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会计政策与企业会计政策
Ⅰ 如何完善会计政策选择
一、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所谓的会计政策就是与会计业务相关的各项政策,它主要是指财务会计在完成编制财务报表、财务会计核算等业务时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方法、程序。目前,我国对“会计政策的定义即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而目前我国企业所实行的会计政策主要是指在国家政策大环境的约束条件下,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企业财务状况而选择的能够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成果的相适应的会计政策。
而不同的财务会计主体或同一个会计主体的不同阶段,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需要根据企业在特定阶段的发展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来选择最适合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选择就是企业财务会计根据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的相关规定,对已有的各项财务会计的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之后,再选择对企业的会计成果能够产生最优效用的会计政策。而且,企业的会计政策一旦选定,就不要任意更换,要保持企业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加速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会计决策信息的作用。而企业的会计政策又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产生,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并逐渐受到各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分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对于加强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重要性的认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为实现企业的纳税筹划目的
现代企业为了能够合法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总是会有意增加企业的支出、而减记企业的收入,而要使企业的避税行为合法化,企业会选择一定的纳税筹划,通过税务筹划来合理、合法的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而企业的纳税筹划就要求企业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来帮助企业实现合法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这一目的。
2.为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现代企业大多实行的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运营模式。企业所有者也就是企业的股东比较关心的是企业所取得的经营成果。而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则主要由企业的经营者负责,管理企业日常事务的企业经营者通常受雇于企业的股东,管理者的报酬一般与企业的经营效益直接挂钩。因此,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回报,除了积极改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外,往往还会通过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容
某项会计政策对企业来说重要与否应视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程度,一般重点关注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会计政策,重要会计政策包括资产计价基础、外币业务、借款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和期间、8项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四、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1.现代会计实务的复杂性
现代企业的会计实务是复杂且多样化的,会计实务的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企业会计的各项业务充满了变数,也使得企业的会计准则无法对会计实务的各种情况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定。因此,企业在进行会计选择时,总会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同时,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情况存在特定的差异性,因此,模式化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情况是很少的,大多都是为企业保留一定的自主权来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2.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商品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面对的压力和诱惑可以说与日俱增,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部分会计人员常常因为其他公共原因或个人利益获取等原因而擅自改动或粉饰企业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利用相关的会计政策来改变企业的会计信息,最终掩饰或改变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结果。因此,企业会计人员职业水平和道德素质的高低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相反,如果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水平比较高,会计人员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计算等,并且会出具有说服力的完善且科学的白雾报告,这对于企业选择正确、合适的会计政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现代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政府税务部门的税务监督、社会监督以及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但是,就实际的企业会计监督情况来说,目前,我国税务部门对企业会计的监督还属于比较宏观的会计监督,对一些细节的监督力度还很不够,而社会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也大多流于表面,缺少一定的独立性;而企业自身的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不足。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也不够完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
五、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实际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中,存在会计政策选择形式单一,采用简单易行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于种种原因,会计政策选择不够透明和清晰;部分企业在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机会主义思想动机,会计政策选择成为企业操作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重要工具;缺乏对有利于资本运作、规避风险和企业长期发展方面的考虑,忽视政策选择的战略层面的重大意义,企业目标与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方法和程序缺乏内在的一致性,相互冲突。目前国内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整体优化效果不够明显,等等。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策略研究
(1)不断完善会计政策法规
推进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重要一点就是要继续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新的与国家会计准则标准相一致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宏观会计准则的完善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优化企业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的经济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资本市场的建立和运行的过程和时间都还比较短,各项和会计政策相关的法律都还不是特别完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首先应该保证各项会计政策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尽量使资本市场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达到均衡发展状态。此外,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要保持广泛的民主参与性,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增添新的活力。
(2)不断完善战略层面的政策选择
企业领导者应该科学看待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制定出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企业的会计人员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企业的会计政策,坚持会计稳健性原则,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不能随意更改会计政策。从企业全局出发去选择企业会计核算所采取的会计政策,在统一的会计思想指导之下,各会计核算环节中都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会计政策。
(3)不断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企业行为。企业的经营者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因此,要实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最优化,就必须首先实现企业行为的最优化。不断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而保证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在实际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过程中,要加强公司独立董事的有效监督,建立相应的薪酬激励政策。同时,还要赋予企业实际经营者更多的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权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监督制度。
(4)明确企业经营目标
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根据行业、发展阶段、所处的市场环境、客观全面的分析企业忧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紧密联系公司发展目标,根据会计理论和实际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整体进行优化组合,拟定合理会计策略。
(5)有效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会计人员是为企业提供相关会计信息的直接经手人,他们所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还涉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等。因此,财务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除了要注重加强会计人员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之外,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其他综合技能素质,有效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在企业内部形成全方位的约束激励机制,有效规避和防范各种徇私舞弊的行为,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来源,使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突出。
Ⅱ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一)对企业管理层的影响
在现代企业中,为了降低代理成本,企业的管理当局与股东之间都签有一定的奖酬计划,主要包括管理报酬计划、分红计划和业绩计划。这些计划都是根据会计信息制定的,管理人员的报酬是随着报告盈利的增加而增加,提高报告收益的现值可提高管理人员报酬的现值。如果收益低于需要支付红利的最低水平,则管理层存在减少当年收益的动机,即尽可能提前确认“收益损失”,以增加本来的期望利润和分红;如果管理者的分红计划中包括了认股权,那么管理当局则选择能平滑收益的会计方法,以保持其股票价格的稳定增长。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是维护个人收益最大化的企业立场。
(二)对企业股东的影响
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中的一方不能观察另一方行动的情况,而造成的一方对另一方有关行为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是信息不对称的另一种类型,是指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信息优势来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逆向选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企业管理当局有动机隐瞒不利信息,因为不利信息会损害他们的名誉,继而降低他们在经理人市场的价值。
(三)对企业债权人的影响
为了降低风险,债权人通常要求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的条款。限制性条款一般都是依据会计信息订立的,对条款的监督,也通过会计信息进行,这样就使会计程序方法与违约的可能性大小直接相关,从而为管理当局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可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权益率越高,企业管理当局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前的会计政策;如果企业在某种情况下将发生违约行为,管理当局总是会通过变更会计程序或者改变会计方法以避免这种违约行为。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信息的限制性条款联系紧密,管理当局越是可能采用可增加当期收益的会计政策以逃避违约的惩罚。会计政策的选择增加了债权人的契约成本。
(四)对政府的影响
政府通过制定各种管制性的规章,将社会资源的控制权转移到自己手中。由于会计信息是政府制定政策或法规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些法规或政策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图,在特定的环境中代表的是特定集团的利益,目的是在全社会达到资源配置最优。企业管理当局为避免引起政治机构的注意,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保护企业的利益。管理当局的这些选择行为会影响政府的宏观决策,从而增加了政治成本。
(五)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
首先,当会计政策改变了观察的数据,它可能影响股票价格;其次,管理者的报酬可能依赖于股票价格,而股票价格则依赖于管理者的行为。对管理者自身业绩的评价也可能部分地依赖于这些股票的价格。由于股票市场对管理当局利益的直接影响,管理当局可能会用会计政策选择这种特殊的方式操纵收益。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虽然可能不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但却能够影响企业的价值及其股票价格。
Ⅲ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会计政策选择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会计政策选择方式是就企业一定时期的所有会计政策这个整体而言,可以分为激进、稳健、中庸三种。激进的会计政策选择会使会计收益最大,中庸的会计政策选择次之,稳健的会计政策选择则使会计收益最小。由于会计收益会影响到投资决策,同时也会影响到收入分配,从而对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生影响。同时,在一定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大多数企业会做出相同或类似的会计政策选择,从而一定时期的某种类型的会计政策选择就带有普遍性。带有普遍性的会计政策选择对国民经济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的程度与其对会计收益的作用程度密切相关。
为讨论方便,现将会计政策选择分为亲周期、逆周期和中性等三种类型。亲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经济的繁荣阶段采用激进的会计选择,在经济的萧条阶段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选择;逆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刚好相反。中性的会计政策选择则不考虑经济周期。亲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经济的波动,逆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有稳定经济的作用。当然,会计政策选择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它对会计收益的作用程度。
由于政府当局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采用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货币政策),试图熨平经济的波动,本文也将考虑会计政策选择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亲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
在繁荣期,交易活跃、需求旺盛、市场前景看好,企业收益本来就不错。此时若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选择会更高估收益水平,使投资收益率更可观。所有者和投资人可能因此追加资本投入,因为他们认为本企业经营业绩好于往年和同行业水平且会持续下去。另外,由于高估收益,可供分配利润上升了,管理者、工人及所有者个人乃至社会公众的收入水平增长很快,并且他们会向上修正自己的恒久收入水平,因而会增加消费。高涨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结合起来,使得国民经济进一步扩张。由于乘数效应和加速器作用,下一轮的国民收入和生产规模将迅速增加。当然,繁荣年份国民经济本来就具有扩张的趋势,激进的会计政策选择只是推波助澜罢了。
由于政府意识到经济过热,会选择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试图抑制经济的扩张。但是,激进的会计政策选择可能会部分抵消政府的努力,从而使财政货币政策达不到预期目标。比如提高利率水平,这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但如果减小的幅度低于高估收益而导致的利润增长幅度,可能就难以压制投资水平。并且,一般情况下利率的提高幅度是有限的,可能不足以降低因高估收益而偏高的投资报酬率,因而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起不了很大的影响。再比如增税(考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如果税制是累进的,则提高了边际税率水平。高估收益本来就自动提升了边际税率,从而边际税率就提升了两次,税负就上升了。税后收益变化取决于税前收益的上升程度与税负上升程度的对比情况。不过若采用比例税率,高估收益并不会自动提升边际税率水平,增税的效果较之累进税率可能要差一些。如果增税不足以降低税后收益,则效果就很有限。
在萧条期,销售不旺、存货积压、市场前景不看好。企业收益已大幅滑坡,稳健的会计政策更使收益水平下滑。低估的收益水平可能会击垮投资者的信心,可能会抽走资金,至少不愿再追加投资,银行也会“惜贷”,企业当局可能会减少产量乃至裁员以应付危机。收益低估直接造成了管理人员、工人及所有者的收入水平降低。企业生产规模的缩小和失业人数的增加,也会降低社会公众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下降,会导致国民经济成倍收缩。
在萧条期,政府会采取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健的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比如降低利率水平,以相对增加企业利润水平,然而低估收益又降低了利润水平。又比如减税,由于收益低估,在累进税制中相应级数就很低,即使减税也并不能使边际税率下降多少,从而减税对税后收益的影响就有限,可能难以刺激投资需求。
概括地说,亲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有可能加剧经济的波动,并有可能使财政货币政策达不到预期目标。
二、逆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
在繁荣期,企业如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以适当降低偏高的收益水平,既符合追求各期收益均衡化的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同时也会产生如下影响:首先,对于一般股东和投资者来说,由于投资回报率已人为下压了,可能不会追加投资;其次,高收益降低后,管理者、工人及所有者个人的收入水平也降低,只能保持正常的消费水平。因此,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有助于防止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度膨胀,从而抑制了生产的进一步扩张。
这对政府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起着配合作用:如提高利率水平,会降低企业的收益水平,加之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会使收益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回报率降低的幅度可能较大,投资人可能不再追加投资,某些投资项目可能会撤消,企业当局可能因此会缩减生产规模;如降低政府支出水平,一方面降低了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从而对企业收益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只会使业已低估的投资回报率进一步降低,投资需求得到抑制;另一方面会降低社会公众的可支配收入,由于从企业获得的收入已有所减少,消费需求会进一步降低。
在萧条期,企业收益下降很多,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适当提高收益(由于繁荣年份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企业有所准备,这时高估收益就有一定的基础),可能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因而投资水平有可能不至于下降很多。另外,高估的收益使得管理者、工人及所有者的个人收入水平的下降有所缓和,正常的消费水平不至于降低很多。国民经济的下滑势头可能就得到一些阻止。
这时,政府采用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降低了的利率水平与高估后的收益相配合,更容易维持乃至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如减税,由于收益高估加之税率降低,税后收益就有所上升,这一方面稳定了税后投资报酬率,另一方面保持了管理者及所有者的收入水平。激进的会计政策就配合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也就是说,逆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稳定经济的功能,并且还可能配合财政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的波动。
人们的直觉可能认为亲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优于逆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因为繁荣时期大方一点、困难时期稳健一点是人之常情。然而,就稳定经济来说,逆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要好一些,它起到了一个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并且,逆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也是有利的:它不仅有助于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而且使各期收益平稳化,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Ⅳ 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一样吗
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称会计计量属性)也属于会计政策。只有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选择时,会计政策才具有实际意义,因而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将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企业会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按统一会计制度处理会计业务,即使是现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选择会计政策。这种状况,肯定难以适应未来企业会计发展的要求。因此,从现在起,我们有必要大力宣传会计政策,以期引起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重视。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即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我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所属财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在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制度或者补充规定。
会计制度的内容,有详有简。详细的会计制度应包括: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以及编制、传递、审核、整理、汇总的方法和程序;会计科目的编号、名称及其核算内容;帐簿的组织和记账方法;记账程序和记账规则;成本计算方法;财产清查办法;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报送程序;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会计检查的程序和方法;电子计算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会计机构的组织;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等。综上回答:当然不是一样的
Ⅳ 会计政策的影响
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影响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只要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范围内对会计处理方法有选择的权力,这种不确定性就始终存在,但它不属于会计信息失真的范畴,不属于我们治理的对象。因为;一是会计政策的存在是客观的。国家的会计法规具有概括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而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宏观的会计政策不可能具体地规范企业所有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实务中,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企业也存在规模、数量和环境上的差异,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对同一会计事项要求揭示信息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就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处理提出完全统一的要求。
正是会计实务的这种需求使会计政策的产生成为必然。既然会计政策的存在是客观的,就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它也不能消除它;而我们所要治理的会计信息失真是通过努力可以好转或根治的。二是会计政策是合法的。宏观会计政策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的,微观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对会计处理所做的选择,尽管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必须受国家宏观会计政策的约束。只要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去选择,就应该认为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而我们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是违法的。三是会计政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企业制定的会计政策均与本单位的理财环境和生产经营特点相结合,如本单位的资本权益结构、资金的流动性、偿债能力与债务负担的对应性、行业的特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内部管理水平等,会计政策运用得好,有助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比如:通货膨胀现象要求企业选择能够揭示其影响程度、防止超额纳税、资产流失的会计政策;市场疲软现象要求企业选择能够促进产品销售、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速资金周转的会计政策;社会资金紧缺现象要求企业选择有利于筹集资金、降低资金成本的会计政策等等。同时,会计政策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有关理财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也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可见,会计政策所致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不属于会计信息失真的范畴,我们应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重新认识。
Ⅵ 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能否找到对比的财务报表资料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通常公布的地方
国内上市公司: 上交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交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官网
美国上市公司: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直接去SEC查最全了,比去nasdaq或者NYSE方便)
香港上市公司::: HKEx :: HKExnews :: (可以选择英文版或者繁体中文版,简体中文版只有界面,内容还是繁体中文)
新加坡上市公司:Singapore Exchange Ltd
加拿大上市公司:The Stock Market, Canadian Stock Exchange
英国上市公司:Home - London Stock Exchange
另,一般直接去公司的官网也可以,正规的上市公司都会有一个叫investor relationship(投资者关系)的板块。四大指定信息披露报刊:《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
财务报表的组成: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它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及资本的期未状况。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利润分配能力等。
2、利润表(或称损益表) (Income Statement/Profit and Loss Account) 它反映本期企业收入、费用和应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和结构情况。
3、现金流量表 (Cash Flow Statement) 它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来龙去脉,当中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三部份。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change in equity) 它反映本期企业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情况还包括结构变动的情况,特别是要反映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5、财务报表附注 (Notes to financial statements) 一般包括如下项目: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的说明和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Ⅶ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介绍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特定主体根据自身的目标在可供选择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并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由于会计政策有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之分,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也可以分为宏观会计政策选择和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宏观会计政策选择,是指政府或具有权威性的机构组织从“各种可行方法中”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制定成宏观会计政策,从而为企业提交选择的空间。可见,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实际上就是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而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目标,从既定的宏观会计政策中选择最适合本企业使用的具体原则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过程,并形成企业的会计政策。本文立足于会计政策的微观层面,研究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归属。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本身的特点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会计处理时依据既定规范(此规范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组成),对可供选用的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后,拟定决策并加以执行,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就不能随意变更。
Ⅷ 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怎么样的将如何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决策
目前我国将继续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的方向保持不变主要还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保增长,调结构,抑通胀。12年的宏观政策就是要找到这三者的结合点,既能达到7%的增长,又能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通货膨胀的抑制。
可以说新的形势下就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来说其首要做到的就是依据今年企业的具体规划,如项目投资,资本结构等继续实施科学严密的计划减少企业项目风险。那你要做的就资金方面做好项目预算,总量控制,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也就可以了。因为今年金融业整体形势没有大的变化,但你要意识到,尤其是国家给予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巨大的,要抓住机遇,统筹规划,确保企业增长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你应当积极地去关注国家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等。努力做好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这财务管理的三块,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Ⅸ 与财务相关的政策有哪些政策
财务政策一般指财务主体利用一定的办法有意识地改变财务对象,以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指针。财务政策因具有国家和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和表现形式:
(1)就国家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
(2)就企业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企业在国家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它是一种自主选择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政策,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力求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支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灵活的内部财务制度。
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无独立自主经营权,企业财务行为只能是一种被动行为,财务政策也基本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性财务政策,供企业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导致企业“无财可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特别是具有法人地位的财务主体的确立,企业财务行为成为一种积极的、主动行为,自主选择性财务政策成为理财人员自主理财的外在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财务政策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实现整个企业经营政策和财务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和优化公司理财行为,提高企业理财效率的重要基础。
Ⅹ 企业不同阶段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影响分析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特定主体根据自身的目标在可供选择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并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由于会计政策有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之分,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也可以分为宏观会计政策选择和微观会计政策选择。
宏观会计政策选择,是指政府或具有权威性的机构组织从“各种可行方法中”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制定成宏观会计政策,从而为企业提交选择的空间。可见,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实际上就是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而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目标,从既定的宏观会计政策中选择最适合本企业使用的具体原则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过程,并形成企业的会计政策。本文立足于会计政策的微观层面,研究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归属。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本身的特点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会计处理时依据既定规范(此规范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组成),对可供选用的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后,拟定决策并加以执行,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就不能随意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