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亞科技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啟示
1. 會計信息披露的新古典理論
新古典經濟學假定會計信息是一種商品,它既存在會計信息的需求方(公司、政府、工會、投資者以及債權人),也存在會計信息的供給方(公司)。如果證券市場和經理人市場正常運轉,那麼,市場力量就會激勵信息供給方提供信息直至每一單位會計信息產生的邊際成本等於所帶來的邊際收益(資本成本的降低),此時市場就達到了完全市場競爭均衡狀態,從而實現資源配套的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但這種狀態需要以下假設:(1)市場上存在大量的會計信息需求者和供給者;(2)會計信息是完全和完美的(Perfect &Complete);(3)市場無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s);(4)會計信息需求者完全有能力理解信息的實質內涵(Content)並對此有一致性預期(Homogeneousexpectation);(5)參與會計信息市場交易的個人都是理性的,都追求效用最大化。
實際上,上述假設就是資本市場有效性應具備的充分條件。也就是說,如果有用的信息以不帶任何偏見的方式全部在證券價格中得到了反映,那麼可以認為市場是有效的(Farna,1970)。威廉。比弗(1973)曾在《Whatshould Be the FASB's Objectives?》一文論述了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對財務會計及其報表的若干啟示:(1)只要會計政策沒有導致現金流量產生有差別的後果,或對所採用特定會計政策所形成的差別予以披露,以及投資者能夠獲得足夠的信息以至能夠在不同的會計政策之間作出抉擇的話,公司所採取的會計政策便不會影響證券的市價;(2)有效證券市場是與充分披露的概念緊密相關——實質重於形式;(3)市場有效性意味著公司不必過分考慮無知的投資者,即會計報表信息不必用過於簡單的方式表達,以至任何人都能理解;(4)會計報表並不是惟一的財務信息來源,市場競爭機制會促使信息需求者通過其他渠道(如財務分析師、媒體以及公司管理人員的披露等)來搜集信息,從而使信息需求者能夠衡量公司的真正財務狀況。
由此可見,會計信息披露的新古典理論意味著:(1)資本市場具有強大的懲罰和激勵機制促使自利的會計信息供求雙方盡力披露和搜集信息,任何第三方的(包括政府)干預都是無濟於事的,此時會計准則毫無必要;(2)這個理論的假設——完全競爭市場和證券市場的有效性都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理論模式,現實中並不成立,更何況人們都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rationality)(Simon,1950),信息需求者不可能完全有能力來理解信息的實質內涵;(3)披露有關戰略信息及其經濟價值可能損害公司的市場競爭地位,從而致使信息供給者面臨著一種權衡,亦即在提供會計信息幫助證券市場充分發揮資產定價功能與隱瞞會計信息使公司在產品市場的優勢最大化之間作出判斷選擇(Newman&Sansing,1993),進而可能影響該理論下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原則。
2. 會計方面的論文題目怎麼定
網路的
1、 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及獨立審計研究 2、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政策選擇的研究 3、基於知識經濟的財務會計體系研究 4、論經驗研究方法在現代管理會計研究中的應用 5、論網路會計在企業應用的實現方案 6、論上市公司並購中的財務安排 7、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貨幣計量研究 8、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會計核算問題研究 9、論電於商務及其與會計軟體的整合 10、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 11、關於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會計問題的研究 12、論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研究和應用 13、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與控制研究 14、關於外幣財務報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15、論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若會計問題 16、對股票期權會計的探討 17、中外會計報告比較及啟示 18、對我國具體會計准則的思考 19、關於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 20、試論人力資源會計 21、關於會計政策的探討 22、建立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探討 23、關於商譽的會計思考 24、論會計的國家性與國際性 25、關於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的研究 26、試論重組會計 27、論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會計監督 28、關於破產清算會計若問題的思考 29、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研究 30、對會計目標的重新思考 31、關於或有事項的研究 32、試論會計學科體系的構建 33、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思考 34、淺議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 3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問題的思考 36、債務重組會計的探討 37、會計准則和制度的經濟後果研究 38、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探討 39、試論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40、試論我國的會計准則體系 41、試論會計報告披露的范圍 42、試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3. 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作用
請選擇使用
論證券市場中會計信息的公開披露:
證券市場的理論和實踐表明,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基礎上的。會計信息的公開披露制度是指證券發行者(上市公司)根據國家或法規的規定,以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一定的程序及規范的報告形式,通過適當的方式,定期公開與證券發行交易有關的會計信息資料。
我國證券市場雖已歷經十年發展,但在信息披露方面,則無論從廣度還是從深度上講,均還處於起始階段,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信息披露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國股市成熟的主要標志之一。因此,為提高我國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我國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改善公開信息披露制度已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的當務之急。
一、有效市場與會計信息的公開披露
(一)有效市場與會計信息披露的關系
證券市場的基本功能是通過信息資源的有效流通達到資金資源的合理分配。因此,市場的有效程度越高,則資源的分配越合理,市場所發揮的作用也越大。根據尤金。法馬的定義,如果有用的信息以不帶任何偏見的方式全部在證券價格中得到反映,那麼可認為市場是有效的。有效市場有三種形式:弱勢、半強勢和強勢。
對於達到弱勢有效的市場,只有關於股價的歷史數據在投資者之間是合理分配的,即投資者在投資時考慮了相應的歷史交易價格和交易量等數據,而公司財務數據和一些公司重大事件等消息的公布在市場投資者之間的傳遞是不對稱的,從而可被利用於獲取超額利潤。若證券市場達到半強勢有效,則表明除了有關股價的歷史數據外,公開信息在投資者之間分配也是合理的,即除了一些應為少數人掌握的私人內幕信息,公司財務數據和一些重大事件等信息的披露是公平合理的。在強勢有效市場中,所有的信息資源將在市場所有投資者之間公平合理的分配。在現實生活中,強勢的有效市場雖然難以成立,但是對會計信息披露來說辦事具有重要的啟示。倘若會計試圖發揮一種社會功能,為提高整個社會福利有所作為,它就應該盡可能地及時公開相關的會計信息,把利用內幕信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點,否則社會資源的配置將無法達到最優狀態。
(二)我國證券市場的有效性狀況
在實踐中,投資者一般會利用盡可能小的成本來獲取信息以發現錯誤的定價,從而迅速把價格調整至所有相關信息相應的位置。因而有效市場理論在實際運用中十分注重交易成本和速度。加強和規范會計信息的公開披露就是為了市場逐步有效,保證所有投資者都能同時得到相同的信息,以指導投資決策。
經過眾多學者對我國的證券市場的有效性的實證研究,得到了以下基本結論:
1.中國證券市場在1991年、1992年為非有效市場,主要原因是,市場管理不規范(包括會計信息披露的不規范)和市場規模太小。
2.中國證券市場自1993年以來,已趨近於弱勢有效市場。
3.中國證券市場對公開信息已具有較快的速度,但還不是半強勢有效市場。
4.市場外部的因素,如政策、法規,對市場的影響很大,而市場內部的因素如分紅送配股等,則對公司的影響較小。
5.中國證券市場存在明顯的周末效應和非交易時間效應,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股市的高投機性和易為少數人所操縱。
以上結論表明,我國的證券市場雖然尚處在起步階段,距離強勢市場尚有一定距離,然而初步形成的證券市場也並非向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對會計信息不具有任何反應。事實證明,即使我國股市在炒風盛行的過度投機的1992年時期,仍然對會計信息做出一定的反應,而且這種反應有一種漸趨成熟的態勢。我們絕不能否認規范的會計信息披露對推進資本市場方面所起的巨大功效,更何況,隨著我國證券市場效率的不斷提高,必將對會計信息披露提出新的要求。它們之間的這種良性循環,對推動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證券市場效率的提高將起巨大作用。
二、會計信息公開披露的現存問題
(一)未能合理執行會計制度的規定,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不嚴格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辦事,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特別是隨著企業自主權的擴大以及運用會計政策可選擇性的增強,實踐中出現了所謂「所有者會計」和「經營者會計」等情況。企業經營者不會過多地關心企業長遠發展而採取與所有者相反的會計政策,因為在多數情況下他們會更看重短期經營效益給自己帶來的利益,這種短期利益驅動體現在會計上則為張揚或誇大受託經營成果,掩蓋決策失誤和經營損失,侵佔或者損害所有者利益。現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主要表現有:混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虛增資產;利用關聯交易作手腳;利用資產重組、債務重組虛增巨額利潤;提前確認收入,不足額提取費用等。
(二)會計信息披露體系自身的缺陷
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在我國已初步形成,在內容上主要通過會計報表、報表注釋、補充報表以及其他會計信息等方式予以揭示。在形式上主要通過文件的種類及格式的規定。但是,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的規定,均令出多門,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並沒有象國外(美國)那樣,由系統的專業性文件加以規范,因此,現存的信息披露體系相對市場規范的要求來說還相去甚遠。
(三)會計信息被露不及時
相關的信息必須及時披露,因此,上市公司應及時發布中期報告和年度報告。但是證據表明,會計信息披露的時滯是很大的,在證券管理機構要求公布的日期范圍內,企業有拖延披露的傾向。其原因有:(1)業務好的公司傾向較早公布,業績差的推遲公布;(2)業績增長較快的,即使每股稅後的利潤較低,也可能較早披露,相反,有的企業每股凈利較高,降低率較大,也傾向於推遲披露;(3)由於審計力量不足,造成披露的時滯。
(四)會計信息被露不充分而影響決策有用性
會計信息披露詳盡程度對財務報告的有用性有很大影響,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在披露上存在避重就輕的傾向,對不該披露的則不遺餘力,而對該披露的則語句含糊,非常簡略,以至於不能提供多少與決策有關的信息。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表現在:償債能力披露不充分;分部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預測性會計信息的披露有待規范。
三、成因分析
造成上述信息披露的不足,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對信息披露內容規定不完善
雖然有關會計信息披露的專業性規範文件陸續頒布,但市場與規范的要求尚有一段距離,這主要體現在:(1)令出多門,證券管理機構的權威性不夠;(2)比較分散,不成體系,不易執行;(3)相對滯後,跟不上業務規范的新形勢。據有關資料表明,自1992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先後制定了250多個單項法規,並於1998年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但缺乏證券交易法及有關信息披露的具體准則。
(二)執行者不遵守披露規定
上市公司管理當局及會計人員法制觀念單薄,無視法律規定,不依法履行向股東及社會公眾公開披露信息的義務,或因公司經營不善,效益不佳,不惜披露虛假信息,以粉飾經營狀況,騙取股東及社會公眾的信任。有些上市公司隨意製造和發布信息,損害公司自身的信譽。
(三)會計規范體系方面的缺陷
在2001年企業統一會計制度頒布之前,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會計制度的缺陷給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公開披露所帶來的缺憾。按國家規定上市公司會計核算及財務報告編制應符合《會計准則》《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以及財政部、證監會指定的有關准則、制度和規定。但在具體執行中有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我國《股份制會計制度》、《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差異。由於我國部分上市公司已發行了B股、H股,按現行准則、制度核算編制財務報告,其財務信息與按國際慣例揭示的財務信息有較大差異,不利於確保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難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其二,某些規定不具體。按規定上市公司必須通過財務報告公開披露會計信息,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按《股份制會計制度》與《會計准則》編報財務報告,但無論《股份制會計制度》還是《會計准則》均未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揭示做出具體詳細規定,致使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編制缺乏指導性與規范性的制度依據。
其三,分行業會計制度使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
(四)審計監督方面的缺陷
我國審計制度早已建立,而且證監會從集中統一規范市場管理的目標出發,經審查專門確認了一批具有從事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然而,從我國整個注冊會計師隊伍來分析,無論是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還是審計工作的質量,都與證券市場的發展和規范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注冊會計師執業水平與信息披露要求不相適應,已經成為近年公眾議論的對象甚至眾矢之的。例如,針對含糊其辭的審計報告,有人撰文質問注冊會計師的「查賬說明」說明了什麼。此外,最令人擔憂的是注冊會計師在執行業務過程中嚴重失職或弄虛作假。
(五)罰則不完善,監管力度不夠
對於不嚴格按照要求披露信息的上市公司,並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助長了違法披露信息的行為。因此,有關上市公司信息的審核部門必須承擔起監管的職責,裁決糾紛,制裁違法行為,保障信息披露制度的貫徹實施,對證券市場上的糾紛應公正裁決,依法懲處,以保證規則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四、規范我國證券市場中會計信息公開被露的對策
(一)制度建設層面
1.發展、完善信息披露內容,確立會計信息的揭示規則及財務報告規范體系
由於會計信息來自會計確認、計量及報告,並且這一過程涉及到會計政策、會計程序及會計方法的選擇,如果不以法律或法規形式予以規范,形成相應的揭示規則,並以規范的財務報告體系予以披露,就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性、相關性與可靠性。因此最好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揭示規則及財務報告體系,對會計信息的揭示方式(如會計報表及其附表、報表注釋、補充報告及其他報告形式)、揭示的內容(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等)、揭示的方法(定量揭示、定性揭示)、揭示標准(如揭示原則)及範例格式做出統一規定,以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公開披露制度。
2.完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
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中不應留有過多的靈活性和真空地帶,因為這將成為上市公司粉飾財務報告的切入點。因此,可以適當調整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根據我國目前的具體情況可以將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為首要目標,可以說,當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更為重要。
此外應盡量減少制度規范的真空地帶。我們應隨時注意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及時制定相關的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比如當前證券市場中的企業購並、股份回購、認股權計劃等事項,應說明在會計上應如何處理等。
會計制度、會計准則對於規范會計信息的公開披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於目前國家頒布了統一的會計制度,這對於規范會計信息披露將有極大的好處,但同時我們還應該加緊會計准則的建設,爭取盡快出台所有的具體准則,構建會計准則體系。因為,會計准則對會計信息披露具有特殊的意義。在證券市場中,會計信息產生於公開發行股票公司的會計實務,在公司的日常會計實務中,如何通過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這一套程序去處理會計信息,都必須按照會計准則的規范要求去執行。同時會計准則提出了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3.加強獨立審計規范體系的建議
我國的獨立審計規范體系主要包括獨立審計技術規范(主要由獨立審計基本准則、獨立審計具體准則、實務公告和執業規范指南)、獨立審計職業道德規范、獨立審計質量控制規范、獨立審計職業後續教育規范構成。
以上四種獨立審計規范相輔相成,在這整個規范體系中,《注冊會計師法》為根本依據,獨立審計技術規范是整個體系的核心。在這里主要談談這兩個方面的建設問題。
首先應完善《注冊會計師法》,並制定《注冊會計師法實施條例》。我國的《注冊會計師法》制定於1993年,它是規范我國注冊會計師工作的根本大法,由於注冊會計師行業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因此,應對其進行修訂,同時,盡快出台《注冊會計師法實施條例》以增強其可操作性。
其次,完善獨立審計技術規范。由於當前審計工作環境的變化,我們急需一些新的審計具體准則、實務公告和執業規范指南的出台。例如由於沒有《審計報告指南》,一些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諸如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隨意增加說明段等問題的混亂現象,因此《審計報告指南》就很有出台的必要。
4.完善相關的證券法律制度
從根本上說,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公開披露制度的完善,首先取決於證券法律體系的完善,這既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證券市場發展的根本保證。從整體上看我國證券市場法制建設仍嚴重滯後,法律制度不完備;已頒布執行的有關證券管理的法律、法規多為行政性、單項性的法規;某些法規缺乏可操作性。所以應當盡快制定證券交易法及有關信息披露的具體准則,規范預測信息、分部信息和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
(二)具體執行層面
1.完善公司制度,規范內部治理結構
上市公司應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公司章程約束機制。公司董事和董事會要重視履行「委託人」的職責,負責管好自己的執行機構。監事會切實監督公司的財務收支,對經理進行監督和約束。在實行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公司,要盡快按《公司法》的要求進行職務分設,防止出現董事長、總經理和監事構成公司的「內部人控制」。
此外還要改善委託一代理契約設計,構建科學合理的權、責、利平衡和激勵兼容機制;建立股東對經理的強力約束機制;建立管理參與制,有效監督經理的日常經營活動,防止出現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
最後要建立健全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由於股份公司各種經濟問題都會在會計上得到不同程度地反映和體現,因此,內部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防範會計舞弊、預防假賬發生。內部控制制度包括組織機構控制制度、記錄控制制度、業務處理程序控制制度、會計人員素質控制制度、會計憑證、賬簿及報表控制制度等。
2.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加強審計隊伍的建設
由於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須經注冊會計師審核驗證,以確保所披露的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獨立性是審計人員的靈魂。注冊會計師應作到形式和實質上的獨立。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脫鉤改制」,為其形式的獨立掃除了障礙,但我們仍應採取一定的措施來強化這種獨立性。比如我們應完善會計師事務所的聘用和更換機制,為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提供製度上的保障;同時我們應優化執業環境,使注冊會計師審計避免一些政府官員的干預等。至於實質上的獨立性,這就要求注冊會計師更好地遵循技術規范和執業道德准則等。
此外,我們還應加強建立合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明確注冊會計師的責任。對不負責任或違反職業道德的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依法處理,使之能客觀公正、依法正確地履行職責,確保證券市場中公開披露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3.投資者素質有待提高
如果眾多投資者都不依靠公開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投資決策,那麼,證券市場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不利於證券市場效率的提高,同時,會計信息公開披露體系的建立也失去其價值所在。因此,重視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利用會計信息進行投資決策,需要廣大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從而建立證券市場效率與會計信息公開披露之間的良性循環
4. 金亞科技會不會退市啊,今天錯進來了,害怕😨
不要過分擔心,暫時還不會。
金亞科技財務造假的事已受到處罰,證監會作了公開譴責。這事畢竟已經過去半年時間了,沒有跡象要作新的處理,更沒有退市的說法。實在不放心,明天就出來吧,走勢弱弱的。
5. 金亞科技財務造假的防範對策有哪些
在停牌7個多月之後,被監管層立案調查的金亞科技(300028)終於拿出了一份令投資者吃驚的自查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公司在多項重要的財務數據中出現了重大差錯。粗略計算,金亞科技自查報告披露的2014年度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非流動資產、未分配利潤、凈利潤等九大財務指標合計調整金額接近12億元。自查報告披露的貨幣資金竟然虛增了約2.21億元,由更正前的3.45億元調整為1.24億元。有點會計常識的人都知道,貨幣資金是非常好查的,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向銀行詢證結果就出來了。而只要將銀行對賬函與公司財務報表貨幣資金一比較,就能發現異樣,為何為其服務了9年的立信所的審計師沒有發現?這么簡單的財務數據都不核實,為啥能夠獲得連續9年的審計資格?從目前的情況來看,9項賬務數據的差錯累計高達12億元。如此巨額只用差錯來解釋似乎難以說通。
6. 會計畢業論文怎麼寫
論文之家搜集整理的273個自考會計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僅供參考。
006對我國合並商譽問題的思考
007改進我國合並報表實務的若干建議
008試論高等會計教育中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009社保基金會計管理初探
010對我國外幣會計報表折算方法的思考
011所得稅會計兩種債務法的比較與應用思考
012關於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若干問題思考
013關於租賃會計若干問題的思考
014會計信息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015會計國際化動因與路徑分析
016科技革命與會計國際化
017經濟全球化與會計國際化發展問題思考
018法國會計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
019法德會計模式與美英會計模式的比較與啟示
020關於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確認與計量問題的思考
021企業會計政策的制訂與評價
022降低企業成本的途徑
023會計信息的特徵與作用
024試論會計與決策有用性
025環境會計的基本理論及對現行會計的影響
026網路會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027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028信息時代對傳統會計的挑戰
029知識經濟下的無形資產核算對傳統會計的挑戰
030淺談無形資產會計創新
031試論會計目標的確認
032會計環境對會計發展的影響
033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及企業財務報告的改進
034會計要素的比較與改進
035論會計信息失真及治理
036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影響
037證券市場發展對會計的影響
038對會計理論多樣化原因的認識
039試論穩健主義
040試論會計確認標準的創新
041試論資本市場與信息控制
042略論我國會計模式的構建
043論我國會計的國際化和科學化
044論不確定性會計
045試論會計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046論穩健性原則在會計中的運用
047關於所得稅會計的理論結構
048對會計信息供給與需求理論的探討
049試論會計信息的失真
050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供給因素分析
051論對會計行為的約束
052委託-代理關系與會計控制權淺論
053經濟後果學說對會計准則制定理論的影響
054會計准則供求關系的經濟分析
055會計政策變更對企業業績的影響
056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識別與防範
057論現代產權理論對會計的影響與挑戰
058人力資源會計的若干理論問題
059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模式的思考
060現金流量表分析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
061無形資產價值的不確定性及管理策略
062論合並會計報表模式
063我國法務會計研究的若干問題
064關於財務會計概念框架變革的理論探討
065中小企業實施會計控制問題的思考
066論會計政策選擇目標
067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思考
068論委託代理關系下的會計約束
069企業業績評價: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博弈
070會計發展思想史研究
071公司治理中的會計角色
072環境會計研究的若干問題
073關於會計信息披露的探討
074論財務報告的改進
075會計信息失真:綜合分析與對策
076獨立董事制度對虛假財務報告的監督
077會計舞弊的產生機理及其治理
078試論穩健性原則在實際運用中的局限性及其改進
079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處理的國際比較及其啟示
080會計透明度問題及影響會計透明度實現的原因分析
081無形資產確認和計量存在的若干問題分析
082企業年金及其會計問題探析之我見
083反傾銷應訴中的會計問題
084關於接受捐贈資產的會計處理問題研究
085會計故意性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防範措施探悉
086會計信息失真的深層次分析?從股東需求的角度
087上市公司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策略選擇
088我國中小型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設計
089《小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制度》的比較分析
090論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及其發展趨勢
091對我國上市公司研究與開發支出會計處理的思考
092推進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的思考
093關聯方交易轉移定價淺析
094試論中期財務報告會計處理的特殊性
095我國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披露規范研究
096關於大學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問題的探討
097財務報告粉飾與財務報告優化的比較研究
098從委託代理理論看單位財務負責人受託責任
099會計教學中對職業判斷能力培養的問題研究
100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制的問題研究、
101試論我國上市公司的分部財務報告
102職工持股計劃與國有股減持
103對現行國有股減持方案負面影響的分析報告
104當前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存在的幾個問題
105淺析資產減值准備對企業會計數據的影響
106薩班斯法案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機制設計的啟示
107中國會計制度變遷的途徑分析與研究
108法務會計研究
109法國企業財務會計給我國的啟示與借鑒
110德國企業財務會計給我國的啟示與借鑒
111中外會計准則比較研究
112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會計准則比較研究
113中國大陸與香港地區會計准則比較研究
114論財務報告的改進
115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改革探析
116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問題研究
117會計職業判斷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
118全面預算管理在集團公司中的應用
119中外全面預算管理比較
120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來自某XX企業的實踐
121試論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
122COSO報告對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啟發
123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對策
124會計信息產權界定
125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研究
126上市公司權益估值:一個案例研究
127所有權結構與股東財富:一個案例研究
128上市公司關聯交易與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
129上市
7. 金亞科技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收到過什麼處罰
在停牌7個多月之後,被監管層立案調查的金亞科技(300028)終於拿出了一份令投資者吃驚的自查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公司在多項重要的財務數據中出現了重大差錯。粗略計算,金亞科技自查報告披露的2014年度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非
8. 急求會計專科實踐畢業論文
給你發了一篇關於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實踐報告
請查收
呵呵
9. 近三年內,會計信息披露出現問題的上市公司有哪些畢業論文分析用的,非常感謝!
O(∩_∩)O~,是作為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嗎?找了一些中英文的,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加油哦
[1] 徐舒韻. 加強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制的幾點建議[J]財務與會計, 2000,(07) .
[2] 杜興強. 公司治理演進與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博弈分析與歷史證據[J]財經研究, 2004,(09) .
[3] 周曉蘇. 法國會計模式的特色和借鑒[J]財會月刊, 2000,(14) .
[4] 耿建新.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特徵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 2000,(07) .
[5] 閻達五,譚勁松. 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缺陷與改進——一個基於制度分析的研究框架[J]會計研究, 2003,(11) .
[6] 綦好東. 會計舞弊的經濟解釋[J]會計研究, 2002,(08) .
[7] 陸建橋. 後安然時代的會計與審計——評美國《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及其對會計、審計發展的影響[J]會計研究, 2002,(10) .
[8] 中國會計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理論研討會綜述[J]會計研究, 2002,(11) .
[9] 惠尚文. 從美國安然事件看我國會計監管模式的重塑[J]新疆農墾經濟, 2003,(03) .
[10] 宋慧. 英國會計界的監管體系[J]審計月刊, 2004,(02) .
[11] 董成. 法國會計模式研究及借鑒[J]蘭州商學院學報, 2001,(01) .
[12] 婁權,劉朝暉. 日本會計的新發展及其啟示[J]中國農業會計, 2002,(10) .
[1] 肖建華. 群體訴訟與我國代表人訴訟的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 1999,(02) .
[2] 胡維波. 金融監管的理論綜述[J]當代財經, 2004,(03) .
[3] 葉陳毅,連珂,張俠. 英國會計法規制度及其借鑒[J]財會通訊(綜合版), 2007,(04) .
[4] 李明輝. 信號傳遞理論對會計的啟示[J]廣西會計, 2001,(04) .
[5] 王慧,劉宏偉. 關於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幾點思考[J]廣西輕工業, 2007,(02) .
[6] 徐海燕. 論證券交易所自律監管制度及其與行政監管的互動關系[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2) .
[7] 陳建明. 注冊會計師行業質量控制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 2004,(03) .
[8] 王詠梅. 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 2001,(04) .
[9] 李艷平. 會計監管:信息披露的理性選擇[J]科技創業月刊, 2007,(02) .
[10] 黃世忠,杜興強,張勝芳. 市場 政府與會計監管[J]會計研究, 2002,(12) .
[11] 顧曉安,盧蕾. 混同均衡與政策制定程序——來自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博弈分析和啟示[J]上海經濟研究, 2007,(01) .
[12] 陳楊. 證券市場監管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啟示[J]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3,(01) .
[13] 徐經長. 我國證券市場會計監管體系的構建[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3,(03) .
[14] 喬旭東.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與公司治理結構的互動:一種框架分析[J]會計研究, 2003,(05) .
[15] 魯籬. 證券交易所自治地位的比較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 2004,(05) .
[16] 李華. 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披露[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 2005,(04) .
[17] 王俊秋,張奇峰. 公司治理機制與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7,(02) .
[18] 李健. 改進我國上市公司風險信息披露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 2007,(08) .
[19] 張玉霞. 對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的思考[J]青海師專學報, 2006,(01) .
[20] 耿東照,孫娜. 國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對我國的啟示[J]事業財會, 2005,(05) .
[1] 蔣義宏. 會計信息真實之程序理性觀與結果理性觀[J]財經研究, 2003,(06) .
[2] 劉婉立.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思考[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02,(02) .
[3] 張德容. 企業自願性信息披露芻探[J]財會月刊, 2002,(09) .
[4] 康均 ,王濤. 獨立董事與會計信息失真治理研究[J]財會月刊, 2002,(09) .
[5] 潘立新. 我國會計規范實施機制的缺陷分析[J]財經論叢, 2002,(06) .
[6] 馬曉芳. 論會計相關性及其與真實性兼容的實現途徑[J]財經研究, 2002,(08) .
[7] 王富煒,劉玉蘭. 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與原因分析[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Z1) .
[8] 賈國濤. 會計信息披露違規的成本和收益分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04) .
[9] 陸競紅. 論現行財務會計報告信息披露局限性及改進措施[J]華東經濟管理, 2002,(03) .
[10] 谷祺,姜英兵. 會計信息復雜性與財務估價修正[J]會計研究, 2002,(06) .
[11] 湯立斌.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法律責任的設定問題[J]會計研究, 2002,(08) .
[12] 羅正英.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誠信機制的建立與完善[J]會計研究, 2002,(08) .
[13] 趙家保,楊菲菲. 對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思考[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 2002,(02) .
[14] 吳遠超. 有效法人治理結構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J]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1,(03) .
[15] 劉立國,杜瑩. 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 2003,(02) .
[16] 趙晨輝. 財務會計報告應披露的信息[J]山西財稅, 2001,(07) .
[17] 肖仲明. 會計信息披露的外部性分析[J]上海會計, 2001,(03) .
[18] 嚴靜,周偉. 芻議未來財務會計報告的發展趨勢[J]事業財會, 2002,(01) .
[19] 張炎興. 論不同財務報告目標下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J]企業經濟, 2002,(01) .
[20] 秦志全,董維庄. 淺談我國現行財務報告的改進[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2,(01) .
1] Easton, P, and T Harris. Earnings as an explanatory variable for return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29, 29 :19-36 .
[2] Hayn, C.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Losse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 (20) :123-153 .
[3] jiri Yuji. Theor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J]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1975, .
[4] Brom wich Michael. The Possibility of Partial Account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0, (2) .
[5] Ball,Brown.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8, (3,) :P32-P34 .
[6] Beaver,Clarke,Wrigh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nsystematic security returns and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forecast erro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9, (3) .
[7] Becker.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Selected Studi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8, (6,) :P44-P47 .
[8] Kormendi,Lipe. Earnings innovations,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returns[J] .Journalof Bisiness, 1987, (60) .
[9] Warfield ,Ohlsonj. Book value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5, (1) :P16-P23 .
[10] LaPorta,Francis,Schipper. Have financial statements lost their releva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9, (3,) :P31-P35 .
[11] Collins,Maydew,Weiss,Healy,PalePu. Changes in the value-relevanceof earnings and book values over the past forty yea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7, (24) :P15-P19 .
[12] Steven , M H Wolman. Value-relevanc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disclosures in an emerging capitalmarket: the case of B-shares and H-shares in China[D] .The University of HongKong, 1998 .
[13] SEC. Testimony of Arthur Levitt . .
[14] SEC. Concept Releas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 .
[15] Tara Vishwanath,Daniel Kaufmann. Towards Transparency in Financial and Governance .The World Bank,SSRN working papers. 1999 September, .
[16] Jenson,Maliolo. Cross-sectional,capital market research and modelspecification[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8, (64) :P23-P24 .
[17] Christie, Andrew A. On cross-sectionnal analysis in accounting research[J] .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 1987, (9) .
好吧,我把題目給你....很多....
會計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如下:
淺談佛山零售業發展及競爭對策
對非貨幣性交易的幾點探討
對我國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的思考
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角度強化企業內部控制
淺析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論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的認識與治理
EPR在會計中的應用
淺談上市公司重組的財務問題
論計算機環境下會計信息舞弊
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論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上市公司會計造假及其防範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實證研究
網路會計的實踐與思考
對我國電算化審計發展的思考
試論知識經濟時代財務管理的目標
稅務籌劃有關問題探討
淺析我國增值稅的運行問題和解決方法——建立雙向運行機制,向消費型增值稅轉變
論如何加強民營企業會計監督
金融衍生工具下的財務會計創新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中國汽車工業的成本管理創新戰略
我國會計電算化普及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對我國企業偷逃增值稅現象的思考
長虹四十億應收賬款背後凸顯的問題—淺議應收賬款的管理
淺析商譽會計的若干問題
論企業多元化戰略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問題研究—議CPA誠信危機
中外個人所得稅的比較與啟示
從中國家電業的現狀談我國家電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
關於「知識資本化」的人力資源會計思考——解深圳華為技術公司的發展之謎
我國公司治理的缺陷——以銀廣廈為例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現象及審計防範
淺談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關聯交易的問題與規范
非貨幣性交易准則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
論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及規避策略
企業資金短缺的成因及其對策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
淺談中國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內部審計外部化對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關於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的思考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
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
淺談企業所得稅改革
淺談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實行家庭課稅模式和合理的扣除標准
關於廣東省中小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發展問題的思考
「人力資源會計」之我見
會計信息失真原因之法律思考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探析
從安然公司看關聯交易
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分析
上市公司會計造假及其防範
我國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淺談企業內部控制
淺談現代企業成本管理
企業並購戰略的剖析與研究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與措施研究
試論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
企業並購、整合理論在青島啤酒的實踐
EVA薪酬激勵模式在我國電信行業中的應用探討
對我國政府內部控制有關問題的思考
淺論我國MBO股權的定價問題與對策
從委託代理理論看國有企業改革
佛山會計師事務所的現狀與發展
對現代企業負債經營的探討
非貨幣性交易准則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
利用現金流量表探究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
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研究
試論企業並購的文化整合
對作業成本法的再思考
淺析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總監制
論內部會計控制及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框架構建
揭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秘密面紗」——上市公
司財務報表粉飾手段、動機以及防範體系的建立
淺析個人所得稅存在問題及治理對策
淺談衍生金融工具對我國傳統會計的影響
對我國《小企業會計制度》的思考和探索
淺談衡量企業價值的方法和因素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財務報表粉飾的主要手段及其識別與防範
企業資本經營戰略淺析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佛山市資產減值准備政策執行情況分析
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可行性分析
應用稅收公平理論分析我國涉外稅收的不平等現象
淺談股權分置改革對價支付的相關會計處理
關聯方交易發展新趨勢
對人力資源的會計確認及其在我國推行的可行性
淺議企業所得稅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淺談我國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對策
加快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對策的探討
肯德基的價值鏈管理
稅務代理,路在何方——完善我國稅務代理問題的思考
偷稅行為的博弈模型與多重博弈模型分析
試論廣東省稅務代理業的發展
淺議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
淺談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與風險導向審計
淺議企業負債經營效益與財務風險的控制
會計委派制有關問題探討
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和賒銷政策研究
電子商務環境下網路會計探析
並構與重組——企業迅速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捷徑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治理模式研究
人力資源會計及其管理運用
關於企業人力資源招聘成本的思考
我國法務會計建設及人才培養
中小企業內控制度的落實與完善
會計政策在納稅籌劃中的運用
關於兼並重組的問題分析
關於佛山陶瓷行業在反傾銷問題的思考
人力資源管理要以人為本——透析「萬家樂」敗局
從個性心理的角度分析會計信息失真及其對策
淺析中小企業績效評價制度的建立
經濟特區企業避稅的方法對策研究
對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的思考
品牌國際化——中國建陶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物流——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
基層管理人員培訓案例分析——以佛山TF公司為例
新時期新方式——淺談博客營銷
信息技術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及改革措施
淺議關聯方及其交易審計
從人力資源會計計量的角度看管理培訓生的投資成本
試論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淺談在小規模企業中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方法
淺談農村稅費改革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若干問題的探討》
淺談審計證據及其證明力
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研究
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實證分析
企業第三利潤源——物流成本的核算與分析規劃
對我國審計市場現狀的研究
試論價值鏈會計的創新及應用
對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問題的探討
責任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及應用——基於鋼鐵行業的分析
試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沖擊
論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應用
成本管理模式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關於製造企業物流成本控制
未來會計目標與財務報告的發展趨勢
財務分析的完善及其指標的改進
債務重組准則的變遷及原因
優化控制企業的營銷成本
公司控制權市場及法律機制淺析
略析衍生金融工具對我國財務會計的影響
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手段及其防範措施問題的探討
現代管理會計的成本核算方法——變動成本法的優越性
淺談我國電算化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人民幣的升值與國際貿易的發展關系
對國有企業財務總監制的探討
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我國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淺論無形資產評估
關於我國農業稅制改革的思考
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恆美電熱器具有限公司成本管理的實證研究
注冊會計師民事責任:理論與證據
農村土地徵用賠償問題的經濟分析——基於順德的實地調查
審計風險:成因與控制
論人力資源會計——同濟環境工程公司的案例研究
人力資源會計在中國的可行性分析
二十一世紀會計新領域——法務會計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框架問題探討
對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思考
投資會計制度變遷研究
固定資產會計制度變遷
無形資產會計制度變遷及經濟影響
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
我國電算化審計及對策分析
論債務重組准則
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會計處理
戰略存貨管理
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實證研究
緊扣企業核心能力,推行企業多元化戰略
淺析人力資源會計
論中國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外購商譽會計論
我國稅務會計有關問題研究
我國稅務籌劃若干問題探討
淺談審計的獨立性及影響其的幾個因素
審計風險芻議
AIA國際會計師公會,作為國際性的注冊會計師考試及認證機構,AIA因其受到英國政府的官方認可,成為當今世界最高標準的會計資格考試之一,AIA專業資格證書是會計行業中炙手可熱的執業資格證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