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財務會計 » 財務會計經濟制度改革的意義

財務會計經濟制度改革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8-15 17:46:49

⑴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有什麼意義

首先,我國政治體制正逐步的進行改革,並且改革的力度也比較大,從政府到事業單位都是如此。並且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我們可以看的出明顯的信號是對於政府、事業單位的自律要求逐步提高,對其權力的限制也在逐步加強――也更是致力於把權力關在籠子裡面的說法。我國現在對於「貪污」、「反腐」的力度也比較高,所以在這樣當今一個變革著的形勢之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必須要進行改革、進行創新,加強自律。能夠適應當今我國對於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要求,過去那種得過且過,走流水賬形勢的財務報表已經不能夠應付的過去。
其次,我國正在逐步走入市場經濟,任何一個單位都不可能完全脫離市場而獨立存在,即使是事業單位,他們也需要依賴於市場,我國近些年頒布了與會計有關的法律法規,就要求會計嚴於律己,在崗位上面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所以,市場經濟對於其主體的一個要求也必須他們能夠擁有一個完善的財政體系。畢竟,一個單位的財政體制代表著這個單位的資產、資金狀況,是非常重要的「信用財產」和「無形財產」。

⑵ 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性

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性
財務管理是指企業為了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企業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部門,由相關的專業人士負責企業內部一切的財務活動,其中包括各個企業進行任何一項活動過程中經費的預算、項目決策與計劃、項目結束之後的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企業經濟活動過程中管理工作的總稱。所有企業如果想要良性長期發展,就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來制約任何事情。因此,財務管理已經成為現代化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僅是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而且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任何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必須高度重視財務管理制度體系的重要性,更快更好的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體系。
1.財務制度體系建立健全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措施
現如今,經濟競爭越發激烈。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和長期的發展,管理部門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針對各個職能部門的需要進行重新劃分權利與責任。只有統籌規劃才能讓企業內各個部門都和諧發展,相互制約,更好的為企業共同的發展目標做自己部門該做的事。然而企業無論進行什麼管理活動都需要企業管理有一條主線,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和所屬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貫穿起來,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經驗證明,這條主線就是財物管理。
2.財務管理是國有企業產權制度變革的必然選擇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大中型的企業的生產管理結構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主要是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與傳統結構相比,市場中出現了出現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資者群體。由於投資者的增多,企業內部管理層也出現了相應的矛盾,主要表現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兩權分離。對於那些企業中的分散投資者,他們一般重視的不是企業當前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大的眼前利益,而是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企業將來的發展走向是他們重視的,對於企業眼前可以看到的利潤,他們並不是非常重視,關鍵重視的地方是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財務管理主要是運用價值形式對經營活動實施管理。通過價值形式,把企業的一切物質條件、經營過程和經營結果都合理地加以規劃和控制,達到企業效益不斷提高、財富不斷增加的目的。因此,財務管理既是企業管理的一個可以單獨運行和單獨操作的工作,又是一項需要各個部門共同協作的綜合性的管理工作。

⑶ 財務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一)為企業經濟效益的獲取提供數據參考。
財務會計能夠為企業做出精確科學的財務核算,總結整理出經濟數據信息,為企業經濟活動提供參考數據。財務會計有著專門的工作方法,結合價值形式和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對經濟活動過程中的資金運轉和經濟活動的成果進行精確核算。能夠及時反映出企業內已發生的經濟業務情況,並且可以對企業未來的經濟發展狀況作出預測,為企業的發展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進行科學的規劃並作出正確的決策。要結合社會整體經濟發展形勢,對財務會計所提供的經濟數據信息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後,再確定企業的近期經營目標,並制定出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而不可以由管理人員作無依據的主觀臆斷。因此,財務會計工作核算出的經濟數據信息能夠為企業相關經濟決策提供參考,保證經濟決策的正確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
(二)加強會計監督,提高經濟效益。
財務會計工作對企業發展有著很強的監督作用。企業的經濟管理由於受管理人員職業素質及企業內部的特殊性質所影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管理漏洞,降低企業經濟效益,造成資金的流失。財務會計通過參與企業的整個經營過程,對企業的財務計劃、經濟制度、總體計劃的執行過程作出檢查,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以此來發現企業運行過程中經濟管理的缺陷和不足,結合企業情況,採取正確措施,及時進行調整補救,以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同時,財務會計檢查監督的工作職能能夠幫助經濟管理人員完善優化管理手段,保證企業的經濟收益,促進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三)確定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途徑。
財務會計可以對企業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利用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所提供的關於資金、成本、利潤、虧損等價值指標,形成專門的數據信息體系,綜合企業對經濟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對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考核,並借鑒其他企業的發展優勢,完善企業經濟管理,以此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運用會計參與經濟預測和決策,防止失誤
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發展,我國的經濟政策只有滿足世界經濟發展形勢的要求,作出科學合理的調整優化,才能夠保證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而企業是的主要盈利機構,其經濟收益水平直接影響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因此經濟管理的合理性,對於整體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財務會計既是提供企業經濟數據信息的關鍵,又是掌控經濟信息的核心環節,運用財務會計的特殊性能來進行企業經濟預測與經濟決策工作,能夠有效的防止失誤,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四)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
搞經濟核算、改善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都離不開會計。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以產權明晰、權債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徵的現代企業制度。

⑷ 會計法修訂的意義是什麼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現行《會計法》已很難適應形勢的需要,特別是一些地方和企業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靈,作假帳等問題相當突出。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進行重新修訂和完善,重新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會計制度,保證會計信息的客觀、真實、完整。新修訂過的《會計法》,突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質量的立法宗旨,明確了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完善了會計記帳規則和會計監督機制,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它的頒布是我國會計領域的一件大事,不僅為規范經濟和會計秩序提供了重要保證,對促進社會秩序的健康運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這次《會計法》修訂的重大意義。

⑸ 請問經濟法對財務會計工作的影響及意義

我國外資法律體系之完善研究
航空旅客運輸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國有企業破產中的職工權益保護問題研究
勞動債權之法律研究
電信立法若干問題研究
我國上市公司收購法律制度研究
公司發起人問題研究
一人公司法律問題研究
債轉股實施中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公司資本管制改革趨勢研究
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認論
要約收購中股東權益保護問題研究
公司章程法律制度研究
中美比較廣告之比較研究
外資並購國有企業法律問題研究
論我國競爭法法律責任制度的構建與完善
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之關系探討
經濟轉型時期尋租行為的法律規制
循環經濟法的價值研究
論行政壟斷的行政法及反壟斷法規制
循環經濟法律調整機制研究
反壟斷訴訟制度研究
循環經濟法制相關問題研究
反壟斷法中的中小企業保護與規制研究
公用事業壟斷的政府幹預研究——兼論政府管制與反壟斷法規制的協調
公司監事會制度研究——以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制度為視角
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研究
股權分置改革與中小股東權益保護
破產中的債權處置研究
跨國公司在中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認定和法律適用
公司資本真實與債權人保護研究
破產管理人問題研究——兼論我國破產法劃案相關法律條文研究
構建我國的股東訴訟制度——從《公司法》、《證券法》修改的視角
論公司法上的董事義務
特別清算制度研究
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法律問題研究
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法律問題研究
我國公司債權人權益保護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企業並購中的債權保護
論公司環境責任及其實現機制
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治理法律問題研究
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及法律政策研究
公司內部人控制問題的法律對策研究
公司董事的民事義務與責任淺析
完善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的法律研究
公司技術出資法律問題研究
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相關問題研究
獨立董事制度研究
股份公司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研究
獨立董事制度若干問題研究
論我國公司法上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制度的建立
上市公司股東表決權制度研究
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理論研究
論我國反壟斷法主管機關的設置
公司董事會法律制度若干問題研究
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
知識產權的反不正當競爭保護研究
股份有限公司權力機關改造論
公司章程與公司法研究
論設立中公司
股東派生訴訟研究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制度研究
一人公司法律監管制度研究
上市公司合格證券發行人制度研究
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法律問題研究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中國特許經營法律制度研究
中國反壟斷立法若干問題研究
船員法律保護若干問題研究
破產法實務問題研究
論董事競業禁止義務
上市公司關聯擔保法律問題研究
公司瑕疵設立制度研究
論公司清算的法律規制
行政壟斷問題研究
記名提單項下的無單放貨問題研究
執行拍賣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論小股東權利的保護
論股東權利行使的基礎
從WTO合格評定製度 相關立法的完善
記名提單及其項下的貨物交付問題研究
完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東權益保護制度的思考
股份收買請求權的研究
知識產權出資法律問題研究
一人公司存在與規制的法理研究
論控制股東的誠信義務
我國企業破產清算監督機制的完善
商業秘密權民事法律保護研究
股東派生訴訟中的償付令研究
論設立中公司及其法律責任
國有上市企業股票期權實施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公司經理制度研究
我國郵政行政立法初探
論國有企業的企業法主體概念之選擇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法律問題研究
論國有公司法人治理的完善——以一國有大中型企業法人治理現狀為參照
中國貿易壁壘調查制度研究
有限責任合夥制在完善專業服務機構中的法律價值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的法律思考
提單並入條款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締約托運人權利、義務及責任問題研究
中國外資並購法律問題研究
關於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的立法思考
論修改海商法與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間的相互影響
論反傾銷司法審查制度(安徽大學)
試論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完善
外資並購上市公司的法律問題研究
電子提單對傳統提單功能實現的研究
論我國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
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的法律問題研究
論海商法中的船舶留置權
公司發起人法律問題研究
歐美航運競爭法的比較與借鑒
試論我國一人公司制度的構建和完善
船舶抵押權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無單放貨若干問題研究
清算中公司訴訟問題研究
獨立董事法律地位研究
派生訴訟制度簡論
論董事會權力制約機制的完善
漁船船員勞動權益糾紛的新發展
公司登記法律制度研究
董事對第三人的獨立責任
對我國企業法人登記一體制改革的思考
論上市公司非正當關聯交易的公司法規制
公司法出資形式法律問題研究
論我國破產管理人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有限責任制下債權人利益保護問題研究
現代公司內部監督機關研究
破產復權制度研究
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的法律規制
論經濟法的社會整體利益觀
壟斷控制制度研究
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公司法規制若干問題研究
公司清算義務人研究
不正當關聯交易的法律規制
我國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一人公司治理結構及人格否認研究
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東權益的法律保護
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
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法律構建
論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對我國外資法的影響及對策
論反傾銷司法審查制度(武漢大學)
公司設立中的出資制度研究
公司減資法律制度研究
反壟斷法適用除外製度研究
網路廣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現行法規制
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制度研究
搭售行為研究
目標公司反收購的法律規制

入世後我國外資並購的法律問題研究
海上危險貨物運輸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的民事能力探析
公司章程法律問題研究
公司社會責任若干問題研究
公司民事關系研究
運輸法草案中海上履約方及其責任問題研究
國際化的MBO面臨的風險與法律監管研究
無船承運人制度法律問題研究
論國際海事條約在我國的適用
海上貨物運輸中承運人責任基礎研究
船長刑事責任法律問題研究
船舶經營人的識別及其法律地位
中韓扣押船舶制度比較研究
我國的公司設立制度研究
海上強制保險的法律理論基礎及其發展
特別經濟區的最新發展趨勢及立法研究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外商投資企業適用《公司法》之研究
論我國股東請求解散公司之訴的法律構建
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的法律制度研究
跟單信用證詐騙與反詐騙的法律分析
論商業特許經營領域的反壟斷法規制
論企業合並評估中效率問題的處理
破產公司的環境侵權責任
論股東權保護中優先股制度的引入
論合並控制制度中的破產公司規則
論我國上市公司小股東表決權的行使和保護
論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其法制規制
論反壟斷法中相關產品市場的界定
企業社會責任及其實施的環境
公司僵局解決機制研究
論反壟斷法中相關市場界定——從產品差別化行業所帶來影響的分析
論非市場經濟地位及其對我國反傾銷應訴之影響
論上市公司合並中控制股東對少數股東的信義義務
土地使用權出資的法律問題研究
論國際投資自由化背景下我國外資立法的完善
英美法上跨國公司的環境責任
論破產法中的待履行合同
論中小企業的法律界定
論GATS第6條與我國服務貿易法規的發展
論反壟斷法對濫用知識產權行為的跨境規制
上市公司收購之信息披露義務研究
論新《公司法》對股東知情權的保護
外商投資股份公司資本問題研究
論電子提單的法律地位
公司中小股東訴權與司法干預尺度的平衡——從中英美相關公司法比較視角議之
論反對派股東委託書徵集資格的限定
獨立董事制度及其在我國完善的建議
論一人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法律保護
論拒絕交易的反壟斷法規制
論破產法目標對破產保全制度的影響
論董事責任保險制度
論新《公司法》對公司轉投資限制的修改和完善
論我國公司監事會職權的構建與完善
論我國比較廣告違法性的判斷
論企業合並規制實體審查中的效率因素
論我國上市公司中的獨立董事制度
論我國的一人公司及其法律規制
論對合營企業的反壟斷規制
論打破公司僵局的法律途徑
反傾銷法中的公共利益
反壟斷法損害賠償制度研究——法理分析與制度設計
專利權出資法律問題研究
關聯交易的比較研究——以公司法為視角
論股份回購中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從信義義務角度分析
論創業投資中投資者權益的法律保護
公司資本制度改革法律問題研究
論我國商業賄賂行為的法律認定
論新《公司法》下一人公司治理
企業徵信的法律規制
公司分立中債權人利益保護研究
中韓兩國的外資法及其相關制度比較研究
論破產免責
論破產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論破產法重整制度中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控制股東義務法律制度研究
商譽出資問題探討
論公司職工權益的法律保護
論離岸公司在我國涉外投資中的法律規制
基於公司社會責任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
我國外商風險投資法律問題研究
論反壟斷法中企業合並控制的實質性標准
經濟法視野下的反貧困規制
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相關社會主義法制問題研究
外資並購國有企業的法律規制
有限公司小股東權利保護
我國海外投資保險立法研究
合資企業反壟斷規制研究
論我國一人公司的債權人利益保護
WTO與中國外資法問題研究
論篡奪公司機會
公司法上的現物出資制度
我國強制要約收購法律制度
中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薪酬的利益平衡和法律規制
論外資並購中國國有企業的法律規制途徑
公司章程反收購條款合法性研究
反壟斷法執行機關的研究
論上市公司協議收購
控股公司及其反壟斷法規制
中韓監事會制度比較
論最大誠信原則下海上保險人對除外條款的解釋義務
論公司收購中對小股東的保護
對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設計的思考
公司與其管理者利益沖突及法律規制研究
LLP與合夥法律制度的重構
我國採用BOT方式法律問題研究
論《必備條款》對境外上市外資股股東權之保護
上市公司資金不當利用與公司治理
董事離任義務研究
論具有中國特色獨立董事制度的法律完善
公司人格否認的法理適用及制度完善
論債權保護在公司法制中的優先性
論我國電信業互聯互通問題的法律規制
論行政壟斷及其法律規制
論我國股東訴訟制度的構建
無單放貨法律責任的歸責與程序分析
國有資產公益訴訟法律問題研究
股權分置改革股東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
論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制度的重構
目標公司董事會之義務研究
我國管理層收購中國有資產法律保護的研究
國有企業債轉股的法律分析
中美日破產重整制度之比較研究
行政性壟斷及其反壟斷法律規制研究述評
西部生態工程建設投融資法律問題研究
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的法律問題研究
後配額時代中國紡織品出口法律對策探析
關於行政壟斷及其規制的對策研究
論完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網路環境下反不正當競爭問題研究
淺論反壟斷法規制對象--壟斷的判斷標准和范圍
公司治理機制研究--法學和經濟學的角度
論中國外資待遇制度的重構
從探索到規范--國有企業改製法律研究
WTO之中的投資協定與我國外資立法研究
網路經濟中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與完善
規范企業集團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經濟轉型國家的經濟法比較研究
澳門入境遊客合法權益保護研究
電子商務認證機構立法相關問題研究
論加入WTO後我國的反傾銷司法審查制度
強化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制度的立法思考
公司法之停止請求權制度研究
論比較廣告之法律規制
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風險控製法律問題研究
自然人破產制度研究
股東出資法律問題研究
論我國風險投資法律制度之構建

⑹ 簡述會計改革的重大意義

這種內容只能查看相關的論文和介紹,會有非常詳細的思路。參考管理會計師初級(MAT)公室整理的資料。作者:陳燕馬銀芝一、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內部控制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實行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的堅實基礎。它是為企業財務的合法、順利進行,實現經營目標,提高經營效益、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在企業的貫徹執行等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保障措施的過程。內部控制貫穿於企業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加強內部控制,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業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效率的途徑之一。二、企業目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一)內部控制環境基礎相對薄弱內部控制環境是指影響企業在建立、制定企業政策、執行制度程序以及運營效率等方面所產生的各種因素,控制環境有內部控制環境和外部控制環境。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因素主要有:董事會、組織結構的責權利體系;企業管理者的經營理念;人力資源政策制定與實施;員工的職業水準、品行和素質;經營管理控制方法等。影響外部控制環境的主要因素有:法律規范、經濟體制、社會環境、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等。當前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基礎,在內部控制環境方面,存在以下問題:管理者對內部控制不夠重視,越權控制,不以身作則帶頭遵守內部控制制度,以人為控的現象普遍存在;管理者自身素質和知識水平還無法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經營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職工培訓不重實質只重形式;企業文化建設薄弱等。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基礎薄弱會嚴重影響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要求。(二)內部控制的監督缺乏有效的機制保障內部控制監督有一般控制監督和例外控制監督。一般控制監督是指企業建立與實施對企業日常重復的經營活動進行常規、持續的內部監督檢查,它屬於一般常規程序、流程。例外控制監督指在企業不經常發生的、特殊的,對企業發展影響重大的事項進行的控制監督,需要領導層專門作出的有針對性的決定。比如發展戰略、企業重組、並購、改變和擴大經營目標、業務流程、管理當局發生變更、重大資產的購置和處置等,它是對內部控制的某一特殊、非常規經營活動進行的有針對性的監督檢查。目前企業存在一般控制監督的不完善和缺乏有效的例外控制監督。現有的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和客觀性。未能設立獨立、權威的內部審計部門制度對日常工作進行監督。在例外控制監督方面缺乏專門有效的機制、未能建立相關的決策指標、專業人員配備。(三)風險防範意識薄弱,防範機制缺失目前企業風險意識薄弱,對風險不夠重視,未能認識到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對企業發展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企業預測風險的能力不足,未能建立科學的財務指標體系和經營風險防範體系。對於風險的分析與預測缺少組織及專業人員保障,對出現的風險的缺乏及時、強力的應對措施。(四)缺少完善的預算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監督按控制的功能劃分預防式控制和察覺式控制。預防式控制是指發生在經濟業務實施之前,為防止可能發生的錯弊的發生所實施的控制,屬於事前控制。察覺式控制是指在經濟業務發生時或者經濟業務發生以後,為了及時查明可能發生或者已發生的錯弊所實施的控制。屬於事中和事後監督。目前企業缺少預算控制制度不夠完善。預防式控制制度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批準的預算就是企業這一預算年度的執行目標,它是企業長遠發展目標的組成部分,單位內部的各部門都必須嚴格履行,建立完善的預算控制制度有利於樹立企業奮斗目標、為建立合理的員工獎懲制度和完成企業發展計劃提供依據。(五)企業文化建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和維護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的依賴基礎。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文化目標是培養誠信,團結協作、忠於職守、刻苦鑽研、勤勉盡責的人才制度的一種約束。企業存在文化建設薄弱,沒有形成企業特色的文化、職工對現有企業文化認同感不深、現有職工專業水平有限、後續培訓不夠及時和全面等問題。三、對於內部控制制度存在問題的相關對策(一)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視把貫徹實施內部控製作為提升各個部門管理水平的基礎工作和重要手段,領導帶頭認真學習相關政策法規,讓內部控制觀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學內控,人人懂內控,人人參與內控,人人執行內控」,認真梳理各崗位的工作流程,有效防範錯誤和舞弊等風險的發生,同時加強內控實施的監督和檢查。(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基礎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基礎,需要在全面梳理的基礎上,完善業務流程,將各部門有關例行節約、反對浪費、提高效率等規定要求融入其中,將業務風險點納入制度管控范圍,突出內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重點性、制衡性和適應性。建立健全企業文化制度。重視員工培訓、教育。根據不兼容許可權必須分離原則、相互制約原則以及「職責職權對等」,合理明確設置涵蓋組織機構的設置、監督管理機制、人員培訓制度,控制環境等內容的職責職權。對內部控制工作實施動態管理,及時堵塞制度漏洞,彌補運行缺陷,建立長效機制,切實提高內部控制的管理水平和執行力度。對審計的獨立監督、公正予以充分的重視。提高內審部門的地位,保證其獨立性和權威性。(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制度1.一般控制監督程序的完善一般控制監督應當與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相結合,嚴格按照企業規章制度、流程相關業務。經常對日常業務的發生過程和結果進行檢查、梳理。發現制度問題,應當及時向有關方面報告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對存在的問題予以糾正,堅決堵住制度漏洞。在公司日常管理中建立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度、重要事項授權制度、資產記錄與保管分離制度、業績評價制度,在相關部門和相關崗位間建立重要業務處理憑傳遞和信息溝通制度。對企業日常活動中不同類型的資產採取不同的控制措施。①貨幣資金的控制。對於現金保證日清月結、定期盤點,保證賬實相符。對於銀行存款要及時對賬。②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控制。對重大資產設立專人管理制度,設置專門賬簿、每年檢查實物資產的減值情況,定期維護、保養。債權性資產的控制。③債權、債務的核對。對企業債權、債務定期開出詢證函與對方核對、及時清理。建立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責任,使相互監督制衡機製成為內部控制活動的常規手段。聘請外部的審計機構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檢查評價,加強外部單位對企業內部的監督,形成有效的內外部監督機制。2.例外控制監督程序的完善對於企業不經常發生的重大、特殊業務,應確定為當期例外控制監督的內容和對象。根據企業建立的風險指標,對例外事項進行評價。根據風險評價結果確認為具有重要風險的業務進行控制,及時向有關方面報告,提出完善意見和建議,並監督實施。(四)加強風險信息管理、完善風險管理機制認真梳理經濟活動事項、業務流程、崗位職責、查找業務風險點、制定防範對策。通過對歷年財務數據的計算分析以及行業性質、特點、發展的前景等因素建立科學系統的財務指標和風險指標。為以後的經營決策提供數據依據。對發現的潛在風險及時整改。避免風險的再擴大造成的損失。建立清晰的業務報告系統、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以及聘請外部專家評估制度。要求詳盡的投資研究報告、籌資計劃報告、清晰的財務分析指標、實地考察。強化風險處置與應對能力。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流通系統,使各級人員共享相關的信息。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五)建立完善的預算控制制度預算控制的內容可以涵蓋包括籌資、融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等單位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企業的各個部門是預算的執行層。由內部審計部門負責監督預算的執行,通過實際執行結果與預算的對比,檢查預算的執行情況,對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和出現的偏差進行分析的情況。並對未完成預算的不良後果採取改進措施,總結經驗。為下一次預算的制定提供科學的數據。對預算的執行情況採取合理的考核方法,嚴格的獎懲制度,以激勵員工努力完成企業預算目標。(六)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完善的企業文化管理層以身作則、積極倡導,圍繞人的價值管理,樹立正面積極的經營理念來影響企業文化。引進高素質投資研究人才、金融人才、法律人才等。開展定期、不定期培訓,不斷更新員工知識,積極與員工進行信息溝通,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積極的激勵措施,充分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每個員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企業管理。

⑺ 政府會計權責發生制改革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分別有哪些

一、關於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的理論紛爭
(一)現行收付實現制預算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在各國政府預算會計中,採用的一直是收付實現制計量基礎。其原因在於,在傳統理念上,公共部門的活動和目標是非營利性的,不需要進行相對復雜的成本與收益配比,相應的績效評價也不很必要。因此,從節約會計計量成本與簡化財務核算的角度出發,採用收付實現制基礎是比較適宜的,這種做法也便於立法機構的預算審查與監督。
然而,近20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新管理論文"
target="_blank">公共管理運動的興起,在政府會計管理中引入權責發生制原則,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在29個OECD國家中,有15個國家(佔51.7%)的政府會計已然在機構或部門層面上,實行了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有12個(佔41.4%)國家則在整個政府層面上,採用了某種形式的權責發生制財務報告模式。
概括起來,傳統收付實現制計量基礎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難以全面反映公共部門的資產負債情況。在收付實現制下,政府會計的固定資產僅反映其原值的增減變動,而不反映資產的累計折舊,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不實;同時,行政事業單位的「暫存款」和「暫付款」科目,常常用於核算許多債權債務,對於應收未收、應付未付的具體事項無法如實體現。這導致政府公共會計對相關資產與負債核算的失真,不利於正確處理年終結轉事項。
其次,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收付實現制在會計信息可比性方面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由於企業會計財務核算採用的是權責發生制,而政府會計核算則以收付實現制為計量基礎,這影響了企業和政府部門之間財務信息的可比性。其二,有些事業單位(如醫院)目前已然採用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因此影響了政府部門與某些事業單位之間財務信息的可比性。其三,某些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會計計量基礎與預算管理原則,已然嘗試實行權責發生制(或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我國政府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也影響了中外政府財務報告的國際可比性。
最後,不利於公共部門資金使用情況的綜合評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表明,權責發生制原則,較之收付實現制,可以更好地解決公共預算支出的績效考核問題,提高有限預算資源的使用效率。而收付實現制更側重於公共部門經濟活動的現金流反映,難以達成資金使用綜合效益評價等更高層次的管理目標。
(二)較為流行的幾種政策建議
綜合比較有關政府會計計量基礎改革的相關文獻,可以大體歸納出如下幾種相對較為流行的政策建議:
一是分別推進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預算會計體系調整,對政府會計序列的財政總預算和行政單位會計,逐步實施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對於事業單位則實行完全的權責發生制(史鐵嶺、陳玲,2003)。
二是逐步在財政收支核算、政府債權債務管理、社會保障核算以及固定資產購置與耗費核算中,分別引入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原則,並適度考慮由現行收付實現制向全面權責發生制的過渡(張茅,2003)。
三是結合部門預算和公共支出績效評價改革,將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融入績效預算管理體系之中,嘗試同時實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與政府預算改革(蘇衛林、蘇衛華,2005)。
二、我國實行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改革的反思
在倡議實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之際,我們同樣需要冷靜地思考:一項牽扯范圍如此之廣,幾乎徹底「顛覆」五十多年來的公共部門財務會計計量基礎的改革,是否一定必要,是否真的適合我國具體國情。筆者認為,至少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需要審慎考慮。
(一)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體現了預算管理原則從古典向現代的演化趨勢
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不單純是一種孤立的計量基礎層面上的技術方法,而需要納入整個公共部門預算管理變革的大格局中來加以考察。在各國,政府預算管理的原則大體經歷過兩個發展階段:強調立法監督機構有效控制的古典預算原則、加強政府行政權為主導思想的現代預算原則,而現代預算原則代表了市場經濟國家預算管理總體上的價值取向。各國公共預算管理原則的這種轉變,既是政府職能擴張的現實需要,又與其利益相關主體相互影響結構漸趨穩定有關。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國家的政府部門具有相對較高的預算管理水平和成熟完備的技術支持保障體系。正是在這樣一系列時代背景下,強調結果取向的績效預算管理,逐漸提上各國政府公共治理改革的議事日程。而權責發生制預算與會計原則,恰恰是為了體現這種改革趨勢的需要而與之伴生的一種變革潮流。
在我國社會經濟轉型時期,各利益相關主體的互動影響結構仍處於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之中。況且,我國公共預算管理的許多基礎性技術手段和支持保障體系建設也才剛剛起步。因此,在確定預算管理原則的基本取向時,不應盲目追求現代預算原則所倡導的行政部門自主權。重申古典預算原則的宗旨,突出立法監督機構對預算過程的控制,似乎更能體現中國公共預算改革的基本方向。而收付實現制預算會計原則以及在此基礎上編制的政府財務報告,在理解上通常不需要較多的專業知識水平,對於非專業人士的人大代表和普通公眾而言,顯得更加實用,基本上可以滿足立法監督機構藉此監督政府的稅收規模與後續預算資金使用的要求。這種預算管理與會計計量上的具體國情特點,是我們在探討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改革中,需要反復權衡利弊的一個重要問題。(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的成本與人員素質因素
在比較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預算會計基礎的時候,操作簡單構成了收付實現制的一個重要優點。那就是,在收付實現制下,其核算成本通常要低於其他會計計量基礎(李燕,2004),對於基層財務人員的會計核算水平的要求也不很高,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人員不需要經過復雜的系統培訓,就可以較為熟練地掌握核算與編制方法。而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計量基礎,則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管理會計的理念,突出了預算管理中的政府受託責任與透明度,這就相應地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會計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而在當前我國的會計教育與業務培訓中,無論是在學歷教育還是職業教育方面,政府會計都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在我國的高等財經院校會計教育和全國會計專業資格考試中,預算會計或政府會計都只佔很少的內容,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業務素養與福利水平,均遠遠低於相當條件下的企業財務人員。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快地在公共部門中推行權責發生制會計計量基礎的改革,難免會在短期內造成相當高的制度運行與實施成本,甚至可能會因基層財務人員知識更新上的障礙,而誘發財經秩序一定程度的混亂。
(三)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改革的預期效果與誘發自由裁量權擴張的可能性
權責發生制預算與會計改革作為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延伸,其所具有的操作性色彩無疑會構成公共部門財務管理中的一場「革命」。這種從具體操作與程序規則層面入手謀劃改革思路的做法,也與我國整體預算改革的基本路徑是一致的。在我國的公共預算改革中,同樣存在著一種傾向,那就是如果預算程序是合理的,其結果也將是正確的。然而,近20年來,某些發展中國家引進了國際組織推薦的標准預算方法與規程,卻未能取得滿意的效果。這恰恰說明,單純依靠良好的預算程序,仍舊可能會產生不良的預算結果。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預算管理中引入了「復式預算」這一預算編制形式的改革,因未能取得預期效果,而在具體實踐中被逐漸放棄的教訓,也恰好說明了形式與程序層面的改革,如不能與整體治理結構的改革相互銜接,往往難以達成良好的制度創新績效。因此,對於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這一程序性改革所可能取得的成效,需要加以相對全面的審視與反思。
眾所周知,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往來款項」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容易形成企業「虛增」或「虛減」財務成果的「蓄水池」,也是相關稅收監控的重點。在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中,上下級財政以及各部門之間的往來款項,作為相應的債權債務加以記錄,也容易誘發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中自由裁量權的非規范性擴張。例如,在現行收付實現制下,預算安排的支出在年終需要如期撥付給用款單位,以應其支出之需,否則就構成了年度財政收支審計的焦點。有些部門和單位希望通過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的改革,來規避審計部門對此類事項的審查監督。因為在權責發生制下,只要確認了對相關單位的「預算授權」,就確認了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至於在未來哪一個具體時點上發生資金撥付的實際行為,僅僅是往來賬目的調整,審計部門也就難以對這種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加以監督了。
(四)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復雜性,也制約著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的推行
政府會計計量基礎的改革,不僅涉及到行政機構,還涉及到事業單位改革。而我國的事業單位無論是在內涵還是外延上,與市場經濟國家通常意義上的非政府組織或民間非營利組織,都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對於某些自收自支、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由於在具體性質上與企業已無太大區別,在財務核算上實行權責發生制原則,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對於更多的全額和差額事業單位,其業務性質千差萬別、資金來源渠道迥異,總體改革方向也在逐漸的摸索之中。因此,在引入權責發生制計量基礎的過程中,需要採用分類改革的做法,分別不同事業單位的性質,在審慎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而不應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在具體操作層面上,可以結合2004年頒布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在該制度第七條中明確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在新成立的民間組織和已完成脫鉤轉制的事業單位中,實行權責發生制計量原則;待事業單位改制大體完成的時候,再嘗試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共部門統一計量核算基礎。
(五)預算制度作為典型意義上的國內法范疇,受國際慣例與規則的約束相對較少
雖然,在政府會計計量中採用權責發生制已成為一種潮流,會計作為一種國際通行的「商務語言」,也需要適當考慮國際交往中的銜接與溝通問題。然而,回顧各自政府預算制度變遷的歷史可以發現,公共預算作為典型意義上的國內法范疇,而較少受到國際慣例與規則的約束。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地方預算改革中選型了眾多市場經濟國家已經基本放棄的「零基預算」管理模式,卻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的獨特路徑選擇,決定了中國預算管理在政體組織構架、管理水平與技術手段、經濟發展階段、社會結構變遷等諸多外部環境方面,都存在著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不同的特異性(馬蔡琛,2004)。因此,似乎也沒有必要盲從市場經濟國家實施權責發生制預算與會計的潮流。況且,將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核算與計量原則。真正全面應用於預算管理過程,而最終完成了權責發生制預算改革的國家,也僅有紐西蘭等為數不多的幾個。
結合我國政府預算與會計管理的現實,在近期內,保留收付實現制的計量基礎,嘗試推行「修正的收付實現制」似乎是一種可行的選擇。所謂「修正的收付實現制」是指政府會計的計量原則上採用收付實現制,而對某些特殊業務則傾向於權責發生制。其最常見的做法是在會計年度結束之後,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如一個月),讓賬簿保持待結賬的狀態,以記錄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重大經濟業務。
實行「修正的收付實現制」的原因有這樣三個方面:一是操作難度相對較小,手續簡化,並可以將資產負債表日後的重要債權債務變化事項,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避免了核算主體年終「突擊花錢」和「人為結轉下期」的行為;二是增加了基層財務部門年終對賬結賬工作的時間彈性,有利於減少年終財務報表的差錯率;三是目前世界各國的政府會計計量基礎,除了採用完全的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之外,更多地傾向於採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或修正的收付實現制。我國政府會計計量基礎從完全的收付實現制向修正的收付實現制的轉型,也大體上符合國際會計改革的發展趨勢,有利於今後構建一個有效溝通的政府會計核算與報告體系。

⑻ 有誰能告訴我我國為什麼實行會計改革會計改革的重要性有哪些急需。。。。謝謝。。。。

財務會計改革的幾點思考
摘 要:此文首先分析了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發展變化對財務會計的影響;進而著重從完善會計法律體系、規范財務報告以及強化會計信息處理手段三個方面,對財務會計改革的方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社會經濟環境;會計改革;會計信息。

一、社會經濟環境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總是服務於一定社會經濟環境下的某個經濟主體,而每個經濟主體必然受一定社會經濟環境影響和制約而從事各項經濟活動,所以會計總是與特定的經濟環境相適應,並隨著它的發展而發展。
(一)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
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逐步完善。我國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一方面為鼓勵企業發展頒布了若干法規,為其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另一方面也將企業推向市場,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迫使經營者必須具有敏銳的經濟頭腦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掌握市場需求、發展趨勢,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
二是信息產業發展迅速。近幾年來,我國信息技術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高新技術在產品成本中所佔的比重日益上升。高技術附加值產品的生產數量、種類也有顯著增加;同時先進的技術方法也成為企業一項重要的經濟資源,在生產建設中發揮著特有的作用。信息將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信息產業則是未來發展的戰略產業,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信息的傳播將變得更為快捷。
三是投資機制發生重大變化。由國家的單一投資變為多元化的投資機制,而且相繼制定了若干保護投資利益的法律法規,如《公司法》、《企業法》以及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等。此外,由於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吸引了不少外國投資。盡管投資方式、期限、額度不同,但他們毫無例外地都希望減少投資風險,取得較大的投資收益。
(二)新環境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第一、要求財務會計提供信息的領域必須拓寬。在新的環境下,為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信息的領域無論深度和廣度,還是縱向和橫向都必將拓寬。信息使用者要求提供的會計信息將具有以下特徵:一是既要反映過去的經營情況,又要預測未來的經營狀況;二是既要正確反映有形資產的價值,又要如實反映無形資產的價值;三是既要提供財務信息,又要提供非財務信息;四是既要提供總部的信息,又要提供分部的信息;五是既要提供定量信息, 又要提供定性信息。
第二、要求財務會計處理和傳遞信息的手段必須現代化。21世紀將進入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信息時代,計算機成為處理和傳遞信息的主要手段。在會計領域同樣如此,要摒棄原有的手工操作手段,代之以計算機操作。在工業時代,會計核算主要以手工為主,成本高,效率低;而在信息時代,必須以計算機為主要手段,再輔之以財務軟體,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另外,隨著網路技術的日趨成熟,應建立一個全國性的信息網路系統,從而便於各企業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同時,外部使用者也可以便捷地獲取財務信息。
二、財務會計改革的幾個問題

(一)盡快完善我國會計法律體系
會計的法律體系是受社會經濟環境影響的。過去我國實行的是分部的、分所有制的行業會計制度,這與高度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具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原來的會計制度不再適應這個變化了的社會經濟環境,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完善會計法律體系的工作顯得勢在必行。另外,由於任何會計工作都要在會計法規的約束和指導之下進行,完善會計的法律體系既成為財務會計改革的准繩和主要內容,也是會計改革的關鍵所在。由此可見,完善會計法律體系不僅是市場經濟作為法治經濟的必然要求,而且更是會計改革中必須首先進行的工作。
(二)規范財務報告披露的內容
第一、將信息技術、人力資源、衍生金融工具納入財務會計確認的范圍,在資產負債表中予以反映。目前財務會計的確認基礎主要面向過去。上述三個項目的價值當前難以用貨幣准確計量,它們的價值是面向未來的,即能為企業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未來的收益又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就使得它們在陳舊的會計模式下一直得不到反映。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它們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我們有必要將其確認、計量並在資產負債表中予以反映。
第二、以附註的形式披露前瞻性的信息,並隨著財務報表格式及內容的改革,將其納入到報表中。由於目前財務報表格式所限,前瞻性信息只能在附註中反映,使得附註日漸冗長。今後還需改革報表形式,將前瞻性信息在表內揭示。(上接第目前的做法是企業編制預測報告,由注冊會計師審計後予以公布,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企業有意美化、披露不符合本公司情況的信息。強制審計雖不能完全消除預測報告存在的問題,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可信度。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使用者更傾向於由企業提供前瞻信息,自己來作分析。
第三、增加中期報告和分部報告。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我們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之中,企業的生產經營更是應該適應這種社會經濟環境。因此,當今社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需要近期信息,這就要求企業除了提供一年一度的財務報告外,還需編制較為完整的中期報告。其編制的時間可以以半年或一季度為期。同時,企業規模在不斷擴大,一張綜合的財務報告可能會掩蓋內部存在的某些問題,因此,需要編制分部報告,分別反映內部各財務組織的經營業績及狀況,從而便於准確地分析整個企業的狀況和經營成果。
第四、以報表附註的形式披露非財務信息、定性信息和不確定性信息。為適應變化的經濟環境及信息需求者的要求,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范圍在不斷拓寬,不僅提供財務信息,還要提供非財務信息。因為工業企業的一項生產決策、投資決策、甚至一次人事調動都可能影響投資者、債權人對企業的評價,而這些信息對上市公司來講尤為重要。由於披露的不確定信息是管理當局主觀判斷作出的,所以最好請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以保證信息質量。
(三)強化信息處理手段
一是加快電算化改革的力度,使更多的企業實現會計電算化。一方面企業自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增強變革會計操作技術的緊迫感;另一方面各行業的主管部門要給予指導和支持,各主管部門應根據本行業的特點,制定發展會計電算化的綱要,引導企業逐步實現電算化。
二是對在職會計人員和後備會計人員進行會計電算化知識的普及教育。在電算化的進程中,人的素質是比硬體——計算機更為重要的因素。各地財政部門應組織開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而各企業要肯於在這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使會計人員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了解會計電算化的知識體系,並熟練掌握市場上成熟的財務軟體。
三是完善財務軟體的功能。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對會計的核算、報告以及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軟體急需進一步改進和提高,以滿足企業變化了的需求。另外,由於外國軟體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使中國財務軟體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我國財務軟體公司必須加快自己的發展步伐,力爭在新形勢下創造新的輝煌。

⑼ 經濟法我國公司設立財務會計制度的意義

公司設立財務會計制度的意義:
(1)有利於保護公司股東的利益。公司的特點之一是「兩權分離」,即,股東雖然投資於公司,但卻不一定親自去經營,特別是在股份有限公司,絕大多數股東都沒有直接經營公司的可能。公司的經營活動是由董事會及經理系統控制的。為了防止因股東權和法人財產權的分離而可能產生的董事、經理對股東利益的侵犯,為了保證由股東們投資而成的公司?的財產不受損失,必須有一個較為明確的便於股東查詢、了解公司經營狀況的財會制度。通過統一規則的財會制度,可使股東及時掌握公司的經營狀況及自己的投資境況和權益,以便對董事、經理的經營行為實行有效的監督。
(2)有利於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以其全部資產對外承擔有限責任。因此,公司債權人的最大保證就是公司的資產。對公司債權人來說,公司資產種類、數量及其變動情況、公司的盈虧狀況、股票、債券的發行及轉讓情況等,都是其所關心的問題。而要想較為明確、規范地反映公司資產對外往來的變動及盈虧情況,就必須建立健全統一的公司財會制度,以便債權人及時、准確地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並在必要時依法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3)有利於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政府各有關部門,依其職責負有在法定范圍內監督、管理公司經營活動的義務,以維持社會交易的安全。而這一職責的有效行使也有賴於規范的公司內部財會制度的建立與健全。

⑽ 企業財務管理變革的背景及意義

企業戰略型財務管理(轉貼)
一、財務管理要適應新經濟形勢的要求
21世紀管理日趨現代化、國際化,企業為了適應經濟體制和經濟環境的要求,不僅需要合理規劃和運用自身的各項資源,還必將與自身經營活動相關的如客戶、供應商、分銷商等經營資源結合起來,以此來監控經營成本,資金流向,准確反饋信息,提高企業對市場反映的靈活性,全方位掌握市場。為此,企業必須開始重新組織管理機構,改進管理模式。因此,財務管理必須站在為企業長遠戰略目標服務的高度組織和開展活動。
1.傳統財務管理已經不能滿足戰略管理的需要
戰略型財務管理要求對全球市場信息快速反饋,而傳統的財務管理事後收集和反映會計信息已不能適應市場信息的快速反饋,戰略財務管理要求重視外部環境和各方資源,而傳統的財務管理只以企業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主體,只對其資金流程進行管理,不能超越主體,不能以企業在降低各類經營成本和縮短產品進入市場的周期尋找平衡點來研究外部環境,忽視環境的戰略關聯。戰略財務管理要求企業適應市場競爭,而傳統的財務管理重點是資金流程管理。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衡量競爭優勢的指標除了財務指標之外還有大量非財務指標。如產品質量、生產彈性、顧客滿意度、從接受訂單到交付使用的時間等,傳統的財務管理沒法提供。因此,為了適應企業戰略管理,必須對傳統財務管理進行相應的改革,那麼,開展戰略型財務管理活動也就成為必然的趨勢。
2.戰略型財務管理的特徵
戰略財務管理立足於企業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革的背景條件,充分汲取戰略管理的基本思想,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與傳統財務管理相比,戰略財務管理的基本特徵是:(1)全局性:傳統財務管理活動受舊有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影響,過多著眼於企業日常財務工作,事務性較強,很少關注帶有全局性的財務管理活動,戰略財務管理由於面臨理財環境復雜多變,因此,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它既重視有形資產的管理,更重視無形資產的管理;既重視非人力資產的管理,更重視人力資產的管理,而且同時注重現有的活動和將來可能的活動,並且可以提供諸如質量、市場需求量、市場佔有率等極為重要的非財務信息。(2)外向性:現代企業經營的實質,就是在復雜多變的內外環境中,解決企業外部環境、內部條件和經營目標三者之間的動態平衡問題,傳統財務管理基本上僅局限於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活動,很少研究外部環境,因而適應能力差。相反戰略財務管理把企業與外部環境融為一體,觀察分析外部環境變化及對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可能帶來的機會與威脅,增強了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應變性,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市場競爭能力。(3)長期性:傳統財務管理多數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理財目標,短期化特徵較為明顯,缺乏戰略意識,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時適應性較差,不利於企業可持續發展,取得長期競爭優勢。戰略財務管理以戰略管理為導向,要求財務決策者樹立戰略意識,從戰略角度來考慮企業的理財活動,制定財務管理發展的長遠目標,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資源配置和預警功能,以增強企業在復雜環境中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的持續競爭能力。
二、目前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爭論較多的幾種觀點
企業管理目標是指企業進行財務管理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的,是一項組織企業財務活動、協調企業同各方面財務關系的管理活動。一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既要體現財務活動的客觀規律又要適應客觀經濟體制和企業經營方式的要求,具有客觀性、可比性、可*作性,並注重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協調統一。目前對財務管理目標爭論較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
1.企業利潤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是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該觀點認為,企業要想在市場中求得生存,除了以收抵支,到期償債以外,還必須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用於擴大再生產,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在發展中求得生存。但在實際*作過程中,企業能夠在競爭中求生存與發展,還取決於其他一些因素,如現金凈流量、投資決策和籌資結構等。若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追求目標,則會存在下列弊端:
(1)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這是西方學者在對一些破產企業進行實證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在企業面臨破產前,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往往熱衷於通過負債來獲得杠桿利益,這是以增大企業風險為代價的,結果由於舉債過多,最終陷入財務危機。(2)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易引發企業的短期行為。這是因為用利潤的多少考核管理人員和職工的業績會使企業管理者只顧眼前利益,人為作高當期利潤,其結果是導致企業長遠發展後勁不足。(3)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會使企業重投入,輕產出,從而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配置。利潤最大化的條件是邊際成本=邊際收入,而成本利潤率最大化的條件是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但二者不可同時兼得。因此,這一理財目標會使企業管理者在邊際收入大於邊際成本時,不斷地增加投入,而不考慮供求關系,從而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2.股東財富最大化
這種觀點將理財的最終目標看成是為股東增加財富。而股東的財富一般表現為擁有企業股票的數量與股票價格的乘積。在股票數量一定時,股東財富就與股票價格成正比。由此可見,股東財富最大化實質上可以看作股票價格最高化,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股票價格的升降除受企業盈利的影響外,同時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最主要的優點在於它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但是,這種觀點還存在下列缺陷:
(1)強調股東利益,而對企業其他關系主體的利益重視不夠,不利於處理好現代企業財務活動中產生的各種財務關系。(2)無論是在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成熟的西方,還是在剛起步的中國,在全部企業中上市公司仍然只佔少數的情況下,這一目標顯然不具有普遍適用性。(3)股票價格真正能反映投資者的財富是建立在完善的金融資本市場基礎之上,而目前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3.現金凈流量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目標和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主要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的高低,並未反映企業現實支付能力的強弱。一個利潤額和每股收益很高,並且資產總額非常龐大的企業,可能在短期內會因無法償還到期債務而導致破產。反而一個負債累累,常年虧損的企業,只要能籌集到資金,按時償還到期債務,也能繼續生存下去。這是因為企業有充足的現金凈流量的緣故,所以現金凈流量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但是,現金是一種非盈利性資產,當企業持有現金凈流量過大,表明資產處於閑置狀態,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若以現金凈流量最大化為目標,可能會使企業管理人員不顧風險地去籌集更多的資金,造成資源的浪費。
4.企業價值最大化
該觀點認為企業是眾多利益相關者之間締結一系列契約的結合體。股東和各相關利益者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必然要進行博弈,而博弈的結果必然使股東效益與其他相關利益者的效益之和達到最大值。但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缺點:即企業價值最大化在概念上給人們的印象比較抽象;計量上存在困難;不能直接反映出微觀企業為了盈利這個生存的動因。所以,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佳選擇不太合適。
三、財務管理目標的新思考
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為,財務管理也不例外。從「利潤最大化」到「股東財富最大化」,再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無疑是認識上的一大飛躍,但他們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缺點,即只考慮了相關財務指標對企業經營的影響,而忽略了非財務指標對企業經營活動的作用。利潤最大化側重於經營者利益,而股東財富最大化,則側重於所有者或股東利益,而忽視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正常需要,並且都帶有工業經濟時代的特徵,即以耗費大量自然資源求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現今已是一個市場日益法制化、規范化,並且經濟一體化趨勢漸強的時代。人類社會已經從工業經濟時代過渡到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已成為生產經營的主要生產要素,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源泉不再是資本、勞動力、土地、原材料等資源,而是科學技術。很顯然,從事知識創新、傳播和運用的知識勞動者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力資源將成為企業乃至整個社會最寶貴的資源。而企業也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個體,其資本也不僅僅局限於財務資本。相反,企業是一個多種關系的集合體,其財富的主要來源將轉變為知識資本。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就是正確「組織財務活動」,妥善「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如果過分強調自身利益,勢必要影響到相關主體的利益,從而不能理順各項財務關系,最終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財務管理目標。況且,同西方普遍認同的股東財富最大化一樣,以上所分析的各種不同觀點的共同缺點,在於只考慮到企業自身和股東個人的利益。那麼,在一個嶄新的經濟形勢面前,能否從更為廣泛,長遠的角度來找到一個更為合適的財務管理目標呢?筆者認為,財務管理目標應該是各項財務資本和知識資本效用最大化。
1.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務資本雖然仍是企業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但知識資本在整個社會進程中特別是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一是知識和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是其他資源無法超過的;二是知識性生產要素具有非磨損性、可重復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項資源。可見如何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和配置知識資本是財務管理不可迴避的問題。
2.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後,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求得生存與發展,財務管理面臨許多挑戰。在資本運作方面,不僅要關注財務資本的取得、運用和資本收益分配等問題,更重要地是要關注知識資本:如在知識資本的取得上,財務管理要關注從什麼渠道用什麼方式取得知識資本;在知識資本的運用上,財務管理要關注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如何結合使用,如何有效配置企業的財務資本和知識資本,提高知識資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識資本收益分配上,財務管理要關注知識資本如何參與企業收益分配。從這個意義上看,知識資本構成了財務管理的內容,而其利用效率則成為財務管理所追求的目標。
3.隨著新經濟形勢的到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不僅需要堅實的經營基礎,即擁有一定的財務資本,同時,財務管理的戰略趨勢要求將知識資本納入其中,並樹立「人本化」理財理念。因此,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必須創新。
傳統財務的基本要素是財務資本,財務管理就是關於財務資本的運作。包括財務資本的取得、運用和收益的分配等,但知識資本的出現使得企業的價值不再體現在企業規模的大小上,更不體現在傳統財務理論堅持的「流通在外的債券和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與市價之和」上,而是體現在擁有知識資本的數量和質量上。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務管理的基本要素麵臨著從財務資本向知識資本的擴展。在現代企業理財中,人們已普遍意識到籌資有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投資有投資風險,但對知識經濟會給企業帶來怎樣的風險及怎樣去衡量和防範風險卻意識淡薄。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諸多因素會讓企業面臨更多風險:(1)由於經濟活動的網路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若企業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和外部信息,即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2)由於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要求企業及其員工要不斷調整知識結構,否則必然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3)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4)由於「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性以及「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5)風險投資倍受企業青睞,它們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範抵禦各種風險及危機使企業更好地追求創新與發展,就成為財務管理創新的重要方面。
4.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共享資本收益。知識經濟的到來,擴展企業資本范圍改變了企業資本結構,知識資本的地位將大大上升,且人力資本將成為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資源,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財務目標不僅要考慮財務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最大化、債權者的償債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最大化的財務要求,更要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與員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企業稅後利潤分配的財務要求。所以,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建立多元的財務目標主體,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是財務管理追求的目標之一。
5.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特別是在日趨規范的市場環境中,對知識資本的管理要求重視並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才能最終達到資本效用最大化的目標。
高素質的管理者應具有理性思維、創新能力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能力,敏銳地處理接受信息能力,創新科學理財方法的能力。從我國目前情況看,從事財務與會計工作的人員大多數出自各高等院校,財務人員素質雖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他們普遍缺乏戰略眼光,很難將自己的財務工作主動地融入企業管理系統中去。在實踐中很容易使財會部門脫離企業的其他職能部門。而新的知識經濟形勢要求企業應該是「學習型的企業」,上下協調,共同努力才能使企業長久地發展,因此,從這方面看,企業對知識資本的管理首先要提高財務人員素質,樹立其財務管理戰略觀。面對未來經濟形勢,現代企業價值管理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調動人才這一最積極、最活躍的生產要素潛力,形成人文管理環境。而財務管理觀念的變化與新技能的獲得並不是同步進行的,人才是最關鍵的資源,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刻不容緩。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金融市場及產品都將發生很大變化,財務管理將在比如金融風險管理、保險管理、稅金管理等方面增添新的內容。同時,金融服務的多樣化、國際化,給財務管理較大的選擇面。加入WTO後,國內企業面臨的理財環境更復雜,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如果還停留在傳統知識面上,將無法適應新環境下的理財工作。因此,財務人員必須拓展知識和技能,其內容應包括國際理財專業知識、計算機、外語水平、國際經濟法知識、稅收籌劃能力等方面,最重要的是提高公司財務人員適應新的財務環境能力。任何一家公司財務人員只有提高自身整體素質,才能適應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才能實現知識資本效用最大化。
當然,也有部分學者提出,履行社會責任也是一個理財目標。但筆者認為,社會責任是企業實現理財目標的一個基本約束條件,是企業的義務,其性質並不屬於企業理財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財務管理活動的進行是與企業特徵、經濟體制和經濟環境密切聯系的。因此,充分考慮企業內外部環境,重視知識資本對企業自身發展的影響和對企業成功經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順理成章的事。那麼,順應形勢以財務資本和知識資本效用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將是首選。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