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培訓 » 哪些國家會計改革

哪些國家會計改革

發布時間: 2021-08-15 01:17:25

㈠ 國外有會計准則和制度之分嗎

世界上的會計制度和會計實務分為五大模式,即美國會計模式、英國會計模式、德國會計模式、法國會計模式和社會主義會計模 式。這幾種會計模式的區別主要在於:美國會計模式遵循公認會計原則,主要是保護投資人,尤其是保護潛在權益投資人的利益;英國會計模式注重真實和公正,會計制度主要是保護債券、股票持有人和債權人;德國會計模式是以德國及北歐國家的會計實務為典型代表,以強調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規則應面向公司、保護公司利益;法國會計模式是以法國及周邊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的會計實務為典型代表,以強調會計處理應服從稅法稅則的要求、並與其保持一致;社會主義會計模式是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會計實務為典型代表,這種會計模式隨著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國家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而逐步消失。
世界各國採用的會計規范在具體形式上分為兩種:一種是英美等英語國家普遍採用的會計准則的形式;另一種是以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法系國家所採用的有關會計立法和會計制度的形式。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形勢的發展,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會計規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國家會計規范形式轉化的趨勢。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德國與法國等近年來相繼成立了會計准則委員會。
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大都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公認會計原則或會計准則。
(1)幾種會計原則或會計准則體系介紹
①國際財務報告准則
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 -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是由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B -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包括30項准則和注釋。
由於各國會計體系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各國會計准則的制定和頒布方式的差異,使得國際會計准則在各國被採納的程度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甚至不願接受國際會計准則。在日本,會計准則是由日本政府制定的,而日本政府尚沒有意向採用國際會計准則。在英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制定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的會計准則,然而,如果他們覺得本國的會計准則更好,則會保留自己的會計准則,同時讓國際會計准則在實踐中試用三至五年後重新考慮是否採用國際會計准則。代表較高會計水平的美國,目前則要求外國公司必須採用美國會計准則或調整至美國的會計准則。美國甚至希望國內公認會計准則能為全球所接受,等等。
歐盟決定採納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歐盟國家的上市公司自2005年起使用該准則,除此之外,國際財務報告准則還為許多國家的會計准則提供了基礎,譬如南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中國等。會計師在為歐盟公司及其聯營公司、子公司做賬或者審計時,都會用到國際財務報告准則。
②美國公認會計原則
會計師在處理美國公司或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的賬務時,就會接觸到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是為約12,000家美國上市的公司制定的,亦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指定要求的。在美國有股票或者債券上市的外國公司並不需要按照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公布賬目,但是必須准備相關的調節表,為美國投資者提供詳細信息,說明如果採用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所報告的凈利潤和凈資產會有何出入。
對於美國的非上市公司,雖然沒有一般的歸檔要求,但是,有大約15,000家非上市公司按照美國公認會計原則來准備賬目,有的是根據銀行借款的要求行事,有的則是自願的。由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 -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比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更為廣泛,它包括數百條准則、注釋、觀點和其他權威性的規定。
③中國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中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的大循環,中國市場也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但這種接軌有一個先決條件,即:必須要有一種國際通用的工商業語言。因此,中國的會計必須進行進一步改革,使用國際上通用的會計准則模式,制定和發布具體會計准則。
我國實行會計改革的一大特點是要把會計處理的部分權力下放給企業,使企業有權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確定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我國實行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並行的做法,這與大多數國家的做法是不同的。我國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並行,尤其是在1993年開始實施新的《 企業會計制度》後,會計准則似乎只是成為制定《企業會計制度》之的指導綱領,會計准則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對就變得較差。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最近一次修訂是在2000 年7 月1 日生效) 是中國會計領域的最高權威。它規定了所有企業有關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及責任,包括對會計核算的性質和作用的定義以及基本原則,另外,《會計法》亦授權財政部管理會計事務和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度。在2000年,國務院發布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關注財務會計及報告的事宜,如賬簿記錄、財務報表的編制及報告實務。除不對外融資的小企業外,《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適用於所有企業。財政部於1993 年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作為中國會計的概念框架。但其中包含的很多定義和概念已被《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等後來發布的文件修訂或更新。
(2)不同會計原則或會計准則的差異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制定的原則或准則就必定會有不同,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必然是從自己的立場和需要出發來制定適合自己的會計原則或會計准則。
①發達國家和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之間會計准則存在的主要差異。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不同,也體現在會計准則的差異上。比如,金融工具計量、固定資產等實物資產的交易等。國際會計准則要求以公允價值計量。這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是司空見慣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來說卻是勉為其難。從供給角度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市場機制不成熟,產權市場不完善,很難形成市場公允價值,而且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會計師在公允價值計量上也缺乏經驗。從需求角度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和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更關注的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相關性;更希望獲得的是真實可靠地反映過去的交易和事項所形成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而不是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預測信息;更傾向於歷史成本計量,而不是公允價值計量。所以,發達國家和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對相關問題就會有不同的規定。
②美國公認會計原則(US GAAP)與國際會計准則(IFRS)之間存在的主要差異。
在存貨成本的計算方法上, IFRS規定禁止使用後進先出法。US GAAP規定可以採用後進先出法。在存貨減值的轉回上, IFRS規定在滿足一定的條件時,需予以轉回。US GAAP規定不可以轉回。在現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類上, IFRS規定可包括在來自經營活動、投資活動或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中。US GAAP規定必須歸類為經營活動。在工比例無法確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規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規定合同完工法。在報告分部的基礎上,IFRS規定根據業務和地區劃分。US GAAP規定根據公司內部向高層管理人員報告的信息組成進行劃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據業務和地區劃分。在廣場、廠房及設備的計量基礎上,IFRS規定可以使用重估價或歷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價計量,會根據重估日的公允價值減之後的累計折舊和減值損失列示。US GAAP規定通常要求使用歷史成本。在辭退福利上,IFRS規定沒有區分開特別和其他辭退福利,在僱主表明承諾會支付時確認辭退福利。US GAAP規定當雇員接受了僱主提供的條件且金額能夠合理估計時,確認特別(一次性)辭退福利;當雇員很可能有權享有,且金額能夠合理估計時,確認合約性辭退福利。在確認與既定福利相關的過去服務的成本上,IFRS規定立即確認。US GAAP規定在剩餘服務年限或生命期間攤銷。在在設定受益計劃中,最小應確認的負債金額上,IFRS規定沒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規定應確認的負債金額最小為未注資的累積福利義務。在養老金資產確認上的限制上,IFRS規定確認的養老金資產不能超過未確認的過去服務成本、精算損失以及從該計劃返還資金或減少對計劃的未來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經濟利益的現值之總凈額。US GAAP規定對確認的金額沒有這樣的限制。在確認縮減利得的時間上,IFRS規定當有關企業有明確表示將福利計劃縮減,且已經對外宣布時,確認縮減利得和損失。US GAAP規定直到相關雇員被辭退或計劃被終止或修訂時,確認縮減利得,時間可能在明確表示和宣布之後。在福利計劃縮減產生的損益的計量上,IFRS規定縮減利得或損失包括設定受益義務現值上的改變;計劃資產公允價值上的任何改變;以前未予確認的任何相關精算利得和損失、因應用過渡條款而未確認的金額和過去服務成本的份額。US GAAP規定雖然未確認精算利得或損失要按未確認過渡性資產和負債的比例沖銷,但過渡期後的未確認精算利得和損失並不受計劃縮減的影響。在需要相當時間完成的資產的借款成本上,IFRS規定資本化是可選擇的會計政策。US GAAP規定必須採用資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資本化的借款成本的類型上,IFRS規定包括利息、某些輔助成本和作為利息調整的折算差額。US GAAP規定通常只包括利息。在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專門借款的暫時性投資收益上,IFRS規定抵減可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US GAAP規定一般不抵減可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在投資者和聯營企業會計政策不同上,IFRS規定必須統一會計政策。US GAAP規定對統一會計政策沒有要求。在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經營實體的財務報表調整上,IFRS規定在折算之前使用一般物價水平指數調整。US GAAP規定在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經營的實體必須使用母公司的功能貨幣(而不是其處於的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貨幣)編制其財務報表。在合營企業的投資上,IFRS規定允許使用權益法或比例合並法。US GAAP規定通常使用權益法(建造和油氣行業除外)。在發行者對可轉換債券工具的分類上,IFRS規定在發行時將可轉換債券工具分為負債部分和權益部分列報。US GAAP規定將整個工具全部作為負債。在中期報告--收入和費用的確認上,IFRS規定中期是一個任意的報告期間(附有某些例外)。US GAAP規定中期是全年的一部分(附有某些例外)。在減值跡象上,IFRS規定當表明資產存在減值跡象,必須進行詳細的減值計算,如果資產的賬面價值超過資產的使用價值(資產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和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的較高者則發生減值。US GAAP規定如果資產的賬面價值超過其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總額(不需要折現),表明資產存在減值跡象,則必須進行詳細的減值計算。在減值損失的計量上,IFRS規定基於可收回金額(資產的使用價值和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的較高者)。US GAAP規定基於公允價值。在資產剩餘價值的計量上,IFRS規定在假定資產已經使用完畢,且符合其使用年限結束時的預期狀況的情況下,以資產目前的凈銷售價格計量。US GAAP規定通常是資產未來處置時預期收入的折現值。在商譽減值測試的層次上,IFRS規定現金產出單元或一組現金產出單元。其代表了出於企業內部管理目的而對商譽做出監察的最低組織層次,其不能大於一個業務或地區分部。US GAAP規定報告單位--業務分部或組織內的更低一個層次。在商譽減值的計算上,IFRS規定一步法比較現金產出單元的可收回金額(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和使用價值的較高者)和其賬面價值。US GAAP規定兩步法:比較報告單位的公允價值和其包括商譽在內的賬面價值;如果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沒有減值(不需要進行第二步);比較商譽的內含公允價值和其賬面價值。在不可確定年限的無形資產的減值上,IFRS規定商譽和其他不可確定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包括在現金產出單元中,對現金產出單元進行減值測試。US GAAP規定商譽包括在現金產出單元中,其他不可確定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則作單獨測試。在減值損失的轉回上,IFRS規定如果滿足一定的標准,減值損失應轉回,但商譽的減值損失不可轉回。US GAAP規定減值損失不可轉回。在准備的計量上,IFRS規定清算債務的最佳估計,通常採用預期價值法,並要求採用折現的方法。US GAAP規定清算債務可能發生數的較低值,某些准備不需要折現。在購買研製中的研究開發項目的後續支出上,IFRS規定如果滿足開發的定義則資本化。US GAAP規定費用化。在無形資產的重估上,IFRS規定只有當無形資產有活躍的市場進行交易,才可以進行重估。US GAAP規定通常不可以重估。在對非上市權益工具的投資上,IFRS規定如果可以可靠地計量,則按公允價值計量,否則按成本計量。US GAAP規定按成本計量。在金融工具重新劃入或劃出為交易而持有的類別上,IFRS規定不可以。US GAAP規定如果將有關資產轉入為獲取短期盈利的投資組合中,該金融工具應從可供出售的類別劃入為交易而持有的類別。但是不可以從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資產劃入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在應付和應收不同方的金額的抵消上,IFRS規定如果存在法律上的抵消合約,可以抵消。US GAAP規定不可以抵消。在減值損失的後續轉回上,IFRS規定如果滿足一定的條件,對於貸款和應收款項、持有至到期日金融工具(HTM)和可供出售(AFS)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需要轉回。US GAAP規定對HTM和AFS,禁止轉回減值損失。在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基礎上,IFRS規定可採用成本-折舊-減值模型或公允價值模型,而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損益。US GAAP規定通常要求採用歷史成本法,同時提取折舊和減值。在農業產品、牲畜、果品和林產品的計量基礎上,IFRS規定採用公允價值,而公允價值的變動會計入損益;US GAAP規定通常採用歷史成本,然而,已收割的及待售的農產品和牲畜會按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核算。在保險合同中的嵌入衍生工具上,IFRS規定當嵌入衍生工具的特徵和風險與主合同沒有緊密關系及其價值與保險合同的價值有相互關系時則不需要單獨列示,並作為衍生工具核算。US GAAP規定這樣的衍生工具必須單獨予以核算。在最初分類為持有待售資產時的計量上,IFRS規定累積的匯兌差額保留在權益中。US GAAP規定累積的匯兌差額從權益中重新分配到持有待售資產的價值中。在終止經營的定義上,IFRS規定業務或地區報告分部或其主要組成部分。US GAAP規定報告分部、經營分部、報告單位、子公司、或一組資產(比在B的定義較少限制)。在終止經營的列報上,IFRS規定終止經營的稅後損益應在收益表上列報。US GAAP規定終止經營的稅前和稅後損益應在收益表上列報。
③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之間存在的主要差異。
我國會計准則的制定除了需要考慮我國經濟相對落後、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存以及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等客觀因素外,還要考慮其他有關問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市場體系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夠健全,缺乏充分和公開的市場競爭,企業間的交易行為還不規范,國有企業關聯交易極為普遍,價格往往成為利潤操縱的一種手段,由於公平交易的缺乏,公允價值的獲取和使用也就存在較大的難度;我國資本市場的規模和容量均還較小,上市公司數量不足,財務信息的使用者還不能完全以投資者為主,因此在對會計目標的考慮上還必須兼顧國家宏觀管理、 投資者決策和公司內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這些因素也使得我國會計准則的結構和內容與國際會計准則以及其他國家的會計准則的結構和內容產生較大的差別。
比如,我國會計准則對公允價值和價值重估的方法較為排斥。這種做法雖然有利於避免企業舞弊和利潤操縱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需要,但是,對公允價值一概加以否認的做法,與會計准則國際發展的趨勢並不合拍。在經濟全球化、企業購並愈演愈烈和金融工具層出不窮的今天,公允價值已躍升為與歷史成本 並駕齊驅的新的計量屬性。在國際會計准則中,公允價值不僅廣泛應用於金融工具,在投資性房地產、農業、企業合並、非貨幣交易等事項的會計處理中也被廣泛應用。
在具體會計處理以及披露要求上,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也存在不少差異。僅就我國已發布的會計准則與相關的國際會計准則對比,至少就存在下述差異:在存貨准則對采購成本的計量上,IFRS採用凈價法,我國准則採用總價法;在現金流量表准則中,IFRS同時允許採用直接法和間接法,我國僅允許採用直接法,對收到或支付的利息和股利,IFRS允許在保持一貫處理的前提下可以歸入經營活動、投資活動或籌資活動,我國准則要求將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列為籌資活動,將收到的利息列為投資活動;在建造合同准則中,IFRS允許將因訂立合同發生的、與合同直接 相關的費用作為合同成本的組成部分,我國准則要求將 訂立合同而發生的有關費用直接確認為當期費用;在固定資產准則中,IFRS對非同類固定資產交換產生的固定資產允許以公允價值計量,並確認利得或損失,我國准則要求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計量,不允許確認利得或損失,對於固定資產處置產生的收益或損失,IFRS允許計入當期並包含在經營活動損益中,我國准則要求列為營業外收支;在租賃准則中,IFRS對公允價值、經濟壽命、 使用壽命等術語作了定義,我國准則對它們未作定義,在對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區分的判斷上,IFRS強調公允價值,我國准則強調賬面價值;在收入准則中,IFRS僅規定了收入計量的一般原則,即要求收入以已收或應收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我國准則卻對銷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勞務的收入、利息收入等確定了單獨的計量原則;在借款費用准則中,IFRS沒有對專門借款做出定義,我國准則對此作了定義,IFRS允許資本化的對象包括固定資產和存貨。

㈡ 國際會計公認的准則有哪幾個

英國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香港等用的國際會計准則,還有就是美國自己單獨的會計准則GAAP。這兩個世界上是認可的。

㈢ 財政部推七大會計改革,其重中之重是哪個

財政部推七大會計改革

管理會計是重中之重

中國會計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於
2014

1

11
日在北
京國家會計學院舉行。財政部部長助理余蔚平在會上做重要講話,
勾勒
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會計改革的七大任務。余蔚平稱,當前和今後一個
時期,財政部將進一步推動企業會計准則與國際持續趨同,
深度參與國
際准則的制定,相應完善我國准則體系
;
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
推進政
府會計改革,
研究建立政府會計標准和權責發生制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
;
繼續完善並有效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和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規范
;
全面
提升會計信息化水平
;
繼續實施會計人才戰略,建立和完善會計人才能
力框架和評價體系
;
推動會計師事務所轉型升級和注冊會計師行業持續
規范加快發展。

㈣ 國外個人所得稅為了促進公平,哪些國家有哪些改革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國外個人所得稅制度介紹 編者按: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23日提交中國最高立法機關進行首次審議。有關個稅制度改革,個稅起征點的爭議在近年來一直不斷,本網特播發幾篇有代表性的國家的個稅徵收制度的文章,以便廣大網友了解國外個稅徵收情況,同時也為我國個稅改革提供參考。 美國——財政來源主要是富人納稅 美國是根據個人收入情況逐步提高稅率,從而以此來減少低收入者的負擔和控制高收入者的收入過快增長。最基本的原則是多收入多交稅,收入低的先交稅後退稅。 一是美國繳納個人所得稅不僅考慮個人的收入,而且十分重視家庭其他成員尤其兒童的數量情況。 二是高收入者是美國個人所得稅納稅的主體美國政府每年的巨大的財政來源主要是占人口少數的富人交納的,而不是占納稅總人數絕大部分的普通工薪階層。 新加坡——個稅稅率最低國家之一 新加坡是個人所得稅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其實行的是13級超額累進稅率,也就是以前一年的收入扣除適當項目後,以累計式征稅。每年的4月15日之前,所有應納稅者必須將前一年的各項收入如實填入稅務申報登記表中,並及時上報國內稅務局。 新加坡的稅制是按收入來源地征稅的。新加坡目前的稅率為0%至22%。須納稅的項目包括:在新加坡賺取的收入;以及在新加坡收到的海外收入;屬非居民的個人在新加坡所收到的海外收入不需要在新加坡繳稅。 日本——不斷降低個稅負擔 日本政府戰後一直努力減輕國民稅務負擔,不僅相繼提高了免稅額的起點,而且還不斷大幅降低最高稅率和減少稅率檔次,減輕了廣大國民特別是高收入者的負擔,增加了國民的消費和投資能力,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日本《所得稅法》規定,對於日本境內的居住者而言,除了固定的工資收入之外,稿費、投資分紅、受贈、繼承、土地和房屋的出租等所有收入都必須納稅。日本政府還建立了一整套嚴格而科學、完善的稅賦徵收、稽查制度和稽查隊伍,對偷稅漏稅者嚴懲不貸,而絕大多數國民都具有依法納稅的意識和自覺性。 澳大利亞——完善的個稅徵收制度 澳大利亞是聯邦制國家,個人所得稅由聯邦政府徵收。經過多年的發展,澳大利亞的所得稅徵收制度已經比較完善,有很多經驗可供借鑒。 從今年7月1日起,年收入在6001澳元到21600澳元的稅率從17%降至15%;稅率42%的起征點從58001澳元提高到63001澳元;47%的起征點從70001澳元提高到95001澳元。從明年7月1日起,42%的起征點將提高到70001澳元;47%的起征點將提高到125001澳元。 法國——高收入者多交稅 法國法律規定,凡是家庭或主要居住地點在法國(即在法國連續居住6個月)和在法國進行主要職業活動或在法國有主要經濟利益的人,不論其是否為法國籍,均須就其收入(包括在法收入和國外收入)申報個人所得稅。 年收入在4191歐元以下者無須繳納個人所得稅;年收入在4192至8242歐元之間稅率為7.05%;8243至14506歐元之間為19.74%;14507至23489歐元之間為29.14%;23490至38218歐元之間為38.54%;38219至47131歐元之間為43.94%;年收入超過47131歐元稅率為49.58%。 德國——逐年減輕居民稅收負擔 根據德國法律,所有在德國的常駐居民、在德國的非常駐但收入來源是德國的外國居民,都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所得稅因個人收入多少繳納的比例不等,收入越多的,繳稅比例越高,而且個人所得稅的比例每年都要調整。單是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稅就佔德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德國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比例呈下降趨勢。1998年,個人所得稅的比率最高為個人收入的53%,但到2005年,個人收入所得稅的最高比率已經下降到42%,而最低個人收入所得稅的比率也已經從1998年的25.9%下降到2005年的15%。 據韓國東亞報8日報道,韓國政府和執政黨正在考慮增加稅收的新方案。根據這個方案,韓國人明年向國家交納的稅金將達到平均每人285萬韓元(1美元約合1030韓元)左右,比今年多26萬,這是今年韓國的內需不振和美元貶值等不利影響造成的。國家經濟主動脈之一的稅率將要提高引起了各界的強烈反響。 ■「個稅」政策力求符合實際收入 韓國的所得稅法規定,通過勞動獲得的收入需要交納所得稅,而所得稅又分為甲種和乙種兩類,甲種收入包括月薪、工資、獎金、各類工資補助、退休工資等普通人的正常收入;乙種收入是指從國外機關或國際機構拿到的工資以及從駐韓國的外國人或外國法人處取得的工資或同類性質的報酬等。 在韓國,個人所得稅中的「勤勞所得」部分是按工資標准和實際所得來繳納的。一般的納稅標准為年收入1000萬韓元以下稅率為8%,收入越高稅率也越高,8000萬以上的稅率為35%。這里包括帶有財產稅性質的綜合房地產稅以及繼承稅和贈與稅等。 為了照顧低收入人群和弱勢群體,韓國在徵收個人所得稅方面採取免徵、低稅率、所得扣除等措施。韓國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點」是年收入1500萬韓元以下的家庭(以四口之家為標准)和年收入482萬以下的個體營業者。而所得扣除指的是給予一些費用優惠或免徵所得稅,其中包括一部分家庭生活費、醫療費、殘疾人、學費、保險費、特殊稿費等等。 ■工薪族的「玻璃錢包」 不久前,韓國的一家媒體報道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以2002年為例,韓國國內1174萬多名的工薪階層中,竟有47.3%的人屬於免交所得稅的范圍。媒體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政府的所得稅免徵標准越來越高,所得扣除的優惠越來越多,政府的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也陸續出台。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反映了經濟不景氣、政府監督不力等問題。一般收入的人不交所得稅,不可避免地導致其他納稅人的負擔加重和國家稅收的流失。 在納稅方面,一般的工薪族和個體經營者間存在「不平等現象」。韓國的工薪族戲稱,他們是擁有「玻璃錢包」的人,意思是說他們的所有工資和收入都是公開和透明的,這些人的所得稅每月從工資里直接扣除。但個體經營者在申報收入時則可大做「手腳」,這是因為一部分個體經營者不如實申報、沒有正規的財務制度,而且享受國家的小額納稅人優惠、附加價值稅優惠等「好處」。其後果是,在實際收入相同的情況下,工薪階層交納的稅金明顯比個體經營者高。據悉,今年的第二季度里,韓國的個體經營者上交的綜合所得稅比一般勞動者上交的個人所得稅低很多。 ■政府大力改善稅收制度 最近幾年來,韓國政府的所得稅稅收比重占稅收總額的18%至19%左右,這個比重比OECD(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國家的26%偏低。而2003年的納稅者比例僅是全部勞動者的51%左右,明顯影響了國家的稅收收入。 為解決這些問題,韓國有關部門最近向盧武鉉總統和稅收改革特別委員會提交了「擴大納稅者比例及稅制正常化中長期方案」。該方案提出,為了擴大征稅基礎和納稅人群,政府應減少各種減免稅和稅收優惠項目。韓國政府的官員還指出,今後把所得稅的「免徵點」要固定下來,這樣,隨著物價上升和工資的提高,每年的納稅者會逐漸增加,稅收收入也自然而然地提高。 為了健全稅收制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韓國政府正在採取防止偷稅漏稅、減少稅收部門的行政費用、大力普及和完善收入申報制度等各項措施。不久前,韓國政府發表了「2006年稅制改革方案」。根據這個方案,韓國納稅人享受的一些優惠將取消,個人所得稅增幅可能達到15%。這遠遠超過韓國人每年工資增長率5%至6%的標准。 墨西哥 起征點低培養納稅意識 墨西哥的個人所得稅徵收制度非常有特色,簡言之,這是一套征稅和補貼相結合的制度。它在強調人人都有納稅義務的同時,又切實保障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為了體現稅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墨西哥規定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為0.01比索(1美元約合10.86比索),也就是說理論上所有人的所有收入都需要交納所得稅。 ■保護低收入者利益 根據墨西哥稅法,凡是月收入在32700比索以下的人都能享受到國家財政提供的納稅補貼,最低金額相當於實際納稅額的30%。 此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正式員工還能享受到單位提供的一筆工資納稅額補貼。這些補貼導致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納稅對於低收入階層來說並不意味著支出,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收入。以一個月收入2000比索的人為例,按照稅法規定,他的實際納稅額大約是164比索,當他履行了納稅手續,則可以分別從國家和單位領取82比索和360比索的補貼,這樣一來他的稅後實際收入反而達到了2278比索。這種補貼制度切實保護了低收入階層的利益。 ■對偷逃稅者無情 墨西哥稅法中關於個人所得稅的部分長達76頁之多,很多領域都有單獨的規定。繁雜的規定常常使得很多納稅人無所適從。一般中產階級以上階層的人都會聘請會計師幫助自己處理稅務問題,而中下階層則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同時,個人所得稅徵收環節上也還存在著不少漏洞,因此,偷稅漏稅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對於那些偷逃稅款的人,稅務部門發現之後會先向其發送一個書面通知,「邀請」其補交稅款或說明情況,納稅人收到通知後必須在15天內做出答復,否則將面臨法律的制裁。墨西哥的稅法對於違法行為都做出了明確的處罰規定,比如說自然人變更住址後如果不通知稅務部門將被處以2461至4922比索的罰款,而嚴重的逃稅行為將被處以監禁等刑事處罰。 ■宣傳稅法與科技手段 記者在墨西哥稅務總局采訪時,那裡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稅務部門除了征稅之外,另一項重要任務是向公眾提供便捷的服務以普及相關的納稅知識。為此,稅務部門在各地的辦公機構都提供免費的咨詢服務,納稅人可以通過電話或互聯網詢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可以前往稅務局辦公室與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最近幾年中,墨西哥稅務系統的電子化改造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以前,墨西哥人大部分的稅種都是每3個月交一次,交稅時不僅要排長隊,還需要填寫一大堆五花八門的表格。2002年墨稅務總局在全國推出的納稅卡使這一情況得到了徹底改觀。這種納稅卡類似於普通的銀行卡,上面記載著納稅人的姓名、稅號等信息,可以在全國范圍內使用。納稅卡的使用給納稅人帶來了極大方便,同時也大幅度降低了稅務部門的工作量和差錯率,也有效地避免了納稅過程中的腐敗現象。

㈤ 中國會計的主要歷史發展和一些重大改變國會計的發展史是怎麼樣的

西周時期
有了會計立法的雛型:周朝中央設立了會計主管官員———「司會」一職,它是會計的最高長官,主要職責是利用賬冊、數字、公文、戶籍、地圖等文件中的副本,考核各級官吏的工作,並檢查、聽取他們的會計報告.
戰國時期
由魏文侯李俚所編纂的《法經》,史稱為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典,其中就有許多與會計有關的條款,最重要的是它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就會計賬簿及安全受法律保護的問題做出了明文規定.此外,在《賬法》、《雜法》等條文中,還對會計憑證、會計印鑒、倉儲保管及度量衡等技術方面也規定有具體條款.
秦代
法律中涉及到會計方面的規定就更加具體.如在《效律》中就嚴格規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廉潔奉公,賬實相符,記載准確,計算無誤等要求.同時還對會計交接、財物損耗等問題作了具體規定.
漢朝
對於會計賬簿的設置與分類,會計簿籍的登記方法,會計計量單位與盈利的計算,會計憑證、會計報告、財物的保管與盤點等方面作了規定,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備的制度.如在《上計律》中就具體規定了「上計簿」的撥出程序與時間,嚴令對上報不及時或者不實者治罪.
唐宋時代
史稱中國封建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會計方法的發展上產生了奠定當今賬戶結算余額原理的「四柱清冊結演算法」,在會計的設立上又設立了專司審計的———比部.在會計立法方面亦更趨完善,不僅規定對違反會計制度的人給予較嚴厲的處罰,而且限定凡屬經濟報告上隱漏重復,收支不實者均從嚴治罪,甚至在有關條文中還規定了會計報告的格式及書法譽寫要求.
元、明、清時期
在當時的一些重要法典中,對會計制度均有相應的規定,並較之前朝更加具體與完善.
辛亥革命後
由於對外政治與經濟交往范圍的擴大,西方成功的會計理論與實務大量傳入中國,推動了會計工作法制化的進程.1915年3月,北洋軍閥參議院通過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比較完善的《會計法》,共九章三十六條,史稱為「民三會計法」.後來,又陸續頒布了一些專業會計法規,但後因袁世凱倒台,北洋軍內部分裂,全國發生軍閥混戰事件,致使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1935年,國民黨也頒布了一部含十章一百二十七款的《會計法》,其內容詳盡,分項說明具體,加上後來於1945年頒布的《會計師法》,對於當時規范會計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
財政部於1949年12月設置了管理全國會計工作的專門,會計立法工作逐步展開.在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主要以財政部的名義頒發了一系列行業性的會計制度,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會計操作法規體系.
八十年代
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加快了會計法制建設的步伐.1985年元月21日經第六屆人大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同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會計法》的頒布,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關於會計工作基本法律性文件的誕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給會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有必要對構成會計法制體系基礎的《會計法》進行調整.
九十年代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做出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改後的《會計法》,實施范圍擴大,會計工作地位與作用突出,更適應我國會計自身改革及在具體事務處理上與國際通行慣例相接軌的需要;還在股份制改造,轉換經營機制,轉變職能,強化經濟的宏觀調控等方面充分發揮會計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證.1999年10月31日,九屆人大十二次會議再次修訂了《會計法》,其具體條款的規定更加適合經濟發展對會計改革的要求.

㈥ 英美與其他歐洲大陸國家 會計模式有什麼區別 急急急!!!

歐洲大陸
一、歐洲大陸留存收益會計模式 在歐洲大陸,許多國家為了約束公司過量分配,往往從法律上要求公司必須留有一定積累,以利公司持續經營,維護債權人利益。歐洲大陸國家對留存收益的規定主要體現在《商法》和《公司法》中。通常預先提留「盈餘公積」,即按法律規定提取一定比例的留存收益作為盈餘公積。 (一)德國模式 在德國,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權益項目下列有盈餘公積,盈餘公積下面又列有四個子項:法定盈餘公積(Legal reserve)、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Reserve for own shares)、規章性的盈餘公積(Statutory reserves)、其他盈餘公積(Other revenue reserves)。 法定盈餘公積用於彌補虧損和轉增資本。這個做法與我國是類似的,所不同的在於計提比例不一樣。根據德國《股份法》第150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應將年度盈餘減除上個年度的虧損結轉後的5%劃入法定盈餘公積(Legal reserve),其數額最高可達資本金的10%或者達到章程上規定的更高比例為止。上述規定表明:公司每年把當年利潤彌補上年虧損後,將余額的5%作為法定盈餘公積,並且還規定了計提上限10%.一般來說,當資本公積與法定公積之和不超過股本比例的10%時,可用法定公積彌補本年度虧損或以前年度虧損;當資本公積與法定公積之和超過股本的10%時,除了彌補虧損外還可以轉增資本。 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其數額為「自己股票」(相當於國際慣例中的「庫藏股票」)的市值,主要是用於當自己股票再出售、再發行、注銷時,或當自己股票價值按一個較少價值調整時,減少或注銷該盈餘公積。規章性盈餘公積,主要是根據公司的規定自主計提的盈餘公積,或根據法規計提法定盈餘公積與資本公積之和超過10%的部分。由於有這樣兩種來源,所以它可以由公司按其規章使用或按法定盈餘公積規定的用途使用。其他盈餘公積類似於我國的任意盈餘公積,由公司自主決定計提比例,主要是為了穩定股利的分配,確保小股東在公司盈利時能分得一定的股利。 (二)法國模式 法國對留存收益的規定同德國相似。根據《1966年7月24日第66-537號關於商事公司的法律》第345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制公司,應從當年會計年度利潤中,減去過去的虧損數額之後,提取至少1/20的款額用於設立准備基金,稱為法定準備金。在准備金數額達到公司資本1/10時,上述款項的提取不再具有強制性。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德法兩國對計提法定盈餘公積的規定實質是相同的,甚至連計提比例也相同。 法國在資產負債表中將盈餘公積列示為:法定盈餘公積、由條例或規則規定的盈餘公積(Reserves required by articles or Reserves required by regulatlons)、其他(任意)盈餘公積。與德國相比,法國的盈餘公積少了「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這一項。同時,法國財務報表附註中還要求對盈餘公積進行更詳細地披露。
英美
二、英美留存收益會計模式 在英美會計模式中,公司的利潤分配由公司自行決定。對留存收益,法律上沒有強制要求公司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這是與歐洲大陸模式最大的一個差別。公司對於因特定目的而需要保存的留存收益,只能是暫時的,在特定目的達到或不再需要時,應轉回供利潤分配之用。而在歐洲大陸模式中,公司每年按法定比例固定提留的盈餘公積,則是永久性的,不能轉入未分配利潤。 (一)英國模式 根據英國《公司法》第117條規定:董事會在提出任何股息前,可從公司盈餘中提取他們認為適當的數目作為一項或多項儲備金,董事會可以自由決定把儲備金使用於最適宜使用盈餘的任何地方,在使用期間董事會可根據同樣的自由決定權,或是把它用在公司的業務上,或是用於董事會認為合適的投資(除公司的股份外)上。董事會也可為謹慎起見,將他們認為不宜分派的任何盈餘結轉下屆而不提作儲備金。上述規定表明:公司對於因特定目的而需要保存一部分留存收益時,決定權在公司董事會,並且認為有必要時才提。 由於英國對盈餘公積的計提不作法定要求,因此英國的財務報告中不存在「法定盈餘公積」項目。但對於根據董事會決定提留的儲備則要求披露。在英國資產負債表中,要求披露「對自己股票的儲備」(Reserve for own shares)、「公司條例(或章程)所規定的儲備」(Reserves provided for by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等內容,並列於「資本和儲備」(Capital and reserves)欄下的第四部分「其他儲備」(Other reserves)中。如果公司當年根據董事會的決議不提取這些儲備,則不用披露,靈活性很大。 (二)美國模式 同英國做法類似,美國也沒有要求公司計提法定盈餘公積,留存收益的分配由公司自己決定。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留存收益分為「已分撥的留存收益(Appropriated rerained earnings)」和「未分撥的留存收益(Unappropriated retained earnings)」。 在美國,股份公司在進行留存收益的分配時,如果不用於支付股利而被指定為其他用途,並從當年稅後利潤中扣除,稱為留存收益的分撥(Appropriations of retained earnings),或稱為限制用途(或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Restrictions of retained earnings)。這個「其他用途」包括:用於公司股票回購(同德英兩國「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用於公司擴張的內部融資以及公司章程的限制等。公司的稅後利潤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和用於指定用途之後,剩下的才是可分配給股東的留存收益,即未分撥的留存收益。在《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Delawar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第171條「特殊用途儲備金」中規定:董事可從該公司資金中劃撥出一部分,作為一項或多項儲備金,用於任何適當目的下的股息支付,且可對一項或多項儲備金子以撤銷。 美國的財務報告中有一張專門報表用來反映留存收益,即留存收益表(The statement of retained earnings)。這張表中涉及了留存收益的期初、期末數及股利分配情況,但對留存收益的分撥情況沒有披露。公司往往在資產負債表中對留存收益的分撥進行說明,一般是在「留存收益」項目後面加括弧註明分撥的金額及用途。另外,在財務報告附註中也對分撥情況予以反映。
兩種會計模式的比較及啟示
三、兩種會計模式的比較及啟示 (一)兩種會計模式的比較 在利潤分配中預先提留盈餘公積的制度,是歐洲大陸國家會計實務中通常的做法,而且在世界范圍內還有重大的影響,像發達國家中的義大利、日本,發展中國家中的墨西哥、中國等都有類似的做法。國家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強制要求公司定期計提固定比例的法定盈餘公積,其目的在於促使公司穩健經營和充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從另一角度看,這也是大陸法系國家重視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宏觀調控職能的一種表現。 在英美法系國家,市場經濟高度發達,充分重視「市場」這一「看不見的手」對經濟的調控作用,因此政府極少干預公司的具體事務。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英美兩國留存收益的分配由公司自行決定的做法了。由於法律上沒有作強制性的要求,因此公司對留存收益的分撥,只能是暫時的而不是永久性的。在特定目的達到或不再需要時,立即從已分撥的留存收益轉回至未分撥的留存收益,用於向股東派發股利。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維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使投資者能及時得到回報。 另外,由於各國對留存收益的具體規定不同,導致各國對其披露要求也不一樣。總的來說,德法兩國在法律上有明確計提盈餘公積的規定,財務報告中均有固定的披露,而且均須披露法定盈餘公積。英美兩國將留存收益的分配權交給了公司董事會,因此留存收益分配的披露視公司情況而定,但若有分配則必須披露。英美兩國不要求計提法定盈餘公積,自然也就不用披露。 (二)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的留存收益制度借鑒了發達國家的做法:在法定盈餘公積的規定和披露上同德法等歐洲大陸國家類似,但在具體操作上仍有差別。在當今國際會計協調化的背景下,我國留存收益制度仍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1.適當調低法定盈餘公積的計提比例和上限。德法兩國的計提比例均為5%,且有上限為10%;我國計提比例為10%,上限為50%,無論是計提比例還是上限均高於德法兩國。可見我國的會計政策傾向於保護國家(大股東)利益。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投身於資本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法定盈餘公積制度也應作適當修改。筆者認為應適當調低法定盈餘公積的計提比例和上限,將更多的利潤分配給廣大投資者(中小股東),使他們的投資能夠得到充分回報,這樣才能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2.特定公司應不受法定盈餘公積的限制。從法律上看,強制提取法定盈餘公積,就是強制公司增加自有資本,減少股利分配,擴大經營規模。但並不是所有公司都適合的。對特定的投資公司、基金公司、希望資本退出的公司,它們不是要增資,而是要減資。例如,對於一個處於夕陽產業的公司,如果逐步縮小公司規模,逐步退出資本更符合股東利益,那麼強制提取法定盈餘公積,也就是要求公司增資,這樣就會損害股東利益。我國《公司法》採取一刀切的做法,並沒有考慮到這些公司的特殊要求,縮小了法律的適用范圍。因此建議《公司法》考慮這些公司的特殊需求,對專門的投資公司、基金公司應作專門的規定,使其不受法定盈餘公積的限制。 3.法定公益金不再法定。根據我國《公司法》,公司按稅後凈利的5%-10%提取法定公益金,用於職工的集體福利設施支出。這與我國的社會福利體制有很大關系,目的在於保障職工的集體福利。問題在於:法定公益金性質上屬於所有者權益,但又必須用於職工利益,兩者似乎是矛盾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職工的社會保障由政府承擔,而不應由公司所有者負責,公司對職工福利的責任主要體現在工資報酬中。例如,職工住房貨幣化,即職工工資中已開始包含職工住房所需的資金。因此,可以考慮取消強制提取法定公益金的規定,不再強制從稅後利潤中按一定比例計提,而由企業自主決定。當然,並不是說企業不能為職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公司只要願意,只要有能力,完全可以建幼兒園、福利房等。只是法律無需強制規定。 歐洲大陸模式和英美模式是當今兩種主要的會計模式,各有千秋,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不同的國家應根據各自的政治經濟背景分別採取合適的做法。我國的留存收益制度應根據經濟發展情況,與時俱進,取長補短,以盡快提高我國的會計水平,在國際會計協調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㈦ 哪國會計制度和中國比較接近

新中國成立後直到70年代一直都沿襲前蘇聯會計制度,即計劃經濟模式.

進入年代改革開放以後,為了與世界接軌,逐步採用西方的會計制度.即市

場經濟模式.現在使用的會計制度和西方發達國家區別不大.

㈧ 國際會計公認的准則有哪幾個

1、會計政策的表達

2、在原始成本制度下存貨的計價和呈報

3、合並會計報表

4、折舊會計

5、會計報表應提供的資料

6、會計對物價變動的反映

7、財務狀況變動表

8、非常項目、前期項目和會計政策的改變

9、研究和開發活動的會計

10、意外事項和發生於資產負債表編制日以後的事項

(8)哪些國家會計改革擴展閱讀:

國際會計准則與美國會計准則的比較

美國會計准則通常被稱為「公認會計准則」,主要由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包括150多項財務會計准則。按照美國法律,美國會計准則的制定或管理權力屬於美國證監會,美國證監會將制定會計准則的工作委託給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但保留了否決權。

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成立於1972年,性質上是民間專業機構,由高等院校專家、會計師事務所專家等組成,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獨立性。

共同點:

一是運作機制相似,二者均為民間機構,由企業、專業團體資助,專門制定會計准則,不過FASB獲得了SEC的授權。

二是制定準則程序相似,二者制定準則都經過大量的調研、徵求意見、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非常高。

三是准則內容相似。盡管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會計准則數量多於國際會計准則,但其對相同業務的會計處理原則、方法等基本相似。

不同點:

一是出發點不同。 國際會計准則的出發點是制定全球通用的會計准則,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則主要根據美國國內經濟活動的需要制定會計原則,主要適用於美國。

二是基礎不同。國際會計准則發布的會計准則主要是原則導向的,目的是在基本原則一致的條件下,兼顧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因而比較精練、粗線條,其核心思想是只要企業在編制會計報表滿足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要求,那麼報表就是真實、公允的。

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會計准則主要是規則導向,其准則數量多,內容具體、細致,其核心思想是盡可能多的將規則細化,是的每一項業務都有具體的准則作為指引。

㈨ 美國注冊會計師考試有哪些改革

1.考試申請的變動

2010年開始,美國各州對美國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申報門欄開始拔高,有些從無學位要求變成有學位限制;有些從120的總學分變成150的學分要求;還有些從無會計學分到有會計學分;無特定科目要求變成有特定科目的限定;更有甚者,對美國社保號或美國暫住證的要求也慢慢浮出水面。

2.考試難易及時將變動

2017上半年,美國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內容從結構上做出重大突變,BEC及REG的考試時間由原先的3小時延長至4小時,BEC增加了simulation題型,而另外幾大科目對於sim題型的比重也相應提高,選擇題的比重下降,還引入新題型DRS。以上種種,對考生來說肯定是有利有弊,做出自我的改變也是適應考改主流方式。

3.評估申請流程變動

近來有消息稱,美國多地評估機構對美國注冊會計師考試申報材料的嚴格性做出統一調整,對於中國考生來說又是一個扎心的消息。
NISE由直接接收從校寄出的成績單密封件到現今需先在國內CDGDC或CHESICC完成認證後方認可。而作為中國考生優先選擇的評估機構之一FACS,也在這種改革中做出從之前接收復印件到密封件,最後國內認證的變動,無疑給中國考生增加了更多的時間與費用成本。
而FACS每階段的申報人數是其他機構不可比擬的,這種人數上的沖擊在流程變得冗雜之後更顯弊端。在多次考生抱怨評估速度處理的慢時,2017年10月FACS推出rush service評估加急服務,為滿足現如今的美國注冊會計師考試改革作出自身改變的重要一步。
這樣『雙重審核』的認證,使得中國考生在美國注冊會計師證書的申報上就存在小小劣勢。而正是這小小的劣勢也凸顯了美國財會機構對於美國注冊會計師證書的認可度,這依舊為那些認真備考、認真評估的考生帶去信心。

㈩ 美國/法國/英國/荷蘭/德國 其中一個國家的會計制度改革 包括摘要跟參考文獻 謝謝了

世界上的會計制度和會計實務分為五大模式,即美國會計模式、英國會計模式、德國會計模式、法國會計模式和社會主義會計模 式。這幾種會計模式的區別主要在於:美國會計模式遵循公認會計原則,主要是保護投資人,尤其是保護潛在權益投資人的利益;英國會計模式注重真實和公正,會計制度主要是保護債券、股票持有人和債權人;德國會計模式是以德國及北歐國家的會計實務為典型代表,以強調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規則應面向公司、保護公司利益;法國會計模式是以法國及周邊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的會計實務為典型代表,以強調會計處理應服從稅法稅則的要求、並與其保持一致;社會主義會計模式是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會計實務為典型代表,這種會計模式隨著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國家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而逐步消失。

世界各國採用的會計規范在具體形式上分為兩種:一種是英美等英語國家普遍採用的會計准則的形式;另一種是以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法系國家所採用的有關會計立法和會計制度的形式。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形勢的發展,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會計規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國家會計規范形式轉化的趨勢。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德國與法國等近年來相繼成立了會計准則委員會。

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大都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公認會計原則或會計准則。

(1)幾種會計原則或會計准則體系介紹

①國際財務報告准則

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 -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是由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B -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包括30項准則和注釋。

由於各國會計體系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各國會計准則的制定和頒布方式的差異,使得國際會計准則在各國被採納的程度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甚至不願接受國際會計准則。在日本,會計准則是由日本政府制定的,而日本政府尚沒有意向採用國際會計准則。在英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制定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的會計准則,然而,如果他們覺得本國的會計准則更好,則會保留自己的會計准則,同時讓國際會計准則在實踐中試用三至五年後重新考慮是否採用國際會計准則。代表較高會計水平的美國,目前則要求外國公司必須採用美國會計准則或調整至美國的會計准則。美國甚至希望國內公認會計准則能為全球所接受,等等。

歐盟決定採納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歐盟國家的上市公司自2005年起使用該准則,除此之外,國際財務報告准則還為許多國家的會計准則提供了基礎,譬如南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中國等。會計師在為歐盟公司及其聯營公司、子公司做賬或者審計時,都會用到國際財務報告准則。

②美國公認會計原則

會計師在處理美國公司或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的賬務時,就會接觸到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是為約12,000家美國上市的公司制定的,亦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指定要求的。在美國有股票或者債券上市的外國公司並不需要按照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公布賬目,但是必須准備相關的調節表,為美國投資者提供詳細信息,說明如果採用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所報告的凈利潤和凈資產會有何出入。

對於美國的非上市公司,雖然沒有一般的歸檔要求,但是,有大約15,000家非上市公司按照美國公認會計原則來准備賬目,有的是根據銀行借款的要求行事,有的則是自願的。由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 -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比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更為廣泛,它包括數百條准則、注釋、觀點和其他權威性的規定。

③中國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中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的大循環,中國市場也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但這種接軌有一個先決條件,即:必須要有一種國際通用的「工商業語言」。因此,中國的會計必須進行進一步改革,使用國際上通用的會計准則模式,制定和發布具體會計准則。

我國實行會計改革的一大特點是要把會計處理的部分權力下放給企業,使企業有權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確定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和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我國實行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並行的做法,這與大多數國家的做法是不同的。我國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並行,尤其是在1993年開始實施新的《 企業會計制度》後,會計准則似乎只是成為制定《企業會計制度》之的指導綱領,會計准則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對就變得較差。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最近一次修訂是在2000 年7 月1 日生效) 是中國會計領域的最高權威。它規定了所有企業有關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及責任,包括對會計核算的性質和作用的定義以及基本原則,另外,《會計法》亦授權財政部管理會計事務和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度。在2000年,國務院發布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關注財務會計及報告的事宜,如賬簿記錄、財務報表的編制及報告實務。除不對外融資的小企業外,《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適用於所有企業。財政部於1993 年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作為中國會計的概念框架。但其中包含的很多定義和概念已被《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等後來發布的文件修訂或更新。

(2)不同會計原則或會計准則的差異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制定的原則或准則就必定會有不同,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必然是從自己的立場和需要出發來制定適合自己的會計原則或會計准則。

①發達國家和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之間會計准則存在的主要差異。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不同,也體現在會計准則的差異上。比如,金融工具計量、固定資產等實物資產的交易等。國際會計准則要求以「公允價值」計量。這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是司空見慣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來說卻是勉為其難。從供給角度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市場機制不成熟,產權市場不完善,很難形成市場公允價值,而且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會計師在公允價值計量上也缺乏經驗。從需求角度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和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更關注的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相關性」;更希望獲得的是真實可靠地反映過去的交易和事項所形成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而不是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預測信息;更傾向於「歷史成本」計量,而不是「公允價值」計量。所以,發達國家和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對相關問題就會有不同的規定。

②美國公認會計原則(US GAAP)與國際會計准則(IFRS)之間存在的主要差異。

在存貨成本的計算方法上, IFRS規定禁止使用後進先出法。US GAAP規定可以採用後進先出法。在存貨減值的轉回上, IFRS規定在滿足一定的條件時,需予以轉回。US GAAP規定不可以轉回。在現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類上, IFRS規定可包括在來自經營活動、投資活動或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中。US GAAP規定必須歸類為經營活動。在工比例無法確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規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規定合同完工法。在報告分部的基礎上,IFRS規定根據業務和地區劃分。US GAAP規定根據公司內部向高層管理人員報告的信息組成進行劃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據業務和地區劃分。在廣場、廠房及設備的計量基礎上,IFRS規定可以使用重估價或歷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價計量,會根據重估日的公允價值減之後的累計折舊和減值損失列示。US GAAP規定通常要求使用歷史成本。在辭退福利上,IFRS規定沒有區分開「特別」和其他辭退福利,在僱主表明承諾會支付時確認辭退福利。US GAAP規定當雇員接受了僱主提供的條件且金額能夠合理估計時,確認「特別」(一次性)辭退福利;當雇員很可能有權享有,且金額能夠合理估計時,確認合約性辭退福利。在確認與既定福利相關的過去服務的成本上,IFRS規定立即確認。US GAAP規定在剩餘服務年限或生命期間攤銷。在在設定受益計劃中,最小應確認的負債金額上,IFRS規定沒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規定應確認的負債金額最小為未注資的累積福利義務。在養老金資產確認上的限制上,IFRS規定確認的養老金資產不能超過未確認的過去服務成本、精算損失以及從該計劃返還資金或減少對計劃的未來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經濟利益的現值之總凈額。US GAAP規定對確認的金額沒有這樣的限制。在確認縮減利得的時間上,IFRS規定當有關企業有明確表示將福利計劃縮減,且已經對外宣布時,確認縮減利得和損失。US GAAP規定直到相關雇員被辭退或計劃被終止或修訂時,確認縮減利得,時間可能在明確表示和宣布之後。在福利計劃縮減產生的損益的計量上,IFRS規定縮減利得或損失包括設定受益義務現值上的改變;計劃資產公允價值上的任何改變;以前未予確認的任何相關精算利得和損失、因應用過渡條款而未確認的金額和過去服務成本的份額。US GAAP規定雖然未確認精算利得或損失要按未確認過渡性資產和負債的比例沖銷,但過渡期後的未確認精算利得和損失並不受計劃縮減的影響。在需要相當時間完成的資產的借款成本上,IFRS規定資本化是可選擇的會計政策。US GAAP規定必須採用資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資本化的借款成本的類型上,IFRS規定包括利息、某些輔助成本和作為利息調整的折算差額。US GAAP規定通常只包括利息。在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專門借款的暫時性投資收益上,IFRS規定抵減可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US GAAP規定一般不抵減可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在投資者和聯營企業會計政策不同上,IFRS規定必須統一會計政策。US GAAP規定對統一會計政策沒有要求。在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經營實體的財務報表調整上,IFRS規定在折算之前使用一般物價水平指數調整。US GAAP規定在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經營的實體必須使用母公司的功能貨幣(而不是其處於的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貨幣)編制其財務報表。在合營企業的投資上,IFRS規定允許使用權益法或比例合並法。US GAAP規定通常使用權益法(建造和油氣行業除外)。在發行者對可轉換債券工具的分類上,IFRS規定在發行時將可轉換債券工具分為負債部分和權益部分列報。US GAAP規定將整個工具全部作為負債。在中期報告——收入和費用的確認上,IFRS規定中期是一個任意的報告期間(附有某些例外)。US GAAP規定中期是全年的一部分(附有某些例外)。在減值跡象上,IFRS規定當表明資產存在減值跡象,必須進行詳細的減值計算,如果資產的賬面價值超過資產的使用價值(資產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和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的較高者則發生減值。US GAAP規定如果資產的賬面價值超過其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總額(不需要折現),表明資產存在減值跡象,則必須進行詳細的減值計算。在減值損失的計量上,IFRS規定基於可收回金額(資產的使用價值和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的較高者)。US GAAP規定基於公允價值。在資產剩餘價值的計量上,IFRS規定在假定資產已經使用完畢,且符合其使用年限結束時的預期狀況的情況下,以資產目前的凈銷售價格計量。US GAAP規定通常是資產未來處置時預期收入的折現值。在商譽減值測試的層次上,IFRS規定現金產出單元或一組現金產出單元。其代表了出於企業內部管理目的而對商譽做出監察的最低組織層次,其不能大於一個業務或地區分部。US GAAP規定報告單位——業務分部或組織內的更低一個層次。在商譽減值的計算上,IFRS規定一步法比較現金產出單元的可收回金額(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和使用價值的較高者)和其賬面價值。US GAAP規定兩步法:比較報告單位的公允價值和其包括商譽在內的賬面價值;如果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沒有減值(不需要進行第二步);比較商譽的內含公允價值和其賬面價值。在不可確定年限的無形資產的減值上,IFRS規定商譽和其他不可確定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包括在現金產出單元中,對現金產出單元進行減值測試。US GAAP規定商譽包括在現金產出單元中,其他不可確定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則作單獨測試。在減值損失的轉回上,IFRS規定如果滿足一定的標准,減值損失應轉回,但商譽的減值損失不可轉回。US GAAP規定減值損失不可轉回。在准備的計量上,IFRS規定清算債務的最佳估計,通常採用預期價值法,並要求採用折現的方法。US GAAP規定清算債務可能發生數的較低值,某些准備不需要折現。在購買研製中的研究開發項目的後續支出上,IFRS規定如果滿足開發的定義則資本化。US GAAP規定費用化。在無形資產的重估上,IFRS規定只有當無形資產有活躍的市場進行交易,才可以進行重估。US GAAP規定通常不可以重估。在對非上市權益工具的投資上,IFRS規定如果可以可靠地計量,則按公允價值計量,否則按成本計量。US GAAP規定按成本計量。在金融工具重新劃入或劃出為交易而持有的類別上,IFRS規定不可以。US GAAP規定如果將有關資產轉入為獲取短期盈利的投資組合中,該金融工具應從可供出售的類別劃入為交易而持有的類別。但是不可以從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資產劃入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在應付和應收不同方的金額的抵消上,IFRS規定如果存在法律上的抵消合約,可以抵消。US GAAP規定不可以抵消。在減值損失的後續轉回上,IFRS規定如果滿足一定的條件,對於貸款和應收款項、持有至到期日金融工具(HTM)和可供出售(AFS)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需要轉回。US GAAP規定對HTM和AFS,禁止轉回減值損失。在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基礎上,IFRS規定可採用成本-折舊-減值模型或公允價值模型,而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損益。US GAAP規定通常要求採用歷史成本法,同時提取折舊和減值。在農業產品、牲畜、果品和林產品的計量基礎上,IFRS規定採用公允價值,而公允價值的變動會計入損益;US GAAP規定通常採用歷史成本,然而,已收割的及待售的農產品和牲畜會按公允價值減銷售成本核算。在保險合同中的嵌入衍生工具上,IFRS規定當嵌入衍生工具的特徵和風險與主合同沒有緊密關系及其價值與保險合同的價值有相互關系時則不需要單獨列示,並作為衍生工具核算。US GAAP規定這樣的衍生工具必須單獨予以核算。在最初分類為持有待售資產時的計量上,IFRS規定累積的匯兌差額保留在權益中。US GAAP規定累積的匯兌差額從權益中重新分配到持有待售資產的價值中。在終止經營的定義上,IFRS規定業務或地區報告分部或其主要組成部分。US GAAP規定報告分部、經營分部、報告單位、子公司、或一組資產(比在B的定義較少限制)。在終止經營的列報上,IFRS規定終止經營的稅後損益應在收益表上列報。US GAAP規定終止經營的稅前和稅後損益應在收益表上列報。

③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之間存在的主要差異。

我國會計准則的制定除了需要考慮我國經濟相對落後、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存以及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等客觀因素外,還要考慮其他有關問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市場體系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夠健全,缺乏充分和公開的市場競爭,企業間的交易行為還不規范,國有企業關聯交易極為普遍,價格往往成為利潤操縱的一種手段,由於公平交易的缺乏,公允價值的獲取和使用也就存在較大的難度;我國資本市場的規模和容量均還較小,上市公司數量不足,財務信息的使用者還不能完全以投資者為主,因此在對會計目標的考慮上還必須兼顧國家宏觀管理、 投資者決策和公司內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這些因素也使得我國會計准則的結構和內容與國際會計准則以及其他國家的會計准則的結構和內容產生較大的差別。

比如,我國會計准則對公允價值和價值重估的方法較為排斥。這種做法雖然有利於避免企業舞弊和利潤操縱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需要,但是,對公允價值一概加以否認的做法,與會計准則國際發展的趨勢並不合拍。在經濟全球化、企業購並愈演愈烈和金融工具層出不窮的今天,公允價值已躍升為與歷史成本 並駕齊驅的新的計量屬性。在國際會計准則中,公允價值不僅廣泛應用於金融工具,在投資性房地產、農業、企業合並、非貨幣交易等事項的會計處理中也被廣泛應用。

在具體會計處理以及披露要求上,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也存在不少差異。僅就我國已發布的會計准則與相關的國際會計准則對比,至少就存在下述差異:在存貨准則對采購成本的計量上,IFRS採用凈價法,我國准則採用總價法;在現金流量表准則中,IFRS同時允許採用直接法和間接法,我國僅允許採用直接法,對收到或支付的利息和股利,IFRS允許在保持一貫處理的前提下可以歸入經營活動、投資活動或籌資活動,我國准則要求將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列為籌資活動,將收到的利息列為投資活動;在建造合同准則中,IFRS允許將因訂立合同發生的、與合同直接 相關的費用作為合同成本的組成部分,我國准則要求將 訂立合同而發生的有關費用直接確認為當期費用;在固定資產准則中,IFRS對非同類固定資產交換產生的固定資產允許以公允價值計量,並確認利得或損失,我國准則要求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計量,不允許確認利得或損失,對於固定資產處置產生的收益或損失,IFRS允許計入當期並包含在經營活動損益中,我國准則要求列為營業外收支;在租賃准則中,IFRS對公允價值、經濟壽命、 使用壽命等術語作了定義,我國准則對它們未作定義,在對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區分的判斷上,IFRS強調公允價值,我國准則強調賬面價值;在收入准則中,IFRS僅規定了收入計量的一般原則,即要求收入以已收或應收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我國准則卻對銷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勞務的收入、利息收入等確定了單獨的計量原則;在借款費用准則中,IFRS沒有對專門借款做出定義,我國准則對此作了定義,IFRS允許資本化的對象包括固定資產和存貨。我國准則僅包括固定資產;在關聯方披露准則中,IFRS所指的關聯方不涉及合營企業,我國准則將合營企業視為關聯方,IFRS對某些情況下如已提供合並財務報表的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受國家控制的企業等關聯方交易的披露作了一定的豁免,我國准則沒有這樣的豁免;在投資准則中,IFRS要求將投資成本與投資者所享有的 在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中的份額之間的差 額確認為商譽,並按商譽的規定進行處理,我國准則將投資成本與投資者應享受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按一定的期限攤銷並計入損益;在中期財務報告准則中,IFRS要求提供權益變動表,我國准則沒有這一要求,IFRS允許中期報告採用簡化報表格式,我國准則卻要求提供完整的會計報表,IFRS要求在年度財務報表中提供分部數據的 企業在中期報告中也必須提供相應數據,我國准則只是 簡單地要求披露業務分部和地區分部的收入與分部利潤或虧損;在或有事項准則中,IFRS要求按資產負債表日履行現時義務所要求支出的最佳估計值的折現金額來確認一項准備的金額,我國准則規定因或有事項確認的負債,其金額應是清償該負債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 數,並採用了預計負債的概念;在無形資產准則中,對於資產交換產生的無形資產,IFRS要求區分同 類與非同類資產交換,並要求按收到資產的公允價值入賬,我國准則要求根據非貨幣交易准則,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入賬等等。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