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表披露的會計信息有哪些
① 利潤表提供的信息包括()
abcd
根據:利潤表項目
一、主營業務收入
減: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二、主營業務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加:其他業務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減:營業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② 會計信息的披露方式有哪些
根據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結果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基本類型有以下兩種:
1、自願性披露(Voluntaryor Discretionary Disclosure)。
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嚴重分離的現代經濟社會經濟組織內部存在著廣泛的委託代理關系代理人為了激勵委託人在信息披露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會主動向會計信息市場釋放有利信號以獲取資源爭奪過程中的優勢地位。
2、強制性披露(Requiredor Mandatory Disclosure)。
會計信息市場存在信息不完備和信息分布不均衡的失靈現象為了修正市場防止出現「逆向選擇」和「敗德風險」從維護公共利益的目標出發需要權威部門對會計信息披露採取強制措施加以限定。
③ 財務會計報告應披露的信息有哪些
必須重點增加披露以下幾個方面的會計信息。
一、知識資本信息
知識經濟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知識。未來企業的競爭將不再單純是企業物質財富、企業規模大小的競爭,而是擁有的知識資本在質與量方面的全面競爭。把信息披露重點放在存貨、機器設備等實物資產上的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已日益顯示出來,這主要表現在實物性資產價值量的大小與企業創造未來現金流量的能力之間的相關性減弱,甚至與企業現行市場價值之間的相關性也減少。由於知識資本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財務報告中應該反映知識資本信息。知識資本信息主要包括企業無形資產信息和人力資本信息、人力資源信息等。企業無形資產指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先進技術、專利、品牌價值、商譽等,在不能准確計量列入報表的情況下,應通過其他方式披露有關信息。傳統財務報告既不反映人力資源的價值,也不反映人力資本,從而低估了企業資產總額, 忽視了勞動者對企業的經濟貢獻。因而未來財務報告中應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資源這項企業十分重要的資產及其有關的權益和費用。解決對人力資源信息的披露,除了需要深入研究人力資源計量的理論和方法,還要進一步涉及到人力資本的確認問題,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利益分配等問題,具有很大的難度。
二、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收益和風險信息
國家了解企業對社會的真實貢獻,有利於國家科學地制訂宏觀調控措施,促進經濟的發展。隨著金融創新,諸如期貨、期權等的衍生金融工具種類日益增多,一些銀行、證券公司近年來推出了一批新「組合」的衍生工具,像「封頂、保底」、「加固」、「互換期權」、「匯價幅度期匯」等。這類衍生金融工具可能會引起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的劇變,如不對這類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加以披露,將對財務報告使用者構成潛在風險,極有可能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在投資和信貸方面的決策失誤。雖然我國現階段資本市場尚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尚不多見,對企業的影響還不大,但我們也應該及早著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以配合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反映企業衍生金融工具的數量、價值、風險、未來收益可能性,將是財務報告反映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股東權益稀釋方面的信息
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股東十分關心股票的市場價值。由於公司股票的賬面價值往往與股票的市場價值存在著較大差異,且都是股票市價高於股票賬面價值(這種情況在我國的A股市場上特別明顯),這就給公司經營者提供了通過權益交換方式來增加利潤的機會。比如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可以通過降低轉換價格的方式來降低債券利息,因利息率降低而減少的利息費用就轉化為企業利潤,使企業利潤增加,但另一方面轉換價格低於股票市價的差額則會導致原股東權益的稀釋,使原股東蒙受損失。因此,公司這種利潤增加是建立在對原股東權益稀釋基礎上的,這究竟是對公司原股東有利還是無利,在現行財務會計中並沒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費用減少而增加的利潤,而將原股東權益稀釋的核算排除在外,這必然會誤導投資者對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的行為加以肯定,從而容易做出有損自身經濟利益的決策。因此,財務報告在這方面有必要加以改進,提供股東權益稀釋方面的信息。
四、企業全面收益的信息
會計收益是指來自於企業報告期間交易的已實現收入和相應費用間的差額,其確認必須遵循實現原則。傳統收益對那些由於市場價格或預期價格發生變化而引起的未實現收益不予確認,這使收益表無法如實反映企業本期間的全部收益;而且將未實現增值置於收益計算之外,使收益計算缺乏邏輯上的一致性,導致以後出售資產所獲得的收益與相關成本進行了錯誤的配比。
在經濟活動相對簡單、幣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傳統的會計收益與全面收益差異不大,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用傳統收益也可做出較為正確的決策。但隨著經濟活動的復雜化,幣值變化頻繁,以上兩種收益的差異日益擴大。這樣,如用傳統的會計收益作為基礎進行決策,就有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全面收益定義為:某一主體在報告期間內,除與業主間的交易(股東投資、股利分配)外,由於一切原因所導致的權益(凈資產)的增減變動。由此全面收益應分為兩部分:已確認且已實現的凈收益和已確認但未實現的其他利得及損失,如未實現的財產重估盈餘、未實現商業投資利得(損失)等。
在我國,企業披露全面收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是因為:(1)我國的資產市值變化大,一些企業,特別是老企業,持有資產的現實價值與會計資產賬面價值相差甚為懸殊,這種差異必然是一種預期損益,將它揭示出來可以更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收益狀況,有利於投資者和信貸人的決策。(2)可以有效地遏制企業操縱利潤。將未確認的利得或損失通過諸如資產置換等方法轉變為本期損益是最常見的操縱利潤的方法,如果採用了全面收益報告,就能從根本上杜絕用這種方法操縱利潤的可能性,從而使會計信息更真實。全面業績報告對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選擇以下處理方法:(1)擴充收益表,以包括財務業績的所有項目;(2)單獨編制全面收益表,作為傳統收益表的補充;(3)同權益變動表合並,共同報告全面收益的各項組成部分。
五、企業對社會貢獻的信息
現行企業財務報告的服務主體主要是投資者和債權人,所披露的內容主要是與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和信貸決策相關的盈利能力與財務狀況,在這些報表中不能反映企業對社會的真實貢獻額,即企業所提供的增值額或增加值,更不能反映貢獻額的分配狀況。在政治經濟日趨民主化的今天,傳統財務報告在這方面的不足之處,日益凸現,貨幣資本的支配力逐漸減弱,人力、知識資本的貢獻比例卻日趨增長,這就要求財務報告要為這些信息使用者服務, 政治經濟民主化的趨勢要求貨幣資本的支配者公布企業對社會的貢獻額以及貢獻額的分配,以利於社會對企業的監督。公布企業對社會的真實貢獻額及其分配狀況,有利於協調勞資雙方、各種資本供應者,以及企業與社會、政府的關系,從而在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增加利益創造中的合力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國相繼把增值表作為繼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之後的第四會計報表。我國應抓緊研究「增值表」的理論及其編制方法,出台相關准則,盡早將「增值表」納入我國財務報告體系之內。
六、企業消耗自然資源和對環境影響的信息
企業既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又是自然資源的消耗者和環境的主要污染者,它與環境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財務報告應披露公司的運營對資源的消耗和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的有關信息。現在有相當多的激勵措施,鼓勵公司採取控制污染、使用再生資源、選用可更新物質,以及發展循環經濟和生產環保產品等保護環境方式。研究表明,公眾對於環境保護的熱情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影響公司經營:一方面,公司可能會為自己的行為遭受直接的損失,比如他們可能受法律規定性或推定性的強迫而支付彌補環境損失的費用;或者當他們引起污染時,他們不得不支付額外的稅收或遭受財務懲罰。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實體被確信引起了環境污染或有其他不道德的行為,它一定會引起相當多的公眾敵意,這將導致顧客的減少。一個實體如果有「綠色」的形象,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的顧客,這也就是現在為什麼會有很多商品都打上環保品牌的原因。了解因環境因素而產生的或有負債、治理污染的成本、資產價值的貶值和其他環境風險損失等影響企業發展方面的信息,有利於投資者、債權人、管理者等做出正確的決策。現行財務會計報告忽視了對這方面信息的披露,已不適應環保要求日益提高、措施日益嚴格的社會經濟形勢的要求。因此,披露企業環境影響方面的信息應做為改進財務報告的內容。
七、影響公司未來價值的預測信息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和完善,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都急需了解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情況。同時,由於報表使用者自身在經驗、技術和對企業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無法對企業的未來情況做出合理的預計,企業應當向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提供企業未來價值趨勢的預測信息。預測信息雖然缺乏可靠的保證,但畢竟能克服歷史信息的不足, 增強用戶決策與評價相關性,成為信息披露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我國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預測信息。如何披露預測信息,目前有不同的認識和做法。從理論上講,最佳的披露形式是完整的預測財務報告,但從實際上來看,要編制准確完整的預測財務報告難度很大,可行性差。從實踐上看,世界上許多國家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每股收益的預測數據。編制完整的預測財務報告不但從技術上存在困難,更重要的是沒有使用價值,人們從自身利益角度去考察一家公司,必然會因其對收益和風險的態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價值,既然如此,企業也就不必要編制全面的預測財務報告。披露企業未來價值趨勢信息,應是在表外盡可能詳細地披露和預測與企業未來價值相關的一些信息,包括企業發展前景、盈利性預測、管理當局的遠景規劃、企業面臨的機會與風險、企業投資、產品市場佔有率等方面的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信息,為財務報告使用者預測企業未來價值趨勢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務。當然,預測信息的提供也應當注意成本與效益,並加強規范和監督,提高其規范性、准確性和及時性。
八、其他非財務信息的披露
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可以幫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業的經營思想,彌補財務數據信息的不足。這些信息一般包括:(1)企業經營業績信息,如市場份額、用戶滿意程度、新產品開發和服務等;(2)企業管理當局的分析評價;(3)前瞻性信息,即企業面臨的機會和風險以及管理部門的計劃等;(4)有關股東和主要管理人員的信息;(5)背景信息,包括企業經營業務、資產范圍與內容、企業關聯方、主要競爭對手以及企業發展目標等。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有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綜合分析評價及對企業前景的判斷。非財務信息披露方式比較靈活,可用文字或數據形式在報表附註、招股說明書、年度財務報告等處加以說明。
④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向使用者提供哪些會計信息
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
利潤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生產經營成果
影響:
以往,企業在執行《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的暫行規定》時,絕大部分企業採用應付稅款法,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即使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也僅將時間性差異導致對納稅的影響統一確認為「遞延稅款」。
《企業會計准則——所得稅》要求企業將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存在的暫時性差異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分別作為非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同時企業應基於謹慎性的要求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應當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因此,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對企業財務報表的構成項目產生了重要影響。
⑤ 通過利潤表分析,會計信息使用者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一、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由於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間的情況,所以,又稱為動態報表。有時,利潤表也稱為損益表、收益表。
1、為企業外部投資者以及信貸者作投資決策及貸款決策提供依據(是否投資)
2、為企業內部管理層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利潤表反映收入、成本、費用等,披露利潤組成的各大要素,通過比較利潤的增減變化,可以尋求其根本原因)
⑥ 在披露的會計信息中,哪些屬於財務會計的內容
披露的會計信息——就是說你公司要在年終報出報表後要說明的一些東西,因為有些東西在報表裡看不到,所以你要說出來,這就是披露。比如,一些或有負債 關聯方交易什麼的等等到要披露
公開披露的會計信息都是財務會計信息,通過會計報告向企業外部的人員(如:股東、債權人、銀行、企業職工等)披露,對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信息都是統一格式的一份財務報告(如年報、半年報等)。
至於不對外披露的是供企業內部管理人員使用的,叫管理會計信息,管理會計信息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產品盈利分析、企業預算決算等,對於企業不同的管理階層,提供不同的信息。
這就是會計的兩個組成部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他們是同源分流的關系
⑦ 從利潤表上可以看到哪些財務信息
利潤表分項列顯示了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對外投資等所取得的各種收入以及與各種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損失並將收入與費用、損失加以對比結出當期的凈利潤。這一將收入與相關的費用、損失進行對比,結出凈利潤的過程,會計上稱為配比。其目的是為了衡量企業在特定時期或特定業務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為取得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價,為考核經營效益和效果提供數據。比如分別列示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並加以對比,得出主營業務利潤,從而掌握一個企業主營業務活動的成果。配比是一項重要的會計原則,在利潤表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通常,利潤表主要反映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構成主營業務利潤的各項要素。從主營業務收入出發,減去為取得主營業務收入而發生的相關費用、稅金後得出主營業務利潤。
(2)構成營業利潤的各項要素。營業利潤在主營業務利潤的基礎上,加其他業務利潤,減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後得出。
(3)構成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的各項要素。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在營業利潤的基礎上加(減)投資收益(損失)、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後得出。
(4)構成凈利潤(或凈虧損)的各項要素。凈利潤(或凈虧損)在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的基礎上,減去本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後得出。
在利潤表中,企業通常按各項收入、費用以及構成利潤的各個項目分類分項列示。也就是說收入按其重要性進行列示,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費用按其性質進行列示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營業外支出、所得稅等;利潤按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等利潤的構成分類分項列示。
利潤表的主要目的是將企業經營成果的信息,提供給各種報表使用者,以供他們作為決策的依據或參考。主要作用有:
(1)可據以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獲利能力。
經營成果通常指以營業收入、其他收入抵扣成本、費用、稅金等的差額所表示的收益信息。經營成果是一個絕對值指標,可以反映企業財富增長的規模。獲利能力是一個相對值指標,它指企業運用一定經濟資源(如人力、物力)獲取經營成果的能力。
這里,經濟資源可以因報表用戶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區別,可以是資產總額、凈資產,可以是資產的耗費(成本或費用),還可以是投入的人力(如職工人數)。因而衡量獲利能力的指標包括資產收益率、凈資產(稅後)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實現收益等指標。經營成果的信息直接由利潤表反映,而獲利能力的信息除利潤表外,還要藉助於其他會計報表和注釋附表才能得到。
通過比較和分析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或不同企業在同一時期的資產收益率、成本收益率等指標,能夠揭示企業利用經濟資源的效率;通過比較和分析收益信息,可以了解某一企業收益增長的規模和趨勢。根據利潤表所提供的經營成果信息,股東、債權人和管理部門可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獲利能力,據以對是否投資或追加投資、投向何處、投資多少等作出決策。
(2)可據以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指企業以資產清償債務的能力。利潤表本身並不提供償債能力的信息,然而企業的償債能力不僅取決於資產的流動性和資本結構,也取決於獲利能力。企業在個別年份獲利能力不足,不一定影響償債能力,但若一家企業長期喪失獲利能力,則資產的流動性必然由好轉壞,資本結構也將逐漸由優變劣,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因而一家數年收益很少,獲利能力不強甚至虧損的企業,通常其償債能力不會很強。
債權人和管理部門通過分析和比較收益表的有關信息,可以間接地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償債能力,尤其是長期償債能力,並揭示償債能力的變化趨勢,進而作出各種信貸決策和改進企業管理工作的決策,如維持、擴大或收縮現有信貸規模,應提出何種信貸條件等。管理部門則可據以找出償債能力不強之原因,努力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改善企業的公關形象。
(3)企業管理人員可據以作出經營決策。
比較和分析收益表中各種構成要素,可知悉各項收入、成本、費用與收益之間的消長趨勢,發現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揭露缺點,找出差距,改善經營管理,努力增收節支,杜絕損失的發生,作出合理的經營決策。
(4)可據以評價和考核管理人員的績效。
比較前後期利潤表上各項收入、費用、成本及收益的增減變動情況,並查考其增減變動的原因,可以較為客觀地評價各職能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的績效,以及這些部門和人員的績效與整個企業經營成果的關系,以便評判各部門管理人員的功過得失,及時作出采購、生產銷售、籌資和人事等方面的調整,使各項活動趨於合理。
利潤表上述重要作用的發揮,與利潤表所列示信息的質量直接相關。利潤表信息的質量則取決於企業在收入確認、費用確認以及其他利潤表項目確定時所採用的方法。由於會計程序和方法的可選擇性,企業可能會選用對其有利的程序和方法,從而導致收益偏高或偏低。例如,在折舊費用、壞賬損失和已售商品成本等方面都可按多種會計方法計算,產生多種選擇,影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利潤表中的信息表述的是各類業務收入、費用、成本等的合計數以及非重復發生的非常項目,這也會削弱利潤表的重要作用。
⑧ 財務信息披露包括哪些
1、財務信息是指,結合其他資料,用來及其特徵的經濟信息,主要指財務報告提供的資料,包括對外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有關附表,報表附註,財務情況說明書等。
2、非財務信息非財務信息是指以非財務資料形式出現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著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各種信息資料。一般而言,不在財務報表上反映的信息內容大都可以認定為非財務信息,它客觀存在於經濟系統的信息傳遞過程中。財務信息是指以貨幣形式的數據資料為主,結合其他資料,用來表明企業資金運動的狀況及其特徵的經濟信息。
⑨ 利潤表可以為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的什麼信息
一、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由於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間的情況,所以,又稱為動態報表。有時,利潤表也稱為損益表、收益表。
1、為企業外部投資者以及信貸者作投資決策及貸款決策提供依據(是否投資)
2、為企業內部管理層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利潤表反映收入、成本、費用等,披露利潤組成的各大要素,通過比較利潤的增減變化,可以尋求其根本原因)
3、為企業內部業績考核提供重要依據。
二、編制利潤表的主要目的是將企業經營成果的信息,提供給各種報表使用者,以供他們作為決策的依據或參考。主要作用有:
(1)可據以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獲利能力;
(2)可據以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償債能力;
(3)企業管理人員可據以作出經營決策;
(4)可據以評價和考核管理人員的績效。
(9)利潤表披露的會計信息有哪些擴展閱讀:
利潤表分項列顯示了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對外投資等所取得的各種收入以及與各種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損失並將收入與費用、損失加以對比結出當期的凈利潤。這一將收入與相關的費用、損失進行對比,結出凈利潤的過程,會計上稱為配比。
其目的是為了衡量企業在特定時期或特定業務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為取得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價,為考核經營效益和效果提供數據。
比如分別列示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並加以對比,得出主營業務利潤,從而掌握一個企業主營業務活動的成果。配比是一項重要的會計原則,在利潤表中得到了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