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國際組織在做會計協調
㈠ 政府間機構在國際會計協調中起什麼作用
國際會計協調是指在一個各國比較能接受的國際會計准則的指導下, 推行能使各國理解的較為統一的會計實務, 尤其是有關會計揭示、計量方法及單位等方面的實務。其核心是會計標准國際化, 逐步實現會計信息的可比、協調、標准、統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日益加強,國際會計協調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國際會計協調是指由於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客觀上要求各國在制定會計政策和處理會計事務中。逐步採用國際通行的會計慣例以達到國際間會計行為的相互溝通和協調、規范和統一,亦即採用國際上公認的會計原則和方法來處理和報告本國的經濟業務。
國際會計協調至少應具備以下三層基本涵義:[1]
(1)協調是在差異基礎上並對差異進行的一種縮小矛盾、形成有序結構的過程或活動;
(2)總得來說,協調的目的在於形成統一程度不等的共同結構或程序;
(3)協調不同於標准化,協調是逐步縮小各國會計慣例的差異程度,從而增加其可比性的過程。
㈡ 在國際統一會計過程中有什麼論據
我國會計國際化的進程,可以具體分為以下三個階段,並且在不同階段分別採取不同的措施和做法。
(1)了解借鑒階段
借鑒的前提是了解,借鑒必須建立在切實吃透、弄懂國外會計理論、方法的基礎上,才能博採眾長。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系統學習,深入了解國外會計的豐富內涵,吸取其精華,借鑒其合理內核。由於會計協調在這個階段大都是自發進行的,因此自發性是該階段的主要特徵,學習借鑒國外會計中先進的合理的成分則是該階段的工作重點。
在了解借鑒階段,可以採取以下幾種主要措施:
①加強與國際性或地區性的職業組織的聯系與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會計協調活動,和了解西方發達國家成功的會計經驗。
②會計學會、注冊會計師協會、有條件的高等院校乃至會計主管,應該設立專門的外國會計、國際會計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國外先進的會計信息資料,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③在制定和修訂會計准則時,應充分借鑒國際會計組織的經驗和,使我國新出台的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出現「走回頭路」、「朝令夕改」的現象。
④加強會計協調的超前性與務實性研究。超前性要求會計研究具有預見性,研究國內已經存在但不普遍、甚至還未出現的會計及其可能的解決辦法,研究國際上已經出現的會計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探討其在中國運用的可能性。務實性要求會計研究「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使會計理論研究成果能夠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⑤深化改革會計,培養國際會計人才。在會計教育過程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國際性教育,如開設西方會計、國際會計、國際貿易、國際、國際稅收、經貿外語、會計電算化等課程,提高會計人員處理國際會計業務的水平。
(2)協調階段,我國的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之間尚有一定的距離。針對這個現實情況,我們要充分利用會計的商業語言作用去溝通、發現、尋求與各國會計的共同之處,在此基礎上,通過協商調整我國會計准則中的某些內容,以使其與國際會計准則保持基本一致,為第三個階段的規范統一打下基礎。
在協調階段,應該採取以下幾種主要措施:
①加強國際性的會計雙向交流與合作。一方面,我國通過國際會計職業組織積極地、辯證地學習和吸納西方各國會計理論與及國際會計准則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國際講壇向國外介紹中國會計,使國際會計職業組織的決議中包含適應中國情況的內容,實現雙向的交流與合作。這樣,既有利於我國引進外資,又便於我國對外。
②針對我國會計准則中與國際會計准則中不一致的內容,與主要會計發達國家和國際會計職業組織共同協商解決,實現我國會計的國際化。
③建立健全或民間會計協調組織,具體領導和負責我國會計協調活動,以它們的強制性或權威性來引導會計協調活動走向新的階段,取得更大的成就。
④加快我國審計的國際化進程,保證我國財務報告鑒證的廣泛適用性。從1996年開始實施的第一批《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准則》,包括《獨立審計准則序言》、《獨立審計基本准則》等七個具體准則和一個實務公告,基本形成了獨立審計准則體系的框架。它具有以下四個特徵:一是基本符合國際慣例;二是反映了中國的國情;三是體現了與其他法規相一致的原則;四是現實性與超前性相結合。可以說,獨立審計准則的頒布實施,是我國審計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重要成果,標志著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將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標准化的軌道,同時對推動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接軌的進程也將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3)規范統一階段
在協調階段的基礎上,各國會計之間的差異己日益減少或消除,這就為全球會計的規范和統一創造了條件。在這一階段,各國會計都在自覺地縮小差異,趨於統一,因此自覺性是其主要特徵,規范和統一各國的會計實務和會計准則是該階段的工作重點。
在規范統一階段,可以採取以下幾種主要措施:
①以國際統一的會計准則作為本國會計實務處理的標准和依據,遵循國際統一的會計概念基本框架。
②協調與各國會計之間的關系,加強與各國會計之間的合作,以共同遵守國際統一的會計准則,使各國之間的會計信息具有國際可比性。
③站在提高的高度,不斷對國際統一的會計准則加以修訂與完善。世界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隨著各國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對會計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會計准則不斷地加以修訂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會計准則也只有在不斷地修訂過程中才能得到發展與完善。當然,在對會計准則修訂與完善的同時,要注意保持會計准則在一定時期內的相對穩定性,正確處理好發展與穩定的關系,使國際統一的會計准則在相對穩定中不斷求得發展與完善。
㈢ 國際會計准則協調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國際會計准則協調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堅持會計的國際協調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加速推進國際化戰略。會計作為一門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技術性固然是其最本質的特徵。但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樣打上了國家、社會的烙印,無視它的國家性、社會性,同樣無助於會計國際化戰略的加速推進。同時,推進會計國際化戰略並不是要否定本國已經取得並業經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會計研究成果。會計的國際化和國家化既對立又統一,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例如美國的公認會計准則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行其是,反過來是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要充分考慮美國的會計准則。這是因為美國的會計准則比國際會計准則更詳細具體,更具有操作性。因此,各國在制定和完善自己的會計准則制度時對於本國有生命力、有個性的准則,同樣應堅持,以便在國際會計准則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體現自己的利益所在,不能因與國際慣例不符而一概排斥。 2.逐步推進原則。推行會計國際協調戰略只能採用折衷、調和、逐步推進的戰略。第一步:把原有會計制度中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又與國際慣例相一致的,先以准則的形式予以確立,以實現從形式到內容上與國際慣例相協調;第二步:對那些明顯與國際會計准則相背離,嚴重影響國際會計交流的內容,要下決心採用國際慣例;第三步:彩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解決阻力小、困難小的,然後再集中力量解決疑難問題;第四步:成熟一個,採用一個,逐步逼近。 3.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會計國際協調的終極目標是要求各國最終歸於統一的會計標准,但統一的標准不應簡單地、狹隘地理解為唯一的、單一的標准。其次,會計國際協調也不是要求各國死扣、機械地照搬國際會計准則,而是可以靈活地、有選擇地、甚至創造性地運用,這樣才能推動會計理論不斷向前發展。 4.統一性和可比性相結合的原則。採用統一的會計標准固然是理想而又方便的捷徑,但離現實差距太遠,只能作為奮斗的目標。而提高各國會計准則之間的可比性,增加其透明度,則更具現實意義。 5.協商、發展的原則。國際會計准則的草擬、制訂、發布、實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完善的過程。這里所說的完善、發展實際上包括了不斷地考慮、吸納象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現在眾多國際組織都對發展中國家制訂了特別的條款,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作為國際性組織,理應在這方面作出努力。同時,發展中國家也應利用各種途徑,積極主動地把本國成熟的會計成果向各國介紹,求得共識,並努力使之為國際會計准則所吸納。因此,進行會計的國際協調,不應簡單地理解為接軌、求同,也應主動出擊,從協調、交流中掌握主動權,確立自己應有的地位。
麻煩採納,謝謝!
㈣ 國際會計協調化的定義是什麼
所謂國際會計協調是指對各國會計規范和會計信息的差異程度加以限制,從而增加會計信息在國際范圍內的可比性的過程。對此范疇完整、正確的認識,須把握以下幾點:
1.國際會計協調不是國際會計標准化,而是指各國會計規范和會計信息向接近的或一致的方向努力。國際會計標准化,即全球共用一個統一的會計與報告標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2.國際會計協調的目的是追求會計信息在國際范圍內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會計信息最終體現在財務報告上,而財務報告提供的主要是財務會計的信息,因此,對國際會計協調的對象主要是財務會計而不是管理會計。財務會計的目的是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為了滿足多方面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各國大都建立了一套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來約束企業的財務會計和報告。要使各國企業間的財務會計信息有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就必須對各國會計准則和制度進行協調。因此,國際會計協調的直接對象和內容是協調各國的會計規范。
3.國際會計協調是建議性的,而不是強制性的,它是參與協調的各國共同協商的結果,它的最終方向是使先進的會計理論和方法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廣和應用。
二、國際會計協調的主要形式
國際會計協調的方法和形式雖然很多,世界各國採用的協調方式也各不相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1.國際准則協調。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作為民間性的組織制訂國際會計准則,然後依*自己技術上的權威性和有關國際組織的協助在全球范圍內發揮影響。
2.政府組織協調。國際或地方性的政府間的組織在協調制訂統一會計規則後,以政府間的協議或立法的形式責成各成員國遵守。
3.會計教學協調。會計教育研究機構推動國家間的會計協調。
三、我國國際會計協調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會計正在致力於國際會計的協調工作,頒布了一系列的會計法規、具體會計准則和會計工作規范等。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在會計協調中仍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1.認識上存在兩種值得注意的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有中國特色,過分強調自己的做法;另一方面是過分崇洋,考慮問題時總以西方會計為標准,認為國外會計什麼都好,我們自己的會計什麼都不行。
2.在國際會計協調方面存在單向協調傾向。表現為一味地學國外的而不考慮把我國好的東西介紹到國外,其結果是我們越來越依*別人,總給人一種會計落後的形象,不利於我國會計自身的發展。
3.我國目前缺乏對國外會計進行系統和有效研究、介紹的組織者。國內雖然有不少會計學者也在不斷地研究西方的著述,但是,幾乎完全是*個人興趣,研究結果零散,不系統,很難普及推廣。
4.借鑒國外經驗和國際會計慣例方面存在片面的傾向。一是只重視發達國家的會計,而忽視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經濟比較發達的新興工業國家;二是在發達國家只注重英語國家,而忽視了德、法、日等國;三是過於注重企業會計方面的經驗而忽視了宏觀會計、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領域;四是太看重傳統會計和報告而忽視了包括管理會計、環境會計、社會責任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等許多國外會計方面的新領域。
所有這些都制約和妨礙了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的協調,阻礙了我國會計的全面發展。
四、我國會計協調的措施
由於會計協調涉及到國與國之間的雙邊協調,而各國會計環境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會計協調只能採取「借鑒、應用、推廣、協調」的方法和程序,其具體做法如下:
1.借鑒。借鑒國際會計的構架、理論、方法和准則是國際會計協調的前提。一是加強與國際性或地區性的會計專業組織的聯系與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會計協調活動,學習和了解西方發達國家成功的會計經驗。二是中國會計學會、注冊會計師協會、高等院校和政府會計主管機構,應設立專門的外國會計、國際會計的研究機構,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國外先進的會計信息和資料,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三是加強會計協調理論的超前性與實務性研究。超前性要求會計研究具有預見性,研究國內已經存在但不普遍,甚至還未出現的會計問題及其可能解決的辦法,研究國際上已經出。現的會計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探討其在中國的可能性。務實性要求會計研究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使會計理論研究成果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2.應用。應用是在借鑒的基礎上將國際會計中適合我國經濟條件的各種構架、理論、方法和准則應用到我國的會計中。一是在制定和修訂會計准則時,應允分參考和借鑒國際會計組織和一些重要會計國家的經驗和內容,使我國新出台的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出現「走回頭路」、「朝令夕改」的現象。二是加快我國審計的國際化進程,保證我國財務報告鑒證的廣泛適用性。三是站在發展角度,不斷地對國際統一的會計准則加以修訂和完善。
3.推廣。一是加強國際性會計的雙向交流與合作。一方面,我國通過國際會計職業組織積極地、辯證地學習和吸收西方各國會計理論與方法、國際會計准則中有益的成份;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國際講壇向國外介紹中國會計,使國際會計職業組織的決議中包含適應中國情況的內容,實現雙向的交流與合作。二是深化會計教學改革,培養國際會計人才。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國際性教育,如開設西方會計、國際會計、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稅收、經貿外語、會計電算化等課程,提高會計人員處理國際會計業務的水平。
4.協調。一是針對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中差異較大的內容,與主要會計發達國家和國際會計職業組織共同協商解決,實現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的協調。二是建立健全政府或民間會計協調組織機構,具體領導和負責我國會計協調活動,以它們的強制性或權威性來引導會計協調活動。三是以國際統一的會計准則作為我國會計實務處理的標准和依據,遵循國際統一的會計概念基本框架。四是協調與各國會計之間的關系,加強與各國會計之間的合作,以共同遵守國際統一的會計准則,使各國之間的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
呵呵,希望對您有幫助!
再給你一篇相關文章
http://www.gxxhcpa.com/Article.asp?id=56653
㈤ 協調時間的國際組織都有哪些
為了有效地協調時間工作,國際上先後成立了一些專門組織和機構,它們按照各自的需要、能力、官方要求和傳統習慣,分別關心時間領域中不同方面的問題,從而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系統。在這里,我們不可能詳盡說明它們的活動情況,只能就它們的主要任務作一簡要介紹。
協調時間(包括頻率)服務工作的國際組織,通常分為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間組織兩大類。前者一般都得到各國政府的某種形式的官方支持,而對於後者,這種支持則是很間接的。
政府間的組織有:(1)國際計量大會(CGPM)
這是有政府代表參加的國際會議。國際米制公約就是由它簽署和修訂的。
(2)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
它是國際計量大會閉會期間的行政機構。
(3)國際計量局(BIPM)
國際計量大會和國際計量委員會的執行機構及實驗室。
(4)秒定義咨詢委員會(CCDS)
創建於1956年,由國際計量委員會提名的科學家組成。
(5)國際電信聯盟(ITU)
由各成員國主管部門的官員和電信專家組成。
(6)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
國際電信聯盟中負責處理無線電通信業務的咨詢機構。它的第七研究組負責處理標准時間和頻率發播業務。目前無線電授時中的許多規程都是由它制訂的。
非政府間的組織主要有:
(1)國際科學聯盟(ICSU)
它相當於國際上各學術團體之間的總協調局。
(2)國際天文學會(IAU)
在1919年成立初期主要處理時間方面的協調問題。目前則通過它的第31委員會在時間方面發揮作用。
(3)國際無線電科學協會(URSI)
負責處理無線電科學中的各種問題。它的A組(電磁學計量組)中包含時間計量。
(4)國際時間局(BIH)
它是國際原子時(TA)、協調世界時(UTC)和世界時(UT1)等時間標準的負責機構,也是目前國際上在時間工作中僅有的一個常設機構。
㈥ 歐盟在國際會計協調化過程中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致力於國際會計協調化的國際組織 (一)全球性國際組織 國際會計協調化(會計的國際協調化〉是通過各種國際性間,區域 性國家聯盟, 官方國際組織以及會計職業界的民間國際組織或專設來推 動的.它們的努力和共同合作,在不同領域和不同程度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協調化的六個主要國際組織是:
聯合國會計和報告國際准則(ISAR)間專家工作組;
2.歐洲聯盟(EU)一一歐洲共同體(1965 年 4 月至 1993 年 11 月)至歐盟委員 會(1993 年 11 月至今);
3.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會計工作組;
4.證券叛委員始會國際組織(IOSCO);
5.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 6.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 在以上的國際組織中, 聯合國會計和報告國際准則間專家工作組現在實 際上只是一個權威性的國際論壇:歐盟是致力於區域性協調的最有力的國家聯 盟;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是代表發達國家利益的間組織,這當然決定其會計工 作組的立場;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是各國證券監管官方的國際組織;國際會 計師聯合會和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是會計職業界的民間性質的國際組織, 長期以 來,前者下屬的國際審計實務委員會.(IAPC)負責制定國際審計准則,後者作為 前者的團體會員,並獨立承擔了制定國際會計准則的任務.
㈦ 國際管理會計的協調內容
國際管理會計協調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國際范圍內統一規范的管理會計概念體系;
2、管理會計實務的國際協調;
3、管理會計職業人員的國際水平和國際間的相互認可;
4、國際協調組織之間的關系及其支持力量;
5、各國管理會計規范的動因、目標、舉措;
6、國際管理會計規范的障礙與克服等方面。
㈧ 如何理解國際會計協調化(其實就是含義)國際會計協調化的必要性
國際會計協調化的阻力和障礙
多年來,經過國際性或區域性政府間組織、民間會計及非會計團體的共同努力, 國際會計協調已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由於在世界范圍內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阻力和障礙,協調化的進程並不快,協調的效果也不顯著。Evans教授認為 ,這些阻力和障礙可以歸納為:(1)會計本身作為判斷和社會的學科,反映特定企業環境的客觀需要;(2)不同國家對會計和企業經營存在不同的態度和傳統;(3)國家之間在法律和經濟制度上存在著差別;(4)國家主權方面的影響;(5)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有經濟差距。如果將這些環境因素與有關各方的利害關系問題結合在一起加以考慮的話,會計協調化的阻力和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民族自尊。不管會計師們怎樣熱心地支持縮小各國間會計差異的活動,但沒有一個會心甘情願地去接受別人的會計原則,即使這些原則比他自身的更好些。這種情況普遍地存在於不期望喪失主權的國家之中,有時,甚至表現為對其他國家的會計缺乏應有的了解或根本不感興趣。
2.利害關系不同的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興趣不同。在北美,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資人和債權人;而在歐洲,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則主要是工會、職工和政府官員等,兩者的要求自然有很大的不同。
3.財務報告目的不同。財務報告目的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地廣泛,有投資決策、管理控制、稅務、社會控制和國家經濟計劃等。而且,不同國家之間現存會計實務的差別會影響財務信息的編制,如按照股東--公允觀點與按照稅務--穩健觀點編制出來的財務報表便有極大的不同。因此,即使在會計模式劃分中把德國、法國等面向宏觀、受稅法影響大的國家另作別論,在盎格魯薩克遜系統仍存在重重差別。
4.一些國家缺乏強有力的會計職業團體。實行會計協調,必須有一些組織或團體預先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備工作。例如,為遵循國際會計准則而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術指導,進行必要的說明和疏通工作等。所有這些都必須依賴於一個影響面廣、強而有力的會計職業團體。
5.會計國家化。每個國家都認為自己的會計制度是最優的,都不願意趨從於其認為較差或不合適的別國會計制度。因此便產生了美國希望有一套仿效法國制度的全球性會計准則的觀念分歧。甚至,有些國家、有些企業或個人因偏愛本國的會計制度,寧願保留會計差別造成的缺陷和低效率,而不願改變它明顯落後及不合時宜的狀況。
6.資本市場發展的差別。股票上市公司與不上市公司、股票只在少數幾家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與在多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對財務報表披露信息格式和要求不同,必然使報表的格式和要求難以統一。
7.法律體制的不同。成文法國家和不成文法國家對財務會計和報告有極大的影響。
8.爭奪對國際會計准則的影響力。主要有,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想保持對國際會計准則制訂的權威性;聯合國想通過會計和報告國際准則政府間專家工作組把國際會計准則的制訂作為增進和保障發展中國家利益和管制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經營活動的一種手段;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不願把制訂全國會計准則的許可權和權威性拱手讓與他人等。
9.經濟後果。以上各種差別因素都將給經濟帶來直接的影響,如影響公司出售證券的能力,影響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等。
要正確處理上述矛盾逐步實現各國會計協調確實是一項艱苦的任務。盡管如此,從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國際會計協調化是大方向,各國應共同努力使其更好地向前推進發展
㈨ 國際會計協調化和趨同化的論述題
國際會計協調化的阻力和障礙
多年來,經過國際性或區域性政府間組織、民間會計及非會計團體的共同努力, 國際會計協調已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由於在世界范圍內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阻力和障礙,協調化的進程並不快,協調的效果也不顯著。Evans教授認為 ,這些阻力和障礙可以歸納為:(1)會計本身作為判斷和社會的學科,反映特定企業環境的客觀需要;(2)不同國家對會計和企業經營存在不同的態度和傳統;(3)國家之間在法律和經濟制度上存在著差別;(4)國家主權方面的影響;(5)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有經濟差距。如果將這些環境因素與有關各方的利害關系問題結合在一起加以考慮的話,會計協調化的阻力和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民族自尊。不管會計師們怎樣熱心地支持縮小各國間會計差異的活動,但沒有一個會心甘情願地去接受別人的會計原則,即使這些原則比他自身的更好些。這種情況普遍地存在於不期望喪失主權的國家之中,有時,甚至表現為對其他國家的會計缺乏應有的了解或根本不感興趣。
2.利害關系不同的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興趣不同。在北美,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資人和債權人;而在歐洲,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則主要是工會、職工和政府官員等,兩者的要求自然有很大的不同。
3.財務報告目的不同。財務報告目的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地廣泛,有投資決策、管理控制、稅務、社會控制和國家經濟計劃等。而且,不同國家之間現存會計實務的差別會影響財務信息的編制,如按照股東--公允觀點與按照稅務--穩健觀點編制出來的財務報表便有極大的不同。因此,即使在會計模式劃分中把德國、法國等面向宏觀、受稅法影響大的國家另作別論,在盎格魯薩克遜系統仍存在重重差別。
4.一些國家缺乏強有力的會計職業團體。實行會計協調,必須有一些組織或團體預先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備工作。例如,為遵循國際會計准則而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術指導,進行必要的說明和疏通工作等。所有這些都必須依賴於一個影響面廣、強而有力的會計職業團體。
5.會計國家化。每個國家都認為自己的會計制度是最優的,都不願意趨從於其認為較差或不合適的別國會計制度。因此便產生了美國希望有一套仿效法國制度的全球性會計准則的觀念分歧。甚至,有些國家、有些企業或個人因偏愛本國的會計制度,寧願保留會計差別造成的缺陷和低效率,而不願改變它明顯落後及不合時宜的狀況。
6.資本市場發展的差別。股票上市公司與不上市公司、股票只在少數幾家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與在多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對財務報表披露信息格式和要求不同,必然使報表的格式和要求難以統一。
7.法律體制的不同。成文法國家和不成文法國家對財務會計和報告有極大的影響。
8.爭奪對國際會計准則的影響力。主要有,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想保持對國際會計准則制訂的權威性;聯合國想通過會計和報告國際准則政府間專家工作組把國際會計准則的制訂作為增進和保障發展中國家利益和管制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經營活動的一種手段;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不願把制訂全國會計准則的許可權和權威性拱手讓與他人等。
9.經濟後果。以上各種差別因素都將給經濟帶來直接的影響,如影響公司出售證券的能力,影響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等。
要正確處理上述矛盾逐步實現各國會計協調確實是一項艱苦的任務。盡管如此,從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國際會計協調化是大方向,各國應共同努力使其更好地向前推進發展。
㈩ 國際會計協調的國際會計協調的范圍
國際會計協調有三個層次:一是雙邊協調,二是多邊協調,三是國際協調。
雙邊協調是指國家或地區之間,出於雙方利益的需要所進行的會計協調,基本上屬於個案處理的形式。比如,中國企業到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為解決會計准則差異導致的會計報表問題,雙方同意中國企業先按中國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編制會計報表,然後再按美國的會計准則對這套報表進行調整。中國大陸的企業到香港上市,對於會計准則差異問題,經過談判,雙方同意大陸企業先按大陸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編制會計報表,然後再按香港或國際會計准則進行調整。美國要求按照美國會計准則重編會計報表,並由國際會計公司進行審計,而日本允許按母國會計准則編制會計報表,但應說明由於會計准則不同而引起的差異。在日本,外國公司到日本上市,選擇要多一些,比如按日本會計准則進行調整,也可以按國際會計准則進行調整,也可以在境內公司原會計報表的基礎上對會計准則差異作必要說明。
多邊協調是指在經濟、貿易、金融、文化、地理等存在密切聯系或期望建立密切關系的若干國家之間進行的或由地區性組織推動的會計協調。主要發生在一個地區內幾個國家之間,但也不限於一個地區,也有的是發生在不同地區的一些國家之間。一般來說,這些國家之間存在著經濟、貿易、金融等方面的關聯或期望加強經濟、貿易、金融等方面的交易,把會計協調作為增進經濟、貿易、金融交易的手段。地區會計協調搞得比較早的是歐盟,然後是北美,最新的當屬4+1集團(即 G4+1)。
先說歐洲經濟共同體。歐共體是歐盟的前身,最早是根據1957年的羅馬協定成立的。歐共體的目標是實現歐洲各國在經濟、金融、貿易乃至政治上的統一。其中,會計成為實現政治目的的重要工作。歐共體的會計協調成果主要有歐共體第4號、第5號、第7號指令(Directive)。第 4號主要是關於年度報告的格式、內容和附註,其中引人注目之處是引入了英國的真實與公允原則;第5號指令主要是關於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結構、管理和內部審計。由於對公司的管理結構組織方面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故而被撤回。第7號指令主要是關於合並會計報表的。
關於北美。北美會計協調發生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這三國之間,是由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墨西哥公共會計師協會(Mexican Institute of Public Accountants)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推動,從1992年開始的,目的是適應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需要。協調成果之一,是1995年發表的題為《北美財務報表》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了三國會計差異,以及未來協調努力所在。目前協調工作比較活躍的是美國與加拿大,相互之間經常就重大會計問題進行國際磋商。
再說G4+1。G4+1是一個主要由英語國家的會計准則制定機構組成的協調機構,其中的4是指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其中的1是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是觀察員。後來紐西蘭加入,說起來應當改稱為G5+1了,但仍稱為G4+1。G4+1在1999年3月修訂的有關組織目標的諒解備忘錄中,明確提出了成員組織的共同目標:
(1)為提供有助於市場參與者的信息這個基本目標,制定高質量的財務報告准則;
(2)探討解決財務報告問題的通用方法,單一的、高質量的財務報告方法比多個方法並存更有助於資本市場參與者;
(3)財務報告准則應當建立在概念框架的基礎上。作為組織成員,應當與其他成員具有類似的概念框架;
(4) 為了探索財務報告問題的通用方法,要求成員願意並且有能力投入資源,以在概念框架內解決這些問題。
國際協調是指由包括國際會計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推動、旨在在全球建立統一國際會計准則的會計協調活動。進行國際協調的組織主要有三個,一是大家都知道的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二是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協調重點在於審計和非盈利組織。由於IFAC為IASC提供了相當的預算經費,並任命IASC理事會全體成員,所以對IASC有很大影響;三是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准政府間專家工作組。ISAR不是准則制定機構,而是推動國際會計協調的機構,其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採取普及、研究、宣傳等方式推薦採用國際會計准則或相關國家或組織的會計規范或指南。如果國際范圍內還沒有特定的規定,ISAR會自己動手制定一些指南或標准。比如《政府捐贈和讓步》、《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 》、《職業會計師資格評價國際指南》等。近來,美國等發達國家對ISAR的工作提出質疑,認為會計問題是一個民間問題,不應由政府機構來作。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贊賞ISAR的工作成效,認為ISAR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講壇,不象IASC那樣主要受發達國家的影響,並希望ISAR能夠保留下來。經過斗爭,ISAR終於保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