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中發出存貨的計量方法有哪些
小企業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先進先出法
(1)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2)先進先出法以實地盤存制為基礎計算的結果與永續盤存制相同。
(3)在先進先出法下,存貨成本是按最近購貨確定的,期末存貨成本比較接近現行的市場價格。
(4)當物價上漲時,先進先出法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當物價下跌時,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5)先進先出法的優點是使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大。
2、後進先出法
(1)後進先出法是以較後購入的存貨先發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2)後進先出法以實地盤存制為基礎計算的結果與永續盤存制不同。
(3)後進先出法的優點是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期,本期發出存貨按照最近收貨的單位成本計算,從而使當期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會計實務中實行穩健原則的方法之一,缺點是計算比較繁瑣。
3、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辯認法、分批實際法。採用這種方法是假設存貨的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辯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方法。
4、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亦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發出和庫存成本。
5、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亦稱移動加權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貨數量加原有收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6、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指企業存貨的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價」科目,登記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
② 小企業會計准則里,小企業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有哪些
小企業會計准則里,小企業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四種方法可以選擇。為了遵循謹慎性原則,企業不宜採用後進先出法來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設先購入的存貨發出而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先購進的存貨成本先結轉,後購進的存貨後結轉,以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具體方法是:在購入存貨時,依次登記購進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在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和結存金額。
先進先出法能夠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比較煩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價格不穩定,採用先進先出發法的工作量較大。當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市價,發出存貨成本偏低,先進先出法會高估企業當期的利潤和庫存存貨的價值;反之,會低估庫存存貨的價值和當期的利潤。
2、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按照每次購進存貨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購進存貨的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以此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的成本依據。計算公司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購進存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購進存貨的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本次發貨前的存貨單位成本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移動加權平均法的優點在於管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企業存貨的購進情況、結存情況,與購進存貨的數量和購入前庫存存貨的數量多少成正比,成本計算比較客觀可信,但與市價仍有一定的差距,頻繁地計算移動單位平均成本,也會使存貨核算變得相當煩瑣。對於儲存在同一地點性能相關的大量存貨一般採用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只適用於永繼盤存制,不適用實地盤存制。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以當月全部購進存貨的數量加上月初存貨的數量作為分母,去除當月全部購進存貨的成本加上月初存貨的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並根據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來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貨的實際成本+∑(當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當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當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當月發出存貨成本=當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當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性計算加權平均單價,計算比較簡單,工作量比較小,有利於簡化成本計算的工作,採用這種方法,由於平時無法提供發出存貨的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於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例子:1月31日庫存A商品1000件,金額為100000原,2月采購2000件,價格為221000,則本月A商品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為,(100000+221000)/(1000+2000)=107(元),2月發出商品2500件,則本月發出商品價值為2500*107=267500(元),庫存商品成本為500*107=53500(元)。
4、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採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
個別計價法的優點: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准確。缺點: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適用於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例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個別計價法的計算公式: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例:某工廠本月生產過程中領用A材料2000KG,經確認其中1000KG屬第一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5元;其中600KG屬第二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6元;其中400KG屬第三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8元。本月發出A材料的成本計算如下:
發出材料實際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③ 會計中存貨的發出計價
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 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是指對發出存貨和每次存貨發出後的存貨價值的計算確定方法。 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影響企業的損益,影響企業的資產,影響企業的所得稅。 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種類計算方法 個別計價法 逐一辨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進、生產時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 先進先出法 以「先購進存貨先發出」為假定前提 後進先出法 以「後購進存貨先發出」為假定前提 種類計算方法 加權平均法本月進貨數量月初存貨數量 +
月初存貨實際成本
+
本月進貨實際成本
存貨單位成本
=
+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種類計算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原有存貨數量 +本次進貨數量
原有存貨實際成本
+
本次進貨實際成本
存貨單位成本
=
+本次發出存貨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本次發貨前存貨單位成本期末庫存存貨成本=期末庫存存貨數量×期末存貨單位成本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對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採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四種方法。 【例4 】某企業6月份甲材料的收發記錄如下: × 年摘要本月入庫本月出庫(數量)結存月日數量單價數量單價61上月結余 1010 3購入2011 5領用 15 10購入512 21領用 12 試分別採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甲材料發出的成本及期末結余成本。 1.個別計價法下 假定6月5日發出的材料是3日購入的,21日發出的12件材料中有9件是月初結存的,另3件是10日購入的,則在永續盤存制下,甲材料的明細資料如下: 3.加權平均法存貨單位成本=(100+280)÷(10+25)=10.86 發出存貨的成本=27×10.86=293.22 期末存貨成本=8 ×10.86=86.784.移動加權平均法 第一次購入存貨後的單位成本=(100+220) ÷(10+20)=10.67 第一次發出存貨的成本=15 × 10.67=160 結餘存貨的成本=320-160=160 第二次購入存貨後的單位成本=(160+60) ÷(15+5)=11 第二次發出存貨的成本=12 × 11=132 期末存貨成本=220-132=88
④ 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哪些
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有:
(一)先進先出法(已停用)
(1)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2)先進先出法以實地盤存制為基礎計算的結果與永續盤存制相同。
(3)在先進先出法下,存貨成本是按最近購貨確定的,期末存貨成本比較接近現行的市場價格。
(4)當物價上漲時,先進先出法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當物價下跌時,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5)先進先出法的優點是使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大。
(二)後進先出法
(1)後進先出法是以較後購入的存貨先發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2)後進先出法以實地盤存制為基礎計算的結果與永續盤存制不同。
(3)後進先出法的優點是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期,本期發出存貨按照最近收貨的單位成本計算,從而使當期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會計實務中實行穩健原則的方法之一;缺點是計算比較繁瑣。
(三)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辯認法、分批實際法。採用這種方法是假設存貨的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辯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方法。
(四)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亦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發出和庫存成本。
(五)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亦稱移動加權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貨數量加原有收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六)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指企業存貨的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價」科目,登記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
⑤ 我國會計實務中允許採用的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哪些各自如何確定本期發出存貨金額及期末結存存貨金額
(一)先進 先出法
(1)先進 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 期末存貨的成本。
(2)先進先出法以實地盤存制為基礎計算的結果與永續盤存制相同。
(3)在先進先出法下,存貨成本是按最近購貨確定的,期末存貨成本比較接近現行的市場價格。
(4)當物價上漲時,先進先出法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當物價下跌時,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5)先進先出法的優點是使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大。
(二)後進先出法
(1)後進先出法是以較後購入的存貨先發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2)後進先出法以實地盤存制為基礎計算的結果與永續盤存制不同。
(3)後進先出法的優點是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期,本期發出存貨按照最近收貨的單位成本計算,從而使當期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會計實務中實行穩健原則的方法之一;缺點是計算比較繁瑣。
(三)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辯認法、分批實際法。採用這種方法是假設存貨的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辯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方法。
(四)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亦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發出和庫存成本。
(五)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亦稱移動加權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貨數量加原有收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六)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指企業存貨的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價」科目,登記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存貨會計資料大全》
⑥ 發出存貨的核算方法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這一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後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
(二)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主要包括兩種: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
1、加權平均法,又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本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本
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
加權平均法較上述兩種方法簡便,有利於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不利於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2、移動加權平均法。它是指在每次進貨以後,立即為存貨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作為下次發貨計價基礎的一種方法。
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能夠使管理當局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於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三)個別計價法。
它是指每次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按其購入時的實際成本分別計價的方法。
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先按計劃成本對存貨的收發及結存進行核算,並及時計算存貨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月份終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將上述差異分配於發出存貨的成本中,將已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⑦ 什麼是發出存貨計價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可使用的方法有哪些
1)通用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各行業共同行業務如貨幣性資產、應收賬款等業務的處理。
2)特殊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如外幣業務、租賃業務等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
3)財務報表會計准則。規范企業主要會計報表編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則。
每一具體會計准則一般包括引言(准則范圍)、定義(某准則涉及的概念)、一般確認原則、一般計量方法、一般報告原則、一般提示事項、附則(解釋權和生效日期)七個部分。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⑧ 發出存貨的計量四種方法的總結
1、加權平均法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2、移動加權平均法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3、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於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利潤偏高。
4、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先按計劃成本對存貨的收發及結存進行核算,並及時計算存貨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月份終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將上述差異分配於發出存貨的成本中,將已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8)會計中發出存貨的計量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存貨包括下列三種類型的有形資產:
⑴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存儲以備出售的存貨。這是指企業在正常的過程中處於待銷狀態的各種物品,如工業企業的庫存產成品及商品流通企業的庫存商品。
⑵為了最終出售正處於生產過程中的存貨。這是指為了最終出售但目前處於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各種物品,如工業企業的在產品、自製半成品以及委託加工物資等。
⑶為了生產供銷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務以備消耗的存貨。這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耗用而儲備的各種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
存貨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⑴存貨是有形資產,這一點有別於無形資產。
⑵存貨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在企業中,存貨經常處於不斷銷售、耗用、購買、或重置中,具有較快的變現能力和明顯的流動性。
⑶存貨具有時效性和發生潛在損失的可能性。在正常的經營活動下,存貨能夠規律地轉換為貨幣資產或其他資產,但長期不能耗用的存貨就有可能變為積壓物資或降價銷售,從而造成企業的損失。
⑨ 會計計量的方式都有哪些
用貨幣或其他量度單位計量各項經濟業務及其結果的過程。其特徵是以數量(主要是以貨幣單位表示的價值量)關系來確定物品或事項之間的內在聯系,或將數額分配於具體事項。其關鍵,是計量屬性的選擇和計量單位的確定。作為財務會計的一個重要環節,會計計量的主要內容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損益等,並以資產(負債往往可稱為負資產,而所有者權益為資產扣除負債後的剩餘資產或凈資產)計價與盈虧決定為核心。其中,資產計價就要用貨幣數額來確定和表現各個資產項目的獲取、使用和結存;而損益決定則是指通過量化和比較來確定經濟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所發生的轉移、消耗或折耗同所產生結果之間的數量差。
會計計量。應堅持三個基本質量標准:(1)同質性,即會計計量所提示的數量關系(再現體)應與被提示的物品或事項的內在數量關系(客體)保持一;(2)證實性,即在給定條件相同時,不同的會計人員對同一客體的計量應得出相同的結果,也就是計量結果可以互為證實;(3)一致性、即計量方法的使用要保持前後期的一致性,以免使用者會計信息產生誤解。
會計計量與會計的旨在提供有關經濟主體數量信息的基本功能密切相關,是現代會計的發展動力之一。自19世紀末以來,西方財務會計在諸如成本計算、存貨計價、折舊處理、損益計處、遞延攤銷、稅金處理、盈利分配、投資計算、價格變動調整等方面的實務和理論問題,在很大程序上也是會計計量不同內容和所面臨不同問題的反映。
⑩ 會計發出存貨的計量
一、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貨成本加月初存貨成本的和,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發出成本和庫存成本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加權平均單價=(本月收入全部存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本月收入全部存貨成本+月初存貨成本)
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月末結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二、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亦稱移動加權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貨數量加原有存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移動平均法與加權平均法的計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權平均法一個月計算一次單位成本,而移動平均法每收進一次存貨,就計算一次單位成本。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平均單價=(本次進貨的成本+原有庫存的成本)/(本次進貨數量+原有存貨數量)
本批發出存貨成本=本批發出存貨數量x存貨當前移動平均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