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環境下的財務會計第六版讀書筆記
① 急求,傑米.帕拉特的《經濟環境下的財務會計》的英文原版第8章內容,郵箱[email protected]
第一章 緒論
會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產生的一種管理活動,它作為一個經濟信息系統,在經濟發展和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非常嚴重,它直接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秩序,降低了會計職能的發揮,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任何事物的產生都離不開其生存的環境,會計信息質量也同其存在的環境有密切的關系。
1.1社會環境的概念
環境通常是指周圍情況的總和,既包括自然情況又包括社會情況。會計的社會環境是會計所處的特定階段的社會客觀條件,是會計賴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外部環境。會計作為一種管理活動,又是一個信息系統,它總是密切地依存於生產發展的客觀環境。我們將會計賴以生存的環境稱為會計環境,會計環境是指與會計的產生、發展密切相關,決定著會計思想、會計理論、會計組織、會計制度以及會計工作發展水平的客觀歷史條件及特殊情況。會計與社會環境之間存在著辨證統一關系。一方面社會環境影響著會計的產生與發展,另一方面,會計的發展對社會環境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1.2會計信息質量的概念
會計信息質量是指會計信息真實客觀地反映各項經濟活動,准確地揭示各項經濟活動所包含經濟內容的程度及真實性、中立性、可驗證性、可比性與及時性的高低,其實質就是指會計主體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滿足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的性質或特徵。它是會計信息提供者在進行會計信息選擇時所應追求的信息質量標准。與普通產品不同,會計信息的質量很難通過技術手段進行量化的衡量。迄今為止,人們用於評價會計信息質量高低的標准依然是:信息是否真實,是否可靠,是否相關,是否有用,是否合規,等等。即真實程度高、可靠程度高、相關程度高、有用程度高、合規程度高等等。
會計信息產品質量是受到會計信息的使用時間、使用地點、使用對象、社會環境、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的,不同的區域,因技術因素、人文因素、自然資源和環境因素等不同,對會計信息質量有不同的要求,社會的發展,經濟形勢的變化,會使人們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隨之改變。
第二章 我國社會環境的變化及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近幾年來我國的國內外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加入WTO的沖擊和影響、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經國內外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等都都對我國的會計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也對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社會環境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之前,我們有必要對我國社會環境的變化進行一番梳理和回顧。
2.1 我國社會環境的變化
2.1.1 中國加入WTO
我國於2001年11月10日經過與諸多西方經濟大國加入WTO雙邊協議的簽署正式加入WTO。WTO是世界惟一處理國與國之間貿易規定的國際組織,其核心是《WTO協議》。這些協議是世界上大多數貿易國通過談判簽署的。它為國際商業活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規則,約束各國政府將其貿易政策限制在議定的范圍內。這些協議雖然是由政府通過談判簽署的,但其目的是為了幫助產品製造者、服務提供者和進出口商進行商業活動。進入WTO意味著關稅壁壘將不再存在,外國投資者享有本國國民平等的待遇,在世界范圍內可進行更自由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發明創造、設計(知識產權)的交換等等。市場競爭將在更大范圍內展開,這無疑會給我國的各行各業帶來很大的沖擊和挑戰。而會計信息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必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我國加入WTO的沖擊和影響,將面臨著機會和挑戰。會計信息失真是我國當前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加入WTO對我國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必須盡早制定出應付入世沖擊的種種對策,以推動我國會計服務行業的發展和壯大。
2.1.2 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的發展
人類社會向信息社會邁進的過程就是信息化過程。所謂信息化就是指人們藉助信息技術,通過提高自身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智能,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乃至人們自身生活方式變革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信息技術引發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它正沖擊著傳統社會的每個角落,信息技術的應用滲透到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次,各個行業都面臨著信息化的挑戰。會計領域當然不能例外。畢馬威會計公司合夥人Elliot曾借用「第三次浪潮」一詞來形象地預言「IT引起的變革正在沖撞著會計的海岸線。在20世紀70年代它徹底地沖擊了工業界, 80年代它又盪滌了服務業, 90年代會計界將接受它的洗禮。」 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強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對會計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著會計的發展。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生產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不僅使傳統的會計工具和會計方法有了很大變化,也大大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滿足了多方面對會計信息的需要。隨著高科技的迅速發展,科學與經濟的一體化格局已經形成,會計的發展也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出現了許多的新方法和觀點。現代財務會計是傳統財務會計的發展,而現代管理會計則是電子計算機時代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科學技術的發展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
信息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動態前進的過程,信息技術是其發展的根本驅動力。信息社會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化和計算機審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的成果,實現網路化、智能化,在提高會計和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的同時,為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讓信息社會環境下的會計和審計在降低會計信息風險、增加會計信息的價值、減少代理成本和資本成本、建立和維護資本市場的完整性等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2.1.3 綠色地球及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在中國已經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由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環保總局聯合牽頭,歷時2年,在對31個省市環境污染實物量、虛擬治理成本、環境退化成本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國第一份環境報告——《中國綠色GDP核算報告2004》,該報告顯示:2004年,我國環境退化成本(即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佔GDP的3.05%。綠色GDP不僅能反映經濟增長水平,而且能夠體現經濟增長與自然保護和諧統一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表達和反映可持續發展觀的思想和要求。但由於環境問題本身的復雜性,綠色GDP的核算標准、方法卻是一個難題。迄今為止,全世界還沒有一套公認的綠色GDP核算模式。這也是綠色GDP核算耗時久,社會認同難的原因之一。管理學認為,能夠計量的才能進行有效管理。正因如此,已經有人提出應該以綠色會計取代綠色GDP。
「綠色會計」是國內外的財會專家將資源和環境問題作為一個專題納入會計理論研究體系的結果,其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領域。「綠色會計」就是以價值形式,運用專門的會計核算方法對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社會資源、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確認、計量、報告及披露。這種影響包括相應的損失、帶來的效益以及其他影響。顯然,「綠色會計」是為了適應企業環境風險管理的要求應運而生的,它的宗旨即是通過匯集有關信息,減少企業環境污染,提高企業環境質量,從而提升社會的環境質量。
可持續發展是20 世紀80 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其內涵包括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內容,已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經濟和社會的長期發展戰略,是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最佳兼顧,是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全面協調發展,體現的是一種科學發展理念,即科學發展觀。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微觀個體,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產經營必須全面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尤其針對當前生產經營負外部性較高的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會計信息的使用主體應當是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受企業活動所影響的利益相關者,會計信息的使用客體應當是反映經濟利益、社會責任以及資源與環保等方面的信息。會計信息的價值取向應當是利益相關者對營業主體進行有效地監督管理(以下簡稱監管) ,而非經濟決策。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下,會計信息的使用主體、使用客體和價值取向都深受影響,進而對現行會計目標定位產生較大沖擊,「監管有用」替代「決策有用」將成為現實,作為會計目標具體化的會計信息質量標准也將進一步發展。
2.2 社會環境的變化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2.2.1 加入WTO促使我國財務會計信息披露進一步規范化和法制化
自2001年11月起,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之一,這雖然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各種機遇,但同時也為我國在各方面帶來了挑戰。會計是經濟工作的語言,它要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以便給決策層提供正確的信息參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主要來源於會計信息的披露,我國一系列關於會計信息披露的法規的頒布及實施,有利約束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但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我國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信息失真的情況仍大量存在。這不但制約了國內經濟的發展,而且在國際上也損害了我國企業的形象,降低了我國企業的競爭力。我國加入WTO以後,隨著國際間交往的加強,經濟業務在規模和數量上必然會增加,其會計信息披露關繫到企業間的預測及決策,為利益相互集團所重視。應該說,加強會計信息方面的規范是建立國際間正常經濟秩序的基礎。同時,入世也意味著企業間的游戲規則不分國別,趨於一致。這就要求我國必須盡快制訂和國際相一致的會計准則,使商業語言相一致。世界貿易組織是符合市場經濟客觀需要的國際貿易法律體系,必然要求中國以完善的法制來作為保障。2001年7月1日,財政部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出台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企業會計制度》,標志著我國會計法制化建設的加強,為中國加入WTO後的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化和國際化提供了依據,為外國企業和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會計方面最基本的規范。
2.2.2 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帶來高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一定風險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變遷,會計作為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必然會有所發展,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催生了網路經濟,網路的存在使現行會計所需處理的各種數據越來越多地以電子數據的形式直接存儲於網路與計算機中,這就將會計信息系統轉化為互聯網的一部分,利用互聯網與企業外部相關信息使用者交換並發布信息,勢必成為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在給企業的會計核算帶來高自動化、高效率、高效益的同時,也給企業保障會計信息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在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的原始憑證、報表等會計資料都是以數字形式存儲在磁性介質上,使會計核算無紙化,而在磁性介質上對會計資料進行修改,不但操作起來容易而且一般不會留下痕跡,加上數據高度集中,未經授權的人員有可能通過計算機和網路瀏覽全部數據文件,復制、偽造、銷毀企業重要的數據,這就增加了會計信息被篡改或偽造的風險,加大了會計信息保障的風險。此外,隨著網路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網上交易愈來愈普遍,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網上傳送會計信息的方式,很難保證系統的信息資源不被竊取或篡改,另外還有可能遭受網路黑客的攻擊和病毒的侵害,並且這種通過網路的攻擊可能來自企業內部也可能來自企業外部,一旦發生就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由此可見,網路的開放性無疑增大了保障會計信息質量的風險。在網路條件下,會計流程發生了變化,大量的數據直接從企業內部或企業外部其他系統獲得,企業實現了信息集中管理,由於信息來源多樣化、採用分布式輸入,使會計信息在一定范圍共享和流通,接觸信息的部門和人員增多,監督和操作分離,使會計信息作假更加方便,客觀上加大了保障會計信息質量的難度。在網路中傳遞的會計信息雖然是遵循一定的信息交換協議和一定的安全技術作為保障,但計算機網路病毒和黑客的攻擊都會威脅到會計信息的質量,造成會計信息在網路中傳輸時易被竊取、改動,使其安全性受到較大的威脅。
2.2.3 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
由於歷史形成的原因,我國除與蘇聯、東歐等國家聯系外,幾乎與西方國家沒有貿易往來,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加速了與西方國家的交往。同時,隨著國際經濟的逐步一體化,我國企業也走向世界,這些企業也要了解國外企業的會計制度,這必然導致會計的國際化。此時,不但原有的會計制度不適用於外資企業,而且作為商業語言的會計報表,由於和國際上通用的編制方法不一樣,外國人看不懂,影響外國企業對我國企業的了解。因此財政部相應頒發了有關外資企業會計制度,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和《中外合資經營工業企業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1985),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借鑒國際會計慣例制定的全新的會計制度它在會計原則、會計報表設置上和國際會計趨於一致,為以後我國全面改革會計制度奠定了基礎。
社會環境對財務會計具有決定的作用,但財務會計並不是完全消極被動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它對社會環境也具有反作用。因為會計信息是企業經營狀況的全面反映,因此企業的會計信息影響人們對企業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的看法,並導致利益相關方面的經濟行為的改變,因而財務會計通過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對國家的宏觀調控、企業的利益分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② 提問 關於知識經濟下財務會計挑戰與應對策略的國內研究狀況和國外研究狀況是什麼啊急啊!!!!
1.國外研究現狀
財務報表產生的淵源要從復式記賬開始算起,而財務報表的分析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早的財務報表分析主要是為銀行的信用分析服務的。西方發達國家,由於認識到財務報表以及分析的重要性,財務報表分析理論和技術進步很快,已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運用科學。世界投資大師巴菲特就曾經說過:「對一家企業進行投資,我主要看這家企業的財務報表。」這是巴菲特站在投資者的立場闡明解讀財務報表的重要性。
盡管企業的財務報告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在改進,並根據使用者日益增長的需要作了若干創新。但迄今為止,使用者對財務報告的局限性是不滿意的。有人對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擔憂。早在1975年,英國ASSC(會計准則籌劃委員會)發表的「公司報告」和1991年英國ICAEW(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和ICAC(國際會計合作委員會)聯合發表的「財務報告的未來模型」,就先後相當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現行財務報告的缺點,1994年美國AICPA(美國執業會計師協會)在「改進企業報告—面向報告用戶」中也指出現行財務報告的不足並提出改進意見。
企業財務環境的發展變化使得要求變革現有財務報告的呼聲越來越高,盡管這些呼聲多半來自會計學術界,但也有不少來自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改進財務會計報告的建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發表的《改進財務報告—面向用戶》(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 Focus);Steven M. H.Wallman的《財務會計與報告的未來:彩色報告方法》;由索特的事項會計發展而來的事項式報告也成為未來財務報告的發展方向之一。
理論界對未來財務報告的種種預測,部分解決了傳統財務報告的缺陷和不足,對財務報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從根本上決解傳統財務會計報告存在和面臨的問題。
但是,盡管財務報告存在著種種不足,在經濟發展的快速推動下,以財務報告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的評價體系還是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進步,21世紀財務管理的評價體系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拓展傳統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二是對知識資本等無形資產的財務評價比重增加。
以上就是目前國外關於財務報告以及財務評價體系的發展和研究現狀的概要總結。目前財務分析評價體系尚處於研究發展之中,所以我們還不能說這個體系已將相當成熟完善,因為不斷出現財務管理的新問題和新需求正在不斷檢驗、修正和完善財務分析評價的理論以及方法。
2.國內研究現狀
迄今為止,財務分析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有百年歷史。在我國,財務分析思想出現較早,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財務分析一直是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的一部分,並沒有獨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隨著改革進程不斷深入,企業自主權日益擴大,現代財務分析領域得以擴展,其方法論體系也逐漸得以確立和完善。本文運用文獻調查的研究方法,闡述了對財務報表分析的認知。
表分析的方法有四種。」一是靜態比較法。就是將各種財務數據轉化成以股為單位所代表的「量價」值進行分析比較。二是縱向分析法(比率分析)。就是分析同一會計年度報表中各項目之間的比率關系,從而揭示各個會計項目的數據在企業財務中所佔的比重大小,它使在同一行業中規模不同企業的財務報表有了可比性。三是橫向分析法。就是在分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基礎上從空間、時間、行業的角度對財務指標進行互相對比的分析方法,通過橫向分析,可以掌握公司在本行業所處的地位、增長速度、競爭能力、是否具有發展潛力等。四是趨勢分析法。就是將同一公司連續多年的會計報表中的重要項目,如銷售收入、銷售成本、費用、稅前凈利、稅收凈利、主營業務收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等集中在一起用同比增加或減少的辦法進行計算分析,這樣就可直觀的反映出公司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以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項目在本年度的增減及每年的增減情況、變動幅度,據此可預測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未來變化趨勢。
③ 經濟環境對財務會計目的對影響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1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的影響
1.1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目標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經濟上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會計方面建立了統一的會計制度,全面推行經濟核算制,會計不但要向國家稅務部門和銀行等機構提供一般性的財務會計報告,還要向企業所有者———上級單位和財政部門提供生產經營活動內部報告,滿足所有者直接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會計也在不斷進步,如針對對外開放吸引外資、推動股份制試點工作發展的新情況,先後頒布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和《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並於1985年頒布了《會計法》,這一時期會計的目的就是為經濟服務,但會計信息和企業相關者在市場環境下對信息的需求矛盾依然很大。2006年起的新變化。隨著我國企業改革持續深入,產權多元化,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投入隊伍不斷壯大,企業相關者要進行預測趨勢、評估風險、估算報酬等一系列行為,最終作出決策,從而提高了對會計信息的要求。
1.2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對象的影響。會計對象是指會計所要反映和監督的內容。即特定主體再生產過程中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該類經濟活動發生變化,會計對其反饋也會相應變化。1)經濟環境變化影響會計核算內容。改革前的幾十年中,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企業間的經濟關系非常簡單,按上級下達的計劃完成購銷任務,並按照計劃規定的價格進行結算,可以說會計核算的內容簡單化、程式化。隨著社會經濟體制改革,企業間經濟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如投資主體多元化,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事業單位之間相互參股聯營,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創新、其他新型交易(如融資租賃等)的產生,結算方式的增加和商業信用票據化的迅速發展等,使得投資者對相應企業會計信息的需求在廣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引起會計核算的內容發生深刻變化。2)新的會計核算內容適應新的經濟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經濟關系和經濟現象,在最近幾十年內,由於人們對物價變動、企業破產、社會責任、公司稅務等因素高度關注,會計把這些內容納入自己的核算范圍,研究如何反映,怎樣計量,並在此基礎上分化出通貨膨脹會計、清算會計、社會責任會計和稅務會計等。
1.3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計量屬性的影響從我國的會計實踐看,歷史成本計量屬性長期以來一直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融資手段逐漸豐富,越來越多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產品在交易所掛牌上市,一方面,這類金融資產的交易已經形成了較為活躍的市場,交易中的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而不斷波動。另一方面,面對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股權分散,復雜多樣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如何選擇會計計量屬性,提供出更真實有效的財務報告,探索中逐步引入了公允價值等計價方法,至此也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趨同。
1.4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程序和方法的影響。1)新方法的產生。在科技水平發展緩慢、經濟管理要求不高的時期,企業的經濟業務簡單,有關方面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企業會計只需採用簡單的會計程序與方法就能滿足需要。18世紀工業革命之後,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固定資產投資迅速增長,為了正確計算盈虧,就要求將同定資產的成本合理地分攤到各個受益期間。於是,關於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處理程序與方法便應運而生。2)方法的發展。仍以固定資產為例,在經濟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時期,同定資產運用直線法計提折舊,不會在價值上產生明顯的不合理現象。但隨著科技水平快速發展,企業使用的固定資產,特別是那些受科技發展影響較大的生產設備,其實際價值在固定資產使用期內會大幅度貶值,從而引起折舊方法的變革,在一定范圍內引入了加速折舊的方法,以便使同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接近其實際價值。3)會計技術方法的提升。隨著電子計算機在會計領域中的廣泛運用,使會計方法產生了一個飛躍,手寫簿記記賬系統被電子會數據處理系統取代,日常會計數據可以更多更快地被搜集。同時,優秀的電算化會計軟體為會計核算數據提供了很好的技術保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惡意篡改會計數據的可能,相應提高了財務會計核算數據的可信度,會計信息可以更多更快地用於企業的經營決策和內部控制,電算化會計可以更加充分地發揮職能作用,從而也體現了經濟環境對會計程序與方法的大影響。
2針對經濟環境的影響做出的調整
會計作為反映經濟活動的信息管理系統,對經濟環境的管理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處在社會經濟環境中的會計由於受經濟的沖擊,必須做出合理的調整來保證會計職能的正常發揮,那麼,針對經濟環境與會計之間的相互作用,做出怎麼樣的調整就顯得非常重要。
2.1藉助政府的有效手段來規范經濟的環境。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是藉助國外市場的特點來結合本國的市場體制來建設的,經濟的主體單位是市場,但是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還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規范,這就需要政府採用適當的法律或其他手段來正確的規劃經濟體制,干預市場的發展形勢,為會計工作的正常發展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
2.2跟上國際會計的步伐,健全會計制定標准。會計作為一門國際化的管理學課程,這就決定了我國必須跟上國際會計的步伐,嚴格依據國際會計的變化形勢,盡可能的降低會計准則中的多項會計方法和標准,認真根據國際化標准來規范會計制定,避免主觀性的控制出現了會計信息不準確性的問題出現。
2.3改變會計計算的計量模式。隨著現代社會無形資產的不斷增多,這就需要會計計算的范圍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更加決定了傳統的成本計量模式已經出現了許多不足,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改進會計核算和計量模式。因此,必須增加會計信息的容量,考慮增加非貨幣形式的模式,同時,也要採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形式的計量模式,結合傳統的成本模式和多種計量模式來改變會計核算的計量模式。這樣的結合與並重才能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全面性,提供給廣大市場經濟主體完善的市場反映內容。
2.4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會計學的運用離不開會計人員的工作,但是目前多數會計人員的職業習慣已經不能適應會計的發展要求了,因此,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加強自身的職業判斷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這樣才能避免會計工作信息的失誤等諸多問題,更加促進了會計工作的穩定發展,也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
④ 誰有大師William R.Scott著 《財務會計理論》的讀書筆記
會計的形成起源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一種以貨幣為單位,對相應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地反映和監督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這個定義是在社會一步步發展中逐漸得來的,也因為會計屬於與社會發展相緊密結合的一項工作,需要與時代發展相符合。對應的,由此,關於會計理論的發展及探討就一直作為會計學研究的不老話題。也因為時代的不斷發展,為了迎合社會經濟的需要,會計理論的體系及分類也不斷在完善和更新。會計理論不只是枯燥的理論,現今的會計理論越來越注重規范與實踐相結合,更為符合時代的需求。通過這本書,我對於原本茫然的會計理論有了新的認識以及看法,當然也有不少的困惑。會計理論並不是想像中的只是一個枯燥無用的章程而已,是在實踐之前,之中,包括之後對於會計工作的總領及規范,是不斷摸索得來的寶貴結論。
⑤ 財務會計為決策提供的信息的讀書筆記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一學期的時間過去了。對於《會計學基礎》這門課程的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我認為這對整個會計學科來說才是剛剛開始。這門課像一盞照明燈,也像一本書中的一個「引言」,它向我們展示了會計學科的「概貌」。
沒有接觸會計學這門課之前,我想許多同學和我一樣只有感性的認識。死板,以前這個詞我們總定義給會計,盡管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有密切的關系,但問到我們會計是什麼?我們也許會說:會計就是寫寫、算算。通過在大二第一學期的學習,我才發現會計並不是那麼簡單。會計其實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採用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並定期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會計學要求我們在學習基礎理論時,注重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具體運用會計核算方法處理一般經濟業務;掌握企業經濟業務的基本會計處理方法,要求學生能正確編制企業共同業務的基本會計分錄,學會必要的計算及編制會計報表。會計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對於我們,目前來說主要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方法體系。由於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在學習上更應聯系實際,方便與掌握應用。
在一學期的學習中我發現,會計學是一個細節致命的學科,以前總是覺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在我們剛學習該課程的第一章時,大家都以為學習它不過就是背背定義就可以了,可在相繼學習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後,我發現其實不然,要想學好這門課,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出嚴密的分析。特別在第五章中向我們介紹供應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的核算和財務成果的核算、資金退出企業的核算中涉及到的各個賬戶的適用范圍是決不能只理解表面的意思,而要結合前面的知識來准確地認識每一個細節。會計是一門技術很強的課程,主要闡述會計核算的基本業務方法。所以對於它的學習,要按教材章節順序,循序漸進地進行,只有弄懂了每一種方法,才能掌握方法之間的聯系,才能掌握整個方法體系。對於具體業務的賬務處理、賬簿組織、賬表結構以及有關數字的來龍去脈,都要細致地了解和掌握,不能嫌瑣碎,不能煩躁,必須要踏踏實實地學。
還記得在學習第一章時,總在抱怨為什麼有這么多定義要記,就想應付一下了事,反正重點在後面幾章,但會計學也是重理論的,它主要是闡述會計核算的原理,包括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會計核算方法的原理。因此,學習時一定要從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學習會計還要會融會貫通。不能對課程內容理解過死,如借貸記賬法下的賬戶結構、賬戶分類等。具體說如果我們作一筆會計分錄,並不是說就一成不變,而是要定期調整賬戶的記錄,使各賬戶能正確反映實際情況,而在調整時,要用權責發生制。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能清楚客觀的認識會計學這個學科的概貌,一、通過基礎會計的學習,使我進一步體會到了會計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基礎作用。建立和實施會計制度規范了單位的會計核算,提供了真實完整會計信息,規范有序的會計環境和有效的會計制度對經濟的健康有序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基礎會計作為會計的入門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我從理論上對會計有了基本認識。通過對基礎會計的逐步系統學習,使自己了解了會計要素,對會計要素進一步細致劃分,產生了會計科目,了解了會計分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會計核算的基本流程。基礎會計中的會計業務的核算是以工業企業為主的,而工業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就是供→產→銷,即原料采購→產品生產→產品銷售三個環節,以上三個環節即為一個營業周期,資金循環一次。工業企業的經濟業務比較全面,了解了工業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和流程,對其他行業企業的會計核算也能觸類旁通,有利於會計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三、基礎會計的學習是以後會計課程學習的基礎。四、基礎會計學習應注意的一些方法和態度1、學習態度正是因為基礎會計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從態度上應該重視它,認真學好它,提高學習的興趣。2、知識定位在強調它的重要性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基礎會計畢竟只是基礎會計,它的內容是基礎的,所以我們學習的時候一定把它定位在這樣一個高度:對基礎會計中的知識以課本知識為主,不要進行太多太深的擴展,更多更深的知識在後續專業課程中會依次介紹,對會計核算的流程只要有一個全面的基本了解即可。3、學習方法首先,基礎會計中對知識的介紹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對會計核算流程的介紹更是有先後順序的,所以剛開始學習時要按照章節的先後順序由前向後逐漸學習。
會計本身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問,它不像其它的課程那樣形像,有些同學學習起來覺得相對比較難,尤其是編制會計分錄。有些同學到學習最後仍然搞不清楚有關業務的來龍去脈。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首先是在教學過程中傾注自己的熱情。熱情,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不可或缺的一點。教師的熱情,自然會在教學過程中感染學生。一個對自己的學科沒有熱情的老師,很難想像學生們會喜歡這門課並尊重這個老師。其次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應該讓他們認識到會計學知識對他們將來的就業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另外就是努力讓學生覺得會計學是一門很有意思的課程,體會會計的藝術美,發現會計學習中的樂趣。這方面我們的老師做的相對較好。在教學方法上,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老師重視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大量採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提高了我們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能力。對於我們非會計學的學生來說,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教育,更不可能接觸到實訓課程,所以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局面,即使會做簡單的分錄,但也無法與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和會計報表聯系起來,更談不上閱讀和分析報表了,所以我們在今後也要學習會計方面的知識,學會理論聯系實際,而會計的重要性也會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都會被凸現出來。
總之,對於會計學這門課,從一開始我們就體會到了學習的艱辛,可是在艱辛的同時,也磨練著我們的意志。雖然這不是我們的專業課程,但可以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⑥ 誰有經濟科學出版社的財務會計第六版
會計中級書是吧,上淘寶或當當搜一下就有。
⑦ 經濟環境對財務會計目的的影響
1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的影響
1.1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目標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經濟上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會計方面建立了統一的會計制度,全面推行經濟核算制,會計不但要向國家稅務部門和銀行等機構提供一般性的財務會計報告,還要向企業所有者———上級單位和財政部門提供生產經營活動內部報告,滿足所有者直接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會計也在不斷進步,如針對對外開放吸引外資、推動股份制試點工作發展的新情況,先後頒布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和《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並於1985年頒布了《會計法》,這一時期會計的目的就是為經濟服務,但會計信息和企業相關者在市場環境下對信息的需求矛盾依然很大。2006年起的新變化。隨著我國企業改革持續深入,產權多元化,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投入隊伍不斷壯大,企業相關者要進行預測趨勢、評估風險、估算報酬等一系列行為,最終作出決策,從而提高了對會計信息的要求。
1.2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對象的影響。會計對象是指會計所要反映和監督的內容。即特定主體再生產過程中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該類經濟活動發生變化,會計對其反饋也會相應變化。1)經濟環境變化影響會計核算內容。改革前的幾十年中,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企業間的經濟關系非常簡單,按上級下達的計劃完成購銷任務,並按照計劃規定的價格進行結算,可以說會計核算的內容簡單化、程式化。隨著社會經濟體制改革,企業間經濟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如投資主體多元化,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事業單位之間相互參股聯營,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創新、其他新型交易(如融資租賃等)的產生,結算方式的增加和商業信用票據化的迅速發展等,使得投資者對相應企業會計信息的需求在廣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引起會計核算的內容發生深刻變化。2)新的會計核算內容適應新的經濟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經濟關系和經濟現象,在最近幾十年內,由於人們對物價變動、企業破產、社會責任、公司稅務等因素高度關注,會計把這些內容納入自己的核算范圍,研究如何反映,怎樣計量,並在此基礎上分化出通貨膨脹會計、清算會計、社會責任會計和稅務會計等。
1.3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計量屬性的影響從我國的會計實踐看,歷史成本計量屬性長期以來一直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融資手段逐漸豐富,越來越多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產品在交易所掛牌上市,一方面,這類金融資產的交易已經形成了較為活躍的市場,交易中的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而不斷波動。另一方面,面對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股權分散,復雜多樣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如何選擇會計計量屬性,提供出更真實有效的財務報告,探索中逐步引入了公允價值等計價方法,至此也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趨同。
1.4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程序和方法的影響。1)新方法的產生。在科技水平發展緩慢、經濟管理要求不高的時期,企業的經濟業務簡單,有關方面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企業會計只需採用簡單的會計程序與方法就能滿足需要。18世紀工業革命之後,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固定資產投資迅速增長,為了正確計算盈虧,就要求將同定資產的成本合理地分攤到各個受益期間。於是,關於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處理程序與方法便應運而生。2)方法的發展。仍以固定資產為例,在經濟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時期,同定資產運用直線法計提折舊,不會在價值上產生明顯的不合理現象。但隨著科技水平快速發展,企業使用的固定資產,特別是那些受科技發展影響較大的生產設備,其實際價值在固定資產使用期內會大幅度貶值,從而引起折舊方法的變革,在一定范圍內引入了加速折舊的方法,以便使同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接近其實際價值。3)會計技術方法的提升。隨著電子計算機在會計領域中的廣泛運用,使會計方法產生了一個飛躍,手寫簿記記賬系統被電子會數據處理系統取代,日常會計數據可以更多更快地被搜集。同時,優秀的電算化會計軟體為會計核算數據提供了很好的技術保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惡意篡改會計數據的可能,相應提高了財務會計核算數據的可信度,會計信息可以更多更快地用於企業的經營決策和內部控制,電算化會計可以更加充分地發揮職能作用,從而也體現了經濟環境對會計程序與方法的大影響。
2針對經濟環境的影響做出的調整
會計作為反映經濟活動的信息管理系統,對經濟環境的管理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處在社會經濟環境中的會計由於受經濟的沖擊,必須做出合理的調整來保證會計職能的正常發揮,那麼,針對經濟環境與會計之間的相互作用,做出怎麼樣的調整就顯得非常重要。
2.1藉助政府的有效手段來規范經濟的環境。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是藉助國外市場的特點來結合本國的市場體制來建設的,經濟的主體單位是市場,但是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還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規范,這就需要政府採用適當的法律或其他手段來正確的規劃經濟體制,干預市場的發展形勢,為會計工作的正常發展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
2.2跟上國際會計的步伐,健全會計制定標准。會計作為一門國際化的管理學課程,這就決定了我國必須跟上國際會計的步伐,嚴格依據國際會計的變化形勢,盡可能的降低會計准則中的多項會計方法和標准,認真根據國際化標准來規范會計制定,避免主觀性的控制出現了會計信息不準確性的問題出現。
2.3改變會計計算的計量模式。隨著現代社會無形資產的不斷增多,這就需要會計計算的范圍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更加決定了傳統的成本計量模式已經出現了許多不足,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改進會計核算和計量模式。因此,必須增加會計信息的容量,考慮增加非貨幣形式的模式,同時,也要採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形式的計量模式,結合傳統的成本模式和多種計量模式來改變會計核算的計量模式。這樣的結合與並重才能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全面性,提供給廣大市場經濟主體完善的市場反映內容。
2.4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會計學的運用離不開會計人員的工作,但是目前多數會計人員的職業習慣已經不能適應會計的發展要求了,因此,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加強自身的職業判斷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這樣才能避免會計工作信息的失誤等諸多問題,更加促進了會計工作的穩定發展,也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⑧ 會計讀書筆記範文
1、≤由厚到簿≥2005年會計讀書筆記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會計概述
一、 會計的概念和起源:
會計的概念是: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二、 會計的作用:
1、 會計信息有助於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並據以作出經濟決策,進行宏觀經濟管理;
2、 會計信息有助於考核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3、 會計信息有助於企業內部管理當局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第二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對會計核算所處的時間、空間環境所作的合理設定。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一、 會計主體:
1、 概念:會計主體,又稱為會計實體、會計個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它規范了會計工作的空間范圍。
2、 掌握三個方面
(1) 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劃定會計所要處理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的范圍;
(2) 明確會計主體,才能把握會計處理的立場。
(3) 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將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
3、會計主體不同於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往往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二、 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三、 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又稱會計期間,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在我國,會計年度是自公歷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四、 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採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計量,記錄和報告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節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指:進行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和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准。即:
一、 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
1、 客觀性原則;
2、 一貫性原則;
3、 相關性原則;
4、 及時性原則;
5、 明晰性原則
二、 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
1、 權責發生制原則;
2、 配比原則;
3、 歷史成本原則;
4、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
三、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1、 謹慎性原則;
2、 重要性原則
3、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第四節 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基本分類,是設定會計報表結構和內容的依據,也是進行確認和計量的依據。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一、 資產
1、 含義: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2、 特徵:
(1) 資產是能夠直接或者間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2) 資產是為企業所擁有的,或者即使不為企業所擁有,也是企業所控制的。
(3) 資產必須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二、 負債
1、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效益流出企業。
2、 特徵:
(1) 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2) 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三、 所有者權益
1、 含義: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余額。
2、 特徵
(1) 除非發生減資,清算,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2) 企業清算時,只有在清償所有的負債後,所有者權益才返還給所有者;
(3) 所有者憑借所有者權益能夠參與利潤的分配
四、 收入
1、 含義: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2、 特徵:
(1) 收入是從企業的日常活動中產生,而不是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產生的;
(2) 收入可能表現為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3) 收入能引起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五、 費用
1、 含義: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2、 特徵:
(1) 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2) 費用可能表現為企業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3) 收入能引起企業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六、利潤:含義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澗。
2、 財務會計讀書筆記6——投資
投資(Investment):企業為通過分配來增加財富,或為謀求其他利益,而將資產讓渡給其他單位所獲得的另一項資產。投資通常有廣義投資和狹義投資之分。廣義的投資是指企業對資源的投向及運用,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存貨投資、權益性投資、債權性投資、房地產投資等方面。而狹義的投資則專指企業的對外權益性投資(如購買其他公司的股票)和債權性投資(如購買國庫券或其他公司的債券)。
持有至到期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形成後,根據投資方的投資占被投資方有表決權資本總額的比例以及對被投資方的影響程度,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控制性股權投資
共同控制性投資
重大影響性投資
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性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的取得成本的確定: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成本,是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不包括為取得長期股權投資而發生的評估、審計、咨詢等費用。長期股權投資的取得成本,應按以下情況分別確定
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包括支付的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企業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如果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按實際支付的價款扣除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後的差額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應收債權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如果涉及補價,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涉及補價的,應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
成本法(CostMethod),是指以長期股票投資的實際成本作為登記「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依據,投資金額不受被投資單位權益變動的影響,即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賬戶,通常僅反映投資的初始成本。在投資發生重大持久性不可逆轉的貶值時,才對「長期股權投資」賬戶作減值處理,並確認投資損失。當被投資單位宣布分發的現金股利時,投資方做投資收益處理。
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的,一般指佔有被投資單位表決
權資本20%以下的情形,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的核算要點如下:
投資發生時,按實際投資成本增加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投資入賬後,除追加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保持不變。
股權持有期內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投資企業按應享有的部分,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但投資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於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清算股利沖減初始投資成本。
在投資當年,投資企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和應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清算股利的
金額),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①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單位每股盈餘×投資企業所持股份×當年投資持有月份/全年月份
或
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單位每股盈餘×投資企業所持股份×當年投資持有月份/全年月份
②應沖減投資成本的金
投資年度以後,投資企業所確認的投資收益和清算股利,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①應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清算股利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的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的投資成本
②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當年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應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
由於長期投資的股票市價持續下跌或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惡化等原因,導致投資可收回的金額低於賬面價值,並且這種降低的價值在可預計的未來期間內不可能恢復,為准確反映當期損益,應將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損失計入當期損益,並計提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用以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
權益法(EquityMethod),是指投資最初以投資成本計價,以後「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金額要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總額的變動而相應地進行調整的方法。在權益法下,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無論是因為盈虧引起的變動,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變動,投資企業都要相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賬面金額,調整的目的在於完整反映投資企業在被投資單位的實際權益。
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一般指佔有被投資單位表決權資本20%以上的情形,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
權益法的核算要點如下:
投資發生的核算:投資發生的核算在權益法下,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購入股票時,需要在「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賬戶下設「投資成本」三級明細賬,用於反映投資方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佔的份額。如果初始投資成本與其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佔份額不一致,其差額在「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賬戶下設「股權投資差額」三級明細賬反映。股權投資差額,是指採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與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這里的所有者權益是指屬於有表決權資本所享有的部分。股權投資差額一般可按以下公式計算:股權投資差額=初始投資成本-投資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投資持股比例 長期股票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若高於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享有的份額,差額記入「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股權投資差額)」賬戶的借方;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低於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享有的份額,差額記入「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股權投資差額)」賬戶的貸方。
投資損益的核算:權益法下,投資損益不反映實際收到的股利,而是記錄投資方在被投資單位當期損益中所擁有的份額,即投資後,投資方應隨著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由於利潤的變動)的變動而相應調整增加或減少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分別以下情況處理:
(1)屬於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而影響的其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應按
所持表決權資本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
(2)屬於被投資單位當年發生的凈虧損而影響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應按所
持表決權資本的比例計算應分擔的份額,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為當期投資損失。
投資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一般以投資賬面價值減至零為限,超過投資
賬面價值的虧損分擔額做賬外記錄。如果以後各期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投資企業應
在計算的收益分享額超過未記錄的虧損分擔額以後,按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的金額,恢復投資的賬面價值。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投資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計算應享
有或應分擔的份額時,應以取得被投資單位股權後發生的凈損益為基礎,投資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不包括在內。
(3)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時,投資企業按表決權資本比例計算的應分
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視為投資企業在被投資單位利益的返還,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被投資單位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資企業不做賬務處理,但應於除權日註明所增加的股數,以反映股份的變化情況。
可見,投資方在期末按照投資比例和被投資單位的盈虧狀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
戶之後,「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初始投資成本;二是根據對方損益而調整的數額。為了將兩者加以區分,「長期股權投資」賬戶下需要分別設置「股票投資(投資成本)」、「股票投資(損益調整)」三級明細賬。對於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投資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一方面作為「應收股利」入賬,同時減少「股票投資(損益調整)」明細賬的賬面價值。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其他所有者權益項目變動的核算:在採用權益法核算時,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應隨著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總額的變動而變動。這些變動中除上述盈虧變動外,還包括以下情況:
(1)因被投資單位資產評估、接受捐贈資產等所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
(2)因被投資單位外幣資本折算所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這些權益項目變動的調整,遵循同一個原則:按所持股權比例
計算應享有的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股票投資」或「其他股權投資」明細賬下設「股權投資准備」三級明細賬反映),同時作為資本公積增加處理(與被投資單位增加的權益項目相同)。
3、《會計》讀書筆記 (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
第二節 應收票據
一、應收票據的特點及其分類
我國的應收票據即指商業匯票,一般不對應收票據計提壞賬准備,超過承兌期收不回的應收票據應轉作應收賬款,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
二、不帶息應收票據
三、帶息應收票據
企業應於中期期末和年度終了,按規定計算票據利息,並增加應收票據的賬面價值,同時,沖減財務費用。
票據期限按月表示時,應以到期月份中與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為到期日,月末簽發的票據,不論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那一天為到期日。
票據期限按日表示時,應從出票日起按實際經歷天數計算。通常出票日和到期日,只能計算其中的一天,即「算頭不算尾」或「算尾不算頭」,利率換成日利率(年利率/360)
四、應收票據轉讓
背書人對票據的到期付款負連帶責任。
第三節 應收賬款
一、應收賬款的概念
會計上所指的應收賬款有其特定的范圍:
首先,收賬款是指因銷售活動形成的債權,不包括職工欠款、應收債務人的利息等其他應收款;
其次,應收賬款是指流動資產性質的債權,不包括長期的債權,如購買的長期債券等;
第三、應收賬款是指本企業應收客戶的款項,不包括本企業付出的各類存出保證金。
應收賬款應於收入實現時予以確認。
二、應收賬款的計價
(一)商業折扣
商業折扣指企業根據市場供需情況,或針對不同的顧客,在商品標價上給的扣除。
在存在商業折扣的情況下,企業應收賬款入賬金額應按扣除商業折扣以後的實際售價確認。
(二)現金折扣
現金折扣是指債權人為鼓勵債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付款,而向債務人提供的債務扣除,通常發生在以賒銷方式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的交易中。一般用符號「折扣/付款期限」表示。
存在現金折扣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入賬金額的確認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總價法,另一種是凈價法。
總價法:將未減去現金折扣前的金額作為實際售價,記作應收賬款的入賬價值。現金折扣只有客戶在折扣期內支付貨款時,才予以確認。在這種方法下,銷售方把給予客戶的現金折扣視為融資的理財費用,會計上作為財務費用處理。我國會計實務中通常採用些方法。
凈價法:將扣減現金折扣以後的金額作為實際售價,據以確認應收賬款的入賬價值。這種方法將折扣視為提供信貸獲得的收入。
三、應收賬款的會計處理
(一)企業發生的應收賬款,在沒有商業折扣的情況下,按應收的全部金額入賬。
(二)企業發生的應收賬款,在有商業折扣的情況下,應按扣除商業折扣後的金額入賬。
(三)企業發生的應收賬款在有現金折扣的情況下,採用總價法入賬,發生的現金折扣作為財務費用處理。
四、壞賬及壞賬損失
(一)壞賬損失的確認
一般來講,企業的應收款項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確認為壞賬:
1.債務人死亡,以其遺產清償後仍然無法收回;
2.債務人破產,以其破產財產清償後仍然無法收回;
3.債務人較長時期內未履行其償債義務,並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無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極小。
企業計提壞賬准備的方法由企業自行確定。
除有確鑿確鑿表明該項應收款項不能夠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債務單位已撤銷、破產、資不抵債、現金流量嚴重不足、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導致停產而在短時間內無法償付債務等,以及3年以上的應收款項),下列情況不能全額提取壞賬准備:
1.當年發生的應收款項;
2.計劃對應收款項進行重組;
3.與關聯方發生的應收款項;
4.其他已逾期,但無確鑿證據表明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
企業的預付賬款如有確鑿證據表明其不符合預付賬款性質,或者因供貨單位破產、撤銷等原因已無望收到所購貨物的,應當將原計入預付賬款的金額轉入其他應收款,並按規定計提壞賬准備。
企業持有的未到期應收票據,如有確鑿證據表明不能夠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時,應將其賬面余額轉入應收賬款,並計提相應的壞賬准備。
(二)壞賬損失的會計處理
1.直接轉銷法
直接轉銷法是指實際發生壞賬時,確認壞賬損失,計入期間費用,同時注銷該筆應收款項。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不允許企業採用直接轉銷法核算壞賬損失。
2.備抵法
(1)余額百分比法
根據會計期末應收款項的余額乘以估計壞賬率即為當期應估計的壞賬損失,據此提取壞賬准備。
第一,已確認並已轉銷的壞賬損失,如果以後又收回,應及時借記和貸記該項應收賬款等科目,而不應直接從銀行存款科目轉入壞賬准備科目。
第二,收回的已作為壞賬核銷的應收賬款等,應貸記「壞賬准備」科目,而不直接沖減「管理費用」。
(2)賬齡分析法
根據應收款項入賬時間的長短來會計壞賬損失的方法。
採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准備時,收到債務單位當期償還的部分債務後,剩餘的應收賬款,不應該改變其賬齡,仍應按原賬齡
(3)賒銷百分比法
就是根據當期賒銷金額的一定百分比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
(4)個別認定法
就是根據每一應收款項的情況來估計壞賬損失的方法。
需要說明的是,在採用賬齡分析法、余額百分比法等方法的同時,能否採用個別認定法,應當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某項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與其他各項應收賬款存在明顯的差別,導致該項應收賬款如果按照與其他各項應收賬款同樣的方法計提壞賬准備,將無法真實地反映其可收回金額的,可對該項應收賬款採用個別認定法計提壞賬准備,不得多提或少提,否則應視為濫用會計估計,按照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方法進行會計處理。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運用個別認定法的應收賬款應從其他方法計提壞賬准備的應收賬款中剔除。
五、預付賬款的會計處理
預付賬款不多的企業,也可以將預付的貨款記入「應付賬款」科目的借方。
4、高級財務會計讀書筆記
導 論
一、會計發展的回顧和現代會計的形成:
1、根據歷史的記載,在會駐地發展的幾千年來大致經歷了三個階級:古代會計、
近代會計、現代會計。
1)在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即有會計的萌芽形態。古代會計是從奴隸社會的鼎盛
時期至封建社會末期這一漫長時期的會計。
2)近代會計:是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巴其阿勒的有關簿記著作
《算術、幾何及比例概要》公開出版到20世紀40年代末會計獲得較大發展的時期。
3)現代會計:從20世紀中期至今是現代會計形成和發展的階層。
現代會計的形成有著以下三個重要標志:
1、會計工藝的現代化;
2、企業會計形成兩個重要分支;
企業會計在理論與方法方面隨著內部與外部對會計信息要求的不同而分化為: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相互獨立的分支。
財務會計:又稱「外部報告會計」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
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
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
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指:以企業現在和未來的資金運動為對象,
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依據為目標而
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
3、會計邊界不斷變化,職能范圍日益擴大。
二、財務會計概述:
1、財務會計理論的基本結構及其內容:
會計理論:通常是指會計實務所依據的會計基礎觀念。財務會計理論的基本結構
是指財務會計所依據的會計基礎觀念的構成。財務會計理論的基本結構主要由:會計
目標、會計假設、會計概念、會計原則等會計基礎理論觀念構成。
1)會計目標:又稱「會計報表目標」。是指會計是為哪些人提供哪些會計信息,
以及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會計目標是建立會計實務和會計理論的基
礎,是會計理論基本結構的最高層次。
財務會計的目標是為企業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集團或個人提供企業財務
狀況和盈利能力等真實有用的相關信息,以滿足他們對企業投資、貸款和進行宏觀調
控等決策的需要。
2)會計假設:又稱「會計假定」或「環境假設」。它是指會計人員面對變化不定
的社會環境作出的合理工科推論,是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依據這些假收集和加工出
來的會計信息,就可以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制定經濟決策的需要。會計假設包括了會
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
3)會計概念:它是對會計基本要素和會計核算的經濟業務所下的定義,也是對廣
泛的財務會計內容的基本歸類。會計概念包括資產、負債、權益、收入費用、以及經
濟業務等。
4)會計原則:又稱『會計准則」。它是建立在會計目標、會計假設及會計概念等
會計基礎理論之上具體確認和計量會計事項所應當依據的概念和規則。會計原則對於
選擇會計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財務會計的基本方法: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預測、決策以及科學的會計
程序。
3、財務會計的特徵:
1)財務會計以對外報告為主要目標,以編制企業通用會計報表為最終目的。
2)財務會計以「公認會計准則」指導和規范會計核算。
3)財務會計仍然運用傳統會計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進行會計數據的處理與加工。
三、高級財務會計的產生背景: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由於西方世界科學技術領
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以及由此而帶動的全球經濟迅猛發展,使世界經濟環境發生了巨
大變化
1)各國經濟不斷迅速發展狀大,在股份公司發展的基礎上控服公司的興起和發展,進而集團公司的大量
涌現,使財務會計的目標更主要地轉向外部報告。
2)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跨國經營迅速發展,西方國家不僅進一步推行商品資本
和貨幣資本的國際化,
而且大規模實行生產資本的國際化,從而促進國際間貿易和投資的不斷擴大,突破了
企業經濟活動以國內為主的特徵。
3)為滿足商品生產發展的資金需要,不僅國內金融市場不斷擴大,而且國際金融
市場亦得以形成並不斷發展。
4)由於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各企業的經營范轉不斷擴大,交易形式更加靈活,
新的經濟業務形式不斷增加,以往不存在或並不廣泛出現的」特殊經濟業務」將不斷
涌現。
5)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和拉美各國經歷了嚴
重的通貨膨脹,使得貨幣持續大幅貶值。
高級財務會計含義指:運用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與方法,以及在新的社會經濟條件
下發展了的財務會計理論與方法,對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出現的一般財務會計中不予包
括或不經常發生的企業特殊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和監督,向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者提
供有用的決策會計信息的經濟管理活動
四、高級財務會計的核算內容:
1、各類企業均可能發生的特殊會計業務:
1)外幣交易與折算的會計業務
2)企業所得稅的會計業務;
3)股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會計業務。
2、特殊經營行業的特殊會計業務
1)期貨交易與經營的會計業務
2)現代租賃經營的會計業務
3)房地產經營的會計業務。
3、復合會計主體的特殊會計業務
1)企業合並的會計業務
2)集團公司的母公司與子公司以及總公司與所屬分支機構及各所屬企業
內部往來的會計業務
3)企業合並和集團公司建立後合並會計報表編制的會計業務。
4、特殊經濟時期的特殊會計業務
1)通貨膨脹信息披露的會計業務。
2)企業停來、破產與清算的會計業務
五、關於高級財務會計的研究:
1、對會計假設的發展和變化
2、對會計概念的變化
3、會計原則的發展。