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会计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❶ 题目:《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 要:管理在我国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但目前在我国使用不广泛、应用不深入,在市场条件下,为促使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使其为我国经济更好的服务,从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主客观原因具体分析影响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为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对策
1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对管理会计产生兴趣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初期,国家是一个巨型企业,国营企业只是这个巨型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国营企业的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确定下达,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国营企业充其量是一个“成本中心”,最多也就是一个“人为利润中心”。可以说在这一时期,管理会计并未在整个国内会计界引起足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改革开放使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并没有注重这一变化,依然是一味地将管理会计局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学术上的新动向,如大力推广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国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并加以推广等,但这种结合也仅仅局限在具体做法的介绍推广这一很狭隘的方面。
进入21世纪以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上呈现出以下特点:在管理会计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为财务分析、本量利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等,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依然是为财务会计而非管理会计设计的;管理会计部分理论上完美的方法,譬如成本差异分析等,由于在理论的模型设计上过于简化,与实践脱节,所以并不适用;在资产回报评价中,虽然右较为先进的指标体系,多半是出于形式上的需要,企业本身并设有采用新的指标体系的原动力;企业内部管理者未对管理会计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使用不广泛:迄今为止,管理会计仅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因而管理会计的应用空间受到限制。
(2)应用不深人:目前仅有部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基层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许多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微观经济效益的管理会计内容未进入应用阶段,未能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作用不协调:部分管理会计内容尽管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但还处在零星、分散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紧密地联系,尚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2 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原因
2.1 企业外部环境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
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管理会计的执行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经济体制环境,市场健全与否,反映的信号是否及时和有效,都对方法的应用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会计人员仍然是领导者的附庸,对企业的决策不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的方法基础上来制定,而是几乎全凭领导者的指令来决定,难以尽到管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责,导致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
从制定方面说,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尤其是经济法律。例如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这些法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在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下降,而管理会计提供给企业经营决策者的有用信息,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从法律的执行方面说,我国出台的许多法律在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的现象常常发生,一些非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业,这使得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不准确,而管理会计的主要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在财务会计信息不准确的前提下,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非准确的信息,从而影响决策的性,可见,法律的执法力度不够造成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证。另外,国家的投融资体制以及税收、货币等宏观调控政策都对企业有效运用管理会计方法产生重大影响。
2.2 企业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
由于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具有法律强制性,企业是否应用管理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如果企业领导者缺乏对应用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则会继续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判断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而不应用管理会计。
我国多数企业很少运用管理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因为管理会计有些方法的应用是建立在较高管理水平基础上的,上市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内部机制比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因此这些企业具有内在驱动力去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这种驱动力通过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专门为现代企业进行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正好满足了企业的这一需求。而现在多数企业尚未达到这种较高的管理层次,造成管理会计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了一些先进方法的应用。
同时,新世纪的管理会计人才从总体素质上应该是具备高智能、高创造力和具有博、专、新知识结构的人才。作为企业会计人员来说,要在短时期内熟练掌握和全面使用新的技术有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了管理会计效能的发挥,再加上我国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经营者中许多人没有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对管理会计只是略有所闻,对于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等都知之甚少,无法有效地利用管理会计信息作为自己预测、决策的依据,决策盲目性较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作用发挥。
2.3 管理自身缺陷的影响
管理会计信息获取的成本较高。获取信息需要付出成本,如果对信息的质量要求越高,那么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成本就越高,这些成本也包括信息无效给使用者带来的损失,管理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及时性,这些特征就对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管理会计的应用涉及组织制度变革等问题,期间产生的转换成本导致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因此,管理者对短期成本效益的顾虑是妨碍管理会计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的管理会计可操作性差。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对国外著述的翻译介绍,很多属于纯理论的探讨,不具有应用的针对性,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主要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大多为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令人望而生畏,在没有较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管理会计在理论层面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3 针对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健全体制,完善相关的体系,任何事物的都需要良好的环境给予支持,营造一个适合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使管理会计在自身的实践中不仅得到充分应用与发展,而且为理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因此,应加快健全体制、价格体制,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只有当市场是健全的,市场提供的信息才及时有效,才能为管理会计的方法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企业需要努力减少影响企业管理部门决策的行政因素,按照市场进行自主决策,在完善相关法律方面,我国需要加快出台管理会计准则,对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实践加以指导和规范,必将极大地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普遍应用。
(2)强化企业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要增强企业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可以从培养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着手,企业价值包括人力资产的价值、生产价值和财务价值。企业在增加入的价值和生产价值方面表现出色,财务价值也不会逊色,当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必须借助管理会计进行价值测量。管理会计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以逐步营造不断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体系。
(3)加强管理会计的,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要真正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在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中均设置管理会计学科,同时,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我国现有会计人员很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会计教育,因此,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一条途径。
(4)加强典型案例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比如邯钢的“成本否决法”,从管理会计理论角度来看没有太多新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所以需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应用。
(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应用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大大减少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领导者加强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扩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
(6)成立中国管理会计师组织。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均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作为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这些专业组织的成立不仅可以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发展,而且能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持有管理会计师证书的人员一般都具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英、美等国家,取得特许管理会计师或管理会计师职格,就意味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具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企业高层管理职位。我国也有必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我国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推进管理会计的职业化,规范和提高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增强管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
❷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是如何应用的,不是作用,求大神讲解一下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现代的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资产服务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通过预测分析和参与经营管理决策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管理会计通过科学地分析企业的资金、成本、利润、税金等信息资料,以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情况,探讨市场行情,较准确地反映经营趋势和可能带来的效益,使企业经营决策更科学、规范和有成效。管理会计参与经营管理决策,主要体现在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和效益控制系统功能上。从信息系统方面看,企业经营者必须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环节的情况;从效益控制方面来看,现代企业复杂的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会计进行综合的控制和反映,使企业经营者了解本企业的全貌,做到心中有数,把企业经营好。 2、全面提供管理信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管理会计能够提供适应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其中既包括经加工、改造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具有不受法定会计规范的固有会计程式制约的特点,它可借助于多种方法加工、整理、改制各种渠道取得的信息,使之成为符合内部管理要求的特定数据,成为能满足管理者开展计划、控制、预算和决策等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3、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协调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全面预算是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种计划的货币数量表现。预算起到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企业内部通过编制预算,可使各级管理人员事先明确本部门的目标和任务,并促进各职能部门相互沟通,使企业的部门和整体目标趋于一致。同时,预算本身又是考核各部门业绩的重要依据。
❸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就是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会计信息的建立与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培训,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众多内容,都必需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与原理去安排组织,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正确地进行。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
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做哪些工作?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对这此问题认识不足,将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正确顺利进行。目前,在我国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人员中仍有不少人员对上述问题持有种种片面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⒈ 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会计信息系统已建成,或者已购买到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他们有时也认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错误地认为,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时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个会计电算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把会计电算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扩大为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⒉ 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
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编程工作。这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内容,而且就是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也抛弃了系统工程的方法,不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直接编程是这种观点的突出表现。
⒊ 会计电算化必须是一次建立一完整的电算化系统。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忽略了会计电算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 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 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他离性,从而也否认会计电 算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⒋会计电算化也就只是会计部门的工作采用电算化, 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无关。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算帐、报帐,否认了会计信息子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也就把会计预测、会计控制以及会计辅助决策等众多内容从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给抛弃了。由于这些片面观点的存在,影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那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到底包括哪些内容?
我们认为其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⒈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
它包括,根据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总目标;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划分各子系统,并确认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目标实现的阶段和步骤,以及建立各子系统的先后顺序;确定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方案,以及资金来源与预算等项内容。
⒉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包括实施人员组织、会计软件的取得、硬件及环境的购置安装、系统软件的配置、新旧系统内容的转换等内容。
⒊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
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
⒋ 计算机审计及计算机舞弊。
⒌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这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延伸。由上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
一个人机系统,忽略任一方面的内容,都是对会计电算化的片面认识,都会给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带来不利的因素。
二、会计电算化的目标
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也就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即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高会计工作的地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⒈ 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 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把繁杂的记帐、结帐、报帐工作交给高速的计算机处理,以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可以避免手式操作难免产生的误差,以达至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目的。
⒉ 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手工条件下,广大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通过电算化,使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时间和精力,也就有条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⒊ 准确、 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手式条件下,由于大量会计信息需要进行记录、加工、整理,使需要信息者不可 能及时得到财会信息,这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电算化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证向企业管理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⒋ 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 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⒌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目标及任务,就是要以现代化的方法去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因而,会计电算化不仅
要使会计工作本身现代化,最终目标是要使企业管理现代化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考虑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企业的现状,以及有关法律制度,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达到其最终目标。
一般地,应考虑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⒈ 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
第一,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
第二,必须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三,还要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以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 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⒉ 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到是由于企业实施电算化。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
第一,在系统实施前,应从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各种约束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先进行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第二,可行性研究要围绕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来开展。一般来说,评价电算化系统的经济效益,要从会计电算化能否节约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 能否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提供必须的信息, 能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 的 效率和质量, 以及决策水平等方面着眼。也就是说,要从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的辅助工具这个角度来评估它的效益。
第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也应坚持效益性原则,力求降低设计开发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⒊ 系统性原则。
也就是以包括整体观点,关联观点,发展观点,最优观点在内的系统观点来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内部与外部相联系。
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应考虑包括各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工作,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要分清各子系统的界面,又要留好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在数据结构设计上做到信息共享,减少数据冗余。第二,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仍可分许多子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统,必须分阶段进行。这样,在进行部分子系统设计实施时,必须有全局的观点,考虑到与其他子系统的联接性,使逐个实施的子系统全部完工后能组成高质量的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而不能只考虑局部的优化,以至影响整修系统的完美组合和高质量性。
⒋ 规范性原则。
包括系统设计的规范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等。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可以使系统实施避免二义性,避免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系统实施的偏差,从而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失败的可能性。
⒌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否实际使用的前提。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准确性,即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在易出现错误和失误的地方,建立尽可能完善的检错和纠错系统,进行重点防护,保证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
第二,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数据丢失及非法改动,此外还应有系统破坏后的恢复功能等。
第三,易扩充性,即整个系统在运行周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要求系统随之进行改变的难易程度,易扩充性要求对系统的修改和扩充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
6. 易用性原则。
易用性也就是易操作性。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是会计人员,因此系统必须尽可能地方便用户,要具有友好的界面,准确简明的操作提示,简单方便的操作过程,并要求尽可能地使用会计术语,使会计人员一学既会。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条件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因此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有先决条件,企业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可以很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这些条件主要是:
一、企业的客观需要
指企业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迫切程度。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任务,是当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前提。其实,在开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之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也存在,是否要开发新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决于原信息系统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对多数企业来说,原来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迫切需要进行会电算化,但是也有一 部分小企业,由于其业务量不大,手式系统亦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强迫它实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否则既浪费了人财物,对企业的济效益也不会有什么提高。
二、领导的重视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管理机构及管理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企业领导出面组织和协调。没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遇到的问题,如:人员配置,资金问题,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配套改革等,将很难得到解决。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应领导该项工作,有条件时还可吸收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电算化领导小组,领导整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 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对于基础较差的企业,应不急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应首先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会计、财务制度,改善基础工作,为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
四、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
实施会计电算化,将改变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与职能, 单纯的财会人员,已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需要,必须另外配置与电算化工作有关的专业人员, 以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以及项目开发和系统运行、维护等。
第一 要配备一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项目开发、计划、组织和运行管理,这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第二 应配备硬件维护员, 负责整个电算化系统硬件的维护、维修工作,考虑到有些企业电算化工作范围较小等特点,硬件维护员可以是兼职的;
第三,无论是自选开发,或者购买软件,都需要配备既懂计算机又熟悉财会业务的专门人才,他们可以参与系统设计开发,又负责系统运行的一些维护工作,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维护工作能够由企业自己处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经费保证
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专门人才,也需要软件及硬件设备,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投资,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所需经费必须有来源,所需数额也必须控制确定。会计电算化所需的费用分初期投资费用和日常费用两种。初期投资费用包括,购买硬件及系统软件所需费用,应用软件取得所需费用,基建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日常费用主要包括,所需消耗品费用和日常维护费用。会计电算化所需费用,根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方法和规模不同,数额也不相同,甚至相关很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所需经费必须确有保证,并且又不浪费。
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设置的选择
实施会计电算化必然会对会计工作及其组织机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电算化的要求,必须探求和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机构。有以下几种情况:
⒈ 集中管理方式。 这种形式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管理、开发和使用维护等都放在企业计算中心,财务部不设数据处理部门,也不安装计算机设备。财务部门定期按规定向计算中心提供核算和管理所需的数据,由计算中心负责会计电算化的日常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一般不作大的变动,除了一些业务由计算机处理外,许多工作仍由手工来完成。这种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提高数据共享程度,避免重复开发,也有利于企业统一领导、规划和组织。但是,集中管理 也有很大的缺点。第一,计算中心人员和财务人员不能很好地协作,各自不了解对方的知识和业务特点,各自偏重本单位情况,往往导致系统质量低,实用性较差等情况;第二,各部门极易产生依赖思想,认为开展电算化工作是计算中心的事,从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支持系统的实施和运行,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⒉ 分散管理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财会部门单独配备计算机等设备,并配备一定的专业人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完全由财会部门负责进行,计算中心将不再参与。分散管理的优点是,第一,能调动财会部门的积极性;第二,能根据财会部门的实际需要,分期分批解决急需电算化的项目,并且实用性强、投资少、见效快。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缺乏整体考虑,各部门都可能从各自的目标出发,不考虑相互之间的联系,数据不能共享,系统效益不高;二是各业务部门都需要配置计算机专门人员,否则影响系统实施,平时遇到的简单问题及维护工作,都不能及时处理。这种方式一般不可取。
⒊ 集中管理下的分散组织形式。 在这种形式下,企业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负责全厂计算机应用规划工作。规划工作包括企业电算化的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子系统划分,统一编码,对所用机型等做出统一安排,指导各业务部门开展电算化工作,若企业已设立计算中心,专门机构的设置就可以以计算中心为主体设置。这种方式,既照顾了各业务部门的特点,又能统一管理组织,是目前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形式。在这种方式下,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就需要调整财务部门的内部组织机构,岗位与职能都可能发生变化。
下图所示,是一种电算化后机构设置形式:
财务负责人
管 数 数 财
理 据 据 务
开 准 处 管
发 备 理 理
维 人 人 组
护 员 员
人
员
管理、开发、维护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参与系统开发工作 (如果自选开发的话) ,并负责日后的维护工作;数据准备人员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包括输入、运行、输出等工作;财务管理组负责一些财务日常管理工作( 这些工作一般计算机难以直接处理),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商品化会计软件选择
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之一。一般地,不仅会计业务较少、处理简单的单位使用商品化软件,就是会计业务处理较复杂的大中型企业,也可以购买商品化软件,而对于本单位特殊的需求,再进行二次开发,丰富商品化软件的功能,这样既省时,又省费用,是个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有效途径。
商品化会计软件,版本众多,各具特点,在选择软件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软件的性能特点
⒈ 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软件应符合现行化管理所需的财会信息。一方面,要求核算工作中体现现行会计制度及其他财经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核算软件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管理的要求。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合法性来说,主要应满足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中对会计软件的十条基本要求。即:
(1).软件提供的数据输入项目, 满足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2).软件提供用户的会计科目编码方案符合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科目编码方案的规定。
(3).软件具有必要的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
(4).软件的计算和结帐功能符合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
(5).经计算机登帐处理的系统内会计凭证及据以登记的相应帐薄, 软件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正功能。
(6).软件具有按规定打印输出各种帐本以及必要的查询功能, 打印输出的帐页连续编号。
(7).对计算机根据已输入的会计凭证和据以登记的相应帐本生成的各种报表数据, 软件无修改功能。
(8).软件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和对指定操作人员实现使用权限控制的功能。
(9).对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在其它介质上的程序文件和相应的数据文件, 软件有必要的保护措施。
(10). 软件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由于其它原因引起内外存会计数据破坏的情况下,使用原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此外,商品化会计软件还应满足《规定》中其他有关规定,比如设置的功能应保证日记帐每日打印等。
⒉ 安全可靠性。
安全性指软件防止会计信息被泄漏和破坏的能力。可靠性是指商品化软件防错,查错,纠错的能力,防止产生不正确的会计信息的能力。评价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安全可靠性,主要是考察把软件提供的各种可靠性保证措施结合起来,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差错的发生,在发生时能否及时查出并能进行修改;安全性保证措施是否能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的泄漏和破坏。
为了达到安全可靠性指标,系统本身都设有多种控制措施,如权限设置,复核功能设置,各种校验功能设置,处理顺序控制,采用信息加密技术和存取控制技术,设立备份和恢复功能等, 可以有效地保证软件的安全可靠性,但由于购买软件时,不可能得到详细的源程序代码等技术文档,对安全可靠性审查主要通过测试软件来进行。
⒊ 易使用性。
主要指软件系统易学易用易懂的性能。可以考察如下几方面:
(1).界面的友好性。会计软件的界面是否简洁明了, 提示是否清楚丰富, 所用语言是否符合财会人员的习惯, 输入输出的格式是否规范, 这些构成了界面友好性的主要内容。
(2).厂家提供资料的质量如何, 特别是培训资料, 其内容是否完整, 内容是否易学易懂, 各种各种叙述是否清楚明了, 手册中的范例是否恰当实用。
(3).软件是否便于操作, 包括如下方面: 操作是否简单; 各种自定义功能及控制措施的使用是否简洁实用; 自动化程度是否很高; 辅助功能及服务功能是否丰富实用等。
⒋ 易适应性。
指软件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财务处理的具体情况,并在企业财务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时,软件也能方便地适应这些变化的程度。比如,科目的变化,报表格式及内容的变化,各种比率的变化,以及核算内容的变化等,软件能否方便地适应这些变化。另外,象可维护性,可审计性,可移植性等亦需加以考虑,在此不再详叙。
5.软件运行平台
当前由于大型、集成性的需要,对软件的运行环境,如:网络环境、数据库环境也成为选择商品化软件的重要因素。
二、软件的功能
⒈ 主处理功能 。
要完成会计业务的一般工作,正确处理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本,输出财会信息等工作。一般商品化软件,主处理功能都比较齐全,不管是帐务子系统还是其他子系统,都不可缺少地拥有输入功能,处理功能和输出功能,但格式和处理方法各有不同。
⒉ 辅助功能。
这是为主处理功能服务的,提供各种功能,以方便主处理功能的完满完成。没有这些功能, 主处理功能也照样能完成,但有了这些辅辅助功能,使系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辅助功能包括提示功能、帮助功能、引导操作功能、全屏编辑功能、辅助计算器等一切有利于用户使用软件系统的所有功能。
⒊ 服务功能。
这是 AIS系统有别于其他系统的特殊功能之一,它担负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后勤保障任务,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它包括:重建索引文件,以恢复被破坏的数据秩序,复制会计数据档案,以防其丢失,恢复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其已失或已被破坏的数据,清理存储空间等功能。
⒋ 控制功能。
它完成内部控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任务,制约会计信息系统按规范的、正确的会计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并防止非法的和错误的输入、输出以及操作处理。它包括: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控制(包括性质、长度、范围等),输出内容使用的控制, 正确处理顺序和方式的控制, 使用权限的控制等系统控制功能。虽然控制功能不象其他功能可以直接从界面上看出,但它们确实存在于整个系统中,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功能越丰富,系统安全性越高,系统正常运行就越有保证。
三、厂家售后服务
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售后服务至关重要。一般厂家都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然而各厂家所提供售后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考察厂家今后服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⒈ 售后服务的内容: 一般应包括用户培训、日常维护、系统初始化、二次开发版本升级等。
⒉ 厂家维护能力: 厂家维护能力取决于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软件厂家商品化软件的销售量。
⒊ 维护费用:维护费用的交纳方式及数量,也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⒋ 维护方式: 即售后服务的具体办法。包括:是否终身维护、是否上门维护、是由总公司维护还是由本地维护点维护,维护是否及时等。
四、本单位财会业务的特点
⒈行业特点。每个行业的会计工作都有其特殊性,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制度时,也是分行业分别制定的,从而决定了各单位购买财会软件时,必须考虑各行业的特点。比如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工作,在具体核算上,其内容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其他各行业也是如此。当然, 通用商品化软件的某些功能是可以在某几个行业甚至各行业中通用,但购买软件,在满足财会工作的共性时,更要满足其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⒉本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企业规模的大小,会计业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的多少,会计核算精确度的高低,以及是否是分级核算,这都将决定购买软件的性质和功能。具体需要考虑如下内容:
(1) 企业日(或月)处理凭证的总数;
(2) 企业会计科目的分级与长度;
(3)会计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4)每月所要保存的会计数据量;
(5)企业的规模及会计工作的分工。另外还需考虑本企业发展速度对上述各项影响,以及企业的资金效益等情况。
五、费用
一般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购置费用包括如下:
⒈ 软件费用;
⒉ 资料费用及培训费用;
⒊ 安装费;
⒋ 售后服务费用;
⒌ 其他配套费用, 如专为商品化会计软件配置的系统软件,及防病毒软件的购置费用;
⒍ 网络软件, 增加工作站的费用。
考虑费用问题时,不能仅以总费用高低来进行选择,应与软件的质量和满足需要的程度综合考虑,以求选择既能满足会计处理的要求,性能价格比又是最优的软件.
硬件及环境设施的配置
计算机硬件主要指主机及其辅助设备, 包括计算机、外设及UPS不间断电源等。计算机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硬件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和运行状况。选择硬件设备,应根据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计划,所选软件的要求及单位经济力量等因素统筹考虑。下面分项进行说明:
一、主机和处理速度
微机的工作速度主要由其主频决定,现在微机的主频一般为90Mhz、100Mhz、133Mhz等,主频越高,速度越快。另外,硬盘的存取速度对主机处理速度也有影响,硬盘的平均存取速度越快,主机处理速度亦越快。
二、内存
即内部存储器的存储容量,以字节来表示。对内存的要求, 应以能保证软件系统能正常运行为最低限度。微机的内存, 最低为640K,高档微机的内存,一般是8M-16M。一般的商品化软件在1M内存的微机上,就可以正常运行。但对WINDOWS版财务软件,多数据的内存配置应为工作站8M以上、服务器16M以上。而对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财务软件,服务器一般要求在32M以上。
三、硬盘
是外部存储器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存储容量的大小也用字节表示。硬盘容量的大小,应根据本单位日常所存数据量的大小来决定,现在的微机硬盘可以高达几个G(千兆),均可满足要求。
四、打印机
打
❹ 会计收益率法(ARR)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
我认为会计收益率与内部收益率是两回事。会计收益率APP:测算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占投资成本的百分比。计算方法:[(净现金流入—投资成本)/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平均成本项目平均成本=投资成本/2优点:考虑了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收益,是个百分数,容易比较。缺点:计算方式不一,考虑的是利润,不是现金流入,且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举个例子吧:机器A四年内总的利润为16W,最初的投资是10W,那么机器A的会计收益率APP就等于:[(16W-10W)/4(年)]/(10W/2)=1.5W/5W=30%。而内部收益率(IRR)却是另外的算法及另外的理解了。
❺ 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在企业中的应用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1、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2、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审核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4、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5、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6、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7、内部报告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
8、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企业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9、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
10、信息技术控制,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11、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一个流程,该流程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或类似人员设计并监督其运行,并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实行;从而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提供合理保证。这一流程包括如下政策和程序:
·公司的相关记录在合理的程度上正确和公允的反映了公司对交易的记录和对资产的处置。
·公司对相关交易的记录能够为公司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准备财务报告提供合理的保证,以及公司的收入和支出都经过了公司管理层和董事的授权批准。
·能够防止和及时发现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非法行为,这种行为包括对公司资产不合法的占有、利用和处置。
❻ 如何完善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1)重视理论和实际结合。要想会计理论和实际的接受,一方面,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建设。首先,要对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实作用,并对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职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全方位收集资料,有理有据提出理论建设措施,在对所搜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出各种职能对管理决策者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程度,据此改进和完善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其次,成立统一的管理会计机构,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的监控和管理,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现行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评价,使其更具有实操性,加强管理会计应用案例研究,才能做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同时,要及时总结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典型案例和一些成功经验,从中总结出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实践的客观规律,以配合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企业管理者要积极推行管理会计。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管理会计的实施意识,并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管理会计的实施。为了管理会计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管理者应该调动各个责任部门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为了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责任利润为中心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把员工的任职升迁收入和利润的实现挂钩,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由于管理会计的有效运行和信息准确及时是分不开的。所以应该把计算机系统和管理会计进行有机组合,并且走综合运用系统工程学、统筹学等知识,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这系统来研究企业出现的问题,为管理营销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一种思想得以贯彻和实现。所以企业应该培育有利于管理会计应用的企业文化氛围,这企业文化也就是要培育价值最大化的文化。我们知道,企业的价值,包括人力资本、财务和生产价值等。如果一个企业在组织内部,都是致力于追求价值的最大化,就需要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来进行正确的价值测量。这样,一个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化,就非常需要管理会计方法的发挥。管理管理自然在企业得到了普及和运用。
(3)重视会计的基础工作。重视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为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数字来源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两个紧密联系的子系统。现代企业突出管理会计的职能及重要性,并非否定财务会计的重要性。财务会计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记录日常业务,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其数据的准确性、报表的客观性和及时性都会对到管理会计的工作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企业若要管理会计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
(4)加强会计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力。企业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企业财务会计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与政策法规,还要掌握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不仅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还要掌握并熟悉企业整体生产活动。因此,这就要求管理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由此及彼、去粗取精的处理信息能力与认知能力,能够对经济对象的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首先,企业应提高对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会计的人员素质,让他们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提高企业管理发展。其次,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因为管理人员要通过管理会计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也是保障管理会计正确而有效运行的关因素。
(5)加快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建设。管理会计本身就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在运用管理会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及时准确与否是管理会计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既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运算速度,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同时又能够准确、及时地采集所需的信息,对企业不同阶段、不同经济活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有用信息,满足企业管理者决策的需要。
❼ 如何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及职能。
(一)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1. 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已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 管理会计的作用。
(1) 提供管理信息。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些管理信息既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如实际的和预期的、历史的和未来的、局部的和全局的、技术的和经济信息等。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据此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会计由于不受有关会计法规和固定会计程式的制约,且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所以它有可能对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数据,成为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2) 直接参与决策。
决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过程是管理人员选择和决定未来经营活动方案的过程。只有正确地进行各种决策,企业才能实现未来生产经营的最优化运转。然而,要制定正确的决策,不仅需要及时获取和提供管理信息,而且需要对管理信息进行科学地加工和有效地利用。管理会计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正确地提出和评价决策方案,帮助企业各级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实际上它将自己置身于决策计划过程,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3) 实行业绩考核。
为了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严密的跟踪和监控,将反映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经营计划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计划、预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考核。这里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按最优化原则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和控制决策、计划和实际执行,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靠保证。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考评的问题上,管理会计既可以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又可以确定严格的考核措施,从而随时掌握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的进程,正确考评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工作业绩,并为修订决策、调整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 成本性态分析。
所谓成本性态,是指在业务量变动的情况下,某一类成本的变化形态。 按成本性态分类,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分析,是研究成本与业务
量之间的依存性(即成本性态) ,考察不同类别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把握业务量的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
由此可见,成本性态问题,实际上就是将成本按其同业务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成本性态,主要是处于两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成本控制需要;二是计划编制工作的需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有助于企业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最优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二) CVP 分析。
CVP 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一种分析方法。 CVP 分析,全称为:成本- 业务量- 利润分析,是研究企业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它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CVP 分析是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分析法,其对于正确进行决策分析和有效控制等方面具有广阔用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预测盈亏临界点;
2 、规划目标利润,编制利润预算;
3 、预测保证目标利润实现所需要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
4 、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做出最优选择;
5 、通过对利润的敏感分析,估量售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的影响,并可据以进一步控制目标成本;
6 、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
(三)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 、货币的时间价值;
2 、投资的风险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风险性因素的情况下,资金在其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其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带来的利润和实现的增值。
所以,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其价值是不同的,由于不同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是,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时,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后才能进行大小的比较。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投入生产活动的资金,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其数额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企业将筹资的资金用于构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借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带来货币的增值。除了包含时间价值因素以外,还包括通货膨胀等因素。我们分析时间价值时,一般以社会平均的资金利润为基础,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因素。资金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相对数和绝对数。相对数即时间价值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平均资金利润或平均报酬率;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指资金在运用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数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国库券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各种债券利率,都可以看作是投资报酬率,然而它们并非时间价值率,只有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这些报酬才与时间价值率相同。由于国债的信誉度最高、风险最小,所以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就可以将国债利率视同时间价值率。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在研究、分析时间价值时,一般以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利息率作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公司资金利润率得最低限度。
❽ 如何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就一定要以外部的竞争力为导向,形成中国企业自身的强大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笔者坚信,随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日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大型跨国企业的不断涌现,管理会计具有的专业化、职业化以及国际化等特点已为企业管理者和管理会计专业人员所认可,将肯定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进而为中国经济仍至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首先,可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新型的管理会计理论以及方法,比如,战略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存货管理等等。对以上西方国家的先进新型管理会计理论,我国可适当地引入与借鉴,但绝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第二,要进行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发展体系。第三,在组织方面,也要根据实际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专门研究管理会计的权威性机构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服务,并且创办专业性的管理会计刊物,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各项研究活动,并根据发展需要调整研究方向,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指导作用。第四,要及时总结出我国企业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工作。
2.引入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在管理会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首先,要重视引进作业成本及作业管理,作业成本法解决了产品生产过程的共同成本的分配问题,提高了成本计算结果的精度,还引导企业管理者对成本动因的高度关注,克服传统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不足,可使企业管理者施加必要有效的成本控制。第二,拓展成本管理的内容。成本管理应包含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成本管理是一中全员、全流程的管理,涉及市场、研发与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企业应让成本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第三,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与考核。事前预测可以使工作更加严谨,减少意外风险的发生,事中控制是成本计划顺利实现的保证,事后分析和考核则可以为今后的成本控制提供经验与教训。
3.加强高层管理者的管理会计意识,提高专业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综合素质。第一,企业管理者是一个单位的决策者,没有领导的支持,管理工作难以实施。管理会计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管理者自身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也要树立管理会计意识,这样才能统筹规划,使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适应或满足企业的管理需要,并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发展提供支持。第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的运用效果。管理会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它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责任意识,在对待管理会计相关的新业务、新理论、新方法等方面,能够积极进取,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对会计工作的需要,真正从过去的传统财务会计转变为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实践应用上来,使自己不只是会计核算方面的技能专家,而应当成为组织间、组织内管理会计团队的直接领导者,甚至是企业管理的领导者。
4.建立适合管理会计的内外部环境。第一,内部环境上,企业应当加强对开展管理会计全面应用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培养企业员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管理会计管理观念,强化管理会计意识。企业应当总结好管理会计应用方法,形成企业管理会计制度,企业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管理会计为企业管理的行为守则,带动、影响整个团队,共同营造以学习管理会计方法,实践管理会计应用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二,外部环境上,要优化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促进大中型国有企业管理机制的转变,并进一步带动其它所有制经济实体的管理机制的加快转变,建立适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示范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环境;为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5.加快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的步伐,使管理会计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已成当务之急。特别是管理会计经常需要运用一些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建立一些比较复杂的数据模型,采用计算机软件可保证数据运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大大减少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经营决策的需要;同时管理会计软件的应用还可以大大拓展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应用范围。因此,开发出精确有效的管理会计软件,并使企业为之应用,是未来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