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如下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我国中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普遍存在账目混乱、错账频出的现象,企业主要管理人员为谋取更多利益,捏造会计信息,变动会计数据,虚列负债骗取贷款,粉饰利润逃避税收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其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最真实可靠的数据。
2.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及时性问题一旦出现,也会影响到信息的相关性。许多中小企业对于一些重大事件,都会采取选择性披露的方式,只是将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及时披露,而对于不利信息却一再拖延或是选择不披露,提供的信息缺乏时效性,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判断,从而损害了多方利益。
3.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
许多中小企业对诸多会计信息例如融资租赁、资产减值不予披露或披露不完整,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一般只涉及自身的生产经营而忽略对社会公共效益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也多为历史信息,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使用。
⑵ 影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一)会计法律法规是否健全。
(二)外部监督力度是否完善。
(三)企业内控机制是否健全。
(四)公司治理管理是否失效。
⑶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有哪些他们有何需求这些需求又是如何满足的
税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不参与经营的投资者,金融部门、其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
⑷ 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的主要外部使用者是
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的主要外部使用者是:税务机关和银行。
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时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立足国情、适应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简化要求与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情况;
二是尽量与我国税法保持协调,减少人为产生的差异和不必要的调整;
三是让银行等债权人容易看懂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减少信贷风险。
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我国小企业规模小、业务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需求相对简单等实际情况,采用了简化、统一、可操作性强的核算和报告的体系,比原《小企业会计制度》更加简洁明了,如涵盖的经济业务较少,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也比较简单;没有涉及投资性房地产、股权支付、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企业合并与合并报表等内容等,其核算定位与服务对象就是小型企业或微型企业。又由于绝大部分小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集于一身,故小企业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主要是税务部门和银行。
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着眼于会计与税法充分协调,服务于企业纳税和税收征管;同时,小企业会计处理规范后,向银行等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便能更为简洁明了地反映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有利于小企业外部融资等
⑸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
1、投资者,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其他使用者的需要服从于投资者的需要;
2、债权人,作为债权人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衡量贷款风险,作出贷款决策;
3、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制定宏观调控和管理措施,进行税收征管,调节国民经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4、社会公众,了解企业产品质量、价格变动情况、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地位、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信誉情况,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5)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扩展阅读
一般来说,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管理及制定公司战略决策的内部管理人员;另一类为利用会计信息做出各项决策的外部人员,如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机关等。
这两类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都有需求,但两者需求重点不一样。内部管理人员更多需要的是管理会计信息,外部人员需求的更多是财务会计信息,而目前财务经理为企业提供的更多的是财务会计信息,所以这些信息往往无法满足内部管理人员需要。抽丝剥茧,我们一一分析下两者差别。
1、两者对会计政策与方法选择的自由度有差
外部人员需要的会计信息需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准则或制度,而内部管理人员在会计政策与方法选择上除了考虑管理决策所涉及的成本效益问题外,就没有任何其他限制。
2、报告关注时点
外部使用者更多关注经营成果,重视对历史的评估;内部管理人员更关注未来。比如看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更多关注若干年来的变化,从而找到变化趋势;而内部管理人员是将当期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找到未来改善的空间。
3、报告时期的关注
外部使用者需要的财务报告就是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而内部管理人员需要的报告期就很灵活,可以是每小时的,每天的等等。
4、报告类型
外部使用者要的就是概括性报告,主要体现的是企业整体状况,一般就是会计准则规定的相关报告内容;而内部管理人员一般需要的是详细报告,可以是包括产品、部门、区域的,也可以说内部管理人员有什么样的决策需求,财务经理就应该提供详细程度的报告。
外部信息者需要财务信息,财务经理只需提供公允会计准则规定的报告就OK了,但内部管理人员需要财务信息时,除了公允会计准则规定的报告外,我们更应该提供能满足以下要求的会计信息。
⑹ 毕业论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调研报告大纲
这个还是要知道具体的要求才能好确定,
还有就是题目要求那些等等,都是要知道的。
因为范文也要必须和你题目有关的,不然拿来也没用的。
⑺ 中小企业会计作假信息查询
有些企业不方便说名称的,你可以查查新大地等,网络上都有造假丑闻,利润都是假的的大企业很多。
⑻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
一、互动是会计信息化的源泉
“会计信息化”这一提法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
传统会计的组织工作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运用主要由财务部门把握。财务部门的工作非常专业化,与其他组织没有紧密的联系,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系统缺乏交流。这种状况不适应现代管理一体化、集成化的要求,对提高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不利。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但大多是被动地适应于会计工作,单纯模拟手工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主要在业务核算、账务处理方面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期望信息技术更智能化,并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提倡会计信息化要求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置身于企业管理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建立会计与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信息化的会计系统是与其他管理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有效联合,是一种更开放、更智能化、能随时感知信息的变化、实时处理,便于进行交互式活动的信息系统。如何才能使信息技术释放潜能,是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思考会计信息化的精神实质,我们发现,由传统会计发展到信息化会计其实正是这样的一种变革:沟通方式由单向沟通转变为双向交流,思维方式由线形转化为网状。这实际上是在形成一种互动状态。互动意味着双重影响。互相借鉴、互利合作、及时反应、借脑借力,实现1+l>2的协同效应。互动的魅力在于它可以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种力量可能意味着突破性的进展和个体思维空间的扩大。实现会计信息化,不能仅单纯借助于形成互动的技术,重要的是学习信息的时代互动这样一种精神实质,使互动成为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动力和源泉。
二、互动的表现
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互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是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力量所在。
1.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互动。政府对会计电算化的推动已是不争的事实,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政府在会计准则的修订、网络的建设、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制订、对企业的财务监督等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政府的工作不能脱离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同样可以发挥对政府的影响力,反映企业的要求。通过网络,政府还可以改善税收等对企业的服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需要。
2.企业与会计及管理软件开发商的互动。中国的企业众多,管理基础、信息化程度千差万别,如何建立供需双方的结合点,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企业构建信息系统的思路影响企业的选择。会计核算型软件的应用较早,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如果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用战略性的眼光设计会计信息系统,核算型软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企业需要的不是简单的高科技产品,而是蕴含着深奥的管理思想,获得企业的认同和企业管理理念的认同的更高端的软件。如果企业只简单地以适应管理现状为出发点取舍软件,则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创新。企业要明确需要何种、怎样构建信息系统。作为软件公司应多研究市场,作好产品定位工作,开发出性能好、价格低廉、适应性强、支持多种平台的软件。我国的软件公司往往既作开发,又搞销售和服务,工作量大,有时难免工作不到位。其实软件公司的工作不应仅局限于技术范围,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设计信息系统,理解消化先进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使管理软件真正产生实效。在自身经验不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企业或软件公司也可以通过中介公司如顾问公司的专业化服务达到各自的目标。
3.沿供应链的互动。企业供应链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组成。通过加强供应链上伙伴间的联系,建立一种稳定的供需关系,形成共同进退、互利协作的状态,实现优势互补、利益互补、超常发展,共同提高竞争力。这样,企业间的竞争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竞争,而是链与链的竞争。供应链上的企业在配置各种资源时将获得竞争优势。由此将引发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一系列的变化:存货管理方面零库存有了实现的可能;对业务伙伴商业信用和业务能力的分析评价更及时;资金管理方面,伙伴间还可以在资金供应方面互相支持、配合,企业可以减少现金储备,努力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管理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4.学科间的互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在价值方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又是一个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储存、传递。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会计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会计的发展带来活力。信息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试图摆脱习以为常的模式,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再让信息技术去实现新的思路。当前管理科学受信息时代的冲击,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如虚拟公司等。信息化同样引起人们对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教育、会计从业人员、会计组织、会计实务的反思和创新。如:传统会计的核算职能将弱化,会计的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的职能得到强化;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松散,企业间界限不明显,会计主体如何确认是个新课题;会计信息化中网络及通信技术而不是计算机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适应信息技术的特点,需要重整会计流程;会计报告可随需要形成,报告期的概念受到冲击,报告的公布不仅可以借助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使会计报表接受大众的监督。
5.企业内部组织、员工间的互动。会计信息化要求建立更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更公开化,分布在各地的组织、员工可以高度共享和运用会计信息资源。内部的交流合作可以激励员工,让员工主动参与会计管理活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缩短与员工的心理距离;发挥合作的精神,创造集体智慧,创建新型企业文化;会计信息透明度高,企业间上下左右可以互相监督,避免黑箱操作,减少相互欺瞒的行为;随时感知信息变化,以便平衡资源,解决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6.企业与其他外部单位及个人的互动。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等,同样可以利用开放的系统相互了解、互相监督,以实现各自的目标。
三、开放是实现互动的基础
“开放”在信息科学里表示能使任何两个遵守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的系统进行连接。开放的非线性系统,能够从外界不断吸取能量,借助外力实现自身的跃变。不开放,系统间的信息流通就不顺畅,进行交互式的活动更是无从谈起。”
会计信息化提倡开放,目的在于为会计与有关各方建立有机联系,创造条件,以推动会计的变革,促进企业管理。开放表现为硬环境的开放和软环境的开放。硬环境的开放指在技术、管理制度、标准等方面的开放。具体表现在:网络及通信设施、融合开放集成思想的软件、会计信息交换的标准等为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与社会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提供技术支持。观念、企业文化、思维方式、心态、意识等的开放是软环境的开放。
现实工作中并没有完全的开放和封闭,尤其在会计领域。会计信息一直被视作商业秘密。但是,没有哪一种加密技术敢说绝对的安全,电子犯罪、网络病毒的存在及系统入侵和泄密的可能,使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心存顾虑。其实信息化要求的开放也是相对的开放,开放需要根据授权来进行有效控制,但开放的力度肯定大于传统会计。
⑼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好的方面,不要不足的)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后的内部控制的现状1.1内部控制的概念演进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业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纵观会计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是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定义了内部控制;同样是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949年又发展了这一定义;1970年日本会计研究学会也对这一概念做了研究并给出定义;1977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又给了这一概念新的定义。当前,美国COSO委员会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美国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⑽ 小微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充分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体现在多个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市场都存在较高的竞争程度,为了保护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在会计信息披露时会体现一定的保密性。但是很多中小企业便以此为借口,对诸多会计信息譬如融资租赁、资产减值等不予披露或者是披露不完整。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很薄弱,对内部会计控制并没有给与过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漏洞颇多,譬如说一人身兼多职、人员素质低、预算不准确等。并且企业的内外部的监督体系也不健全,致使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越来越显著,得不到遏制。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严重的虚假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在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对会计原理、会计法规以及制度不甚了解,做出错账的概率较大,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当注册会计师对中小企业进行审计时,中小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和其他财务资料一般都有虚假的成分,注册会计师很难以此资料为基础得出真实可靠的审计报告,这就造成了外部审计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难以起到其应有的督促作用。
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不充分”的解决办法
1.突破传统会计模式,重视对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财务报告披露诸如商誉、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项目性质与数量的详略程度应符合充分披露原则,即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地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为提高财务报表的有用性,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披露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条件和会计政策;(2)利率风险;(3)信用风险,即一方违约,企业可能损失的最大金额;(4)公允价值。我国的会计制度还处于逐步完善和发展阶段,对商誉、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项目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为解决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首先解决信息的披露问题,暂时绕过确认和计量问题,待时机成熟再行研究。在没解决之前,特别是目前,应遵循充分披露原则,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2.鼓励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预测性信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预测性信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预测性信息的质量难以保证,并由此引发法律责任。预测性信息是着眼于未来的信息,是基于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的推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因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差异而使上市公司和会计师招致法律诉讼。因此,应该建立预测性信息质量保证机制,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强化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明确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2)若预测信息与实际有重大差异,要求上市公司作出说明,以促使上市公司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高预测的准确性;(3)在相关法规中规定披露预测性信息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4)规定注册会计师的免责条件。
(二)“不健全”的解决办法
1.采用大规模按需报告模式。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1)使用者的目标和方向不同;(2)被估价的资产不同;(3)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4)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采用大规模按需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通用报告模式。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并不排除使用者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另外,某些财务信息的需求至少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因此通过与使用者沟通,公司可能在事先获得使用者一些信息需求。因此通用财务报告模式对使用者是有用的,并且具有可比性和经济性的优点。
2.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披露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要求,应加强化对会计信息的披露监管:(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保证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及监督,减少由舞弊行为带来的信息失真;(2)加强会计法规、会计规范的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并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3)企业内部要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保障系统,从法人代表、内审人员到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担负起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责任。
(三)“不真实”的解决办法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核心是完善信息质量管理机制两方面,可以从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人手。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即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和经营行为。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是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管理法规,对管理人员责任与权利、提供伪劣信息的惩处作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