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采纳过程
A. 企业管理会计
答案:是对的
理由: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如果企业管理层准备处置该部分非流动资产,应将这部分资产从非流动资产转出作为流动资产,即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企业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应停止计提折旧或者摊销,并采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销售费用(即销售净价)孰低计量,账面价值高于销售净价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B.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有哪些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管理会计的研究焦点是成本确认。成本会计系统围绕全部成本的认定而展开,其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得到精确而又真实的成本。在高级成本会计中,还专门研究如何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归集成本的问题。
为了得到精确而又真实的成本,成本会计人员便用的是一种财务特性很强计量方法,而衡量这种计量方法的基本条件,是它必须能提供特定的、明确的、可以适用于所有目的的历史成本信息,只有这样它才能被接受。而使用者只要根据自己的期望来调整这种绝对真实的成本信息就可以了。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则主要在二战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使用者,尤其是管理层的需要。从而,为计划和控制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得以发展起来,其技术方法也不断丰富。与强调全部成本的确认相比,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强调相关成本。
为了得到相关成本,管理会计强调“不同目的不同成本”这一指导思想,强调潜在用户的决策需要,强调演绎推理的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讲,相关成本要反映的是有条件的真实(conditional truth)或有意境的真实(contextual truth)。而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主要是在六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对管理会计系统应为决策提供信息开始得到认同,使决策分析成为管理会计新的研究焦点。先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框架被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广泛运用于决策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派分析问题的基该方法是边际分析法,其基本理论假设是信息完整充实、不需要任何成本便可取得信息,其重要概念包括边际成本、边际收入、增量现金流量等。
在上述方法论、理论假设和概念的基础上,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分析管理会计决策问题成为可能,管理会计的研究向着精密的数量化技术方法的方向发展。本量利分析、成本估算、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学习曲线、存货控制和方差分析等计划决策模型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
在以后的时期里,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将不确定性引入决策过程,但管理会计信息本身是一种有成本的经济商品,应按成本效益原则进行生产。这里有一种形象的说法,管理会计有关信息、模型、专家的“市场”需要受成本效益原则这只看不见的手操纵(Horngren,1975)。
于是,信息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技术方法,被广泛用于不确定环境的决策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还通过对信息系统选择与信息系统设计分离出来,大大简化了决策模型的复杂度。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在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下,又产生了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
这些理论则试图进一步解决多人决策(multi-person decision)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单人决策(single-person decision)方法,多人决策方法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行为层面,被用于解决最佳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的选择等行为问题。
但目前多人决策方法所能解决的还只限于明确问题,要想在复杂的多人决策情形下,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并要求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能提供明确和切实的指导,还存有较大的困难。
这里特别要一提的是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演进与一定时期社会管理技术的发展有紧密联系。我们认为,管理会计应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成本管理与业绩考评在未来企业管理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长短期战略的制定,将会越来越依赖管理会计提供的有效信息。
但鉴于管理会计信息并不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所需信息的唯一来源,许多情况下甚至还不是主要来源,管理会计通常是起到支持和监督作用,并不能取代成本管理与业绩考评等企业管理活动本身。另外,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会计功能分散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将会降低对特定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所提供信息需求的必要性,因为届时管理会计人员通常只是帮助设计和改进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而大量的管理会计具体工作将会变得微不足道。因此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将会侧重于管理会计人员行为影响的研究。
这是因为,管理会计人员以往的优势在于收集、计量、汇总并传递管理控制信息,而对非财务信息的提供和使用则感到不熟悉、不确定、不适应,而对于采用怎样的行为观点来处理各类财务和非财务的控制信息,就显得迷惑和无所适从,这决定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前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可以断言,只有部分高度敏锐、知识结构完备相适应能力很强的管理会计人员才能顺应管理会计的上述变动趋势,而管理会计研究应该在这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
(2)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采纳过程扩展阅读: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程度及重要性:
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推动企业知识产权、防范风险、科学决策方面的基础作用;同时,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是促进企业管理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做强做优的重要举措。
前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实践运用、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相对滞后。财政部已将管理会计列入今后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并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今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该制度是财政部为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先行探索。
同时,财政部还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管理会计工作:引导理论界加强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成果的系统研究;推动对国内外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总结和提炼;
选择有实践基础的企业,对其管理会计实践经验进行充分总结;将管理会计纳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准会计师和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体系,加强管理会计体系人才的培养等。
目前管理会计没有国际的通行标准,而管理会计源于实践,要做到有效指导企业,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加快管理会计经验交流,从而推动管理会计理论方法转化为实践,推动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上升到理论,通过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上升到政策,以形成实践、理论、政策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管理会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财政部余蔚平:管理会计是中国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
C. 管理会计基础知识主讲老师 丁小云什么是管理会计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在企业生存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也处于持续的发展和变革中。其中对于管理会计定义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我国国内也长期存在着会计定义的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的争论。
(一)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概念的论述
尽管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最先起源于国外,但迄今为止在国外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会计定义。有人将管理会计描述为“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以帮助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分支”;也有人认为“管理会计就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融合”。
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简称AAA)于1958年和1966年先后两次为管理会计提出了如下定义:管理会计是指在处理企业历史和未来的经济资料时,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概念来协助经营管理人员拟定能达到合理经营目的的计划,并作出能达到上述目的的明智决策(也有人认为,此观点是AAA下设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88年提出的)。显然,他们将管理会计的活动领域限定于微观,即企业环境。
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许多人将管理会计描述为“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区别于财务会计的另一个信息子系统”。
1981年,全美会计师协会(National Accountants Association,简称NAA)下设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指出,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并指出管理会计同样适用于非营利的机关团体。这一定义扩大了管理会计的活动领域,指明管理会计的活动领域不应仅限于“微观”,还应扩展到“宏观”。
1982年,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ost and Management Accountants,简称ICMA)给管理会计下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定义,认为除了外部审计以外的所有会计分支(包括簿记系统、资金筹措、编制财务计划与预算、实施财务控制、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1988年4月,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简称IFAC)下设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师委员会发表的《论管理会计概念(征求意见稿)》一文中明确表示:“管理会计可定义为:在一个组织中,管理部门用于计划、评价和控制的(财务和经营)信息的确认、计量、收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合理使用并履行相应的经营责任。”
(二)国内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概念的论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学的理论被介绍到中国。我国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也存在着多种观点:
李天民教授认为:“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做出各种决策的一套信息处理系统。”李天民教授的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服务。
余绪缨教授认为:“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它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发挥会计信息的内部管理职能。”余绪缨教授的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服务。
这些观点都偏重于管理会计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支持。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市场不确定性较小、企业组织简单,管理系统是三者合一,决策、决策支持和控制执行由一个主体来实施。
(三)管理会计的概念
究竟什么是管理会计,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这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发展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受到多门学科的影响。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实质上是利用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会计、统计和数学的方法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并对实际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与考核,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管理会计不仅仅是被动地提供信息,它还主动参与企业的目标制定,计划落实,过程记录、反馈和改善,结果的评价和检查。这显然已不再是单纯的决策支持,而是管理控制本身。因此,我们可以将现代管理会计的实质定位为管理控制系统。
管理控制系统是管理者提供影响组织成员,以落实组织战略的一系列方式或过程。这里的“控制”不是传统定义里的“控制”,它通常是作为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涉及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战略和目标是控制的出发点,计划是控制的依据,实际执行过程是控制的对象,差异分析和修正是控制的手段,考评是对结果的控制,也是对控制的总结。
由管理会计的定义可知,管理会计在这个管理控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通过管理会计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记录、反映,为管理控制系统的运行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另一方面,管理会计通过沟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沟通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经营管理人员,主动渗透到管理控制的每一方面,具体表现为:提供SWOT分析,明确企业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这是企业战略确定的前提;将企业关键成功因素转化为衡量指标,从而明确了目标;将企业各种资源与目标对接,这就是计划或预算;进一步将计划或预算按权力和责任分解、落实,以形成责任预算;以此为前提构建新型反馈系统,并通过揭示偏差,分析原因,以评价业绩,并实施奖惩。
也就是说,管理会计在通过决策信息的同时,还涉及企业内部的组织控制,即通过责任中心的划分、预算指标的下达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中的责任权利相结合,形成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运行体系。管理会计系统的信息反馈,不但确保经营者能及时获取决策执行信息,以采取控制措施、纠正偏差,而且提供考评能有效地引导决策执行人员的行为,使之自觉地以企业目标最大为导向,从而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只不过会计的系统控制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直接控制不同,它强调目标设定、内部组织权责划分、信息反馈等系统运作环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调节来最终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调控。因此,管理会计本质上更是一个管理控制系统。
二、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
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指管理会计本身客观存在的内在功能。作为一个管理控制系统,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是提供有效的经济信息,从而使企业管理人员能更加有效地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管理会计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综合地履行更广泛的职能,并从财务会计的这两项基本职能中分离出一些新的职能,主要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等几个方面。因此,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财务会计单纯的事后反映扩展到将反映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链条,在企业管理上发挥出更大作用。
(一)预测
预测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预计推测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行为。管理会计的预测职能是指依据历史或现时的会计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定量分析模型或定性分析手段,预计或推测企业未来经济业务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效益、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影响,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管理会计的预测职能主要反映在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等方面。
(二)决策
决策是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前提下,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通过一定程序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做出决定的过程。决策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又是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管理会计主要以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的方式参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做出科学的决策。决策以预测为基础,通过预测提出企业实现一定经营目标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根据决策目标收集整理与各个方案有关的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测算每个备选方案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影响,并对能够实现某一特定经营目标的多个备选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权衡利弊得失,做出最优方案选择,为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规划
规划是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安排与筹划。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是通过编制各种计划和预算实现的。它要求在最终决策方案的基础上,将决策所确定的各个管理层次、每个业务领域以及不同时间范围内的目标落实到全面预算中,并对各项预算指标进一步分解,通过编制责任预算的方式,合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经营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企业可以支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全面预算的实现,并为控制和业绩考核奠定基础。
(四)控制
控制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企业实际经济活动施加影响,使之能够按预定目标进行的过程。管理会计根据事先编制的预算,实时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发生的实际经济活动进行同步计量、记录和报告,及时将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偏离程度,计算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确定相关责任。对不利差异提出改进措施,并在必要时对预算进行修订。通过控制职能,管理会计有效发挥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作用,确保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
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主要由以下4个环节组成:
(1)制定控制标准。全面预算是企业的总体目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绩效的标准。为更有效地实施控制,需要将全面预算的各项指标按照企业内部划分的责任单位进行层层分解,编制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作为评价考核责任中心的标准。
(2)对实际经营活动运行状况进行连续计量和记录,收集实际经营活动的反馈信息,定期编制业绩报告。
(3)将实际经营活动的反馈数据同责任预算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差异程度,以分析各责任中心的工作绩效。
(4)对偏离预算的差异进行纠正,根据差异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确保既定经营目标的实现。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与控制职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规划是控制的依据,控制是规划得以实现的保证。
(五)考核
管理会计履行考评经营业绩的职能,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来实现的,即在各部门明确各自责任的前提下,逐级考核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找出成绩与不足,从而为奖罚制度的实施和未来各自改进措施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依据。
管理会计的职能相互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循环。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决策是规划的基础,而规划既是预测和决策的综合反映,又是经营目标的具体化,还是进行控制、考核的依据。
三、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
对象是指观察和思考的客体,即指在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物。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即管理会计系统作用的客体。我们从管理会计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性质及其职能定位出发,认为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物与人两大方面。
(一)成本和收益
成本、收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表现,因此成为管理会计的作用对象。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收入和成本两个因素,但相对来说,成本是决定经济效益的相对可控因素,是影响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决策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在充分的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单一企业对于产品价格的控制能力趋于减弱,消费者主权意识趋向增强。在既定的市场价格条件下,成本高低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只有成本低于市场价格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成本低于平均水平才能获取超额利润。又由于成本作为价值指标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使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最终都能在成本中反映。这样,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内部各个管理层次必然以成本为控制的重心,而各项经营决策的主要关注点也是如何达到较低的成本。
同时,成本高低还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战略决策关注的首要因素。对于标准产品,企业能做的是在已有市场价格条件下,根据企业的生产成本来确定是否继续这一领域的经营及规模大小,也只有较低的产品成本才能承受削价竞争的压力,为市场竞争策略的制定提供充足的余地。可以说,较低的成本是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实力的基础。对于新产品,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顾客愿意为这些功能支付的价格及新产品的成本是否能保证企业获利,如果成本不能控制在预计价格之下,新产品就失去开发和生产的意义。
所以,在现代市场条件下,成本不但是战术性经营决策的关键,而且也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关键。它自然会成为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研究对象。
但是,成本的重要性并不能使其成为对象中的唯一性。毕竟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而企业价值的表现是全方位的。成本是首要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因素。最优化的企业决策并不能单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只有将成本与其所产生的效益结合起来,成本才是有价值的。因此,管理会计进行规划和控制时,实质上所关注的是成本及其所产生效益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种层次上的相关收益。无论是对项目或是对组织,我们均应从收益的角度确定目标,监控目标实现的过程和结果。
(二)组织与行为
组织与行为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对经营活动的成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组织行为学对管理会计的重要影响,使得组织和行为必然成为现代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管理控制系统的对象。
组织是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的建立起来的集体。组织和行为是管理控制系统的灵魂。企业的目标将分解成各个组织的功能,各个组织的功能再分解为各个岗位的功能,各个岗位的功能进一步分解为各项作业,从而引发人的行为。可见,行为是对组织功能的保证,而组织是对企业目标的保证。
管理控制系统必须将企业的目标细化到每个组织,从而形成一个以组织为依托的全员行为责任体系。为此,一方面,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组织与行为之间的联系,组织与行为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并对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和组织进行全面的整合,构建有效的组织和行为体系;另一方面,管理控制系统必须与企业组织相适应。按照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是进行成本、收益管理的必要前提。作为责任组织,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由其可以控制的业务活动范围,而其行为目标应该是使其责任范围内的资源获得最佳利用。
因此,管理会计系统还必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通过明确人在组织中的地位,通过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权力、利益,将员工的作业内容、作业程序和方法、作业要求、业绩指标及考核予以规范,以制度的方式告诉员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建立起与企业管理控制过程相渗透的行为规范与标准体系,进而使之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机制。
此外,管理会计还必须处理好组织、行为与企业目标的协同问题。目标确定就是通过系统分析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各种资源的相互协调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通过事前的预测、决策、规划,妥善确定并分解落实企业目标;过程控制就是通过动态地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资源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行为,控制偏差,通过事中的管理,保证企业目标更好地实现;业绩评价则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各个组织、成员的行为结果、各种资源的效益状况和各种环境对结果与状况的影响程度等,承上启下,通过事后的管理,完善并进一步优化企业目标。显然,组织与行为也自始至终是管理会计思考的对象。
四、管理会计的作用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管理职能的一个管理控制系统,在企业整个管理控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管理会计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记录、反映,为管理控制系统的运行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管理会计根据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加工,为制定决策和计划提供信息,并作为管理团队的重要成员参与制定决策和计划的过程。
另一方面,管理会计通过沟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沟通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经营管理人员,主动渗透到管理控制的每一方面:将企业关键成功因素转化为衡量指标,从而明确了目标;将企业各种资源与目标对接,这就是计划或预算;进一步将计划或预算按权力和责任分解、落实,以形成责任预算;以此为前提构建信息反馈系统,并通过揭示偏差,分析原因,以评价业绩,并实施奖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D. 管理会计信息化是怎样的
管理会计何走向信息化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夯实财务信息化:
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会计核算软件阶段、财务集成软件阶段、财务业务集成阶段。
第一个阶段:会计核算软件阶段,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局限于个别的会计核算模块,例如工资核算、资金支付核算等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且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各个核算模块之间,例如总账、固定资产管理、工资核算系统之间,仍然联系较少,相对独立。
第二个阶段:财务集成软件阶段,会计核算模块之间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了数据共享,财务信息系统由各个子系统组成(总账、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材料核算系统等),并存在相对紧密的联系,同时在会计核算流程中增加了控制机制,利用“有借必有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理论,使得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大大提高。
第三个阶段:财务业务集成阶段,财务信息系统开始逐渐嵌入业务处理过程,在业务发生时采集信息,不仅能自动进行事后的统计分析评价,而且能够进行事中控制,财务信息系统从独立的系统转化为强调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上,成为企业整体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步,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框架
财政部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通过新建或整合、改造现有系统等方式,推动管理会计在本单位的有效应用。”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企业,虽然其环境、规模、商业模式、管理方式都不一样,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一个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会抽象成为业务循环、管理循环和信息循环。
第三步,财务共享是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基础
财政部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转变和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看出,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解决了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组织重复建设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帮助企业实现从会计核算到管理决策支持的财务转型。在财务共享的基础上,财务信息化实现了对财务核算领域的全面支持,继而向管理会计领域继续发展,最终实现面向管理会计的财务信息化。财务共享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基础。
成本降低、人员减少、满意度上升,这些都是财务共享能够带来的显著效益,然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这些表象数字之下,共享服务能够带给企业更深层次的作用是:为从会计核算到管理决策支持的财务转型提供数据基础、管理基础和组织基础。
E. 管理会计如何走向信息化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在当今经济和技术环境下,这些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的支持。如大企业会计信息集中、全面预算的控制与考核、风险的预警与控制、内部责任核算及报告等。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实践已经非常成熟。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从会计记账及报告,向以支撑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全面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需求,也会从会计电算化转变为财务管理全面信息化。
“管理会计全面信息化后,其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王文京说,包括大型企业成本精细化核算、管理与控制,大型企业费用全面管理与控制,大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大型企业财务分析及报告,大型企业内部责任核算及报告等,构成了我国软件企业新的信息化市场机遇与空间。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财务会计信息化步入成熟期,管理会计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
不过,王文京也表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突出成就仍然集中在少数先进企业范围内,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信息孤岛或财务会计信息化阶段。财政部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动,将成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必然会促进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全面转型与深化。
企业走向管理会计全面信息化
当谈到会计数据及信息化系统发挥了哪些作用时,王文京表示,当今的会计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会计数据与业务管理结合越来越紧密,对管理决策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进步,如移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图形处理技术等,与管理模式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会计工作的进步。
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无疑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准确性,同时使会计人员解放出来参与更多的财务分析及管理等工作。也正是因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所有会计信息都记录在软件系统中,这方便和满足了查询、统计、分析工作,高效支持了财务管理工作。
“现在我们再讨论企业财务信息化,应当从会计信息化中跳出来,走向管理会计的全面信息化,站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和考量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王文京说。
对于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王文京建议,应该从点面结合、管理成熟度、整体跟上局部、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等方面未雨绸缪。
“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今年的战略性发展方向,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推动管理会计在信息化领域的发展。”王文京如是表示。
管理会计应突出个性化
作为企业和单位管理活动的有效手段,管理会计具备个性化的特征。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财务部副部长陈兴认为,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其目标是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以财务战略为中心,确保损益目标的实现。
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起核心的管理会计框架体系。
由问题解决管理需求
记者采访了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国军,他认为管理会计框架体系应当包含三方面:一是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核算理念和会计数据体系;二是运用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提供有用信息;三是运用管理会计数据制定经营和考核政策,提供经营决策方案支撑,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需求,也即要明确解决管理中的哪些问题。”张国军说。
陈兴给记者介绍了“铁三角”架构和运行机制。“‘铁三角’是指商品企划、研发、财务,企划要根据商品定义指导研发部门进行产品设计,财务参与商品企划和研发过程,以成本为中心,对产品成本进行源头控制,并以商品企划和研发阶段确定的目标成本和目标收益,指导预算编制,控制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陈兴说。
除了成本管控环节外,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还会有绩效考核的需求。张国军补充说:“企业需要考核经营绩效,对各有关部门和岗位分清责任和落实奖惩,那么就要以部门和岗位作为管理会计核算目标,将财务会计数据进行解析和重新加工,形成部门和岗位管理会计指标,从而满足评价和奖惩需要。”在这一点上,陈兴表示,企业的经营绩效考核工作应当与预算紧密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将财务预算类的KPI(关键绩效指标)纳入公司绩效考评体系,在预算控制基础上增加绩效考核控制,可以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陈兴认为,企业在围绕预算核心工作时应当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企业应当以战略为牵引,在中期财务计划指导下,编制年度财务预算;二是建立财务预算编制的管理体系和流程,确保财务预算同业务预算有效衔接,保证预算的合理性。
共性基础上的不同运用
管理会计的个性化发展还应该体现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上。
“会计的鲜明特性在于,其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通用商业语言。而管理会计则具体到企业个体的管理需要,从不同维度、不同层级,对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再次分类、加工、整理、计算、分析、报告和运用。从单个企业看,要实施‘个性化的管理会计’,从企业的共同需要看,要建立具有统一功能和作用的管理会计体系,可以名曰‘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企业‘按需所用’罢了。”张国军说。
这意味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共性需求,是整体提升企业管理的需要,而管理会计是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是个体化运用。个性化的管理会计,其实是在共性基础上的不同运用。张国军指出,当前的任务是在做好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统一集合企业需求和功能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出既满足财务会计信息需要,同时又能实现管理会计信息需要的综合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企业可以按其个性化需求选择功能,实现企业经营战略和资源配置的需要,发挥管理会计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网络财经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F. 企业有哪些业务过程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一部分才对,因为除了ACCOUNTING外,ERP是包括生产管理MRPII、物料管理MRPI、人事管理HRM、客户管理CRM等非会计相关模组。
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的关系 :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一部分才对,因为除了ACCOUNTING外,ERP是包括生产管理MRPII、物料管理MRPI、人事管理HRM、客户管理CRM等非会计相关模组。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信息化只是为企业管理提供一种先进的工具、手段与技术。ERP系统以加强和提高生产及管理效率为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对于这一点,用户和供应商都毫无疑问。然而,我们很多企业即使在采用了信息化系统之后,仍然对信息的使用知之甚少,造成了大量经营数据的堆积和浪费,或者也只是简单地获得一些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而更多的企业只是用信息化的一些标志把企业弄成“信息化”。却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管理实践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生产力。
很多企业被“信息化”了之后,各种企业信息被堆积在企业的各个运行环节中,如果这些信息能够企业的所有管理人员自觉地有意识地使用,信息系统就能够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推动力。当前,事实状况是企业并没有因为这些“信息”的带来更多的效益,反而常常因为管理思想的落后,而成为效率与效益提升的羁绊。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必须信息化,另一方面,企业又必须尽快从农业化经济形态转向工业化经济形态,如何为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企业实施信息化将是中国ERP人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既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和经验,也不能盲目地把信息化建立在农业化经济形态上。
随着企业业务处理的复杂化,企业不再简单地要求软件系统进行记账与报表输出,还要求软件系统能够提供业务相关的成本、盈利以及绩效等方面的支持信息,这就促使由财务软件逐渐向MRP、ERP等高度集成化的软件发展。ERP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思想与业务流程集成到一体,完全实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体化以及财务业务的一体化。
G. 如何构建管理会计系统 案例分析
管理会计是一种内部报告会计,其与财务会计在报告对象以及功能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也逐渐走向信息化。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的基本实务操作与信息化系统结合,极大程度地节约了企业的物力人力,并进一步提高管理会计的科学性。
由六个子系统所构成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应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化和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六个子系统所构成,其分别为财务管理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全面预算系统、标准成本系统、存货控制系统与业绩评价系统。每个子系统既是独立的操作系统,又与其他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企业管理会计发挥重要作用。利用信息化的会计资料直接进行管理会计核算,可以减少工作量,但管理会计的一些特殊处理无法在财务会计核算子系统中进行。因此,为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要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环节。现代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前提。管理会计系统是对企业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处理。一些非财务指标(如设备事故等)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影响,因此,管理会计也要从价值角度对其影响程度进行管理和处理。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最高阶段。
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提供的模型为基本方法,综合运用数量经济学、模糊数学、控制论、模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对会计信息和企业其他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主要从价值和风险以及战略等角度对企业管理特别是价值管理中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进行决策辅助支持的人机交互系统。大数据环境下的会计决策是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应用,其主要通过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这四项技术,实现会计决策的智能化。使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更充分地应用人类的知识,如关于决策问题的描述性知识,决策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求解问题的推理性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帮助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的辅助决策系统。
全面预算系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应用。企业在预算编制、预算实施、预算考核与 分析、预算控制等全面预算管理流程方面,充分利用了ERP系统的集成性,使通过它可以更加方便和实用地编制出全面预算,这解决了传统手工或其它软件条件下编制全面预算的不足,使企业能够做出及时、快速和科学的决策。
要将这六个系统紧密结合
标准成本系统是为了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尤其是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点而研究出来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系统主要包括标准成本系统的基本操作要点与标准成本系统开发。标准成本系统可以最大程度节约企业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采用标准成本制度结合变动成本法,对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追踪、计量和登记,然后根据本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定期编制业绩报告,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化与流程化。
存货控制系统主要为企业进行存货事中控制提供信息,其主要是企业为进行存货管理同时服务于会计控制的子系统。其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及时的存货信息,以便做 出相应的会计决策,另一方面能够快速反映企业的销售及运营情况,为企业战略制定提供支持。
业绩评价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定期生成业绩评价报告,并对各责任中心的经济活动业绩进行考核与分析。为适应不同用户对各责任中心评价的不同要求,业绩评价模系统应提供定义业绩评价报告、生成业绩评价报告及输出业绩评价报告等功能。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完善为充分实现管理会计的职能提供了可能。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有预测、规划、决策、控制和业绩评价,无论哪一种职能,都必须通过会计资料的储存和收集处理为管理者提供有效信息。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即要构建相应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快速、准确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及时收集、处理有关信息,并通过信息子系统各模块间依存关系进行信息反馈。只有将这六个系统紧密结合,组成完整的管理会计系统框架,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发挥作用。
H. 求助,《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是2006年8月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国强,吴树畅 主编,毛洪涛,刘晓善 副主编。
定义:
成本管理会计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管理会计而形成的一个新领域。现代管理会计脱胎于成本核算,臻于成熟后再回归母体,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界限,使二者更加完善统一。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的必然性:管理会计以成本会计为基础。虽然发展中的管理会计拓宽了原有成本会计的预测、决策等职能范畴,具有更广阔的研究领域,但它研究的基础设有改变。管理会计必须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和规划,如果缺乏成本会计作基础,管理会计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变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存在。无论从我国还是从西方来看,理论界对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界限是模糊的,尤其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同质。如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商学院会计界权威教授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现代成本会计也常被称为‘管理会计’”。
相关简介:
在新视角下看风险成本管理会计
(概述)
风险的概念源于保险业,如精算师对保费的现值计算就发展到了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系统对风险的管理,并逐步扩展到其他风险行业。如今比较成熟地对风险进行分类的就是商业银行,其将风险分为两类,即非市场风险和市场风险,共九种,即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声誉风险、价格风险、战略风险、汇率风险、交易风险、流动性风险、法规风险。最据权威、最科学全面的是由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货币管理局、美联储这两个机构对风险的分类。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货币管理局将金融风险分为九种,即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价格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交易风险、法规风险。而美联储将金融风险分为六种,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法规风险、操作风险。
1962年,美国的道格拉斯·巴娄最早提出了风险成本概念。RIMS及其战略伙伴Ernst&Young公司在其发布的报告中将风险成本界定为与风险相关的如下费用:保险费、置留损失、内部管理费用;对外服务费用包括咨询、必备管理和其他销售服务费;融资担保;费、税和类似费用。可见,风险成本概念源于保险业,其范围广泛,包含了因风险发生的支出以及管理风险所发生的费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哈林顿和尼豪斯将风险成本定义为由于风险存在而导致的公司价值的减少,包括风险的期望损失成本、损失控制成本、融资成本、内部风险控制成本、残值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由此深化了风险成本概念。
(1)期望损失成本。期望损失成本包括直接损失期望成本和间接损失期望成本。直接损失成本主要包括对损毁资产进行修理或重置的成本,对遭受伤害的员工提出的赔偿、诉讼的支付成本,以及对其他法律诉讼进行辩护和赔偿的成本;间接损失包括所有因发生直接损失而导致的净利润的减少。(2)损失控制成本。损失控制成本是指公司为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采取一定手段来提高预防损失的能力、减少风险行为所发生的成本。(3)损失融资成本。损失融资成本包括自保成本、保险费中的附加保费,以及拟定、协商和实施套期合约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合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其中自保成本包括为支付损失而必须持有自保资金的成本。(4)内部风险抑制成本。内部风险抑制成本包括与实现分散经营相关的成本以及与管理这些分散行为相关的成本,也包括对数据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以进行更精确的损失预测而产生的成本。(5)残余不确定性成本。残余不确定性成本指通过损失控制、保险、套期、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合同以及内部风险抑制措施并不能完全消除损失的不确定性。公司选择并实施了损失控制、损失融资以及内部风险抑制措施后残余的那部分不确定性成本称为残余不确定性成本。
突破
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提出是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一种新的尝试,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会计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现有成本会计体系的一个冲击。
首先,风险成本是对企业成本含义的一个扩展。成本主要是与收入相配合的产品成本,企业一般采用这个狭义的定义。管理会计对成本进行了另外的分类,如按经济用途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按可盘存性分为期间成本和产品成本等等。但是这两种定义下都要求成本是实际发生,并可以清楚计量、确认的,即成本是能够被量化的。风险成本是因为风险的存在所导致的公司损失,而风险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它是由客观实际和人的主观判断形成的,所以风险成本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预期的心理成本而并不一定实际发生。这和实际可以用具体数据表达的成本有很大的区别。
其次,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对现有的会计核算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对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这四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思路。原来的成本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向管理当局计划、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信息,而从企业的有关成本方面进行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成本信息的确认,如今的成本管理会计坚持的思想就是:判断哪些成本应该进入会计系统,计入何种会计科目,以及何时计入。上述成本都是指有明确的发生事实、可以确认的成本。而风险成本是通过客观事实和主观的判断认为该经济活动存在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失而发生的潜在成本。从成本计量的角度来看,如今的成本计量是对具体成本货币化的过程,它是对实物性质的成本所作的性质上的转换,即把成本量化成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数据。而风险是无法通过实物量化的东西,不可能像确定的成本一样,通过体积、大小、容积等物理特征来衡量,也不可能通过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所发生的货币交易来记录。从风险的性质上可以看出,对风险成本的计量方法要求同如今的会计计量方法不同。从成本的会计记录方面思考,经过了确认和计量两个程序,成本可以进入薄记系统,以便经过薄记系统的分类、整理、加工和转换,最终通过会计报表系统输出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服务。传统的成本数据较容易被记录,因为它是真实经济业务发生的,而对于风险成本,我们无法用现有的处理加工模式来解决其记录问题。从成本的披露、报告方面看,管理会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当局提供管理有用的信息。成本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后生成会计报告,而会计报表中披露的成本仅限于可以用货币量化的成本数据,风险成本作为预期成本,其不会像传统的成本一样可以直接通过明确的数据披露出来,供管理层研究。
再次,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给管理当局和企业会计部门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即让会计部门在企业的成本处理过程中融入风险意识,并使企业管理层在研究企业成本过程中还要考虑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潜在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各相关人员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考虑风险所可能带来的成本。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虑:(1)回避风险。风险具有客观性,企业是不可能只通过决策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消除风险,只能通过回避风险来减少企业的损失,对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财务活动加以规避。(2)分散风险。如果风险无法回避,就可以采取分散风险的手段,把风险成本降低到比较低的水平。企业可以通过联营、合并等多方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的优势来分散企业风险。(3)抑制和转移风险。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通过监控和有效的信息传递而预先获得警报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风险;风险转移可以理解为把企业的风险转嫁出去,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保险、转包、转让、转租、签订远期合同等方法把风险转嫁到企业外部。(4)风险的保险和补偿。要在管理中融入风险意识,可以相应地建立一个职能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四个过程。在企业进行风险识别时,管理会计提供信息支持;在进行风险衡量时,可充分利用会计的评价方法、评价技术,以增强风险识别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过程中,管理会计通过自身的防范体系和控制手段,化解和减小风险损失;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强化风险的业绩评价体系;在进行风险成本控制与管理时,可利用会计管理和参与风险决策的职能,为有效地控制风险成本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风险成本管理会计与如今的成本管理会计的区别所在。但是也应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为了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虽然风险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兴的研究领域,但其思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了企业的管理之中。如在财务管理理论中很早就提了投资组合风险、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对于这些领域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对于投资组合风险可以运用数学概率技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期望预测,以寻找出最好方案。对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计算才减少其对企业的损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财务管理上的风险成本观点可以说是企业风险成本管理的一个小的方面,属于风险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只是对财务这一块风险成本的研究,而风险成本管理会计涉及的层面比它大的多,覆盖整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在现代企业的对外报表披露上也体现了风险成本的运用,即对预计负债的披露问题。预计负债它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它的履行很可能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可以看到预计负债并不是如今就发生的它很可能在企业将来的某一天发生,但是企业根据它的发生可能性来决定它是否要在会计报表中披露。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处理充分体现了风险意识。
难点问题
(一)确认的难点。风险成本的不确定性导致风险成本确认时间与金额的不确定性,而关键在于未来经济利益与风险是否能够转移,应在什么时间确认?是一次确认或多次确认?确认金额多大?应该把它们归集到什么会计科目?(3)
(二)计量的难点。不确定风险成本计量的关键在于对量化的“可能性”做出正确估计和判断,然而影响风险成本的因素复杂多变,采用何种科学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对不确定的东西进行量化,它量化的标准和尺度应该怎么把握,是不是主观的职业判断占很大的成分。它的计量可不可以运用财务管理对待风险成本的方法,或者创立一个全新的计量方法和单位这都有待我们思考。
(三)报告的难点。由于风险成本不确定性程度的差异,不同类型的风险成本的披露方面有所不同,风险成本报告模式与现行财务报告的衔接面临不少问题,如何通过报告的多种方式披露风险成本的相关信息是风险成本管理会计面临的难题。而且个人认为风险成本要怎么披露也是一个问题,是通过定性和定量想结合来披露还是选其一种方法披露?对于按什么标准来决定哪些需要披露哪些不需要披露,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决策与控制的难点。构建风险成本管理会计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如何发挥决策与控制的职能,风险成本决策与控制面临不确定性的影响,它们体系的建立需要传统模式的创新。
(五)风险成本是否要记录入资产负债表。作为企业的成本它是否需要记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来表现企业的真实资产、负债结构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六)风险成本是否要记录入资产负债表。风险成本的确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每个企业的风险成本都不一样,对于同一种风险,是各个行业按各自的行业来确定风险衡量的标准还是按统一的标准不区别行业分化来制定风险的衡量标准呢?
(七)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组织体系构建。对于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组织体系构建也需要考虑,是就原来的企业高级管理层到中级管理层再到企业会计部门内部兼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操作可行还是独立的分出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来进行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单独管理。
特征
(1)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整体性和长久发展。
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跨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以保证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但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运作,减少内部职能的失调和损耗。战略管理会计是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的。
战略管理会计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
(2)战略管理会计关注竞争对手的信息。
关注竞争对手的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特征之一。企业应当注重收集竞争者的相关信息,如价格、成本、规模,以及能够决定市场份额等相关信息。
(3)战略管理会计关注挖掘成本降低的机会。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面对竞争对手,着眼全球,尽力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是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上。相同条件下,谁拥有了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战略管理会计运用新的业绩评价方法。
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企业获得投资报酬方面的作用。实际上,企业相对竞争地位是企业持续稳定盈利的重要因素。而战略管理会计把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业绩评价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投资指标。
企业应立足长远目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5)战略管理会计能提供更全面的会计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包括非财务信息在内的更为全面的会计信息资料。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它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这三个有关市场的基本要素,广泛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各个方面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了解其相对成本,掌握全局,知己知彼,采用相应的措施,通过占优势的相对成本和庞大的市场占有额,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相对竞争优势。
影响
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经营决策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它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成本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等问题,而且为更深入地分析成本动因和加强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思路;另一方面,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更强调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的发展脉络,并且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对企业内外部各相关因素进行动因分析,寻求企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但是,战略管理理论对成本管理会计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的采用,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具体表现在:
(一)成本管理会计由传统的只提供量化的财务信息到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量化信息与非量化信息并重 。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实物资产,而应当是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这些非量化的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对构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如此重要,因此,非量化和非财务的指标体系将构成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
(二)成本管理会计由主要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静态分析转变为强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内外部环境进行动态分析。
战略管理强调企业适应外部多变的环境,随时根据出现的问题迅速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政策,这就必然要求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能够及时提供动态的信息,满足战略决策的需要。
(三)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转变为培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围绕这一基本目标,成本管理会计的视角由企业内部向外部转移,内部与外部并重;由短期分析向长期分析转移,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相结合;由战术层面向战略层面转移,以战略层面为重心。
战略成本管理会计不仅要树立企业整体优势的观念,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且要对企业价值链的其他组成部分,以提供企业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在战略管理的思想下,管理会计应当主要着眼于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从而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成本管理会计由关注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向关注企业运行的动因分析转变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及其外部环境各个层面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故对影响企业业绩的相关因素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将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
由此而产生了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成本分析及平衡计分卡,它们分别从全局和局部,对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动因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成本管理会计人员应将决策支持职能和决策职能融于一身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已经深入到企业内部环境和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方面,所有的员工都在履行传统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这就意味着成本管理会计职业应向更高层次发展,成本管理会计人员同时也应当是企业的决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