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誠信出現問題有哪些
1. 會計誠信的問題
1、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基礎不規范,主要表現為會計核算不按照規范操作程序進行,混崗、無證上崗在一些單位存在;無視國家財經法規,沒有嚴格按財務制度對經營活動進行核算、監督,聽憑單位領導指揮。
2、會計信息失真嚴重,會計核算不真實、不完整。主要表現為截留隱瞞收入,亂擠亂攤成本、費用,使用虛假發票,編造和提供虛假財務報表,私設小金庫等,嚴重造成會計核算不真實、不完整,會計信息失真普遍嚴重。
3、利用現行會計法規不配套、不完善,對會計信息進行操縱調整,以達到偷漏國家稅收,獲取不義「經濟利益」。主要表現為利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會計差錯更正和關聯交易價格等規定,對不同時期會計財務信息進行處理,偷漏稅收較為普遍,利潤波動人為操縱,製造虛假業績。
4、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低下,任意弄虛作假。主要表現為有些會計人員墨守成規,不求上進,缺乏鑽研業務,缺乏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工作中存在較強主觀隨意性,不嚴格按制度處理經濟業務,極容易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5、會計監管體系不完善、不完備。主要表現為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等監督標准各不統一,各自為政,不能有機結合,不能從整體上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而且處罰力度不大,使得違反會計法規的成本低廉且能給違法者帶來超過成本的利益,一定程度助長了造假的氣焰。
2. 會計誠信的概況及缺失原因有哪些
一、問題的提出
會計誠信的缺失的現狀,在我國三資和民辦企業中的狀況同樣不容樂觀。特別是在民辦企業發達的浙江義烏、福建石獅等局部地區流行著一種「流動會計」,顧名思義,這種會計是專做假賬的會計,在每一企業都不會工作滿一年,這樣就可以逃避因會計造假問題而承擔法律責任,這是在同我國的會計法律法規打擦邊球,是對我國會計誠信的肆意踐踏。也是對我國法律和會計法規權威的挑釁,這是我們絕對不能容忍的。
二、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會計誠信缺失的現狀明確的反映出我國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通過分析,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社會大環境缺少誠信氛圍,使會計誠信缺少正確引導
誠信是社會的靈魂,公民的誠信、企業的誠信、政府的誠信,共同構成了一個綜合的誠信平台。但我國目前社會整體恰恰缺乏這一誠信平台,政府可以向公民打白條,而這種白條可以被用來買賣和典當,試問這樣的政府又怎麼能夠樹立起誠信。我國的河南曾經被稱為「造假之鄉」,河南人也因此而名噪中華大地,不過這個「名」是無誠信之名。我國企業無誠信更加的觸目驚心,假葯、假化肥、假名牌在我國可以用「一地雞毛」來形容。這樣一個誠信缺失的社會,又怎麼能夠擔當的了會計誠信領路者的角色。一個誠信社會的到來是我們不斷呼喚的。
2.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落後於會計行業發展要求,引起會計誠信缺失
我國的會計行業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後經濟迅猛發展,會計行業的發展也隨之進入了高速成長期。在這種情況下,過多的注意力都轉向了如何適應經濟發展要求,如何能快速的培育會計從業人員,一切的工作重點似乎都圍繞著「快」來進行。我國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一種「先天不足,後天缺乏」的狀態下,磕磕絆絆的走入了21世紀,也走入了導致會計誠信缺失的窮途。基於上述原因,我國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已經到了必須治理的階段。
3.會計制度的不完善,為會計誠信缺失提供了可能性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運作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這種變化的速度之快,超過了會計制度的調整速度。現有的會計制度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出現了許多漏洞。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許多公司便利用這些空隙,或打擦邊球。例如:一個企業的成本結轉,今年採用加權平均法,明年採用其他方法,甚至允許一年以內採用兩種以上的成本結轉方法(只要在財務報告中加以說明就行),這種規定與《企業會計准則》第12條所規定的「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則是自相違背的。會計制度的完善是我國會計誠信重塑的當務之急。
4.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引起會計誠信的缺失
會計信息對於相關投資者和所有者來說是獲得被投資企業經營信息的重要途徑,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緩慢,信息質量相對低下,造成經營者相對處於會計信息獲得的優勢地位,投資者和所有者相對處於劣勢地位的現象。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在於我國企業的產權機制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准則執行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外部審計監督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這三點是會計信息失真的客觀因素。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觀因素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導致的:企業經理人素質低,法律觀念淡薄,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素質偏低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因此,重塑會計誠信必須加大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
5.民事賠償機制不健全,違規成本低是會計誠信缺失的動力
我國的證券市場已比較成熟,上市公司欺詐性的信息披露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其中就包括高額的民事賠償,往往令違法者賠得血本無歸。但目前為止,我國尚沒有上市公司因違規而進行民事賠償的先例。司法界在此類案件的受理、判決等方面也缺乏可供借鑒的判例,暴露出我國民事賠償機制的缺失。正因為違規所獲得的收益遠遠大於違規所付出的成本,為會計誠信缺失提供了經濟利益上的誘惑因素。
6.我國公司制度本身的缺陷,成為我國會計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由國企改制而來,由於改制不徹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較突出的問題。我國證券公司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的組織設置及相應關系的界定上有很大隨意性。董事長的身份界定模糊,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董事長與總經理之間往往分工不明,有的乾脆一肩挑,目前有二成券商的一把手身兼兩職。同時,作為國有企業或國有資產控股的證券公司,由於國有資產代表缺位等原因,「三會」的設置形同虛設,致使董事會大多流於形式。監事會往往只是形式地設立一個辦公室,並沒有一個有效的職能部門對財務狀況、董事及經營層進行監督,卻承擔起黨務、行政等「份外工作」。這種公司制度的缺陷嚴重製約著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是會計信譽度低的根本原因。
三、會計誠信缺失的危害
1.會計誠信缺失,危及我國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沒有信用,市場經濟就無法維系。近幾年來,造假賬,造假報表,虛列資產和權益等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較嚴重,出現了一些貪污受賄、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不誠信行為。從中國的鄭百文、銀廣夏,社會各界對會計失信的譴責此起彼伏,不但影響了國家稅收,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家經濟決策與實際的經濟狀況偏離,己經成為一顆「毒瘤」,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
2.會計誠信缺失,危害投資者利益
會計誠信缺失直接使投資者利益受到危害。就安然事件來說,安然在申請破產保護後,安然的資產將優先繳納稅款、償還銀行借款、發放員工薪資等,價值已經趨近於零的公司再經這么一折騰,普通投資者肯定血本無歸。安然公司的破產也沖擊了各有關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商業銀行、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對於投資者而言,他們投資的主要依據是經審計後公布的會計報表,而會計報表的失真,將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受損。
3.會計誠信缺失,危害會計行業相關人員自身
會計從業人員的誠信缺失,不僅僅是不道德的行為,輕者將不得從事會計職業,重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少數會計人員不能堅持准則,甚至共同作弊,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偽造、變造虛假會計資料:有的追求利益,享樂主義膨脹,喪失了最起碼的法律觀念,會計職業道德倫喪,以身試法,走上犯罪道路。極大地破壞了會計隊伍良好形象。這嚴重不利於我國會計隊伍的建設。
4.會計誠信的缺失,危害「反腐」工程和在校學生教育
從我國目前公布的信息看,一大批被查處的特大案例,無一不與會計人員做假賬相關。大量腐敗現象最終被曝光,往往也是從會計憑證、會計帳薄中找到憑據。因此,普遍的會計信用喪失現象已成為制約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瓶頸」,阻礙了反腐敗「政治工程」的進程。特別是其直接毒害在校學習的財會專業學生,使一些學生在未踏入社會的情況下,就受到會計行業無誠信的毒害。
5.不利於樹立社會主義「八榮八恥」的榮辱觀
在我國大力開展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社會道德建設的同時,過多的會計誠信缺失,會起到反面作用,使人們錯誤的看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樹立,對整個社會道德產生較大的沖擊,不利於國家倡導的正確榮辱觀的確立。
四、結束語
會計誠信的缺失必然性的同企業、集體、個人的利益相聯系,利益的驅使是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動力,在解決會計誠信缺失問題時,我們必須抓住這一主要原因,通過行政、法律、經濟的手段切斷發生問題的動力,才能最終的實現會計誠信的重塑。
3. 我國哪些有名企業會計誠信出現問題
不是沒有 ,只是問題大小,報與不報罷了
4. 求幾個關於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最新案例
線密度
5. 會計誠信問題具體表現有哪些
不做假賬。。算不算?
6. 中國會計誠信問題的現狀
誠信已成為時下熱門話題之一,會計業的誠信也被廣泛關注。 1會計誠信的含義誠信是指誠實、守信。誠實,是指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不說假話,不做明知不對的事情。守信,就是講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會計誠信是什麼呢?朱鎔基總理在給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題詞「不做假賬」作了最好的詮釋,即根據原始憑據按會計准則、原則記帳、編制會計報表及審計等。 2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2.1場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沒有信用,市場經濟就無法維系。如果大量的會計資料失真,直接影響國家稅收、導致各項經濟指標失真,最終導致國家經濟政策與實際的偏離,進而直接影響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嚴重危害市場經濟秩序。 2.2危害投資者 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他們投資的主要依據是經審計後公布的會計報表,而會計報表的失真,將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為最大的投資者-國家,比較而言,損失更為慘重,極易造成國有資產和國家財政收入的流失。 2.3危害會計人員自身 個人交往中不誠信損害人際關系的和諧,致使人情淡薄。而會計人員不誠信,輕者不得從事會計職業,重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3會計喪失誠信原則的原因 3.1各種利益的驅使是會計失信的動力 關於公司會計造假的案例早在1720年的英國南海事件就已發生,為什麼在現在還有不少公司鋌而走險,屢禁不止,甚至在美國一個擁有成熟市場經濟體系、法制健全的國家,都有公司進行會計造假。其主要原因就是:會計造假的背後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作為動力。對於企業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潤,只有當誠信能帶來利潤,不誠信會帶來損失時,它才會講誠信;對於個人而言,他們的目的是自己價值的實現,只有當誠信與自己的最終價值相符合時,他們才會誠信。在利益的驅使下,關鍵時刻就出現了誠信問題。企業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可騙取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有關管理機關的信任,並因此獲得投資、貸款或減少稅金支出等經濟利益。企業負責人作為企業的最高管理者,他們有能力也有條件影響會計人員,通過製造虛假會計信息,騙取投資者的信任,並因此獲得職務、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的直接生產者,他們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他們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避免因違反法規而影響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們必須接受企業負責人領導,按企業負責人的管理要求完成會計工作,並由此獲得薪金、升遷、獎勵等利益。而會計師事務所在我國目前處於買方市場的困境下,為了佔有一席之地,也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虛假報告。虛假會計信息能實現「多贏」,正是這些復雜的利益關系構成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在動因。 3.2政府監管制度不健全是會計失信的基本前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主要通過各市場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易來進行,信息量空前大,且瞬息萬變。加上我國目前市場機制尚未完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機制來保證信息的公開、公正和有效傳遞,這就使得市場交易主體及投資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對稱,給不誠信和欺詐提供了可能。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後,經營者與管理者獲取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性,是產生會計信息失真的「溫床」。會計信息失真與否,實際上是管理者與經營者控制與反控制、約束與反約束的結果。我國會計信息失真之所以如此嚴重,政府部門監督機制不完善,執法不嚴,監督不到位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3.3處罰不力是造成會計失信的重要原因 由於我國對公司造假的處罰力度輕,執法不嚴,也是我國會計造假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對檢查出來的會計造假往往是「重經濟處罰,輕行政、法律處罰;重對單位處罰,輕對個人處罰;重內部處理,輕外部公開處理」,減弱了法律的效力。因為經濟處罰是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權益來承擔,即用本應屬於股東的利益來償還股東的損失,由投資者來為公司的造假行為承擔責任,從而轉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責任人應負的責任,極少影響到單位負責人及會計人員的利益。 4重塑會計誠信的對策 4.1實施誠信工程,強化誠信教育 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全社會的人們都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形成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氛圍,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取之有害」的觀念深入人心。會計誠信的關鍵是企業的負責人以及能夠控制企業負責人的政府官員,因為他們掌握著會計誠信的支配權,因此他們是誠信教育的重點。 4.2健全公司內部制約機制 建立健全公司內部制約機制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信的有效途徑。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切實建立政企分開、產權明晰、責權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股東等財務信息需求者參與監控的動機和能力,這包括健全董事會、建立審計委員會、建立股東對經營管理者的強力約束、建立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基於合約的委託代理關系等措施;二要完善業績評價機制,應考慮增加一些涉及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等的非財務會計指標,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與企業目標約束掛鉤;三要改變激勵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為,就經營管理者的激勵措施將長期績效補償與短期工薪支付分開;四要通過持股結構的調整,分散大股東的股權,增加股權之間的相互制衡,解決「一股獨大」的問題;五要建立健全獨立董事制度,增強董事會內部制約機制,切實維護中小股東利益;六要完善公司內部會計控制體系,規范公司財務行 4.3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造假成本 (1)加大懲罰力度。對惡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必須從立法、執法對造假單位及責任人進行經濟處罰或刑事處罰。(2)盡快建立民事賠償制度。雖然我國出現了許多公司會計造假事件,但到目前為此,還沒有一起針對公司造假真正實施的民事賠償案例,股民還沒得到違規公司的一分錢賠償。因此,必須盡快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對參與造假,無論是公司(投資者或經營者)、律師,還是評估師、會計師,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訴訟。(3)實行市場退出機制。在「安然」事件發生一個月後,紐約證交所正式取消安然股票的相關交易,並擬取消其上市資格。同時導致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安達信會計公司的信譽和審計市場迅速下滑,不得不面臨著被兼並的命運。這種退出機制的懲罰力度對相關行業內每一個企業都是一個警示。因此,我國要盡快要構建有效的退出機制。對那些不遵守行業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業或個人,出現失信行為後要把肇事者驅逐出相關行業。如對會計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對參與造假的中介機構要進行取締,對會計造假的單位責任人、會計人員、注冊會計師不允許繼續從事相關職業。只有這樣,對失信行為的懲罰才是真正可置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