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公司轉讓
『壹』 集團內部把全資子公司轉讓另一子公司會計處理
1、母公司將其對子公司A的投資轉讓給另一子公司B,在作價公允的前提下,與常規的股權轉讓會計分錄相同,在個別報表上無需按權益法模擬調整對子公司A的投資。轉讓價款與原對子公司A的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投資收益。合並報表時將其作為內部交易抵銷。如果作價不公允的,則實際作價與子公司A的股權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按權益性交易原則處理。
2、母公司將其對子公司A的投資無償劃轉給另一子公司B,應視同母公司以子公司A的股權對子公司B追加資本性投入。母公司個別報表層面按對子公司A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原帳面價值,借記「長期股權投資——B」,貸記「長期股權投資——A」。
『貳』 三家公司之間股權轉讓,會計如何處理及如何納稅
母子公司都是作為獨立法人,實行獨立核算並獨立申報納稅,是完全獨立的納稅人,承擔全面的納稅義務。
在股權轉讓過程中,轉讓方需要交納各種稅費。如果轉讓方是個人,要交納個人所得稅,按照20%繳納。如果轉讓方是公司,則需要涉及的稅費較多,詳見參考資料《公司股權轉讓的稅費處理》。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規定「三、關於股權轉讓所得確認和計算問題:
企業轉讓股權收入,應於轉讓協議生效、且完成股權變更手續時,確認收入的實現。轉讓股權收入扣除為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後,為股權轉讓所得。企業在計算股權轉讓所得時,不得扣除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按該項股權所可能分配的金額。」
『叄』 請問公司轉讓出去後,財務負責人還是我會有影響嗎
請問公司轉讓出去後,財務負責人還是我會有影響嗎?
會的,你只是轉讓了公司,仍然可以擔任財務負責人,轉讓時就該一起變更,應該去變更掉,可以繼續催促對方辦理變更手續,催促時通過微信聊天截圖電話錄音留下證據。不一定要對方一起去的,只要填好表格蓋上公司公章就可辦理,不是法人去辦理填寫委託書蓋章就可以,委託書表格在工商窗口領取,這樣就不會有拖延沒工夫的了。
一般變更也都是會計去的。
『肆』 公司轉讓給別人,收到轉讓費後會計分錄如何處理
1、處置房屋
借:固定資產清理
借: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房屋
2、取得房屋轉讓費
借: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3、支付清理費用,計提相關稅費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
4、結轉房屋轉讓損益
1)凈收益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營業外收入
2)凈虧損
借:營業外支出
貸:固定資產清理
『伍』 公司股份轉讓怎麼做會計分錄
根據股權轉讓協議入賬,會計分錄:
借:實收資本--原股東
貸:實收資本--新股東
股權轉讓款可以不通過公司賬戶。如果通過公司賬戶,會計分錄:
(1)新股東交款時
借:現金(或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付款--代收股權轉讓款
(2)支付原股東
借:其他應付款--代收股權轉讓款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
『陸』 零轉讓的公司,會計接手該如何做賬
接手後,要清理之前的賬務和報表,科目余額核對,賬簿憑證核對,股東往來核對,還有銀行賬核對,最重要的確認,公司是否有債務。
『柒』 關於公司轉讓無形資產的會計分錄
企業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取的收入10000元,存入銀行
借:銀行存款 10000
貸:營業外收入 10000
用現金支付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費590元,
借:營業外支出 590
貸:庫存現金
營業稅稅率5%。
借:營業外支出 500
貸:應交稅費---營業稅 500
借:應交稅費---營業稅 500
貸: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500
----------------------------------------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捌』 公司轉讓股票怎麼做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 :交易性金融資產-股本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有可能在借方)
投資收益(有可能在借方)
借:投資收益
貸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公司轉讓股票是指公司轉讓所持有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的流通股票,通過轉讓股票,股權發生了轉移。
『玖』 轉讓公司會計賬務如何處理
1、三個人打入B公司500萬
要區分情況 三個人是投資B公司還是只是過個賬
如果投入B公司
借:銀行存款 500
貸:實收資本 400 50 50
如果只是過個賬 風險很大 具體參照公司法中實際股東和名義股東責任論斷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 金額同上
B公司購買A公司100%股權,因100%持股 用成本法
借: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 500
貸:銀行存款 500
賬務處理就完了 至於注冊資本和本題是沒有關系的 主要看凈資產是多少,但達到控制地位是不管凈資產多少的
以後A公司盈利,B公司個別報表不做賬務處理 但合並報表要按照權益法調整
A公司發放紅利時B公司做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如果B公司發放紅利三個人按比例風向 不發放 達到控制的不做 達到共同控制 重大影響的按權益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