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缺失企业
㈠ 会计诚信的概况及缺失原因有哪些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诚信的缺失的现状,在我国三资和民办企业中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民办企业发达的浙江义乌、福建石狮等局部地区流行着一种“流动会计”,顾名思义,这种会计是专做假账的会计,在每一企业都不会工作满一年,这样就可以逃避因会计造假问题而承担法律责任,这是在同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打擦边球,是对我国会计诚信的肆意践踏。也是对我国法律和会计法规权威的挑衅,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明确的反映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通过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大环境缺少诚信氛围,使会计诚信缺少正确引导
诚信是社会的灵魂,公民的诚信、企业的诚信、政府的诚信,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的诚信平台。但我国目前社会整体恰恰缺乏这一诚信平台,政府可以向公民打白条,而这种白条可以被用来买卖和典当,试问这样的政府又怎么能够树立起诚信。我国的河南曾经被称为“造假之乡”,河南人也因此而名噪中华大地,不过这个“名”是无诚信之名。我国企业无诚信更加的触目惊心,假药、假化肥、假名牌在我国可以用“一地鸡毛”来形容。这样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又怎么能够担当的了会计诚信领路者的角色。一个诚信社会的到来是我们不断呼唤的。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落后于会计行业发展要求,引起会计诚信缺失
我国的会计行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会计行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如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如何能快速的培育会计从业人员,一切的工作重点似乎都围绕着“快”来进行。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缺乏”的状态下,磕磕绊绊的走入了21世纪,也走入了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穷途。基于上述原因,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阶段。
3.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可能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速度之快,超过了会计制度的调整速度。现有的会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了许多漏洞。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许多公司便利用这些空隙,或打擦边球。例如:一个企业的成本结转,今年采用加权平均法,明年采用其他方法,甚至允许一年以内采用两种以上的成本结转方法(只要在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就行),这种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2条所规定的“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则是自相违背的。会计制度的完善是我国会计诚信重塑的当务之急。
4.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引起会计诚信的缺失
会计信息对于相关投资者和所有者来说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经营信息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缓慢,信息质量相对低下,造成经营者相对处于会计信息获得的优势地位,投资者和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的产权机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执行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外部审计监督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三点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因素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企业经理人素质低,法律观念淡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重塑会计诚信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5.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违规成本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动力
我国的证券市场已比较成熟,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上市公司因违规而进行民事赔偿的先例。司法界在此类案件的受理、判决等方面也缺乏可供借鉴的判例,暴露出我国民事赔偿机制的缺失。正因为违规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所付出的成本,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经济利益上的诱惑因素。
6.我国公司制度本身的缺陷,成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我国证券公司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织设置及相应关系的界定上有很大随意性。董事长的身份界定模糊,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往往分工不明,有的干脆一肩挑,目前有二成券商的一把手身兼两职。同时,作为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控股的证券公司,由于国有资产代表缺位等原因,“三会”的设置形同虚设,致使董事会大多流于形式。监事会往往只是形式地设立一个办公室,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职能部门对财务状况、董事及经营层进行监督,却承担起党务、行政等“份外工作”。这种公司制度的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1.会计诚信缺失,危及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几年来,造假账,造假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一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行为。从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夏,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己经成为一颗“毒瘤”,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2.会计诚信缺失,危害投资者利益
会计诚信缺失直接使投资者利益受到危害。就安然事件来说,安然在申请破产保护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偿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价值已经趋近于零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普通投资者肯定血本无归。安然公司的破产也冲击了各有关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3.会计诚信缺失,危害会计行业相关人员自身
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缺失,不仅仅是不道德的行为,轻者将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少数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准则,甚至共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有的追求利益,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律观念,会计职业道德伦丧,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这严重不利于我国会计队伍的建设。
4.会计诚信的缺失,危害“反腐”工程和在校学生教育
从我国目前公布的信息看,一大批被查处的特大案例,无一不与会计人员做假账相关。大量腐败现象最终被曝光,往往也是从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中找到凭据。因此,普遍的会计信用丧失现象已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阻碍了反腐败“政治工程”的进程。特别是其直接毒害在校学习的财会专业学生,使一些学生在未踏入社会的情况下,就受到会计行业无诚信的毒害。
5.不利于树立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在我国大力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道德建设的同时,过多的会计诚信缺失,会起到反面作用,使人们错误的看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对整个社会道德产生较大的冲击,不利于国家倡导的正确荣辱观的确立。
四、结束语
会计诚信的缺失必然性的同企业、集体、个人的利益相联系,利益的驱使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动力,在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时,我们必须抓住这一主要原因,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切断发生问题的动力,才能最终的实现会计诚信的重塑。
㈡ 关于会计诚信
会计业是诚信行业,近年来发生的许多会计造假事件,使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严峻的挑战,对会计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不利的影响。因此,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共筑“诚信”长城,已成为当务之急。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商界自古以来就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传统。所谓“信”即“人”从“言”也。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所言成真即是“诚”,“真实不欺”即为“诚”。在集孔子思想精华的《论语》一书中,“诚信”占着基础的地位。孔子说的“一日三省”中有“两省”即“诚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唐代魏征把诚信说成是“国之大纲”,足见“诚信”一词的使用,已经不再基于“诚”超越层面的本体论意义,而是从规范层面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但是,细细推敲,“诚”与“信”的规范意义仍然有着不同的含义。“诚”更多地是指“内心”,而“信”则更多地指“外信”;“诚”更多地是对行为主体的单向要求,而“信”则更多地是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诚”是对经济主体的道德描述,而“信”则是对经济主体的行为描述。“信”字,又是由“人”与“言”部组成,暗含言与行分离的可能性。会计诚信,则具有信任和真实的双重涵义,前者是指一种特定的诚实,强调守约重诺;后者即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的财务状况。由于诚信是基于主观的倾向和愿望之上的,没有足够的客观根据,授信者与受信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对称性。因此,诚信是一个主体主动、积极的行为倾向,而不是被动、消极的行为。
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会计做到诚信,才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诚信是一切信用形式的共同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成为有秩序的共同体的基础。经济学家阿罗认为,诚信是经济交换的有效润滑剂,世界上很多落后的经济可以通过缺少相互信任来解释;赫希则认为,诚信是许多经济交易所必须的公共品德;社会学家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诚信,社会学家科曼认为,诚信是致力于在风险中追求最大化功利的有目的的行为;对诚信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齐美尔说:“诚信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几乎没有一种关系是完全建立在对人的确切了解之上的。”企业的诚信是建立在对具体的企业和企业所提供的种种信息的基础之上的,被别的企业信任是企业声誉的表现,代表了其他企业对本企业过去行为与人格的肯定。诚信不只是一种心理现象,也不只是一种商业活动,它的本质是“制度”的反映和体现,良好的诚信是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的,同时,诚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二、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出现了一些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如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本文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市场体系不健全
目前,诚信不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第一原因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透明度低导致诚信激励机制不足。我国目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很不健全,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导致信息缺乏、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缓慢,市场主体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好的商誉难以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失信者不能及时地被曝光和发现,并得到应有的惩罚。现阶段我国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市场本身不具备诚信保证机制,没有能力对违规交易者给予足够的惩罚,并使市场主体自发形成诚信约束机制和道德规范。社会化诚信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例如,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与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诚信系统和覆盖全国、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登记法人信用信息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社会化的信用机构还很不发达,缺乏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无法根据信用记录来评判个人与企业履约能力,难以实施对信用活动的有效监管。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奖惩机制的不完备,直接造成诚信保证机制的缺乏,实际是对守信者积极性的打击和对失信者失信行为的放纵,从而使市场主体缺乏遵守和履行诚信的内在激励。
2.信用制度不健全
诚信不单是一种契约,更是制度的反映和体现,诚信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信用关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个有序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一个有效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确立起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投融资制度还很不完善,使信用活动缺乏制度约束,其中最根本的是有效的产权制度。有效产权制度主要是指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和有力保护并可以自主转让。产权明晰是达成一切交易的必要条件,也是形成正常信用关系不可或缺的条件。产权界定不清,将使行为主体无法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准确的预见,增加交易费用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社会福利大幅度下降;财产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就会造成行为主体缺乏遵守信用的内在动力,产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从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未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几乎还是空白,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遍地、偷税漏税现象严重。导致这种整个社会信用状况不良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制度规范不成熟,对失信者的处罚不重,使失信者难以悬崖勒马和自律;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信用好的企业或个人与信用差的企业或个人在社会中得不到区分,因而守信者也未必能获得守信的好处。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失信成本仍小于失信的收益,即失信有利可图,这使得作为“经济人”的企业或个人自然会有一种失信倾向。
3.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
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行业也不例外,每名会计人员在接受专业知识训练的同时,也都接受过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从总体上说,会计人员本身都是愿意遵守职业道德,不愿意做假账或做出不诚信行为的。但从现实中一些事件分析,会计人员却往往都不是自主地处理各项业务,也就是说,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依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人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又要代表国家、投资者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是完成不了其双重职能的。因为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他们自己能否在一个企业工作下去,除自身因素外,主要取决于这个企业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及在职消费等,都要由公司经理等负责人决定,会计人员的任用、调动、撤职或免职等重大人事问题也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在这种情形下,会计人员的工作只能是对企业负责,对经理负责,按企业负责人的旨意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所以,只要公司负责人想做假账,对会计人员来说,除非不怕受到处分乃至被开除等的威胁,否则,他们是难以抵制和违抗领导的意志的。
4.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大,缺乏威慑力,导致会计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
首先,目前我国经济立法滞后。现有法律虽然对部分不诚信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不诚信或者道德失范的行为,使信用活动缺乏法律支撑,道德失范者逃之夭夭。其次,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监督组织不完善,监督内容不完备,致使法律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制监督,行政权利干预执法,致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导致了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非对称信用关系的存在,其恶果是违约者未必受损,履约者未必受益。
三、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市场经济要求以诚信为宗旨构建职业道德秩序,使职业道德能为增进社会整体利益服务,能有利于理性、自律的利益主体的求利活动,而不是简单地限制,更不是禁锢。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必须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诚信理念和契约机制,建立保证企业良性运行的道德约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自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加强诚信观念的培育,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观,认识诚信和职业道德是生存与发展之本的观念,并使其转化为工作实践上的自觉行动。
2.完善行业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行机制,构建行业发展的微观基础
会计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行机制,才能构建企业发展的微观基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只有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会计诚信的建立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立,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培育行业诚信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
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以全社会的诚信作保障。因此,大力培育会计的诚信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是当前会计业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这一工作中,会计学会应该开展一些有利于培育会计行业诚信的活动,表彰先进分子,组织进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的考核检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评分,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检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职业道德的好风气,也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㈢ “急需”求:会计诚信缺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一个案例分析 (最好明天)谢谢。。。。
摘要: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杜绝会计造假、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对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应采取的会计监督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会计监督 财务 会计造假
1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社会生产、管理、生活诸方面是普遍存在的,这类问题的存在无论对我国的经济管理还是政治管理都产生着不良影响,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及时为企业乃至行政单位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对会计工作却缺乏完善、准确的内控制度,没有成文的内控程序和标准。还有一些单位虽制定有内控制度,但内容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重视产供销的数量增长与工作业绩,忽视内部控制的整体协调性;在经济往来中疏于管理,造成资产不清,债权债务关系不实;在对资产的管理中,较重视对实物的管理,忽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控制等,使得会计资料在统计、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的职位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会因为会计基础工作的不实,为出纳、会计、乃至财务管理人员的有意识造假会计信息提供方便条件。
1.2 政府行为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应通过市场以间接的服务者的方式进行,然而,目前政府管理企业仍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尚未完全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标准。很多地方的政府还是习惯于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指手划脚,结果往往使企业领导随着政府的要求转。另外,无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还是对行政单位的领导者来说,权利高于一切的现象还存在,往往会为了实现领导者的意志而不能实事求是的统计、上报和披露会真实的会计信息。另外,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尚未建立合理的激励制约机制,而是同对待政府工作人员一样的采取行政式的考核办法,并着重考核上交税利多少,致使企业经营者为了过关、效益好时,对利润打埋伏,效益差时,编造虚假会计信息。
1.3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在一些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日常与基础会计账目均不够清晰准确,个别的甚至连必要的账都没有;有的单位为了牟取私利,设立多本账,直接伪造或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虚假业务资料进行核算,人为捏造、篡改会计数据、乱挤乱摊成本、虚报收入和利润;有的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低,财务处理混乱;还有单位很少进行财产清差,账实不符,致使大量潜亏隐藏在库存中。
2 会计造假的表现及危害
2.1 会计造假的表现
2.1.1 收入失真,虚列成本 会计造假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通过做假帐,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由此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发生,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
2.1.2 导致资产的大量流失税收和国家 目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很多企业账面盈亏不实,通过造假帐、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账面亏损,逃避国家税收。
2.1.3 资产账实不符 人为调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符;企业存货积压严重,变现能力较差,其账期价值低于市价,会计核算仍按历史成本计价,没有反映变现净值;开办费,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名不符实等,这些严重违反会计原则的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破坏投资环境等不良后果。
2.2 会计造假的危害 证券市场频发会计信息失真事件,爆发全行业信誉危机,而此时惊呼多年的“狼”真的来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来自境外会计公司的强劲而全面的冲击。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助长了会计造假。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只要造假预期成本小于造假预期收益,上市公司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会计造假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虚假,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而且导致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法规与实际状况的背离,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和贯彻实施,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局面,破坏社会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组织、集团和部门间的信用危机。3 会计造假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摆正位置,培养职业情感。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和愿望,而自身价值则通过工作和事业的成功来反映和实现的。会计人员既然选择了会计这个工作岗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会计工作。只有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才能坚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依法理才,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会计事业,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其次,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律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也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学习提高会计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全面学习,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胜任能力,才能使自己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提倡、什么是坚决反对,从心理上对会计职业道德有整体的认识。进而,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
3.2 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其次,要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最后,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3.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由其按照责任大小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
3.4 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一是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二是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其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㈣ 我国哪些有名企业会计诚信出现问题
不是没有 ,只是问题大小,报与不报罢了
㈤ 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是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二是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三是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㈥ 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诚信乃立人之本,诚信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企业的会计诚信问题却一直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企业会计诚信的基本特征以及在企业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对现代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展开叙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对解决企业会计诚信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㈦ 2014年关于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缺失的案例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2014年重点是中石油总会计师温青山同志被查一事了 是13年底被查的
㈧ 会计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会计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最终加剧贫富悬殊,少数人获得较大利润而使多数人走入困境,他们为了生存或者改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只有采用不诚信的办法,才能摆脱困境。
2.经济利益驱
使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就会不择手段,图谋攫取不义之财,做假账,编假报表,串通作弊,虚报利润,制作虚幻的高速成长,来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3.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
4.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后续教育未跟上
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推出,广大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了解、掌握、运用水平差异很大,作为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未跟上知识更新的要求,后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知识的缺陷,必然导致管理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㈨ 会计诚信缺失对企业不利的影响
会计诚信缺失对企业不利的影响:(1)损害公司利益。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1996年报的5.71亿元利润中,5.66亿为虚构,虚增了6.57亿元的资本公积金。民源公司因为虚报利润、虚增资本公积、操纵股市受到行政处罚,被证监会处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6651万元,行政处罚200万元,并被停牌。 (2)损害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利益。法院判定,琼民源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马玉和指使所属工作人员虚编财务会计报告而犯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会计师事务所退休干部,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公司聘用会计班文绍因同样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 (3)损害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利益。有关主管部门撤销直接为“琼民源”进行审计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吊销其主要负责人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对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处以警告,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对该事务所在“琼民源”财务审计报告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3年。对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罚款30万元,暂停其从事证券相关资产评估业务资格6个月,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