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
1.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和聯系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主要是會計主體不同、具體工作目標不同、基本職能不同等。
主要區別有
1、管理會計主要以企業內部各層次的責任單位為主體,更為突出以人為中心的行為管理,同時兼顧企業主體;而財務會計往往只以整個企業為工作主體。
2、管理會計作為企業會計的內部管理系統,其工作側重點主要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財務會計工作的側重點在於為企業外界利害關系集團提供會計信息服務。
3、管理會計主要履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考核的職能,屬於「經營型會計」;財務會計履行反映、報告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職能,屬於「報帳型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主要有核算資料同源、工作目的一致、核算內容交叉等
主要聯系有
1、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現代企業會計的兩個分支,同屬於會計信息系統。從會計發展中來看,初期的會計是以單純核算系統出現的,無從區分「管理」和「財務」。從核算資料來看,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同一的,即核算資料來源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2、財務會計以反映過去為基本特徵,主要服務於企業外部;管理會計以籌劃未來為基本特徵,主要服務於企業內部。
雖然二者的工作側重點不同,但「殊途同歸」,工作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從加強企業管理著眼,進行會計信息的搜集,加工和處理,提供輔助經營決策的資料和依據,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3、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核算內容上有交叉和重疊。例如成本核算就是二者都包含的內容,財務會計據以計算企業的當期損益,管理會計用它制定標准成本,進行成本水平的控制和考評。
(1)4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擴展閱讀:
管理會計基本理論
1、管理會計的對象
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以使用價值為基礎的價值管理。
從實質上講,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從管理體現經濟效益角度看,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價值運動;
從實踐角度看,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作業管理和價值管理的復合。
2、管理會計的目標
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具體目標為:
(1)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
(2)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3、管理會計的職能
預測、決策、規劃(預算)、控制、評價
4、管理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
相關性、准確性、一貫性、客觀性、靈活性、及時性、簡明性、成本效益性
5、管理會計的工作程序
(1)確認,即將企業的經濟活動及其他經濟事項作為適當的管理會計業務予以辨認。
(2)計量,即以貨幣或者其他度量單位對以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經營活動予以數量上的確定。
(3)歸集,即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及其他經濟事項,按嚴格、一貫的方法進行記錄和分類。
(4)分析,對經濟事項發生的內外環境及各影響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評價和確認。
(5)編報與解釋,以適當的形式反映各信息需求者需要的信息。
(6)傳遞,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各級管理者或其他信息使用者。
2.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不僅體現在工作目的和內容上,更體現在思維方式上。由於我國絕大部分的財務人士長期從事財務會計工作,因此當他們在從事管理會計工作時,必須注意並克服用財務會計的思維方式來進行管理會計工作。本文總結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六大區別,希望能夠幫助欲轉型或已經轉型為管理會計的財務人士轉變思維方式,更有效地從事管理會計工作。
一、財務會計「向後看」,管理會計「向前看」
在任何一個時點上,我們要麼「向前看」,要麼「向後看」。所謂「向前看」就是展望未來,而「向後看」則是總結過去。財務會計只處理已發生的會計信息,因而它是一種「向後看」的思維方式;管理會計則是為了支持決策,而決策必定是面向未來的,「馬後炮」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管理會計是「向前看」的思維方式。以下的兩點可以具體說明「向前看」和「向後看」的思維差別:
(1)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需要通過比較來獲得某些結論。
財務會計是與過去作比較,比如將2014年的財務報表與2013和2012年度財務報表做比較,而管理會計則是先設定基於戰略的目標或標准,然後再將實際結果與當初設定的目標或標准進行比較。
(2)財務會計在報表中只考慮顯性成本(也稱為會計成本),不考慮隱性成本(也稱為機會成本),而管理會計則既考慮顯性成本,也考慮隱性成本。
「向前看」和「向後看」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存在的本質區別,財務人員必須學會在這兩種思維方式之間進行切換,否則很容易造成思維混亂,用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財務會計提供綜合性信息,管理會計提供細節性信息
由於管理會計將成本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又可以進一步分為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變動成本一定是直接成本),因此它能夠高度體現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因果關系。這種特性可以使管理會計展示單個產品、部門(甚至員工)或顧客的財務信息,並且可以用於模擬不同經營方案的財務結果(如本量利分析)。因此,管理會計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進行日常經營活動的決策、計劃和控制,是內部管理者應該使用的管理工具。
由於財務會計只將成本分為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並要求在一個會計期間內匹配所發生的收入與成本,因此它無法體現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因果關系。財務會計只適合展示整個公司的綜合性財務信息。它的使用者是外部的股東、債權人、供應商、股票分析師,以及公司高層管理者。它對企業中、基層管理者以及普通員工的價值非常有限。
三、財務會計強調信息准確性,管理會計強調信息相關性
財務信息的價值在於對決策有用,而有用的財務信息必須符合兩個質量條件:准確性和相關性。應該說只准確但很不相關,或者只有相關但很不準確的財務信息都會影響其對決策的有用性。但是,企業管理者常常必須在信息的准確性和相關性之間進行權衡。也就是說,如果企業管理者追求信息更准確,則有可能損害信息的相關性;反之,如果企業管理者追求信息更相關,則有可能損害信息的准確性。例如,一個固定資產的歷史價值更符合準確性的要求,但很可能已經不夠相關了;而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則更符合相關性的要求,但很可能不夠准確。
財務會計往往更加註重確保信息的准確性,但也盡量保持一定的相關性。因此,財務會計更多地要求採用歷史信息,以確保准確性,只有在保證一定準確性的前提下才允許使用公允價值。而管理會計更加註重信息的相關性,但也盡量保證合理的准確性。管理會計大量地運用預測財務數據來描述未來的經營情況,這樣做對自然對決策更有意義。但管理者要認識到預測的財務數據或多或少是不準確的,自己應該不斷提升預測能力,盡量保證信息的合理准確。
四、財務會計必須符合會計准則,管理會計必須符合邏輯
財務會計報表由企業管理者編制,而外部使用者一般不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在利益驅動下,企業管理者容易通過操縱財務會計報表,誤導外部投資者。這樣做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1929年發生的大股災以及因此而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就是慘痛的教訓。因此,美國國會在1934年通過了《證券交易法》,設立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負責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會計准則。從此,企業財務會計報表必須按照公認的會計准則進行編制。
管理會計報表的編制者和使用者都是企業內部管理者,而這屬於企業內部管理行為,因此不需要政府進行監管,也不需要符合公認的會計准則。管理會計強調的是符合邏輯關系,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支持管理活動。以下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公認的會計准則要求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間接費用以及固定間接費用,這種會計方法稱為「吸收成本法」。「吸收成本法」會導致一個會計期間內的營業收益同時受銷售量與生產量的影響。這樣就有可能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銷售價格和成本都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銷售量大的會計期間的營業收益反而會低於銷售量小的會計期間的營業收益,這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而且,這有可能導致管理者通過過度生產來操縱營業收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管理者可以使用一種稱為「變動成本法」的會計方法。「變動成本法」與「吸收成本法」的區別在於將固定間接費用作為期間費用,而不是產品成本,這樣,某個會計期間的營業收益就僅受銷售量的影響,而不受生產量的影響,從而避免了上述問題。但是「變動成本法」並不符合公認的會計准則,企業不能用它來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五、財務會計與憑證打交道,管理會計與經營打交道
編制財務會計報表的人員並不需要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他們只要有能夠反映經營活動的憑證就可以工作。這也是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可以外包的原因。
因為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服務的,所以不了解經營活動的人員一定無法開展管理會計工作。
六、財務會計不涉及「人性」問題,管理會計涉及「人性」問題
由於財務會計具有「向後看」的特徵,僅靠憑證就可以完成相關工作,因此它並不適用於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財務會計的高度綜合特徵也使它無法用於衡量中層、基層管理者和普通員工的工作績效。可以說,財務會計是一種基本上「對事不對人」的財務工具,不需考慮對人的激勵問題。
管理會計的工作涉及為管理者和普通員工設定目標和標准,並考核他們的工作績效,這自然要涉及人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中、基層管理者與普通員工、各部門之間必須有充分的溝通,以協調大家的努力方向,促進目標一致。
(2)設定的目標和標准要切合實際,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否則不利於對員工形成有效激勵。
(3)讓員工參與決策工作,這樣既可以獲得更加可靠的信息,提高決策的質量;同時也可以增強員工的責任感,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實現目標。
3.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
一、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的區別
(一)會計學:說白了,就是做賬,把企業的發票等票據做成會計憑證,再登記入賬,然後編制報表!其實質是,把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系統的核算一遍,以便報表使用者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企業的各項業務,各項資產的金額,已經本期實現的收益!
(二)財務管理:相比較與會計,傾向於對資金在使用前和使用中的管理,當然也包括使用後的管理!說白了就是,學習如何使用企業的資金,如何籌集企業的資金(錢不夠花的時候),用完以後,反思下這么用是否合理!
二、兩者的聯系
(一)會計做的帳以及報表,是財務管理者最重要的數據來源,財務管理分析大部分就是使用報表的數據!
(二)學會計的必須得懂財務管理,學財務管理的必須要懂會計。因為,兩者很多時候是互補的!
三、關於兩個專業的其他問題
(一)會計專業的學生必定會設置財務管理課程;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必定也會設置會計課程。
(二)這兩個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他們找的工作基本是互通的。也就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找的工作,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也可以找;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可以找的工作,會計專業的學生也可以找。
四、如何選擇這兩個專業
如果你更喜歡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核算每一筆業務,那麼去學會計專業。
如果你更喜歡思考如何使用一筆錢,如果湊集一筆錢,如何從銀行貸到款,如何讓企業少花一點錢,那麼去學財務管理!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4.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差別究竟有多大
1.職業內容大不同:重核算的財務會計,每天都要處理一堆堆的票據、單據,眼睛裡除了數字還是數字;深挖數據,從數據中能夠看出企業運營狀況、潛在風險的管理會計,總是散發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氣勢。
2.收入大不同:一般來說,由於工作技術含量有限,財務會計的薪資不是很高,平均薪資約5K到8K;作為能為企業不斷增值的管理會計,企業願意以百萬年薪聘之。
3.生活大不同:收入直接決定生活質量,月薪有限的財務會計上班只能擠地鐵了;而坐擁百萬年薪的管理會計,卻可以選擇心儀的座駕,開車上班。
4.職場晉升路不同:想要晉升為高級財務管理人才,財務會計往往要熬上十幾年,將板凳坐穿;對行業深刻洞悉、財務管理技能卓越、擁有高大上的CMA證書的管理會計,大部分成了企業的空降人才。
5.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有啥區別
1、工作主體(范圍)不同。
2、工作側重點不同。
3、工作時效不同。
4、工作原則、標准、依據 不同。
5、信息的特徵及其載體不同。
6、方法體系不同。
7、工作程序不同。
8、體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9、觀念的取向不同。
10、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
6.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別是什麼
一、不同決策者的不同用途
財務會計主要涉及到會計怎樣能適應外部決策者,諸如股東、債權人、政府機構及其他方面的需要。
管理會計則主要涉及會計怎樣適應內部決策者的需要。
二、工作的側重點不同。
財務會計的側重點在於根據日常的業務記錄,登記賬簿,定期編制有關的財務報表,向企業外界具有經濟利害關系的團體、個人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其具體目標主要為外部提供財務報告信息。
管理會計側重點在於針對企業經營管理遇到的特定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提供預測決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其具體目標主要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
三、在遵循的原則、標准不同。
財務會計工作必須嚴格遵守《企業會計准則》和行業統一會計制度,以保證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報表在時間上的一致性和空間上的可比性。
管理會計不受《企業會計准則》和行業統一會計制度的完全限制和嚴格約束,在工作中可靈活應用現代管理理論作為指導。
四、觀念和取向不同。
財務會計將其著重點放在如何真實准確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人、財、物要素在供、產、銷各個階段上的分布及使用、消耗情況上,十分重視定期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質量。
而現代的管理會計不僅著重實施管理行為的粗放型結果,而且更為關注管理的過程,即事前、事中、事後控制,目的是總結過去、控制現在、規劃未來。
五、對會計人員素質的要求不同。
鑒於管理會計的方法靈活多樣,又沒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其體系缺乏統一性和規范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管理會計的水平取決於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
同時,由於管理會計工作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涉及的內容也比較復雜,也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果斷的應變能力,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7.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
會計始終是服務於管理的,現代會計劃分成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是適應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結果.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者是同源而分流的.它們的聯系是: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是以現代企業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數據為依據,通過科學的程序和方法,提供用於經濟決策與控制的,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財務會計主要為外部利益關系集團服務,提供受託主體履行和完成經濟責任的信息,以滿足外部利益集團的需要,因此財務會計是一種社會化的會計;管理會計主要為企業內部各個層次的委託人服務,為其提供加強經濟管理、提高全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信息,是一種個性化的會計.
1. 財務會計「向後看」,管理會計「向前看」
在任何一個時點上,我們要麼「向前看」,要麼「向後看」。所謂「向前看」就是展望未來,而「向後看」則是總結歷史。財務會計(報表)只處理已發生的會計信息,因而它是一種「向後看」的思維方式。管理會計則是為了支持決策,而決策必定是面向未來的,「馬後炮」是沒有意義的,管理會計是「向前看」的思維方式。以下的兩個例子可以具體說明「向前看」和「向後看」的思維差別。
1)財務會計(報表)和管理會計(報表)都需要通過比較來獲得某些結論。財務會計(報表)是與過去作比較,比如將2014年的財務報表與2013和2012年度財務報表做比較。而管理會計則是先設定基於戰略的目標或標准,然後再將實際結果與當初設定的目標或標准進行比較。
2)財務會計報表中只考慮顯性成本(也稱為會計成本),不考慮隱性成本(也稱為機會成本)。而管理會計則既考慮顯性成本,也考慮隱性成本。
「向前看」和「向後看」的區別是導致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存在本質區別的根本原因,財務人員必須首先學會在這兩種思維方式之間進行切換,否則很容易造成思維混亂,用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
2. 財務會計提供綜合性信息,管理會計提供細節性信息
由於管理會計(報表)將成本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又可以進一步分為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變動成本一定是直接成本),因此它能夠高度體現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因果關系。這種特性可以使管理會計(報表)展示單個產品、部門(甚至員工)或顧客的財務信息,並且可以用於模擬不同經營方案的財務結果(如本量利分析)。因此,管理會計(報表)可以幫助企業中、基層管理者進行日常經營活動的決策、計劃和控制,它是內部管理者應該使用的管理工具。
由於財務會計(報表)只將成本分為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並要求在一個會計期間內匹配所發生的收入與成本,因此它無法體現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因果關系。財務會計(報表)只適合展示整個公司的綜合性財務信息。它的使用者是外部的股東、債權人、供應商、股票分析師,以及公司高層管理者。它對企業中、基層管理者以及普通員工的價值非常有限。
3. 財務會計必須符合會計准則,管理會計必須符合邏輯
財務會計報表由企業管理者編制,而外部使用者一般不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在利益驅動下,企業管理者容易通過操縱財務會計報表,誤導外部投資者。這樣做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1929年發生的大股災以及因此而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就是慘痛的教訓。因此,美國國會在1934年通過了《證券交易法》,設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負責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會計准則。從此,企業的財務會計報表必須按照公認的會計准則進行編制。
管理會計報表的編制者和使用者都是企業管理者,由於這屬於企業內部管理行為,因此不需要政府進行監管,也不需要符合公認的會計准則。管理會計強調的是符合邏輯關系,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支持管理活動。以下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公認的會計准則要求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間接費用以及固定間接費用,這種會計方法稱為「吸收成本法」。這種會計方法會導致一個會計期間內的營業收益同時受銷售量與生產量的影響。這樣就有可能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銷售價格和成本都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銷售量大的會計期間(如2014年)的營業收益會反而會低於銷售量小的會計期間(如2013年)的營業收益,這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而且,這有可能導致管理者通過過度生產來操縱營業收益,這顯然是不符合企業利益的行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管理者可以使用一種稱為「變動成本法」的會計方法。它與「吸收成本法」的區別在於將固定間接費用作為期間費用,而不是產品成本。這樣某個會計期間的營業收益就僅受銷售量的影響,而不受生產量的影響,從而避免了上述問題。但是「變動成本法」並不符合公認的會計准則,企業不能用它來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4. 財務會計強調信息的准確性,管理會計強調信息的相關性
財務信息的價值在於對決策有用,而有用的財務信息必須符合兩個質量條件:准確性和相關性。應該說只准確但很不相關,或者只相關但很不準確的財務信息都會影響其對決策的有用性。但是,我們常常必須在信息的准確性和相關性之間進行權衡。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追求信息的更准確,則有可能損害信息的相關性;反之,如果我們追求信息的更相關,則有可能損害信息的准確性。例如,一個固定資產的歷史價值更符合準確性,但很可能已經不夠相關了;而它的公允價值則更符合相關性,但很可能不夠准確。
財務會計(准則)往往更加註重確保信息的准確性,但也盡量保持一定的相關性。因此,財務會計(准則)更多地要求採用歷史信息,以確保准確性,只有在保證一定準確性的前提下才允許使用公允價值。而管理會計更加註重信息的相關性,但也盡量保證合理的准確性。管理會計大量地運用預測財務數據來描述未來的經營情況,這樣做對自然對決策更有意義。但管理者要認識到預測的財務數據或多或少是不準確的,自己應該不斷提升預測能力,盡量保證信息的合理准確。
5. 財務會計與憑證打交道,管理會計與經營活動打交道
編制財務會計報表的人員並不需要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他們只要有能夠反映經營活動的憑證就可以工作。這也就是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可以外包的原因。
因為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服務的,所以不了解經營活動的人員一定無法開展管理會計工作。這個問題在上一篇文章《現代管理會計是「三線合一」》中已經作了闡述。
6. 財務會計不涉及「人性」問題,管理會計涉及「人性」問題
由於財務會計(報表)具有「向後看」特徵,以及僅靠憑證就可以完成相關工作,因此它並不適用於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財務會計的高度綜合特徵也使它無法用於衡量中、基層管理者和普通員工的工作績效。可以說,財務會計(報表)是一種基本上「對事不對人」的財務工具,不用考慮對人的激勵問題。
管理會計的工作涉及為管理者和普通員工設定目標和標准,並考核他們的工作績效,這自然要涉及人性問題。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高、中、基層管理者以及普通員工之間以及各部門之間必須有充分的溝通,以協調大家的努力方向,促進目標一致。
設定的目標和標准要盡量切合實際,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否則都不能激勵員工努力地工作。
讓員工參與決策工作,這樣既可以獲得更加可靠的信息,提高決策的質量;同時也可以增強員工的責任感,有利於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實現目標。
8. 簡述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
會計的專業課按會計理論的深淺可以分成 初級,中級,高級會計三門課程,
按核算領域可以分成成本會計,又叫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2門。
管理會計(成本會計)主要核算的對象是企業的生產成本部分,主要目的是控製成本領域的所有要素,以便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把產品的單位成本降到最低,同時要用最科學的方法准確地核算出每種規格產品的成本,以便銷售部門能夠依據它來做出銷售價格的決策。
財務會計主要的核算對象是資金的來源,運用和分配。
這兩個專業在企業中一般不會設置管轄部門的重疊。專業的界限是十分分明的。
或者說,前者是管理物品不管理資金(包括現金),後者管理資金不管理實物。
兩個部門的許可權不能由一個人來負責,以避免作弊。
通常在企業內部也是按照這兩個專業來劃分職責范圍的,
我國早期對這2門會計的核算范圍分得不清楚,因此造成了許多教材內容的重復。和國際接軌以來,界限分的很清楚了。教材內容也基本不再有重復的地方。
所以你不要看10年前的國內的這2門課程的教材。新教材就沒有問題
9.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和聯系都有什麼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
1.兩者的最終目標一致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共同服務於企業管理的目的,其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財務會計具有反映和控制的職能,會計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是內部控制的方法;管理會計直接為企業的管理服務。
2.兩者的資料來源基本相同
管理會計所需的許多資料來源於財務會計系統,它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深加工與再利用,因而受到財務會計工作質量的約束;而財務會計的發展與改革,要充分考慮管理會計的要求,以擴大信息交換處理能力和兼容能力,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
3.兩者的主要指標相互滲透
財務會計提供的歷史性資金、成本、利潤等有關指標,是管理會計進行長、短期決策分析的重要依據;而管理會計所確定的計劃,又是財務會計進行日常核算的目標。他們的主要指標體系和內容是一致的,尤其是企業內部的會計指標體系更應該同步實施才能實現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兩者在方法上相互補充
管理會計的方法主要是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和考核;財務會計的方法主要是核算、分析和檢查。管理會計利用財務會計核算、分析方面的優勢去收集資料、處理資料;財務會計則利用管理會計的先進方法簡化會計核算,強化會計分析和檢查,提供會計信息。
5.兩者提供的信息具有共同的特徵
相關性和可靠性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信息的共同特徵。信息是決策的基礎,無論是企業內部管理者,還是企業外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對所需的信息都要求具備相關性和可靠性。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