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区别
⑴ 行政单位会计要素与企业、事业单位会计要素有何异同
(1)资产:与企业会计"资产"概念比,突出"具有服务功能或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
(3)净资产:固定基金+结余
①基金特点:
基金是出资者提供,但其不具有剩余资产的要求权,只有资金使用的限制权-指定其用途;
基金是单位资产的基本来源。资产增值可使基金增加,单位收支结余,也使基金增加。
②基金是资财供给者提供的,会计主体用以执行公共事务、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其他活动的基本 资金来源
(4)收入
(5)支出
(6)结余:事业结余+经营结余
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收支差额不具有经营成果的性质,只表示收入在使用以后的剩余,所以不设"利润"要素,而设"结余"要素。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出资人不要求投资回报和回收,其所投入的资金不具有权益的性质,但要按规定用途使用,所以不设"所有者权益"要素,而设"净资产"要素。
同企业会计相区别,"净资产"和"结余"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特有的会计要素,其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程序都有自己的特点。
⑵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的区别是什么
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会计没什么区别,呵呵~~是会计制度与核算方法有区别。
简单说,就一句话,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还是收付实现制和沿用前苏联的会计理念(计划经济的产物),也就是我国93年会计制度第一次改革前的方法;企业会计制度经过93年和01年两次大的变革以及会计准则的实施,已经基本和国际接轨。
详细点说,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与核算思想与企业有较大差异。例如:
1、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有许多基金科目,如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周转金等,而企业会计制度没有。
2、事业单位会计分类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支出类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所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成本类分为科研成本、技术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生产经营成本;收入也是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而企业单位总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成本总称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以及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没有事业单位那么复杂。
3、事业单位有些会计核算与企业不同,如,专项拨款,都在该项目下进行收入与支出的核算,只有等项目完成后才上交或结转权益类账户;而企业完全是成本核算方法,收支两条线界定清晰。
4、事业单位与企业虽同是借贷记账法,但记账方法有所不同,有些项目需要同时记录基金增加,如固定资产购买分录:
借:科研成本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5、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思路的区别,如,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称为净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基金、周转金、事业基金(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专用基金;企业权益类是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97版),但许多事业单位,尤其是经营型事业单位在上报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同时,也上报企业会计报表,正在逐步接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上述是多年实践总结的,不知是否正确,仅供参考吧。
⑶ 事业单位区别于企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3)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区别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十八条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第二十条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短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
存货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长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
在建工程是指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额计量。
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
⑷ 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区别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也称为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l)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3)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
这些均与企业会计有明显差异。
⑸ 企业和事业单位共同会计要素是什么
企业会计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类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是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五类
请采纳
⑹ 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资产负债表有什么异同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区别探析;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资产负债表异同参考第二条。
一,核算基础有差异。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大多还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财政部针对采取权责发生制基础核算的事项进行具体的规定;企业会计核算运用权责发生制则是历来的原则。会计核算基础不同的话,那么会计核算中收入和支出反应的内容则大不相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核算类似于大杂烩,将其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财政部处收入和经营收入都纳入一个账户,支出则核算了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以及经营支出,企业单位收入核算要以收入确认条件为原则,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和所有者投入资金无关的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其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等,企业支出建立在和收入配比的原则下,是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和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配比原则要求将当期计入但是以后期间支出的成本都划入其中。
二,会计平衡等式意义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等式区分为年度中间等式和期末等式,年度中间等式表达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期末等式可以表达为:资产=负债+净资产。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是动态的,随时反应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资金状况和净资产的增值状况,事业单位很多资金依然来自于上级拨付,所以动态等式非常重要,可以随时监督和控制各项支出的耗费情况。企业会计等式与此类似,但是企业常年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会计等式表达,这是一种静态反应方式,是对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企业资产的权利归属的一种直观地反应,它表明了企业和所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企业会计等式是企业进行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基础。
三,财务成果计算方法大相径庭。
事业单位财务成果划分为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个部分,其中事业结余核算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之间的差额,经营结余核算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之差,这意味着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果和净收入是一致的,如果有结余的话期末要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之中去,如果有亏损的话就不予结转。企业单位用利润来核算一段期间内的经营成果,表现为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的整体结果。企业一般按照月份进行经营成果的结转,按照年度进行核算。
四,会计报表差异明显。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附注等内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反映了其在某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对其经营和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综合反映,是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经济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财政部门应该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进度有深入地把握,提升其预算管理质量。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附注,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直接反应,帮助利益相关者进行合理的经济结构决策。
⑺ 企业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和优缺点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单位会计制度相近,但还是存在较多的差异,这也是由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性质不同而决定的。概括来讲,两种制度存在下面十六个不同点:
(1)部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不同的。企业会计,基于“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法律形式的交易或事件”,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是表现的重要性原则。根据“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其表现的是谨慎性原则。而且事业单位要求的是“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表现的是全面性,这是企业会计所没有的。
(2)会计核算基础不同。在企业会计,根据“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定,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根据“业务单元与一般使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活动使用权责发生制,具体规定在会计系统。由财政部工业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指定的财政部进行规定”企业一般使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活动使用权责发生制,具体规定由财政部确定。由于不同的会计基础,收入和支出反映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事业单位反映收入在一个财政年度收入实际收到。收入按部门分类:财政补助收入、业务收入、较高收入补贴,下属单位收入,营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事业单位反映支出,它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发生实际的支出根据功能类:业务支出,到下属单位补贴开支和支付更高的支出、管理和其他费用。
(3)会计要素的内容不同。企业会计中,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组成。事业单位会计中,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者费用、净资产组成。
(4)对投资的分类不同。企业会计对投资的分类是按照投资项目不同进行的。主要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事业单位会计对投资的分类是按持有投资时间不同分类。主要分为一年以内的短期投资和一年以上的长期投资。
(5)现金的盘盈与盘亏处理不同。在企业会计中,现金盘盈,一般是按照报批前和批后进行处理的,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贷记营业外收入、其他应付款。现金的盘亏,一般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借记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现金的盘盈,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贷记其他收入。现金的盘亏,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借记其他支出。
(6)存货的盘盈与盘亏处理不同。存货的盘盈和盘亏往往跟现金相似,在企业会计中,存货盘盈,一般是按照报批前和批后进行处理的,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贷记管理费用、其他应付款。存货的盘亏,一般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借记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存货的盘盈,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贷记其他收入。存货的盘亏,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借记其他支出。
(7)固定资产盘亏和盘盈的处理不同。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理往往跟现金也很相似,在企业会计中,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理,一般是按照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按照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理资产的时候。按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盘亏造成的损失,通过“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核算,并且计入当期损益。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理,一般按照转入待处理资产,并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然后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进行报批予以处理的时候,处置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固定资产盘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固定资产的盘盈,根据市场价格的相同或类似的固定资产,并据此来确定成本;无法确定市场价值的时候,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8)涉及税金账户名称不同。企业会计中与“应交税金”账户,而事业单位会计中税费计算有关的一般使用“应缴税费”账户。
(9)关于累计折旧的计算及会计处理不同。企业会计累积折旧,一般选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并且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预计净残值。会计处理是:借记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贷记累计折旧。事业单位会计累积折旧,一般选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对预计净残值不予考虑。会计处理是: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
(10)存货的发出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对发出存货,计入营业成本。事业单位会计将发出存货,计入营业支出或事业支出。
(11)存货的期末计量不同。存货的期末计量不同,主要在企业会计中,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照成本来衡量。当成本是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根据可变净值进行计量,其中,根据成本之间的差额是高于可变现净值为存货,计量存货跌价,将此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去。但是此类情况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是不存在的。
(12)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账务处理不同。在企业会计中,摊销无形资产,分为两种类型:有限和无限的。根据无形资产的准则,其使用寿命有限,应系统地进行摊销金额,摊销金额的方式较多,主要有:直线法,总生产方法等。账务处理是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累计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摊销在持有期。残值的确定需要根据市场情况确定的无形资产的生命的终结。事业单位会计中,规定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金额的方式。其账务处理是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贷记“无形资产”。残值并没有相应的详细的规定。
(13)对资产的处置结果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中对存货的处置:在结转成本时,一般应计入营业成本。会计处理是借记“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事业单位会计中则在处置资产时,需要表明收入和费用。对于费用的处理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收入的处理,则作相反的会计反映,同时还应计算二者差额。
(1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购进业务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中在固定资产等购进时,作一笔分录。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等。事业单位会计中,要作双分录,一是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等”科目;二是作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
(15)期末结转不同。企业会计期末结转时,收入类、费用类账户期末应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年末时还应进行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年末时通常利润分配账户有余额。事业单位会计中,则是按取得资金性质的不同。收入类、支出类账户分别转入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年末时,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还应转入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但是经营结余出现借方余额时,不得进行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同时有三个分流渠道:缴纳企业所得税、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事业基金。年末该账户无余额。
(16)编制会计报表不同。企业会计“四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化表。报表全面系统,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给用户,帮助他们做出决策更科学,更合理。事业单位会计“三表”,即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表费用表、财政补贴收入支出。反映了单位的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会计期间的事业成就,预算执行和其他会计信息,可以为单位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帮助单位领导和管理分析检查各种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财政部门预算按自己的预算进行着,正确的合适支出,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
⑻ 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异同点
相同点:
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会计和企业会计组成了现代会计。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会计的作用不断扩大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差异逐渐减小。机构和企业会计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种系统的会计前提一样,主要表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活动、分段和会计货币。会计原则,这两个都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会计要素虽然有差异,但其内容和方法大致一致的会计要素,如: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等费用。二者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面,各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财务分析方法应用具有一致性。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从在信息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报告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来看,二者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规定,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各项核算原则、方法基本一致,报表构成也基本相同。所有者权益、利润、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企业与事业单位会计不仅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有一致的理论指导,而且在确认、计量方法上也有相同之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制度直接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但是差别还是存在的。
不同点: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单位会计制度相近,但还是存在较多的差异,这也是由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性质不同而决定的。两种制度的不同主要有:部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的内容、对投资的分类、现金的盘盈与盘亏处理、存货的盘盈与盘亏处理、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理、涉及税金账户名称、关于累计折旧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存货的发出处理、存货的期末计量、固定资产的盘盈的计量及账务处理、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账务处理、对资产的处置结果的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购进业务的处理、期末结转、编制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