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驅動的財務與會計決策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可行性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都屬於管理活動范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同為會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更好的管理企業,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會計活動是企業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因此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同屬管理活動范疇,都具有企業的管理才能。具體來說,財務會計主要是總結企業在某一時點的實際狀態和某一時期的經營成果;而管理會計主要通過分析經濟數據之間的關系以及分析經濟數據的含義來為企業的決策提供相應的信息和情報,管理會計運用預算、決算和決策的方法來實現目標。但是鑒於我國會計理論發展比國外起步晚,企業會計大多停留在財務會計的核算層面上,而沒有發展更高層次的管理會計。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同屬管理學科,二者相融合具有扎實理論基礎。
2.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職能都包含控制和考核。財務會計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進行檢查和考核,考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和企業預算過程中制定的目標是否相符,如果二者之間出現較大的差異,應該找到原因並進行及時的控制。管理會計主要對企業的企業成員業績、企業成本費用控制、企業預算活動的控制進行評價和考核。因此,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具有控制和考核兩大基本職能,它們控制和考核的對象都是企業經營狀況,只是各有側重,財務會計直接控制和考核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管理會計是在財務會計基礎上,是利用財務會計信息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控制,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在邏輯和過程上的延續。
3.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信息來源一致。作為企業會計兩大重要分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管理對象同為企業經營活動,因此他們需要的信息都源自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原始數據和資料。另外,管理會計作為財務會計在邏輯和過程上的延續,會依靠財務會計提供的數據、賬簿和報表,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和預測。財務會計成為管理會計的直接信息來源,二者融合發展可以避免兩部門重復工作,耗時耗力。相同的信息來源這也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相融合提供有利條件。
4.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最終目標一致。雖然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具體工作和會計對象都不同,但二者的最終目標都是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有用信息,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但是產業升級和互聯網的發展,使現代企業的管理核心也從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各項生產要素管理轉變為人力資本管理,生產經營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人力資本、企業品牌等隱性的成本和資產的價值很難通過傳統的財務報表來展現,對此管理會計應該和財務會計進一步融合,互為彌補,為企業的決策和戰略提供支持信息。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策略
1.推進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管理會計在我國發展程度較低,很多企業沒有專門的管理會計部門,管理會計領域的人才也比較匱乏。因此企業首先建立專門的管理會計機構,再建立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體系,通過常規化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使其既能掌握會計專業的知識,又能熟悉財務管理知識,能夠以企業長遠發展的眼光開展相應的工作。
2.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以應收賬款和預算管理為例闡述如何在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應收賬款是很多企業財務風險過高的一大因素,容易引發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要予以重視。應收賬款出現壞賬大多是因為缺乏良好的合同管理規范制度。合同管理在本質上屬於管理會計的范疇,但是很多企業在實際工作中並未針對管理會計專門設置崗位,而是財務會計人員直接負責,這就要求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應收賬款會計要運用管理會計思維進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在整個流程之中要結合財務會計工作流程及其產生的會計信息。財務會計應該貫穿於合同談判、簽訂、發運、收款和銷售提成工作的全過程,在合同執行的過程中及時跟蹤貨款回收情況,降低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保證生產經營活動資金流充足。預算管理是企業財務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需要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密切配合。這是因為預算管理工作屬於管理會計范疇,同時依賴於財務會計工作質量,二者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完成預算管理工作。這就要求要在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進行全面的預算管理。企業應該在年初就確定全面的生產經營目標以及預計的生產經營費用,每個月進行績效考核和績效排名,以績效的優劣決定獎懲。對成本費用的編表和考核應該按月進行,並和預算指標之間進行差異分析,找到成本超支的根源,為之後的成本費用控製做好基礎工作。
3.建立並完善兩種會計體系的數據共享的機制。上文分析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共用一個信息源,目前不少企業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完全分開,二者之間溝通交流較少,造成重復工作,增加成本的局面。而建立兩種會計的數據共享機制,實現二者的共享服務。不僅節約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低,提升企業內部信息化水平,通過共享機制的促進革新,促進財會部門的職能轉變,從核算向決策的轉變,將企業的核算職能從會計部門中脫離出來,使得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能。
4.以技術創新為導向開發與應用有效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相較於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能夠開發出更多的管理會計工作和方法。實現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使管理會計的先進工具和方法應用到財務會計中。目前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升級,產業與產品結的不斷構整,新型有效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被開發出來,如環境成本管理中「有效益的成本管理」等工具得到推廣與普及。同時,配合目前「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特點和要求的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與信息支持系統得以開發,新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的出現更能加快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
B. 數字經濟時代,財務人如何應對財務,會計和稅務的變革
首要的是妥善應對財務變革的大趨勢:理性化決策的可能性與重要性迅速提升。與「會計馬車」和「稅務馬車」不同,「財務馬車」側重決策功能。財務管理的核心就是財務決策:首先是運營決策、其次是投資決策、最後是融資決策。三類財務決策構成企業管理的關鍵方面,也是決定命運的主要力量。
決策的成敗取決於決策的理性程度。中國傳統文化帶入企業決策中,形成感性決策壓倒理性決策的局面,招致決策失敗的高風險,亟需改變。在這里,利用數字經濟可作為最強大的杠桿,用以助推財務決策的理性化。與感性決策不同,理性決策高度依賴據以判斷「所得」與「所失」的相關信息。缺失相關信息的決策是盲目的決策,極易淪為競爭的輸家。數字經濟時代也是速度時代:落後一拍大致等於落後四拍,這意味著幾乎沒有機會追趕競爭對手。
在驅動財務馬車理性化的同時,數字經濟也驅動著財務會計的空心化:會計信息越來越難以反映經濟交易的實質。「交易」概念、類型和方式(碎片化、復雜化與虛擬化)與過去大不相同。會計的信息功能要麼轉移給大數據和智能化平台,要麼全面外包,導致支持分析與和決策的功能日漸式微。會計職業和隊伍依然不可或缺,但其真正的作用越來越令人質疑。
如何應對?一個方法是開發和應用管理會計,更好的方法是將管理會計方法與工具融合到財務管理中,使企業的管理決策回歸核心部分——經營、投資和融資決策。數字經濟的發展使這些努力變得更緊迫,也更易帶來低調務實的成果。
「稅務馬車」的變革趨勢是簡明化。對於企業而言,這意味著稅務風險管控和稅務籌劃亟需轉向「節點模式」,而非全面出擊。美國控制全球海洋的方法,無非就是控制12條戰略海峽,每個都是「節點」。在稅務領域,大數據為准確鎖定節點創造了全新機遇。
C. (求解)會計決策智能系統的理論和應用是什麼注:只要會計決策"智能"系統的別的不要
會計決策智能系統的理論和應用 智能型會計專家決策系統是將會計決策系統與會計專家系統相互結合、融溶,並在其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會計智能系統。該系統的顯著特徵是對決策模型的管理理論和專家資料庫系統相結合而產生智能化統一管理。它不僅可以滿足傳統會計決策的需要,而且可以利用會計專家的豐富知識和經驗,通過啟發式推理,自動進行符號處理,向決策者提供某些認識型問題的決策思路及結果。
一、智能型會計專家決策系統的提出
目前,我國市場上的各種財務管理軟體和決策支持系統很大程度上都是決策定量技術的具體表現。無論是可解決結構化決策問題的MIS 或者是支持半結構化決策過程的DSS, 建立數學模型是其普遍的顯著特點。把各種統計學和運籌學的方法以靈活易用的方式組織起來,使用者可以隨時調用所需要的方法。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並不是所有影響企業決策的信息都可以完全量化的。 例如,影響企業證券投資的具體宏觀因素;決定本企業生產成本的具體成本動因項目等等。這些信息在計算機數學模型中都無法表示。傳統MIS與DSS的管理、決策只是在量化建模基礎上所進行的決策,遠不能滿足現行的,更主要是未來企業在管理信息網路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的需要。在企業的實際決策過程中,會計專家主要在供給信息,提供指導和參與分析研究等方面給予支持。專家所提供的信息,並非只是各種信息資料和標准公式的羅列,其中還包括會計專家的主觀意見、經驗、知識和分析判斷。專家的知識、分析判斷大多是定性的並且經常成為企業進行科學決策的關鍵要素。因此,在需求經常變動,市場競爭劇烈,各種主觀因素影響較大的環境條件下,企業進行科學決策、綜合管理方面,不僅需要定量模型,還需要將定量分析與一些定性因子結合起來,甚至有時完全只進行符號推理決策。只有如此,企業才能制訂出更切合實際的決策方案。
智能型會計專家決策系統就是將基於數據與模型的傳統決策支持系統與基於知識的專家模塊相結合並進一融通發展而形成的新型智能系統。智能型會計專家系統除了具備傳統決策系統功能外,還具有如下特點:
1.對傳統決策系統決策過程、結果進行專家系統分析,發表專家意見和建議。
2.在信息不充分的條件下,能處理不確定性技術的智能型會計專家系統可幫助改善這種狀態下的決策質量。智能型會計專家決策系統考慮各種主觀條件限制,注意決策影響因素分析的全面性。
3.能處理純認識型、非結構化決策問題,體現智能特點。
正是由於會計專家知識及其推理的融入,使得會計專家決策系統建立在一個客觀分析系統之上,從而避免了企業決策的非理性化和純數字化。
二、智能型會計專家系統的功能結構及其應用分析
企業決策按照問題的性質可分為結構化決策、半結構化決策和非結構化決策三類。在會計專家決策系統中對於每一類決策問題,會計專家的支持程度和支持性質都各有其特定側重點。 (一)結構化會計專家決策
結構化決策是指決策過程已有了規范的程序,包括決策的模型,數學參數名稱和數目,以及選擇方案的明確標准等等。其最大的特點是信息的確定性。結構化會計專家決策的過程為: 第一,針對特定性的決策問題調出模型庫中的特定模型,從企業信息庫中取出相關信息,結合方法庫的特定計算方法,對決策問題進行量化決策過程,得出決策結論。 第二,會計專家根據其決策過程和結果,運用智能推理中的解釋機制,結合專家知識和經驗,給予專家分析,作出合理解釋。例如,企業進行目標銷售量決策時,先將銷售目標決策模型從模型庫中調出;同時從企業的信息庫中獲取有關產品生產貴用、產品銷售及其利潤等方面的信息;通過方法庫中的直線回歸法對各種半變動成本進行分解和歸類;運用相關分析預測法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目標利潤。然後將上述經過計算、分析後形成的決策信息代入銷售目標決策模型中的相關公式進行計算,得出目標銷售量或目標銷售額。同時,智能會計專家決策系統可以對該決策過程包括,費用的分解、目標利潤確認等進行文字解釋,以便於決策者理解和考慮。同時,系統可以運用知識庫中相關各種銷售量的經驗結論進行對比分析,對決策結論參考會計專家的經驗。除目標銷售量決策外,企業在進行定價決策、批量決策、質量成本決策等結構化會計決策時,智能會計專家決策系統都能較一般傳統決策系統向企業管理者提供更加豐富有用的信息,供決策者作出科學決策。
(二)半結構化會計專家決策
半結構化決策問題只有部分可以規范化。半結構化會計專家決策與結構化會計專家決策的顯著區別是決策者的主觀參與程度,這意味著會計決策結果包含了決策者的主觀意願,也意味著整個決策過程的復雜化和循環化。在對半結構化決策問題進行量化決策處理時,應充分運用智能推理機制。此時智能推理不僅僅是一個對過程與結果的解釋分析,它將充分利用相關知識庫和信息庫的有關知識,依照會計專家預先設計的特定推理性決策規則和搜索方法,與決策者進行充分交流。系統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組合,得出量化決策結果並給予相應的分析與解釋。
例如,企業進行投資風險決策時,系統首先從模型庫中提取投資風險模型,決策者選擇調用方法庫中的貼現率法、期望值法、肯定當量法等具體方法。在投資決策中,由於投資風險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投資者的主觀風險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風險概率的確定成為進行決策考慮的重點。其中包括不同生產狀況下產品暢銷度的概率確定;不同方案下每年現金流量的概率確定等等。在實際工作中,對風險概率的直接量化往往是比較困難的。這時,系統可以利用智能推理幫助決策者分析風險問題。對於不同的生產條件考慮具體困難的充分列示及其影響程度的具體估算,或者考慮各種方案自身的優缺點,通過具體的相互比較,採用多種人機對話方式來幫助決策者確定風險概率。當然,對於困難因子和優、缺點的具體項目,知識庫中早應儲存,而且以隸屬關系相互關聯以便智能推理進行對象傳遞。如果企業以往具有類似的決策事例,系統可以調出以供決策者參考。系統整個推理機制的運作體現為會計專家與決策者的正面交流。決策者在會計專家的幫助下確定概率系數之後,系統即可結合有關投資信息進行決策計算,同時將概率系數信息存入信息庫中供以後風險決策時使用。對於投資決策計算結果,系統同樣給予相應分析與解釋。如果決策者需要重新考慮投資因素,那麼系統可以循環至投資風險問題處理的初始狀態,重新開始方法的選擇和風險概率的確認,從而作出新的符合要求的會計決策。
(三)非結構化會計專家決策
非結構化決策問題是指那些制定決策前難以准確識別決策過程的各個方面,以及決策過程形式表現多樣且交錯、反復的一類問題。這類問題一般無固定的決策規則和模型可依。尤其是對於認識性的專業問題,其主要還在於文字的反復推理分析。由於非結構化決策問題有其特定程度的復雜性質,會計專家決策系統只能針對具體的特定問題進行專門的分析。其決策思路為:系統與決策者一起對該非結構化問題進行定量、定性的逐層分解。這是一個強大的人機對話智能型處理過程。當會計專家決策系統的推理啟動之後,將以條件驅動的正向演繹與以目標驅動的反向演繹相互結合,充分利用會計專家有關經驗知識對非結構化決策問題進行細分與轉化。對於分解後形成的純認識性定性問題可以充分發揮會計專家定性決策技術,利用會計專家經驗積累而形成的原則和原理及其分析問題的方法來與決策者共同解決問題。至於定量問題,則可以轉化為半結構化或結構化問題處理,運用其量化模型進行決策求解並且實現決策反饋。由於非結構化決策問題的復雜性,使得細分問題這一決策思想體現在會計決策的各個分支細節及其相互調用、循環的整個過程之中。對會計決策問題進行定性、定量分解是智能型會計專家決策系統區別傳統會計決策系統的一大特點。與此同時,對定性問題進行再分解這一行為本身也體現了會計專家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決策能力。
例如,企業對降低產品成本進行不確定性決策可以按如下步驟進行:①問題提出。企業欲降低20%的生產成本。系統進行決策時,首先確定決策目標,調出信息庫中有關費用成本信息,調出知識庫中有關降低成本的各種方法,如變動成本分析法、ABC法、具體項目分析法等, 以供決策者選擇。②問題確認。此處企業以ABC 法進行成本決策。由於ABC 法下具體成本動因項目及其各動因的詳細費用項目歸屬於定性問題,因而轉入系統定性問題決策。系統激活知識庫中有關ABC 法下的信息內容,由決策者對成本動因項目進行確認。如有差異,決策者可以調用推理機制的定義模塊自動重新定義動因項目和具體費用歸屬。③信息處理。系統運用ABC法以動因標准對企業費用進行重新分配歸集。至此,決策信息產生,系統將其存入信息庫中以供決策所需。④量化處理。在前三步的基礎上,系統對以成本動因為標准歸集的成本費用進行前、後期會計分析,並與最低期(或標准期)進行比較。由於差異比較屬定量問題,因而轉入量化決策處理。調用方法庫中的差異對比分析法,對相關成本決策信息進行比較分析,計算相應差異額和變動率。⑤定性分析。系統對計算結果進行反饋,進行專家評價,轉為定性問題,通過智能推理調用知識庫的相關成本經驗信息,對本期成本費用變動的具體影響因素進行逐項分析,針對異常情況,發出警報並給予專家建議。⑥決策方案確認。系統對成本因素進行詳盡分析之後,決策者可以在此基礎上考慮具體成本動因成本降低幅度之間的組合。組合以實現決策目標為目的,以合理假設的形式重新進行成本決策規劃,從而得出滿足目標條件的最優方案。
三、智能型會計專家決策系統的開發與管理
一般認為,會計專家決策系統的開發工作是一門深不可測的技術,是應屬掌握高新電腦硬、軟體技術的信息人員的專職工作。實際工作中,由於會計專家決策系統本身目標結構具有不確定性,使得會計專家與系統信息管理人員之間的交流和彼此之間的協調存在很大困難。信息管理人員不可能純粹從財務術語的角度來理解,同時還得完全反映會計專家們建立在高等管理會計體繫上的主觀性知識和技巧。盡管可以通過知識工程師來獲取專家知識開發系統,然而對於企業決策而言,會計專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重點會隨著企業的經營狀況變化而轉變。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計專家考慮因素的范圍也會相應擴充,這要求會計專家決策系統的知識體系和規則編排必須重新進行調整以滿足需要。正是由於專家經驗的這種主觀可變性使系統維護工作變得異常艱難。與此同時,對企業管理者而言,如果進行系統再造又同樣要講究效益原則。這一矛盾直接導致信息管理人員產生困惑與失望。在歐美國家,許多公司因而開始考慮直接由會計專家承擔開發系統大部分工作的設想。
會計專家承擔開發系統大部分工作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有優秀的計算機輔助開發工具。事實上,信息管理人員與其對系統進行無止境的修正、再造,還不如直接開發輔助工具,讓專家自行編譯描述系統。目前盡管還沒有能夠提供「完全服務」的決策生成器,但由於採用了特殊的描述語言,決策生成器已漸趨完善。由於輔助開發工具日益廣泛,更趨靈活方便,這使得接受過計算機專業和知識中等培訓,能熟練使用特定輔助開發工具的會計專家承擔開發任務成為可能。會計專家利用人工智慧型開發工具開發滿足企業自身需要的決策系統,使得系統能更好的滿足需要,更利於專家自身所進行的系統維護和修正。在系統開發過程中,計算機信息管理人員的絕大部分工作其實都已由輔助開發工具完成。信息管理人員如果參與開發,也只是做些信息表示、系統介面等一類工作。
對會計專家決策系統進行嚴格維護與管理是進行系統決策的重要保證。在會計專家決策系統之中,有關會計專家的定性知識和企業的事實都以某一規則形式存放在特定的知識庫中,其相對於存貯定量模型的模型庫而言是完全獨立的。在進行系統維護時,可以將兩者分開,分別進行管理。同時,對於會計專家決策系統中的信息庫,其信息可直接來源於其他管理信息系統,從而有利於實現數據共享。會計專家決策系統數據維護與一般資料庫維護存在很大差別。由於知識庫存放的是反映會計專家主觀經驗和分析規則的信息,這些經驗或規則一般都是綜合量化和性化的復雜體,其對維護管理的技術要求層次更高。此外,知識庫直接涉及到會計專家的決策邏輯和企業有關內部事實,因而其信息應當屬於公司機密性質的資料。進行資料庫維護時其敏感性是不言而喻的。
同時,不斷完善會計決策系統,建立與其相互銜接並與其並行的多個相對獨立的企業管理信息子系統,使會計決策系統加工處理數據的廣度、深度、質量、系統性、及時性都得到極大的提高,與會計專家系統結合,進一步完善這一新型會計智能系統。
D. 一家公司的可持續增長率與經營決策、財務決策、稅收有怎樣的關系
公司的可持續增長影響著財務決策和稅收。
E. 有沒有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的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概念與聯系
1.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概念。財務會計是遵循企業會計准則,記錄分析企業運行狀況數據,真實反映企業的營運狀況的經濟管理活動。其主要目的是為企業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財務會計是維持企業持續經營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形成高質量可靠真實的書面財務報告,向債權人、股東、政府等企業相關者發布企業財務信息,保障企業相關者利益,維護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幫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達到盈利目標。因此財務會計也可稱作對外報告會計。管理會計涉及管理學、統計學、計算機、運籌學等多門學科,主要指企業通過有效的會計核算方法和結果評估體系,對企業某一獲某幾個會計期間內的經營業績進行全面系統的核算和考核,分析出企業的生產、銷售和成本運用情況,從而有效預測企業的經營活動,並對企業的決定和考核、評價內容進行管理,通過這些工作活動實現對企業未來經濟活動的有效指導與規范,提升其運營效益對為企業將來的經營活動提供具體有效的決策支持。管理會計使企業能夠對自身運營狀況了解的更全面,使企業的未來運營活動更具方向性和針對性;幫助企業有效的預測風險,使未來經營的安全性更高,風險性更小;針對問題提出的有效的建議,能夠提高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管理會計得出的分析結果只上報給管理層,並不對外公布,管理會計更側重企業內部管理方面,因此也被稱之為對內報告會計。
2.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聯系。雖然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工作重點和會計對象不同,但從本質上,二者同屬會計體系,最終目標也同是為企業持續經營、穩定發展服務,那麼兩者自然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是密切關聯、相互作用的。首先,財務會計在多方面體現了管理會計的特徵,財務會計中可以應用管理會計的方法。管理會計是一門復雜的學科,也包括眾先進模型和方法,管理會計的先進方法可以被財務會計借鑒,為財務會計服務。第二、財務會計為管理會計提供數據和信息來源,輔助管理會計的運行。財務會計記錄分析企業運行狀況數據,真實反映企業的營運狀況,形成書面的財務報告。管理會計對企業某一獲某幾個會計期間內的經營業績進行全面系統的核算和考核,管理會計所用的經營業績的數據和信息來源就是財務會計提供的。因此,在財務部門工作程序中,財務會計是管理會計之前的一個環節,為管理會計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而管理會計是傳統財務工作的進一步延伸。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必要性
1.經濟新常態對企業會計的新要求。經濟新常態下,單一企業的組織形態向網路組織方向轉變,比如產業集群、全球製造業網路、虛擬網路組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社會網路組織等,同時將全球化視角的價值鏈管理系統嵌入管理會計體系之中,這些新的組織形態要求有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從而發揮出企業更加積極的職責作用。經濟新常態中經濟發展動力更加依靠創新驅動,經濟新常態下的技術環境給管理會計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有效的技術支撐與顧客需求為管理會計發展提供基礎和保障。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這一全新概念,旨在通過「互聯網+」新模式,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的緊密結合,不僅促進了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新興行業的發展,也使傳統的行業和互聯網相融合,為傳統行業提供的新發展動力。在互聯網+」新模式下,企業內部產生的新技術和新運營模式,使得發展管理會計成為企業的內在需求。因此,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部門的工作重心從過去強調內部資金的價值管理轉向企業外部價值的協同與創新,即從事後向事前轉變,從靜態向動態過渡,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不僅實時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狀況,更有效使用管理會計為企業創造價值。因此,經濟新常態要求企業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發展,建成與新環境中企業發展相匹配的管理會計體系和方法。
2.財務會計當前面臨的問題。
2.1信息和大數據時代對財務會計提出新要求。當今經濟環境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不僅需要大量的數據搜集,也需要對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這些新的變化為企業管理和會計工作帶提出新的要求。而傳統財務會計工作所要處理數據的數量較少,基礎形成的工作系統只是對數據進行了淺層次的分析,所以大數據背景下,傳統財務會計的方法並不能迎合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而且不能滿足企業在信息時代的自我需要,因此改革後的會計系統處理的不僅僅是財務信息,還有基於企業整體價值鏈的各環節信息,如何從這些數據中剖析出深層次的信息,取決於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2.2不能發現並核算企業中「隱性」的成本。財務會計紀錄、核算、分析的是企業的顯性成本。但是以財務部門為例,一方面財務核算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工作中難免有所疏漏,因失誤造成額外耗費的人力物力是財務部門自身存在的隱性成本,另一方面,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數據核對存在不一致的情況,二者的差額也是一種隱性成本,但是財務會計的工作並不能發現和核算這些隱形成本,對此如何核算和降低隱性成本就顯得尤其重要。管理會計可以對財務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找出企業的隱性成本和潛在風險,並對其進行控制。因此,管理會計可以彌補財務會計不能核算隱性成本的缺失,二者的融合有助於為企業全面進行成本管理,為企業提供戰略支持,創造更多的利潤從而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2.3財務會計的職能發揮不當。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企業中分別設置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個部門,這樣一來,這個部門之間的的溝通與交流少,信息獨立閉塞,很多信息即便是重復也無從知曉,財務會計為管理會計提供企業財務數據,二者很大程度上信息來源相同,如果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分的界限分明,兩個部門的信息也常常會出現交叉重復的現象,造成重復工作造成效率低下,增加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成本,同時也不利於企業的相互協調運作。
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可行性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都屬於管理活動范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同為會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更好的管理企業,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會計活動是企業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因此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同屬管理活動范疇,都具有企業的管理才能。具體來說,財務會計主要是總結企業在某一時點的實際狀態和某一時期的經營成果;而管理會計主要通過分析經濟數據之間的關系以及分析經濟數據的含義來為企業的決策提供相應的信息和情報,管理會計運用預算、決算和決策的方法來實現目標。但是鑒於我國會計理論發展比國外起步晚,企業會計大多停留在財務會計的核算層面上,而沒有發展更高層次的管理會計。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同屬管理學科,二者相融合具有扎實理論基礎。
2.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職能都包含控制和考核。財務會計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進行檢查和考核,考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和企業預算過程中制定的目標是否相符,如果二者之間出現較大的差異,應該找到原因並進行及時的控制。管理會計主要對企業的企業成員業績、企業成本費用控制、企業預算活動的控制進行評價和考核。因此,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具有控制和考核兩大基本職能,它們控制和考核的對象都是企業經營狀況,只是各有側重,財務會計直接控制和考核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管理會計是在財務會計基礎上,是利用財務會計信息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控制,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在邏輯和過程上的延續。
3.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信息來源一致。作為企業會計兩大重要分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管理對象同為企業經營活動,因此他們需要的信息都源自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原始數據和資料。另外,管理會計作為財務會計在邏輯和過程上的延續,會依靠財務會計提供的數據、賬簿和報表,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和預測。財務會計成為管理會計的直接信息來源,二者融合發展可以避免兩部門重復工作,耗時耗力。相同的信息來源這也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相融合提供有利條件。
4.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最終目標一致。雖然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具體工作和會計對象都不同,但二者的最終目標都是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有用信息,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但是產業升級和互聯網的發展,使現代企業的管理核心也從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各項生產要素管理轉變為人力資本管理,生產經營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人力資本、企業品牌等隱性的成本和資產的價值很難通過傳統的財務報表來展現,對此管理會計應該和財務會計進一步融合,互為彌補,為企業的決策和戰略提供支持信息。
四、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策略
1.推進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管理會計在我國發展程度較低,很多企業沒有專門的管理會計部門,管理會計領域的人才也比較匱乏。因此企業首先建立專門的管理會計機構,再建立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體系,通過常規化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使其既能掌握會計專業的知識,又能熟悉財務管理知識,能夠以企業長遠發展的眼光開展相應的工作。
2.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以應收賬款和預算管理為例闡述如何在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應收賬款是很多企業財務風險過高的一大因素,容易引發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要予以重視。應收賬款出現壞賬大多是因為缺乏良好的合同管理規范制度。合同管理在本質上屬於管理會計的范疇,但是很多企業在實際工作中並未針對管理會計專門設置崗位,而是財務會計人員直接負責,這就要求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應收賬款會計要運用管理會計思維進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在整個流程之中要結合財務會計工作流程及其產生的會計信息。財務會計應該貫穿於合同談判、簽訂、發運、收款和銷售提成工作的全過程,在合同執行的過程中及時跟蹤貨款回收情況,降低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保證生產經營活動資金流充足。預算管理是企業財務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需要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密切配合。這是因為預算管理工作屬於管理會計范疇,同時依賴於財務會計工作質量,二者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完成預算管理工作。這就要求要在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進行全面的預算管理。企業應該在年初就確定全面的生產經營目標以及預計的生產經營費用,每個月進行績效考核和績效排名,以績效的優劣決定獎懲。對成本費用的編表和考核應該按月進行,並和預算指標之間進行差異分析,找到成本超支的根源,為之後的成本費用控製做好基礎工作。
3.建立並完善兩種會計體系的數據共享的機制。上文分析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共用一個信息源,目前不少企業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完全分開,二者之間溝通交流較少,造成重復工作,增加成本的局面。而建立兩種會計的數據共享機制,實現二者的共享服務。不僅節約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低,提升企業內部信息化水平,通過共享機制的促進革新,促進財會部門的職能轉變,從核算向決策的轉變,將企業的核算職能從會計部門中脫離出來,使得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能。
4.以技術創新為導向開發與應用有效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相較於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能夠開發出更多的管理會計工作和方法。實現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使管理會計的先進工具和方法應用到財務會計中。目前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升級,產業與產品結的不斷構整,新型有效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被開發出來,如環境成本管理中「有效益的成本管理」等工具得到推廣與普及。同時,配合目前「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特點和要求的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與信息支持系統得以開發,新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的出現更能加快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
F. 財務與會計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財務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購置、投資、融資和管理的決策體系。而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採用專門方法,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完整、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通過對交易或事項確認、計量、記錄、報告,並提供有關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信息資料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職能作用不同。會計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側重於對資金的反映和監督。而財務的基本職能是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側重於對資金的組織、運用和管理。
3.依據不同。會計核算的依據是國家的統一會計制度,具體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選用由企業根據國家統一會計政策,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選定的。而財務管理的依據則是在國家政策法律允許范圍內,根據管理當局的意圖。單位制定內部財務管理辦法,享有獨立的理財自主權。自主決策權。
4.面向的時間范圍不同。會計是面向過去,必須以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是對過去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和記錄。而財務是注重未來,是基於一定的假設條件,在對歷史資料和現實狀況進行分析以及對未來情況預測和判斷的基礎上,側重對未來的預測和決策。經濟業務或事項應不應該發生、應發生多少,是財務需要考慮的問題。
5.目的和結論不同。會計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賬」,結論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貫性,相對來講結論是「死的」,不同的人對相同的會計業務進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應存在大的出入。而財務的目的在於使企業財富的最大化或價值最大化,其結論相對來講是「活的」,它沒有極值,只有恰當的、合理的,其結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於經驗、取捨、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結論可能差異較大。需要說明的是,財務管理是一門科學,但不是一門硬科學,而是一門軟科學。有理性一面,也由非理性的成分。因為它賴以存在的基本條件都是假定的,是經驗值(如平均資金成本)。財務難就難在要對不確定性的東西,要依據經驗、判斷、推理做出決策。
6.影響其結果的因素不同。會計結論主要受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影響。企業選定的有關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既受到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限制,同時受到會計人員專業判斷能力的制約。而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程度,主要受到企業投資報酬率、風險,以及投資項目、資本結構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響。
7.分類不同。會計包括財務會計(對外報告會計)和管理會計(對內報告會計),財務分為出資人財務和經營者財務。這里的出資人是指獨立於經營者之外的投資者、債權人,既包括現實的出資人,也包括潛在的出資人,如尚未出資但准備對某單位進行投資或借款的人。出資人往往關心被出資單位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而經營者在按要求對外提供財務會計資料的同時,更關心內部管理會計資料。
G. 數字經濟時代,財務人如何應對財務,會計和稅務
數字經濟時代財務人如何應對財務、會計和稅務的變革摘要洞悉與駕馭財務、會計和稅務變革大趨勢者,才能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贏家,這就是財務決策的理性化、會計體系的空心化和稅摘要洞悉與駕馭財務、會計和稅務變革大趨勢者,才能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贏家,這就是財務決策的理性化、會計體系的空心化和稅務的簡明化。
數字經濟時代, 財務人如何應對財務、會計和稅務的變革!
數字經濟引領財務、會計、稅務變革的時代已經來臨。無論對於企業還是政府,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當務之急,莫過於在明察大趨勢的基礎上,採取前瞻性的明智行動以促進挑戰轉化為機遇。
數字經濟將人類從工業時代帶入信息時代,使信息資產替代傳統的商業資產成為第一生產力,這是通過信息轉換為知識實現的。這一過程就是從可見世界到可知世界的過程。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不出戶、知天下」要麼只是夢想,要麼只是少數特異功能者的專利。如今,這一切變得如此平常,以至於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這全拜數字經濟之賜。
藉助強大的信息功能——獲取、尤其是利用信息的能力,數字經濟正在迅速且深刻地改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就企業而言,這些改變集中體現在財務、會計和稅務上。這是支撐和驅動企業業績和競爭力的三架「貨幣馬車」。在這個「管好貨幣才能管好企業」時代里,在「貨幣馬車」上推動適應性變革以因應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也更緊迫。
貨幣馬車的兩個關鍵功能——分析功能和決策功能——為所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也是業績與競爭力的終極來源。決策功能涵蓋決策制定、執行、審批與監督,高於分析功能。分析功能屬於人類的認知領域,旨在實現從不可知到可知;決策功能屬於人類的行動領域,旨在達成人類預定的目標與利益。兩個功能都依賴信息功能。「信息分析決策」的三位一體,正是區分一流企業和二流企業的基本標准,無論業績還是競爭力。數字經濟的神奇而偉大之處,正在於通過從根本上克服長期制約人類分析與決策能力的信息難題,為企業開辟生存發展的全新機遇,前提是妥善應對三駕「貨幣馬車」變革趨勢的挑戰。
首要的是妥善應對財務變革的大趨勢:理性化決策的可能性與重要性迅速提升。與「會計馬車」和「稅務馬車」不同,「財務馬車」側重決策功能。財務管理的核心就是財務決策:首先是運營決策、其次是投資決策、最後是融資決策。三類財務決策構成企業管理的關鍵方面,也是決定命運的主要力量。
決策的成敗取決於決策的理性程度。中國傳統文化帶入企業決策中,形成感性決策壓倒理性決策的局面,招致決策失敗的高風險,亟需改變。在這里,利用數字經濟可作為最強大的杠桿,用以助推財務決策的理性化。與感性決策不同,理性決策高度依賴據以判斷「所得」與「所失」的相關信息。缺失相關信息的決策是盲目的決策,極易淪為競爭的輸家。數字經濟時代也是速度時代:落後一拍大致等於落後四拍,這意味著幾乎沒有機會追趕競爭對手。
在驅動財務馬車理性化的同時,數字經濟也驅動著財務會計的空心化:會計信息越來越難以反映經濟交易的實質。「交易」概念、類型和方式(碎片化、復雜化與虛擬化)與過去大不相同。會計的信息功能要麼轉移給大數據和智能化平台,要麼全面外包,導致支持分析與和決策的功能日漸式微。會計職業和隊伍依然不可或缺,但其真正的作用越來越令人質疑。
如何應對?一個方法是開發和應用管理會計,更好的方法是將管理會計方法與工具融合到財務管理中,使企業的管理決策回歸核心部分——經營、投資和融資決策。數字經濟的發展使這些努力變得更緊迫,也更易帶來低調務實的成果。
「稅務馬車」的變革趨勢是簡明化。對於企業而言,這意味著稅務風險管控和稅務籌劃亟需轉向「節點模式」,而非全面出擊。美國控制全球海洋的方法,無非就是控制條戰略海峽,每個都是「節點」。在稅務領域,大數據為准確鎖定節點創造了全新機遇。
就政府而言,簡明化應一並及於稅制、稅政和征管。最小信息依賴的稅制、稅政和征管,就是最好的稅制、稅政和征管。大數據的邊界止於公民隱私權,防範逃稅的正當目的必須置於公民權利邊界的約束之下。簡明化對於減少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無謂的貓鼠游戲也很重要。
H. 財務管理和會計的決策主體分別是誰
一.財務管理,財務決策,企業管理決策三項中的重點是: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系統包括財務預測等一系列的環節和活動。而企業經營決策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它主要包括:
(1)產量決策;
(2)定價決策(產品價格的決定和調整);
(3)促銷決策(推銷策略和廣告宣傳及其費用支出的決定)。通過「三大決策」力求達到理想的或滿意的「四個目標」(利潤目標、銷售目標、生產目標和庫存目標,簡稱為目標,以下同)。
,二.在現實中,企業的實際業績與目標往往有差距(包括正、負兩方面),並且會採取不安於現狀的行動——為實現或超額完成目標而尋找各種可以利用的途徑,其中強化財務管理,依據財務管理系統提供有用的財務信息是至關重要的。
三.但在實際工作中上,企業制定、調整目標和尋找行動方案的過程,就是財務管理的過程。按照系統論的觀點,財務管理系統是以決策為主的計劃體系與以組織為主的協調體系和以控制為主的管理體系之間的耦聯,並要求形成特定的結構和層次,具有自我組織、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等功能。財務決策是財務計劃中的一部分
I. 會計行業出現的新技術軟體應用方面的,謝謝
上海總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區花園路171號A3幢高頓教育
電話:400-600-8011 網址:cma.gaon.cn
互聯網時代下,管理會計與新技術的融合
低增長率、低利潤率已經成為我國多數企業發展的新常態,精細管理和雲計算、大數據等新IT技術成為推動企業管理創新的兩大驅動力。2014年10月27日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與此同時,全球兩大會計師組織ima與AICPA於10月22日聯合發布了《全球管理會計原則》,這彰顯了管理會計對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企業信息化已經進入企業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作為精細化管理和價值創造的重要工具,在企業互聯網時代將有哪些趨勢和變化?
一、互聯,雲計算、大數據為管理會計拓展新的內涵,注入新動力。
管理會計是精細管理和價值創造的重要工具,這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在企業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並不會被互聯網企業所取代,而是互聯網化,企業管理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同樣還是人財物、產供銷的管理,但管理的理念、模式、工具和方法卻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如財務共享中心模式、雲采購、雲招聘、電子商務、雲製造、員工差旅及費用管理雲服務等等。互聯網時代對精細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隨著企業內部之間、企業和外部之間的互聯互通,精細管理不再局限於企業內部,而是擴展到整個供應鏈。企業互聯網化加速了財務與業務的深度融合,並在融合過程中強化了內部控制和流動性管理。基於責任中心會計,集聚企業內部的「小數據」與互聯網「大數據」,內部管理報告的內涵將進一步豐富,管理會計的價值最大化成為可能。
二、企業互聯網時代下管理會計的新工具
基於雲服務和大數據的全員全過程的全面預算、價值創造型的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以流動性管理為核心的營運資金管理、支撐績效評價的責任中心會計、面向現代服務業的人力資本會計、基於大數據的內部報告和決策分析等,構成了企業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的熱點工具。
1.雲計算推動管控型財務向價值創造型財務轉變
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催生了新的管理工具和業務模式,傳統的「財務業務一體化」、「三流合一」真正成為可能。比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雲)將促進財務體系的再設計,推動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分離,為財務職能轉型提供數據基礎、管理基礎和組織基礎;集團電子采購系統(雲采購)使采購活動由分散管理轉變為集中式管理,通過在采購中心設立管理會計崗位,財務人員參與采購業務活動變得容易,對采購價格、供應商的信用和帳期管理變得更加有效;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客戶關系管理,使財務參與業務和管控的范圍從企業內部延伸到上下游產業鏈,這就是雲計算的力量,是互聯網的力量。
2.互聯網推動基於全價值鏈的流動性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主線
資金是企業的生命線,尤其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流動性管理比增長和利潤更重要。傳統的資金管理重
http://wenku..com/link?url=_PFXX9_
J. 社會新技術的運用如何影響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會計信息化是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的會計模型進行重整,並在重整的現代會計基礎上,建立信息技術與會計學科高度融合的、充分開放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這種會計信息系統將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系統,使業務處理高度自動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夠進行主動和實時報告會計信息。它不僅僅是信息技術運用於會計上的變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種與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相適應的新的會計思想。它主要包括會計基本理論信息化、會計工作信息化、會計教育信息化、會計資料信息化和會計管理信息化等內容,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共享性、階段性等特點。會計信息化作為一種從手段上進行防範的工具,有利於增強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提高財務報告分析利用率,促進財務報告模式變革,對於財務信息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好處,進而提高財務透明度,促使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提高,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會計信息化以後,會計信息系統將真正成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企業發生的各項業務,能夠自動從企業的內部和外部採集相關的會計核算資料,並匯集與企業的內部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實時處理。會計將從傳統的記賬算賬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而更大的發揮會計的管理控制職能,讓企業經營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隨時利用企業的會計信息對企業的未來財務形勢做出合理的預測,為企業的管理和發展做出正確的決策。國際國內市場趨於統一,無國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會計的國際化和資本的國際化,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越來越相互依賴,緊密聯系,會計管理和信息提供越來越趨於國際標准,呈現一體化的無國界狀態。信息技術作為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日益滲透和改變著現代會計,並從社會文化、技術力量、市場經濟結構等諸方面加速了會計的國際化發展趨勢,任何游離於會計信息化發展道路的國家,都難以做出科學決策,
2、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會計信息化的運用使企業對會計數據的處理更迅速、更高效,為企業管理帶來方便,同時也增大了高科技犯罪的可能性。為了防止犯罪的發生和保護企業的利益,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是很有效的手段。首先,應明確哪些行為屬於舞弊行為,並規定相應的懲處辦法;其次,必須明確會計信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數據等都受到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