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Ⅰ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基本情况
要符合以下四方面要求: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互相分离,相互制约,这是机构控制的基本要求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理、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这是业务处理程序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对盲目对外投资,擅自处置资产,随意调度资金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与组织程序应当明确。这是财产安全控制和会计信息控制的基本要求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这是内部审计控制的基本要求
Ⅱ 会计监督包括哪些
我国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1、内部监督。具体由企业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经营成果等各方面进行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
2、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即指民间审计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包括了法定监督和非法定监督两种类型:法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依法实施的监督,监督目标由审计准则来设定;非法定监督的典型表现是群众监督,社会公众有监督权利,但无监督义务。
3、国家监督。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对各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拓展资料: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会计监督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Ⅲ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制度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
2.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
(1)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査明原因,作出处理。
(3)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Ⅳ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包括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是一种微观层面的监督形式,具体由企业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经营成果等各方面进行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过程中,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
Ⅳ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这是法定的。
《会计法》第四章
会计监督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二)……
Ⅵ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体
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
单位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有关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和方法。
2.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体和对象
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
3.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4.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
(1)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Ⅶ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13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企业作为一个会计实体,它的会计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监督;二是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三是企业内部监督,即内部会计监督。在我国企业“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中,政府部门的监督带有强制性,社会审计的监督带有鉴定性,这两者是外界对企业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对企业来讲是被动型的。而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监督,这种监督是自觉的,是主动型的监督。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中,内部会计监督是基础,其目的就是要求企业自觉地把企业的经营行为约束在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地范围之内,从而保证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合规和真实、完整。
一、 当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不利于会计监督的开展。首先是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会计监督如同“空中楼阁”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出纳一人保管现金、支票、财务专用章及法人名章,往来款项及资产长年不清查核对等,这些基本的内控制度都不存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更无从谈起。其次是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现行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致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国家财政部门是全国会计人员的业务领导部门,而会计人员在劳动、人事、工资、福利等方面却隶属于各个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任、升迁、利益及奖惩完全决定于企业管理部门,致使企业会计人员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仍经常面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局面,最后一些会计只能唯领导命令是从,完全按照管理部门的意志行事。
(二)、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实施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素质低有两种情形:其一,未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能辨别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而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二,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低,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缺少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二、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对策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及会计人员素质的下、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是会计监督弱化的关键所在,因此,改善会计监督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强化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定硬的软件程序,把管理制度和企业规章变成大家共同遵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硬件授权,用程序约束所有人的行为,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借助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眼”变亮,特别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将规章制度固化,形成制度硬约束,减少国企的种种“内部人”行为,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
(二)、改革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会计管理新体制。
一是对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即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由国家设立统一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成立会计管理局,采用属地原则,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和措施,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在会计人员的管理方面,一是对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实行委派制,其余会计人员由企业按照会计管理局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求和程序进行任聘;二是将企业会计组织、人事、公资关系等从企业分离出来,由各级会计管理局管理;三是国家会计管理局赋予会计人员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权利。当前,会计任免权由经营者掌握,只有把国有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任免权直接掌握在国家会计管理机构手中,使企业会计由其授权充分发挥依法监督企业经营者及其活动的作用,才可避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二是对其他企业的会计人员,可成立会计行业管理协会进行统一管理。它虽不是政府机构,但必须是一个在专业技术指导和职业资格认定上具有高度权威性的行业自律组织。总之,成立会计行业管理组织来管理会计人员的目的还是使会计人员不受企业管理部门的制约,增强独立性,以便更好地实施监督。
(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质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受诸多因素制约,但关键还是在人,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以保证会计监督工作地质量。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监督责任心,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才能有效地实行监督。会计管理部门应开展定期地培训、考核活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地业务素质,同时还须通过不间断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每一个会计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爱岗敬业,养成自觉的会计监督习惯。
(四)、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也是搞好内部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丧失原则,贪污挪用公款公物、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等原因之一就是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只有使会计人员相互监督才能保证财经法规在单位的贯彻执行。一是要建立会计人员流动制度,逐步实行定期轮岗制和末位淘汰制。根据会计人员工作表现淘汰不称职人员,使会计队伍处于学习、竞争的气氛之中。轮岗期原则上为2-3年。这样就便于其在工作上互相理解和配合。二是要制定会审制度,定期进行会计会审工作。在总会计师或稽核的领导下,会同内部会审标准,召开会计会审会议,组织会计人员将会审期内所有的帐表、凭证等交付会议评审,加盖“验讫章”,对有纰漏的要及时纠正。三是要在财务主管的领导下,随时清查财会人员掌握的现金、实物,检查帐证、帐表、检查有无违法违纪行为等。(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执行会计监督制度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帐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随着新《会计法》的实施,会计的监督职能日益突显。对企业来讲,在外部会计监督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强化的环境下,必须花大力气尽快把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健全起来,并通过内部会计监督来有力地促进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
Ⅷ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什么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通过会计手段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
(1)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3)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Ⅸ 如何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企业作为一个会计实体,它的会计监督
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监督;二是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三是企业内部监督,即内
部会计监督。在我国企业“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中,政府部门的监督带有强制性,社
会审计的监督带有鉴定性,这两者是外界对企业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对企业来讲是被动型
的。而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
监督,这种监督是自觉的,是主动型的监督。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中,内部会计监督是基
础,其目的就是要求企业自觉地把企业的经营行为约束在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地范围之内,
从而保证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
合规和真实、
完整。
一、
当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
的主要问题
(一)
、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不利于会计监督的开展。
首先是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会计监督如同“空中楼阁”的现象
普遍存在。例如出纳一人保管现金、支票、财务专用章及法人名章,往来款项及资产长年不
清查核对等,这些基本的内控制度都不存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更无从谈起。其次是会计管
理体制存在缺陷。现行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致使企业内部会计
监督弱化。
国家财政部门是全国会计人员的业务领导部门,
而会计人员在劳动、
人事、
工资、
福利等方面却隶属于各个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任、升迁、利益及奖惩完全决定于企业管
理部门,致使企业会计人员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仍经常面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
顶不住”的尴尬局面,最后一些会计只能唯领导命令是从,完全按照管理部门的意志行事。
(二)
、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实施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因素。
会计人员素
质低有两种情形:其一,未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即使遵循了会计
规范,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能辨别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而导致反映经济
活动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二,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低,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缺少
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二、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对策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及会
计人员素质的下、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是会计监督弱化的关键所在,因此,改善会计监督对
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强
化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执行中的
人为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定硬的软件程序,把管理制度和企业规章变成大家共同遵
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硬件授权,用程序约束所有人的行为,以
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
借助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
使管理工作的
“手”
伸长,
“眼”变亮,特别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将规章制度固化,形成制度硬约束,减少国企的种
种“内部人”行为,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
(二)
、改革
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会计管理新体制。
[!--empirenews.page--]
一是对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即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由国家设立统一管
理机构进行管理。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成立会计管理局,采用属地原则,通过制定管
理办法和措施,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在会计人员的管理方面,一是
对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实行委派制,其余会计人员由企业按照会计管理局对
会计人员的管理要求和程序进行任聘;二是将企业会计组织、人事、公资关系等从企业分离
出来,
由各级会计管理局管理;
三是国家会计管理局赋予会计人员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权利。
当前,会计任免权由经营者掌握,只有把国有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任免权直接掌握在
国家会计管理机构手中,
使企业会计由其授权充分发挥依法监督企业经营者及其活动的作用,
才可避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二是对其他企业的会计人员,可成立会计行业管理协会进行统
一管理。它虽不是政府机构,但必须是一个在专业技术指导和职业资格认定上具有高度权威
性的行业自律组织。总之,成立会计行业管理组织来管理会计人员的目的还是使会计人员不
受企业管理部门的制约,
增强独立性,
以便更好地实施监督。
(三)
、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保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质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受诸多因素制约,但关键还是在人,因
此必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以保证会计监督工作地质量。会计人员只有
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监督责任心,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才能有效地实
行监督。会计管理部门应开展定期地培训、考核活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地业务素质,同时
还须通过不间断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每一个会计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
使命感和参与意识,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爱岗敬业,养成自觉的会计监督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