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培訓 » 會計孰低劑量有哪些

會計孰低劑量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5-16 23:25:21

❶ 會計計量基礎有哪些

會計計量基礎,指的是會計計量屬性,主要有:

1、歷史成本

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代價的公允價值計算。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2、重置成本

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的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負債按照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3、可變現值

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算。

4、現值

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算。

5、公允價值

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

(1)會計孰低劑量有哪些擴展閱讀:

會計計量屬性的關系

1、在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成本或者現時價值,是與歷史成本相對應的計量屬性。當然這種關系也並不是絕對的。

2、資產或者負債的歷史成本有時就是根據交易時有關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的,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如果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換入資產入賬成本的確定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

3、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交易中,合並成本也是以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等的公允價值確定的。

❷ 會計新准則中什麼計量模式孰低法適合什麼適用資產項目

存貨

❸ 《中級會計實務》解析知識點:孰高或孰低原則

資產減值中判斷可收回金額應用孰高原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資產組減值中,抵減後的各資產的帳面價值不得低於以下三者之中的最高者:
1、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
2、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3、零(多指商譽)
固定資產核算中的孰高孰低:
一、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按照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孰低進行計量。
存貨的期末計量是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
二、折舊年限選擇:
1、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如能合理確定期滿取得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內計提折舊;否則,應當在租賃期和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較短的期限內計提折舊。
2、固定資產裝修費-----計入二級科目「固定資產裝修」在兩次裝修間隔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3、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裝修費,應在兩次裝修間隔期、剩餘租賃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4、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在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攤銷。
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的選擇:
應按預計使用壽命與合同(法定)年限中的較低者確定。
持有待售固定資產
企業將固定資產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一般要做如下步驟:
①確定該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
②調整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
如果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大於原賬面價值的話,則預計凈殘值只能調整至等於其原賬面價值;(注意,調整預計凈殘值,不需要做會計分錄。)

❹ 什麼是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遵循會計核算的什麼原則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是指按短期投資的總成本與總市價孰低計算提取跌價損失准備的方法,是存貨的計價方法之一。對歷史成本原則在運用時的修正,最明顯地體現了穩健性原則,其具體含義是指:存貨的成本低於市價時按成本計價;存貨的市價低於成本的按市價計價。這一計價方法要求將存貨因市價下跌而形成的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而對於存貨因市價上漲而形成的收益不予預計。
對期末存貨的計價,當成本低於市價時,就按原始成本計算,而當存貨成本高於市價時,改按市價計算存貨成本。採用這種方法計算存貨價值時,其重置成本或再生產成本下跌時可能帶來的損失,在當期就應予以確認。但對市價超過原始成本時可能帶來的收益則不予考慮。這是謹慎原則在存貨計價上的反映。
遵循《企業會計准則》明確規定存在准則所述情況之一,應當考慮計提存貨跌價准備。計提跌價准備勢必將在賬面上減少資產,影響損益,因此,對相同的業務,可以根據企業的情況,作出不同的處理。相同的業務,企業情況不同,會計處理方法不同,違反了可比性原則。
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要求,當存貨成本低於可變現凈值時,存貨按成本計價,當可變現凈值低於成本時,存貨則按可變現凈值計價。它允許在不同時期採用不同的計價標准對存貨進行計量。不符合一致性原則。

❺ 會計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按成本與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孰低計量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現值孰低計量。

❻ 會計學原理中有哪些減值准備且具體說明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對資產計提八項減值准備,其分別是:具體內容:
1、短期投資跌價准備企業在期末對各項短期投資進行全面檢查時,要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是指對期末按照成本與市價兩者之中較低者進行計價的方法)計量,將市價低於成本的金額確認為當期投資損失,並計提短期投資跌價准備。
2、壞賬准備企業在期末分析各項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時,預計可能產生的壞賬損失,並對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計提壞賬准備。計提的方法由企業自行確定。
3、存貨跌價准備企業在期末對存貨進行全面清查時,如由於存貨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於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高於可變現凈值(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估計售價減去估計完工成本及銷售所必須的估計費用後的價值),應按可變現凈值低於存貨成本部分,計提存貨跌價准備。
4、長期投資減值准備企業應對長期投資的賬面價值定期地逐項進行檢查。如果由於市價持續下跌或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變化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於投資的賬面價值,應將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是指投資的出售凈價與預期從該資產的持有和投資到期處置中形成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中較高者。其中,出售凈價是指資產的出售價格減去所發生的資產處置費用後的余額。)低於長期投資賬面價值發生的損失,計提長期投資減值准備。
5、固定資產減值准備企業應當在期末對固定資產逐項進行檢查,如果由於技術陳舊、損壞、長期閑置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是指資產的銷售凈價與預期從該資產的持續使用和使用壽命結束時的處置中形成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中的較高者)低於其賬面價值的,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6、無形資產減值准備企業應定期對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至少於每年年末檢查一次,並對無形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同上)進行估計,將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超過可收回金額的部分確認為減值准備,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7、在建工程減值准備企業在建工程預計發生減值時,如長期停建並且預計在3年內不會重新開工的在建工程,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同上)孰低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在建工程減值准備
8、委託貸款減值准備企業應當對委託貸款本金進行定期檢查,並按委託貸款本金與可收回金額(同上)孰低計量,可收回金額低於委託貸款本金的差額,應當計提減值准備。
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對企業會計數據的影響
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增加當期費用,減少資產,減少當期利潤。如果少計或不計資產減值准備就會減少當期費用,增加資產,從而虛增當期利潤。

❼ 會計上用的孰小值是什麼意思

會計上用的孰小值的意思是:比較計提值與計提基數參照值的大小,選擇最小的那個數據。

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指對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兩者之中較低者計價的方法。當可變現凈值低於成本時,期末存貨按可變現凈值計價,同時按照成本高於可變現凈值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准備,計入當期損益。

參考資料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存貨在期末時,按照賬面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的原則進行計量,對於可變現凈值低於存貨賬面成本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准備。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貸記「存貨跌價准備」。

如果賬面成本小於可變現凈值,一般不作任何會計處理。進行存貨跌價准備核算時,應設置「存貨跌價准備」科目和「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 科目。

存貨跌價准備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並採用備抵法進行計提存貨跌價准備賬務處理。提取時,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科目,貸記「存貨跌價准備」科目,以後每一會計期末均應通過成本與可變現凈值比較進行計提存貨跌價准備,並與原余額比較,若計算的應提准備大於准備原余額,則應予預提,反之,則應沖銷已提數,作相反的會計記錄。

1、成本與市價孰低。短期投資期末的計價有成本、市價、成本與市價孰低3種方法,其中成本與市價凱低的優點較多:

(1)符合謹慎性原則;

(2)在期末資產負債表上短期投資以扣除跌價准備後的賬面價值反映,更符合資產的定義;

(3)與其他資產的期末計價原則--致。故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2、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企業期末存貨的價通常是以歷史成本來確定。但是,由於存貨市價的下跌,存貨陳舊、過時、毀損等原因,導致存貨的價值減少,採用歷史成本不能真實地反映存貨的價值,因此,基於謹慎性原則,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採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來計價。

3、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長期資產計提減值准備時,是以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對比,取低者(孰低)作為期末資產的價值,當賬面價值高於可收回金額時,則按其差額計提減值准備。其中「賬面價值」指某科目的賬面余額減去相關的備抵項目後的凈額。

(二)借款費用

借款費用准則規定,在應予資本化的每一會計期間,利息和折價或溢價攤銷的資本化金額,不得超過當期專門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溢價的攤銷金額。

這就是說,在進行借款利息資本化時,應將「應f利息和折價或溢價攤銷的資本化金額」與「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和折價或溢價的攤銷金額」對比,取其低者(孰低)進行資本化。資本化的借款利息金額超過了實際支付的利息金額,這樣財務費用就發生紅字了,這當然是不合理的。

(三)融資租賃

在融資租賃中,准則規定,如果在租賃開始日,融資租入資產總額大於承租人資產總額的30%。那麼在租賃開始日,按當H租賃資產的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的較低者(孰低)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借記「固定資產——融資 租人固定資產」科目,按最低租賃付款額:貸記「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未確融資費用「科目;

這樣規定,既符合謹慎性原則,又把租金(含於最低租賃付款額中)中的利息(未確認融資費用)也列示出來了,還款(支付租金)時,要同時分攤融資費用(利息)。本利分明,合情合理。

(四)非貨幣性交易

在非貨幣性交易中,原准則把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換入資產的人賬計價基礎。可是有的股份公司利用我國市場經濟不夠成熟和規范,公允價值難以取得並且不夠准確和難以核對的特點,就利用准確的公允價值人為操縱利潤,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和不良的後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和消除這方面的影響,新的非貨幣性交易准則規定改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換人資產的人賬價值基礎。並對交易收益的確認作了嚴格的限制。

但這也有缺點:當賬面價值大大超過公允價值,尤其是資產已發生減值而企業卻少提或不提減值准備時,資產的賬面價值就會嚴重虛大,就更會大大超過公允價值9這時仍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換人資產的人賬計價基礎,就會使換人資產的價值大大虛增,從而違背了謹慎性原則,更會因此而虛增利潤,加重虛盈實虧。

對非貨幣性交易換人資產的人賬計價基礎也採取孰低的辦法,就是以當地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與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對比,取其較低者(孰低)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計價基礎,這樣將使換人資產的計價更接近實際,更符合謹慎性原則,更有利於防止企業人為調節盈虧。

參考資料:網路-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❽ 中級會計實務中哪些是孰高孰低計量的

資產減值中判斷可收回金額應用孰高原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資產組減值中,抵減後的各資產的賬面價值不得低於以下三者之中的最高者:
1、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
2、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3、零(多指商譽)
固定資產核算中的孰高孰低:
一、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按照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孰低進行計量。
存貨的期末計量是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
二、折舊年限選擇:
1、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如能合理確定期滿取得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內計提折舊;否則,應當在租賃期和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較短的期限內計提折舊。
2、固定資產裝修費-----計入二級科目「固定資產裝修」在兩次裝修間隔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3、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裝修費,應在兩次裝修間隔期、剩餘租賃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4、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在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攤銷。
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的選擇:
應按預計使用壽命與合同(法定)年限中的較低者確定。
持有待售固定資產
企業將固定資產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一般要做如下步驟:
①確定該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
②調整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
如果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大於原賬面價值的話,則預計凈殘值只能調整至等於其原賬面價值;(注意,調整預計凈殘值,不需要做會計分錄。)

❾ 新制度中強調的會計計量屬性有哪幾種

新准則突出了會計計量屬性,仍規定以歷史成本為主要計量屬性,但又不僅限於歷史成本,在可靠的情形下引入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新制度中強調的會計計量屬性有5種——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

❿ 會計初級不是說固定資產減值賬價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么,那麼122怎麼用140去減了

賬面凈值=1400000元

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1100000元

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1000000元

固定資產應計提減值准備金額=1400000-1100000=300000元

原計提80000元

補提=300000-80000=220000元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