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實體和財務實體
A. 會計主體和會計實體的區別
會計主體是現代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因此,以現代企業制度為基礎,從經濟學的角度對之進行探討,有助於會計學界從更高層次理解和把握會計基本理論問題。主要討論和研究經濟方面的問題。
主體定義
會計主體 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時採取的立場以及在空間范圍上的界定。會計主體既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若干個企業組織起來的集團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實體。
會計實體是指在核算上獨立於或相對獨立於其所有者之外的會計核算單位。
含 義:反映一個特定企業的經營活動
性 質:會計核算單位
企業會計核算是反映一個特定企業的經營活動,它不包括企業所有者個人的經濟活動,更不包括其他相關企業的經 營活動。企業作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這就要求會計核算時,將企業的經營活動與企業的所有者及其他企業 的經營活動區分開來,真實地、獨立地、完整地去反映企業自身的 經營活動、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明確經營管理責任,並根據會 計信息作出正確的決策。很顯然,只有首先提出會計實體這一基本 前提,才能使企業會計的核算范圍得以明確。才能使企業的財務狀 況和經營成果客觀、公允地反映出來。
從會計發展的歷史來看,會計實體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中世紀,經營組織主要是獨資或合夥企業的形式。合夥企業的出現,要求會計必須將它作為獨立於合夥人之外的 經營實體來反映它的財產、財權和經營成果。否則企業經營活動中 發生的收入與耗費若同它的所有者個人收支混淆在一起,勢必難 以在帳簿上公平合理地處理各個合夥人應享有的權益。其實只要 市場競爭存在,即使是獨資經營企業,為了核算其自身的盈虧狀況,企業所有者也會要求企業進行獨立核算,從而與所有者的其他 投資活動和私人收支區別開來。隨著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實現了所 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為了正確地反映和考核股份制企業的財務 狀況和經營成果,就必須將股東個人的財產收支與企業經營活動中的財產收支區別開來。從某種意義上講,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對會計實體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所以,從根本上說,將企業作為會計實體來進行核算,反映了企業經營者正確計 算並嚴格考核企業盈虧的要求。另外,從進一步記錄財產和收支的 角度看,所有者的財產一旦投入企業,並按該企業的經營要求加以 運用,就應在帳簿上獨立地記錄,嚴格排除那些與企業的生產經營 無關而屬於所有者本人的財產收支或其他經濟往來。只有這樣,才 能使企業的經營成果得到准確和完整地反映。這是市場經濟對會 計核算的要求。 企業會計實體與企業法人不同。法人指在政府部門注冊登記, 有獨立的財產,能夠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實體,它強調企業與各方 面的經濟法律關系:而會計實體則是按照正確處理所有者與企業的關系,以及正確處理企業內部關系的要求而設立的。盡管所有的 企業法人都是會計實體,但並不是每一個會計實體都是法人。比 如,一些企業集團下屬很多子公司,這些子公司盡管都是法人,但出於經營管理的需要,為全面考核和反映集團公司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成果,就必須將所有的子公司連同母公司作為一個會計實體, 編制合並會計報表,以使全面分析和評價整個集團公司的經營情況。
B. 財務與會計專業和會計專業有什麼區別
財務會計中還有審計的專業在裡面,比會計專業要廣一點,考試涉及的課程也與審計有關。
外行人士往往把財務和會計這兩個概念混淆起來,其實,兩者是由著顯著差別的。作為兩個並列的經濟范疇,財務與會計在性質、地位、范圍與運動規律上是有明顯的區別。
1.財務與會計在性質上的差別::財務的性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會計的性質是價值信息系統。
2.財務與會計在地位上的差別::財務是實體,會計是附體。 在經濟組織內部,財務處於主導地位,生產、技術、營銷、勞動等項管理都要圍繞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去進行;會計處於基礎性地位,通過提供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和其他各項管理服務。
3.財務與會計在涉及范圍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范圍涵蓋本金投入與收益的全過程,包括籌資、投資、耗資、收入、分配等經濟內容;會計的范圍涵蓋信息系統的全過成,包括會計信息的輸入、儲存、轉換、輸出、控制、反饋等內容。
4.財務與會計在運動規律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本金運動與基金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內部的綜合平衡、本金運動的連續性與並存性等;會計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會計信息運動與財務實體運動、財務信息運動內部的協調平衡、信息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等。
由於財務與會計是兩個並列的范疇,所以在理論研究上自成體系,可以形成兩門不同的經濟學科。
C. 會計實體的歷史
從會計發展的歷史來看,會計實體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中世紀,經營組織主要是獨資或合夥企業的形式。合夥企業的出現,要求會計必須將它作為獨立於合夥人之外的 經營實體來反映它的財產、財權和經營成果。否則企業經營活動中 發生的收入與耗費若同它的所有者個人收支混淆在一起,勢必難 以在帳簿上公平合理地處理各個合夥人應享有的權益。其實只要 市場競爭存在,即使是獨資經營企業,為了核算其自身的盈虧狀況,企業所有者也會要求企業進行獨立核算,從而與所有者的其他 投資活動和私人收支區別開來。隨著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實現了所 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為了正確地反映和考核股份制企業的財務 狀況和經營成果,就必須將股東個人的財產收支與企業經營活動中的財產收支區別開來。從某種意義上講,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對會計實體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所以,從根本上說,將企業作為會計實體來進行核算,反映了企業經營者正確計 算並嚴格考核企業盈虧的要求。另外,從進一步記錄財產和收支的 角度看,所有者的財產一旦投入企業,並按該企業的經營要求加以 運用,就應在帳簿上獨立地記錄,嚴格排除那些與企業的生產經營 無關而屬於所有者本人的財產收支或其他經濟往來。只有這樣,才 能使企業的經營成果得到准確和完整地反映。這是市場經濟對會 計核算的要求。 企業會計實體與企業法人不同。法人指在政府部門注冊登記, 有獨立的財產,能夠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實體,它強調企業與各方 面的經濟法律關系:而會計實體則是按照正確處理所有者與企業的關系,以及正確處理企業內部關系的要求而設立的。盡管所有的 企業法人都是會計實體,但並不是每一個會計實體都是法人。比 如,一些企業集團下屬很多子公司,這些子公司盡管都是法人,但出於經營管理的需要,為全面考核和反映集團公司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成果,就必須將所有的子公司連同母公司作為一個會計實體, 編制合並會計報表,以使全面分析和評價整個集團公司的經營情況。
D. 會計學專業與財務會計專業有什麼區別
外行人士往往把財務和會計這兩個概念混淆起來,其實,兩者是由著顯著差別的。作為兩個並列的經濟范疇,財務與會計在性質、地位、范圍與運動規律上是有明顯的區別。 1.財務與會計在性質上的差別::財務的性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會計的性質是價值信息系統。 2.財務與會計在地位上的差別:財務是實體,會計是附體。 在經濟組織內部,財務處於主導地位,生產、技術、營銷、勞動等項管理都要圍繞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去進行;會計處於基礎性地位,通過提供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和其他各項管理服務。 3.財務與會計在涉及范圍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范圍涵蓋本金投入與收益的全過程,包括籌資、投資、耗資、收入、分配等經濟內容;會計的范圍涵蓋信息系統的全過成,包括會計信息的輸入、儲存、轉換、輸出、控制、反饋等內容。 4.財務與會計在運動規律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本金運動與基金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內部的綜合平衡、本金運動的連續性與並存性等;會計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會計信息運動與財務實體運動、財務信息運動內部的協調平衡、信息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等。由於財務與會計是兩個並列的范疇,所以在理論研究上自成體系,可以形成兩門不同的經濟學科。 會計對財務的依附性會計是依附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多方面的價值管理而存在,不構成某項獨立性管理。會計核算依附於價值管理而存在。從國民經濟大范圍考察,價值管理又可分為財務管理、財政管理、金融管理、保險管理、社會保障管理等,會計也就按這些實體性管理的不同區分為財務會計(這是從性質看,不同於管理會計對稱的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稅務會計、銀行會計、保險會計、社會保障會計等。會計所依附的實體的多樣性,實證了會計作為價值信息系統的本質屬性. 在經濟組織本金投入收益活動中,會計只能依附於財務管理而存在,不能形成獨立的會計管理。 財務的本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及其所形成的經濟關系。財務管理是組織本金投入收益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為進行財務管理,必須隨時進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必須依靠會計提供全面、系統、連續的價值信息(一般稱為會計信息)。如果會計信息不能全面、系統、連續、及時地提供,財務的定量分析難以進行,財務預測、決策、計劃、營運、考核等都無法進行,這反映了會計對財務管理的制約性;另一方面,如果會計離開了財務管理這一實體性管理,它的信息就沒有來源,服務就失去對象,會計也不能存在。 財務與會計的關系是實體與附體的關系,所以在管理工作上,我們仍然主張財務管理包括會計,在財務管理的組織、預測、決策、計劃、營運、反映、控制、分析、監督、考核等環節中,會計屬於反映、控制、分析、監督環節。我們的結論是:作為范疇而言,財務與會計是並列的;作為工作而言,財務管理工作包括了會計工作。 財務管理包括著對財務范疇與會計范疇的運用。 由於財務管理包括會計,故國內外公司與企業的財務與會計機構幾乎都合而為一,一般是設置財務副總經理統一領導與管理財務部門。由於會計是財務管理中的反映、控制、分析、監督環節,有相對獨立的內容,所以一般在財務部門內分設財務部與會計部兩個分支機構進行工作。其中財務部負責財務組織、預測、決策、計劃、營運、考核;會計部負責反映、控制、分析、監督。財務部與會計部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而奮斗.
E. 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區別哪個更好一些
財務與會計的關聯與差別 外行人士往往把財務和會計這兩個概念混淆起來,其實,兩者是由著顯著差別的。作為兩個並列的經濟范疇,財務與會計在性質、地位、范圍與運動規律上是有明顯的區別。 1.財務與會計在性質上的差別::財務的性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會計的性質是價值信息系統。 2.財務與會計在地位上的差別::財務是實體,會計是附體。 在經濟組織內部,財務處於主導地位,生產、技術、營銷、勞動等項管理都要圍繞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去進行;會計處於基礎性地位,通過提供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和其他各項管理服務。 3.財務與會計在涉及范圍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范圍涵蓋本金投入與收益的全過程,包括籌資、投資、耗資、收入、分配等經濟內容;會計的范圍涵蓋信息系統的全過成,包括會計信息的輸入、儲存、轉換、輸出、控制、反饋等內容。 4.財務與會計在運動規律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本金運動與基金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內部的綜合平衡、本金運動的連續性與並存性等;會計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會計信息運動與財務實體運動、財務信息運動內部的協調平衡、信息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等。 由於財務與會計是兩個並列的范疇,所以在理論研究上自成體系,可以形成兩門不同的經濟學科。 會計對財務的依附性 會計是依附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多方面的價值管理而存在,不構成某項獨立性管理。會計核算依附於價值管理而存在。從國民經濟大范圍考察,價值管理又可分為財務管理、財政管理、金融管理、保險管理、社會保障管理等,會計也就按這些實體性管理的不同區分為財務會計(這是從性質看,不同於管理會計對稱的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稅務會計、銀行會計、保險會計、社會保障會計等。會計所依附的實體的多樣性,實證了會計作為價值信息系統的本質屬性. 在經濟組織本金投入收益活動中,會計只能依附於財務管理而存在,不能形成獨立的「會計管理」。財務的本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及其所形成的經濟關系。財務管理是組織本金投入收益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為進行財務管理,必須隨時進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必須依靠會計提供全面、系統、連續的價值信息(一般稱為會計信息)。如果會計信息不能全面、系統、連續、及時地提供,財務的定量分析難以進行,財務預測、決策、計劃、營運、考核等都無法進行,這反映了會計對財務管理的制約性;另一方面,如果會計離開了財務管理這一實體性管理,它的信息就沒有來源,服務就失去對象,會計也不能存在。財務與會計的關系是實體與附體的關系,所以在管理工作上,我們仍然主張財務管理包括會計,在財務管理的組織、預測、決策、計劃、營運、反映、控制、分析、監督、考核等環節中,會計屬於反映、控制、分析、監督環節。我們的結論是:作為范疇而言,財務與會計是並列的;作為工作而言,財務管理工作包括了會計工作。財務管理包括著對財務范疇與會計范疇的運用。 由於財務管理包括會計,故國內外公司與企業的財務與會計機構幾乎都合而為一,一般是設置財務副總經理統一領導與管理財務部門。由於會計是財務管理中的反映、控制、分析、監督環節,有相對獨立的內容,所以一般在財務部門內分設財務部與會計部兩個分支機構進行工作。其中財務部負責財務組織、預測、決策、計劃、營運、考核;會計部負責反映、控制、分析、監督。財務部與會計部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而奮斗.
F. 會計實體的簡介
企業會計核算是反映一個特定企業的經營活動,它不包括企業所有者個人的經濟活動,更不包括其他相關企業的經 營活動。企業作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這就要求會計核算時,將企業的經營活動與企業的所有者及其他企業 的經營活動區分開來,真實地、獨立地、完整地去反映企業自身的 經營活動、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明確經營管理責任,並根據會 計信息作出正確的決策。很顯然,只有首先提出會計實體這一基本 前提,才能使企業會計的核算范圍得以明確。才能使企業的財務狀 況和經營成果客觀、公允地反映出來。
G. 會計和財務的差別是什麼
1.財務與會計在性質上的差別:財務的性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會計的性質是價值信息系統。
2.財務與會計在地位上的差別:財務是實體,會計是附體。
在經濟組織內部,財務處於主導地位,生產、技術、營銷、勞動等項管理都要圍繞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去進行;會計處於基礎性地位,通過提供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和其他各項管理服務。
3.財務與會計在涉及范圍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范圍涵蓋本金投入與收益的全過程,包括籌資、投資、耗資、收入、分配等經濟內容;會計的范圍涵蓋信息系統的全過成,包括會計信息的輸入、儲存、轉換、輸出、控制、反饋等內容。
4.財務與會計在運動規律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本金運動與基金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內部的綜合平衡、本金運動的連續性與並存性等;會計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會計信息運動與財務實體運動、財務信息運動內部的協調平衡、信息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等。
H. 會計學專業與財務會計專業有什麼區別
外行人士往往把財務和會計這兩個概念混淆起來,其實,兩者是由著顯著差別的。作為兩個並列的經濟范疇,財務與會計在性質、地位、范圍與運動規律上是有明顯的區別。 1.財務與會計在性質上的差別::財務的性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會計的性質是價值信息系統。 2.財務與會計在地位上的差別::財務是實體,會計是附體。 在經濟組織內部,財務處於主導地位,生產、技術、營銷、勞動等項管理都要圍繞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去進行;會計處於基礎性地位,通過提供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和其他各項管理服務。 3.財務與會計在涉及范圍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范圍涵蓋本金投入與收益的全過程,包括籌資、投資、耗資、收入、分配等經濟內容;會計的范圍涵蓋信息系統的全過成,包括會計信息的輸入、儲存、轉換、輸出、控制、反饋等內容。 4.財務與會計在運動規律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本金運動與基金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內部的綜合平衡、本金運動的連續性與並存性等;會計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會計信息運動與財務實體運動、財務信息運動內部的協調平衡、信息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等。 由於財務與會計是兩個並列的范疇,所以在理論研究上自成體系,可以形成兩門不同的經濟學科。 會計對財務的依附性 會計是依附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多方面的價值管理而存在,不構成某項獨立性管理。會計核算依附於價值管理而存在。從國民經濟大范圍考察,價值管理又可分為財務管理、財政管理、金融管理、保險管理、社會保障管理等,會計也就按這些實體性管理的不同區分為財務會計(這是從性質看,不同於管理會計對稱的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稅務會計、銀行會計、保險會計、社會保障會計等。會計所依附的實體的多樣性,實證了會計作為價值信息系統的本質屬性. 在經濟組織本金投入收益活動中,會計只能依附於財務管理而存在,不能形成獨立的「會計管理」。財務的本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及其所形成的經濟關系。財務管理是組織本金投入收益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為進行財務管理,必須隨時進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必須依靠會計提供全面、系統、連續的價值信息(一般稱為會計信息)。如果會計信息不能全面、系統、連續、及時地提供,財務的定量分析難以進行,財務預測、決策、計劃、營運、考核等都無法進行,這反映了會計對財務管理的制約性;另一方面,如果會計離開了財務管理這一實體性管理,它的信息就沒有來源,服務就失去對象,會計也不能存在。財務與會計的關系是實體與附體的關系,所以在管理工作上,我們仍然主張財務管理包括會計,在財務管理的組織、預測、決策、計劃、營運、反映、控制、分析、監督、考核等環節中,會計屬於反映、控制、分析、監督環節。我們的結論是:作為范疇而言,財務與會計是並列的;作為工作而言,財務管理工作包括了會計工作。財務管理包括著對財務范疇與會計范疇的運用。 由於財務管理包括會計,故國內外公司與企業的財務與會計機構幾乎都合而為一,一般是設置財務副總經理統一領導與管理財務部門。由於會計是財務管理中的反映、控制、分析、監督環節,有相對獨立的內容,所以一般在財務部門內分設財務部與會計部兩個分支機構進行工作。其中財務部負責財務組織、預測、決策、計劃、營運、考核;會計部負責反映、控制、分析、監督。財務部與會計部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而奮斗.
I. 財務與會計的區別
財務和會計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財務與會計在性質上的差別:財務的性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會計的性質是價值信息系統。
2.財務與會計在地位上的差別:財務是實體,會計是附體。 在經濟組織內部,財務處於主導地位,生產、技術、營銷、勞動等項管理都要圍繞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去進行;會計處於基礎性地位,通過提供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和其他各項管理服務。
3.財務與會計在涉及范圍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范圍涵蓋本金投入與收益的全過程,包括籌資、投資、耗資、收入、分配等經濟內容;會計的范圍涵蓋信息系統的全過成,包括會計信息的輸入、儲存、轉換、輸出、控制、反饋等內容。
4.財務與會計在運動規律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本金運動與基金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內部的綜合平衡、本金運動的連續性與並存性等;會計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會計信息運動與財務實體運動、財務信息運動內部的協調平衡、信息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等。
聯系:會計是財務管理中的反映、控制、分析、監督環節,有相對獨立的內容,所以一般在財務部門內分設財務部與會計部兩個分支機構進行工作。其中財務部負責財務組織、預測、決策、計劃、營運、考核;會計部負責反映、控制、分析、監督。財務部與會計部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而奮斗。
(9)會計實體和財務實體擴展閱讀:
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包括系統性原則、現金平衡原則、收益風險原則以及利益協調原則。
1、系統性原則是指財務管理是集團各成員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本身又由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分配管理等諸多子系統構成。
在財務管理中堅持系統性原則,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首要出發點,它具體要求做到三點。
第一點是整體優化,只有整體最優的系統才是最優系統。
第二點是結構優化,任何系統都是有一定層次結構的層級系統,在企業資源配置方面,應注意結構比例優化,從而保證整體優化,如進行資金結構、資產結構、分配結構優化。
第三點是環境適應能力強,財務管理系統必須保持適當的彈性,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2、現金平衡原則是指在財務管理中,貫徹的是收付實現制,而非權責發生制,客觀上要求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做到現金收入(流入)與現金支出(流出)在數量上、時間上達到動態平衡,即現金流轉平衡。
保持現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現金預算控制。現金預算可以說是籌資計劃、投資計劃、分配計劃的綜合平衡,因而現金預算是進行現金流轉控制的有效工具。
3、 收益風險原則是指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要獲取收益,總得付出成本,而且面臨風險,因此成本、收益、風險之間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成本、收益、風險三位一體的觀念,以指導各項具體財務管理活動。
4、利益協調原則是指企業在進行財務活動時,離不開處理與所有者、債權人、經營者、職工、內容各部門、債務人、被投資企業、國家(政府)、社會公眾等利益主體之間的財務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財務管理過程,也是一個協調各種利益關系的過程。
利益關系協調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國家法律法規、企業契約(合同)、企業章程及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均是企業處理財務關系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