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会计不规范的原因
因为企业普遍存在着 “重销售、轻理财”,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等现象。所以要规范化管理。
企业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会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如果规范化成果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还可以大幅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企业财务标准化,是指将公司财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对企业业务流程、部门设置、岗位分工及权限划分进行分析,本着服务业务、理顺流程、查错防弊、强化管理的目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管理系统。
(1)私营企业会计不规范的原因扩展阅读: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包括:
一、管理标准
即企业财务管理的程序、制度、定额等。具体又分为:
1、基标准,如成本费用开支制度、固定资金管理制度、报表文件统一化、败据资料代码化。
2、程序标准,如财务预测程序、财务计划程序、计划实施控制程序、财务分析程序、财务信息传递程序。
3、定额标准,如流动资金定额、成本费用开支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物质消耗定额。
二、工作标准。
即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考核办法等。具体又分为:
1、职责标准,如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制、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
2、质量标准,如工作速度标准、消除差错标准。
3、考核奖惩标准,如考核制度、奖惩办法。
Ⅱ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存在哪些问题
(一)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作为中小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质量。从当前整体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仅仅进行一些日常会计业务,如记账、销账、填写报表等等,难以整体地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综合地业务分析和经营数据分析。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人才吸纳力有限,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竞争力,使得一些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由此进入了企业,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造成很大影响。
(二)核算工作缺乏制度约束
如前文所述,许多的中小企业以家族的形式进行经营活动,由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交织在一起,整个企业有时成为企业经营者的“一言堂”,由此导致企业内部经常出现管理混乱和决策失误的现象,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也市场存在着主体界限不清楚的问题。同时,在一些以家庭继承方式经营的民营中小企业中,企业财产与家庭个人财产难以清晰严格地区分,公私财产难以进行明确地界定,因此时常出现相互占用的现象,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此外,由于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还未普及,企业仍处于手工记账的阶段,这不仅使会计核算工作变得繁琐,加之缺乏制度约束。也给贪污舞弊行为和虚假账目的出现创造了可趁之机。
(三)监督力度比较薄弱
会计人员担负着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职责,然而,由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然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一些会计人员会因利益趋势,或者人情关系等因素,在工作中不顾道德约束和法律原则而主观行事,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的行为。此外,由于缺乏外部监督机制,有些会计与企业经营者私下联合起来进行违法活动,不仅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也使国家税务工作蒙受了损失。
四、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缺乏规范化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内部原因分析
1.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缺少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些企业的经营者注重追求利润而忽视财务管理制度,置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于脑后,绞尽脑汁地想着打法律擦边球的路子。在这些经营者眼中,利益高于一切,甚至违背诚信原则,明知会计报表存在违法行为,却仍明目张胆的顶风作案,给社会来带了眼中的负面影响。
2.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工作存在隐患。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会计人员不仅要负责基本的财务工作,还要承担企业的票据录入、报销等业务,有的还要进行银行和现金日记账,签发财务支出等等,存在着严重的不相容岗位混杂工作的现象,不仅容易使企业内部出现假账、坏账,导致企业资金流向不明,而且还造成了会计监督的职能变为了空谈。
(二)企业外部环境原因分析
1.生产力较为落后,会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一个企业的各项制度越是明确和完善,会计就越能发挥其在企业财务数据处理和管理方面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力也相对落后,这就决定了整个中小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层次不会太高,从而就导致了企业会计职能的弱化现象出现,对会计工作中发生不规范操作也就在所难免了。
2.执法力度不够,监管力量较为分散。尽管《会计法》对企业会计的各项职责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会计工作仍然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政府审计、中介审计和银行监管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共组机制,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会计监管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由于一些地区执法不严等问题的存在,会计管理更是处于松散的局面,企业的违法犯罪现象也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五、加强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促进会计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会计队伍建设力度,企业经营者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不仅要组织专业的教育机构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还要定期对会计开展道德教育,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并肩负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自觉约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提升。此外,企业应当对会计及相关财务人员的岗位进行定期轮换,并设定合理的奖惩制度,督促其在各项工作中做到遵纪守法、按规章办事,发挥自身的才能,不断促进企业财务工作健康运行。
(二)加强会计核算规范化,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升级
企业能否高效运行,一方面与人员的使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各项工作流程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中小企业中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重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会计核工作不断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企业经营者应当尽可能的避免自己将直系亲属出于人情关系而安排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尽管一些企业所有者会由此担心企业发展,对从长远来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科学地实现长久发展。其次,要加快企业会计电算化升级,实行统一的信息化办公和管理,使企业各项工作借助计算机软件科学地开闸,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传统会计工作效率,也将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为的清晰和准确,进而为经营者提供精确的数据参考,以制定出更为有效地未来发展策略。
(三)健全相关法律,加大外部监管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强化法律法规的落实环节,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为此,首先,要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外部发展环境,加速出台一些列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特别是对企业会计工作要有适当的倾斜,如从融资渠道、技术支持、社会服务、税务优惠等方面,进行重点考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因融资和技术等因素而导致的发展规模受限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其次,从当前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光靠企业自身来的约束,是难以长效地实现窥觊工作规范化的,因此,还应加大企业的外部监管力度,发挥政府各部门力量,积极为企业建立健全外部监督体系。政府各部门要本着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理念,认真开展协同工作,这样才能多方形成合力的局面下,不断推动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健康化发展。
(四)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
需要我们给予关注的是,以往我们国家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以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为对象和依据,而常常忽略了中小企业会计需要与大型企业的差异,从而导致制定出的会计制定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小企业。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市场规律、企业成本效益、简便易执行等原则的基础上,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简单、企业人员较少的实际情况入手,为中小型建立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切实有效地帮助企业会计提高工作质量,在满足中小企业管理工作需要的同时,不断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发展壮大。
Ⅲ 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着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可见,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趋于成熟,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也越来越严,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就不可能达到利益各方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也就必然导致企业无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模式僵化。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多采取家族式经营,企业经营者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财务人员大多选用“自家人”,使得财务管理制度过于简单,且流于形式。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重业务、技术、规模和品牌管理而轻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成了企业成长中被动的服务工具,不能自主地参与到企业决策和管理过程中,致使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等财务工具无法发挥作用。
2、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度较低。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透明度较低,逃废债务现象严重。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信誉较差,信用观念淡薄,经营中存在失信行为,还在采购、销售中赖账逃债及编制报表时弄虚作假。另外,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达到目的采取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虚增经营成本,减少税赋,隐瞒实际利润;通过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劳保待遇、克扣工薪等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营业利润,这些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3、投资缺乏科学性,不注重日常现金的管理。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高度统一的集权管理方式,其投资决策主要由所有者做出。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家素质普遍不高,通常很少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随意挪用资金,投资行为短期化,缺乏战略眼光,容易导致企业投资失败。部分民营企业在投资中经常草率决策,违背经济规律行事,这主要表现在盲目追求经营项目的多元化上。民营企业大多只看中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的矛盾。
Ⅳ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有哪些
您好,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有:
1、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足够的认识
2、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学习精神
3、存在部分企业造假形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
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主管部门监督作用未发挥
Ⅳ 私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案例
企业会计秩序紊乱、造假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感这一问题较之国有企业会计问题更为严重。帐目混乱零散、帐实不符;内控制度虚设、交接不清;乱摊乱支等问题较为普遍,由此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也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业主的经营风险。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之原因除具有同国有企业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拟从私营企业的性质和实际状况出发,就如何实现有效的会计控制提出我们的看法。
一、 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 政府约束失败
1. 各级政府部门缺乏实施有效监督的内在动力。政府公务员不是企业的出资者,其收入与私营企业业绩没有任何联系,当政府对其是否正确履行职责缺乏有力约束时,他们不可能真正代表国家正确行使监督权利,他们并不具备实施有效监督的内在积极性。
2. 监督成本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身处外部的政府部门不可能对企业进行及时、全面的监督。另外,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使得这种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之国有企业更加明显。要获取监督所必需的、充分可靠的财务信息,提高事后监督的有效性,政府为此而支付的监督成本会很高,较之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来讲是很不经济的。
3. 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的合谋。这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约束失败的重要根源之一。税务、工商、财政等部门的公务员与企业合谋作假帐、随意减免税收,收受贿赂等腐败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审计证据的获取相当困难,使得对这类腐败现象的查处(监督监督者)变得更加困难。反过来又使得这种串通合谋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更加有恃无恐。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这种状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政府用于监督“监督者”的成本将非常高,而且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 缺乏社会审计监督
社会审计的业务范围目前尚未全面涉及到私营企业,还不是私营企业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一是法律上尚未明确规定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方能报出;二是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和内控制度很不完善,经营活动中违规违纪现象较为普遍,对其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会有很高的执业风险,会计师事务所不愿从事私营企业的审计。目前,仅在政府需要时或有民事纠纷时以及产权变动时,才不得不涉及。因此,私营企业目前尚未被纳入社会审计监督的范围之内,对其约束的防线只有一条——政府监督,而且是失败的。
(三)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及内控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在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内控制度很不健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一是各级财政部门对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与内控制度的建立,没有严格履行其监督职能,疏于指导和监督。我们认为这是主要原因;二是私营企业一般受业主一个人支配或几人支配,从对管理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讲,都不愿意建立严格的控制或不遵守业主自己建立的控制;三是目前我国私营企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如一人说了算,人事政策上重忠诚、轻才能,经营管理不规范,员工社会保障上缺乏安全感等,使之不愿招聘或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并且很难留住优秀的财会管理人才。
这种状况既损害了私营业主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又致使外部监督困难重重。零散混乱的会计资料使得政府有关部门和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认定事实真相,无法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
二、 加强私营企业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 导入社会审计监督,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私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
1. 建议国家应尽快从法规上做出明确规定,私营企业必须实行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私营企业来讲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目前私营企业普遍处于无外部监督约束的状态;二是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达不到基本要求,有的企业则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然不是一日之功。因此,目前来讲,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私营企业进行外部约束的必然选择,也是监督成本最低、见效最快且审计效果最优的外部监督约束形式。一些规模较大、会计工作较为规范的私营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取得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信任,主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说明私营企业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有内在的要求。
2. 引入社会审计后,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其智力优势,主动服务于私营企业,在帮助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代理记帐、税务代理、培训财会人员及对重大经济决策和主要投资项目、生产项目等的实施进行论证诸方面为私营企业提供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对规范私营企业会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3. 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改革,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1)加强行业监管,完善与监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2)建立行业质量监管体系。一是加强内部监督;二是与中国证监会、审计署、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总署等部门密切配合,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企业审计进行重点检查监督;三是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完善举报制度,欢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让全社会共同监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3)加强执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4)初步开放中国的会计市场,完善《注册会计师法》,真正做到依法执业。[page_break]
(二) 财政部门应下大力气,真正抓好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1. 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私营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帐簿体系。财政部门首先可依据有关法规规定,要求私营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帐簿体系。其次,在注册会计师对私营企业审计中如果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报送财政部门严肃处理。再次,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私营企业依法建帐。
2. 加强对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财政部门应依据有关法规作好以下工作:(1)对私营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业主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惩罚业主。在大量大中专经济类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的情况下,此项工作实行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方面规范私营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是愿意到私营企业去工作的。(2)定期对私营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3)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3. 财政部门对暂时无法达到规范化要求的私营企业可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或要求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帐。
(三) 完善政府对私营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约束,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1. 健全法制
(1) 我国1999年10月修订了《会计法》,按照“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就会计责任主体、会计监督体系建设、法律责任等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2) 深化会计改革。财政部已陆续颁布了一批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有关制度,这对规范企业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将起重要作用。但现在只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中实行,应尽快扩大到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不要总是强调条件不成熟,只要加强财会人员培训,配套其他措施,在私营企业中实施新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很有必要。
2. 按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加强对私营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
正如以上我们曾论述过的,让政府部门如税务、财政、工商、主管部门等直接进行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其监督成本很高,监督的有效性较差,且易引发腐败等社会问题。政府应转变监督方式,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去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当前已经实行或正在实行的改革措施有:
(1) 1998年取消了实行多年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国有企业从1998年起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均应在年度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
(2) 1999年2月25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对社会审计机构审计中央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质量进行抽查的实施意见》,由财政部监督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按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原则开展。
(3) 1999年4月1日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监督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暂行规定》,明确了监督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依据、对象、方法、程序,这对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履行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职责,规范社会审计机构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措施均尚未涉及到私营企业,使得私营企业要么处于政府部门独家行政控制下,要么处于监管的真空中,这非常不利于私营企业会计工作的进行,应尽快将上述措施实施于私营企业。
(四)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1.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会计控制薄弱,造假严重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法律责任不清、惩治力度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原《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一章,既未列明违法行为,又无详细的罚则标准,造成了违法难究,执法难严。1999年10月修订后的《会计法》对此有重大突破。
(1) 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解决了多年来会计责任多重化和会计人员双重身份的问题,有利于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2) 修订后的《会计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具体列举了各种违法会计行为及惩治的形式和手段,同时对触犯刑律的会计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在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中,将增加打击会计犯罪的相应条款。
2. 必须加强执法的力度,特别是惩治的力度,明确会计责任和法律责任只是解决了谁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承担责任、哪些会计行为是违法的以及违法后应承担什么法律后果等问题,为追究会计责任提供了可操作的法律依据。但这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即有法可依。问题的另一半执法必严,则是最关键的,也是较为彻底地解决会计信息造假问题的关键。许多私营企业会计违法行为非常严重,偷漏税款较为普遍,当审计检查暴露之后,往往补交一点税款就了结了,执法的“软弱无力”在私营企业表现很普遍。因此,加大惩罚力度,使得违法者的风险和成本很高,从而减少违法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在私营企业的会计执法中,要做到两点:一是要严厉惩罚违法的私营企业的负责人(业主本人或业主委托的经营者);二是对私营企业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者(财政部门等)本身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牺牲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加以严惩,事实证明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
Ⅵ 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核算主体界限不清,即企业产权与个人产权界限不清。企业财产和私营企业主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互相占用情况,而且缺少必要的一些手续,有的甚至将企业财产视为其个人财产随意支配,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少困难。管理者忽视会计工作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与独立性,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作用认识不清,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他们对专职财会人员的轻视,不能发挥财会人员管理职能作用。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机构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部分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因为多方面原因,素质参差不齐,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存在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任用上多是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兼职人往往兼职几家,一般定期来做账,会计核算的及时性难以保证。有的企业由于工资待遇等原因导致会计人员经常流动,前后账簿交接不清,不仅会计核算及时性不能保证,准确性也难以保证。
3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普遍淡薄。不少民营企业财会人员非“科班”出身,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更没有系统的会计知识、也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有的财会人员上岗靠的是关系而非专业水平。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表现在对有关会计法律法规了解甚少,财经纪律自律性很差,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得不到应用,导致企业会计行为随意化,财务工作极不规范,也使企业无法运用会计信息指导企业经营和发展生产。
4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有些民营企业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无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5会计信息失真,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民营企业会计资料失真现象较为普遍。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上是因为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财务人员技术不过关,财会工作内外监督不到位;主观上则在于企业领导为达到其申请银行贷款、偷漏税收的目的,不惜违法造假。这些违法活动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给民营企业本身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6国家执法机关存在执法不到位,执法不严的现象。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有些国家机关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会计舞弊的打击不力的情况。有些地方部门为了达到政绩上的目标,对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作假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使私营企业老板不重视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进而也助长部分违法行为,这其实也阻碍了私营企业经营的规范化,不利于私营企业做大做强。
Ⅶ 民营公司普遍存在两权不分离的现象,这是造成财务不规范的根本原因吗
目前,有些民营企业财务不规范,就其原因,大致有:
1、民营公司普遍存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不分离的现象,造成管理混乱。
2、有些民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3、有些民宫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业务不业。
4、有些民营企业刻意通过财务不规范来达到避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