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设计税务会计对企业的好处
A. 税务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税务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税务税费缴纳,同时要合法合规的缴纳税费。
B. 税务会计师对企业税务的作用和意义
1、实施税务会计师认证是企业税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税收是企业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企业税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同等重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税收没有发挥它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企业无意间形成了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轻税务管理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1)大多数企业没考虑到税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在设置税务管理岗位时,只设置一个最低层次的或兼职的办税员负责所有纳税事项的处理,在遇到难度较大、政策性较强、情况复杂的涉税事项处理不慎时,可能会造成管理失误从而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2)企业财会部门人员基本都是学财会的,专业方向不同,较少涉及税收专业知识,加上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基本上处于“无师自通”或“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3)在从业资格、执业资格、技术职称、职业资格认证鉴定方面均无企业税务管理方面的项目,无法具体衡量每个从业者的工作能力和学识水平,企业在聘用人员时,无量化考核依据。
4)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培训活动,除为数不多的培训班讲授企业如何合理避税、纳税筹划外,却少有培训机构从企业角度考虑,着眼于提高企业自身税务管理素质,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增强涉税处理和应变能力。
5)企业税务管理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延伸,从工作要求上,其专业人员必须懂会计核算,才能从事企业税务管理。所以说会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不一定都懂税务管理,而懂税务管理的就必定会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6)舆论导向方面,往往强调企业依法纳税的宣传过多,而政府机构很少帮助企业培训税收相关知识,虽然税务机关对纳税服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其自身的繁重工作都无法顺利完成,更无暇顾及去辅导和帮助企业,鞭长莫及。
7)我国税收政策复杂多变,素有“外行看不懂,内行搞不清”的说法,更何况企业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更无法及时、完整的了解税收政策法规和各项办税规程,更不能准确无误的履行纳税义务,非故意造成多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管理失误。
8)从事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统计局2004年底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数据表明,全国共有企业法人500多万个,平均每个企业专职从事涉税事项办理、处理、管理的专业人员最少也有一个以上,而大、中型企业则更需要有一批较高层次的能独立进行税务处理和税务管理的专才或专家,把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确立他们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起着积极的主观能动作用。
实施税务会计师认证,加强企业管理,防范纳税风险,是十分必要、非常及时、完全可行的。是适应全国数百万家企业需求的明智举措,也是对全国数百万从事企业税务管理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肯定与确认,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弥补税收体系职称评定和资格认证的空白。
国家税收是立国之本,富国之路,强国之道。国家势必会加强对企业的税收制度的完善。如何做好企业的税收筹划,如何面对繁多的税项,而不让企业在税赋上减少收益,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就对我们财务人员,涉税人员、甚至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大的要求。
实施税务会计师认证,加强税务会计师岗位建设,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强化企业在依法纳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企业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涉税处理和应变能力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国家税收环境健康发展;合理合法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实施税务会计师认证是企业财税管理岗位细分的必然趋势
由于我国税法越来越健全,税收管理越来越严格、计算方式越来越复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于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加入WTO以后,我国职业资格岗位设置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英、美等国财务岗位设置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财务会计有充分的独立性,不受税法的约束,纳税人的纳税事项通过税务会计设立另行处理,从而税务会计必须与财务会计分离。
3、实施税务会计师认证是税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扩大的必然结果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国家税收改革的推进,迫切需要大量的税务会计师,据权威部门统计,未来两年税务会计师的缺口将达几十万人。
企业对自身的财务人员有税务方面的知识人才,需求是比较大的,在很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很多中大型企业,对有涉税能力的人才储备与待遇已经是非常重视,并在公司设立“首席税务官”“企业总税务师”等职务。目前,在社会上注册税务师的影响力比较大,但这个证书是第3方认证,拿到证书是要到税务师事务所工作,而且在学习内容上,主要是税法,没有迎合企业完全的需求。不仅难考,持证的人员也很难真正在企业里发挥作用。
税务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正好填补了这块空白,此课程体系有效的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将税务和会计有效的结合起来。真正以学员的实操为主要授课内容。大大增强了涉税人员的实操能力。填补了企业大量需求此类人才的空白。
更多内容请咨询:会计师刘青:http://blog.sina.com.cn/ipa2009
C. 设立税务会计对企业的好处
设立税务会计可以使企业降低涉税风险,尽量降低税收负担,增加税务工作意识,加强企业的税务工作,具体好处如下:
1、财务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
2、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3、财务会计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就有责任按照其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考核和评价。
D. 税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有什么现实意义
一、税收与会计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企业会计处理工作中,公司财务人员总是要计算各种各样的税务问题,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无论是国家的硬性规定还是我们的道德意识,我们都知道纳税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每个达到纳税要求的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履行纳税的义务,这就使得会计与税务产生了密切的关系。税务工作在会计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国家税法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税,其中包括属于流转税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但我国最近实施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还有属于所得税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税种,笔者觉得我国规定的税种还蛮多的。当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涉及到国家税法中规定的各种税种时,企业就必须处理好各项税务问题并及时向国家税务部门缴纳税款。
二、重要税种的会计处理
下面分析一下在税务处理中涉及较多,占比重较大的税种应该怎样进行会计处理。首先我想说的是增值税,它在企业经营中经常会涉及到并且它的征收和计算也相对复杂一些。在流转税中占比例较大的增值税有三种形式,我国是从2009年开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这一变化使得企业从其中受益良多,使得公司的税收负担得到减弱,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激励企业投资、更新设备等作用,同时企业发展的更好也会带动国家整体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税收的增加。从定义上来说,增值税是对出售货品或供给劳务过程当中达成的增值额来增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规模纳税人,它也分为经营货品生产和提供应该交税的劳动,或者是在从事前面所说的同时还经营货物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并且它的每年应交的增值税销售额不能超过50万元的,适用的征收率是较低的3%,还有一类则是一般的缴税人,适用的税率是17%和较低的13%。对使用13%较低税率的九项需要我们特别记忆一下。在计算公司应缴纳的税款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增值税实行的是价外税,在计算当期全部的销项税额时要把销售额中已经包含税的转换为不包含税的然后再计算。另外,我们国家在增值税税收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和一些减免税项目,企业都可以很好地把这些政策利用起来以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因为增值税是在占比重较大的流转税中占着很大的比重,所以国家也一直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我国增值税的改革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入手,包括国家最近刚刚开始实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从个别行业先进行试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增值税之所以在我们国家税务中占据这么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国家的改革和完善使得它在税收方面的制度设计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更适合我国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需求,也被作为企业或个人的纳税人所乐于接受的。在改革中应保持渐进性与稳健性的原则,要使各项改革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笔者相信国家对增值税的改革对全社会整体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接着谈一谈在税务中同样也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所得税,我国早期的企业所得税分别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由于在国家改革开放早期的时候,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希望从国外引进一些企业,所以在政策上赋予了外资企业很多的优惠政策。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不论是国内发展的要求还是面临国际市场的压力要求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公平、规范、统一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所以,在1993年的税制改革中,我国实行了内外资企业统一的所得税制度,这样的改革使得税收环境更为公平并且平衡了税收负担,这样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从概念上来说,企业所得税是我国规定的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得和一些其他所得进行征收的一个税种。它的纳税人有两类:一类是居民企业要对来自于我国国内的和国外的所有收入进行缴纳;另一类是非居民企业,它是指如果企业没有在中国境内设置任何的机构场所就只需对在我国境内工作取得的应交税部分进行税款缴纳。我国企业的所得税规定的是比例税率,分别是居民企业实行较高的25%和非居民企业实行较低的20%,在计算公司应交的所得税款时,最重要的是要先求出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而在计算时首先要知道企业总的收入,然后要减去国家特殊规定的几项不需要征税的收入和免于征税的收入,减去规定可以进行扣除的部分和在以前的会计年度发生的亏损,所以要依次对这几项进行确认后计算。对于不需要征税的收入如国家拨款、依法取得的并归入政策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入等和可以免于征税的收入如国债利息收入、合格的股息红利和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等特殊几项需要我们特别记忆一下。由于企业所得税在会计和税法上的计量不同,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先计算出会计利润再加减需要调整的事项,比如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税法中只能对没到企业一年利润总额的12%部分进行扣减,所以要把在会计中超出可以扣除的那部分加回来,还有一些其他的调整事项。我国在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上也赋予了公司很多的便利政策,如从事国家重视支持的项目可以减半征收,合格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以降低到按20%征收,这样也促进企业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促进国家产业结构更好的调整。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一些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这为我国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做出很大的贡献,并且这块税收也是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来源,企业依法纳税使国家财政收入有了一定保证,这样国家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济调节的作用。
三、税务会计的不断发展
由于会计与税务这样的紧密相连,现在也有一个独立的学科即税务会计,它也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相应的职业税务会计师也成为了很受欢迎的工作。我们都知道财务会计是为了适应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等的需求,而税务会计主要是做有关税收方面的工作帮助纳税人进行纳税管理和税收筹划等工作,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交税人应遵守的义务实行反映和监督的工作。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并没有矛盾的地方,因为税务会计不能单独存在,它涉及的工作必须以财务会计中的信息为依据。税务会计也有很多的特征,首先就是在法律方面,在进行税务处理的一系列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还有就是它具有独立性的特征。税务会计在满足国家征税和企业纳税人的不同要求方面有着不同的目的,国家的税务管理部门在税务工作中是为了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避免企业的偷漏税等各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据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而企业的纳税人则是希望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以减轻企业严重的纳税压力,并且及时准确地得到企业税务方面的各项信息,为企业的其他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以保证企业积极健康运转。税务会计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税制的改革越来越晚完善,纳税人在缴纳大量的税款时更为关注国家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纳税环境,通过税务会计企业可以知道自己缴纳的税款是否合理,这样也使政府的工作得到改进和监督。另外,通过税务会计在会计处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有利于纳税人重视贯彻税法知识,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同时,税务会计师作为一个会计专业职位在企业会计岗位中尤为受欢迎,税务会计师岗位的设置是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所必需的,有人专门与国家的税收部门进行交涉可以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等信息的变动,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从而激励企业积极改善经济环境,提高经济利益,获得更好的发展。
税收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财政收入,所以企业无疑面临着很大的税务压力,这样企业为了减轻一些纳税压力税收筹划在企业工作中也变得尤为重要。简单的来说,企业要对应交纳的税款进行规划时,首先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合理的情形下让公司会计人员对发生的业务事先规划好,这样使得企业需要交的税款减少或者是另一种情况即企业可以比正常的纳税时间向后延迟一段时间再交税,这样企业就可以实现目标。现在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一些其他国家对税收筹划的概念都没有非常统一的说法,所以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各种说法中保有我们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我们在理解和发表见解的时候,对它的最本质的东西不能扭曲,因为虽然国内外的各界人士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表达的说法都包含一样的特征,即首先也是最重要就是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范,并且企业的目标十分明确且它的规划是事先就做好的。或许有一些不了解会计的人会说税收筹划只是偷税、漏税一种好听的说法,而当然不是这样,偷税是一种违法行为,手段往往是不正当的,企业的筹划是必须符合国家的规定的,它是一种合法的行为。一般来说,避税与税收筹划之间关系密切。企业的税收规划体现在公司生产活动的每一个过程中,包括公司的设立、融资、生产及公司的合并、分立、重组等等。所以,税收筹划也可以说是企业通过各种合理的方法对公司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来进行统筹管理的一种方式。企业进行筹划前,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大量相关的信息才可以,如企业的组织形式、资产负债等财务信息、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企业对风险的态度等内部信息,当然还有像政府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等外部信息。在前面也提到过企业进行税收的规划主要有两个目标,因为企业如果通过一些合理的做法实现了他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和以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所以,在企业规划的时候,它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它想要的效果。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国家已经发布的一些优惠的政策,可以通过把费用的扣除额增加来减少税基,也可以转换收入性质等方式来降低税率。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在制定每个税种的制度时,都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当今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做一个赢家就必须利用一切合法的优惠政策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适当的筹划,来加强企业经济管理,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国家对税收筹划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可能有人会觉得企业税收筹划之后缴纳给国家的税款减少了,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减少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企业经过筹划之后经营管理更加完善,生产规模得到扩大,利润也不断增加,这并没有使国家税收收入减少,所以这是国家和企业双赢的事情。所以,国家要不断地进行税收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要更好地利用各项优惠政策,这样国家的经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四、辩证的看待和学习知识
说了这么多,都是因为会计与税务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制约。会计影响着税收,因为各种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的变更都会促使税收制度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税收是会计经过不断地发展才得以产生,只有在会计理论的支持下,税收才能够得到不断完善的发展,经过不断地发展税务会计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得以产生。而税收也同样关系到企业会计处理等等的方法。税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使得会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是税收使得我们的会计行业的业务处理等事情变得尤为复杂,所以说税收推动了会计的不断发展,令人想要更加深入地对会计知识进行专研,使得会计的研究范围更加开阔。税收也使得会计方法的应用更加广泛。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那么在税收对会计起着这么多推动作用的同时,也避免不了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在税收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来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这种处理相对来说可能是滞后的,可能不能对会计环境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事情的各个方面。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尽管现在国家的各项制度也比较完善,但以后对会计和税收方面的要求还会更加严格。所以,我们不能停止去继续探索,要更加努力的实践和研究。尤其是在会计和税收方面,对国家经济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我们值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学习这些知识,不管是对我们个人的发展还是为国家做贡献都是利益无穷的。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像我一样已经选择了会计这个专业学科的学生们,我们更应该知道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或许有很多的同学并不喜欢会计这个行业,只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而不得以选择了,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话“既来之则安之”,所以我想说我们是既选之则安之。全球的经济都在不断向前发展着,所以会计行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只有更加刻苦多学会计知识和税务知识,这样我们自己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更好的发展
E. 税务会计的目的,意义,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岗位能力需求
二十一世纪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需求分析
一、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
(一)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因素
人的大脑是一个信息系统,系统从外界(环境)接收信息是系统的输入过程,系统接收的信息量取决于外界对系统的传输方式和系统本身对信息的接收能力。因此,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环境,二是会计人员自身的能力。
环境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和实践经验。环境中的知识能通过扩散规律使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当会计人员处于知识离子浓度高的环境中时,通过接触发生渗透作用,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靠拢。这种规律有三种表现形式:
(1)“名师出高徒”。名师是一个“高渗体”,接受名师的教育很容易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到较高的水平。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具有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又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因此,管理职业教育的机构应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任教。
(2)“人才链现象”。如果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的学术(或学习)气氛浓,平均水平高,必然能通过环境的作用,加速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
(3)“信息流效应”。知识信息、文献资料、图书情报等的质量和数量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有重要的影响。这意味着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应注意教材、文献资料的编写质量。
(4)会计实践可以使会计人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检验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是否真正弄懂,促使将未弄懂的专业知识在会计实务中弄懂;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书本上难以获得的职业经验。此外,会计人员通过完成会计工作及在完成会计工作时对会计问题的分析、判断等也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因此,职业(实践)经验是影响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能力是指同样的教育和工作环境,不同能力的会计人员获得的专业知识是不同的。因此,会计人员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是影响其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顺利完成某项会计工作时在主观上所具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对实际的会计工作,往往需要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能力包括在会计活动中的实务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大脑是一部信息处理机器,机器进行加工处理,提供信息的能力取决于从环境中获得数据的质量、数量和机器自身的性能。依据这一事实,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人员自身的先天素质,二是会计人员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素质。先天素质影响着人的能力形成和智力发展。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先天素质在能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会计人员的先天素质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天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对会计人员的强制约束力、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力,迫使会计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胜任能力。因此,社会环境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影响着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此外,会计人员某些先天素质缺陷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从而发展他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业务胜任能力。因此,教育环境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会计实践: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必然要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就会与自己的能力欠缺或薄弱发生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就能形成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或使业务胜任能力得到提高。此外,会计人员的某些先天素质缺陷也可以通过会计实践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从而发展他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业务胜任能力。因此,会计实践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与取得会计业绩的关系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与顺利完成会计工作,取得会计业绩的关系如何呢?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为会计人员提供了会计实务操作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制定具体会计流程的依据,是取得会计业绩的必要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营管理系统,有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会计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那些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释,找出其中的原因,确立采取的对策。反之,若不能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予以合理的解释,意味着会计人员虽已获得了专业知识,但没有能力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有不同情况的会计工作中,难以顺利地完成会计工作并取得会计业绩。因此,对参与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能依据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予以合理的解释、判断和推理所具有的能力也是取得会计业绩的必要因素之一。
至此,我们已经构造出了取得会计业绩的两个要素,其中专业知识是思想,能力是分析、判断和推理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原因。两个要素合并为整体,共同决定会计人员的会计业绩,或者说会计人员的会计业绩是由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共同决定的。
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分析
(一)会计人员合理知识结构的需求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全世界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理论、方法、技术都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20世纪初至20世纪90年代又缩短为15年,20世纪末缩短为5~10年,21世纪初预计为3~5年。同时,由于各个专业学科的知识量愈来愈大,因此,要求受教育的时间不断延长,每一具体课程的内容也不断地加深、加宽和加重,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通常是比较成熟的学科,不成熟的学科通常不能设置课程。这意味着大学生们在校攻读时有些课程还没有成熟,是未引进人们重视的新知识,但当他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这些知识很可能已经陈旧了,甚至过时了,又有更新的知识出现。国外有人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须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因此,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日益激增与会计人员接受信息的时间限度之间存在着矛盾;专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会计人员生命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与会计人员受教育时间不断延长之间存在矛盾:专业知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与现在学校所设专业研究方向越分越细,以及各个专业之间缺乏横向联系的局面等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不在于多,而在于合理。人们积累知识总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为了实现这种特定功能,必须形成与这种功能相应的知识结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因此,为了顺利地完成会计工作,就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二)会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结构的类型
专业知识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实践经验获得的。会计人员通过教育主要获得的是会计的理论知识,而我们知道,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的职能、作用、对象、任务、准则、种类、方法以及各种差错的弊端的规律性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会计理论为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一种基本思想,它能帮助会计人员进行思维、推理、分析和判断,具有指导作用和预言作用。思想具有通用性,它是从大量的具体会计实务中抽象出来的。一个人只有获得了会计理论,才能面向不同的企业进行科学的会计工作。因此,扎实的会计理论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的理论基础,是构成专业知识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会计理论通常以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作为主要特征,它给出有关的事实、定义和公式。例如,短期借款是一种流动负债,这个定义在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如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进行核算、分析时是必须的,因为流动负债是这些比率中的一个比例因子。
实践经验是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践经验主要获得的是过程式知识(Preoceral Konwledge)。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科学,会计理论只提供了进行会计工作的思想,不是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因为不同的企业,其会计的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取得会计业绩通常与采用的具体会计程序密切相关,与此有关的知识是过程式知识。过程式知识主要是由完成具体会计任务的规则或步骤构成,它强调的是会计工作的过程,通常该知识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积累出来。
综上所述,按影响专业知识的因素模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是由过程式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两部分构成的。
(三)会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容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无此专业知识,就不可能成为会计人员。但是,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这一特征又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专业是分工的结果,分工越细,专业越精;专精是需要的,但专精不能孤立,专业越精,发生关系的方面也越多。如同建宝塔,塔越高,则塔的基础应越宽,专精需要广博的知识,专精的结果也扩大了知识,也提高了专精的水平。因此,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宝塔,塔尖部分是专业学科知识,塔的中间部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塔的下半部是应用专业性知识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如数学、外语、逻辑学、心理学等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素质和修养。
会计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应是以博促专,以专取博,专与博相结合。但要直接构造出会计人员的具体专业知识结构将是非常困难的。根据结构—功能的方法论,事物内部的结构与外在的功能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作为一个职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本身是一个“黑箱”,我们无法直接通过直观感知找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到底有哪些,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在从事会计业务的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即专业知识结构在从事会计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来把握专业知识的内容与结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结构—功能方法中的“黑箱方法”,即通过会计人员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应具备的功能来间接反推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
会计人员在企事业单位中主要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专业知识结构主要是满足其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内存需要。
(四)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
根据上述分析,专业知识由陈述性会计知识和过程式会计知识构成。其中会计人员的陈述性知识通常是通过接受教育获得,获得该知识的质和量由学习时间的长短,学习内容和接受教育的方式来决定。获得过程式知识的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会计人员从自己亲身的会计实务过程中获得过程式知识;二是会计人员可以从其他会计人员的会计实务资料中学得过程式知识,因为我们知道,会计实务的过程和会计实务的资料都是构成会计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式知识的获得应与会计经验密切相关;三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类型的教育或培训班也能使会计人员获得过程式知识。从过程式知识获得量的多少来考查,通常从事专职会计实务的会计人员获得的过程式知识要比非职业会计人员(如只从事大学会计学教学的教师)多。因此,可以认为,过程式知识通常是在专职的会计实务中获得的。
1、会计教育在获得专业知识中的作用。如前所述,会计人员通过接受教育获得陈述性知识,通过会计实务获得过程式知识。因此,获得陈述性的知识通常先于获得过程式知识,虽然通过会计教育的方式难以获得过程式的知识,但在某些条件下,也能促进过程式知识的获得。大学的教育类型、教育方式很多,但有两种教育类型值得注意:
一类是传授怎样做的规则,它主要讲授完成某项会计工作应遵守的步骤和程序,几乎不对规则做出解释。但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企业的环境、状况不同,所使用的规则不同,而这样学到的规则,只是表面的,没有学到规则的实质,即学到的规则是死的,难以进行推理,难以对不同的会计对象灵活应用。因而学习怎样做的规则难以获得过程式知识。
另一类是传授理解规则,即讲授为什么要有这种规则。在教学中主要解释会计的步骤,说明为什么要执行这些步骤,这些步骤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会计人员通常获得的是结论性的会计实务资料,而不是解释性的会计实务资料。但由于在此之前,会计人员对资料中所用到的会计规则的原因、相互关系等已经通过会计教育方式学习过了,就等价地获得了具有因果关系的会计实务资料,即通过会计实务资料和先前的教育,使会计人员获得了会计的步骤,为什么要执行这些步骤及这些步骤之间的联系,因而这类教育有利于过程式知识的获得。这种教育方式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好处,因为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常常是时间紧张,压力大,难以获得较高质量的解释性会计实务资料,用这种教育方式弥补了这个缺陷。
2、会计经验和实务资料在获得专业知识中的作用。流行的学习理论指出,教育不能导致过程式知识的获得,只能获得陈述性知识。过程式知识可以通过职业的实践过程来获得,或者在教育中引入实践资料并用有关陈述性知识进行解释和验证来获得。会计实务过程和会计实务资料是会计工作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经验对会计过程式知识的获得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当然,不可能所有的会计经验都有利于过程式知识的获得,会计经验是从实际的会计工作和完成会计工作后的有关资料中取得的。要获得过程式知识,就必须要求有准确的、完整的有关会计的直接资料,否则,片面的、不准确的资料将造成误解。由会计实务提供资料的质和量依赖于会计人员所下结论的质和量及会计过程中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在会计实务中,常有大量的实习会计人员,他们本身缺少会计实务的经验,因此由他们提供的会计资料在引用时应特别小心,在将会计实务资料引入后续职业教育的教材中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会计实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虽然通过教育获得了陈述性知识,但过程式知识主要是通过会计实务过程获得的。在讨论通过会计实务获得有关的过程式知识时,我们假定会计人员是独立进行会计工作的(即具有过程式知识的会计人员提供的帮助除外)。实践证明,即使是受过完整教育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如果手边没有会计实务资料作参考,面对大量的会计实务,也会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原因是只有陈述性知识,无法形成具体的会计程序或会计步骤。因此,在会计实务中若没有任何会计实务资料,将难以获得过程式知识。
在会计实务中,有两类会计实务资料与获得专业知识有关。一类是解释性的会计实务资料,它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会计结果。这类资料有助于获得过程式的知识。由于会计人员能直接从解释性的会计资料中得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而不需从会计结论推出原因,由此,会计人员能把这些解释性的会计结论及正在进行会计工作时的其他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出自己正在进行的会计工作的规则,也就获得了过程式知识。虽然会计人员能迅速地从解释性的会计实务资料中学到会计规则,但也应注意解释性会计实务资料也可能是不准确的、不适用的。
另一类是有关结论性的会计实务资料,它只提供有关会计实务的结论。会计人员要从中学到过程式知识,必须从结论中推理出正确的因果关系,这是困难的一步,因此,这类结论性的会计实务性资料,大都无助于过程式知识的获得。从结论性的会计实务资料中要获得过程式知识的难处还在于会计人员把从这些会计结论所推理出的东西作为依据,会使他们随便地改变正在进行的会计工作程序,反而把自己的会计工作引向歧途,因此,只有结论性的会计实务资料,无助于产生过程式知识。
在某些条件下,当会计人员能从结论性的会计实务中推理出解释性的会计实务资料时,有可能学到过程式的知识。例如,当会计人员遇到的会计工作很简单,以致很容易从结论性的资料中进行推理,并得到正确的因果关系,这实质上是等价地获得了解释性的会计实务资料,因而可促使过程式知识的获得。又如,会计人员在参与具体会计实务时,已得到结论性的会计实务资料,但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因果理论的知识,这种因果知识能够用某种方式对其结果进行解释,由此也等价地获得了解释性的会计实务资料。因而,具有这种因果理论知识的会计人员也能从结论性的会计实务资料中获得过程式知识。
根据上述讨论,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是获得过程式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不论在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之前还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之后,工作经验都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对获得会计师资格以前的实际工作经验有较为详细的特殊的标准来规范,也要求企事业单位对其从业人员在设计与执行实际工作经验计划负责并记录他们的经验。
三、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技能分析
能力是会计人员完成某项会计工作时在主观上所具有的一种心理特征。会计人员在完成某项会计活动时,往往需要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各种能力的总和构成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它是衡量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的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所达到的水平。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主要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操作能力这五种基本能力构成(如图3所示)。这些能力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自都在业务胜任的能力结构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单纯追求某一能力的发展,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发展,会造成业务胜任能力的失衡,形成业务胜任能力的畸形。
观察能力是会计人员收集会计信息、获得对会计对象感性认识的基本心理素质,观察能力是保证顺利完成会计工作、取得会计业绩的重要心理因素。敏锐的观察力使会计人员能够利用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线索取得显著的会计成果。
记忆是会计专业知识的仓库,它为思维提供原材料。会计人员在思考问题时所应用的材料大都来自记忆,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要求有较好的记忆检索的功能,能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思想材料,为确定会计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及时提供材料。知识老化的周期缩短,更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
思维能力在整个会计工作过程中起着指导和调节的作用,对会计工作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较强的思维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空洞的头脑是不可能进行思维的。一个人在某方面的知识越丰富,技能技巧越熟练,思路就越灵活,判断就越准确。此外,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事实的判断力强,得出的会计结论更符合事实。
想像能力同样重要,因为知识毕竟是过去的已有的东西,它是有限的,而想像力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是业务胜任能力中的认识能力,只有认识能力而缺乏操作能力,是难以取得会计业绩的。会计业务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手脑并用的人才。
F. 税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一、税务会计的定义及基本职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税务会计应按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和缴纳税款,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无误;确保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做到不拖不占,迅速缴库。
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汇总,并编制出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纳 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控制、检查,并对违法行为加以纠正和制裁。这种反映和监督,只能在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里进行,并由纳税人的会计人员去实施。
二、企业税务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存在不同方面税务会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因此,税务会计的资料一般来源于财务会计,他只是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不符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收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作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帐簿或报告之中。但是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相比较,其差别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企业税务会计要在税法的制约下操作。
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处理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加以选择,按照会计准则核算企业的财务成果,并为企业利益相关人(包括银行、债务人、潜在投资者)提供真实相关的信息,便于他们投资决策。但作为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运作,受税法制约,不能任意选择或更改,实际是按照税法来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系统,其目的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为国家税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例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可在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等几种方法中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中一种;在存货核算中,企业可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后出法等五种方法中选择,并可对不同种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一经采用某种计价方法,就不能任意变更,但企业税务会计只能依照企业所得税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及存货核算方法,并需报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行为和财务会计核算涉及到税务问题时,应以税收法规为依据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要求不一致时,应以税收法规为准绳,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企业税务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税务义务的工具。
企业税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它对企业以货币表现税务活动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财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强调遵循会计准则,依照会计制度处理各项经济业务,会计人员基于自身的理解和情况的特殊性,对某些相同的经济业务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出现不同的会计结果,这是会计的灵活性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具有弹性的正常表现,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使报表公允地反映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对此,在特定时候,财务会计可以考虑币值不稳的因素,如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企业通过会计计价方法的选择,寻求能够较为合理的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计量模式,而税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税法,企业税务会计应有一套自身独立的处理准则,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例如房地产税,商品房一经售出,即使购买方未付清房款,房地产商都得按“权责发生制”记入收入;但税法考虑到房地产商支付税款能力,则根据房地产商收到房款来确定纳税时间,即以“收付实现制”作税务会计基础。同时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便于保管,一般不允许企业估计收益和费用。企业税务会计计算损益的程序和结果与财务会计不同,特别是从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成本费用的标准与财务会计不同。如财务会计把违法经营的各种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折款从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列支,即准予在利润结算前扣除,但税法则规定不予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扣除;财务会计把计入管理费用的业务招待费准予在利润结算前扣除,但税法则规定只准予按一定的比例扣除,超过部分应计入所得额计缴所得税。此外,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动,更重视可以预见的事项,通过税务会计工作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保证企业的税务活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使应纳税金及时、足额地解缴,防止偷、逃、骗、欠税问题发生,保证企业认真、完整地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不熟悉税收法规、未尽纳税义务而受处罚所导致的损失。
(三)企业税务会计具有税收筹划的作用。
企业税务会计不仅仅是对税务资金运动的反映和监督,而且能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使纳税人更加明确地利用合法手段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指企业税务会计依据税法的具体规定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活动,使之既依法纳税,又可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少交税或不多交税、减轻税负的目的。例如我国《企业增值税法暂行条例》规定,企业采用现销方式,收到货款或是取得索取货款的凭据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托收承付或是委托收款方式,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的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因此,企业可根据企业产品销售策略选择适当的销售收入确认方式,尽量推迟确认销售收入,从而推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其推迟缴纳所得税,这样可以视同国家提供的无息贷款,对企业而言,这是大有裨益的。又比如以长期债券投资溢价、折价摊销方法的选择为例。企业进行长期债券投资时,其溢价或折价的摊销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投资于债券时,每期列作企业投资收益从而增大企业税前利润的债券利息收入为应计利息与当期应摊销溢价的差额或应计利息与当期应摊销折价的合计。由于采用直线法时,各期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是均等的,故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也是均等的;而采用实际利率法时,各期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均逐期增加,故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则呈逐期减少或逐期增加的变化趋势。因此,当企业以溢价或折价方式购入除利息收入免税的国债以外的其他债券时,选择直线法摊销溢价或选择实际利率法摊销折价,可以在债券存续期内相对推迟投资收益确认的会计期间,由此减少前期所得税负担,以获得递延纳税利益等等。
三、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设立企业税务会计,不仅是企业为了适应税法的需要及税务部门征收管理的需要,它还涉及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诸多方面。其必要性是:
(一)会计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不再具体规定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这就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产生很大的灵活性。随着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更加明确,即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折旧使得财务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差异越来越大,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财务会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监督,才能使会计改革见成效。
(二) 健全我国税制的需要。
税制改革是中国的税收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税收调节体系,基本上符合税种健全、税率合理、税负公平的要求,有利于发挥税收征集国家财政收入和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节经济运行的双重作用。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下,稳定税基、规范缴纳行为、优化税收收入水平的要求和各项复杂的计税工作,不可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一一体现。有时,企业可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利用税法的不完善,通过直接调整会计数据、修正某业务财务决策等,实现其少缴税的目的,因而,作为纳税义务人,不论其经济性质、组织形式和经济范围,都需要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以适应依法、合理、准确纳税的需要。
(三)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完善税制及税收征管的必然选择。
一是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上缴。企业配置既懂税法、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专门的税务会计人员,根据税法规定和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计算、申报纳税,及时、准确履行纳税义务。二是有利分清税企权责,使税务人员从繁杂的财务帐簿、报表检查中解脱出来,利用更少的人力全面高效地履行税务部门应有的职责。三是有利税制结构的完善。企业税务会计相对独立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后,企业税务人员能对企业税务资金系统的运动情况进行潜心研究,有助于国家税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也能使税务部门更容易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税制的不完善之处,从而加速税收征管向法制化、规范化、公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速税制完善的进程。
(四)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和加强管理的需要。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忠实地履行纳税义务,不得仅以企业一己之利,片面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纳税额的最小化,企业一方面要认真改造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也应充分享受纳税权利,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有权请求税务部门解答有关纳税问题。有权对税务处罚要求举行听证,有权向上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对上级税务机关的复议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庭起诉。对税务干部营私舞弊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或控告。有权在税法容许的前提下确定企业类型、企业经营方式以减轻自身税负等。要充分享受纳税权利,必须熟知税法,不仅要熟知税法原理和各税税法,更应精通各税种的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补充规定等;不仅要站在征税人角度熟知税法,还应站在纳税人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由于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偏重于财政、税务、信贷等部门的需要,忽略了企业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不利于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但是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可供选择的范围选择适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不必完全遵循税法规定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会计人员才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的核算工作,并适时作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的财务决策。
(五)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经营市场化的重要手段。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已经转换,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会计上体现为利润与税收分别核算,也就使两项制度分离成为必然。其次,企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已经趋于多元化,民营、私营企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二者合一的会计制度对他们更加不适应。最后,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结合点是分配机制,从税收角度讲,两者存在一定矛盾,国家干方百计保证税收收入,纳税人想尽办法少交、不交税,而税务会计的出现恰恰满足双方的要求,在税法允许下,企业争取获得纳税方面的优惠待遇则属常理,况且,如果现行税法中存在某些“灰色地带”,纳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避重就轻、避有就无、避早就晚等策略也属合乎情理和法规之举。当然税务部门在税务实践中,对主动发现、被动发现税收立法、执法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堵塞漏洞。这样,合理的税务会计制度既保证国家税收要求,又维护了纳税人的利益,对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为强化国家调控国民经济的能力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借鉴国际经验,于1987年开始“宏观会计”研究,试图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国家调控国民经济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令人遗憾的是,该体系至今未把“企业税务会计”纳入其组成部分。在宏观、微观经济管理人员头脑中,“税式支出”(即国家采取各种途径饶让给纳税人的利益)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仅包括国民收入会计、投入产出会计、资金活动会计、国民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等部分。当然,这与企业会计,即微观会计撇开税务资金的流动,从而使占国家财政收入90%以上的税收收入不能依法核算密切相关。因为税法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的,因而税法高度地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而财务会计是根据会计理论和会计惯例进行核算的,体现的是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主要是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的需要。由于我国多元投资主体的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此时若财务会计再不与税务会计分离,会计核算继续实行两头兼顾,则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使之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若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企业就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有利于各投资者的决策,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决策。因此,企业设立企业税务会计也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七)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财务会计是一门对外报告会计,要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它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准则要求,以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要求不能受随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的税法制约,不能随税法的变动而变动,但是又不能按税法的要求来计算和缴纳税款。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只有建立税务会计。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税务会计逐步完善,受到普遍重视,并发展成为重要的会计学科。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越来越多,其投资额也越来越大,而我国在国外投资业务也越来越多,为了符合税收的国际惯例,改善投资环境,防止国际避税,维护我国经济权益和企业利益,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也是十分必要的。建立税务会计以后,我国的财务人员才有可能不受税法的约束,缩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而真正地按照真实、公允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
四、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1.税收制度存在不健全的地方,导致征管与会计核算管理不同步。
1、新税制的实施,难以适应《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原来规定的核算内容。尤其是目前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并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角色的互换,使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复杂化。新税制实施之初,增值税作为价外税的会计处理首次施行。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对期初存货处理、含税收入还原、视同销售行为的计税等会计处理方法不熟悉,企业税收会计核算一度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由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负增值”及低申报问题的大量出现,税收政策又作了相应的改变,国税机关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更加慎重,适当缩小了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范围,迫使企业不断改变税收会计核算方式。加之比如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的规定不同,使得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了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要准确核算差异,就要依法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等等问题,税务人员通过稽查后,就直接计缴税金,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繁琐性认识不够,未能帮助其调整帐目的处理,从而使其在作帐上无所适从,导致税收核算上的混乱。
2、税收会计缺乏规范的核算的准则。现行的会计制度对税收会计核算只设“应交税金”一级科目,然后按照各税种分别设置二级科目,比如核算增值税的科目为“”应交增值税“、核算营业税的科目为”应交营业税“等等,而相继颁布的新税种,又只是各个税种相互独立地列明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人员只能知道实际缴纳及未缴的的税款,对比较详细的税收情况则无法从帐簿中直接获取,而且难以从统一的文本中比较系统了解和掌握税收会计核算方法。在税款计缴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如工业企业在材料购进环节,既要确定购进环节的增值税及原材料成本,又要对应征消费税的产品计算出税法规定的外购环节允许扣除的消费税。由于消费税不是对所有企业普遍征收的税种。经常造成计税失误,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增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虽然掌握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人员的最起码要求,但要求企业所有的会计人员都精通税法,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3、税务机关对会计核算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影响了税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配备既懂税收规定,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专门税务会计人员。而目前会计人员的管理方式是统一由各级财政部门培训、发证及考核,但在对税收业务的核算中未必能做到税收机关的要求。主要是税务机关对会计核算工作还缺乏硬性监督。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7条规定了“企业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对已建立账簿而核算混乱的,仍无法作出规范性的处罚。更何况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主要遵循的是财政部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其解释权不在税务机关。因此只通过一般性的税法宣传和公示公告,告知做好会计的帐务。我们知道要使企业会计人员系统掌握税收会计核算方法,除了自身的学习外,最好的方法是对税收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及考试。但税务机关又无此权利,这客观上影响了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税收会计核算技能的提高,影响了税务会计的发展。
4、缺乏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税收,对国家来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纳税人来说,是必须承担的经济成本。虽然,税务机关是直属管理,但是其与地方还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地税,因此税务机关能否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无论对政府还是对纳税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行为主体,直接参与经济生活,往往对税收的征收管理进行直接干预,使税务机关的执法活动偏离法治轨道,也影响国家的税收收入。
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方法。
1、税收政策的变动应充分考虑到税收会计核算变更可能带来的后果。新的增值税实施以后,税收与成本收入直接分别核算,计税方式更加科学。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后,在认定审查期间停销或停购待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致使企业经营间歇性中断;也有的企业为减少税采用虚假的税收会计核算方法。这些都应该在今后的税种设计和征管工作中充分予以重视。
2、应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规范和加速税务中介的发展。建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的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将各税种所涉及的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统一汇编成权威和规范的文本,作为会计教学与培训的必备教材或操作指导用书,并及时补充和完善。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由于财务、税务会计的分离,并且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竞争加剧,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专业化要求提高;在税务会计方面,制度体系也日益完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越来越精细,同时在税收征管上更是加强严格执法力度,使涉税业务风险增大。财务税务会计分离,及它们都向着更加专业化发展,使原来包罗财务税务于一身的“会计人”,越来越难以再胜任一身两职。这些都自然促使企业涉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专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等顾问咨询,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人提供日常税务咨询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代理业务。
因此 在大中型企业应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大中型企业涉税事务多,涉税金额大,对企业财务影响重大,设置专职税务会计有规模效益。至于小型企业和一些业务较简单的中型企业,其涉税业务可以主要通过委托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代为处理。
3、税务机关应重点加强稽查后的调账管理。在征管工作中,税务机关应根据税前列支项目调整和稽查补退税款所发生的企业应纳税额变化,将调账指导与监督工作纳入征管程序。要充分应用会计知识,正确核算税收资金,完整地记录税收业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确保税收会计核算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新税种凡涉及会计核算方式改变的,应同步开发出与之配套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针对当前税收会计核算比较混乱的情况,税法制定权威部门应制定出相应的约束范围和处罚措施,使税收会计核算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4、建立税务会计需提高人才的综合培养。税务会计本身属于会计人员的一种,其目标是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那么税务会计的会计、税务、法律知识综合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一方面要加强税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接受教育、自我教育等形式,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途径,以观念教育、规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树立职业道德信念,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强税务会计职业道德自律建设。税务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税务会计人员要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要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遵守职业道德。
5、建立税务会计需加强法制建设。税务会计是新生事物,它是随着经济发展而的产生,那么其相应的法律法规肯定尚未完善,因此建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尽快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么,企业税务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税收筹划,甚至税收避税上。这便对企业管理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利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这就需要法律法规给其一个说法,即保障其权利不能受侵犯或规范其责任;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要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法制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我们各个部门的长期配合、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肯定会不断的得到完善。
G. 税务会计的重要性是什么啊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务会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书是针对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职业能力和就业方向等要求组织编写的。 为了服务于高职高专教育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书运用大量的实例和图表,详细地讲述了企业作为纳税主体应纳税的种类、纳税程序、各种应交税金的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的缴纳及相应的账务处理方法。每一章的后面,还编写了与本章内容关系密切的思考与练习题,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帮助。
H. 谈谈对税务会计的认识
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汇总,并编制出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控制、检查,并对违法行为加以纠正和制裁。这种反映和监督,只能在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里进行,并由纳税人的会计人员去实施。企业税务会计需要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通过事先筹划,合理安排公司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针对采购、生产经营以及内部核算等进行合理决策,利用国家法规积极税务筹划,同时通过软件产品与国家涉税系统进行信息传递与要素延续,对企业经营过程涉及的诸多税种(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出口退税等)进行业务处理,既可准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进行申报纳税,提高财税人员工作效率,也可对企业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进行评估,更好帮助企业正确执行国家税务政策,进行整体经营筹划及纳税风险防范,为企业管理决策献计献策,为创利打下坚实基础。在既保证企业完成利税义务增加自身“造血”能力,降低税收负担,也提高了税后利润,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I. 企业税务会计存在的意义
企业税务会计存在的意义如下:
(一)是税法、税制与财务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差别日趋明显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纳税主要依据财务会计帐簿记录和会计报表,会计人员缺乏相关税务会计系统知识,无法准确地计算税金并进行申报纳税,更谈不上进行所谓的税收筹划,缺乏主动性,只能机械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或处理。现行税法、税制日趋完善,与财务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差别日趋明显,其核算结果包含的内容、数额和时间不同,如果强求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一致,使会计核算实现两者的兼顾,事实上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必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微观决策价值,甚至会损害其客观性,使之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才能真正实现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各自的目标和职能。
(二)是防止税款大量流失的重要措施
企业设立税务会计,配备既懂税法、税制,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专门税务会计人员,根据税收规定和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计算、申报纳税,及时、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上缴。与此同时,企业税务人员能对企业税务资金的运动情况进行潜心研究,有助于税务机关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税制的不完善之处,从而促进税收征管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有效防止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
(三)是促进企业增强法律意识,降低纳税风险的重要措施
国家的税收政策是根据全国的经济情况制定的,具体到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产品、某一项目,可能因主、客观原因而使经济状况相对悬殊,有的可能获得推迟纳税期或减免税照顾,有的就可能不予照顾。企业纳税人应该做守法人、文明人、精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要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有权请求税务机关解答有关纳税问题;有权对税务处罚要求举行听证;有权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对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税务人员营私舞弊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或控告;有权在税收规定容许的前提下综合权衡各种投资方案、经营方案与纳税方案,使其形成最佳组合,即进行税务筹划,从而达到既合法纳税,又可达到税收负担最低化、降低纳税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四)是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
设立税务会计一方面可促进企业充分研究税法、税制,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采取避重就轻、避虚就实等策略进行合理避税,另一方面也可促使税务机关在税收实践中,对发现的税收立法、执法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堵塞漏;这有利于规范征纳双方的税收行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贯彻无差别待遇原则,实现非歧视竞争目标,优化税收环境,公开、公平、公正地依法治税,激励竞争,提高效率及征、纳税人员的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建立一个全面开放、统一规范和公平竞争的国内大市场,创造良好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
(五)是发展会计学科的需要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统一的会计模式制约了会计学科的发展。一方面,由于我国税法的不健全和多变性,会计跟着税法、税收制度的变化走,成为解释及执行税收政策的工具,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一致性,使会计理论处于不稳定、不规范的状态,同时给会计教学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会计理论研究及其应用也由于考虑到国家财政承受能力而停滞不前或难以应用。会计准则脱离税法限制,可使会计理论研究围绕其目标,按其内在规律进行。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的财务会计逐渐形成稳定、独立的会计学科,与此同时,随着税法、税制的不断完善,建正并发展独立的税务会计,有利于扩充和完善我国会计学科体系,推动我国会计理论向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这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以及贸易合作范围的扩大,涉税案件也会日趋复杂,涉税犯罪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国际性公司的偷、逃、骗、避税等行为手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国际可比性,要求对我国税制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制度化创新,按照国际惯例和WTO原则进行税收立法和行政管理,实现税收征管印规范化、法制化。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通行的国际惯例之间具有很大的差距,会计准则完全依从于税法规定,会极大地影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利干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为了符合税收的国际惯例,改善投资环境,防止国际避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就显得非常必要。
(七)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通过税务关系体现,通过公司法、税法等来调节。两权分离要求会计准则的制定应从会计工作本身规律入手,从服务企业的立场出发,兼顾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能只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而国家作为宏观管理者,要求企业依法纳税,承担纳税义务。因此税法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差异必然会加大,为了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建立起税务会计来处理这种差异。
总而言之,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增强法律意识、降低纳税风险、防止和减少税款流失、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是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现实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