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培訓 » 稅法不承認會計處理的有哪些

稅法不承認會計處理的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8-16 08:19:21

❶ 會計與稅法有哪些差異

會計與稅法的區別如下:

1、工作的性質不同

稅法主要是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人事部門負責招待領導的決策。

而會計則包含戰略性的工作和事務性的工作,批准作用的組織、領導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2、職責不同

稅法負責本單位財產物資的統一管理,每年進行一次財產清查,健全保管、領用、維護、賠償、報廢、報損以及人員調動交接制度,保證賬物相符。

而會計負責組織編制本單位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並組織實施。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要結合本單位的經營預測和經營決策以及生產、經營、供應、銷售、勞動、技術措施等計劃,按年、按季、按月進行編制,

並根據企業的經濟核算責任制將各項計劃指標分解下達落實,督促執行。根據生產經營發展和節約資金的要求,組織有關人員,合理核定資金定額,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果。根據管用結合和資金歸口分級管理的要求,擬定資金管理與核算實施辦法,並組織有關部門貫徹執行

3、考核內容不同

稅法主要考核能否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憲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備工作人員應有的道德品質、是否具有做好本職工作的業務技能,以及必備的文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

而會計主要考核,出勤情況、學習成績和工作態度,完成任務的數量、質量、效率等。

4、工作內容不同

稅法主要制定、修改關於許可權和職能責任的組織結構,建立雙軌的、相互的、縱向及橫向的信息交流系統。預測對於工作人員的需求,做出人員投入計劃,並對所需要的管理政策和計劃做出預先設想。

人員的配備和使用:即按照工作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錄用、調配、考核、獎懲、安置等。幫助工作人員不斷提高個人工作能力,進行任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

而會計主要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做好工作人員的工資定級、升級和各種保險福利工作。通過各種教育方式,提高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覺悟,激勵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對工作情況和程序進行總結、評價,以便改進管理工作。

5、基本框架不同

稅法是在基本准則的指導下,處理會計具體業務標準的規范。其具體內容可分為一般業務准則、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准則、財務報告准則三大類,一般業務准則是規范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計量要求,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職工薪酬、所得稅等。

而會計是對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的會計問題做出的處理規范;如生物資產、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原保險合同、合並會計報表等。小企業會計准主要規范各類企業通用的報告類准則;如財務報表列報、現金流量表、合並財務報表、中期財務報告、分部報告等。

應用指南從不同角度對企業具體准則進行強化,解決實務操作,包括具體准則解釋部分、會計科目和財務報表部分。

6、計算方法不同

稅法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而會計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7、性質不同

稅法是社會性的內涵因素決定,會計合並是價值的體現,會計往往不等於價值。

8、內容不同

稅法,即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設計是否適當所進行的審計程序。

而會計,即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被審計單位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即使設計得再完整,也不能減少財務報表中出現重大錯報或漏報的風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稅法

網路-會計

❷ 稅法不承認權益法下分派股利時沖減成本么,求大神幫助,不好意思 ,剛才 我還沒明白,點錯了,所以繼續問

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
一、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投資企業取得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答: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除取得投資時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外,投資企業應當按照享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投資收益,不再劃分是否屬於投資前和投資後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
企業按照上述規定確認自被投資單位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後,應當考慮長期股權投資是否發生減值。在判斷該類長期股權投資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時,應當關注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是否大於享有被投資單位凈資產(包括相關商譽)賬面價值的份額等類似情況。出現類似情況時,企業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減值測試,可收回金額低於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應當計提減值准備。

❸ (2)會計確認收入與稅法確認收入時點相同 假定會計上不確認收入,稅法上也不認可此項收入,在本期不需

沒明白您想表達什麼
是會計和稅法的區別?
收入確認的一般規定

國稅函[2008]875號文件規定,企業銷售商品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確認收入的實現:

(1)商品銷售合同已經簽訂,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對已售出的商品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實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4)已發生或將發生的銷售方的成本能夠可靠地核算。

《企業會計准則14號——收入》規定,銷售商品收入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4)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5)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比較會計與稅法關於收入確認的條件,會計上確認收入時要考慮「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個條件,而在稅法上無此條件。這是因為稅法不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具有強制性。企業發出庫存商品後,在會計上認為「經濟利益不是很可能流入企業」時不確認收入,而按稅法規定應確認為當期收入,在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對收入及成本作調整處理,以後會計上對該收入進行確認時再作相反的調整處理。

❹ 急求稅法中不得列支的情況有哪些(會計與稅法的區別)

(一)差異的性質不同

永久性差異是指某一會計期間,由於會計制度和稅法在確認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口徑不同,所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在本期發生後不會在以後各期調整。

(二)主要業務差異

收入確認差異、收入計量差異、特殊銷售業務差異、成本費用稅前扣除差異等。

(三)資產類差異

1、接受捐贈資產處理的差異,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現金

貸:資本公積

稅法規定,接受現金或非現金資產捐贈都應作為收入繳納所得稅。同時,對非現金資產按入賬價值結轉成本、折舊或攤銷。

2、折舊年限、方法的差異

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以選擇多種折舊方法中的一種。稅法規定,原則上採用直線折舊法,並在國稅發[2000]84號文中規定了最低年限,如需加速折舊,應報所在地稅務機關批准後執行。

3、固定資產改良和修理差異

改良支出和日常修理費支出,會計與稅法處理方法一致,大修理費用可在下一次大修理前攤銷計入成本,但稅法不允許預提修理費支出。

4、無形資產價值轉移的差異

稅法對無形資產攤銷期的規定,基本與會計制度相同。但對法律、合同沒有規定使用年限或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會計規定不應超過10年,而稅法為保障稅收收入規定不得少於10年。對企業外購商譽,會計上允許攤銷計入管理費用,而稅法規定,外購商譽不得在稅前扣除。

5、開辦費的列支差異

會計制度中規定,開辦費在企業開始經營當月一次計入生產經營損益,而稅法規定開辦費在生產經營的次月起,在不短於5年的期限內分期扣除。

6、資產跌價或減值的差異

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年度終了,應對資產進行清查,合理預計各項資產的減值損失,計提減值准備。稅法規定,允許計提壞賬准備金的范圍按會計制度的規定執行,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過5‰,對超過稅法規定計提的各項准備,均應做納稅調整,對已納稅調增因資產價值恢復或處置資產而沖銷的減值准備,作相應的納稅調減。對已計提准備的各項資產可按提取前的賬面價值確定可結轉成本、折舊及攤銷金額。

7、資產損失的差異

稅法對資產損失判斷標準是當各項資產有確鑿證據證明,已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害時,扣除變價收入、可收回的金額及相關責任人和保險賠償後,才確認財產損失的真實發生。《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號)中第十三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各項需審批的財產損失應在納稅年度終了後15日內集中一次報稅務機關審批。企業發生自然災害、永久或實質性損害需要現場取證的,應在證據保留期間及時申報審批,也可在年度終了後集中申報審批,但必須出具中介機構、國家及授權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等的鑒定材料。

8、投資成本差異

(1)所得稅嚴格區分投資性股息利息收益和投資轉讓所得。股息性所得是以被投資方的稅後利潤中分配取得,為避免重復征稅,只就地區差別稅率部分補稅,而處置權益性投資的轉讓所得,不考慮重復征稅,應全額並入應納稅所得。根據國稅函[2004]390號通知規定,企業進行清算或轉讓全資子公司以及持股95%以上的企業時,投資方應分享的被投資方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應確認為投資方股息性質的所得,在計算投資方的股權轉讓所得時,允許從轉讓收入中減除上述股息性質所得。通知規定按國稅發[2000]118號文件發布之日執行(118號文件發布之日為2000年6月21日)。故有上述轉讓行為發生,均可作相應的稅收調整。

(2)會計制度中對長期股權投資按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收益或虧損,稅法均不確認。稅法規定,被投資方發生虧損,由被投資方按規定彌補,投資方不得調減成本或確認損失。投資方股權投資收益,來源於被投資方的未分配利潤和盈餘公積,這相同於成本法而不同於收付實現制。對於被投資方取得的超量分配,應視同投資收回沖減投資成本。
(3)會計制度規定,長期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時,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企業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為正負商譽,會計核算需要分期攤銷差額。稅法在申報所得稅時,借、貸方均不作確認,應進行納稅調整。投資處置轉讓時的計稅成本為初始賬面歷史成本。

(4)稅收上不允許計提長期和短期的投資減值准備,也不能在未來實際處置時根據市價確定投資損失。

(四)成本費用差異

成本、費用的扣除,在權責發生制和相關配比的原則下,真實、合法、合理是納稅人經營活動中發生費用支出可稅前扣除的主要條件和基本原則。

1、業務招待費:在會計核算中可據實列支,但不得預提。稅法規定的扣除標准為:銷售收入在1500萬以下按5‰扣除,1500萬以上部分按3‰扣除,超過部分在年末匯算時進行納稅調增。

2、各類基本保險統籌金:會計制度規定不受比例限制,按實際發生額計入「管理費用」科目。稅法規定,企業為全體雇員按國務院或省級政府規定的比例或標准繳納的「四險一金」及兩個補充保險均可在稅前扣除,超標或超比例、超范圍提取支付的,均應作納稅調增。

3、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究開發費用:會計制度規定按實際發生額列支,稅法規定,除可據實列支外,可再按其實際發生額的50%直接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如企業本年度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小於抵扣金額,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為0,未抵扣完的可在以後5個年度內抵扣。

4、廣告費:會計制度規定可全額列支,稅法規定,納稅人每一年度發生的廣告支出不超過銷售收入的2%據實列支,超過部份可無限期向後結轉。需要注意的是,以後年度的廣告費不得提前申報,具有廣告性質的禮品是否計入了宣傳費。

5、業務宣傳費:稅法規定,在不超過銷售收入5‰的范圍內據實扣除。

6、工資薪金:稅法規定,工資薪金包括所有現金或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如各地區的誤餐補貼、津貼、獎金、加班工資等。實行稅前扣除的有計稅工資、工效掛鉤工資和提成工資。超過計稅工資標准發放或實際發放高於批准工效工資總額的部份應做納稅調增。提取額大於實際發放額的部份應做納稅調增處理。

7、三項費用的提取:福利費以稅前列支的工資總額按規定比例提取,教育經費在計稅工資2.5%內計提並實際使用的部分可以在稅前扣除,工會經費按計稅工資總額提取,但必須上繳工會組織並附有工會組織的撥繳款專用收據。
8、財務費用包括利息支出、匯兌損失及相關的手續費,除應資本化的以外,其它的應於發生當期確認費用。而稅法規定,向非金融機構借款利息支出,按不高於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部分准予扣除,但從關聯方借款金額超過其注冊資本50%的,超過部分的利息不得在稅前列支。

9、其它扣除項目的差異

(1)會計制度規定,本期發生以前年度應計未計扣除項目,影響損益的應直接計入本期成本費用。稅法對應計未計費用,應提未提折舊的扣除項目,不允許在以後年度補扣,應在所得稅申報時作調增處理。

(2)各類贊助性支出不得稅前扣除。

(3)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交納的罰款、滯納金,不得稅前扣除。

(4)個人所得稅由企業代付代出的,不得在稅前扣除。

(5)因債權擔保支付的賠償金和能證明企業負責人的個人消費支出以及與企業無關的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

(五)確認收入的差異

會計制度對商品銷售收入確認,是在同時符合四項條件下才能確認,主要以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准確計量的報酬轉移給購買方。而稅法則針對交易活動方式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銷售確認方式與時限。隨著稅務機關徵收管理的電算化,持IC卡申報,以開具發票為銷售收入的實現已成共識。會計制度與稅法的確認規則基本一致,但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在下列業務收入確定上存在差異。

1、從事建築安裝、裝配工程和提供勞務持續時間超過一年的,可按完工進度或完成工作量確定收入。

為其他企業加工製造大型機械設備船舶等,持續時間超過一年的,可按完工進度或完成工作量確定收入。

2、售後回購業務,會計制度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要求,視同融資進行業務處理,而稅法則要求將該項業務視為銷售和購入按兩項業務處理,銷售時開具發票,同時作收入,回購時按采購重新入庫。

3、視同銷售業務,企業將自產產品用於視同銷售的各項業務,會計上不做銷售核算,而按成本結轉,稅法規定,應確認其收入並計算繳納該商品或勞務轉移行為的稅金。

4、在建工程試運行收入,會計制度從謹慎性原則出發,將試運行過程中形成的收入,不確定為收入而沖減在建工程成本,稅法則將在建工程試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收入,應作為銷售計入相應收入並計算稅金,並將試運行收入扣除運行成本後差額確認應納稅所得額。

5、接受捐贈資產,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接受捐贈現金或非貨幣性資產,計入「資本公積」,稅法規定需將接受捐贈資產全額並入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如接受金額較大,可在五年內平均計入。

6、其他收入的差異

(1)債權人豁免的債務,會計制度明確反映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稅法規定應作為其他收入,並入應納稅所得額。

(2)補貼收入,會計制度和稅法規定基本相同,其差異在於稅法規定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計入損益的專項補貼和明確免徵所得稅外,均應將實際收到的補貼收入並入當年應納稅所得額。但會計採用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補貼收入實現,而稅法則採用收付實現制,企業在年末未收到時作納稅調整。

(3)企業進行資產評估發生增值,會計制度一般都確認為資本公積,而稅法規定除企業進行清產核資時發生的固定資產評估凈增值,不計入應納稅所得。其餘的均應要確認收入計征所得稅,其固定資產按評估值後的價值確認。

❺ 會計與稅法差異有哪些

一、會計與稅法的差異的原因
只有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保持各自的獨立性,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應納稅額的准確性。
《稅收征管法》第二十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抵觸的,依照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款、代扣代繳和代收代繳稅款。」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納稅。」因此,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所有企業都必須嚴格執行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准則等)的相關要求,進行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在完成納稅義務時,必須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稅額,及時申報繳納。
二、會計與稅法的差異的處理方法
1.納稅調整
流轉稅:流轉稅需要納稅調整的項目,例如銷售貨物、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提供應稅勞務時向客戶收取的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集資款、手續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等。又如房地產企業取得的預收賬款需並入當期營業額計征營業稅。流轉稅按月計征,月末按照稅法規定計算出應納稅額提取並申報繳納。
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指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實行按月或按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徵收方式。企業在報送年度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需要針對會計與稅法的差異項目進行納稅調整,調整過程通過申報表的明細項目反映。
2.所得稅會計
由於會計制度與稅法在資產、負債、收益、費用或損失的確認和計量原則不同,從而導致按照會計制度計算的稅前利潤與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之間差異,即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在本期發生,不會在以後各期轉回,永久性差異與會計利潤之和乘以適用稅率計算的應交所得稅作為當期所得稅費用。
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會計成本)與其計稅基礎(計稅成本)之間的差額;未作為資產和負債確認的項目,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確定其計稅基礎的,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也屬於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對暫時性差異統一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會計核算,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分別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以後年度申報所得稅時可直接依據賬面應轉回的金額填制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
運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明細核算每一項暫時性差異,可以徹底取代納稅調整台賬(或備查簿),會計與所得稅法的差異問題將迎刃而解。

❻ 對預計負債的處理會計和稅法不一樣嗎

並不能說稅法上是按照收付實現制,只是確認的時點會計和稅法不一致。

❼ 會計的稅法有哪些,重要嗎

稅法要記住的東西多,因為都是國家政策性的東西,沒有多少好解釋的。比如:新稅法,小規模納稅人固定資產增值稅的計算,規定的徵收率是3%(非生產設備)或2%(生產設備),拿生產設備2%的徵收率來說:N/1+3%*2%=應納增值稅額(N為含稅售價),沒有什麼好解釋的,國稅函規定的公式,只有記住! 聯系相關知識點這里我們還要注意,09年前購入的固定資產若售價低於原值是不用交增值稅的,高於原值才要(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但考試時就一定會發生)。徵收率和稅率的概念要清楚,徵收率是算出來多少就要交多少的稅,不存在進項銷項的問題,而17%或13%的增值稅率則要扣減進項後才是應納稅額。一般納稅人從小規模納稅人那裡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票算的進項一定是售價按該小規模納稅人對應的徵收率計算出來的,而不是按售價*17%或13%,因為小規模納稅人在要求稅務機關代開的時候交的稅只有售價*徵收率,所以不可能讓你抵扣售價*13%或17%。關於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的認定標准09年有了新變化,應納稅所得額從原來的100(180)下調到50(80)……具體的就不展開說明了。 個人認為學習稅法較其他科目來說會簡單一些,首先有08年考初級的扎實基礎,看一遍稅法教材就能理解,再要就是花時間去記憶新知識。稅法的知識點很散,但有都能聯繫到一起。在熟練掌握各稅種後,你就會很自然的把各種稅結合到一起,比如說:你看到一輛國產摩托車,那麼它首先是貨物,銷售商要交增值稅1,要交消費稅,緊接著就是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如果有簽銷售合同還要交購銷合同印花稅……看到奇瑞QQ,除了上述稅種外,還要注意車輛購置稅僅在09年購置1.6升排量以下的小汽車減按5%征稅……看到待售的樓房,那麼要交土地增值稅是沒跑的了(除非是普通住宅卻增值率在20%及以下),還有營業稅、印花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計算土地增值稅還要注意開發商的性質,內資外資、房地產開發企業非房地產開發企業他們的計稅依據是不一樣的。另外買房子的人要交印花稅、契稅……往往一筆業務的發生都會涉及兩種以上的稅種。 當你看多了資料,每看到一筆業務就很自然的聯想到其中所涉及稅種。下就部分可以巧記或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做如下匯總: 一、增值稅 1.正確區分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非工業企業應稅銷售額80萬以下及工業企業應稅銷售額50萬以下(會計核算健全也可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直接按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一般納稅人也可按簡易徵收率計算。 2.低稅率。糧油奶、水汽能源、書報雜志、農業生產資料(不含農機配件)使用13%稅率。注意:印刷企業只提供印刷勞務按17%,提供紙張並印刷按銷售貨物(統一刊號CN書報雜志)征13%。自來水廠及自來水公司按6%徵收率計算,其他的為13%稅率。食用鹽、天然氣及居民用煤炭製品使用13%稅率,這個經常用到。 3.計算抵扣。初級農產品按收購價13%計算進項稅額,煙葉還需含煙葉稅(收購價*20%)及煙葉補貼(收購價10%);地稅認定的納稅人開具的運輸發票(僅含運費+建設基金)按7%計算進項稅額,所運貨物能抵運費就能抵。但國際貨運發票不能計算抵扣,因為沒在我國交營業稅。運費計算抵扣的目的就是避免對同一業務重復征稅,要明確營業稅和增值稅是相互排斥的不可能同時徵收的。 4. 包裝物等逾期押金。按合同約定時間或1年為限,如合同約定2年內歸還不算逾期,但稅法在1年後就認定為逾期,要作為價外收入計稅,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價外收入都是含稅的,也就是要/1.17換算為不含增值稅後在*稅率算稅額。另外啤酒黃酒以外的酒類在收取押金或租金時即並入當期銷售額征稅。 5.搞不清交什麼稅(營業稅和增值稅)。原規定交增值稅,新稅法規定由主管稅務機關分別核定銷售額。 6.出口退稅。注意免稅進口原材料的計算,這個會了一般的出口退稅就沒問題了。外貿企業的退稅適用「先征後退」,工業企業才適用「免、抵、退」。 7.優惠政策要記住。 二、消費稅 1.徵收環節。金銀首飾在零售環節徵收(以舊換新的按差額征稅),其他區在生產或進口環節。消費稅與增值稅的不同在於一次徵收,而增值稅是在每個增值環節都徵收一次。 2.常用稅率選用。卷煙每箱250條,每箱定額稅150元。單條價格在50元以上(含)適用45%稅率(甲類),在50元以下適用30%稅率(乙類)。白酒每斤定額稅0.5元,每噸1000元。啤酒每噸3000元以上(含)適用250元/噸(甲類),每噸3000元以下適用220元/噸,這里的3000元包括包裝物。飲食業、娛樂業自製啤酒銷售按250元/噸從高計稅。化妝品味30%,其中不包括洗發護發用品等已經平民化的日化品。 3.計稅依據。消費稅是價內稅(價內稅在計算所得稅是可做營業稅金及附加扣除),銷售額為含消費稅不含增值稅。應稅消費品用於換、抵、投(換取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投資入股、抵償債務)方面從高計稅,增值稅要用組價。 4.組成計稅價格。復合計稅的應稅消費品組價有新變化,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應稅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之前沒有要求含定額稅進行組價,利潤可以用成本和利潤率計算出來。委託加工的組價與上述相似,要注意的是委託加工的加工費是不含增值稅和代收的消費稅,同時只有在受託方沒有改該加工物品的售價是才用組價,有售價的按受託方的售價計算委託方的消費稅。農產品和運費在算其成本是要扣除13%和7%作為進項稅額的部分,煙葉要用實際支付的補貼款做成本,而增值稅是用N(1+10%)計算補貼。 5.進口卷煙。這個組價最為復雜,簡單的說一次組價在適用稅率時固定稅率用30%的稅率,然後根據每條的組價是否大於50元來確定使用稅率。 (1)每條確定稅率的價格=(每條關稅完稅價+每條關稅+定額稅0.6/條)/(1-30%) 註:30%為固定稅率以上每條價格大於50元(含)的,使用稅率45%;每條價格小於50元的,使用30%稅率。 (2)進口卷煙組價=(關稅完稅價格+關稅+定額消費稅)/(1-適用稅率) 應納消費稅=組價×適用稅率+定額消費稅。 6.已納消費稅扣除。除酒、車、艇、表、成品油五項外均能扣除,其中成品油不包括石腦油和潤滑油,即石潤油可扣除。在同一個稅目內的連續審查可以扣除,如煙絲生產卷煙可扣但輪胎生產汽車就不能扣;已稅珠寶改在零售環節不得扣除已納消費稅;已納的稅額僅限從工業企業購進或進口環節繳納的消費稅。 7.出口退稅。比增值稅簡單,征多少退多少,退稅率和消費稅稅率一致。 8.優惠政策要掌握。 三、營業稅 1.征稅范圍。發生的業務不征增值稅就要考慮是否征營業稅,兩者是互斥的,而且營業稅是價內稅。在納稅人的確定強調發生的業務或不動產是在境內。 2.稅率。交建郵文(3%) 服轉銷金(5%) 娛樂業(20%,保齡球和康樂球使用5%),注意每個字的具體含義,尤其是文體業和服務業所包含的內容容易混淆。這是我當年考初級背的,可謂終生難忘。 3.交通部門有償轉讓高速公路收費權,交通部門按服務業中的租賃業5%征稅,收費單位按交通運輸業3%征稅。自建建築後用於銷售的要按建築業和銷售不動產征兩道營業稅。 4.余額的概念。按余額計稅的情況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業的轉貸,保險業的境外分保,郵電業的跨省業務,文體業的演出,廣告代理業,購置和抵債的不動產銷售業務。 5.消費稅退稅。價款和折扣在同一張發票上的可以從應稅營業額中扣除,但要經過批准,而房產稅和資源稅可以自行扣減銷售額。 6.營業稅的抵扣。購買稅控收款機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普通發票計算抵扣)可以抵扣當期營業稅,不足抵免的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免。這個有點不好理解,但要記住。 7.特殊經營行為。建築業,基建單位自設工廠車間所生產的預制構件征增值稅,在現場製造的構建征營業稅;進場費、廣告促銷費等由商業企業向供貨方收取的與銷量無關且由商業企業向供貨方提供一定勞務的收入,按5%的稅率征稅。 8.優惠政策要掌握。 四、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 1.納稅范圍。在現有稅種中只有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是老外(外國企業、外資企業)不交的,其他稅種在09年已經內外統一。 2.進口不征出口不退;「三稅」實行先征後返、先征後退、即征即退的不予退還已繳納的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 3.計稅依據。委託加工由受託方代扣代繳「三稅」的由其代扣代繳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適用受託方稅率;以實際繳納的「三稅」為計稅依據,不包括漏稅補罰及滯納金;隨同「三稅」減免而減免;當期免抵稅額要作為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計稅依據。4.納稅時間地點同「三稅」。 五、關稅 1.納稅義務人。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進出境物品的所有人,不包括代理人。2.稅率選擇。暫定稅率優先適用於優惠稅率或最惠國稅率,按普通稅率征稅的進口貨物不適用暫定稅率。在09年教材P199,關於稅率的運用有許多細節要牢記,沒有什麼簡便的方法,具體的就不展開說明。 3.完稅價格。由己方負擔的購貨傭金不包含在完稅價格內;境內的復制權費福作為特許權適用費,不計入完稅價格。09年教材P203特殊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要牢記,其中符合條件的出境維修貨物的完稅價格僅包括修理費和料件費,符合條件的出境加工除了包含加工費和料件費外還包含運保費。出口貨物只考慮貨物售價和境內運保費。 4.徵收管理。經海關總署批准,關稅最長時間為6個月,而其他的國內稅均為3個月;納稅義務人自海關填發繳款書之日起3個月仍未繳納稅款的經海關關長批准可執行強制徵收,及實際逾期為2個月加15天。 5.關稅退還。海關繳納的稅款為1補3追(1年內補征,三年內追征),稅務局繳納的稅款為3補3追。 6.關稅要記的知識點很零散但是不難,要多花點時間去背。 六、資源稅 1.中外合作開採石油、天然氣徵收礦區使用費。 2.外購的液體鹽加工固體鹽銷售的,按固體鹽征稅,外購的液體鹽已納的資源稅可抵扣。和消費稅相似,外購和委託加工的收回繼續用於生產應稅消費品的其已納消費稅均能扣除。 3.用折算比計算交稅的一定是已經銷售部分,不是移送入選精礦的所有數量。 4.進口不征出口不退;納稅地點為開采地、生產地或收購地。 七、土地增值稅1.征稅范圍。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建築產權。國有土地使用權均屬於國家。只要是有償轉讓房地產都是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在每次轉讓環節都要交一次。 2.以房地產投資的聯營在投資環節不交,聯營投資企業將其轉讓的要交稅,房地產企業以其商品房進行投資活動的視同銷售交稅。 3.稅率。只用土地增值稅用超率累進稅率,要牢記稅率及其速扣系數。 4.扣除項目(重要)。要清楚不同企業和業務的扣除項目的數量。新建房:①房地產企業扣5項,②非房地產企業扣4項,差「加計扣除項目」;存量房:①舊房屋扣3項,②土地扣2項,差「房屋及建築物的評估價格」。房地產企業的印花稅不單獨計算,因為包含在管理費用里了(視為日常活動),其他企業可另行扣除。老外不交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在計算可扣除的稅金時要注意。不能提供有效憑證的不予扣除,憑證不實或不 符合要求的核定計算扣除。 5.開發費用和加計扣除。開發費用的限額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和「開發成本」的5%或10%以內,加計扣除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和「開發成本」的20%(試題可能給出不同比例)。 6.優惠政策。①普通住房增值率未超過20%的免徵土地增值稅;②個人銷售使用5年及以上的住房免稅,3年至5免的減半徵收,未滿3年的全額征稅。 八、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耕地佔用稅 1.09年1月1日起老外要交房產稅了,之前交「城市房地產稅」。 2.從價計征,房地產依據房產原值一次扣除10%-30%後的余值為計稅基礎,其中的原值為會計上的入賬價值。 3.大修理停用半年以上的在修理期間可免稅,免稅額可自行計算扣除,營業稅也有類似規定,而消費稅是要批准後方可扣除。 4.落後地區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稅額可適當降低,但不低於最低稅額的30%;經濟發達地區的耕地佔用稅可適當提高,但不得高於最高稅額的50%。 5.本章計算簡單,但要牢記優惠政策,要能區分法定減免和省級優惠政策。 九、車輛購置稅和車船稅 納稅義務人為購買使用 十、企業所得稅(重點章節最好全部掌握) 1.稅率。雖然09年內外資已經統一了所得稅率,但原先適用低稅率的企業還是有過度期的優惠政策。 2.收入分類。正確的區分那些屬於營業(銷售)收入、那些屬於營業外收入或投資收益等,其中只有營業(銷售)收入才能作為招待費和廣告費的扣除基數。其實也簡單,所謂的營業(銷售)收入就是會計上計入營業收入的項目(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那怎麼區分會計上是否計入營業收入呢?對不起,這是會計知識,我們現在是做稅法總結。 3.視同銷售。所得稅的視同銷售和增值稅的視同銷售的處理是不完全一致的,比較特別的是,企業發生的內部處置業務由於並沒有從外部取得收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是不視同銷售計稅,外部移送不論是否取得收入均視同銷售;而增值稅無特殊規定外均認定為視同銷售計稅。 4.正確區分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不征稅收入主要有財政撥款、行政事業性收費及財政性資金,要注意的是:不征稅收入的支出形成費用的不得在稅前扣除。免稅收入重點把握國債利息(個人所得稅還包括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收益。 5.稅前扣除項目。重點掌握的有稅金、損失、職工三費、借款費用、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公益捐贈以及加計扣除項目和優惠政策允許扣除的其他項目。 稅金。主要包括六稅一費(消、營、城建、關、資源、土增和教育費附加),不包括增值稅(價外稅不能扣除);車船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速記為「有車有房有地有花」)在管理費用中列示;契稅、耕地佔用稅和車輛購置稅計入成本,按折舊年限分期扣除。 損失。包括貨物的成本和增值稅,但應扣除由保險公司或其他單位或個人的賠償收入。當期作為損失在以後期間又收回的作為當期收入計稅。 職工三費。計稅基礎為實際發放的職工工資,現在工資已經沒有扣除限額,只要是據實發放的就都能作為費用扣除,因此只要記住三費的扣除限額就行了。工會經費2%教育經費2.5%福利費14%,其中教育經費當期未能扣完的可以結轉以後期間繼續扣除。 借款費用。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為限,超過部分不得扣除。 業務招待費。考試必考內容,重點在於:1.是否能正確區分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2.取60%或0.5%兩者中的較小者為扣除限額。 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考試必考內容,重點在於:1.是否能正確區分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2.超過15%部分不得扣除,當年為能扣除可結轉以後年度扣除(只有廣告費和教育經費可以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公益捐贈。這個就厲害了,首先要先計算會計利潤,然後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乘以12%即為扣除限額。關鍵在於會計利潤的計算,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會計利潤是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的經過調整過的會計利潤,如果題中所給的會計利潤在解答時有涉及到會計利潤調整的均應考慮進去,如應分攤的租金費用一次計入了當期,新確認的收入以及相關稅費等。 其他。除上述事項,還有諸如加計扣除,優惠扣除等項目,這里提幾個注意事項:①、會計上用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收益稅法不認所以不做稅基;2、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會計上為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稅法折舊年限速記:電3汽4工具5,機械10年房20。3、優惠政策要記住。其中要注意取得第一筆收入起、獲利年度起、扣除應納稅所得額以及應納稅額所對應的優惠政策。總之企業所得稅為每年考試重點,要花相對充足的時間來學習。 十一、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一樣的重要) 1.納稅義務人。正確區分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有時間和住所兩個標准,具體的看教材。在華無住所人人在確定其來華天數確定納稅人身份時,來去當天均算一天;在計算稅額時來去當天各算半天。 2.工資薪金。通常為任職受雇而取得的收入,包括各內獎金津貼、分紅、內退工資等。 3.勞務報酬。特指個人獨立從事各種非僱傭的各種勞務取得的所得,如受託審稿翻譯、現場書法、做畫未經正式出版發表就已經銷售認定為勞務報酬。 4.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這個平時很好見但考試經常涉及,應多注意他們的扣除項目,那些能扣那些不能扣。 5.個人所得稅速記。最難記的就是速扣數,這里有個簡便的計算方法:上級上限(或下級下限)*稅率5%的級差+上級速算扣除數=本級速算扣除數,如下圖(這還是當年在紹興偶然想到的,至今未忘)。個稅稅率在考試時基本會給出,但實際工作中還是要記住。下面就拿第三級的速扣數125來舉例:2000*5%+25=125。級別限額1-4級都是2和5兩個數字在轉換,5級之後就是2萬2萬往上加。 6.有幾個特別容易混淆的計算,我至今還雲里霧里。(其中全年一次獎金的出題幾率相對較大) 1)內部退養的取得的一次性補償:與工資薪金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 實行內部退養的個人在其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於離退休工資,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應按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並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合並後減除當月費用扣除標准,以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再將當月工資、薪金所得的一次性收入,減去費用扣除標准,按適用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與其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合並,並依法自行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❽ 稅法和會計制度有不一至的地方怎麼處理

稅法與會計制度不一致是,做帳時按會計方法進行,倒了繳稅地時候,按稅法的要求進行調整。然後把調整後增加或減少的稅金交掉,就沒事了。如典型的企業所得稅倒了清算時要進行大量調整。叫匯算清繳。

❾ 急求!會計上,所得稅核算,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稅法上不認可的項目如何體現暫時性差異急會計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差異金額*0.25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