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會計假設的哪些內容
會計假設亦稱會計的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中,根據以往的會計的實踐和理論,對會計領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項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說或設想。
包括: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
⑵ 1政府會計基本假設包括哪些內容
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貨幣計量、持續經營、會計分期
會計發展、職能、誠信、道德詮釋會計文化
會計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會、經濟、文化的背景下,從長期的生產實踐活動中創造形成,為全體會計人員所共同享有,具有引導、凝聚、激勵、約束會計群體,體現民族特色,從而增進會計活力,推進會計管理現代化進程的會計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會計法》是會計文化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中國會計發展歷史來看,會計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經濟、道德等社會環境下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形式。《會計法》即是這種表現。
辛亥革命後,對外政治與經濟交往范圍的擴大,推動了會計工作法制化的進程。1915年3月,北洋軍閥政府參議院通過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善的《會計法》,共九章三十六條,史稱為「民三會計法」。
新中國成立後,財政部設置了管理全國會計工作的專門機構,會計立法工作逐步展開。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財政部頒發了一系列行業性的會計制度,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會計操作法規體系。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政策加快了會計法制建設步伐。1985年1月經第六屆全國人大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同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會計法》的頒布,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關於會計工作基本法律性文件的誕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給會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有必要對構成會計法制體系基礎的《會計法》進行調整。1993年12月和1999年10月,全國人大兩次修訂《會計法》,會計工作地位與作用日顯突出,更加適合經濟發展要求。
會計職能為會計文化注入新的內涵
會計的基本職能是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會計職業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廣泛,會計在經濟活動中的職能作用也在擴展和深化。
會計信息化是新時期會計職能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會計信息化將計算機、網路、通信等先進信息技術引入會計學科,與傳統的會計工作相融合,在財務處理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它還包含有更深的內容,如會計基本理論信息化、會計實務信息化、會計教育信息化、會計管理信息化等,是我們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從現代企業制度的構成來看,會計監督應該是企業內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真正發揮會計監督職能,我們還需要財政稅務部門、政府審計部門、民間中介機構甚至司法監督部門對企業行為的監督與控制,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監督環境,促使會計監督職能的正常運轉。
會計誠信是會計文化的精髓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中國現代會計學之父潘序倫先生認為,「誠信」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事實上,「會計」一詞已明確地揭示了會計職業道德的本質內涵。《說文解字》雲:「計,會也,算也,從言,從十。」又釋「言」字:「直言曰言。」這表明,古代「會計」一詞的本意就揭示了真實反映、不弄虛作假的道德要求。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會計誠信則是市場經濟的精髓,是關繫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否有效運行和健康發展的關鍵條件。只有以誠信為本,會計行業才有立足之本,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才有良好的基礎。
會計道德體現出時代會計文化特徵
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表現為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愛崗敬業,要求會計人員正確認識會計職業,戒懶、戒惰、戒拖;熱愛會計工作,任勞任怨;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忠於職守,盡職盡責。二是誠實守信,要求會計人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搞虛假;保守秘密,不為利益所誘惑。三是廉潔自律,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公私分明、不貪不佔;遵紀守法、清正廉潔,自覺抵制行業不正之風。四是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端正態度,依法辦事,保持應有的獨立性。五是堅持准則,要求會計人員始終堅持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六是提高技能,要求會計人員增強提高專業技能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勤學苦練,刻苦鑽研;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努力提高業務水平。七是參與管理,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全面熟悉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八是強化服務,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服務意識,文明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會計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會計文化的構建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持續過程,必須不斷克服會計文化自身的不足,實現其向更高形態的飛躍。
構建有明確價值取向的優秀會計文化,使會計文化的構建過程成為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提高的過程,成為會計人員不斷得到激勵的過程。
⑶ 我國的會計假設包括哪些
會計假設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對會計活動的空間、時間和計量單位等的標准所作的規定,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⑷ 會計假設包括哪些內容如何認識
一個企業的會計基本假設,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1、 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對象,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劃定會計所要處理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的范圍,在會計工作中,只有那些影響企業本身經濟利益的各項交易或事項才能加以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主體不同於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會計主體不同於法律主體,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2、 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在持續經營前提下,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3、 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4、 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主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⑸ 新會計假設包括哪些內容
新准則的會計假設為四個假設即:
1、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上假設企業法人是一個獨立的實體,會計關注的中心 會計假設
是企業而不是業主、合夥人。會計主體假設產生的原因在於恰當地維護業主投入到企業的資本的需要。
2、持續經營假設
即假定每一個企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不會面臨破產和清算,因而它所擁有的資產將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擔的債務,也將在同樣的過程中被償還。若企業不能持續經營,就需要放棄這一假設,在清算假設下形成破產或重組的會計程序。
3、會計分期假設
這一假設規定了會計對象的時間界限,將企業連續不斷的經營活動分割為若干較短時期,以便提供會計信息,是正確計算收入、費用和損益的前提。
4、貨幣計量假設
這一假設規定了會計的計量手段,指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可以通過貨幣反映。它暗示含了兩層意思,即幣種的唯一性和幣值的不變性。
⑹ 會計假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會計主體
持續經營
會計分期
貨幣計量這4個假設
⑺ 會計假設包括哪些內容
會計主體,會計分期,持續經營四大基本會計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