类事项所提供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并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确认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资产负债表日所属期间的收入、费用等进行调整。
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在于:
调整事项是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资产负债表日后提供了证据对以前已存在的事项所作的进一步说明,而非调整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存在,但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或存在。
这两类事项的共同点在于:
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都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存在或发生的,对报告年度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G. 调整事项有哪些特点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这里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内容,但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正表。
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次年,报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余额。因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一)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完成后,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二)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三)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四)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
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H. 请问会计调整是什么来的
一.会计调整是指:对已经做出会计处理的事项按规定进行调整,会计调整包括的内容:
1.会计政策调整;
2.会计估计调整;
3.会计差错调整;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
二.会计政策调整:
会计政策调整是指对会计核算具体原则和方法进行的调整。例如,长期投资核算、坏账损失的核算、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借款费用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
注意:经济事项本身的变化需要改变会计方法的,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比例由原来的12%增加到30%时,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三.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的重估和调整。
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
1.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
2.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
3.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四. 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准则规定,发现以前年度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情况时,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到会计差错所属的会计期间。
也就是说,一旦有成本该计不计、损益该算不算等等情况暴露出来,都要按会计差错处理,追本溯源,依次“埋单”。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涵盖的期间,是指报告年度次年的1月1日至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对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之间(或纳税申报日)的期间。
I. 会计调整事项包括或有事项吗
需要调整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和调整之前发生了变化,如或有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成为确定性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