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2019中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1. 。。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几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总共有八条,分别是:
可靠性
相关性
可比性
可理解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2. 简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鉴于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因此,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如果将企业会计信息中的某一项内容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则该项内容就具有重要性。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具有时效性。
3.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中的第二章的第十二条至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条,分别是:
1、客观性:第12条
2、相关性:第13条
3、明晰性:第14条
4、可比性:第15条
5、实质重于形式:第16条
6、重要性:第17条
7、谨慎性:第18条
8、及时性:第19条
与原《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993)相比,原13个信息质量要求被缩减了5个,分别是:
1、一贯性。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并入了“可比性”中,即企业前后各期信息“可比”。
2、权责发生制。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前移至第一章总则中,重要性得到提升,仅次于四大会计假设。也有意见认为,“权责发生制”已经归类于会计假设之中,即第五大会计假设。
3、配比性。基于资产负债表观,新准则取消了该质量要求。
4、历史成本。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调整至第九章会计计量中,与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起构成了会计计量属性。
5、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在新准则中,对于各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某一支出应当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取决于该支出是否符合资产、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因此,新准则不再单独规定该质量要求。
从上可见,原13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真正被废止的只有“配比性”原则。
4.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我国新会计审计准则采用了一步到位的策略,既体现了中国趋同国际准则的信心,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接受新会计准则体系首先意味着需要评估修订内容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作出关键的决策,制定自身的会计政策体系以适应执行新准则的要求。随后,新政策将被真正“嵌入”到企业的财务报告流程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
另外,面对新的准则体系,管理层将无可避免地受到众多变动因素所带来的在业务步骤、企业系统和人员方面的挑战。
比如,对业务步骤的改造要求制定新的会计手册;整合新准则体系下的内部管理报告(管理、预算、预测、业绩考核等)制度、外部报告(财务报表、法定报告、投资者报告等)制度与组织自身的常规管理活动;执行可持续运用的流程,比如股票期权和衍生物的估价、减值测试,套期保值交易的文档管理和有效性的测试。
企业系统的更新强调根据财务报告编制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认定新的数据口径,升级报告和汇总信息的系统,针对新采用的报告规范对总部和业务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全面、合理地调整集团内部的系统资源并实施相应的战略,以保证在新制度下能够以有效率、兼顾成本与效益、及时和适合持续操作的方式生成数据信息。
相关人员应当注重建立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与投资者、银行、监管者及信贷评级机构等),要对财务与非财务部门的员工(即财务、资金、税务、人力资源和销售)及其关键管理人员安排新制度的针对性培训。
鉴于国内的特定环境,本次进一步趋同后的两套准则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包括不允许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某些政府补助的特殊会计处理和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等。
5. 我过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主要包括:
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6. 我国新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
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6)企业会计准则2019中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扩展阅读:
举例: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体现了可比性原则。
7. 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八大要求有哪些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8. 简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1、对现行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作了补充和完善,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加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保留了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及时性原则,也强调了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等。
3、新基本准则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4、将历史成本原则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
5、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其内容体现在具体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标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