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是什么
1. 会计理论什么是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是在运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原理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类专门会计学科,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美国密歇根大学赫曼森1964年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概念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契机,并初步在企业实践中结出硕果。 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对人力资源的核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更完整、更科学地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因为它承袭了传统会计学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又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变化,构筑出一套完整的新会计体系,主要包括:一、人力资源会计对会计平衡公式产生巨大影响,传统会计平衡公式在人力资源会计引入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和劳动者权益等概念后,将变为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二、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三、人力资产核算和劳动者权益核算。四、设置人力资产帐户、人力资本帐户、人力资产累计折旧帐户、人力资产成本费用帐户、人力资产损益帐户、劳动者权益分成帐户。五、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帐务处理。六、人力资源的会计报告。 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本理论在会计学领域的深入与发展,烽火猎聘资深顾问把人力资源会计定义将通过会计报告把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状况完整地公示给财务信息使用者,公司股东、风险投资者、政府可以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前景。
2. 会计理论应该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会计理论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规范。
其中会计目标支配了会计规范
会计本质:有各种理解,站务定论。1,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葛家澍) 2 会计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杨纪琬、阎达五) 3 会计师一种控制活动(郭道扬)4 会计是一门艺术
会计目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规范:全国人大《会计法》,国务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等等
建议看看《会计理论》 汤云为,钱逢胜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会计的理论有哪些
关于对现实世界中会计现象的逻辑推论、概括和解释的系列。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会计理论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例如,会计理论应当解释,对于双倍余额递减法。(2)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未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例如,会计理论应减法折旧的公司的不同特征的种种假想,也就是说,它应能预测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直线法折旧,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这类预测可以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折旧方法的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供需关系及其影响会计理论也有其供应方与需求方,他们都对会计理论有重要影响。会计理论的需求方包括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他们都有其自身利益,因而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会计理论施加影响。会计理论的供应方包括学术机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他们也有其自身的利益,例如,大学教授可能希望通过会计理论的研究创立一个学派,独树一帜,也可能希望能够提职,或提高自己的声望,等等。供应方的自身关系导致不同会计理论的形成,避免了会计理论的单一化。各类会计理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目前比较觉的分类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或 ,将领土理论分为规范性理论与实证性理论。规范性理论着眼于应该是什么,即提供处方,它以目标为起点,推演出应采取的措施或行为;实征性理论着眼于是什么,即进行验证或说明,它从假说出发,对其进行测试或验证。
编辑本段会计理论的目的
会计理论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例如,会计理论应当解释,对于双倍余额递减法。 (2)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未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例如,会计理论应减法折旧的公司的不同特征的种种假想,也就是说,它应能预测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直线法折旧,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这类预测可以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折旧方法的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
编辑本段会计理论的供需关系及其影响
会计理论也有其供应方与需求方,他们都对会计理论有重要影响。会计理论的需求方包括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他们都有其自身利益,因而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会计理论施加影响。会计理论的供应方包括学术机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他们也有其自身的利益,例如,大学教授可能希望通过会计理论的研究创立一个学派,独树一帜,也可能希望能够提职,或提高自己的声望,等等。供应方的自身关系导致不同会计理论的形成,避免了会计理论的单一化。
编辑本段会计理论的分类
各类会计理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目前比较觉的分类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或 ,将领土理论分为规范性理论与实证性理论。规范性理论着眼于应该是什么,即提供处方,它以目标为起点,推演出应采取的措施或行为;实征性理论着眼于是什么,即进行验证或说明,它从假说出发,对其进行测试或验证。
会计应用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准则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两个方面。“前者是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后者是对‘会计人’的规范。”“会计准则理论至少应该包括:什么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功能如何、会计准则由谁及如何制订、会计准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会计行为理论“可具体化为四个部分:会计行为是怎样形成的、会计行为的主体是谁、会计行为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会计行为如何优化。”(吴水澎,1998)这一观点提出了对“会计人”的研究,很有启发意义。但是,我们认为,用会计准则理论来概括所有会计技术规范理论,并不合适。对于会计实务中的某些具体操作理论,如会计管理理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 2.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一套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其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会计准则结构内容理论和会计准则实现理论。其中: (1)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制定的动因、模式、目标、方法与价值取向原则;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轨迹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2)会计准则结构是指“各条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准则内容是指会计准则具体“包括的条目”。 (3)会计准则实现理论主要探究“会计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包括会计制度理论和注册会计师理论等内容。”会计制度理论是会计准则的具体化和制度化,主要研究如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制定出适合企业经营及业务特点的会计制度,以规范会计实务。另外,会计制度理论还包括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理论。其中,会计方法理论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的理论依据或基本原理。(陈汉文,1996)这种观点将会计应用理论界定为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虽然有利于强调会计准则在会计应用理论中的重要性,但显然很不全面。例如会计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管理方法,虽与会计准则无关,但仍属于会计应用理论。会计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 3.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分为会计规范理论和会计实务理论两部分。其中,会计规范理论包括会计法规理论、会计准则理论、会计制度理论、会计道德理论;会计实务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程序方法理论、具体会计应用理论。(劳秦汉,2000)但是,“会计规范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它几乎可以包括一切对会计运行具有影响的要求。”(刘峰,1996)会计规范既可以包括对技术的规范,也可以包括对人的规范,甚至包括其他规范。显然,会计规范理论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科学性欠缺。并且,从该观点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也不全面,没有包括会计教育、会计文化等“以人为本”的会计理论。 我们认为,会计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因而直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应用理论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技术(客体)的理论,一是研究人(主体)的理论。而在实际工作中,直接指导会计实务的技术可以是会计准则等,也可以是其他操作性的方法或理论(如会计制度设计理论、会计具体核算方法等),相应地,研究技术的理论又可以分成研究技术规范的理论和研究实务操作的理论。因此,我们将会计应用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和会计行为主体理论。 三者的内容分别界定为: (1)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主要研究会计技术规范制定的有关理论问题,直接指导会计技术规范的制定。目前,世界通行的会计规范形式是会计准则。因此,会计准则理论是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制定原则、制定基础(导向)、制定模式等内容。 (2)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主要说明如何从事会计工作,直接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实务操作理论是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概念结构的具体化,内容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会计核算实务理论,还包括会计监督实务理论和会计管理实务理论;不仅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程序,也包括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计价的先进先出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等等。 (3)会计行为主体理论。以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如何优化会计行为主体,从而提高会计实践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内容包括:会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心理、会计公共关系、会计人才市场、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文化等问题。 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会计行为主体理论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应用理论体系。三、关于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的思考 会计理论脱离会计实践,一直是我国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会计应用理论研究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部分应用理论研究滞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许多新的经济领域和经济问题不断出现,如衍生金融工具、股票期权、网络经济和各种复杂的资产重组业务等,都需要相应的会计理论为指导,而我国相应的应用理论研究却未能及时跟上,既导致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也导致了实务中的“混乱”。 (2)部分应用理论过于超前。在介绍先进国家的应用理论(特别是在管理会计的应用理论)时,许多同志往往无视中国国情,将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不加分析地“全盘移入”。有些甚至在国外就被认为脱离了实践,更不说在我国的运用了。这必然造成许多研究成果只能是“理论探讨”,而不具备任何“应用价值”。 我们认为,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一是必须充分认识会计应用理论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二是要尽早构建会计应用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指导会计应用理论的研究;三是应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会计问题,从而避免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脱节。
4. 财务学中的会计原理是什么
会计原理是会计的一些原理性的知识,即要在具体实践中建立和应用会计这个信息系统所应当具备的一些共性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是人们通过长期实践,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总结,找出它们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内容而形成的。主要阐述的是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的基本知识和会计基本方法的知识体系。
学习会计原理的意义:
1.它是学好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
在会计学分类部分,我们已介绍了会计学按其研究内容的分类。在这种分类中,会计学原理所阐述的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中级会计与高级会计学的基础。不掌握会计学原理的知识,很难学懂中级会计学和高级会计学,更不要说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了。
2.它可以用来指导会计学的研究和会计工作
“会计学原理”所研究的是人们运用会计来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只要我们精通和掌握了一般规律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它来进行其他会计学的研究。
“会计学原理”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程序与方法,而这些方面都是从会计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共性的知识。因此,人们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就必须依据会计一般的规律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指南,否则,会使自己在会计工作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5. 会计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娄尔行等同志认为:“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
第二,把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编报准则和具体业务准则三个层次。
对会计准则中包含的会计要素准则的层次,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一)从会计准则的目的来看,会计准则是对价值的各种要素予以确认,显然会计核算确实是以要素的明确定为前提的。但就会计核算的实际过程来说,具体业务会计准则是其基本依据。因而会计要素具有更多的理论意义,不应作为会计准则的一个层次,应对会计要素的理论进行单独的研究。(二)由于我国当前会计准则研究薄弱,将会计要素纳入会计准则,并对各要素的定义和计量制定出规则,难度太大。(三)在应用准则的规定中,会涉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因此,再单独将会计要素作为单独一个层次也无必要。
第三,把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准则、一般准则和具体准则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包括独立经营准则、经济效益准则、计划准则等;一般准则包括会计分期准则、会计主体准则等;具体准则包括会计核算、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准则。
通常,我们所指的准则是会计核算准则,会计核算准则是关于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由于会计核算具有分配功能和信息功能,是处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依据,所以会计核算准则不应包含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有关方面的规范。因此,这一观点也不可取。
通过以上对各种意见的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从纵向上,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通用业务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特殊业务会计准则和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从横向上,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引言(准则范围)、定义(某准则涉及的概念)、一般确认原则、一般计量方法、一般报告原则、一般提示事项、附则(解释权和生效日期)七个部分。
6. 什么是会计理论基础
什么是会计理论基础 ?
答:(一) 会计假设的突破
7. 会计理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一、会计应用理论的概念及其特征 什么是会计应用理论?目前会计界仅有少数学者作过说明或论述。 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于财务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的理论,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各项会计实务规范,作为会计实务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应用理论的全过程,是引导和制约会计工作的标准、评价会计工作的依据。”(陈国辉,1997)笔者认为,会计应用理论不局限于“方法性的理论”,还包括会计核算程序理论等。同时,会计应用理论也不局限于财务会计,还包括管理会计。并且,会计应用理论的主要内容不是制定和实施各项会计实务规范,会计理论是会计规范制定的依据,但是会计理论本身并不包括制定会计规范。 另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依据会计目标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而形成的,用于指导会计实务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技术的实用性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的问题,解决会计工作的运行规则的制定与完善的问题,对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贺茂清,1998)这种观点没有将会计目标纳入会计应用理论,而会计目标作为对会计实践活动质和量的要求,应该属于会计应用理论的范畴。同时,会计应用理论也不仅仅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还包括一些“质的规定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直接用来解释、评价、指导会计实务和会计报告行为,并对其变化和由此而产生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以预见的一套理论体系。”(高允斌,1993)该定义的特点体现了会计环境对会计应用理论的影响,但没有说明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上述观点的甄别和分析,笔者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会计应用理论来源于会计基础理论,是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基础理论是会计理论中最一般、最本质的理论概括。应用理论由基础理论延伸而来,其内容更为具体,更为广博。例如,在基础理论中,说明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但这一表述过于笼统、抽象,因而在应用理论中将其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会计科目。 2.会计应用理论可以直接指导会计实践。基础理论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会计,体现的是会计活动的一般规律,很难直接用于指导会计实践活动。应用理论运用基本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价值理性认识探索开辟应用的途径,这样就可以把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术,直接用于指导会计实践。 3.会计应用理论受会计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会计目标不同,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应用理论也必然存在差异。例如,在会计目标中,应以相关性优先,还是以可靠性优先,不同的国家和企业选择不一样,从而影响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一系列的理论选择。但是,只要这种选择是与特定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就是正确的。基础理论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内容较为稳定。虽然对同一基础理论存在不同观点,但“真理”(即正确认识)只有一个,这与应用理论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与特定会计环境相关的,由会计基础理论延伸而来,直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会计应用理论的内容体系 会计应用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准则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两个方面。“前者是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后者是对‘会计人’的规范。”“会计准则理论至少应该包括:什么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功能如何、会计准则由谁及如何制订、会计准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会计行为理论“可具体化为四个部分:会计行为是怎样形成的、会计行为的主体是谁、会计行为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会计行为如何优化。”(吴水澎,1998)这一观点提出了对“会计人”的研究,很有启发意义。但是,我们认为,用会计准则理论来概括所有会计技术规范理论,并不合适。对于会计实务中的某些具体操作理论,如会计管理理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 2.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一套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其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会计准则结构内容理论和会计准则实现理论。其中:(1)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制定的动因、模式、目标、方法与价值取向原则;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轨迹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2)会计准则结构是指“各条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准则内容是指会计准则具体“包括的条目”。(3)会计准则实现理论主要探究“会计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包括会计制度理论和注册会计师理论等内容。”会计制度理论是会计准则的具体化和制度化,主要研究如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制定出适合企业经营及业务特点的会计制度,以规范会计实务。另外,会计制度理论还包括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理论。其中,会计方法理论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的理论依据或基本原理。(陈汉文,1996)这种观点将会计应用理论界定为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虽然有利于强调会计准则在会计应用理论中的重要性,但显然很不全面。例如会计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管理方法,虽与会计准则无关,但仍属于会计应用理论。会计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 3.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分为会计规范理论和会计实务理论两部分。其中,会计规范理论包括会计法规理论、会计准则理论、会计制度理论、会计道德理论;会计实务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程序方法理论、具体会计应用理论。(劳秦汉,2000)但是,“会计规范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它几乎可以包括一切对会计运行具有影响的要求。”(刘峰,1996)会计规范既可以包括对技术的规范,也可以包括对人的规范,甚至包括其他规范。显然,会计规范理论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科学性欠缺。并且,从该观点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也不全面,没有包括会计教育、会计文化等“以人为本”的会计理论。 我们认为,会计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因而直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应用理论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技术(客体)的理论,一是研究人(主体)的理论。而在实际工作中,直接指导会计实务的技术可以是会计准则等,也可以是其他操作性的方法或理论(如会计制度设计理论、会计具体核算方法等),相应地,研究技术的理论又可以分成研究技术规范的理论和研究实务操作的理论。因此,我们将会计应用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和会计行为主体理论。三者的内容分别界定为: (1)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主要研究会计技术规范制定的有关理论问题,直接指导会计技术规范的制定。目前,世界通行的会计规范形式是会计准则。因此,会计准则理论是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制定原则、制定基础(导向)、制定模式等内容。 (2)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主要说明如何从事会计工作,直接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实务操作理论是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概念结构的具体化,内容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会计核算实务理论,还包括会计监督实务理论和会计管理实务理论;不仅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程序,也包括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计价的先进先出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等等。 (3)会计行为主体理论。以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如何优化会计行为主体,从而提高会计实践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内容包括:会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心理、会计公共关系、会计人才市场、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文化等问题。 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会计行为主体理论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应用理论体系。 三、关于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的思考 会计理论脱离会计实践,一直是我国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会计应用理论研究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部分应用理论研究滞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许多新的经济领域和经济问题不断出现,如衍生金融工具、股票期权、网络经济和各种复杂的资产重组业务等,都需要相应的会计理论为指导,而我国相应的应用理论研究却未能及时跟上,既导致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也导致了实务中的“混乱”。(2)部分应用理论过于超前。在介绍先进国家的应用理论(特别是在管理会计的应用理论)时,许多同志往往无视中国国情,将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不加分析地“全盘移入”。有些甚至在国外就被认为脱离了实践,更不说在我国的运用了。这必然造成许多研究成果只能是“理论探讨”,而不具备任何“应用价值”。 我们认为,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一是必须充分认识会计应用理论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二是要尽早构建会计应用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指导会计应用理论的研究;三是应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会计问题,从而避免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脱节。
麻烦采纳,谢谢!
8. 什么是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理论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何联系
所谓会计理论,是指一系列基本概念,假设及有关准则,它被用来指导会计人员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导财务信息的行动。
会计理论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例如,会计理论应当解释,对于双倍余额递减法。
(2)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未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例如,会计理论应减法折旧的公司的不同特征的种种假想,也就是说,它应能预测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直线法折旧,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这类预测可以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折旧方法的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确认、计量,并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要形式,定期向各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外部会计。
财务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会计分支,它基本上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它立足于企业,面向市场。财务会计着重按企业信息使用者(如:股东、供应商、银行、政府代理、企业主及其他股权所有人)的需要,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以财务会计准则为指导,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关于整个企业及其分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助于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