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核算實現了哪些整合
❶ 會計核算的方法包括哪些內容為什麼說會計核算方法是一個完整的方法體系
1、設置賬戶
設置賬戶是對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和監督的一種專門方法。由於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是復雜多樣的,要對其進行系統地核算和經常性監督。就必須對經濟業務進行科學的分類,以便分門別類地、連續地記錄,據以取得多種不同性質、符合經營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標。
2、復式記賬
復式記賬是指對所發生的每項經濟業務,以相等的金額,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系的賬戶中進行登記的一種記賬方法。採用復式記賬方法,可以全面反每一筆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而且可以防止差錯和便於檢查賬簿記錄的正確性和完整性,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記賬方法。
3、填制和審核憑證
填制和審核憑證是指為了審查經濟業務是否合法,合理,保證賬簿記錄正確,完整而採用的一種專門方法。會計憑證式是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作為記賬依據的書面證明,是登記賬簿的重要依據。
正確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是核算和監督經濟活動財務收支的基礎,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前提。
4、登記賬簿
登記會計賬簿簡稱記賬,是以審核無誤的會計憑證為依據在賬簿中分類,連續地、完整地記錄各項經濟件業務,以便為經濟管理提供完整、系統的記錄各項經濟業務,以便為經濟管理提供完整、系統的會計核算資料。賬簿記錄是重要的會計資料,是進行會計分析、會計檢查的重要依據。
5、成本計算
是按照一定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以便確定各該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專門方法。產品成本是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項重要指標。
正確地進行成本計算,可以考核生產經營過程的費用支出水平,同時又是確定企業盈虧和制定產品價格的基礎。並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提供重要數據。
6、財產清查
財產清查是指通過盤點實物,核對賬目,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實有數額的一種專門方法。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提高會計記錄的正確性,保證賬實相符。
同時,還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保管和使用情況以及各種結算款項的執行情況,以便對積壓或損毀的物資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項,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清理和加強對財產物資的管理。
7、編制財務報表
編制會計報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並總括地反映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和結果的一種專門方法。會計報表主要以賬簿中的記錄為依據,經過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產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標,用來考核、分析財務計劃和預算執行情況以及編制下期財務和預算的重要依據。
原因
1、會計核算方法是用來反映和監督會計對象的,由於會計對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就決定了用來對其進行反映和監督的會計核算方法不能採取單一的方法形式,而應該採用方法體系的模式,
因此,會計核算方法由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財務報告等具體方法構成。這七種方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方法體系。
2、會計核算的七種方法,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約的。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方法體系。
3、會計核算的各種方法是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的,現代會計只有綜合運用這七種方法才能順利進行。在實際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復式記賬是處理經濟業務的基本方法,
設置賬戶和填制憑證是會計工作的開始,登記賬簿是會計工作的中間過程,成本計算和財產清查諸方法是保證會計信息准確、正確的科學手段,而編制報表是一個會計期間工作的終結。
(1)會計核算實現了哪些整合擴展閱讀
會計信息化下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規范化原則
信息化條件下會計信息的開放性、智能化和實時化特徵要求會計信息規范化,因此會計核算方法也應遵循規范化原則,其意義在於:
1、有助於真正實現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內外有關系統(如證監會、銀行、稅務、企業)的實時對接,進一步促進了會計系統之間的協作和相互監控。
2、可以促進會計核算軟體研製的標准化、規范化,加快管理型軟體的開發應用。
3、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減少會計人員主觀判斷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二、准確性原則
在信息化條件下,最需要考慮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准確性將成為會計核算方法選擇的重要原則。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大部分核算業務交給計算機處理,
因此在選擇會計核算方法時,不必計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而且,由於信息化環境下信息高度共享,會計數據較手工環境下更易取得,不必為了權衡結果的精確性和過程的復雜性而選擇次優的方法。
三、及時性原則
信息化環境下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實時性,會計數據採集、處理,會計信息的發布、傳輸和利用能夠實時化、動態化。會計數據處理的動態化要求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必須考慮及時性原則。
四、開拓性原則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會計核算方法的質量在不斷創新和發展,會計人員在選擇會計處理方法時,應當選擇會計發展過程中最現代化、最新穎也最具生命力的會計核算方法,實現會計方法的不斷變革,與時俱進,提高會計核算的效率與質量。
❷ 會計核算方法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會計核算方法:
設置賬戶
設置賬戶是對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和監督的一種專門方法。由於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是復雜多樣的,要對其進行系統地核算和經常性監督。就必須對經濟業務進行科學的分類,以便分門別類地、連續地記錄,據以取得多種不同性質、符合經營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標。
2.復式記賬
復式記賬是指對所發生的每項經濟業務,以相等的金額,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系的賬戶中進行登記的一種記賬方法。採用復式記賬方法,可以全面反每一筆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而且可以防止差錯和便於檢查賬簿記錄的正確性和完整性,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記賬方法。
3.填制和審核憑證
填制和審核憑證是指為了審查經濟業務是否合法,合理,保證賬簿記錄正確,完整而採用的一種專門方法。會計憑證式是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作為記賬依據的書面證明,是登記賬簿的重要依據。正確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是核算和監督經濟活動財務收支的基礎,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前提。
4.登記賬簿
登記會計賬簿簡稱記賬,是以審核無誤的會計憑證為依據在賬簿中分類,連續地、完整地記錄各項經濟件業務,以便為經濟管理提供完整、系統的記錄各項經濟業務,以便為經濟管理提供完整、系統的會計核算資料。賬簿記錄是重要的會計資料,是進行會計分析、會計檢查的重要依據。
5.成本計算
成本計算是按照一定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以便確定各該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專門方法。產品成本是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項重要指標。正確地進行成本計算,可以考核生產經營過程的費用支出水平,同時又是確定企業盈虧和制定產品價格的基礎。並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提供重要數據。
6.財產清查
財產清查是指通過盤點實物,核對賬目,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實有數額的一種專門方法。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提高會計記錄的正確性,保證賬實相符。同時,還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保管和使用情況以及各種結算款項的執行情況,以便對積壓或損毀的物資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項,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清理和加強對財產物資的管理。
7.編制財務報告
編制會計報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並總括地反映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和結果的一種專門方法。會計報表主要以賬簿中的記錄為依據,經過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產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標,用來考核、分析財務計劃和預算執行情況以及編制下期財務和預算的重要依據。
❸ 會計核算的13項基本原則誰能給我舉幾個現實的例子說明一下
我國的《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了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可劃分為兩大類:
(一)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原則
財務會計的目的在於對外部提供信息,以幫助有關的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因而,會計信息的最高質量特徵是決策的有用性。以此為基礎,相應的會計信息質量的特徵主要有:
1.真實性原則。它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該原則包含兩層含義:①會計核算要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也就是說,會計核算的原始資料應是真實的。②會計核算時應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2.有用性原則。它是指會計核算必須滿足有關方面的需要。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則。它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原則主要解決企業之間的橫向比較問題。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能夠比較,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進行處理,同時對會計指標應規定必要的范圍和標准。
4.一致性原則。它是指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一致性原則主要解決企業的縱向比較問題。為了企業在不同會計期間能夠比較,前後各期的方法就應一致,不能隨意變更。如果確實有必要變更時,應在某一會計期間開始時變更,並且應將變更情況、變更原因及其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在財務報告中進行說明。
5.及時性原則。它是指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由於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前提的存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並未停止,而會計報告是定期報送的。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與所反映的對象在時間上保持一致,避免使會計信息失去時效性,必須遵循及時性原則。
6.清晰性原則。它是指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清晰性原則對於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看懂會計信息,才能利用其進行決策。而多數會計信息使用者不是會計人員,要使會計信息對他們決策有用,會計核算應盡量使會計信息通俗易懂,簡單明了。
7.全面性與重要性原則。它是指財務報告應當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對於重要的經濟業務,應當單獨反映。凡是能夠用貨幣計量的經濟業務,會計都應反映,以保證會計的全面性;為達到公允表達企業經濟事項及必需的信息,均應完整提供並使會計信息使用者易於理解,這就是充分揭示,如果某信息被忽略或遺漏,引起使用者的誤解或誤導其決策時,則該項信息應予以揭示。而對於一些重要的事項需要單獨反映,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上述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原則之間有密切聯系。會計的目的在於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其運用適當的方法作出最佳決策。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宏觀調控部門、投資者、內部經營管理者。他們決策的內容不同,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也不同,但會計提供的主要是通用信息,即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而不是特殊信息,會計信息能夠滿足使用者決策的需要,或者對其決策產生影響,就說明該項會計信息有用。因此有用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核心。為了保證會計信息具有有用性,會計信息還必須真實、可比、一致、及時、清晰、全面與重要。缺少任何一項原則,都會影響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二)確認、計量原則
確認、計量要求方面的原則是為了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能夠協調進行而設置的。確認和計量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確認是確定什麼是會計要素,其金額的多少就是計量,因此將確認、計量一並說明其要求。確認、計量原則主要有:
1權責發生制原則。它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製作為會計確認的時間基礎。
權責發生制是以經營活動對會計主體所產生的財務結果來判斷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間。凡是屬於該期間的收入,不論其是否收到現金均作為該期間的收入,凡是屬於該期間的費用,不論其是否支付現金,均作為該期間的費用。權責發生制原則是用以確認收人和費用歸屬期的原則。其產生的基礎是會計分期。只有在會計分期的基礎上,才需要劃分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配比原則和實際成本計價原則都是在這一原則基礎上產生的。一般情況下,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為了正確地核算各個會計期間的損益,都採用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和費用。
收付實現制以是否收付現金來判斷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凡是收到現金的期間作為收入實現的期間,凡是支付現金的期間作為費用的歸屬期間。收付實現制也是確認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原則。一般情況下,非盈利組織為了簡化核算,都以收付實現製作為記賬的基礎。
2.配比原則。它是指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配比原則產生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原則,以權責發生製作為記賬基礎時,必然要考慮收入和費用如何確認,因而產生配比原則。在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中,收入是實現利潤的前提,因此十分關心收入的取得,而要取得收入,必然會發生費用。收入的重要性,以及收入與費用的關系,決定了確定某一會計期間已經實現的收入後,就必須確定與該收入有關的費用,這樣才能正確確定該期間的損益。
3.實際成本計價原則。亦稱歷史成本原則,它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照取得時的成本計價。這實際上是一個計量原則。成本是指已完成交易所支付的代價,即資產取得時,購買方所認可的資產價值。已完成交易,即取得資產日所花費的成本,就是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原則以成本作為資產計量的基礎,除非增加了新的成本,否則已經入賬的成本不再變動,即不得調整資產的賬面價值。
歷史成本是由買賣雙方決定的,且能夠由第三者加以驗證。因此以歷史成本作為資產的計量原則符合真實性的要求。歷史成本存在著諸多的缺陷,因此人們提出了其他的一些計量屬性。由此產生了以歷史成本為主,其他計量屬性並存的現代會計計價基本格局。
4.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它是指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只與本會計年度有關,那麼該項支出作為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僅與本會計年度有關,而且與幾個會計年度有關,那麼該項支出作為資本性支出。通常收益性支出形成費用,資本性支出形成資產。如果將一項收益性支出誤作為資本性支出,其後果是費用減少,利潤增加,資產的價值增加;反之,如果將一項資本性支出誤作為收益性支出,其後果是費用增加,利潤減少,資產的價值減少。由於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劃分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損益和資產價值的真實性,因此,企業為了正確地核算損益,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必須遵循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5.謹慎性原則,亦稱穩健性原則。它是指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原則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費用和損失。謹慎性原則的適用范圍:在發生的經濟事項具有不確定性和會計處理方法有兩種以上的方法可供選擇時,可使用謹慎性原則。會計信息中有一部分是估計而來的,而未來又具有不確定性,很難正確估計,因此,要求會計人員在選擇時,以穩健為標准。同樣,在會計處理有兩種以上的方法可供選擇時,也應以穩健為標准。
謹慎性原則的目的:謹慎性原則應用的目的是盡可能減少經營者的風險負擔。當會計人員選擇對凈資產和利潤不利的處理方法時,減少了所有者對企業的要求權和對外分配的利潤,相應地提高了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
謹慎性原則的具體方法:盡量低估資產與收益,對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要算足。資產計價時從低,負債估計則從高,相應的凈資產會減少;不預計任何可能的收益,但如果有合理的估計基礎,應預計可能發生的費用和損失,相應地減少實現的利潤。
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存貨的後進先出法、應收賬款的壞賬准備、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等。
❹ 會計核算的內容包括哪些
對於會計核算的內容,《會計法》第十條作出了具體規定:「下列經濟業務事項,應當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四)資金、基金的增減;(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七)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❺ 企業會計核算有哪些新變化
1.營業外收入內容減少了。
政府補助、處置非流動資產損益等內容,已不再在「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政府補助改在「其他收益」科目核算,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改在「資產處置收益」科目核算。
收到政府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補助時,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收益——政府補助
分期確認損益先通過「遞延收益」科目核算,再分期轉入「其他收益」科目。
非流動資產處置完成實現的收益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資產處置收益
若為凈損失作相反分錄。
2.四種稅不再通過「管理費用」核算。
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車船稅等四稅,改在「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各種稅一定要先計提,然後繳納時沖減「應交稅費」科目。
3.「營業稅金及附加」改名。
營業稅沒有了,「營業稅金及附加」改名為「稅金及附加」科目。
4.固定資產處置、報廢會計核算有變化。
❻ 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會計核算的內容主要有七項: 第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款項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及其他視同現金、銀行存款使用的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在途貨幣資金、信用證存款、保函押金和各種備用金。有價證券包括國庫券、股票、企業債券和其他債券等。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直接影響單位資金的變化,因此,必須及時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第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財物是指單位的財產物資,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在產品、商品等流動資產和房屋、建築物、機器、設施、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是單位資金運動的重要形態,因而是會計核算的經常性業務。加強對財物的管理,有利於控制和降低成本,保證財物的安全、完整,防止資產流失。 第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從會計意義上講,債權債務是指由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引起的單位的現有權利或義務,其中,債權主要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短期投資、長期投資等;債務主要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應付利潤、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反映了單位的資金周轉情況,必須進行會計核算。 第四,資本、基金的增減。會計上的資本又稱為所有者權益,是指投資人對企業的凈資產的所有權,是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後的余額,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基金主要是指機關、事業單位某些特定用途的資金,如事業發展基金,集體福利基金、後備基金等。資本、基金的增減都會引起單位資金的變化,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必須及時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核算。 第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收入,對企業及其他營利性組織來講,是指它們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他人使用本單位資產等日常經濟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對機關、事業單位來講,指經費的撥入。費用,對企業及營利性組織而言,是它們在生產和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經濟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耗費,對機關事業單位來講,是經費的支出。成本,是指企業及其他營利性組織的對象化了的費用,即以產品為對象計算分配的費用。收入、費用、成本是單位資金運動的直接表現,必須進行會計核算。 第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財務成果是單位在一定期間內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也就是單位所得與所耗費或支出的配比,二者相抵後的差額,有的表現為盈餘,有的則表現為虧損。財務成果是反映經營成果的最終要素,對它的計算和處理涉及到有關方面的經濟利益,因此,必須及時進行會計核算。 第七,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這是指除了前面六項內容以外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的內容。前面六項內容基本上涵蓋了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但由於會計環境紛繁復雜,經濟活動及會計業務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仍有可能產生一些新的會計核算內容,如企業的終止清算,破產清算等這些業務的核算,也是會計核算不可缺少的內容。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對會計核算工作的要求,會計法將可能產生的新的會計業務事項以「其他事項」來概括,以保證各種復雜的經濟活動都能夠得到及時的核算和反映。
❼ 會計核算方式有哪些
會計核算形式又稱會計核算組織程序或財務處理程序,是指會計憑證組會計核算中,會計憑證組織、會計賬簿組織、記賬程序和方法相互結合的方式。會計賬簿組織,是指各自的種類、格式及內部關系;記賬程序是指從填制、整理、傳遞會計憑證,到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整個過程的工作步驟和方法。
會計核算中,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以各自的功能。會計報表並要經營管理要求的制約。會計報表為報表使用者提供用以進行管理和決策所需的會計信息,管理和決策的要求決定會計報表的種類、項目、格式及編報日期等。會計賬簿是日常經濟活動管理的詳細檔案資料,又是編制會計報表的直接依據;經營管理和編制會計報表的要求,決定了會計賬簿的種類、格式及其應記錄的內容。會計憑證既是記錄經濟業務的證據,又是登記賬簿的根據;經營管理的記賬的要求決定會計憑證的種類、格式和記錄的內容。將這三者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恰當的會計核算形式。
(一)可以使會計數據的處理過程有條不紊的進行,確保會計記錄正確、完整,會計信息相關、可靠;
(二)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會計核算環節和手續,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會計工作效率;
(三)對會計核算工作的分工協作、責任劃分,充分發揮會計工作的監督職能,也有重要意義。
內容和程序,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種類、格式以及記賬程序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會計核算形式。當前會計核算形式主要有七種,即:記賬憑證核算形式、記賬憑證匯總表核算形式、多欄式日記賬核算形式、匯總記賬憑證核算形式、日記總賬核算形式、通用日記賬核算形式和科目匯總表核算形式。各種會計核算形式有異同點。根據區別是登記總分類賬的依據和方法不同。共同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
(1)將同類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匯總編製成匯總原始憑證;
(2)根據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
(3)根據記賬憑證中的收款憑證和付款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4)根據原始憑證、匯總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登記有關的明細分類賬;
(5)定期將日記賬和明細分類賬同總分類賬進行核對;
(6)定期根據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編制會計報表。
組織會計核算形式,就遵循的原則是:適應業務特點、滿足管理需要、簡化核算手續。組織會計核算形式要與會計主體經濟業務的性質、內容以及會計主體的規模相適應,應有處於會計工作的分工協作和崗位責任制的落實,並有利於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組織的會計核算形式應能正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提供本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信息,滿足內部經營管理及外部關各方進行宏觀管理和經營決策的需要;組織的會計核算形式還應在保證會計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力求簡化會計核算手續,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會計核算工作效率。
❽ 會計電算化下,許多會計核算基本上實現了自動化,但什麼工作仍需手工完成
基礎數據錄入,整理憑證,列印帳頁整理裝訂,列印報表,納稅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