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記賬法在會計發展過程中哪個階段出現
1. 從會計發展的歷史看,記賬方法經歷了一個由 到 的過程
代會計階段
人類原始計量記錄行為的發生是以人類生產行為的發生,發展作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中國
在我國,關於會計事項記載的文字最早出現於商朝的甲骨文。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在西漢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後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通過「舊管(期初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見在(期末結存)」的平衡公式進行結賬,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這是中國會計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就。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帳」,它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四大類,運用「進-繳=存-該」的平衡公式進行 核算,設總賬進行「分類記錄」,並編制「進繳表」(即利潤表)和「存該表」(即資產負債表),實行雙軌計算盈虧,在兩表上計算得出的盈虧數應當相等,稱為「合龍門」,以此核對全部賬目的正誤。之後,又產生了「四腳賬」(也稱「天地合賬」),這種方法是:對每一筆賬項既登記「來賬」,又登記「去賬」,以反映同一賬項的來龍去脈。「四柱清冊」、「龍門賬」和」四腳賬」顯示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核算收支方式的發展,體現了傳統嚴謹的中式特色。
外國
文明古國如巴比倫、埃及、印度等都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早在公元前3600年就已經有了反映經濟情況的記錄,在希臘和羅馬已經出現某些會計概念。在公元初期,巴比倫人民精於組織管理,設置「專門記錄官」。埃及首先出現了「內部控制思想」。印度和希臘出現了鑄幣,並記錄在賬簿上。[1]
近代會計階段
一般認為,從單式記賬法過渡到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形成的標志。[1]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近代會計的核心理論貢獻主要有:
(1)折舊的思想。
(2)劃分資本與收益。
(3)重視成本會計。
(4)財務報表審計制度。[1]
現代會計階段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
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2. 復式記賬法的誕生、演進過程及特點
復式記賬法是對每項經濟業務按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有關賬戶中同時進行登記的方法。 復式記賬法是單式記賬法的對稱。最早可追溯到1300年前後兩家佛羅倫薩商戶RinieriFini&Brothers和GiovanniFarolfi&Co.。一百年後,它被威尼斯銀行界廣泛採用,這也是威尼斯成為當時歐洲金融中心的重要原因。
1494年方濟會教士伯喬尼(LucaPacioli)的《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出版,被規范後的復式記賬法開始逐漸被歐洲各商業組織接受。
伯喬尼是達芬奇的好友兼數學老師,兩人曾長年共處一室。在那期間,達芬奇被控告搞同性戀,所以有人認為他的同性伴侶是伯喬尼。伯喬尼對歷史的影響卻絕不遜於達芬奇,歸納總結了復式記賬法就是他的功績之一。伯喬尼系統闡述了復式記賬法的會計恆等式、財產清算方法、帳目登記方法及試算平衡方法。借貸記賬法即因為他所提出的「借」、「貸」符號而得名,也成為復式記賬法的代稱。
復式記賬方式與此前各民族獨立發展出的單式記賬法相比,是一次重大飛躍。而復式記賬法是對任何一筆經濟業務,都必須用相等金額分別在借方和貸方錄入兩個或兩個以上有關賬戶。其恆等式為:Asset(資產)=Liability(負債)+Equity(權益)。等式的左邊為Debit(借方),右邊為Credit(貸方)。它可以近似地簡化理解為,左邊的資產是「欠」的(資產的佔用),右邊是「欠誰的」(資產的來源)。這里的「借」和「貸」,更大程度上是記賬符號,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都不能直接用字面意思去理解。
最早發明復式記賬法的威尼斯和熱那亞,是當時歐洲航海的貿易中心,航海貿易不但風險遠高於同於傳統工商業,其產權與經營也復雜得多。一艘貨船出海,途中要經過數次貨物倒手,單式記賬法遠不能勝任——有人認為,最早的復式記賬法是與阿拉伯數字一同,由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的。
在那個時代,借貸記賬法相當於我們今天談到的「大數據」工具。但其最大的價值,不僅是能清晰追蹤資金來源與去向、反映資本回報率,更是其資產等於負債加所有者權益的平衡式——這是「資本主義」一詞最清晰簡潔的表達。正是由於借貸記賬法的逐漸推廣,資本這個概念才開始被廣泛接受。
3. 復式記賬的發展歷史
復式簿記的演變,從它的萌芽到接近於完備形式,大約經歷了300年左右(13世紀初至15世紀末)。這一演變過程都發生在中世紀的義大利商業城市(如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當時,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的商業和手工業發展很快,出現了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發達的商品經濟,特別是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中十分活躍的商業(包括海上貿易)和銀錢兌換業,都迫切要求從簿記中獲得有關經濟往來和經營成果的重要信息。經過一段孕育時期以後,簿記的方法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學的復式簿記法在義大利誕生了。
這一演變過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1)佛羅倫薩式——復式簿記的萌芽階段(1211—1340年)。這一階段以1211年佛羅倫薩銀行家採用的簿記為代表(這是目前保存的義大利最古老的會計賬簿,現收藏於佛羅倫薩梅迪,拉烏萊芝納圖書館)。其主要特點是:
記賬方法——轉賬;
記賬對象——僅限於債權債務人(人名賬戶);
記錄形式——敘述式(借貸上下連續登記)。
(2)熱那亞式——復式簿記的改良階段(1340一1494年)。這一階段以1340年熱那亞市政廳的總賬為代表(這是會計界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冊明顯具備復式記賬所有特徵的會計記錄,現收藏於熱那亞古文化館)。其主要特點是:
記賬方法——復式;
記賬對象——除債權債務(人名賬戶)外,還包括商品、現金(物名賬戶);
記錄形式——左借右貸賬戶對照式(兩側型賬戶)。
(3)威尼斯式——復式簿記的完備階段(1494一1854年)。這一階段以1494年盧卡。帕喬利(LucaPacioli)著名的《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的正式出版為代表。本書的出版,使得復式簿記的優點及方法很快為世人所認識,並廣為流傳,因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現代會計的開始。至1854年,愛丁堡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出現,會計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職業。其主要特點是:
記賬方法——復式;
記賬對象——除債權、債務、現金(人名賬戶與物名賬戶)外,還包括了損益與資本(損益賬戶與資本賬戶);
記錄形式——賬戶式。
4. 會計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有幾個階段以何為標志
會計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籍記載,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在西漢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後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通過「舊管(期初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見在(期末結存)」的平衡公式進行結賬,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這是中國會計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就。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帳」,它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四大類,運用「進-繳=存-該」的平衡公式進行核算,設總賬進行「分類記錄」,並編制「進繳表」(即利潤表)和「存該表」(即資產負債表),實行雙軌計算盈虧,在兩表上計算得出的盈虧數應當相等,稱為「合龍門」,以此核對全部賬目的正誤。之後,又產生了「四腳賬」(也稱「天地合賬」),這種方法是:對每一筆賬項既登記「來賬」,又登記「去賬」,以反映同一賬項的來龍去脈。「四柱清冊」、「龍門賬」和」四腳賬」顯示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核算收支方式的發展,體現了傳統嚴謹的中式特色。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帳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從不同角度考察會計,可對會計本質得出不同的認識。這些認識可概括為:(1)會計是反映和監督物質資料生產過程的一種方法,是管理經濟的工具。(2)會計是一個收集、處理和輸送經濟信息的信息系統。(3)會計是通過收集處理和利用經濟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組織、控制、調節和指導,促使人們比較分析,講求經濟效益的一種以價值活動為對象的管理活動。早期的會計包括審計。習慣上,對擔任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簡稱為會計,有時把會計作為會計學的同義語。 會計的發展 (一)古代會計階段 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二)近代會計階段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三)現代會計階段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目前。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
5. 會計的發展歷程分為幾個階段
會計是為了適應社會生產活動的客觀要求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手工記賬階段 單式記賬階段 復式記賬階段
以復式記賬為標志的。
6. 會計產生和發展三個階段的主要標志是什麼
(一)古代會計階段 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二)近代會計階段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三)現代會計階段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目前。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
7. 會計發展的過程從宏觀上分為幾個階段
會計的發展過程三個階段:
1,古代會計發展階段: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當時的會計基本上只是些簡單的記錄,復式記賬也還未出現,是會計的雛形。
2,近代會計發展階段: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個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3,現代會計發展階段:「公認會計准則」(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此外,管理會計也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8. 復式記賬法的產生時間是
復式簿記的演變,從它的萌芽到接近於完備形式,大約經歷了300年左右(13世紀初至15世紀末)。這一演變過程都發生在中世紀的義大利商業城市(如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當時,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的商業和手工業發展很快,出現了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發達的商品經濟,特別是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中十分活躍的商業(包括海上貿易)和銀錢兌換業,都迫切要求從簿記中獲得有關經濟往來和經營成果的重要信息。經過一段孕育時期以後,簿記的方法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學的復式簿記法在義大利誕生了。
這一演變過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1)佛羅倫薩式——復式簿記的萌芽階段(1211—1340年)。這一階段以1211年佛羅倫薩銀行家採用的簿記為代表(這是目前保存的義大利最古老的會計賬簿,現收藏於佛羅倫薩梅迪奇。拉烏萊芝納圖書館)。其主要特點是:
記賬方法——轉賬;
記賬對象——僅限於債權債務人(人名賬戶);
記錄形式——敘述式(借貸上下連續登記)。
(2)熱那亞式——復式簿記的改良階段(1340一1494年)。這一階段以1340年熱那亞市政廳的總賬為代表(這是會計界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冊明顯具備復式記賬所有特徵的會計記錄,現收藏於熱那亞古文化館)。其主要特點是:
記賬方法——復式;
記賬對象——除債權債務(人名賬戶)外,還包括商品、現金(物名賬戶);
記錄形式——左借右貸賬戶對照式(兩側型賬戶)。
(3)威尼斯式——復式簿記的完備階段(1494一1854年)。這一階段以1494年盧卡。帕喬利(Luca Pacioli)著名的《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的正式出版為代表。本書的出版,使得復式簿記的優點及方法很快為世人所認識,並廣為流傳,因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現代會計的開始。至1854年,愛丁堡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出現,會計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職業。其主要特點是:
記賬方法——復式;
記賬對象——除債權、債務、現金(人名賬戶與物名賬戶)外,還包括了損益與資本(損益賬戶與資本賬戶);
記錄形式——賬戶式。
9. 會計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自學習會計以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上,對於會計的發展史始終沒有去很認真的了解下,今天突然有興致就在網路上搜了一下,簡單整理了和大家分享下~~
1.古代會計發展階段:
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當時的會計基本上只是些簡單的記錄,復式記賬也還未出現,是會計的雛形。
2.近代會計發展階段: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薄記形成前後。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PS: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3.現代會計發展階段:
「公認會計准則」(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
此外,管理會計也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我國的會計發展階段同大多數國家一致,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原始記錄計量、單式簿記和復式簿記。
大約在西周王朝前後,我國進入了單式簿記階段。 我國《周禮》中有會計官職的設置,如「司會」,掌管國家和地方的財產物資。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冊」,即「舊管+新收=開除+實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還剩下的」。
進入12世紀後,南宋設置了「審計院」,明朝時又出現「都察院制度」、財物出納印信勘合制度、黃冊制度,還有繼承兩宋之制所實行的《會計錄》編纂制度與錢糧「四柱清冊」編報制度等都是中國會計發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與此同時,在公元1O世紀至15世紀中葉,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和資本經濟萌芽在沿海地區的出現,中國的民間會計也有了一定發展。以「四柱結演算法」為核心的中式會計的方法體系建立完善,並且賬房組織制度已經形成,故中式會計在當時世界會計發展史上佔有一定地位。明末清初還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賬法」和「天地合賬法」等記賬方法。
但是,從15世紀中葉起,中國在會計方面的發展開始落後於西方國家,會計的發展向著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為主導地位的方向發展。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會計在吸收西方會計精華的同時,自身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會計相關制度不斷的完善,2009年1月1日起實行了新會計准則,說明中國在會計理論與實踐方面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10. 復式記賬的經歷階段
復式簿記的演變,從它的萌芽到接近於完備形式,大約經歷了300年左右(13世紀初至15世紀末)。這一演變過程都發生在中世紀的義大利商業城市(如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當時,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的商業和手工業發展很快,出現了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發達的商品經濟,特別是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中十分活躍的商業(包括海上貿易)和銀錢兌換業,都迫切要求從簿記中獲得有關經濟往來和經營成果的重要信息。經過一段孕育時期以後,簿記的方法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學的復式簿記法在義大利誕生了。這一演變過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1)佛羅倫薩式——復式簿記的萌芽階段(1211—1340年)。這一階段以1211年佛羅倫薩銀行家採用的簿記為代表(這是目前保存的義大利最古老的會計賬簿,現收藏於佛羅倫薩梅迪奇。拉烏萊芝納圖書館)。其主要特點是:
記賬方法——轉賬;
記賬對象——僅限於債權債務人(人名賬戶);
記錄形式——敘述式(借貸上下連續登記)。
(2)熱那亞式——復式簿記的改良階段(1340一1494年)。這一階段以1340年熱那亞市政廳的總賬為代表(這是會計界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冊明顯具備復式記賬所有特徵的會計記錄,現收藏於熱那亞古文化館)。其主要特點是:
記賬方法——復式;
記賬對象——除債權債務(人名賬戶)外,還包括商品、現金(物名賬戶);
記錄形式——左借右貸賬戶對照式(兩側型賬戶)。
(3)威尼斯式——復式簿記的完備階段(1494一1854年)。這一階段以1494年盧卡·帕喬利(Luca Pacioli)著名的《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的正式出版為代表。本書的出版,使得復式簿記的優點及方法很快為世人所認識,並廣為流傳,因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現代會計的開始。至 1854年,愛丁堡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出現,會計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職業。其主要特點是:
記賬方法——復式;
記賬對象——除債權、債務、現金(人名賬戶與物名賬戶)外,還包括了損益與資本(損益賬戶與資本賬戶);
記錄形式——賬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