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Ⅰ 管理會計體系包括哪些
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包括財務會計人員、財務會計機構、財務管理制度和企業的會計政策四個方面。
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包括預算管理體系,資金管理體系,資產管理體系,會計管理體系。
Ⅱ 會計學的內容都包括哪些
會計屬於工商管理類專業類別。
會計學專業屬工商管理學科,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該專業設有企業會計、國際會計、注冊會計師等三個專業方向。專業以企業會計為主,兼顧計算機與財務管理。在教學方法上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倡啟發式與案例教學,多方位培養學生處理會計業務與管理財務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會計學專業是以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為基礎的基本理論應用學科,以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為基礎,主要學習財務會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資本運營、資產重組、企業兼並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國際會計核算的慣例,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側重於實務操作,通過會計手工模擬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的基本訓練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會計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同時注重強化學生財務管理、審計、經濟法、稅法方面知識的學習,為學生以後參加註冊會計師考試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Ⅲ 會計學包括哪些具體學科
)按會計學科體系研究對象分類,包括會計基礎學科、企業會計學科、政府及非盈利組織會計學科、特殊領域會計學科、綜合性會計學科。
會計基礎學科包括會計工作基礎學科、會計行為基礎學科、會計方法學科、會計教育學科、會計史學科。會計工作基礎學科又包括會計核算原理、電算化會計;會計行為基礎學科包括會計哲學、會計倫理學、會計心理學、會計邏輯學、會計行為學等;會計方法學科包括會計方法學、實證會計等;會計教育學科包括會計教育學、會計人才學等;會計史學科包括中西方會計思想史、會計史等。
企業會計學科包括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證券公司會計、金融企業會計、稅務會計等。
政府及非盈利組織會計學科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事業單位會計、科研單位會計、軍隊會計、社團會計等。
特殊領域會計學科包括無形資產會計、物價變動會計、破產會計、期貨會計、清算會計、遺產會計、司法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等。
綜合性會計學科包括社會會計、社會責任會計、環境會計、資源會計、咨詢會計等。
(2)按會計學科的形成過程分類,可分為傳統會計學科、引進會計學科、新興會計學科。傳統會計學科包括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引進會計學科包括電算化會計、稅務會計、實證會計、環境會計等;新興會計學科包括會計哲學、會計邏輯學、會計倫理學、會計方法學、人力資源會計、物價變動會計、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等。
(3)按會計學科研究的空間范圍分類,可分為國際會計學科、國內會計學科。
(4)按會計學科本身的地位、作用分類,可分為重點學科、一般學科和新興學科。
另外,財務管理學科、審計學科不應再作為會計學科。首先,會計學與財務管理是經濟管理科學的兩大分支,二者各有側重。會計重在對經濟活動過程中資金運動的核算與控制,而財務管理則重在對經濟活動過程中資金運動的籌劃與管理。財務管理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其內容和體系是比較完整和系統的,不應再作為會計學科。其次,審計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受託對會計工作結果進行檢查,實質是外部或社會對會計的一種監督。它與會計有本質的區別,因此也不應將其作為會計學科。
Ⅳ 會計學科體系包括哪些
會計學科體系是研究會計理論與業務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科學整體。
主要包括會計學原理、專業會計、會計分析、會計檢查和會計歷史。
1、會計學原理研究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包括會計的對象、性質、任務和原則。
2、專業會計依據會計原理,結合國民經濟各部門特點,研究各部門的會計理論與業務。按部門劃分,分為工業會計、農業會計、建築安裝企業會計、商業會計、基本建設會計、預算會計、銀行會計等學科,按反映會計工作的不同內容,分為會計核算、部門財務等學科。
3、會計分析是分析研究財務成本,以求取得最大效益的理論與業務。會計檢查又稱審計,研究按一定標准、一定方法對資金運動進行檢查的理論與業務。
4、會計歷史是研究會計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
(4)會計學體系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會計學科的分類談到會計學科體系往往要涉及會計課程體系。雖然從理論上講,會計學科體系與會計課程體系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不同體系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分析會計課程體系能夠較好地掌握會計學科體系。
國內外對會計學科的分類有多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分類主要是前蘇聯模式與英美模式。前蘇聯模式是按國民經濟部門和會計工作程序劃分會計學科。我國於本世紀50年代初引進這種分類方法,形成「會計學原理」、「部門會計核算」、「部門財務管理」與「部門經濟活動分析」等主幹會計課程。
Ⅳ 一個企業完整的會計體系應該包括什麼
一、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包括財務會計人員、財務會計機構、財務管理制度和企業的會計政策四個方面。
二、財務會計人員應該包括總會計師、財務總監、財務經理、主管會計、記賬人員、財務分析人員、出納人員,有的還包括內部審計人員。
三、財務會計機構主要是指企業財務會計的崗位職責和部門設置。例如總會計師室、財務部、會計科、審計處等。
四、財務管理制度包括業務運轉程序、內部控制系統等全面管理體系,是企業貨幣流動的鏈條,也是企業實物運轉的約束方式,是財務會計人員、財務會計機構等硬體得以正常運轉的軟體系統。
五、企業的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具體執行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規范和策略,包括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計價、折舊、費用標准、關聯交易、納稅籌劃等。
(5)會計學體系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在傳統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的職能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的主要原因就是將兩大市場人為地分割開來,導致企業管理以產品市場管理為主,而財務管理以資本市場管理為主。
更有甚者,將財務管理局限於企業日常的資金管理,客觀上造成了財務管理與企業總體管理的不合拍,人為降低了財務管理的功能。
要想扭轉財務管理被動的局面,必須建立以產品市場為起點,最終達到產品和資本市場並舉的現代財務管理模式。
企業創立的基礎是產品市場,當企業產品經營到一定規模時,就必然藉助於資本市場,只有通過資本市場取得大量的資金;才能充分運用巨大的資本優勢會進一步擴大已有的產品市場份額。
並不停開拓新的產品或服務領域。這樣才能達到「產品藉助資本市場而壯大,資本藉助產品市場而獲利」的和諧統一。
財務管理只有同時以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為核心,才能顯示出財務管理應有的地位,才能發揮其資金籌集、資金調度使用和組織資金回籠的一系列功能。
Ⅵ 會計學基本常識包括哪些內容
會計學基本常用有:
1、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與監督;
2.會計對象:指企業單位的資金運動,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
3.會計的本質:是對一定單位的經濟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並通過所提供的會計資料,作出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
4、我國會計四個基本假設: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5.企業會計靜態等式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靜態等式是最基本的等式
動態等式:收入-費用=利潤
6.企業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原則(兩個凡是,是否屬於本期為標准確定);收付實現制(是否支付或收到為標准)
7. 會計計量的五種方法: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法,其他適度、謹慎、有條件的採用;會計核算方法體系是會計方法體系中最基本的體系
8.會計循環的工作過程:憑證—賬簿—會計報表
9、會計核算方法口決(7種):會計核算方法七,設置科目屬第一;復式記賬最神秘,填審憑證不容易; 登記賬薄要仔細,成本計算講效益; 財產清查對賬實,編制報表工作齊。
10、會計核算一般要求:12個;8+4;其他一般原則(4)是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會計信息質量原則(8)是客觀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明晰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重要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及時性原則;
11. 會計科目必須根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設置和使用,單位在不影響會計核算的要求和會計指標的匯總,以及對外提供統一的會計報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增設、減少或合並某些會計科目。
12、會計科目與會計帳戶的區別:會計科目沒有結構,只有名字,會計帳戶有自己的結構。
13、並不是所有資產類科目都是借方科目。成本類科目屬於資產負債表科目;
14、盤存類賬戶肯定是資產類賬戶,但是資產類賬戶不一定是盤存類賬戶;
15、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是暫記類賬戶,一般在年末要進行強制性結轉。待處理賬戶余額為:借記損失;貸記溢余。可設置「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和「待處理固定資產損益」兩個明細科目。小企業不設置該科目。
16、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是備抵附加調整賬戶,備抵時是節約差異,附加時是超支差異;
17、利潤分配是本年利潤的權益備抵賬戶;製造費用是集合分配類賬戶;
18、待攤費用、預提費用是跨期攤配類賬戶,現已經取消。
19、債權結算賬戶包括: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借方記增加,貸方記減少,余額一般在借方。
20.收入、費用結轉的對方賬戶為本年利潤賬戶。本年利潤余額在借方為虧損,余額在貸方為盈餘。年末轉入利潤分配賬戶;利潤分配賬戶只有未分配利潤明細有餘額,其他明細無余額;
21.成本計算的賬戶包括:生產成本、物資采購、在建工程。
22.備抵調整賬戶的特點:抵減賬戶的余額方向與被調整賬戶的余額方向必定相反,
23、.賬戶的基本結構劃分為:借方、貸方、余額;賬戶的余額一般在它的增加額方向
24、在借貸記賬法下:借增貸減是資產,權益與它正相反;成本資產總相同,細細牢記莫忘記;損益賬戶要分辨,收入費有不一般;收入增加貸方記,減少借方來結轉;費用增加借方記,減少貸方來結轉;
25、.余額平衡法公式:全部賬戶借方余額合計=全部賬戶貸方余額合計
(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為原理)
26、.編制余額試算表:余額部分,賬內有錯;余額相等,一般沒錯。
27、余額相等,也有錯誤的情況有:一項業務在有關賬戶全部重記,全部漏記,或多記、少記,且余額一致;某項業務記錯帳戶,而方向無錯;某項業務借貸顛倒;記賬某賬戶的錯誤金額一多一少,恰好相互抵消。
28.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會計分錄包括三要素:借貸方向、會計科目、金額;
29.總分類帳戶是根據總分類科目設置的。用來對會計要素具體內容進行總分類核算的賬戶,如:應收帳款、原材料、固定資產、預提費用等!會計科目代碼4-2-2-2
30、總分類帳戶與明細帳分類帳戶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統馭控制、補充說明的關系!平行登記(依據相同、方向相同、期間相同、金額相等),明細賬戶發生額、余額之和等於總賬發生額或余額之和;但是總賬余額是借方,所屬明細賬余額不一定全部是借方;總分類核算只提供金額核算指標,但明細分類核算既要提供金額核算指標又要提供實物數量指標
31.會計憑證按其填製程序和用途不同,分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業務量小的公司可以選擇通用憑證。
32.銀行存款與現金之間的收付轉換,只填制付款憑證。
33.收付憑證左上角只填:現金或銀行存款。
34.記賬憑證的審核內容:記帳憑證是否附有原始憑證,內容是否相等;記帳憑證中的項目是否填制完整,有關人員簽章是否齊全;應借應貸的會計科目的名稱及金額是否正確。
35.賬戶按用途分類:序時賬、分類賬、備查賬;賬戶按外表分類:訂本式、活頁式、卡片式
備查賬不是正式賬簿,不是每個企業都要設置的;三欄式明細賬格式,適用於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短期借款、實收資本、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等只對金額核算的科目。數量金額式適用於存貨,如材料、庫存商品。多欄式適用於製造費用、成本、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橫線登記式:適用於材料采購、備用金等
36.賬簿登記簿不允許跳行、隔頁,如果發生,不得塗改,應在空頁、空行劃對角紅線,加蓋作廢字樣,記賬人員簽章。訂本賬不許撕毀,不許抽換。
37.劃線更正法適用於記賬憑證正確,在記賬或結賬過程中發現賬簿記錄中文字或數字有錯誤。補充登記法適用於記賬憑證中應借、應貸科目雖無錯誤,但所填金額小於應填金額。
38.賬賬核對,指總賬與日記賬,總賬與明細賬,會計賬與實物保管賬之間的核對。
38.月結劃通欄單紅線,年結劃通欄雙線,有餘額要結轉下年。
39.財產清查制度有實地盤存制(以存計銷制),永續盤存制(賬面盤存制)兩種。
40.永續盤存制指通過設置存貨明細分類賬,根據會計憑證逐日逐筆連續反映各項存貨的收入、發出和結存情況的一種核算方法。永續盤存制的優點:可以隨時提供各項存貨的增減變動和結存情況,加強對存貨的管理。
41.技術推演算法是利用技術方法,通過技術推算確定財產物資實存數量的一種方法適用於不能逐個清點的存貨類實物資產,可以逐個清點的固定資產和存貨適用於實地盤點法
42.銀行對賬—未達賬項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兩種方法:
補記式余額調節法(加收減付補對方)、剔除式余額調節法(加付減收剔自已);補記式余額調節法調節後的余額是企業可以動用的存款金額
43.財產清查:現金盤盈:查無原因計入營業外收入,現金盤虧:查無原因計入管理費用;
44、財務會計報告=財務報表+相關資料(比如財務情況說明書);
44、資產負債表編制包括直接填列、計算填列、分析填列、凈額填列
45、利潤表採用多步式利潤表的結構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46、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會計報表。現金流量表是以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現金流量等概念為基礎編制的。按收付實現制為標准編制
47、會計檔案分為四類:會計憑證類、會計賬簿類、財務報告類、其他類(2個銀行、3個清冊)
48、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後,可暫由會計機構保管1年,期滿之後,應當由會計機構編制移交清冊;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和定期兩類;其中永久是年報、2個清冊(檔案保管、銷毀清冊)
49、定期會計檔案分為5類(3、5、10、15、25)最短期限3年,最長25年;3年期限是月、季報;5年是2個銀行加固定資產卡片;15年是憑證類、賬本、加移交清冊;25年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後第一天算起。(X年1月1日)
50、各單位保存的會計檔案不得借出。本單位查閱(會計主管批准),外單位查閱(單位負責人批准),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不得銷毀。
Ⅶ 基礎會計學課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基礎會計學是經濟學科各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課程的主要內容:會計的概念、對象、職能、任務及核算方法;會計科目與賬戶;復式記賬原理、借貸記賬法、賬戶對照關系和會計分錄;會計確認與計量、會計六大要素的確認與計量;會計憑證的意義與作用;會計賬簿的設置和登記、賬簿的試算與記賬錯誤的更正;賬簿的結賬與對帳;財產清查的意義、種類和盤存制度、方法以及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會計報表的報送和審批;會計循環、會計核算形式;會計規范體系、會計法律、會計准則、會計制度;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會計電算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