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什么意思
1. 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
《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小企业,按照制度规定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就不能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看,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小企业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小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会计制度》少设了25个一级科目。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因此可将《企业会计制度》中的部分科目进行归并,如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为应收股息科目,原材料和包装物归并为材料科目等。第二,小企业会计核算简化或者没有某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从而可少设。如资产科目少设了自制半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各项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未确认融资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溢;负债科目少设了应付股利、预计负债、应付债券;所有者权益科目少设了已归还投资;损益类科目少设了补贴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账务处理不同
(1)资产清查的处理不同。
《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直接进行处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简明扼要,与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内容相符。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中已取消了资产待处理项目,企业在编报前必须将待处理的资产进行处理,因此财产清查还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多余。
(2)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进行较多的职业判断,而小企业会计人员少,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更少,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跌价或坏账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3)简化长期投资的核算。
小企业投资的业务比较少,按重要性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简化了的成本法或简化的权益法核算。
(4)简化了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这简化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手续,但可能会导致资本化金额夸大,进而多计固定资产价值,少计本期利润,但长远看又会使未来时期的折旧费用予以抵销。
(5)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应支付的价款和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作为其入账价值,这避免了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较为繁琐的计算。
(6)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计算出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可见,所得税的账务处理采用了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付税款法,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而不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加以反映。这简化了时间性差异的核算。
(7)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简化。
《小企业会计制度》还简化了一些资产的转移价值核算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要求采用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法,没有要求按五五摊销法;短期投资期末按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不需要分项比较计量,在短期投资转让时可不结转其已提的跌价准备。
(8)待转资产价值核算不同。
《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外商投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年终企业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中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运用扩展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所有企业。
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小企业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其核算内容不仅包括了小企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还包括了接受现金资产的捐赠。其账务处理为:小企业接受货币性资产捐赠时,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期末如果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期末如果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金额较大,经批准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度应纳所得额,分期进行上述转账处理。这使小企业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更全面,核算也更趋于合理。增加了以应收债权融资或出售应收债权的会计处理。根据财政部2003年5月15日发布的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小企业会计制度》及时地增加了以应收债权融资或出售应收债权的会计处理,用以规范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的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
4、财务报告方面的不同
《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而且报表的内容比较简单。如根据小企业业务比较简单,有些业务发生的可能性很少的情况,删除了若干项目。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中减少了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递延税款借项等项目,负债中减少了预收账款、应付股利、专项应付款、递延税款贷项等项目,所有者权益中减少了已归还投资项目。利润表中减少了补贴收入项目等。
3. 工业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区别
1、部分会计科目不同。
如工业会计使用的科目而商业企业会计没有的科目:产成品、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半成品等科目;
2、成本核算方法不同。
工业企业注重的是生产过程,也即是生产成本的控制核算;而对于商业企业主要是流通环节,主要针对入库、出库、期末进销差价的核算问题。
企业会计与工业会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成本构成不同。
企业会计商品成本就是商品进价,不包括商品运费、人工费、工资福利等等。 工业会计生产成本不仅包括原材料及运费还包括工资及福利、燃动力、制造费用。
二、工业和商业会计相比,商业会计简单。
工业企业和企业的企业最大的区别不在税率,税率按其规模都分为一般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也 就是说没什么区别。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业企业比商业企业在核算时多个生产环节,体现在账务处理上就是多个成本接转的环节。其他的,两者区别不大。
一、工业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区别在于:它们有不同的会计制度。
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二者虽然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报表的内容格式上基本一致,但二者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
在账务处理上的主要差异:
①存货核算方面的差异。
②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差异。
4. 工业会计和企业会计有什么区别
1、部分会计科目不同。
如工业会计使用的科目而商业企业会计没有的科目:产成品、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半成品等科目;
2、成本核算方法不同。
工业企业注重的是生产过程,也即是生产成本的控制核算;而对于商业企业主要是流通环节,主要针对入库、出库、期末进销差价的核算问题。
企业会计与工业会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成本构成不同。
企业会计商品成本就是商品进价,不包括商品运费、人工费、工资福利等等。
工业会计生产成本不仅包括原材料及运费还包括工资及福利、燃动力、制造费用。
二、工业和商业会计相比,商业会计简单。
工业企业和企业的企业最大的区别不在税率,税率按其规模都分为一般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也
就是说没什么区别。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业企业比商业企业在核算时多个生产环节,体现在账务处理上就是多个成本接转的环节。其他的,两者区别不大。
一、工业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区别在于:它们有不同的会计制度。
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二者虽然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报表的内容格式上基本一致,但二者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
在账务处理上的主要差异:
①存货核算方面的差异。
②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差异。
5. 小企业会计制度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
就是会计,没有多少的区别,只要体现在制度的完善上面,越是大企业,制度越完善。
6. 工业企业会计与各行业会计有什么不同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作帐的区别很大。因为它们有不同的会计制度。
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是由会计主体所处的环境因素决定的。会计的环境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不同行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和不同性质企业的特点。企业总是从属于一定的行业,而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经营业务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一个企业会计方法的设计和选择。行业经营风险程度对会计选择的影响。不同的行业,风险程度不同。行业风险程度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各项准备金的核算上。行业风险比较小的企业其各种准备金如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等的计提比例一般比较小,或可用直接转销法,而不必采用备抵法。而一些风险较大的企业,其各项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一般比较大,因此常常采用备抵法。可见,风险程度的不同,客观上要求会计处理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即可选择性。
根据《会计法》的授权,财政部已发布了适用于中国不同类型企业的各种会计制度。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为例,二者虽然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报表的内容格式上基本一致,但二者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具体来说,我国的行业会计制度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在具体内容上还存在很多明显的不同之处。
在账务处理上的主要差异:
①存货核算方面的差异。
②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差异。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个别计价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法。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则比较特殊,一般采用零售价法。
在成本结转方法方面,工业企业的成本结转是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分配其各自的成本,因此成本结转方法包括不计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约当产量法等。施工企业在项目完工前没有产成品,因此对在产品的成本结转主要根据配比原则,按照收入实现的完工百分比确认成本。
③收入核算、管理方面的差异。
④货币资金与往来款项方面的差异。
⑤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异。
回答者:kikishan - 高级经理 六级 12-12 00:30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7. 工业企业使用哪种会计制度
目前的工业企业,上市公司使用企业会计准则;一般的企业也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型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财会〔2011〕17号印发。该《准则》分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10章90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2004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予以废止。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实施。在准则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释和明确的问题,有些章节希望再补充些实例。与此同时,2007年12月6日,内地和香港签署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根据两地准则等效磋商和谈判的结果,有些内容需要通过《讲解》的修订进行必要的补充。根据上述情况,以《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原有框架及其内容为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8. 工业会计和企业会计有什么不同
企业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因此工业会计是工业企业的会计准则,而企业会计既包括工业企业也包括商业企业。
工业企业会计与商业企业会计区别:
1、部分会计科目不同。
如工业会计使用的科目而商业企业会计没有的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等科目;
2、成本核算方法不同。
工业企业注重的是生产过程,也即是生产成本的控制核算;而对于商业企业主要是流通环节,主要针对入库、出库、期末进销差价的核算问题。
9. 小型工业企业是采用什么会计制度
小型工业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财会〔2011〕17号印发。该《准则》分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10章90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2004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予以废止。
10.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总说明
(一)为了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工业企业。
(三)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查阅帐目,实行会计电算化。各企业不要随意改变或打乱重编。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时,应填制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四)企业向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格式和编制说明,由本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企业自行规定。
企业会计报表应按月或按年报送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主管部门。国有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应同时报送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6天内报出;年度会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35天内报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向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注明:企业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表所属年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企业领导、总会计师(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特殊行业的企业不宜合并的,可不予合并,但应当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
(五)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六)本制度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