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葯公司會計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A. 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1.當前資產評估期待解決的問題
2.對建設銀行實施績效審計方法應用的研究
3.江門市內部會計控制問題研究
4.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相關問題研究
5.關於在少直供電所財務會計的實踐報告
6.合理利用財務杠桿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7.江蘇新河農用化工有限公司流動資金管理的調查報告
8.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問題的探討
9.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與構建
10.淺談商業銀行會計部位風險及對策
11.行政事業單位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對內部審計的影響及對
12.強化農村信用社內控建設積極防化金融風險
13.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舞弊調查報告
14.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對策的研究
15.如何通過稅務籌劃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16.談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及其內部控制
17.無形資產評估若干問題探討
18.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的探討
19.淺談網路會計及對會計假設的影響
20.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1.政府投資審計項目實例
22.淺析負債經營的相關問題
23.會計制度與稅法差異的分析
24.利潤操縱常見手法及其治理
25.淺議法務會計
26.我國政府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思考
27.試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對策
28.試論公允價值計量屬性
29.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化之探討
30.淺析戰略成本管理
31.淺析網路會計
32.淺析內部審計風險的形成與控制
33.淺談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
34.汽車企業沖壓作業的成本控制
35.關於我國物業稅立法的思考
36.財務報表附註在財務分析中的重要性
37.淺析負債經營的相關問題
關於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探討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面臨的挑戰與思考
會計電算化下企業內部控制
會計電算化在實際財務中應用
淺談農村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規章制度的變更
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
淺析固定資產折舊
淺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
論誠信危機的根源及治理對策
淺談現代企業內部會計控制
論溫州民營企業會計核算的現狀及改革
論會計信息失真
企業會計信息網路化分析
論消費改稅
論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
論企業的應收帳款管理
規定資產折舊
應收款信用管理研究
溫州眼鏡製造業成本上升的因素分析與相關對策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談談各業應收帳款的管理
中小企業應收帳款的管理
物流行業財務管理問題研究
淺析我國預算外資金管理的現狀
淺談高校後勤固定資產的管理
淺談變動成本法及其簡單應用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應收帳款的管理
存貨計價方法的比較
金融風險及其防範對策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
論企業存貸折舊
淺析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網路會計的認識
會計所的與應稅所的差異分析
對完善企業財務報表的粗淺看法
淺談企業戰略成本管理
論企業並購財務風險及控制
論外貿企業匯兌損益
對資產減值確認與計量的探討
以和諧理念開創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升格局
淺談品牌代理帳務流程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選擇
上市公司非標准意見審計報告分析
淺談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分析
淺談會計誠信問題
論企業內部會計審計
內部審計
論我國現代企業成本控制
論會計規章制度的變更
淺談固定資產折舊
論企業所得稅的改革與完善
會計方向
淺談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與管理
沿海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分析
論中小企業的籌資
關於網路經濟時代財務管理的探討
淺談施工企業應收帳款的管理與清償
論現代企業投資風險與控制
強化財務管理與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
會計方向
論商業銀行會計工作的內控建設及風險防範
論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
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建設的構想
關於會計信息化方式下銀行對帳問題的探討
淺談商業銀行的會計制度
加強基本建設項目財務管理和監督有關問題的探討
成本控制在水鑽行業中的應用
論成本企業財務管理的關鍵
新會計制度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試述成本管理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業財務預算警示系統研究
新准則公允價值運用對利潤的影響
論對我國增值稅稅務籌劃
論關聯企業交易信息的披露
淺析投資決策中凈現值法下折現率的選擇
論新企業所得稅法下企業稅收管理與會計准則差異
淺談資產減值准則的變化
論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
中小型企業貨幣資金內部控制
新形勢下企業所得稅
淺談資本成本會計若干問題
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及適應情況
論銀行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淺析銀行不良貸款
會計專業的論文我這有,說不定有你滿意的,也可專業代寫
QQ
13 ........................................後面接著輸入......
67........................................後面接著輸入......
75........................................後面接著輸入......
125
(4行連著輸入就是我的QQ)
B. 有關醫葯類的畢業論文最好是範文
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摘要】 目的 幫助臨床醫生了解抗生素的葯物不良反應,促進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葯物,保證患者用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復習文獻資料,從過敏反應、毒性反應、特異性反應、二重感染、聯合用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應等幾個方面,綜述抗生素的葯物不良反應及臨床危害。結果 抗生素的葯物不良反應可以預防和控制,應重視患者用葯過程中的臨床監護。結論 抗生素的葯物不良反應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 抗生素;不良反應
葯物的不良反應是臨床用葯中的常見現象。它不僅指葯物的副作用,還包括葯物的毒性、特異性反應、過敏反應、繼發性反應等〔1〕。抗菌葯物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類用葯,包括抗生素類、抗真菌類、抗結核類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葯制劑類。其中以抗生素類在臨床使用的品種和數量最多。目前臨床常用抗生素品種有100多種。抗生素挽救了無數生命,但其在臨床應用也引發了一些不良反應〔2〕。抗生素葯物不良反應的臨床危害後果是嚴重的。在用葯後數秒鍾至數小時乃至停葯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均可發生不良反應。常見的有過敏性休克、固定型葯疹、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性反應、胃腸道反應、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強臨床用葯過程中的監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對減少臨床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4〕。
1 過敏反應
抗生素引起的過敏反應最為常見〔5〕,主要原因是葯品中可能存在的雜質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產物在體內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個體差異。發生過敏反應的患者多有變態反應性疾病,少數為特異高敏體質。
1.1 過敏性休克 此類反應屬Ⅰ型變態反應,所有的給葯途徑均可引起。如:青黴素類、氨基糖苷類、頭孢菌素類等可引起此類反應,頭孢菌素類與青黴素類之間還可發生交叉過敏反應。因此,在使用此類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試。
1.2 溶血性貧血 屬於Ⅱ型變態反應,其表現為各種血細胞減少。如:頭孢噻吩和氯黴素可引起血小板減少,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可引起溶血性貧血。
1.3 血清病、葯物熱 屬於Ⅲ型變態反應,症狀為給葯第7~14天出現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關節痛伴關節周圍水腫及發熱、胃腸道黏膜潰瘍和腸局部壞死。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林可黴素和鏈黴素均可引起以上反應。頭孢菌素類、氯黴素等抗菌葯物還可引起葯物熱。
1.4 過敏反應 這是一類屬於Ⅳ型變態反應的過敏反應。如:經常接觸鏈黴素或青黴素,常在3~12個月內發生。
1.5 未分型的過敏反應 有皮疹(常見為蕁麻疹)〔6〕、血管神經性水腫、日光性皮炎、紅皮病、固定性紅斑、多形性滲出性紅斑、重症大皰型紅斑、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多見於青黴素類、四環素類、鏈黴素、林可黴素等;內臟病變,包括急慢性間質性肺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肝炎、彌漫性過敏性腎炎,常見於青黴素類、鏈黴素等。復方新諾明還可引起嚴重的剝脫性皮炎。
2 毒性反應
抗生素葯物的毒性反應是葯物對人體各器官或組織的直接損害,造成機體生理及生化機能的病理變化,通常與給葯劑量及持續時間相關。
2.1 對神經系統的毒性 如:青黴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出現癲癇樣發作。青黴素和四環素可引起精神障礙。氨基糖苷類、萬古黴素、多粘菌素類和四環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經的毒性。鏈黴素、多粘黴素類、氯黴素、利福平、紅黴素可造成眼部的調節適應功能障礙,發生視神經炎甚至視神經萎縮。
新的大環內酯類葯物克拉黴素可引起精神系統不良反應。另有報道,大環內酯類葯物克拉黴素和阿奇黴素可能減少突觸前乙醯膽鹼釋放或加強了突觸後受體抑製作用,可誘導肌無力危象。
2.2 腎臟毒性 許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腎臟的損害,如:氨基糖苷類、多粘菌素類、萬古黴素。氨基糖苷類的最主要不良反應是耳腎毒性。在腎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頭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長,應引起臨床醫生用葯時的高度重視。
2.3 肝臟毒性〔7〕 如:兩性黴素B和林可黴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劑量四環素可引起浸潤性重症肝炎,大環內酯類和苯唑青黴素引起膽汁淤滯性肝炎,頭孢菌素中的頭孢噻吩和頭孢噻啶及青黴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轉氨酶升高,鏈黴素、四環素和兩性黴素B可引起肝細胞型黃疸。
2.4 對血液系統毒性 如:氯黴素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和中毒性粒細胞缺乏症,大劑量使用青黴素時偶可致凝血機制異常,第3代頭孢菌素類如頭孢哌酮、羥羧氧醯胺菌素等由於影響腸道菌群正常合成維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應。
2.5 免疫系統的毒性 如:兩性黴素B、頭孢噻吩、氯黴素、克林黴素和四環素〔6〕。對機體免疫系統和機制具有毒性作用。
2.6 胃腸道毒性 胃腸道的不良反應較常見。可引起胃腸道反應的葯物如:口服四環素類、青黴素類等,其中大環內酯類、氯黴素類等葯物即使注射給葯,也可引起胃腸道反應。
2.7 心臟毒性 大劑量青黴素、氯黴素和鏈黴素可引起心臟毒性作用,兩性黴素B對心肌有損害作用,林可黴素偶見致心律失常。
3 特異性反應
特異性反應是少數患者使用葯物後發生與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應。其反應與患者的遺傳性酶系統的缺乏有關。氯黴素和兩性黴素B進入體內後,可經紅細胞膜進入紅細胞,使血紅蛋白轉變為變性血紅蛋白,對於該酶系統正常者,使用上述葯物時無影響;但對於具有遺傳性變性血紅蛋白血症者,機體對上述葯物的敏感性增強,即使使用小劑量葯物,也可導致變性血紅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許多細菌及真菌寄生。由於它們的存在,使機體微生態系統在相互制約下保持平衡狀態。當大劑量或長期使用抗菌葯物後,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殺死,不敏感菌和耐葯菌增殖成為優勢菌,外來菌也可乘機侵入,當這類菌為致病菌時,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見二重感染的臨床症狀有消化道感染、腸炎、肺炎、尿路感染和敗血症。
5 抗菌葯物與其他葯物合用時可引發或加重不良反應〔8〕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多數情況下是需要聯合用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腫瘤等)合並感染,手術預防用葯,嚴重感染時,伴器官反應症狀,需要對症治療等。由於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發或加重抗菌葯物的不良反應。
5.1 與心血管葯物合用 紅黴素和四環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謝,合用時可引起後者血葯濃度明顯升高,發生地高辛中毒。
5.2 與抗凝葯合用 頭孢菌素類、氯黴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葯在肝臟的代謝,使後者半衰期延長,作用增強,凝血時間延長。紅黴素可使華法林作用增強,凝血時間延長。四環素類可影響腸道菌群合成維生素K,從而增強抗凝葯的作用。
5.3 與茶鹼類葯物合用 大環內酯類葯物也可以抑制肝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使茶鹼血葯濃度增加。紅黴素與茶鹼合用時,茶鹼血葯濃度可增加約40%,而茶鹼可影響紅黴素的吸收,使紅黴素的峰濃度降低。
5.4 與降糖葯合用 氯黴素與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時,可抑制後者的代謝,使其半衰期延長,血葯濃度增加,作用增強,可導致急性低血糖。
5.5 與利尿劑合用 氨基糖苷類葯物慶大黴素與呋喃苯胺酸類合用時,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報道。頭孢噻啶與呋噻米合用時可增加腎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時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環孢菌素與甘露醇合用時,可引起嚴重的腎壞死性改變,停用甘露醇後,移植腎的功能可得到恢復。
5.6 與其他葯物合用 紅黴素、四環素與制酸劑合用時,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環內酯類紅黴素與卡馬西平合用時,可引起卡馬西平中毒症狀。
綜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視患者用葯過程中的臨床監護對於臨床醫生安全用葯,保證患者生命健康,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正確診斷分清是否為細菌感染,如利用標本的培養判斷認為是細菌感染,才是應用抗菌葯物的適應證。熟悉抗生素的葯理作用及不良反應特點,掌握葯物的臨床葯理作用、抗菌譜、適應證、禁忌證、不良反應以及制劑、劑量、給葯途徑與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葯過敏史,使用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應發生。在醫、護、葯三方加強ADR監測〔9~11〕。
同時對葯物監測、臨床血液及生化指標檢驗監測、護理監護等〔12〕。特別是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葯物進行血葯濃度監測的同時也應監測腎功能和聽力;合並用葯時對受影響葯物的血葯濃度進行監測,如紅黴素或四環素與地高辛合用時,對地高辛葯物濃度進行監測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劑與氯黴素、四環素、紅黴素合用時,應監測患者的凝血時間,或避免合用;必須合用時,須調整口服抗凝劑的劑量。
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較多,認真細致的護理工作,特別是對兒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護理,是對葯物不良反應及時發現和處理的重要環節。對護理人員進行臨床葯理知識的培訓,增加他們這方面的知識,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和處理。
一旦發現不良反應應採取果斷措施,如停葯或換葯。若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採取搶救措施。這些做法對抗生素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補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張克義,趙乃才.臨床葯物不良反應大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96.
2 楊利平.再談抗菌葯物的合理應用.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葯物不良反應803例分析.醫葯導報,2004,23(9):695-696.
4 張立新,王秀美.抗生素應用中的問題與探討.實用醫技雜志,2004,11(8):1498-1499.
5 張紫洞,熊方武.葯物導致的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抗感染葯學,2004,1(2):49-52.
6 吳文臻,劉建慧.葯疹220例臨床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3):1739.
7 劉斌,彭紅軍.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葯物流行病學雜志,2004,13(5):251-253.
8 程悅.聯合用葯致變態反應探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3):1793-1794.
9 馬冬梅,李凈,舒麗偉.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龍江醫學,2004,28(12):925.
10 吳安華.臨床醫師處方抗菌葯物前需思考的幾個問題.中國醫院,2004,8(8):19-22.
11 高素華.抗生素濫用的危害.內蒙古醫學雜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酈柏平,趙永根,等.抗生素合理應用自動監控系統的構建.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8):479-481.
C. 會計類畢業論文範文,能不能給我一篇~
這方面的論文在一方網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師幫忙指導的。相對於網上很多個人和小機構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網王老師咨詢的,非常專業的說
這里還有些資料,你看看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計算機、網路、通信、智能等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體系得到了飛速發展,而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從此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組織形式從80年代開始逐漸扁平化,EDI在企業中開展,尤其是進入90年代,隨著萬維網的出現,更加推進了企業的發展,企業自身效率和效益得到一定提升的同時,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面前:各企業間競爭更加激烈,傳統實體企業形式已嚴重束縛了企業的發展。於是,逐漸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們意識到,如果僅靠通過自身內部資源的整合,已難以抓住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以取得更高的收益。因此,覺醒的企業家們開始將關注點轉向企業外部,與其他企業進行資源整合以彌補自身資源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高新技術的發展及充分利用人類有限的資源,虛擬企業的出現變成了最優選擇。有共同利益需求的各企業以某個市場機遇為契機,通過將各自的核心資源和優勢進行整合來實現「共贏」目標,我們將這類企業成為虛擬企業。這種新型的經營模式能給企業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傳統實體企業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甚至是組織機構都被虛擬企業這種新型的企業組織徹底顛覆。虛擬企業作為新型經營模式,越來越受到企業家們和眾多學者的關注,它被人們稱為是「21世紀企業經營管理主流模式」。虛擬企業具有節約交易成本和提高競爭力的雙重優勢,但它也面臨更大的經營風險,這對充當「經濟警察」的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虛擬企業若按傳統會計模式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則有可能不能真實、公允地反映虛擬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1]。這無疑增加了注冊會計師發現重大錯報的難度,因此,本文試圖對虛擬企業的審計風險管理問題做初步研究。文章在第一章闡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義、論文框架等基本內容。第二章是關於虛擬企業及審計風險的國內外文章綜述。第三章首先對影響虛擬企業審計風險的因素進行了識別,風險、識別方法主要有篩選→監測→診斷法、德爾菲法和風險樹搜尋法,這些方法在風險識別過程中可單獨使用,也可聯合使用,以盡可能找到較為全面的風險點;風險定性識別之後,文章建立了虛擬企業審計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接下來進行虛擬企業審計風險的評估,將定性的風險定量化,以便於進行風險的評價和處置,審計風險的評估方法有風險因素分析法,內部控制評判法,分析性審核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定性風險評價法,審計風險模型法,風險率評價法等,本文選用模糊綜合評判法進行風險評估,因為該方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比較成熟的模糊數學方法,能較好的評估出虛擬企業的審計風險。第四章選取較為成功的虛擬企業——美特斯·邦威作為研究對象,以檢驗模糊綜合評判法的可行性。第五章在對全文進行總結的同時也列舉了文章的不足及以後應該努力的方向。
還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網自己看吧~
摘要
第章緒論
研究背景及意義
研究內容及方法
第章文獻綜述
關於虛擬企業的文獻綜述
國外虛擬企業文獻綜述
國內虛擬企業文獻綜述
關於審計風險的文獻綜述
國外審計風險文獻綜述
國內審計風險文獻綜述
相關文獻述評
第章虛擬企業審計風險評估一般理論和方法
虛擬企業審計風險識別
審計風險識別含義和原則
審計風險識別方法
虛擬企業審計風險的特點
虛擬企業審計風險評估
審計風險評估方法
虛擬企業審計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基於模糊綜合評判法的虛擬企業審計風險評估
第章虛擬企業審計風險評估流程
建立指標體系
應用AHP確定各指標權重
建立判斷矩陣A
確定每一層各因素的權重系數
一致性檢驗
模糊綜合評判
建立因素集U
構建評判集V
確定權重集W
確定隸屬關系,建立模糊關系矩陣R
模糊綜合評判
結果分析
第章結論及展望
研究結論
研究局限性及未來展望
最好先擬提綱,再寫論文,你參考下這個吧,當時一方的王老師給我,直接就通過了,呵呵,老師拿我的當別人的範文了
D. 想要會計專業的畢業論文範文
論管理會計在企業運用的現狀與措施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管理會計的 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並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管理 會計應用體系。本文從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應用的現狀出發,提出了中國 企業管理會計運行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提高我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方 法與措施。 關鍵詞:管理會計現狀措施 1管理會計的含義及職能 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指以企業現在和未來的資金運 動為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 決策的科學依據為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管理會計包括成本 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兩大組成部分。 在本世紀50年代以前,我國會計界一般都認為會計具有「反 映」和「監督」兩大基本職能,這是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會計所 作的科學概括———即「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來理解的。但是,到 了50年代以後,企業會計系統為了適應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社會經 濟發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個子系統,於是會 計實踐已經遠遠超過單純的事後反映和定期監督的范圍。管理會計 把傳統的職能擴大到以下四個方面:規劃的職能主要是利用財務會 計的歷史資料及其他相關信息,進行科學的預測分析,並幫助各級管 理人員對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經濟問題作出專門的決策分析;然後在 這個基礎上編制企業的整體計劃與責任預算,確定各方面的主要目 標,用來指導當前和未來的經濟活動。組織的職能主要是結合本單位 的具本情況,設計並制訂合理的、有效的責任會計制度和各項具體會 計工作的處理程序,以便對人力、物力、財力等有限資源進行最優化 的配置與使用。 2企業管理會計運用的現狀 我國管理會計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管理水平落後,基礎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意識尚待增強目 前,我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雖然整體上有了較大提高,但許多企業運 行機制並沒有太大的改觀。現代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家不僅要懂經營, 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會計和財務管理。而在現階段,大多數企業經 營者離這一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會 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低效、混亂仍是我國絕大多數企業治理結構 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2傳統做法和習慣勢力的影響,導致管理會計的應用缺乏良 好的社會環境。在主觀思想上,管理會計在中國並沒有引起多數企業 的重視,仍然處於一種漂浮狀態。這樣使得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動力 明顯不足,企業會計人員仍缺乏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由於我國目前 還沒有為之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會計體系,沒有從客觀上消除傳統 做法和習慣勢力的影響,從而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條件,使管理會計在 企業中的作用事倍功半,影響了它的推廣應用,這是企業難以應用管 理會計的關鍵所在。 2.3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不健全。我國對管理會計的運用是在20 世紀70年代末伴隨著管理會計理論的傳入開始的,理論和方法基 本上是從西方國家引進的,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聯系我國實際的系 統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首先,有關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專著較少, 而且研究領域狹隘、信息滯後;管理會計理論研究隊伍薄弱,缺乏高 層次的理論研究人員。其次,現有管理會計的技術、方法操作性差,沒 有創新能力;會計界對實踐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顯缺乏系 統的研究和歸納總結,到目前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統的研 究與總結。 2.4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財會人員的素質水平偏低。由於一些 企業的決策者對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管理會計工作缺乏 應有的重視,造成企業財會人員觀念陳舊、素質偏低、知識的層次和 結構不合理,缺乏高素質的會計管理人員,使企業難以應用管理會 計。所以,在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的任務和職能基本上由財務部門和 成本核算部門承擔,沒有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承擔其任務和履行其 職責,無管理會計師專業隊伍,全國也無此類技術資格考試。由於企 業把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會計循環上,只考慮會計實務是否符 合會計慣例,而不去考慮是否有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致使管理 會計與財務會計發展不平衡,從而制約了它的推廣和運用。 3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措施 為了使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具有廣闊的運用空間,充分發揮為 決策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的作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企業應該充分 認識管理會計的特性,轉變觀念,結合企業具體管理情境,積極探索 管理會計理論在我國企業的運用途徑,並創造性地加以應用。提出以 下改進措施: 3.1改變傳統觀念,培養企業領導人管理會計意識。提高管理會 計的應用水平,企業領導已經成為一個關鍵因素。如果企業領導沒有 一定的管理會計意識,他們將不會考慮會計人員在預測、決策、規劃 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會計人員水平再高可能也難以發揮作用,所以 增強企業領導人尤其是重要領導人的管理會計意識就顯得尤為重 要。應該建立一定的社會約束機制,促使企業領導層重視管理會計應 用;適時組織企業領導人培訓管理會計的內容;經濟師等職稱考試中 適當增加管理會計方面的知識;企業領導人自身也應不斷完善自己 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的認識。 3.2管理會計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之 路。管理會計能否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推廣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 決於如何及時地將實踐中得到的成功經驗進行歸納、總結、整理、推 廣,形成示範效應。要加強管理會計基本理論研究,為管理會計奠定 堅實的理論基礎。研究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要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建 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及時總結我國企業開展管理 會計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 合的研究成果,並從中找出管理會計發展的客觀規律,建立科學的管 理會計理論體系。以適應企業經營機制轉變的需要,保證企業生產經 營的高效運行,促進企業自身適應能力的提高,最終有利於管理會計 的進一步發展應用。 3.3創造良好的管理會計應用環境。首先是加快企業改革,盡快 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真正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只有 企業機制真正轉換了,管理會計的應用才會由「別人要企業用」變成 「企業自己要用」,使企業產生一種運用管理會計的內在驅動力。其次 是對投融資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傳統的行政審批制度。這樣,自我 投資的項目完全由企業自己決策,將來責任也完全由其負責,真正做 到誰出資,誰審查,誰負責。這將有利於科學的投資決策,也將大大促 進現代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決策中的應用。 3.4進一步加強管理會計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雖然二十多 年來,我國管理會計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會計在實踐 中加以推廣應用,必須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造就一支專業的管理會計 人員隊伍。在知識經濟的條件下,企業員工的組成以高智力的員工為 主體,管理會計人員的職能大大擴展,要求管理會計人員要具備較高 的綜合素質。在高等學校教育中,要重視管理會計學科的教育,在經 濟類、管理類專業中均設置管理會計學科,改革現有的管理會計教 材,解決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內容重復的問題,引進案例教 學方法,增強所學模型的實用性。 總之,管理會計的推廣與應用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隨著我國 經濟的發展,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及我國企業法人 治理結構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以及國際化企業的不斷涌現, 企業組織結構及環境的變化,加強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應用已成 為大勢所趨,其發展任重道遠。只要加強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認真 總結其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管理會計在我國必將形成一門系 統科學,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資料來源: www.lunwenqq.com
E. 會計專科畢業論文範文
學術堂整理了一篇會計專科專業論文範文,你可以參考一下該範文的格式及寫作方法,從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論文。
論文題目:管理會計應用與推廣
一、管理會計在企業應用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不多
在我國大多數企業內部沒有專門設置的管理會計部門來負責管理會計工作,而僅設有專門的財務會計部門。這主要是由於政府並沒有設定相關法律法規強制規定管理會計的應用,企業要不要設置專門的管理會計部門由企業領導者自己決定,然而大多數企業領導者並沒有意識到管理會計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企業領導者對管理會計認識不足嚴重製約在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
2、我國企業信息系統不足以支持管理會計的應用。
管理會計的應用需要大量及時、准確的基礎信息作支撐,通過對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量化信息和非量化信息、企業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綜合分析管理會計才能發揮出作用幫助企業內部管理者科學決策,而我國企業現有的數據信息系統往往只是滿足了財務會計報告的需要,導致管理會計工作量大大增加,為了滿足管理會計信息需求要重新設計會計信息系統,使之既能滿足財務報告的需要,又能滿足管理會計的需求。管理會計對信息的高要求使得企業成本增加,而這也是阻礙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的主要因素。
3、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稀缺
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的不多,並且大多數企業內部沒有專門設置的管理會計部門來負責管理會計工作導致會計從業人員對管理會計理論知識教育的忽視,而管理會計人才的稀缺又反過來制約著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應用,雖然現如今社會上網路上開始出現專門輔導管理會計人才的教育機構但是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稀少的現狀一時難以改變。
二、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必要性
1、是發展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及可持續的發展觀。它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企業應用管理會計正是體現了企業堅持科學發展觀,管理會計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性交叉學科,合理應用了會計學、管理學、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等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通過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後反饋對企業成本進行嚴格控制,以保證資源能夠得到有效利用,有效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成本支出,最終達到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的同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中國企業要想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就需要藉助管理會計的力量。與傳統的財務會計不同,管理會計師在企業價值鏈的起始階段,進行著決策前的支持、計劃、和控制工作。管理會計師是最有價值的業務夥伴,直接支持著公司的戰略目標。在美國,90%的財務人員都從事著管理會計的工作,而其中絕大多數的人又都具有美國注冊管理會計CMA的資格。他們綜合企業內部和世界市場的變化為企業的投資發展決策提供科學的支持,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中國企業要想走向國際化就必須注重管理會計的力量。
3、是構建現代化企業制度的需要
建立科學的企業管理制度,是對一切大規模企業的共同要求,也是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現階段,現代化公司制度在企業的構建與應用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國有企業依然會受到原有計劃經濟的深刻影響作用,其主要體現在國有企業中政企不分,權職不明等問題,不少企業的發展決策不經過科學的分析,而僅僅局限在高層領導的相關指令。而管理會計的應用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支持。
三、管理會計應用問題解決對策
1、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管理會計的推廣需要良好的經濟環境。在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處於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相關的運行機制已基本建立,但還不夠完善,要轉換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經營機制,把企業推向市場,增強它們的活力,促使企業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自發地實現資源配置,加快市場的培育,政企分開,簡政放權,為企業營造一個自由、開放、平等的市場經濟環境。由此,為管理會計的應用與推廣奠定基礎。
2、提高我國企業管理者管理會計意識,完善現代化企業制度
管理會計是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服務的,因此管理會計的應用離不開企業管理者的支持。要想使管理會計在我國得到推廣應用,就需要提高我國企業管理者管理會計意識,讓他們真正意識到管理會計的決策、預測、組織以及控制等職能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讓科學管理的思想深入人心。這樣他們才會自覺推動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應用,真正依靠管理會計的科學分析決策。同時要完善現代化企業制度,改變有些企業中政企不分,權職不明的現狀,為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應用創造掃平障礙。
3、開發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培養管理會計人才
管理會計的應用需要大量的信息作為支持,採集信息及時性、准確性是管理會計發揮作用的關鍵。因此要推動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應用就要開發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以滿足管理會計應用,方便管理會計人員的工作,提高管理會計分析數據的准確性。同時加快培養管理會計人才,對管理會計人員進行再教育,不斷更新管理會計理念,重視社會上網路上專門輔導管理會計人才的教育機構的作用,培養一批與企業運營及業務內容有更深度的結合,前瞻性地關注技術革命和市場需求變化可能會對企業運營所帶來的機遇和風險,盡可能引導企業從企業形態到業務模式層面及時做出調整和應對,並具有國際化視野,關注國際同行企業以及會計領域的發展和變化的新時代管理會計人才。
四、小結
當前我國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和市場環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已經成為當前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管理會計的應用是解決企業發展問題的有效措施。因此只要我們加強管理會計的應用與推廣,使企業充分發揮管理會計決策、預測、組織以及控制等職能,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經營的整體風險,進而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F.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論管理會計在企業運用的現狀與措施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管理會計的 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並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管理 會計應用體系。本文從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應用的現狀出發,提出了中國 企業管理會計運行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提高我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方 法與措施。 關鍵詞:管理會計現狀措施 1管理會計的含義及職能 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指以企業現在和未來的資金運 動為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 決策的科學依據為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管理會計包括成本 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兩大組成部分。 在本世紀50年代以前,我國會計界一般都認為會計具有「反 映」和「監督」兩大基本職能,這是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會計所 作的科學概括———即「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來理解的。但是,到 了50年代以後,企業會計系統為了適應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社會經 濟發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個子系統,於是會 計實踐已經遠遠超過單純的事後反映和定期監督的范圍。管理會計 把傳統的職能擴大到以下四個方面:規劃的職能主要是利用財務會 計的歷史資料及其他相關信息,進行科學的預測分析,並幫助各級管 理人員對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經濟問題作出專門的決策分析;然後在 這個基礎上編制企業的整體計劃與責任預算,確定各方面的主要目 標,用來指導當前和未來的經濟活動。組織的職能主要是結合本單位 的具本情況,設計並制訂合理的、有效的責任會計制度和各項具體會 計工作的處理程序,以便對人力、物力、財力等有限資源進行最優化 的配置與使用。 2企業管理會計運用的現狀 我國管理會計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管理水平落後,基礎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意識尚待增強目 前,我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雖然整體上有了較大提高,但許多企業運 行機制並沒有太大的改觀。現代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家不僅要懂經營, 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會計和財務管理。而在現階段,大多數企業經 營者離這一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會 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低效、混亂仍是我國絕大多數企業治理結構 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2傳統做法和習慣勢力的影響,導致管理會計的應用缺乏良 好的社會環境。在主觀思想上,管理會計在中國並沒有引起多數企業 的重視,仍然處於一種漂浮狀態。這樣使得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動力 明顯不足,企業會計人員仍缺乏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由於我國目前 還沒有為之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會計體系,沒有從客觀上消除傳統 做法和習慣勢力的影響,從而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條件,使管理會計在 企業中的作用事倍功半,影響了它的推廣應用,這是企業難以應用管 理會計的關鍵所在。 2.3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不健全。我國對管理會計的運用是在20 世紀70年代末伴隨著管理會計理論的傳入開始的,理論和方法基 本上是從西方國家引進的,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聯系我國實際的系 統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首先,有關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專著較少, 而且研究領域狹隘、信息滯後;管理會計理論研究隊伍薄弱,缺乏高 層次的理論研究人員。其次,現有管理會計的技術、方法操作性差,沒 有創新能力;會計界對實踐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顯缺乏系 統的研究和歸納總結,到目前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統的研 究與總結。 2.4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財會人員的素質水平偏低。由於一些 企業的決策者對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管理會計工作缺乏 應有的重視,造成企業財會人員觀念陳舊、素質偏低、知識的層次和 結構不合理,缺乏高素質的會計管理人員,使企業難以應用管理會 計。所以,在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的任務和職能基本上由財務部門和 成本核算部門承擔,沒有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承擔其任務和履行其 職責,無管理會計師專業隊伍,全國也無此類技術資格考試。由於企 業把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會計循環上,只考慮會計實務是否符 合會計慣例,而不去考慮是否有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致使管理 會計與財務會計發展不平衡,從而制約了它的推廣和運用。 3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措施 為了使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具有廣闊的運用空間,充分發揮為 決策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的作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企業應該充分 認識管理會計的特性,轉變觀念,結合企業具體管理情境,積極探索 管理會計理論在我國企業的運用途徑,並創造性地加以應用。提出以 下改進措施: 3.1改變傳統觀念,培養企業領導人管理會計意識。提高管理會 計的應用水平,企業領導已經成為一個關鍵因素。如果企業領導沒有 一定的管理會計意識,他們將不會考慮會計人員在預測、決策、規劃 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會計人員水平再高可能也難以發揮作用,所以 增強企業領導人尤其是重要領導人的管理會計意識就顯得尤為重 要。應該建立一定的社會約束機制,促使企業領導層重視管理會計應 用;適時組織企業領導人培訓管理會計的內容;經濟師等職稱考試中 適當增加管理會計方面的知識;企業領導人自身也應不斷完善自己 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的認識。 3.2管理會計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之 路。管理會計能否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推廣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 決於如何及時地將實踐中得到的成功經驗進行歸納、總結、整理、推 廣,形成示範效應。要加強管理會計基本理論研究,為管理會計奠定 堅實的理論基礎。研究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要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建 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及時總結我國企業開展管理 會計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 合的研究成果,並從中找出管理會計發展的客觀規律,建立科學的管 理會計理論體系。以適應企業經營機制轉變的需要,保證企業生產經 營的高效運行,促進企業自身適應能力的提高,最終有利於管理會計 的進一步發展應用。 3.3創造良好的管理會計應用環境。首先是加快企業改革,盡快 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真正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只有 企業機制真正轉換了,管理會計的應用才會由「別人要企業用」變成 「企業自己要用」,使企業產生一種運用管理會計的內在驅動力。其次 是對投融資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傳統的行政審批制度。這樣,自我 投資的項目完全由企業自己決策,將來責任也完全由其負責,真正做 到誰出資,誰審查,誰負責。這將有利於科學的投資決策,也將大大促 進現代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決策中的應用。 3.4進一步加強管理會計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雖然二十多 年來,我國管理會計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會計在實踐 中加以推廣應用,必須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造就一支專業的管理會計 人員隊伍。在知識經濟的條件下,企業員工的組成以高智力的員工為 主體,管理會計人員的職能大大擴展,要求管理會計人員要具備較高 的綜合素質。在高等學校教育中,要重視管理會計學科的教育,在經 濟類、管理類專業中均設置管理會計學科,改革現有的管理會計教 材,解決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內容重復的問題,引進案例教 學方法,增強所學模型的實用性。 總之,管理會計的推廣與應用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隨著我國 經濟的發展,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及我國企業法人 治理結構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以及國際化企業的不斷涌現, 企業組織結構及環境的變化,加強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應用已成 為大勢所趨,其發展任重道遠。只要加強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認真 總結其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管理會計在我國必將形成一門系 統科學,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