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公司 » 開會計公司的預算表

開會計公司的預算表

發布時間: 2021-08-17 03:50:47

㈠ 開一家公司需要做哪些財務報表

需要做財務負債表和損益表,有的企業還要做現金流量表,向稅務局報送的表,一般稅務局都有現成的表,不需要自製。都有固定的格式

㈡ 財務預算表怎麼

1、增量預算編制方法

在基期成本費用水平的基礎上,結合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降低成本的措施,通過調整原有關成本費用項目而編制預算表。

2、零基預算編制方法

在編制預算時,對於所有的預算支出以零為基礎,不考慮其以往情況如何,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研究分析各項預算費用開支是否必要合理,進行綜合平衡,從而確定預算費用。

(2)開會計公司的預算表擴展閱讀:

財務預算表的日常管理

1、日常管理表還應該有相對應的預算欄位,這個欄位的金額應該與該報表的期間累計相一致,以方便比較。

2、財務預算表需設計異常說明欄位,並規定在何種差異的情形下,須作異常說明,例如規定差異率在10%以上及差異金額在5000元以上須說明異常原因及具體對策。

3、財務預算表應有合理的審核流程,以確保各部門在遇到困難時能夠被發覺並給予協助,故日常管理表不宜從責任部門直接送給督導階層,先送交預算管理部門審查,在簽署意見後,呈送督導階層作必要的處理。

㈢ 會計年初要為做的預算是什麼

財務預算的作用財務預算是企業全面預算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它在全面預算體系中有以下重要作用: 1.財務預算使決策目標具體化、系統化和定量化 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預算到全面、綜合地協調、規劃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層次的經濟關系與職能,使之統一服從於未來經營總體目標的要求;同時,財務預算又能使決策目標具體化。系統化和定量化,能夠明確規定企業有關生產經營人員各自職責及相應的奮斗目標,做到人人事先心中有數。 財務預算作為全面預算體系中的最後環節,可以從價值方面總括地反映經營期特種決策預算與業務預算的結果,使預算執行情況一目瞭然。 2 .財務預算有助於財務目標的順利實現 通過財務預算,可以建立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標准。將實際數與預算數對比,可及時發現問題和調整偏差,使企業的經濟活動按預定的目標進行,從而實現企業的財務目標。 [1] 3.財務預算是總預算 財務預算是總預算,又是作為全面預算體系中的最後環節的預算,它可以從價值方面總括地反應經營期特種決策預算與業務預算的結果,使預算執行一目瞭然。其餘預算均是賬務預算的輔助預算。 編輯本段財務預算在全面預算體系中的地位全面預算是根據企業目標所編制的經營、資本、財務等年度收支總體計劃,包括銷售預算、資本支出預算與財務預算三大類內容。銷售預算是整個預算管理體系的前提,財務預算的綜合性最強,是預算的核性內容。 財務預算是一系列專門反映企業未來一定預算期內預計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收支等價值指標的各種預算的總稱,具體包括現金預算、預計利潤表、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現金流量表等內容。

㈣ 創業計劃書中的財務預算怎麼寫啊。。。。求回答 要表格形式的 不會啊。。。

給你一個企劃書編寫大綱,你要了解的都在裡面,有用的話,別忘記感謝我:[email protected]
如何撰寫創業計劃書 ?
對於正在尋求資金的風險企業來說,創業計劃書就是企業的電話通話卡片。創業計劃書的好壞,往往決定了投資交易的成敗。

對初創的風險企業來說,創業計劃書的作用尤為重要,一個醞釀中的項目,往往很模糊,通過制訂創業計劃書,把正反理由都書寫下來。見後再逐條推敲。創業者這樣就能對這一項目有更清晰的認識。可以這樣說,創業計劃書首先是把計劃中要創立的企業推銷給了創業者自己。

其次,創業計劃書還能幫助把計劃中的風險企業推銷給風險投資家,公司創業計劃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籌集資金。因此,創業計劃書必須要說明:

(1)創辦企業的目的——為什麼要冒風險,花精力、時間、資源、資金去創辦風險企業?

(2)創辦企業所需多少資金?為什麼要這么多的錢?為什麼投資人值得為此注入資金? 對已建的風險企業來說,創業計劃書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定下比較具體的方向和重點,從而使員工了解企業的經營目標,並激勵他們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業的出資者以及供應商、銷售商等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營目標,說服出資者(原有的或新來的)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資金。

正是基於上述理由,創業計劃書將是創業者所寫的商業文件中最主要的一個。那麼,如何制訂創業計劃書呢?

一、怎樣寫好創業計劃書

那些既不能給投資者以充分的信息也不能使投資者激動起來的創業計劃書,其最終結果只能是被扔進垃圾箱里。為了確保創業計劃書能「擊中目標」,創業者應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產品

在創業計劃書中,應提供所有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有關的細節,包括企業所實施的所有調查。這些問題包括:產品正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它的獨特性怎樣?企業分銷產品的方法是什麼?誰會使用企業的產品,為什麼?產品的生產成本是多少,售價是多少?企業發展新的現代化產品的計劃是什麼?把出資者拉到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中來,這樣出資者就會和創業者一樣對產品有興趣。在創業計劃書中,企業家應盡量用簡單的詞語來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屬性的定義對企業家來說是非常明確的,但其他人卻不一定清楚它們的含義。制訂創業計劃書的目的不僅是要出資者相信企業的產品會在世界上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同時也要使他們相信企業有證明它的論據。創業計劃書對產品的闡述,要讓出資者感到:「噢,這種產品是多麼美妙、多麼令人鼓舞啊!」

2.敢於競爭

在創業計劃書中,創業者應細致分析競爭對手的情況。競爭對手都是誰?他們的產品是如何工作的?競爭對手的產品與本企業的產品相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競爭對手所採用的營銷策略是什麼?要明確每個競爭者的銷售額,毛利潤、收入以及市場份額,然後再討論本企業相對於每個競爭者所具有的競爭優勢,要向投資者展示,顧客偏愛本企業的原因是:本企業的產品質量好,送貨迅速,定位適中,價格合適等等,創業計劃書要使它的讀者相信,本企業不僅是行業中的有力競爭者,而且將來還會是確定行業標準的領先者。在創業計劃書中,企業家還應闡明競爭者給本企業帶來的風險以及本企業所採取的對策。

3.了解市場

創業計劃書要給投資者提供企業對目標市場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細致分析經濟、地理、職業以及心理等因素對消費者選擇購買本企業產品這一行為的影響,以及各個因素所起的作用。創業計劃書中還應包括一個主要的營銷計劃,計劃中應列出本企業打算開展廣告、促銷以及公共關系活動的地區,明確每一項活動的預算和收益。創業計劃書中還應簡述一下企業的銷售戰略:企業是使用外面的銷售代表還是使用內部職員?企業是使用轉賣商、分銷商還是特許商?企業將提供何種類型的銷售培訓?此外,創業計劃書還應特別關注一下銷售中的細節問題。

4.表明行動的方針

企業的行動計劃應該是無解可擊的。創業計劃書中應該明確下列問題:企業如何把產品推向市場?如何設計生產線,如何組裝產品?企業生產需要哪些原料?企業擁有那些生產資源,還需要什麼生產資源?生產和設備的成本是多少?企業是買設備還是租設備?解釋與產品組裝,儲存以及發送有關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情況。

5.展示你的管理隊伍

把一個思想轉化為一個成功的風險企業,其關鍵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強有力的管理隊伍。這支隊伍的成員必須有較高的專業技術知識、管理才能和多年工作經驗,要給投資者這樣一種感覺:「看,這支隊伍里都有誰!如果這個公司是一支足球隊的話,他們就會一直殺入世界盃決賽!」管理者的職能就是計劃,組織,控制和指導公司實現目標的行動。在創業計劃書中,應首先描述一下整個管理隊伍及其職責,然而再分別介紹每位管理人員的特殊才能、特點和造詣,細致描述每個管理者將對公司所做的貢獻。創業計劃書中還應明確管理目標以及組織機構圖。

6.出色的計劃摘要

創業計劃書中的計劃摘要也十分重要。它必須能讓讀者有興趣並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它將給讀者留下長久的印象。計劃摘要將是創業者所寫的最後一部分內容,但卻是出資者首先要看的內容,它將從計劃中摘錄出與籌集資金最相乾的細節:包括對公司內部的基本情況,公司的能力以及局限性,公司的競爭對手,營銷和財務戰略,公司的管理隊伍等情況的簡明而生動的概括。如果公司是一本書,它就象是這本書的封面,做得好就可以把投資者吸引住。它會風險投資家有這樣的印象:「這個公司將會成為行業中的巨人,我已等不及要去讀計劃的其餘部分了。」

二、創業計劃書的內容

1.計劃摘要

計劃摘要列在創業計劃書書的最前面,它是濃縮了的創業計劃書的精華。計劃摘要涵蓋了計劃的要點,以求一目瞭然,以便讀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評審計劃並做出判斷。

計劃摘要一般要有包括以下內容:公司介紹;主要產品和業務范圍;市場概貌;營銷策略;銷售計劃;生產管理計劃;管理者及其組織;財務計劃;資金需求狀況等。

在介紹企業時,首先要說明創辦新企業的思路,新思想的形成過程以及企業的目標和發展戰略。其次,要交待企業現狀、過去的背景和企業的經營范圍。在這一部分中,要對企業以往的情況做客觀的評述,不迴避失誤。中肯的分析往往更能贏得信任,從而使人容易認同企業的創業計劃書。最後,還要介紹一下創業者自己的背景、經歷、經驗和特長等。企業家的素質對企業的成績往往起關鍵性的作用。在這里,企業家應盡量突出自己的優點並表示自己強烈的進取精神,以給投資者留下一個好印象。

在計劃摘要中,企業還必須要回答下列問題:(1)企業所處的行業,企業經營的性質和范圍;(2)企業主要產品的內容;(3)企業的市場在那裡,誰是企業的顧客,他們有哪些需求;(4)企業的合夥人、投資人是誰;(5)企業的競爭對手是誰,競爭對手對企業的發展有何影響。

摘要要盡量簡明、生動。特別要詳細說明自身企業的不同之處以及企業獲取成功的市場因素。如果企業家了解他所做的事情,摘要僅需2頁紙就足夠了。如果企業家不了解自己正在做什麼,摘要就可能要寫20頁紙以上。因此,有些投資家就依照摘要的長短來「把麥粒從谷殼中挑出來」

2.產品(服務)介紹

在進行投資項目評估時,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風險企業的產品、技術或服務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者,風險企業的產品(服務)能否幫助顧客節約開支,增加收入。因此,產品介紹是創業計劃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通常,產品介紹應包括以下內容:產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產品介紹;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產品的研究和開發過程;發展新產品的計劃和成本分析;產品的市場前景預測;產品的品牌和專利。

在產品(服務)介紹部分,企業家要對產品(服務)作出詳細的說明,說明要准確,也要通俗易懂,使不是專業人員的投資者也能明白。一般的,產品介紹都要附上產品原型、照片或其他介紹。一般地,產品介紹必須要回答以下問題:(1)顧客希望企業的產品能解決什麼問題,顧客能從企業的產品中獲得什麼好處?(2)企業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相比有哪些優缺點,顧客為什麼會選擇本企業的產品?(3)企業為自己的產品採取了何種保護措施,企業擁有哪些專利、許可證,或與已申請專利的廠家達成了哪些協議?(4)為什麼企業的產品定價可以使企業產生足夠的利潤,為什麼用戶會大批量地購買企業的產品?(5)企業採用何種方式去改進產品的質量、性能,企業對發展新產品有哪些計劃等等。 產品(服務)介紹的內容比較具體,因而寫起來相對容易。雖然誇贊自己的產品是推銷所必需的,但應該注意,企業所做的每一項承諾都是「一筆債」,都要努力去兌現。要牢記,企業家和投資家所建立的是一種長期合作的夥伴關系。空口許諾,只能得意於一時。如果企業不能兌現承諾,不能償還債務,企業的信譽必然要受到極大的損害,因而是真正的企業家所不屑為的。

3.人員及組織結構

有了產品之後,創業者第二步要做的就是結成一支有戰鬥力的管理隊伍。企業管理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而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和良好的組織結構則是管理好企業的重要保證。因此,風險投資家會特別注重對管理隊伍的評估。

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是互補型的,而且要具有團隊精神。一個企業必須要具備負責產品設計與開發、市場營銷、生產作業管理、企業理財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在創業計劃書書中,必須要對主要管理人員加以闡明,介紹他們所具有的能力,他們在本企業中的職務和責任,他們過去的詳細經歷及背景。此外,在這部分創業計劃書書中,還應對公司結構做一簡要介紹,包括:公司的組織機構圖;各部門的功能與責任;各部門的負責人及主要成員;公司的報酬體系;公司的股東名單,包括認股權、比例和特權;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各位董事的背景資料。

4.市場預測

當企業要開發一種新產品或向新的市場擴展時,首先就要進行市場預測。如果預測的結果並不樂觀,或者預測的可信度讓人懷疑,那麼投資者就要承擔更大的風險,這對多數風險投資家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 市場預測首先要對需求進行預測:市場是否存在對這種產品的需求?需求程度是否可以給企業帶來所期望的利益?新的市場規模有多大?需求發展的未來趨向及其狀態如何?影響需求都有哪些因素。其次,市場預測還要包括對市場競爭的情況——企業所面對的競爭格局進行分析:市場中主要的競爭者有哪些?是否存在有利於本企業產品的市場空檔?本企業預計的市場佔有率是多少?本企業進入市場會引起競爭者怎樣的反應,這些反應對企業會有什麼影響?等等。

在創業計劃書書中,市場預測應包括以下內容:市場現狀綜述;競爭廠商概覽;目標顧客和目標市場;本企業產品的市場地位;市場區格和特徵等等。 風險企業對市場的預測應建立在嚴密、科學的市場調查基礎上。風險企業所面對的市場,本來就有更加變幻不定的、難以捉摸的特點。因此,風險企業應盡量擴大收集信息的范圍,重視對環境的預測和採用科學的預測手段和方法。創業者應牢記的是,市場預測不是憑空想像出來,對市場錯誤的認識是企業經營失敗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5.營銷策略

營銷是企業經營中最富挑戰性的環節,影響營銷策略的主要因素有:(1)消費者的特點;(2)產品的特性;(3)企業自身的狀況;(4)市場環境方面的因素。最終影響營銷策略的則是營銷成本和營銷效益因素。 在創業計劃書中,營銷策略應包括以下內容:(1)市場機構和營銷渠道的選擇;(2)營銷隊伍和管理;(3)促銷計劃和廣告策略;(4)價格決策。 對創業企業來說,由於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低,很難進入其他企業已經穩定的銷售渠道中去。因此,企業不得不暫時採取高成本低效益的營銷戰略,如上門推銷,大打商品廣告,向批發商和零售商讓利,或交給任何願意經銷的企業銷售。對發展企業來說,它一方面可以利用原來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開發新的銷售渠道以適應企業的發展。

6.製造計劃

創業計劃書中的生產製造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產品製造和技術設備現狀;新產品投產計劃;技術提升和設備更新的要求;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計劃。

在尋求資金的過程中,為了增大企業在投資前的評估價值,創業者應盡量使生產製造計劃更加詳細、可*。一般地,生產製造計劃應回答以下問題:企業生產製造所需的廠房、設備情況如何;怎樣保證新產品在進入規模生產時的穩定性和可*性;設備的引進和安裝情況,誰是供應商;生產線的設計與產品組裝是怎樣的;供貨者的前置期和資源的需求量;生產周期標準的制定以及生產作業計劃的編制;物料需求計劃及其保證措施;質量控制的方法是怎樣的;相關的其他問題。

7.財務規劃

財務規劃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來做具體分析,其中就包括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以及損益表的制備。流動資金是企業的生命線,因此企業在初創或擴張時,對流動資金需要有預先周詳的計劃和進行過程中的嚴格控制;損益表反映的是企業的贏利狀況,它是企業在一段時間運作後的經營結果;資產負債表則反映在某一時刻的企業狀況,投資者可以用資產負債表中的數據得到的比率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可能的投資回報率。

財務規劃一般要包括以下內容:(1)創業計劃書的條件假設;(2)預計的資產負債表;預計的損益表;現金收支分析;資金的來源和使用。

可以這樣說,一份創業計劃書概括地提出了在籌資過程中創業者需做的事情,而財務規劃則是對創業計劃書的支持和說明。因此,一份好的財務規劃對評估風險企業所需的資金數量,提高風險企業取得資金的可能性是十分關鍵的。如果財務規劃准備的不好,會給投資者以企業管理人員缺乏經驗的印象,降低風險企業的評估價值,同時也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那麼如何制訂好財務規劃呢?這首先要取決於風險企業的遠景規劃——是為一個新市場創造一個新產品,還是進入一個財務信息較多的已有市場。

著眼於一項新技術或創新產品的創業企業不可能參考現有市場的數據、價格和營銷方式。因此,它要自己預測所進入市場的成長速度和可能獲得純利,並把它的設想、管理隊伍和財務模型推銷給投資者。而准備進入一個已有市場的風險企業則可以很容易地說明整個市場的規模和改進方式。風險企業可以在獲得目標市場的信息的基礎上,對企業頭一年的銷售規模進行規劃。

企業的財務規劃應保證和創業計劃書的假設相一致。事實上,財務規劃和企業的生產計劃、人力資源計劃、營銷計劃等都是密不可分的。要完成財務規劃,必須要明確下列問題:(1)產品在每一個期間的發出量有多大?(2)什麼時候開始產品線擴張?(3)每件產品的生產費用是多少?(4)每件產品的定價是多少?(5)使用什麼分銷渠道,所預期的成本和利潤是多少?(6)需要僱傭那幾種類型的人?(7)僱傭何時開始,工資預算是多少?等等。

三、檢查

在創業計劃書寫完之後,創業者最好再對計劃書檢查一遍,看一下該計劃書是否能准確回答投資者的疑問,爭取投資者對本企業的信心。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計劃書加以檢查:

1.你的創業計劃書書是否顯示出你具有管理公司的經驗。如果你自己缺乏能力去管理公司,那麼一定要明確地說明,你已經雇了一位經營大師來管理你的公司。

2.你的創業計劃書書是否顯示了你有能力償還借款。要保證給預期的投資者提供一份完整的比率分析。

3.你的創業計劃書書是否顯示出你已進行過完整的市場分析。要讓投資者堅信你在計劃書中闡明的產品需求量是確實的。

4.你的創業計劃書書是否容易被投資者所領會。創業計劃書書應該備有索引和目錄,以便投資者可以較容易地查閱各個章節。此外,還應保證目錄中的信息流是有邏輯的和現實的。

5.你的創業計劃書書中是否有計劃摘要並放在了最前面,計劃摘要相當於公司創業計劃書書的封面,投資者首先會看它。為了保持投資者的興趣,計劃摘要應寫的引人入勝。

6.你的創業計劃書書是否在文法上全部正確。如果你不能保證,那麼最好請人幫你檢查一下。計劃書的拼寫錯誤和排印錯誤能很快就使企業家的機會喪失。

7.你的創業計劃書書能否打消投資者對產品/服務的疑慮。如果需要,你可以准備一件產品模型。 創業計劃書中的各個方面都會對籌資的成功與否有影響。因此,如果你對你的創業計劃書缺乏成功的信心,那麼最好去查閱一下計劃書編寫指南或向專門的顧問請教。

㈤ 新成立的公司怎樣做預算表

新成立的公司預算表的編制:

1、堅持量入為出和「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根據收入和財力的可能安排預算,做到量力而行,收支平衡。

2、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切實做到收支計劃積極穩妥,杜絕瞞報、虛報的現象。

3、堅持綜合預算的原則。實施預算內外資金統籌安排。

4、堅持部門預算的原則。部門預算作為一個單位的總預算,是涵蓋單位的所有資金的收支預算,既包括本級預算又包括其下屬單位預算,既包括正常經費預算又包括專項經費預算。

5、堅持零基預算的原則。人員經費按標准核定,公用經費按部門分類分檔的定額核定,事業發展和建設項目按輕重緩急排序。

6、堅持一般不予調整預算的原則。部門支出預算確定以後,除突發性事件和政策性因素增加的必不可少開支,並經財政審核後報市人大批准調整預算外,其它支出項目當年財政不予追加,一律在編制下年度預算時考慮。

(5)開會計公司的預算表擴展閱讀:

一、全面預算:

全面預算是通過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在預測與決策基礎上,調配相應的資源,對企業未來一定時期的經營和財務等做出一系列具體計劃。主要是預算計劃的數字化、表格化、明細化的表達,體現了預算的全員、全過程、全部門的特徵。

全面預算的分類:

1、全面預算按其涉及的預算期分為長期預算(如長期銷售預算和資本預算,有時還包括長期資本籌措預算和研究與開發預算)和短期預算(如直接材料預算、現金預算等)。

2、全面預算按其涉及的內容分為專門預算(如直接材料預算、製造費用預算和綜合預算(資產負債表預算和利潤表預算)。

3、全面預算按其涉及的業務活動領域分為投資預算(如資本預算)、營業預算( 或稱經營預算,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成本預算等) 和財務預算(包括利潤表預算、現金預算和資產負債表預算等)。

二、成本預算作用:

如企業採用變動成本法的,則只要將變動的製造費用按預計分配率測定各成本項目數額,固定費用作為期間費用,按總額測定,並直接在當期邊際貢獻中扣除,然後再加以匯總,預算成本可以用來預測成本的發生額和作為考核 成本工作成績的標准。

集團公司由於總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總公司與各子公司、控股公司之間,子公司、控股公司之間存在著諸多利益關系;

如資金上繳下撥、投資集權與分權、消費基金的控制與放開等,這些財務關系如果處理不好,集團公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吃大鍋飯,苦樂不均,鞭打快牛,該多用的錢沒多用,不該花的錢沒少花,資金使用效益低;

二是管理失控,子公司亂投資、亂融資,亂列成本和費用,虛盈實虧,由一個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的巨額債務,把整個集團公司拖垮的案例屢見不鮮。如何做好集團公司財務控制、風險控制,是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的難題。實踐證明,抓好預算控制與考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財務預算:

財務預算是反映某一方面財務活動的預算,如反映現金收支活動的現金預算;反映銷售收入的銷售預算;反映成本、費用支出的生產費用預算(又包括直接材料預算、直接人工預算、製造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反映資本支出活動的資本預算等。

綜合預算是反映財務活動總體情況的預算,如反映財務狀況的預計資產負債表、預計財務狀況變動表,反映財務成果的預計損益表。

上述各種預算間存在下列關系:銷售預算是各種預算的編制起點,它構成生產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現金預算和資本預算的編制基礎;

現金預算是銷售預算、生產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和資本預算中有關現金收支的匯總;預算損益表要根據銷售預算、生產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現金預算編制。

預計資產負債表要根據期初資產負債表和銷售、生產費用、資本等預算編制,預計財務狀況表則主要根據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損益表編制。

㈥ 新開業的公司怎樣做財務預算報告

一、做有意義的計劃

借用我以前老闆的一句話:「Planning without action it is Daydream. Action without planning
it is Nightmare.」
確實是這樣,一個沒有計劃的商業行為確實十分麻煩。一個企業要是沒有規劃好就飛速的發展擴張,勢必遇到很多因缺乏預測和遠見而帶來的財務問題。比如說:資金籌措困難、開支無法控制、不良應收賬款和積壓存貨等不良資產的增加、盲目投資擴張,直至現金鏈的斷裂等。一個好的計劃,可以把相應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轉化為數字放到財務模型當中,並且利用估值、可能性分析、情景模擬、敏感性分析等手段,把潛在風險可能造成的影響計算出來,從而更好的規避或控制風險。同時,預算也是一種管理會計工具,為企業的決策服務。

預算有很多分類的方法,那些書本上的東西我就不贅述了。我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把計劃預算分成了以下幾種:

(一)全新企業的規劃

一個即將成立或者剛剛成立的新企業,需要做一個整體的中長期(5-10年)預算。一般包括完整的利潤表預算(銷售、生產、成本、費用等)、公司今後幾年的現金流預算和所需資金的投資計劃、開業初期和中長期人員計劃、開業初期和中長期的資本性投入(Capital
Expenditure,也就是固定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等)的預算。還很有可能因為稅務和外匯管理的需要,做相應的稅務籌劃、不同法律主體設立的進度安排和股權比例的分配,以及融資貸款計劃等。

要做好一份完整的計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經有機會做過一個全套的,前後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才把公司的整體架構、分支機構的設立、人員的安排、資金的安排等因素全面地反映出來。對於財務人員來說,真的是一種很大的挑戰。

(二)企業中長期的預算

內容跟上面的第一種基本類似。只是服務的對象和目的不同。新企業的規劃,一般是給潛在的投資人或者股東,或者金融機構看的,以融資為最主要的目的。因而,預期的投資回報是計劃的重點。對於管理層也是行動綱領和今後工作的標桿。

而成熟企業的中長期計劃,基本上是指導性的行動計劃,是企業戰略的體現,同時也是考核管理層工作成果的指標。當然,它也可以作為企業融資的方案,但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企業前面幾年的盈利情況和經營狀況才是真正的考核的重點。藉助中長期計劃,只是知道企業會把錢和主要的資源用於什麼方向。

(三)企業日常的定期預算

這個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了,每年每季度都要做的,有的企業是每個月都要做。通常企業有自己的預算模版,財務人員只要填上去就可以了。而且現在企業使用的多半是屬於增量預算方法Incremental
Budgeting。就是指以當期的銷售成本費用水平為基礎,結合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影響成本因素的未來變動情況,通過調整有關原有費用項目而編制預算的一種方法。對於比較成熟的企業,這也是最基本最安全的方法。

(四)項目預算

企業在進行一定的項目決策之前進行的一種預算、評估。「項目」可以是設立一家分廠、投資一個新公司、收購兼並其他企業等大項目,也可以是一個市場推廣計劃、辦公室裝修、設備購買置換等相對比較小的事件。大項目的預算,由於涉及大筆投資,因而跟企業的預算一樣,也是需要作利潤表預算和現金流預算,還包括根據項目的需要做出投資回報的評價,比如凈現值、內部收益率等指標。小項目的預算,根據項目的性質和考核的需要,重點放在其對公司整體利潤表的影響(financial
impacts on P&L),或者是不同選擇之間的比較。

(五)特殊目的的預算

這一類是指那些不需要完整利潤表的預算,比如成本預算、存貨周轉計劃、采購計劃、費用控制預算等。有時它是整體計劃的一個部分,而有時是一個獨立的預算,用於財務評估,為一定的管理決策服務。

所以,說到計劃預算的意義,它就是為管理層的決策服務。企業可以將預算作為管理決策目標的一種分解。比如說,公司定下了「今年要比去年多盈利20%」的目標。那麼就要將這個目標拆分到各個職能部門可以達到的具體指標。比如:生產部門要提高產量、降低能耗、降低成本;銷售部要增加銷售、市場部要配合廣告促銷、配送物流部門要提高效率;財務部門要監控成本和費用、人事部門多招人手的同時還要提高各部門
人員協作,減少內耗等等。

我們將企業的管理目標作在計劃預算裡面,各部門才知道自己應該達到的指標。各部門做到了指標,企業才能完成整個計劃。如果有些指標沒有辦法達到,管理層就要考慮怎樣來彌補或者是調整策略,同時調整計劃。這樣,各部門跟著計劃走,計劃跟著戰略走,而戰略又根據實際的情況適時地調整,從而使企業的管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因而,從長遠來看,計劃預算最終還是為企業健康穩固的發展。

二、規劃新企業的未來

作為一個新公司的創始人或者是領導人,不僅要勇於推出龐大的戰略,還要善於規劃未來的藍圖。
但是,一家新公司的規劃要從無到有的作出來,確實很不容易。既需要製作人對公司的業務相當熟悉,對市場環境和走勢清晰地把握,同時還要有相當的財務知識和一定的推算、判斷能力。這通常是需要一個團隊來做的事,但往往新的企業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人力分配到計劃上。因而,財務主管就需要自己來做這些計劃。更麻煩的是,企業的創始人可能只有一個大致的想法或者產品概念,如何將這些看似簡單粗糙的概念、想法、靈感,變成一個龐大而系統的財務計劃,往往讓財務人員傷透腦筋。我想在這里大致給大家一些思路和方法。看完我下面的描述,也許大家面對一個完全從空白開始的計劃時,不至於自己腦子里也一片空白了。

(一)收入的預測

俗話說,「No top line, no bottom line」。這里的top line 就是銷售收入,而bottom
line就是利潤(無所謂是「凈利潤」還是其他類似的概念)。
所以,收入的預測是個關鍵。但問題是,收入又是最難預測的。同樣規模的企業,有可能每月的收入是做100-500萬銷售額,但是如果遇到大訂單,做 1000萬也是有可能。那麼全年收入就可能從千萬到上億都不一定,上下相差好幾倍或者十幾倍。很多因素左右銷售額的多少。到底我們要怎樣來預測一個還沒有任何歷史數據的企業的銷售額呢?

教大家一個招,就是掌握「關鍵變數」,也就是決定企業銷售額多少的最關鍵的因素。這是我和一位老同事在做了很多不同行業的商業計劃之後自己總結得出來的。當然,也許市面上有類似的說法或者更專業的術語,反正是和大家分享,應該不存在版權專有的問題。

下面這段話是改編自我以前做培訓時寫的一些講稿,全英文的,也不想再翻譯中文了,相信寒潭裡的大部分同學應該可以看懂的。

(二)成本和費用的預測

成本、費用的預測要比收入模型簡單得多。收入方面,由於是可變因素較多,變化幅度也較大,所以要准確預測的難度也較大。而成本和費用方面,都是一些比較實實在在的東西,可變因素較少。一旦公司運作的規模基本確定,那就比較容易估算了。以下簡單舉例說明,大家根據情況可以靈活應用。

1.成本:

a.直接成本 - 根據每個產品的成分、原料來計算。當然,在得出總成本之前需要知道產量和各個產品之間的"產品組合"(Proct
Mix)。如果知道了單個產品的原料組成、比重、用料的多少以及各種原料的單價,加上各個產品的產量,那麼就很容易出計算總成本。某種產品的總成本=∑(原料單價*單個產品原料耗量*(1+可能的損耗率%))*產量。
對於製造型的企業,這是最直接、也是大家普遍認可的計算方法。唯一的缺點就是可能產品種類很多,用到的原材料業多種多樣,原材料價格說不定還有季節性波動,這樣在建立計算模型的時候就會感覺比較復雜而繁瑣。

b.間接成本 –
根據以往經驗或實際情況估算。比如說,電費。一般一條流水線開足馬力工作一天需要耗用多少電費,有經驗的生產經理根據設備的設計用電量、預估的產量、以及其個人經驗應該可以估算出來。再比如,一些不是直接原材料但是在生產中必須使用的工具和耗材的使用成本,根據經驗判斷也可以估算出來。與資本性支出相關折舊或者攤銷,那就根據原先確定的折舊、攤銷方法來做。

我們這里說的是計算出總體成本,沒有涉及分攤。如果預算中要將間接成本分攤到不同產品上面,就必須使用到一定的分攤辦法。是根據產量來分攤,或者是根據生產耗用的時間來分攤,還是使用我們以前說過的ABC (作業成本法),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或假定的可能情況)來判斷。

c.比率成本 - 比較簡單易行的方法。對於業務形態比較穩定的行業、或者是服務性行業(尤其是餐飲業),一般都有一個比率成本的經驗值。這在預算中可以直接使用。比如說,某工廠生產的產品主體都是橡膠的,一共就三大類10個產品,產品的原料結構相似,僅僅是成品的最後形狀不同,因而加工工藝在最後的步驟略有不同。如果這樣的話,直接成本可能只需要算一個比率,而在間接成本的部分將設備折舊、工具消耗和人力成本的不同因素考慮進去就可以了。

d.有些行業的成本基本上就是人力成本,幾乎沒有原材料,比如說,專業服務行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咨詢等。那麼它的成本就是人員的工資和各種福利了。加上培訓、人力資源管理等費用。有時,還應包括分包給其他專業公司或者自由職業個人的勞務費用。

e.一些有開發能力的企業,在設計開發了某個產品,或者軟體之後,有相當一部分的R&D費用可以根據一定的要求資本化,而不是直接做當期費用。這樣就需要在一定長的時期內,按比例分攤這些費用,記錄到成本中。比如,可以簡單的說,軟體公司的成本=前期開發費用分攤+直接人力成本+系統維護費用等。

在說到成本的估算的時候,還有幾個因素需要考慮:-

f.生產的產量和設備的維護更新。通常來說,一條生產線或一個固定生產流程的產品產量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增長。就是前面提過的Volume
capacity 。所以在做預算的時候,產量限制了銷量,同時也影響了成本的多少。但產量和成本並不是平行增減的,可能在達到一定產量後,如果產量還要增加,設備需要另外增加維護成本。這樣,總成本就會增加一塊。至於增加多少,那就要跟生產部門一起好好的研究一下了。

g.產品組合變化。不同的產品組合不僅會影響到總成本的金額,以及總體利潤的水平,同時很可能還會影響到生產的效率、人員的配備等因素,從而影響不同產品的成本。比如說,企業生產AB兩種產品,原先可以使用企業現有的資源完成生產。但,B產品的銷量很好,售價也很高,毛利很高,企業決定擴大生產。這樣多生產B,由於原先A的生產計劃不能放棄等原因,員工需要加班,而晚上上班使得原料損耗增加很多,同時原先的生產設備還需要一些改造來滿足增產需要等等。這個增產部分的B的成本就不能用原先生產B的成本來替代了。

h.限制和約束。這方面要考慮生產或銷售有什麼因素可能會成為瓶頸。比如說,某種產品的生產需要一種稀有金屬,而這種金屬的產量極其有限。所以,在做生產計劃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制約帶來的影響。再比如,雖然中國人很多,但是在計算所需要的勞動力的時候,不能認為人力可以無條件的無限量的供給。要考慮招人、培訓的周期,當地可供的合格人力資源的多少等。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可能成為約束,比如原材料產地的遠近、運輸能力、氣候條件等等。

除了客觀因素,還有主觀的。說個直接點的,如果企業承諾包吃、包住,流水線需要大量擴招工人的時候,住房和吃飯問題怎麼解決呢?

(至於怎樣把這些限制和約束造成的風險轉化成數字放到利潤表裡面去,我們在以後的章節中會提到。)

2.費用:

費用的估算跟前面提到的間接成本類似。這些費用不外乎包括: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辦公室設備折舊和裝修等費用攤銷、辦公室租金、市場費用、差旅費交通費、通信費用,以及辦公用品消耗品等。一般只要根據實際的情況或者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憑經驗估計就可以了。比如說,租金,一般來說根據大概有多少人需要多少辦公面積、辦公室要設在什麼地段還是放在工廠內部等因素來判斷。而折舊和攤銷要在確認了資本性支出(參見以下「關於資本性支出的預算」
章節)的金額之後再來計算。

大部分的費用都可以比較直接的估計出來。我認為唯一比較復雜的可能是市場費用。

a.市場費用可以用比率,根據銷售額的比率來提取。一般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經驗比率。雖然不一定準確,但可以參考。特別在作長遠規劃時,比率法比較好用。

b.根據市場推廣計劃來估算實際可能發生的市場費用。這是比較穩妥的方法。先了解市場部的計劃,比如說他們的計劃是:下一年度內兩次投放電視廣告,十次新產品推廣,建立用戶VIP俱樂部,加上暑假期間的特惠促銷和聖誕節期間的假日促銷。那麼,只要知道各類廣告的大致投放成本,產品推銷的范圍和動用到的資源等,就可以計算每次活動所需的費用了。

c.比率與實際費用相結合的方式。既要考慮所有產品的平均市場費用比率,又要將可能的大型市場活動的費用作為專項費用放進預算。

如果費用要在不同部門、不同項目之間的分攤,可以用一些很主觀判斷性的(Judgmental)
方法,也可以用ABC。另外還要考慮這個部門是成本中心還是利潤中心?如何分攤費用,才可以使其分攤結果趨向合理?否則的話,年底考核績效時,預算時設立的所謂考核指標會不會變得沒有意義?

(三)利潤表「完整的圖像」

「A whole
picture」。如果你在外資企業工作,可能會經常聽多老外們用這個短語。做一份完整的報表或者是報告,可以全面地反映企業的方方面面。我借用這個短語是想告訴大家,一個完整的利潤表預算還需要很多東西。

我們上面講過了收入、成本和費用的預測,其實這只是利潤表的主體部分。收入減成本是毛利,毛利減費用本來是營業利潤(經營利潤)。但不要忘了,我們還沒有說財務費用呢。所以,嚴格的講,我們只做出了「息前營業利潤」而已。當然,一個利潤的預算當中,收入和成本費用是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項目,我就揀最主要的,簡單過一下:-

1.財務費用:財務費用並不完全是利息收支,還有一些融資成本,當然還有匯兌損益。

通常來說,利息收入部分,一般不做預算。除非企業的預期利息收入較高,並且有定期存款、債券等比較固定又容易匡算的利息收入來源。

利息支出,一般主要是貸款或其他融資方式的利息支出,這個部分根據資金需求量預算和融資方案、利率水平,應該很容易預測。(參見以下「資金需求的預算」 章節)

匯兌損益,一般也不做預算,除非利率的升降是可以預測的。還要匡算企業所需的外匯幣種及其使用量。這對外貿出口型企業或者原材料全部進口的企業來說,可能是很重要的部分。

(在後面的章節中,針對這方面風險如何測算,會再講到一些。)

2.投資收益:這個應該不需要專門說明了吧。全新的企業一般不會有這個部分。但如果有的話,按照一定假設來估算。如果不是固定收益(Fixed
Income)的投資,那就應該把針對收益所設定的假設做得相對保守一些。

3.營業外的收入和支出:通常這個也不會專門作預算。一方面這些收入支出比較少,對企業的利潤的影響不大,另方面即使有數額較大的補貼收入之類,通常也是企業無法預測的。但如果我們在做預算時已經知道有一些意外事件會有較大的財務影響,那就要把它們放進去,以免影響到預算的整體效果。比如說,數額很大的未決訟訴,如果已經基本上肯定會敗訴賠款,那麼就要放入支出的預算(營業外支出—
罰款支出或賠償支出等)當中。

4.所得稅:通過上面的一些處理,基本上利潤總額已經出來了。那就要測算所得稅了。所得稅要根據相關的稅收法規、條例來計算,包括減免稅、退稅政策、不同稅率的使用等因素。這個我想也不必多說了吧。這樣,應該可以計算出凈利潤了。

5.管理報表上的其他內容。

a.企業的管理報表和稅務局要求的正式利潤表通常在格式表達上有所不同。管理報表的目的是為了考核企業的高層領導的管理水平。因而,有些項目可能就會放在營業利潤的後面,比如說財務費用,或者說是融資成本。很可能融資貸款在這家公司看來,是一種利用財務杠桿的戰略性決定,而並不是一定需要外部資金支持。因而,融資成本不必包括在考核指標里。

b.很多企業會把EBIT(Earning before Interest and
Tax)作為利潤衡量分支機構的指標。這是因為,不同的分支機構分布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他們的資本結構和稅率都有所不同。用EBIT可以相對容易地在它們之間進行業績比較。更進一步,可以將EBITDA
(Earning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作為考核指標,就是進一步從中剔除非現金的費用。

c.還有一些公司作為跨國公司的分支機構,他們會有一些總部分攤費用。正常的利潤表當然把它放在管理費用項目裡面。但是,有些管理報表,就把它單獨列示在營業利潤後面。因為這些屬於分支機構不可控制的費用,不應該計算在它們的利潤考核指標當中。

(四)資本性支出的預算

資本性支出一般來說是比較「實打實」的,比較容易做出來。因為通常這類支出都是比較大的支出,企業領導一般都比較重視,因而前期准備也會做得比較充分。同時,資本性支出的方案一旦確定,其可變性、不確定性、突發性因素都比較小。不像銷售收入、成本、費用,計劃的再好,可變性還是很大。

資本性支出的定義非常拗口,我在這里就不重復了。從企業實踐的角度,一般包括幾個方面:-

1.外購生產設備 (包括購價、運費、安裝等);

2.自建設備、裝置、模具等;

3.固定資產改良;(有些要直接進入當期費用。但有些符合一定條件的可以作為資本性支出)

4.管理軟體、應用軟體,及相關網路、電腦設備;

5.辦公室裝修、辦公傢具和設備;

6.還有對外投資,等等

要做好一個資本性支出預算,首先要知道的信息就是支出的成本金額以及支出的具體時間和進度。一般來說,無論是新企業還是老企業,大筆的資本性支出通常都有一個計劃,這個計劃根據不同的內容由生產部門、設備管理部門、IT部門或者營運部門來負責制定。預算中支出的時間和進度,就應該根據這個計劃來做。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說,要裝修辦公室,計劃3月初開工,4月底份結束,5月1日驗收。工程初步報價50萬。裝修公司要求先付20%,然後開工;開工後三周內付50%;工程結束驗收後付清實際工程總額的95%(當然,要減去前面已付的工程報價的70%);最後5%到工程結束3個月後,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如果使用下來沒什麼問題就付或者如果有任何裝修方面的遺留問題就暫時扣下不付。如果我們做的是月度資本支出預算,應該是這樣:

2月:支出10萬

3月:支出25萬

5月:支出12.5萬

8月:支出2.5萬

這里,說明兩點:1)雖然8月份這筆錢不一定要付,但保守起見,我們還是要把它放到預算裡面。2)5月和8月的這兩筆錢實際支付有可能會超過預估的數字,但在做預算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最後的決算數字是多少,因而,當然是以初步報價為准。如果我們有經驗有能力也有依據可以判斷出最後決算會達到多少,那就在預算中適當的反應出來。

這也就是所謂「estimation according to the best of your
knowledge」。就你目前為止知道的情況來判斷應該放多少。

其他的資本性支出,很多跟以上的類似。比如購買安裝大型流水線,自建設備或機組,修繕廠房等等,都要有一定的工程期,因此它們的支出也是按照進度支付的。可能只有辦公設備、傢具和一些簡單軟體(只需安裝,無需實施的)的資本性支出是一次性支付的。

比較麻煩的可能是支出的成本金額或者具體的時間進度無法確定。

1.比如說購買設備的價格。某種設備的價格因生產廠商、原料使用等的不同因素而差異很大,或者由於購買者所需的是非標准型號的,因而找不到一目瞭然的價格資料。這種情況下,保守起見,通常我們都會選用能找到的最高價格或者偏高價格。

2.一些工程性質的支出。比如:自用軟體開發、自建設備的建設、自造廠房等,整個造價也很難一下子確定。這就需要先針對這項工程本身做一個項目費用成本預算。然後再拿出其中可以資本化的部分放到資本支出預算裡面。

3.進度與公司的整體戰略計劃有關。比如說,公司要大舉進攻西部市場,兩年內在西部開設5個辦事處。如果我們假定每個辦事處的辦公室大小均為500平方米。要計算一個500平方米的辦公室裝修費用、傢具、基本辦公設備的總體成本並不太難,而且基本上可以標准化。唯一的區別可能是由於各地方的勞動力成本差異導致了一些費用、成本的差異。這個部分應該很容易做好。問題可能是,到底要開在哪裡,按怎樣的順序進度來開設這些辦事處。這就影響到公司的戰略布局以及其他很多相關的問題。當公司整體的戰略還沒有確定的時候,這個資本性支出的計劃就無從談起了。

4.一項固定資產,是外購還是自建,或者是要租賃。通常需要做一些比較,通過比較它們相應的成本費用,未來收益,以及對現金流的影響來作出一個決定。只有決定做出來了,我們才可以將資本性預算製作出來。否則的話,預算就沒有意義了。

(相關投資性決策的內容請參照後面的章節:「利用預算實現組織目標」。 針對風險和不確定性如何測算,也請參照後面的章節。)

有關對外投資的預算,看似復雜,其實並不難。只要搞清楚我們准備投資多少、什麼時候投資就可以了。這個方面應該不難。比較難的地方可能市投資和融資的相互配合,投資回報率的計算等等。這些已經不是單純的資本性支出預算了,要通過另外的預算來做。(請參照後面的「現金流預測和資金需求預算」以及「利用預算實現組織目標」)

㈦ 會計需要做什麼預算表

會計要做預計資產負債表、預計利潤表、預計現金流量表及每年財務預算(包括現金預算、生產預算、銷售費用預算、管理費用預算、財務費用預算等年度預算表)

㈧ 新開業的公司如何做財務預算報告

  1. 財務預算報告

是指反映企業預算年度內企業資本運營、經營效益、現金流量及重要財務事項等預測情況的文件。

2. 企業年度財務預算報告由以下部分構成:

(一)年度財務預算報表;(二)年度財務預算編制說明;(三)其他相關材料。企業年度財務預算報表重點反映以下內容:(一)企業預算年度內預計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規模、質量及結構;(二)企業預算年度內預計實現經營成果及利潤分配情況;(三)企業預算年度內為組織經營、投資、籌資活動預計發生的現金流入和流出情況;(四)企業預算年度內預計達到的生產、銷售或者營業規模及其帶來的各項收入、發生的各項成本和費用;(五)企業預算年度內預計發生的產權並購、長短期投資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及資金來源;(六)企業預算年度內預計對外籌資總體規模與分布結構。企業應當採用合並口徑編制財務預算報表,合並范圍應當包括:(一)境內外子企業;(二)所屬各類事業單位;(三)各類基建項目或者基建財務;(四)按照規定執行金融會計制度的子企業;(五)所屬獨立核算的其他經濟組織。企業應當對年度財務預算報表編制及財務預算管理有關情況進行分析說明。企業年度財務預算編制說明應當反映以下內容:(一)預算編制工作組織情況;(二)預算年度內生產經營主要預算指標分析說明;(三)預算編制基礎、基本假設及採用的重要會計政策和估計;(四)預算執行保障措施以及可能影響預算指標事項說明;(五)其他需說明的情況。企業應當按規定組織開展所屬子企業開展財務預算報告收集、審核、匯總工作,並按時上報財務預算報告。企業除報送合並財務預算報告外,還應當附送企業總部及二級子企業的分戶財務預算報告電子文檔。三級及三級以下企業的財務預算數據應當並入二級子企業報送。級次劃分特殊的企業集團財務預算報告報送級次由國資委另行規定。企業應當按照下列程序,以正式文函向國資委報送財務預算報告:(一)設董事會的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獨資公司的財務預算報告,應當經董事會審議後與審議決議一並報送國資委;(二)尚未設董事會的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獨資公司的財務預算報告,應當經總經理辦公會審議後與審議決議一並報送國資委;(三)國有控股公司的財務預算報告,應當經董事會審議並提交股東會批准後抄送國資委。企業財務預算報告應當加蓋企業公章,並由企業的主要負責人、總會計師(或分管財務負責人)、財務管理部門負責人簽名並蓋章。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