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單位的預算會計報表有哪些
Ⅰ 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有哪些內容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報表
按時間可劃分為旬報、月報和年報(即決算);
按編報單位可劃分為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和單位會計報表;
按內容劃分,一般包括資產負債表(靜態表,反映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預算執行情況表、收入支出表(動態表,反映會計期間的收、支、余狀況)、附表及說明書等。
附表一般作為報表中某些科目的明細內容或未列入報表中的重要經濟業務活動或基礎材料;說明書是對報表中某些事項的補充及情況說明。
Ⅱ 請問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包括哪些 考試用,急
1、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資產負債表月報的平衡等式通常為「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
2、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分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與事業單位會計兩大體系,是各級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類似組織核算、反映和監督單位預算執行及各項業務活動的會計專業,是預算會計的組成部分。
3、資產負債表
事業單位資產負債表月報通常按照「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的平衡公式設置,及報表左方為資產部類,包括資產和支出:右邊為負債部類,包括負債、凈資產和收入;資產部類總計=負債部類總計。事業單位一般在月末不結賬,年度終了時進行年終結賬。事業單位資產負債表年報按照「資產=負債+凈資產」的平衡公式設置,不再設置收入、支出項目。
4、收入支出表
事業單位收入支出表按照「收入-支出=結余」的等式編制。
其中收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事業單位收入,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繳款、事業收入、其他收入;
第二部分:經營活動收入,即經營收入;
第三部分:專款收入,即經營收入。
支出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事業活動支出,包括撥出經費、上繳上級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事業支出、事業活動負擔的銷售稅金和結賬自籌基建;
第二部分:經營活動支出,包括經營支出和經營活動負擔的銷售稅金;
第三部分:專款支出,包括撥出專款和專款支出。
結余分為事業結余、經營結余和結余分配三個部分。
Ⅲ 行政單位的會計報表主要包括哪些
行政單位會計報表是反映行政單位財務狀況和預算執行情況的書面文件。包括:
(1)資產負債表
(2)收入支出總表
(3)經費支出明細表
(4)專項資金支出明細表
(5)附表和報表說明書
行政單位的會計報表按照編制時間分分為月報、季報和年報。
Ⅳ 事業單位會計報表包括哪些,事業單位會計報表包括哪些
目前必須編報的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財政收入支出表(有財政資金的話)。2019年要執行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必須編報的報表包括:
財務會計: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凈資產變動表和附註,選編現金流量表
預算會計: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
Ⅳ 政府會計主體財務報表有哪些
政府會計主體財務報表給我提下短經濟,把金融方面必須報表的時候,要實事求是。
Ⅵ 分別列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及編制依據
財政部2017年10月24日印發的《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財會[2017]25號)第一部分「總說明」提到:財務報表的編制主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以單位財務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准;預算會計報表的編制主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以單位預算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准。
Ⅶ 行政單位會計報表有哪幾種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報表按時間可劃分為旬報、月報和年報(即決算); 按編報單位可劃分為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和單位會計報表; 按內容劃分,一般包括資產負債表(靜態表,反映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預算執行情況表、收入支出表(動態表,反映會計期間的收、支、余狀況)、附表及說明書等。 附表一般作為報表中某些科目的明細內容或未列入報表中的重要經濟業務活動或基礎材料;說明書是對報表中某些事項的補充及情況說明。
Ⅷ 事業單位會計報表包括哪些
(1)分析單位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情況。主要是分析單位的預算編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財務制度規定、事業計劃和工作任務的要求,是否貫徹了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預算編制的計算依據是否充分可靠;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則要分析預算執行進度與事業計劃進度是否一致,與以前各期相比,有無特殊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
(2)分析資產、負債的構成及資產使用情況。主要是分析單位的資產構成是否合理,固定資產的保管和使用是否恰當,賬實是否相符,各種材料有無超定額儲備,有無資產流失等問題;分析單位房屋建築物和設備等固定資產利用情況;分析流動資產周轉情況;分析負債來源是否符合規定,負債水平是否合理以及負債構成情況等。通過分析,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保證資產的合理有效使用。
(3)分析收入、支出情況及經費自給水平,一方面要了解掌握單位的各項收入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是否執行了國家規定的收費標准,是否完成了核定的收入計劃,各項應繳收入收費是否及時足額上繳,超收或短收的主客觀因素是什麼,是否有能力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了解掌握各項支出是否按進度進行,是否按規定的用途、標准使用,支出結構是否合理等,找出支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管理的措施,以節約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分析了收入、支出有關情況的同時,還要分析單位經費自給水平,以及單位組織收入的能力和滿足經常性支出的程度,分析經費自給率和變化情況及原因。
(4)分析定員定額情況。主要分析單位人員是否控制在國家核定的編制以內,有無超編人員,超編的原因是什麼,內部人員安排是否合理;分析單位各項支出定額是否完善,是否先進合理,定額執行情況如何等。
(5)分析財務管理情況。主要是分析單位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各項管理措施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措施落實情況怎樣。同時,要找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財務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提高財務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