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可靠性對公司會計工作的影響
⑴ 相關性及可靠性對會計信息的反作用
告訴我你的郵箱,我給你發兩篇:
1.論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關系
2.淺談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
⑵ 淺談會計信息可靠性要求
會計信息是指按會計特有的處理方法(會計制度、會計准則等的規定)對交易
和事項的原始數據經過處理後產生的,為滿足會計管理及經濟管理需要的經濟信息。由於企業與非營利企業所遵循的制度不一樣,滿足的需要也不一樣,所以最終提供的會計信息也會有不同的特點。
企業會計(即財務會計)所提供信息的特點有:
(1) 財務會計的空間范圍是某一個特定企業,它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屬於個別企業。
(2) 財務會計所提供的信息,主要反映已經發生的業務所導致的經濟結果。
(3) 財務會計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其中包括資金流轉的影響,以及經營成果的信息。
非營利企業會計所提供信息的特點則有:
(1)非營利組織會計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空間范圍也實在某一個特定非營利組織,其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屬於往往屬於非營利組織以外的人或組織。
(2)非營利組織會計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不是已經發生的業務所導致的經濟結果,而是組織里的資金流動、流向情況。
(3)當前我國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信息披露比較繁雜,不同類型的組織會計核算的依據不同,核算基礎不同,信息披露的基礎也不同,這就導致其所披露的會計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⑶ 財務工作對於一個公司的重要性
對內: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決策信息.比如事前的投資決策、納稅籌劃、融資方案等;事中的經營活動的記錄;以及事後收益計算、盈利匯總及預測的資料等.簡單說即監督、管理和控制。
對外:為企業財務信息外部使用者提供其所需的信息.比如政府部門、債權人、潛在投資者等.他們需要相關信息來做出合理的決策。
(3)淺談可靠性對公司會計工作的影響擴展閱讀
財務管理是組織資金運動,處理同有關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它是一種價值管理,滲透和貫穿於企業一切經濟活動之中。企業的資金籌集、使用和分配,一切涉及資金的業務活動都屬於財務管理的范圍。
企業的生產、經營、進、銷、調、存每一環節都離不開財務的反映和調控,企業的經濟核算、財務監督,更是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制約和檢查。
財務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動的共同基礎,它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種客觀要求。
⑷ 企業對會計工作的影響及財會人員素質的提高
淺談提高企業單位財會人員素質的途徑 財務管理是企業單位管理的中心環節,財會人員是依法進行會計核算的具體操作者,財會人員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和效果。而在我國企業單位財會從業人員中,中高級職稱人員較少,大部分都為初級職稱人員,知識結構、學歷水平和業務水平偏低。這就要求企業單位財會人員思想觀念必須發生轉變,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一、企業單位財會人員現狀近年來,各企業單位不斷組織各種學習和技能培訓,使財會人員的文化水平、基本技能和業務素質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思維方式、工作態度、參與管理的程度和綜合能力等方面仍然比較欠缺。1.財會人員思想僵化,知識面窄,法律意識淡薄長期以來,各企業單位財會人員都很少實行崗位輪換,有的甚至在一個崗位上工作幾十年,雖然對本崗位的專業技能運用得較好,但對其他崗位及本單位的業務知識了解較少,造成了思想僵化、知識面窄,無法提高綜合能力,並且容易滋生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的懶惰思想;有的財會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在國家利益和單位利益受到損害時視而不見;有的財會人員工作時喪失原則,完全聽從領導的意圖辦事,在自己正常行使職權或自身權益受到損害時,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2.財會隊伍水平參差不齊,財務管理水平不高企業單位中大部分年齡大的財會人員都是半路出家改行搞財會工作的,沒有經過系統的業務學習,缺乏相應的財務管理和核算知識,特別是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接受能力較差;部分財會人員的工作還停留在以前記賬、算賬、報賬模式下。而一些新上崗的大學生雖然有著不錯的理論知識基礎,但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基本上按老會計的操作規程進行,對應該怎樣做和如何做好財會工作缺乏思考,財會隊伍綜合業務水平難以提高。3.財會人員學習積極性差,服務意識不強雖然每年對財會人員都進行了繼續教育,但很大程度上流於形式,大多數財會人員沒有真正用心去學,一部分財會人員參加了學歷教育及職稱考試,但真正學以致用的不多,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不夠,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有的財會人員認為自己管賬管錢就高人一等,態度惡劣、自以為是,聽不得別人提意見,缺乏職業道德;部分財會人員的工作局限於簡單的事後核算,無法及時向領導提供准確的數據,更談不上參與單位管理,不能為單位發展創效出謀劃策。4.財會人員力量不足,基礎工作有待加強在現有的企業單位財會隊伍中,中高級職稱人員偏少,少數財會人員甚至沒有技術職稱,綜合能力突出的財會人員不多,安置型、照顧型人員還佔有一定比例,人才結構的合理性較差。各企業單位對財務基礎工作不重視,造成會計核算不規范,賬務處理不統一,新會計准則的學習和應用不夠深入和廣泛。 二、提高企業單位財會人員素質的途徑1.轉變觀念必須從思想上和行動上與時俱進,這是提高財會人員素質的前提。目前,大多數財會人員仍是從事會計核算工作,參與經營、預測、分析的並不多,他們對財會工作往往顯得力所不及。為此,財會人員必須與時俱進,以高昂的志氣、積極的姿態對待工作。一是要緊跟時代步伐,關注新形勢和國內外財經動態,要了解國家會計、稅收、金融、技術、產業等政策,掌握新的經濟政策及法律。二是要學習現代財務理論,掌握財務管理手段,掌握新的分析預測方法。特別要掌握會計電算化手段,全面提高會計核算水平。三是要轉變工作方法,主動參與財務管理工作。財務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也是涉及面很廣的工作。真正做好財務工作,需要業務部門、技術部門的大力支持協助,財務人員要主動與業務技術部門溝通,主動參與各單位經濟管理的全過程。2.強化職業道德意識會計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在其職業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時帶有明顯的行業特徵,主要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而會計職業道德的核心就是誠信,這是一名會計人員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因此,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對照會計法規,知法守法、廉潔自律。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財務人員要從本質上熱愛本職工作,熱愛自己的崗位,把工作視為自身的需要和自我價值的體現。這樣在處理會計業務時,才能做到心無雜念,依法辦事。3.重視會計基礎工作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是加強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健全的會計基礎工作,收集、處理、利用和提供的會計信息就會失去可靠性,會計工作水平也就無法提高。從現實情況看,有的單位會計工作秩序混亂、管理失控、假賬泛濫、賬目不清。不難看出,這種狀況下的會計工作是不能很好地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這就勢必要求企業單位規范會計基礎工作。4.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財會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決定著會計工作質量的好壞,作為一名新時期優秀的財會人員,不但應掌握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應該學習和掌握金融、稅務、審計以及經濟法、計算機和其他方面的基礎文化知識。同時,要善於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和方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僅要具有參與企業決策的意識,還應具有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應變能力和風險防範意識,這就要求財會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提高會計業務能力的途徑有兩條,一條是通過會計繼續教育全面學習和掌握會計理論與操作技術。在充分利用各種培訓的同時,還應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通過報刊、雜志、專業書籍等自學。另一條是通過會計崗位的輪換來解決綜合業務能力的問題。事實證明,會計崗位的輪換不但是實行內部會計控制的手段之一,也是全面提升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重要措施。5.加強財會人員學歷教育在搞好財會人員繼續教育的基礎上,還應積極創造條件,提高財會人員的學歷層次。高等會計教育的水平決定著財會隊伍的人員素質和工作質量,近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企業單位特別是基層企業單位的財會人員學歷層次還普遍不高,企業單位應從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發展出發,鼓勵財會人員參加相應專業的函授、自學考試。對於進修研究生的財會人員,除了在工作上提供便利、在時間上提供保證外,還應給予完成學業者精神和物質獎勵,並作為晉升和聘任會計職稱的重要條件之一,以激發他們不斷學習和深造的熱情,使財會人員通過各種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和學歷層次,成為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學術型和應用型財會人才。
⑸ 會計工作對企業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會計對於一個企業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財務狀況和損益狀況方面。
重要性的基本特徵是:
1.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遺漏或錯報重要的會計信息,判斷重要性的標準是看其是否會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
2.重要性概念是從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等;
3.重要性的判斷不能脫離企業所處的環境,不同的企業或同,企業在不同時期,判斷重要性的標准可能不完全相同;
4.重要性的判斷不能忽視其本身的性質。有些信息,雖然從量的標准尚未達到重要性,但其性質嚴重,在本質上已經符合了重要性要求,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應將其披露。
⑹ 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會計信息是否可靠,可依據五項指標:
1、真實反映
2、中立性
3、實質生於形式
4、謹慎性
5、完整性
⑺ 如果將來從事財務會計工作,會計信息可靠性要求意味著什麼
(1)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將符合會計要素定義及其確認條件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如實反映在財務報表中不得根據虛構的、沒有發生的或者尚未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應當編報的報表及其附註內容等應當保持完整,不能隨意遺漏或者減少應予披露的信息,與使用者決策相關的有用信息都應當充分披露。
⑻ 財務工作對於一個公司的重要性是怎樣的
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它是根據財務部門提供的數據幫助企業決策者對市場做出正確的判斷,使企業在市場中把握正確的經營方向,穩步發展,立足於不敗之地。企業中財務會計的工作重點是隨著企業發展階段不同而不同。
財務工作不僅是基礎數據的收集、整理、匯總。同時財務數據統計的准確與否,不僅體現著一個財務人員的工作水平,同時也決定著企業財務成果的准確與否,往大的說更關繫到企業對外的整體形象,和整個企業的正常運行。
(8)淺談可靠性對公司會計工作的影響擴展閱讀
財務會計標准化建設實施的目的
1、業務流程化:將財務各項工作進行明確,形成一個財務管理總流程及配套子流程,確立行事的流程規范,將每項工作固定化,財務人員及時對照自身工作,對於偏離行為及時糾正。
2、流程表單化:將各項基本流程形成管理表格,對於日常會計數據及時記錄,形成各項財務大數據,為未來經營活動預測及風險提示提供各項基礎資料。
3、表單信息化:通過信息化平台,記錄日常工作過程,形成各類基礎表單,自動形成各項數據積累,提高管理效率。
4、制度科學化:建立完善的財務工作標准,並通過運行、反饋、改進循環,完善標准,簡化流程,做到制度科學化,流程順暢化。
5、工作主動化:通過人員培養方案,財務人員能力提高,工作主動性增強,軟硬體設施的增強進一步帶動工作積極性,歸屬感加深,更利於企業運營。
⑼ 新會計准則對財務信息可靠性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市場是資本(證券)市場。它的活力從何而來?主要依靠每一家上市公司按法律、法規等的規定向市場披露公司財務信息,如實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業績)和現金流量。從2007年起我國將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實行新的會計准則,由於新准則吸納了國際投資者所熟悉的會計原則,這將使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更加嚴格、透明和規范,給投資者創造一個更加可信的投資環境。
一、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應具備的質量特徵
1、可靠性。可靠性指確保財務信息能免於錯誤和偏差,並能忠實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現象或狀況的質量。按照美國財務會計委員會第2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可靠性的主要標志包括反映真實性、可核性和中立性。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認為會計信息「當其沒有重要差錯或偏向並能如實反映其所擬反映或理當反映的情況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據時,會計信息就具備了可靠性」。因此,可靠性是保證財務信息對決策有用的重要質量特徵。
2、相關性。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相關性包括兩方面:首先,其內容是相關的,即與投資者的價值判斷和股價波動密切相關。上市公司提供的財務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特別是影響上市公司未來業績和現金流量的預測性信息或前瞻性信息,這將有助於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其次,其形式是相關的,即必須重點突出、淺顯易懂。
3、充分性。上市公司應該披露所有可能引起證券價格變動的全部信息資料,不得故意隱瞞或遺漏任何重大財務信息。但這並不意味著進入證券市場的公司必須毫無保留地披露任何信息。事實上,過度的信息披露也可能會使投資者淹沒在大量瑣碎而無價值的信息之中,反而減損了重要信息對於投資決策的價值。
4、 全面性。不論對企業有利的財務狀況,還是對企業不利的財務狀況,均應有所反映,不允許依照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任意取捨,從而使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二、新會計准則以提高財務信息可靠性為宗旨
(一)財務信息可靠性涵義
可靠性應包括這樣幾層涵義:①信息必須忠實反映其「所擬反映或理當反映的」交易、事項。②信息必須沒有偏向。沒有偏向亦即信息必須具有中立性。③信息必須沒有重大錯誤。把如實反映、可證實性和中立性同時作為可靠性的標志。
首先,真實性是可靠性的一個內容,但並不等同於可靠性。真實性強調會計信息應與實際相符,應具有客觀性。而可靠性不但強調會計信息的客觀真實性,而且強調會計信息的主觀可信性。具有可靠性的信息必然是真實的,但僅僅具有真實性的信息不一定具有可靠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會計核算前提的假設性。一般情況下,會計核算前提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但是,在實際經濟生活中,有時會出現與會計核算前提不相符合的情況。最典型的例子是關於幣值不變前提。因此,會計信息只能是相對的真實,表現為賬面數字與現實情況有一定的差異。②准則允許范圍內會計處理方法的可選擇性。對於特定的業務,到底選擇哪種會計處理方法,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經驗和專業判斷,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會計信息只有首先保證真實,才能值得信息使用者信賴,才能具有可靠性。
其次,可靠的會計信息應是具有可證實的信息。所謂可證實性,按照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上對此概念的解釋,指「能使不同計量者以其一致性的證明信息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東西,並且在選用的計量方法上不存在錯誤或偏向。」 即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個人分別採用同一會計方法,對同一事項加以處理,就能得出相同的結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具有可證實性的會計信息應是在正確的會計核算方法基礎上生成的。
最後,會計信息即使具有了真實性和可證實性,如果不具有中立性,仍然不值得信息使用者信賴。所謂中立性,指「在信息中不存在企圖取得預定結果或誘發特定行為的偏向。」這就要求會計信息在生成過程中不受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指使或操縱,不允許任何人為了某種目的歪曲會計信息,即會計信息應公正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東西。
(二)謹慎適度選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財務信息可靠性
我國新會計准則在許多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最大的變化或最引人注目之處就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近年來,國際會計准則及美國等一些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會計准則,先後將公允價值作為重要甚至是首選的計量屬性加以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隨著近幾年我國市場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各種金融創新產品和創新手段的出現,為公允價值的運用創造了現實的「土壤」。上市公司應建立、健全同公允價值計量相關的決策體系。嚴格按照新會計准則的要求,謹慎適度選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公允價值計量使會計記錄由靜態轉化為動態,能更客觀地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很多資產還沒有形成活躍的交易市場,採用估值技術和未來現金流折現計算以及公允價值的後續計量難度較大。如果不顧條件地運用公允價值,必然會帶來公允價值的濫用,很可能會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粉飾報表的又一新的工具。 新會計准則中公允價值有條件的、謹慎的運用表現在非主導性和苛刻的限制條件兩方面。⑴ 公允價值的非主導性。基本准則明確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採用歷史成本」。⑵ 條件要求較為苛刻。新准則對公允價值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設定了較為苛刻的限制條件。為了防止公允價值被濫用,新准則規定了公允價值的使用前提,即公允價值應當能夠「可靠計量」,不能以犧牲可靠性為代價換取所謂的公允性。例如《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規定,可以運用公允價值的非貨幣性交換必須具有商業實質並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三)嚴格資產減值准備計提和轉回,提高財務信息的可靠性
《資產減值》准則規定企業應建立、健全資產減值准備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形成科學合理的決策程序。在新會計准則實施後,上市公司應密切關注其長期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並根據有關規定對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同時應提出充分證據證明原減值准備計提的合理性,否則按前期差錯更正的原則進行處理。
《資產減值》准則將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減值准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的情況。原准則中資產減值准備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上市公司操縱經營業績、粉飾財務狀況、規避上市監管的工具。特別是面臨被「特別處理」或「退市」的上市公司,濫用資產減值准備的現象已經達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有鑒於此,為杜絕這種現象,提高財務信息質量,新准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將促使企業的管理層和財務經理改變會計核算思路,與國際慣例的趨同,促進了我國會計業更快的融入國際大環境,將提高財務信息的可靠性。
(四)借款費用資本化對象和范圍的擴大,更加如實反映資產的價值
新准則立足於更加真實反映企業長期資產的佔用,對於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和可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方面做出了重大修訂,主要表現為借款費用資本化對象和范圍的擴大,從而更能反映交易的經濟實質。 首先,新准則中明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資產。」規定「企業發生的借款費用,可直接歸屬於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的,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相關資產成本。」直接計入資產負債表,這就減輕了利潤表的波動性,增強了存貨計價的客觀性,據此進行定價的庫存商品更能反映耗費的真實成本;其次,新准則規定「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佔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應當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明確了可以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不再限定於由專門借款產生的,一般借款如被用於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也應當資本化。
(五)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為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分部報告》准則要求上市公司分別根據業務的性質披露業務分部報告和地區分部報告,並將其中的一種分部方式作為主要報告形式,另一種分部方式作為次要報告形式。對於主要報告形式,企業需要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費用、分部損益、分部資產總額和分部負債總額等信息。企業在次要分部報告中,需要披露分部收入和資產等信息。並且上市公司各分部間的轉移交易應當以實際交易價格為基礎計量,轉移價格的確定基礎及其變更情況,應當予以披露。
總而言之,新會計准則吸納了國際投資者所熟悉的會計原則,注重強化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真實可靠,使資產和交易得到更為公允的反映,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資者對企業財務信息可靠性的信心。同時,這將有助於提高中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適應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市場對高質量財務信息的需求。由於新會計准則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提高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的使用價值,會使上市公司業績的可預測性增強。但是由於新會計准則更強調公司的會計政策需要反映企業的經濟實質,並賦予企業很大的調整會計政策的權力,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投資者分析的難度。
【參考文獻】
1.財政部 《企業會計准則》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6.2.15
2.財政部 《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6.10.30
3.陸 洲 新會計准則能防「造假」嗎 《北京青年報》2006.7.2
4.夏冬林 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徵《會計研究》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