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007年企业会计制度
小型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财政部2007年企业会计制度扩展阅读:
企业会计制度是各项会计业务的具体处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会计制度的原则规定。一般称为总则,包括会计工作的任务,会计制度所应遵循的原则等。
2.有关会计业务核算的具体规定。如会计科目及其使用方法的规定;会计凭证、帐簿、记帐程序和记帐方法的规定;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方法。
3.有关财产管理、成本计算方面的规定。如有关固定资产和各项流动资金核算办法的规定,成本计算办法等。
4.有关财产清查、会计人员交接和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规定等。
❷ 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内容
1、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5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此外,对现行的1997年至2001年期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调整和修订,最终在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体系。
2、2006年2月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亮相,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上市公司将在2007年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对于企业管理者,接受新会计准则体系首先要了解新旧准则的不同内容,制定自身的会计政策体系以适应执行新准则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一些主要变化,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提出账务调整的建议,旨在帮助财务人员及企业管理者进一步理解新准则,减少新旧准则衔接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❸ 为什么企业会计准则在2007年才实施,那么之前那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按什么准则编制的
2007年颁布的其实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年起上市公司试行~
之前上市公司执行的也是企业会计准则啊,就是2007年修订前的旧的企业会计准则~
截止2014年,财政部又陆续修改了一些具体准则,比如长期股权投资、职工薪酬等。建议你找找最新的财政部会计司编制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❹ 现在所说的新会计准则是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的会准则吗
现在所说的新会计准则是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的会准则;但是分别经过2008年和2010年两次修订,因此最新的会计准则是2010年修订后的会计准则。
❺ 2007年新会计准则与老版的区别
区别很大的
2006年2月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亮相,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上市公司将在2007年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对于企业管理者,接受新会计准则体系首先要了解新旧准则的不同内容,制定自身的会计政策体系以适应执行新准则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一些主要变化,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提出账务调整的建议,旨在帮助财务人员及企业管理者进一步理解新准则,减少新旧准则衔接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准则,现就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如下。
一、补充新准则,形成系统化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现行准则的基础上增添了若干新准则,例如: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准则《投资性房地产》(No.3),涉及农业的准则《生物资产》(No.5),涉及金融、证券行业的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No.22)、《金融资产转移》(No.23)、《套期保值》(No.24)、《金融工具列报》(No.37)等,涉及保险企业的准则《原保险合同》(No.25)和《再保险合同》(No.26),涉及能源企业的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No.27),涉及外贸企业的准则《外币折算》(No.19)以及涉及薪酬和个人收入的准则《职工薪酬》(No.9)、《企业年金基金》(No.10)、《股份支付》(No.11)及《政府补助》(No.16)等,使我国不同行业企业在遇到具有行业特色的特殊性问题时直接有据可依。另外,新准则中还增添了《每股收益》(No.34)和《分部报告》(No.35)等准则,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分部报告的具体披露内容与方法等事项做了详细规定。对于第一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所可能引发的问题在《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No.38)中进行了相应规范。
二、核算一般原则的变动,操作性更强
与现行基本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基本准则中取消了对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明确规定,并且对于配比原则也未在“总则”中单独列项反映,而是在“费用”第35条中规定:“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期,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就是现行准则中所谓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可比”,但新的说法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此外,该条中还规定“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已经反映了现行准则中关于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规定,但上述说法更能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三、增加了新的会计计量属性
在基本准则中单列一章对会计计量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已有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交易公平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房地产性投资》、《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得到了具体的运用。
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新规定
我国现行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都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但是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看,该规定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损益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此,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特殊经济环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另外,我国现行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都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但是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为此,本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要求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当按其所归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认减值损失。本准则还对资产公允价值、处置费用以及现值的计算等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南,以便于实务操作。
五、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更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现行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这对于那些生产周期较长、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上市公司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原来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下跌过程中,如果改为“先进先出法”,将会导致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
六、关联交易概念的细化
新准则关于关联方的界定,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对现行准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化和细化,例如:现行准则规定的关联方有(1)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例如: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2)合营企业;(3)联营企业;(4)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5)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
而新准则对上述规定进行了细化分类和补充之后变为九条,例如:将现行准则的第一条直接明确细分为3条;(1)该企业的母公司;(2)该企业的子公司;(3)与该企业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还增加了3条:“对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对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以及“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另外,新准则还对“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和“与主要投资者或关键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等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除此之外,在不构成企业关联方的内容中增加了“与该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合营者”。
七、债务重组收益的确定
新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准则中,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详细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根据惯例主要为利润)的债务重组四大情况:第一,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也可产生损益;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总之,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可能会因此获得较高的收益水平。
八、改变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理论依据
新的企业合并准则明确了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并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为会计处理基础,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以公允价值为会计处理基础。新的规定限制了上市公司通过合并或置换等手段制造利润的行为。
新合并会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理论已经由原来的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化为侧重实体理论,并更多地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要求对所有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子公司均应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严格的股权比例。这将使上市公司利用母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得到很大程度限制
九、金融衍生工具计量与披露规范的重大变革
新的准则体系中有四项具体准则(第22、23、24、37号)是针对金融工具的计量与披露问题制订的,这些准则将对金融企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例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价值变动差异计入当期损益。另外,对金融工具的披露从表外移到表内。这些规定将对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十、所得税处理的根本性变革
《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准则没有按照原《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那样,将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而是直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采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得出税后利润即净利润。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二)
一、资产减值 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1)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2)企业对外报送季报、半年报时均应该按照准则判断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并披露。 (3)每年末企业应以资产存在减值的迹象作为进行减值测试的必要条件。采用其他市场投资回报率作为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并将投资报酬率上升作为出现减值的判断标准之一。 (4)新增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末都必须进行测试。 旧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 (1)企业应定期或每年末检查各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可收回金额比较,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 借:管理费用 营业外支出 贷:资产减值准备 或坏账准备 (2)次年可以转回: 借:资产减值准备 或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或营业外支出 新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 (1)当年季报、半年报时均应该按照准则判断提取减值准备。 借:管理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产减值准备 或坏账准备 (2)次年没有转回分录。 2007年账务调整建议: 由于此规定可能导致往年隐藏利润的钢铁、房地产、煤炭、贸易等行业(尤其是对暂停上市的公司及ST公司)在2006年转回已经提取的部分跌价准备,故建议在2007年不用追溯调整。 对公司的影响: 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当年巨额提取减值准备,次年转回虚增利润,防止季报、半年报不计提而在年底一次计提减值损失的现象二、存货存货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可使用“先进先出”“加权平均”和“个别计价法”记账。旧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贷:存货(在“后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法中任选其一)新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贷:存货(可使用“先进先出”“加权平均”和“个别计价法”记账)2007年账务调整建议: 由于金额无法合理计算,建议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进行追溯调整。对公司的影响: 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三)
三 、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
新准则的主要变化:(1)商誉不再归入无形资产,并购商誉不再要求摊消,但是每年末都必须进行减值测试。(2)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在研究阶段的支出,记入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记入无形资产。(3)固定资产不再强调“单位价值较高”。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考虑弃置费用。(4)每年复核一次预计使用寿命和净残值,如与原来估计有异,按照未来适用法处理(原来用追溯调整法)(5)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旧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在发生时记入当期费用。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2)追溯调整法折旧(设预计使用寿命延长)借: 折旧所得税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新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在研究阶段的支出,记入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记入无形资产。a.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b. 借:无形资产贷:银行存款(2)每年复核一次预计使用寿命和净残值,如与原来估计有异,按照未来适用法处理。2007年账务调整建议:借: 无形资产所得税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对公司的影响: (1)通过账目调整,哪些有巨额内部研究费用的高科技公司,如果成果转为开发期,其利润将增加。(2)通过延长或缩短预计使用寿命和净残值,调增(减)利润。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四)
四、 投资性房地产新准则的主要变化:(1)单独以“投资性房地产”列在资产负债表,不提取折旧。(2)企业应于会计期末按照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对“以投资为目的而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及房屋建筑物”进行后续计量,对评估增值部分增加资产,增加收益。(3)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资产可以互相转换,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部分,记入资本公积。旧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借:固定资产贷:长期借款(或银行存款、应付账款)(2)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新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期末进行后续计量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贷:其他资产(账面价值)资本公积2007年账务调整建议:(1)将投资目的的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借:投资性房地产贷:固定资产(2)将以前提取的折旧冲消,追溯调增未分配利润。借:累计折旧所得税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对公司的影响: (1)资产增值显性化,利于公司融资、并购和规模扩张。(2)由于不再提折旧,投资性物业出租业务的成本将大幅降低,毛利率和净利率会有明显提高。四、债务重组新准则的主要变化:(1)重新定义债务重组的概念,强调债权人的让步。重组后债务人的损失就是债务人的收益。(2)对以实物抵债业务,新准则规定债权人接受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修改其他条件的,应按照修改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入账。(3)债务人将原先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改为计入当期损益。(4)债务条款中的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重组后债务人的将来应付款与债权人的将来应收款一致。(原记入重组后债务人的将来应付款,但是却不能记入债权人的将来应收款)。旧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以实物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万元,公允价值90万元)抵债150万元。a.债务人借:长期借款150万元贷:固定资产清理100万元资本公积 50万元 b.债权人借:固定资产 135万元长期贷款减值准备15万元贷:长期贷款 150万元
❻ 新会计准则是不是从2007年起所有公司都要执行
1、财政部颁发的新会计准则,你说的很对,主要要求上市规模企业要在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但是对于其他企业没有一刀切,只是暂时鼓励执行。
2、国家颁布新的会计准则,如果在全国大规模的铺开,有许多问题要研究解决:新会计准则允许提许多的减值准备,但是税法不允许,到现在为止税法还只允许计提坏帐准备;还有固定资产新的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计提折旧的方法,但是税法规定的很死,连某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残值率都规定了,你要是不执行,要纳税调整,还要罚款等处罚。所以财政部要做好这些工作地协调工作。所以企业现在还是要执行2001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就行了。
特此回答!
❼ 请教各位大虾,《企业会计制度》还有效吗
有效的。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规定: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鼓励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但并未废止《企业会计制度》。
(7)财政部2007年企业会计制度扩展阅读:
《企业会计制度》一般要遵守的几条原则:
1、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财经政策、法令和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
2.、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3.、要适应本行业和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在保证执行国家有关制度的前提下,制订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制度和实施办法,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
4、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❽ 现阶段企业都执行哪些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于2006年2月25日颁布,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2、《小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4]2号)于2004年4月27日颁布,2004年1月1日起执行。
3、《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0]25号)于2000年2月29日颁布,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16项具体准则不是在同一年发布的,由财政部分别发布。如《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于1998年6月24日发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于2001年11月9日公布,2002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于2001年1月18日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财政部门对企业是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已做规定。企业应接合所在地财政部门的规定确定能否执行该制度。
比如《深圳市财政局关于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深财会[2007]89号)规定,大中型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38项具体准则,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或者38项具体准则。也就是说,不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
❾ 2007年会计准则的内容是什么
在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网站上,有完整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可供查阅,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网址:http://www.casc.gov.cn/kjfg/200607/t20060703_337130.htm
另外,经财政部授权、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可供选购,前者内容包括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后者则包括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与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