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培訓 » 中美會計模式有哪些相同

中美會計模式有哪些相同

發布時間: 2021-08-17 00:10:39

❶ 中國會計制度與美國會計制度的差異

1、會計准則的結構層次不同。我國會計准則結構由基本准則和具體准則構成,並將類似於概念框架的內容歸入了基本准則中,而國際會計准則卻不存在基本准則和具體准則之分。

2、會計准則的涵蓋范圍不同,我國會計准則涉及范圍仍然較小,僅僅是一些較為常見的經濟業務,而且規定得不夠詳細,可操作性較差,對一些新問題未能涉及。

而國際會計准則是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41項會計准則涵蓋了幾乎所有的經濟業務,具有明顯的市場經濟特徵。

3、會計准則的側重對象不同。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范的重點在於利潤表,以收入、利潤的恰當合理的配比為先,屬於利潤表觀,而國際會計准則規范的重點則在於資產負債表,以資產、負債的准確計量為先,屬於資產負債表觀。

4、會計准則的計量模式不同。我國會計准則的核心計量屬性是歷史成本,絕大多數情況下禁止使用公允價值;而國際會計准則的核心計量屬性是公允價值,以增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以固定資產的計量基礎為例,我國准則規定一般採用歷史成本,而國際會計准則規定採用公允價值或歷史成本。

(1)中美會計模式有哪些相同擴展閱讀:

中美兩國會計制度的差異因素:

1、經濟因素是直接影響會計發展的最重要的環境因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我國會計的優勢和缺點比較明顯,我國的會計制度在政府對市場經濟運行的干預和管制的前提下,其優勢是便於宏觀經濟調控和對國內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弊端是制約企業會計的積極性難以應對變化萬千的經濟環境。而美國採取寬松自由的模式優缺點與我國截然相反。

2、法律因素是對會計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力的因素。

中國《會計法》對有關會計內容進行法律規定,且《會計法》是制定一切會計法規制度的母法,公司法等其他法律雖然也有少量會計規定,但處於附屬地位。根本體制的不同是導致中美兩國會計發展出現差異的直接原因。

3、人文因素是兩國會計制度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

人文因素對會計的發展有著十分特殊和重要的影響。使得每個國家的會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國家的、民族的特色。美國是一個開放性的國家,民眾對不確定、不明朗因素反應較弱,善於接受新生事物和有差異的因素;人們注重成就感、英雄感、決斷能力和物質上的成功。

❷ 美國會計模式與英國會計模式有什麼區別

1、原則不同。

美國會計模式是指美國會計制度、會計准則、會計方法與技術的總稱,原則基本上不遵循《公司法》。

英式會計模式是指英國會計制度、會計准則、會計方法和技術的總稱,服從於《公司法》及其不同時期修訂法案。

2、參與制定機構的主體不同。

美國會計模式被視為由民間機構制定公認會計原則的典範。

英國會計模式則是在不違背《公司法》的前提下,政府允許民間會計機構——會計准則委員會(ASC)制定會計准則。

3、所受影響不同。

美國的會計制度及其准則的制定工作,實際上是由政府的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授權民間會計機構去承擔的,而委員會自身則在背後起到支持、否決、指導和審査的作用。

英國會計模式受到歐洲經濟共同體指令的彩響與約束,同時又有義多支持、接受和遵守國際會計准則。

4、發展方向不同。

美國的會計模式自傾向於評價現在的會計模式,拓展未來的會計領域;英國的會計模式正在向歐洲經濟共同體會計模式和國際會計模式這兩個方向發展。

5、特色不同。

美國會計模式:企業的對外財務報表必須一貫遵從公認會計原則。

英國會計模式:公司除在財務報吿中提供傳統的「損益表」和「資產負僨表」外,還應提供「增殖表」和「雇員表」,提供闡明企業與政府之閭的財務關系和反映公荀未來財務狀況等資料。

❸ 英美與其他歐洲大陸國家 會計模式有什麼區別 急急急!!!

歐洲大陸
一、歐洲大陸留存收益會計模式 在歐洲大陸,許多國家為了約束公司過量分配,往往從法律上要求公司必須留有一定積累,以利公司持續經營,維護債權人利益。歐洲大陸國家對留存收益的規定主要體現在《商法》和《公司法》中。通常預先提留「盈餘公積」,即按法律規定提取一定比例的留存收益作為盈餘公積。 (一)德國模式 在德國,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權益項目下列有盈餘公積,盈餘公積下面又列有四個子項:法定盈餘公積(Legal reserve)、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Reserve for own shares)、規章性的盈餘公積(Statutory reserves)、其他盈餘公積(Other revenue reserves)。 法定盈餘公積用於彌補虧損和轉增資本。這個做法與我國是類似的,所不同的在於計提比例不一樣。根據德國《股份法》第150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應將年度盈餘減除上個年度的虧損結轉後的5%劃入法定盈餘公積(Legal reserve),其數額最高可達資本金的10%或者達到章程上規定的更高比例為止。上述規定表明:公司每年把當年利潤彌補上年虧損後,將余額的5%作為法定盈餘公積,並且還規定了計提上限10%.一般來說,當資本公積與法定公積之和不超過股本比例的10%時,可用法定公積彌補本年度虧損或以前年度虧損;當資本公積與法定公積之和超過股本的10%時,除了彌補虧損外還可以轉增資本。 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其數額為「自己股票」(相當於國際慣例中的「庫藏股票」)的市值,主要是用於當自己股票再出售、再發行、注銷時,或當自己股票價值按一個較少價值調整時,減少或注銷該盈餘公積。規章性盈餘公積,主要是根據公司的規定自主計提的盈餘公積,或根據法規計提法定盈餘公積與資本公積之和超過10%的部分。由於有這樣兩種來源,所以它可以由公司按其規章使用或按法定盈餘公積規定的用途使用。其他盈餘公積類似於我國的任意盈餘公積,由公司自主決定計提比例,主要是為了穩定股利的分配,確保小股東在公司盈利時能分得一定的股利。 (二)法國模式 法國對留存收益的規定同德國相似。根據《1966年7月24日第66-537號關於商事公司的法律》第345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制公司,應從當年會計年度利潤中,減去過去的虧損數額之後,提取至少1/20的款額用於設立准備基金,稱為法定準備金。在准備金數額達到公司資本1/10時,上述款項的提取不再具有強制性。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德法兩國對計提法定盈餘公積的規定實質是相同的,甚至連計提比例也相同。 法國在資產負債表中將盈餘公積列示為:法定盈餘公積、由條例或規則規定的盈餘公積(Reserves required by articles or Reserves required by regulatlons)、其他(任意)盈餘公積。與德國相比,法國的盈餘公積少了「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這一項。同時,法國財務報表附註中還要求對盈餘公積進行更詳細地披露。
英美
二、英美留存收益會計模式 在英美會計模式中,公司的利潤分配由公司自行決定。對留存收益,法律上沒有強制要求公司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這是與歐洲大陸模式最大的一個差別。公司對於因特定目的而需要保存的留存收益,只能是暫時的,在特定目的達到或不再需要時,應轉回供利潤分配之用。而在歐洲大陸模式中,公司每年按法定比例固定提留的盈餘公積,則是永久性的,不能轉入未分配利潤。 (一)英國模式 根據英國《公司法》第117條規定:董事會在提出任何股息前,可從公司盈餘中提取他們認為適當的數目作為一項或多項儲備金,董事會可以自由決定把儲備金使用於最適宜使用盈餘的任何地方,在使用期間董事會可根據同樣的自由決定權,或是把它用在公司的業務上,或是用於董事會認為合適的投資(除公司的股份外)上。董事會也可為謹慎起見,將他們認為不宜分派的任何盈餘結轉下屆而不提作儲備金。上述規定表明:公司對於因特定目的而需要保存一部分留存收益時,決定權在公司董事會,並且認為有必要時才提。 由於英國對盈餘公積的計提不作法定要求,因此英國的財務報告中不存在「法定盈餘公積」項目。但對於根據董事會決定提留的儲備則要求披露。在英國資產負債表中,要求披露「對自己股票的儲備」(Reserve for own shares)、「公司條例(或章程)所規定的儲備」(Reserves provided for by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等內容,並列於「資本和儲備」(Capital and reserves)欄下的第四部分「其他儲備」(Other reserves)中。如果公司當年根據董事會的決議不提取這些儲備,則不用披露,靈活性很大。 (二)美國模式 同英國做法類似,美國也沒有要求公司計提法定盈餘公積,留存收益的分配由公司自己決定。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留存收益分為「已分撥的留存收益(Appropriated rerained earnings)」和「未分撥的留存收益(Unappropriated retained earnings)」。 在美國,股份公司在進行留存收益的分配時,如果不用於支付股利而被指定為其他用途,並從當年稅後利潤中扣除,稱為留存收益的分撥(Appropriations of retained earnings),或稱為限制用途(或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Restrictions of retained earnings)。這個「其他用途」包括:用於公司股票回購(同德英兩國「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用於公司擴張的內部融資以及公司章程的限制等。公司的稅後利潤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和用於指定用途之後,剩下的才是可分配給股東的留存收益,即未分撥的留存收益。在《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Delawar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第171條「特殊用途儲備金」中規定:董事可從該公司資金中劃撥出一部分,作為一項或多項儲備金,用於任何適當目的下的股息支付,且可對一項或多項儲備金子以撤銷。 美國的財務報告中有一張專門報表用來反映留存收益,即留存收益表(The statement of retained earnings)。這張表中涉及了留存收益的期初、期末數及股利分配情況,但對留存收益的分撥情況沒有披露。公司往往在資產負債表中對留存收益的分撥進行說明,一般是在「留存收益」項目後面加括弧註明分撥的金額及用途。另外,在財務報告附註中也對分撥情況予以反映。
兩種會計模式的比較及啟示
三、兩種會計模式的比較及啟示 (一)兩種會計模式的比較 在利潤分配中預先提留盈餘公積的制度,是歐洲大陸國家會計實務中通常的做法,而且在世界范圍內還有重大的影響,像發達國家中的義大利、日本,發展中國家中的墨西哥、中國等都有類似的做法。國家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強制要求公司定期計提固定比例的法定盈餘公積,其目的在於促使公司穩健經營和充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從另一角度看,這也是大陸法系國家重視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宏觀調控職能的一種表現。 在英美法系國家,市場經濟高度發達,充分重視「市場」這一「看不見的手」對經濟的調控作用,因此政府極少干預公司的具體事務。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英美兩國留存收益的分配由公司自行決定的做法了。由於法律上沒有作強制性的要求,因此公司對留存收益的分撥,只能是暫時的而不是永久性的。在特定目的達到或不再需要時,立即從已分撥的留存收益轉回至未分撥的留存收益,用於向股東派發股利。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維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使投資者能及時得到回報。 另外,由於各國對留存收益的具體規定不同,導致各國對其披露要求也不一樣。總的來說,德法兩國在法律上有明確計提盈餘公積的規定,財務報告中均有固定的披露,而且均須披露法定盈餘公積。英美兩國將留存收益的分配權交給了公司董事會,因此留存收益分配的披露視公司情況而定,但若有分配則必須披露。英美兩國不要求計提法定盈餘公積,自然也就不用披露。 (二)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的留存收益制度借鑒了發達國家的做法:在法定盈餘公積的規定和披露上同德法等歐洲大陸國家類似,但在具體操作上仍有差別。在當今國際會計協調化的背景下,我國留存收益制度仍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1.適當調低法定盈餘公積的計提比例和上限。德法兩國的計提比例均為5%,且有上限為10%;我國計提比例為10%,上限為50%,無論是計提比例還是上限均高於德法兩國。可見我國的會計政策傾向於保護國家(大股東)利益。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投身於資本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法定盈餘公積制度也應作適當修改。筆者認為應適當調低法定盈餘公積的計提比例和上限,將更多的利潤分配給廣大投資者(中小股東),使他們的投資能夠得到充分回報,這樣才能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2.特定公司應不受法定盈餘公積的限制。從法律上看,強制提取法定盈餘公積,就是強制公司增加自有資本,減少股利分配,擴大經營規模。但並不是所有公司都適合的。對特定的投資公司、基金公司、希望資本退出的公司,它們不是要增資,而是要減資。例如,對於一個處於夕陽產業的公司,如果逐步縮小公司規模,逐步退出資本更符合股東利益,那麼強制提取法定盈餘公積,也就是要求公司增資,這樣就會損害股東利益。我國《公司法》採取一刀切的做法,並沒有考慮到這些公司的特殊要求,縮小了法律的適用范圍。因此建議《公司法》考慮這些公司的特殊需求,對專門的投資公司、基金公司應作專門的規定,使其不受法定盈餘公積的限制。 3.法定公益金不再法定。根據我國《公司法》,公司按稅後凈利的5%-10%提取法定公益金,用於職工的集體福利設施支出。這與我國的社會福利體制有很大關系,目的在於保障職工的集體福利。問題在於:法定公益金性質上屬於所有者權益,但又必須用於職工利益,兩者似乎是矛盾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職工的社會保障由政府承擔,而不應由公司所有者負責,公司對職工福利的責任主要體現在工資報酬中。例如,職工住房貨幣化,即職工工資中已開始包含職工住房所需的資金。因此,可以考慮取消強制提取法定公益金的規定,不再強制從稅後利潤中按一定比例計提,而由企業自主決定。當然,並不是說企業不能為職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公司只要願意,只要有能力,完全可以建幼兒園、福利房等。只是法律無需強制規定。 歐洲大陸模式和英美模式是當今兩種主要的會計模式,各有千秋,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不同的國家應根據各自的政治經濟背景分別採取合適的做法。我國的留存收益制度應根據經濟發展情況,與時俱進,取長補短,以盡快提高我國的會計水平,在國際會計協調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❹ 中外會計准則模式有哪些差異

加入WTO後,我國企業面臨著更多方面要與國際慣例相統一的問題。我國的公司要參與國際競爭,到國際市場上融資,都需要我國的會計准則進行國際協調。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要進行不同國家的會計准則比較研究,才能更好地實行會計准則國際化。

考慮到西方會計主要以美國為代表,作為一個經濟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國所頒布的會計准則很大程度反映了國際會計理論與實務的最高水平,並對其他國家,乃至國際會計團體制定會計准則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本文選擇美國會計准則作為比較研究對象,並分析其存在差別的原因。

一、中美會計准則差異分析

1.會計准則制定機制

(1)從會計准則制定模式看,我國會計准則制定主體是財政部會計司下的會計准則委員會,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而美國當今的會計准則制定機構是FASB,是一個代表各利益團體的民間組織。我國會計准則目標是側重「政府利益」和「公眾利益」的雙目標指向;而美國會計准則目標只側重於「公眾利益」的單目標指向。我國會計准則是法的范疇;而美國其准則制定機構頒布的會計准則不具有任何法律約束力。

(2)會計准則的制定程序看,我國會計准則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兩特點,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徵求環節,依附性是指過多地依賴政府機構。美國會計准則制定程序的特點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則制定過程中遵循一套完整。充分、嚴密和穩定的程序,以保證准則制定的獨立性、公平性和公開性。

(3)從會計准則制定方法看,形式上我國同美國一樣,採用「概念框架法」,但在實際准則制定過程中,倒更多地表現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

2.基本會計准則

(1)從基本會計准則制定與實施看,我國的基本會計准則制定動因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統一會計核算標准,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而以「會計法」為依據制定該准則的;而美國是基於改進會計准則的擬定工作,提高會計准則的質量的制定《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我國的基本會計准則制定之初的用途是直接規范會計實務並指導企業會計制度的制定;而美國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主要是用來評價現有的會計准則並指導未來准則的制定。

(2)從概念框架的結構體系看,中美兩國在財務報表的目標,財務報表的質量特徵、財務報表的要素和財務報表的確認和計量都有所規定,但是我國在財務報表的目標這點上沒有明確的提出,只在《企業會計准則》的第十一條中提及,而這條也通常被認為是一般准則中的相關性原則。此外還有我國的《企業會計准則》在第四、五、六和七條提到基本假定的問題,這是美國所沒有涉及的。相反,美國《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有關「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的內容卻是我國所缺少的。

(3)從基本會計准則的具體內容看,在企業財務報表的目標上,我國服務對象定位過廣;在會計信息質量特徵上,美國會計准則強調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相比而言,我國的基本原則概念有些單薄且在有些原則的判斷標准上與美國也不盡一致;在財務報表要素分類上我國只有六類會計要素,而美國有十類會計要素;關於財務報表的確認上,我國與美國的判斷標准基本統一,但在具體的收入與費用的確認上中美兩國有所不同;在財務報表的計量上,我國比美國少了對現值計量性的描述。

3.具體會計准則

美國會計准則內容詳盡卻不注意全面性;而我國力求具體准則全面且要形成一個嚴密的體系。另外我國已頒布的具體會計准則,有些內容前後重復,對一些重要術語也缺乏必要的定義或解釋。

會計差異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原因的。的確,會計是在特定經濟條件下為特定企業服務的,並向外界提供有用的信息。無論是提供信息,還是使用信息都離不開其特定的環境因素。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導致中美兩國會計准則差異的主要原因。

二、中美會計准則差異的原因分析

1.中美會計准則的差異的經濟因素分析

經濟因素是影響中美會計准則差異的最主要的原因,起著決定作用。

(1)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說到底就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問題。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一國的會計理論與實務水平,反映各國的會計准則制定模式、制定目標和具體內容。經濟較為發達的美國,是以私營經濟為主體,其會計准則的目標強調為投資者服務,提供投資者進行決策的會計信息,維護投資者的權益;其會計准則也是由民間團體來組織制定,政府幹預程度有限,所以其會計准則的制定模式是民間團體模式。此外,美國經濟發展水平高決定了其經濟業務的復雜性,所以它的具體會計准則內容也就比較完善。而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強調會計信息是為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服務,而且會計准則是由國家的行政部門負責制定,民間組織作用很小,其會計准則的制定模式相對來說,可以劃歸為政府管制模式。另外,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經濟業務簡單,我國的具體會計准則的內容較少,並且內涵也不夠豐富。

(2)企業的產權。如果一個國家的產權絕大部分是公有的,私有部分僅佔小部分比例,那麼這個國家的會計制度往往是高度統一的,政府的行政干預常常會對會計准則的制定起著重要作用,會計信息也首先是服務於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就我國來說,雖然近年來我國的經濟成分有多元化的趨勢,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模式並沒有改變,所以我國企業的國有化成份比重相對較大,這種產權形式決定了我國會計准則規范的會計信息首先在於滿足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需要,會計目標也側重於「政府利益」:而美國是實行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的代表,私有制企業占絕對優勢,這種產權形式決定了美國會計准則規范的會計信息主要是滿足投資者進行經濟決策的需要,所以在會計准則的制定中尤其注重保護證券投資者的利益,其會計准則的目標也是偏向於「民眾利益」。

(3)國際經濟活動的規模和水平。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通常會促進其對外貿易的關系的不斷增長和跨國公司的不斷壯大,而這些貿易活動的開展和跨國公司的發展,則會計報表的合並。外幣折算和國際轉移價格的制定等一系列的問題,會越來越引起准則制定機構的關注,最終導致這方面具體會計准則的出台。比如美國在其FASB的第152號《外幣折算》頒布於1981年,是規定了跨國投資而產生的外幣折算的具體會計准則,而我國在國際經濟活動的規模和水平上都大不如美國。此外,一個國家若是參與國際或區域性經濟組織較為活躍,則該國的會計准則往往就相對國際化。我國鑒於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轉軌的需要,一改過去一統到底的會計制度的規范模式,而改為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並行的兩種會計規范模式,但是相信,隨著我國不斷地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國的會計規范必然會走向會計准則單一會計規范的模式。

2.中美會計准則的差異的政治因素分析

政治因素在各國的會計准則制定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政治傾向和所處的政治環境,都會對會計准則的制定模式、指導思想和具體的會計方法和程序產生影響。在某種政治因素的誘導下,甚至還會影響到會計制度的傳播,比如現今的國際會計准則雖然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准則的制定中謀得一定的發言權,但還是基本以英、美國家的會計准則為藍本而建立的。

3.中美會計准則差異的教育科技因素分析

教育的水平具體到會計准則的上講,就是指會計教育水平和會計職業隊伍的素質問題。這種教育水平的不同也影響了中美兩國的會計准則內容和方式。就會計教育水平而言,在這方面美國是相當高的,幾乎任何一個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會計知識,比如在納稅方面和公司的管理方面等,相應地其會計職業隊伍的素質也是比較高的,同美國相比,我國現階段無論在會計教育水平還是在會計職業隊伍的素質上都不如美國,盡管我國已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各種會計財務知識的繼續教育,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美國相比,還依舊存在一定的差距。正是如此我國在現階段仍舊實行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同時並行的兩種會計規范形式。此外筆者認為,這也是為什麼我國的《企業會計准則》難以完全借鑒美國的財務概念框架,取消其法律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科學技術的進步從表面上看,只是會影響會計核算工具的更新。比如計算機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改變了會計信息的處理過程,加快了會計信息的整理和傳播速度。但是科技的發展水平同樣也會影響會計准則的內容。由於美國科技水平的發達,其在具體會計准則的制定上較之他國也總是先行一步。從美國FASB現有的137個《財務會計准則公告》看,其中有大多數內容是涉及到創新的金融工具的問題,比如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動的會計處理》(該准則的生效已在 SFAS137號中規定予以推遲),該准則的出現不能說與科技的發展不無關系。我國由於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上相對落後美國,而會計准則的制定相對科技的發展來說總是滯後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國的具體會計准則制定在這方面還是一個空白點的原因。

美國或許並不是中國發展的偶像,比如在環境污染方面。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國家的發展、行業的發展都更多的類似長跑,跑在前面的人,有後起者更多學習的要素。我們可以從美國國去會計的發展進程中看到我們現在的影子。因此,對比中美會計准則之間的差異可以使我們會計准則在國際化進程中少走彎路,盡快完善我國會計准則,盡早與國際接軌。

❺ 求中美會計制度的具體差異

一、中美會計制度不同的環境基礎

會計制度的建立和發展離不開社會環境。由於受經濟發達程度、政治體制、法律體制和社會文化傳統的影響,世界各國的會計制度都存在很大差異。一般雖然認為,會計通過價值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來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但無論是美國的會計准則還是國際會計准則,都只涉及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並沒有會計記錄的相關規范,也就是不涉及會計科目設置及相關會計事項分錄的內容,而在我國,由於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普遍不高,只能通過統一企業會計制度,把這一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統一和規范,以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同時,就中美兩國看,從會計屬性、會計目標設置、會計核算的側重點、會計核算的靈活性、政府對會計的干預程度、企業的預算編制、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等方面均有所不同,這些都最終反映了兩國的會計准則也有所不同。

那麼,為什麼美國的財務會計准則會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並為許多國家所效仿,除了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原因外,主要還是因為美國的財務會計准則在形式上具有獨立性,在內容上具有兼容性,在程序上具有完整性。目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把會計理論研究的重點轉移到信息技術對會計的影響、軟資產的確認與計量、金融風險與會計信息、會計師和審計師的地位等問題上,在會計研究方法上以實證會計研究為重點。我國雖然已走出了過去主要局限於對會計本質、職能、任務等方面的研究模式,開始討論會計准則目標、原則等問題,但同國外的會計理論研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有些理論問題確實還有待解決,如會計信息使用者到底需要什麼信息,會計准則有哪些局限性,會計和會計准則到底是什麼關系等等,只有明確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為會計准則的理論研究找准突破口和切入點。

二、中美會計管理制度的不同

在會計目標設置上,美國企業會計人員有自己工作的目標,其中既包括對外的財務會計目標,還包括供內部決策使用的管理會計目標;而在我國,企業的會計目標則較少採用精確的定量設置,只採用定性方式來表達,即使在會計准則中也未明確區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目標。

在會計核算上,美國許多著名的會計學家及企業界都強調收益是會計核算的中心,把收益作為表現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成果和衡量企業管理人員有效利用投放資本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在我國,會計核算的側重點是成本,成本處於整個會計體系的主導地位,在考核評價企業管理人員時,不僅注重他們創造了多少效益,還要看他們的成本開支是否符合規定,在降低成本方面付出的努力是不是足夠大。

在會計核算的靈活性上,中美兩國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在美國,立法機構國會對會計問題極少關注,因而會計核算十分強調靈活處理,允許會計人員可以依據個別情況,運用個人專業判斷選擇最適合的會計方法;而在我國,在會計規范體系方面,會計法、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中都對會計人員必須遵循的規范,加以強制性管制。

在政府對會計的干預程度上,美國的會計專業團體規模很大,會計人員對會計實務的處理享有較大的自由權,會計規范與國家的法律關系較為鬆散,這在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方面表現較為顯著;相反,我國會計實務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和嚴肅性,會計實務是根據國家立法進行的,會計人員所應用的會計原則一般都體現於政府的法規之中。

在企業預算的編制上,由於受中美文化環境對時間的取向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多數中國人更傾向於面向過去,而多數美國人則傾向於迎接未來。這反映在企業預算編制上,美國公司將預算看成是真實而必要的,在制定預算中考察了諸多將來可能出現的新情況,並十分強調長期投資決策和進行全面預算,對預算制度制定了大量程序、規章、進度和限期等指標,即使其世界各地的子公司也必須要求統一執行。這對於中國的會計人員看來,只有真正的會計業務發生後的結果才是真實的,對預算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對編制預算也還沒有嚴格的規定,甚至在一些企業把預算制度作為可以敷衍的一項工作。

在審計監控方面,美國的審計業十分發達,企業中都有十分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他們把職員的遵規守矩歸於有這種監控制度的存在;而我國內部審計起步較晚,其審計的范圍只局限於財務會計方面,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效益審計和業務審計。

三、中美會計准則的不同

首先,從會計准則理論框架比較,中美兩國都從會計目標出發來構建會計准則的理論框架。通過對會計目標的研究,明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及其用途,為會計准則的建立指明方向,為會計要素的構建、財務報告的設計找到依據。但同美國會計理論結構相比,我國會計准則理論框架主要有兩點不同:(1)我國把會計質量特徵分成兩個層次,即信息的質量要求和管理決策的質量層次,決策的質量取決於信息的質量,而美國會計理論結構把可靠性和相關性作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2)我國的會計理論結構把會計法規、會計制度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和會計理論與實踐的重要聯結部分,而美國則未將其納入框架結構。

其次,從會計准則模式比較,由於中美兩國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所實施的經濟政策有別,因而其制定會計准則的基礎出發點和會計模式也就不會相同。

四、中美會計要素的不同

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要素的簡稱。在會計要素方面,美國與我國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美國有10個會計要素,而中國只有6個。

首先,涉及權益的要素不同。如我國「權益」一個要素,而美國僅涉及權益的要素就有「權益」、「業主投資」、「業主利得」三個。原因是美國是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國家,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權益業務和事項不僅數量多,而且十分復雜,通過增設「業主投資」和「業主利得」兩個要素,將會提供更為詳細的權益信息。但由於我國涉及業主和業主利得的經濟業務不多,也不復雜,且業主利得可以通過「現金流量表」(「支付股利支出的現金項目」)和損益表反映出來,故沒有將其納入會計要素。

其次,美國把利得和損失確認為會計要素,我國無此二要素。這是由於美國主要是為了強調營業收入和費用與利得以及損失發生的原因不同,為「盡可能有用地列出綜合收益的來源」,以便盡可能公正地對企業經營者作出評價。我國會計界認為,利得和損失都因非正常的偶然原因而發生,它分別與收入、費用的實質是一致的,利得和收入都導致利潤的增加,損失和費用都導致利潤的減少,認為兩者完全可以分別包括在收入、費用中。
第三,資產核算比較。從總體上看,對於資產項目的核算,中美的差異很小,如果說要有差異的話,也只是由於會計理論框架差別的延伸所致。

第四,會計報表比較。我國會計准則和美國FASB都要求企業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及財務情況說明書,但其內容上仍有差異。

❻ 中美會計基本職能的區別

一、中美會計准則的實質性差別
rule based vs principle based
美國會計准則的模式為規則導向,更容易導致機會主義和盈餘管理。目前的US GAAP共168號(新舊放在一起)不是按要素制定的,是一種救火式的准則,哪裡出了問題,立馬會有相應的准則制定出來。
中國會計准則的模式為原則導向,強調實質重於形式,采購謹慎性原則、減少方法的選擇、充分披露,以此來克服機會主義的盈餘管理。財政部自2006年頒布新的會計准則以來,陸續頒布了「新會計准則應用指南」以及3個解釋公告。其中,在3號解釋公告里提出了綜合收益的(comprehensive income)概念。(Tips:如何理解comprehensive income?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時其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一旦出售,就會進利潤表,以綜合收益的形式反映。comprehensive income 就是用來反映未來利潤的。新准則修訂了資產的定義: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金額可以可靠計量,淡化了「過去交易」,主要也是為了配合「未來」交易,如虧損合同等)。
可以這樣總結,會計准則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一是從損益滿計觀向資本保全管轉變,反映自從薩班斯法案以來國際財務界重視資產計價的趨勢(典型地,如捐贈收入,債務重組收益進利潤表,不再進資本公積。目前資本公積科目得到了凈化,只含「股本溢價」和「其它」兩個明細);二是資產計價將存在兩種模式:成本模式(cost value)和公允價值模式(fair value);三是反映未來信息的新趨勢(典型地,comprehensive income)。

二、美國會計准則總體介紹
(一)制定美國公認會計准則的組織
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AICPA);
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
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Goverment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GASB)。
由於美國政府較少干預經濟以及美國會計界的強大,美國的會計准則基本上由民間機構制定。
(二)美國公認會計准則的組成
會計研究公報(AICPA/CPA/ARB,1939-1959,51)
會計准則委員會意見(AICPA/APB,1959-1973,31)
財務會計准則聲明(FASB/SFAS,1973-,1-168)(這也是本文著重介紹的,Statement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168)
財務會計概念(FASB/SFAC1-7)
技術公報(FASB/TB)
FASB緊急問題任務組(FASB,EITF)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立場闡述(AcSEC/SOP)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系列公告(SEC ASR)
值得慶幸的是,09年6月美國會計准則的效力層次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most authoritative」和「Least authoritative」兩個層次調整為「authoritative」和「non-authoritative」兩個層次。也就是說,原來紛繁的條款(包括權威性強的和權威性弱的),現在就只有權威性或非權威性兩種。而authoritative只包括兩個:FASB accounting standards codification 和 Rules and interpretive releases of the SEC是有權威性的。

❼ 中美會計制度的區別

中美會計制度差異比較
http://info.ceo.hc360.com/2006/06/13085725578.shtml

中美會計制度比較(中英文對照)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4%B8%AD%E7%BE%8E%E4%BC%9A%E8%AE%A1%E5%88%B6%E5%BA%A6&restype=-1&id=10000000&ty=0
(用迅雷下載看看)

❽ 美國呢和我國會計計量屬性有什麼異同

中美會計准則的實質性差別 rule based vs principle based 美國會計准則的模式為規則導向,更容易導致機會主義和盈餘管理。

目前的US GAAP共168號(新舊放在一起)不是按要素制定的,是一種救火式的准則,哪裡出了問題,立馬會有相應的准則制定出來。

中國會計准則的模式為原則導向,強調實質重於形式,采購謹慎性原則、減少方法的選擇、充分披露,以此來克服機會主義的盈餘管理。

財政部自2006年頒布新的會計准則以來,陸續頒布了「新會計准則應用指南」以及3個解釋公告。

其中,在3號解釋公告里提出了綜合收益的(comprehensive income)概念。

(Tips:如何理解comprehensive income?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時其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一旦出售,就會進利潤表,以綜合收益的形式反映。

comprehensive income 就是用來反映未來利潤的。

新准則修訂了資產的定義: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金額可以可靠計量,淡化了「過去交易」,主要也是為了配合「未來」交易,如虧損合同等)。

可以這樣總結,會計准則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一是從損益滿計觀向資本保全管轉變,反映自從薩班斯法案以來國際財務界重視資產計價的趨勢(典型地,如捐贈收入,債務重組收益進利潤表,不再進資本公積。

目前資本公積科目得到了凈化,只含「股本溢價」和「其它」兩個明細);二是資產計價將存在兩種模式:成本模式(cost value)和公允價值模式(fair value);三是反映未來信息的新趨勢(典型地,comprehensive income)。

❾ 英美模式和歐洲大陸模式的會計區別是什麼

兩大模式會計特徵的不同為: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